真正的孝行──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慧淨法師
各位蓮友: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華人很重視孝道,強調慎終追遠,因此每逢清明節或中元節,都會為親人念佛誦經,或者參加法會以超薦過往的先人。台灣傳承著固有的中華優良文化,對於孝道、人倫道德尤其特別重視,所以在清明節期間,很多人都會趕回家鄉掃墓祭祖;道場往往也會舉辦超薦法會,讓信眾們書寫祖先牌位藉以超度先人。
衡諸各種超度方法,最為簡易而且效果又最快速、超越的,則莫過於專一念佛、純粹念佛了,一般的佛寺法會如果不以念佛為主的話,超薦的功德是無法跟念佛相比的;再者,一般法會的功德也未必能使我們的祖先徹底離開六道輪迴,乃至往生極樂世界快速成佛。但是如果是專一念佛的話,就能夠百分之百的使先人離開六道輪迴,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為什麼會有這樣懸殊的差別呢?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念佛,佛就會應聲而現,就會聞聲救苦,就會前來救度希望被超薦的對象(也就是我們的先人),就會放光接引先人往生極樂世界。因為念佛是直接呼喚著阿彌陀佛,而阿彌陀佛的存在,就是要以他無障礙的光明救度十方眾生。
因此,不論自己的修行、解脫、成佛,最簡單而且必定達到目的的方法就是念佛;乃至要超度先人,最簡單且必定達到效果的也是只要念佛。如果以誦經、拜懺來跟專一稱念阿彌陀佛相比的話,是絕對無法比較的。
當然,誦經有誦經的功德,拜懺也有拜懺的效用,那些都是善事,也都是佛法之中的功德,可是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要超度先人脫離六道輪迴,誦經拜懺的力量是比較有限的。因為誦經拜懺的功德只足以消一些業障而已,或許也能使先人離開眼前痛苦的境界,到比較不苦的境界,或者是超生為人,就這樣而已,但若想要以之助先人離開六道輪迴則是比較困難的。好像病入膏盲的人,一般的藥方是治不了的。
彌陀洪名就是「阿伽陀藥」,因此唯有這一句六字萬德洪名本身具有的功德才能夠使一切眾生離開六道生死輪迴,往生極樂成佛;除了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之外,其餘的佛號也好、經文也好,力量都是不夠的。這一點,蓮友們務必要確實、深入的去了解。
另一方面,以同樣的時間、精神,專一念佛的功德與不是專一念佛的功德相比較,也是天差地別的。所以阿彌陀佛化身的善導大師就說:
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也就是說,念佛以外的其他法門雖然也會兼念佛號,但不是專念阿彌陀佛,所以雖也是佛法的一種,都是善的,都有功德,可是這些功德善事若要跟專一念佛相比的話,就完全不能比較,因為專純念佛的功德是絕對性的超越。因此善導大師對念佛又以絕對性的讚歎說:
念佛三昧,功能超絕,實非雜善得為比類。
「念佛三昧」,意思就是說我們只要專一的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等同一般自力修行入定,以入定見佛的那一種功德、功效。所以專一念佛這個法門,等同於念佛三昧的功德。
「功能超絕」,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它的功能效用是超絕性的。「超」是超越其他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絕」是絕對性的,不是相對性的,是其他的法門不能夠拿來相比的。一般能夠比較的是同性質的,差不多範圍的,可以比出高低、大小、多少,如果相差懸殊的話,那就不用比較。譬如地面上的山可以互相比較,泰山在中國大陸五大山頭當中是最高的,可是跟喜馬拉雅山一比,喜馬拉雅山比較高,可是喜馬拉雅山跟天能比嗎?就不能比了,因為不同的屬類。所有功德所有修行都可以比較它的高低,可是要用來跟念佛相比,那完全不能比較。這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念佛三昧功能超絕,是超越性的,而且是絕對性的,所以說功能超絕。
「實非雜善得為比類」,並不是其他的修行能夠相比,相雷同來比較的。實非雜善,所謂「雜善」就是自力所修的六度萬行,歸納起來就是「定善」跟「散善」。整句的意思是說,專一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它的功能效用是超絕性的。所有的定善、散善若與專稱彌陀佛名這一種念佛三昧相比的話就都不能比較了。
南無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佛法當中所講的戒定慧三學、六度萬行等等八萬四千法門所有修行功德通通都已含在這句名號當中;所以只要專一、虔誠的稱念這句名號,三學、六度萬行所有功德就通通具足了。因此念佛人即使沒有一般聖道門的禪定功夫,也等同有禪定的功德在裡面;再者,般若空性、真如法性的功德功能也在名號當中,所以念佛人的身上也同時具有般若智慧的功德。
這句名號具足佛法僧的功德、功能,是阿彌陀佛要白白送給十方眾生、迴向給十方眾生的,十方眾生不知道便罷,真正知道的話就能夠信受不疑,就能一生不退的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念佛人他已經不是生死輪迴的凡夫,而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了,將來成佛的功德及事實,現在已經預先擁有,預先得到了。
所以,超度祖先最好、最單純、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得到的方法,就是「專稱彌陀佛名」,稱念彌陀佛名是愈專愈好,不要雜,雜的話就不純了,效果就差了。好像剛從農場出來的牛奶是最純的,可是到了加工廠加了一些水進去,到了小盤商又加了一些水,這樣跟原來最初的牛奶來比就不純了。
近代淨土宗大德印光大師也說:
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
作佛事的目的就是要超薦或消災,一般佛事都是以「拜懺」為主,如:三時繫念、放焰口,或者大悲懺、地藏懺、藥師懺、金剛懺,這一些都屬於佛事,在這些佛事當中,以專一念佛功德最大。大到多少範圍?等一下再用事實來證明。
又說:
做佛事,當以念佛為第一,餘皆場面好看而已。
印光大師這句話講得令人很震驚。印光大師說作佛事以念佛排第一位,是最有功德的,其他任何佛事縱使敲打唱念做得很熱鬧,排場也很莊嚴,但這都只是好看好聽而已。
可能有人會疑惑:難道參加佛事法會只是趕熱鬧,沒有達到實質的效果嗎?功德當然有,也有效果,只是沒能達到我們的目的。什麼意思呢?我們超度祖先,為祖先作佛事,真正用意不只是希望讓先人能離開當下的苦,更希望先人能徹底離開六道生死輪迴的苦,乃至要助他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因為到極樂世界就能夠快速的成佛,一旦成佛也就能夠廣度十方眾生。這才是子孫們作佛事超薦祖先的終極目的。
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只有專稱彌陀佛名,其他的方式都不大可能的,很難。
一般拜三千佛,或者拜萬佛也不一定能夠讓祖先離開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因為雖然念佛、拜佛,但若不是專稱南無阿彌陀佛的話,要超薦祖先往生極樂世界是很困難的。在《悲華經》裡面就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煩惱,業障厚重,所以被深陷六道,即使千佛也沒辦法救度,因此被千佛所擯棄。
十方諸佛當中,唯有佛中之王、光中之尊的南無阿彌陀佛,才有絕對救度眾生的弘願與力量,因此,無論是為自己解脫輪迴往生極樂世界也好,為超度祖先解脫生死輪迴往生極樂世界也好,都要專稱彌陀佛名,愈專愈好。至於敲打唱念,這一些熱鬧的場面,是愈少愈好。
接下來引用一則事證。
法然上人是八百年前的日本高僧,他依阿彌陀佛化身的善導大師的教理而開創日本淨土宗。在我們所出版的《法然上人全集》618頁,他就說:
欲盡孝養,以父母為重之人,應先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我得人身,願生極樂,稱念彌陀者,偏蒙父母之養育故,我今念佛功德,必蒙垂憐,迎我父母往生極樂,而滅其罪;作此想者,阿彌陀佛必迎父母於極樂也。
中國有妙雲比丘尼者,幼亡父母,三十年念佛,為祈父母往生故,父母終得共脫地獄之苦,同生極樂世界。
這一段法語是說,為人子孫孝順父母,想要徹盡孝道的話,首先就應該把父母託付給阿彌陀佛照顧,請阿彌陀佛救度。
孝順歸納起來有小孝、中孝跟大孝。中國有一部經叫《孝經》,《孝經》共十八章,第一章開宗明義就談到兩種的孝:
第一種,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順父母首先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父母所生下的這個身體受到傷害,這是孝的開端。因為父母最疼惜的就是兒女,即使兒女都已七八十歲了,百歲的父母還是關愛著七八十歲的兒女,所以照顧好自己身體健康不使父母傷心是孝的開始。
第二種,接下來就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能夠在社會上做一個堂堂正正,甚至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來顯揚父母、祖先的名望,這是最後的孝。從開始到最終,都以父母為重,這是始孝跟終孝。
但如果以佛法來講,這樣的孝順還不夠徹底,不是真正的孝。因為唯有佛法才能徹見宇宙人生的真理,曉得一切眾生都是隨著過去世乃至今生今世的善惡業,去投胎轉世受無窮盡六道輪迴的果報,而這種果報是彼此不能相替代的,就像《地藏經》所講的: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今生今世儘管再怎樣的孝順父母、照顧父母、奉養父母,使父母既有衣食上的滿足,也達到心靈上的快樂幸福,可是如果父母沒能脫離六道輪迴,反而墮落三惡道的話,那就沒有真正盡到孝道。唯有使父母脫離六道輪迴,才是真正的盡到孝道,這一種孝才是真孝,才是最大終極的孝。要達到這一點,從現在開始就要把父母託付給阿彌陀佛,不管父母仍在世或去世多久,乃至已墮落三惡道,只要把他們都託付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大智慧的佛,大願大力大神通的佛,阿彌陀佛就會不負我們所託,必滿我們所願。所以法然上人這裡就說「應先託父母於阿彌陀佛」。
我們能得這個人身,是來自於父母生、養的恩德,以我們之身念佛超度父母,就能夠消滅父母的罪,因為父母子女本來就有骨肉最親的血緣,最容易達到直接的效果。《父母恩重難報經》就說:
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遭飢饉劫,為於爹娘,盡其己身,臠割碎壞,猶如微塵,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於爹娘,百千刀戟,一時刺身,於自身中,左右出入,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假使有人,為於爹娘,吞熱鐵丸,經百千劫,遍身焦爛,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佛陀在很多部經中都強調父母的恩,強調要盡有生之年來報答父母的恩,即使出家人也是一樣。佛陀時代有一位出家人,他的父母很貧窮,連衣服都不夠穿,這個出家人想要以自己的衣物來供養父母,但又怕不如法,因此請教佛陀。佛陀當時為了這一件事情,特別召集了所有出家眾跟他們說,假設一百年之中,右肩擔著父親,左肩擔著母親,讓父母大小便在我們肩膀上,而且我們也以世間最珍奇寶物跟衣食來供養父母,這樣經過一百年,也不能報答父母須臾之恩。乍然一聽,會覺得佛陀是不是誇大了?其實不是。
佛陀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要解脫生死輪迴唯有得到人身,聞到佛法才有可能。可是人身難得,百千劫才能得到一個人身,如不能得人身,往往都在三惡道裡面,這樣想來,豈不是能夠使我們離開三惡道乃至六道輪迴都要感恩這個源頭──感恩父母生下我們這個人身,否則的話我們將永遠都在三惡道裡面。所以佛陀就以這樣來形容父母的恩德比須彌山高,比四大海深。
法然上人最後就引用一段典故說,在中國古代有一位妙雲比丘尼,小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她年輕時也獻身佛門出家,三十年虔誠念佛,期盼父母能往生極樂世界,終於她的父母依此功德而共脫地獄之苦,同生極樂世界。可見即使父母、祖先墮落最苦最重的地獄,也能夠由於我們念佛而往生極樂世界;何況未必墮落地獄,當然更能超度。
三月二十日在台大體育館舉辦的「清明報恩念佛一永日」,我曾引用三件典故,以事實證明只要念佛就能夠容易超度父母。
其中一則是引用蓮友佛定居士開始念佛就超度了去世已經三十一年的父親。佛定居士學佛已有七八年了,常誦《普門品》《地藏經》《大悲咒》,也有參與超薦法會,可是都沒能把自己的父親救到極樂世界,一直到她遇到了我們這個法門,自己在家專一念佛,才看到她的父親由一般的人轉為出家人,坐在蓮花上,全身放著金光,往生極樂世界。
還有大陸山東一位何蕊居士,他的父親去世已經二十年了,有一天他隨著一位蓮友去一間道場聽聞彌陀救度的法門,之後跟隨大眾念佛共修,那個時候他也看到他的父親出現,然後坐著蓮花,放著光明,跟著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又有台南一位年輕女眾,懷孕六個月,嬰兒胎死腹中。經過一年,她在某種因緣下專念這句名號,也看到阿彌陀佛放光,伸出金手,告訴她:「我已把你無緣的孩子接到極樂世界了。」
這就很清楚的顯示,只要專一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即使沒去參加超薦法會,只以每一個人的根機在自己的住處念佛,也能達到效果。
現在我再講一件典故,也是我們蓮友的親身經歷。這位蓮友法號叫做佛幫,接觸佛教也近三十年了,她在上大學的時候就接觸佛教,知道人有前世今生,雖然死了還有神識存在,就是一般人所講的靈魂。
佛幫的父親在她二十五歲的時候去世(離現在已二十七年),她父親沒有宗教信仰,因此也不信有前世今生,不信有善惡報應,不信有六道輪迴。但對佛幫來講,她是多少相信的。
父親跟她的感情非常深厚,即使已去世二十七年,她還是常常想念她的父親。直到去年,她來到弘願念佛會,也參與培訓的共修,才進一步了解純正淨土宗的教理,不但相信有阿彌陀佛的救度,有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也曉得把自己的父親託負給阿彌陀佛。
二十幾年來她一直想見父親一面,她認為人死了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還有靈魂的存在,既然有靈魂的存在,這麼深愛我的父親應該會來讓我見一面,因此二十幾年來她常常這樣期盼著,可是卻從來都沒有見過,連做夢也沒有夢到。
二十幾天以前,她又突然想起父親,一想起父親就很傷心,痛哭流涕,再次祈求阿彌陀佛能夠讓父親來跟她見一次面。經過了二天,也就是第三天早上,她睡醒還是很想念父親,自忖:「是不是跟阿彌陀佛求錯了,應該求阿彌陀佛照顧父親?」因為求父親跟她見面,父親未必有這個機緣跟她見面。起這個念頭之後,就聽到一個聲音跟她說:「好,我會照顧好你的父親。」
之後,她起身到洗手間去刷牙洗臉,那個時候看著鏡子,腦海中出現她父親的影像,什麼影像呢?是一條很大的黑色豬,被五花大綁綁著,這一隻豬的臉是她爸爸的臉,慢慢的,從這一隻豬身上出現一個身穿白衣的男人;同時遠方阿彌陀佛出現,放出光明,光明中送來了一朵蓮花,她的爸爸乘坐著這一朵蓮花,緩緩的跟隨著阿彌陀佛往生而去。
由這件典故我們知道,原來她爸爸墮落在畜生道已經二十七年。二十七年當中,雖曾到寺廟為她父親登記牌位參與超薦,可是還是不能讓父親離開三惡道,即使離開地獄離開餓鬼還是在畜生道當中。直到去年遇到我們這個法門,把自己的父親負託給阿彌陀佛,才讓她墮落畜生道的父親能夠脫離豬的身體,坐上蓮花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要超度祖先,與其費時間、費精神乃至費一大把的金錢來請人作佛事,都不如家人專一念南無阿彌陀佛,效果既快速又能達到目的。
所謂「事實勝於雄辯,理論不如證據」,類似這樣念佛超度父母往生極樂的事蹟非常多,我們有編輯五本《念佛感應錄》,都是以事證來顯示念佛有很多的利益,而還沒有成書的事蹟還有很多,有的登在淨土宗網站,有的刊登在《淨土宗雙月刊》。有事、有理,理、事互相說明,互相印證,才能夠讓我們啟信。希望大家懂得這個道理之後,就確實的去實踐,不要退轉,也就是專一的、虔誠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用誦其他的經典,不用拜其他的懺,不用念其他佛菩薩的名號,或者持其他的咒語。只要專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萬德弘名涵蓋著十方三世諸佛,十方一切菩薩;也涵蓋著三學、六度,八萬四千法門的功德功能在裡面了。
專稱南無阿彌陀佛一佛,超越稱念十方諸佛,因為十方諸佛的功德功能,阿彌陀佛一佛全體具足,所謂「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同時阿彌陀佛更是十方諸佛中之王,他無礙的光明,救度十方眾生的光明,是十方諸佛之中光明之尊,所有的佛都在南無阿彌陀佛之中,佛所講的法,也都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之中。
淨土法門是「六字普攝萬法,一門即是普門」,這一句名號六個字統攝萬法,所謂「統攝」就是包容、含蓋所有的法門,統攝這一些法門,高超這一些法門,所以說「六字統攝萬法」。
「一門即是普門」,專稱彌陀佛名,這一個簡單、單純的念佛法門,普攝一切的法門,所有的法門都通通在裡面,所以說「一門即是普門」,而且是超越普門。有一首偈說:「一句洪名真法界,不須方便自橫超」,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真如實相的境界,「不須方便自橫超」,只要專稱這一句真如名號,不須參雜其他法門,當下就擁有真如法性的功德,真如法性就是佛的境界,因此念佛就擁有將來成佛的功德了。所以不管自己修行也好,超度祖先也好,勸化他人也好,希望大家都專一的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不過,剛剛講只要專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用去稱念所有的千佛萬佛,不用拜其他的懺,這是對彼此了解這種教理的人而談的,因為互相了解、互相談論,才能夠互相肯定信受;對於尚未理解這個道理的人,就不需要談,為什麼呢?因為對方的根機還沒有到,跟他講他不會相信,反而會認為這是邪知邪見,認為這種說法是謗佛謗法,如果專一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話,那麼其他千佛萬佛就要捨掉嗎?其他的經懺就要捨掉嗎?其實不是這樣的,千佛萬佛、其他經典還是存在的,那就讓其他的人去研究,因為他的根機還需要這一些,至於已經信佛念佛的人,就不需要這些了。
我曾比喻,我們有幸進入一個倉庫,這個倉庫舉眼所見的都是世間的珍奇寶物,隨便抓一把,到了社會上就可以一輩子榮華富貴。可是其中有一顆小小的摩尼珠,那我們要拿什麼?當然拿摩尼珠。因為摩尼珠就是如意珠,要什麼它就會吐出什麼。
佛法之中,唯有「南無阿彌陀」六字洪名如同摩尼寶珠,能夠滿我們所有的願。所以曇鸞大師說:「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我們的無明導致我們生死輪迴無窮無盡,只要念這句名號就能破除我們輪迴的根本──也就是無明;我們人生都有種種的願,百願千願,但只要有一個往生之願就夠了,因為往生就能夠破除無明,就能夠成佛,就能夠滿我們所有的願,讓我們也能廣度十方眾生。
由於時間的關係,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信佛念佛,得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
(2016年4月2日,講於台北弘願念佛會)
真正的大孝
慧淨法師:從佛教的觀點看孝道
一般講「孝道」,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可分為三等:
第一等是最基本的,就是對父母、祖先盡孝養之道,使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衣食的憂慮,同時滿父母的心意,不違逆他們,表現對父母的既愛又敬,這是為人子女最基本應盡的孝道。
第二種,是中等的孝道,就是本身能夠立言、立德、立功,來顯揚祖先,榮宗耀祖。
這二種孝道,在世間人的觀念中,已經非常孝順了,使得父母不平白生下這個兒女。但是以佛法來講,這個還不能算孝,因為佛法是從三世因果、善惡報應、六道輪迴來看整個人生,也以這樣的人生觀來談什麼是孝、什麼是不孝。
如果從佛法來談,前面那二種孝還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必須使自己的父母、祖先徹底離開六道輪迴,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前面兩種就是「小孝」跟「中孝」,以佛法的眼光來看,這兩種孝是不圓滿的。那麼,要怎樣使自己的親人離開六道輪迴,讓做子女的我們達到圓滿的孝道呢?就是除了在父母還沒有往生的時候,盡到孝養、孝敬、孝順外,進一步以各種方法來引導父母、親人學佛。讓親人曉得這世間的一切不過是一時因緣和合而已,每個人都隨各人的善業、惡業而流轉、投胎轉世,所以它不是永恆不變的。
死後並不是一無所有,沒有解脫還要繼續輪迴,它的時間很漫長。親人如果瞭解了這個道理,他的世界觀就不一樣了,會對這個世間持另一種看法。
也就是說,固然生而為人,做父母的應該愛護、養育兒女,做兒女的應該孝敬父母,同時也要在這短短幾十年當中,引導親人跟隨我們學佛,並依佛法而解脫生死輪迴。告訴父母這些道理,至少能讓父母有所啟發。
人生流轉在六道當中,往往是一世不如一世的。想想看,我們生活在世,從小就是靠著吃肉長大的,而且人的內心都自私自利,充滿著貪瞋癡。可以說,一生當中是惡多善少,這樣檢討之下,下輩子是不容易保持人身的,要保持人身,就必須在佛法中有基本的修行。
但是,如果找對法門的話,不管自己會不會修行,都能夠解脫。那麼,哪一個法門是我們今生今世能夠成就的法門?就是念佛的法門。念佛的法門就是在我們現生、有生之年,能夠願生極樂世界~~只要願生極樂的心是絕對性的、百分之百的,是不妥協、不苟且的,那麼,此後就專念這一句名號,這樣的話,等於已經從地獄除名,而在極樂掛號了。
大孝者,莫過於將父母交托給阿彌陀佛
關其禎
徹底的大孝,應使生生世世的父母永離生死,不再受輪迴之苦
近日讀了一篇淨宗法師寫的文章,第一句說 : 「怎樣孝養父母呢?最重要、最優先的就是把父母托給阿彌陀佛。欲盡孝養,以父母為重之人,應先托父母於阿彌陀佛。」 此話很有意思、很有道理!
中國人常言:百行孝為先。十方諸佛修淨業三福有十一條文,第一條是孝養父母。諸佛怎樣修孝養父母呢?《無量壽經》云: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阿彌陀佛是純孝之子,愛敬眾生,猶如父母。
所以,若人把父母交托給阿彌陀佛,大可以放心、安心。何況,阿彌陀佛是一個大能之人,其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能護念、攝取、救度念佛的眾生,能破除一切念佛人的無明,包括愚無明、疑無明,又能滿足一切念佛人的願望,包括離娑婆、生極樂。
當知生死是諸苦之本,離娑婆相當於永離生死,不再受輪迴之苦;只要生極樂,就「無有諸苦,但受諸樂」。若人願意把父母交托給阿彌陀佛,讓他們住在佛家,自然沒有憂悲苦惱,生活安穩自在,享無量樂、無量康壽,是為徹底的大孝!
怎樣把父母交托給阿彌陀佛?
首先,我們以身作則,虔敬地常常念佛,祈求阿彌陀佛能夠保佑父母,又把念佛的名號功德迴向給父母,希望他們一起念佛,乘佛願力,往生極樂。
為人子女,儘管我們照顧父母,盡其孝、順其意,但如果今生的父母過世後,還在六道輪迴,試問我們心中怎麽可以忍受呢?所以,我們平生之時應盡量讓父母能夠念佛,願生西方,生前去後都可以盡這份心,以報父母恩,免得後悔、遺憾。
我也曾虔敬地向阿彌陀佛祈求,希望抗拒念佛九十四年的老父能接受阿彌陀佛,結果呢?兩天後,父親竟然開口,與我一起念佛,詳見2019年10月20日的佛門網文章:「我的父親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
又或父母已過世多時,悔不當初好好盡孝心,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怎麽可以彌補內心的愧疚感呢?我們可以念佛超薦,情況猶如佛畢師兄的處境,詳見2020年9月6日的佛門網文章:「為已故多時的家親眷屬念佛超薦,為時未晚!」
較量「誦經」與「念佛」的功德
有人說:《地藏經》是佛教的「孝經」,修地藏法門,即是修「孝養父母」,故此生前去後宜誦經。我有一次應一位佛教徒的請求,到醫院為剛去世的父親「助念」。現場家屬一手《阿彌陀經》,另一手《地藏經》。
我們來不及解釋,表明只會按淨土宗的助念方法進行,即以念佛名號為主,配合一些開示,而不會誦經。家屬沒有意見,我們隨即按儀規為亡者助念,並鼓勵亡者與我們一起念佛,恭稱「南無阿彌陀佛」。
助念事完後,大家休息時,我才向佛教徒家屬問,為甚麼打算為父親誦經。他說:平時人有苦有難,我就求觀音;人死了,就要求阿彌陀佛。我覺得求佛最好誦經,念佛號似乎太簡單!我的父親不是佛教徒,但求阿彌陀佛保佑他老人家不落三惡道,我已經心滿意足,不敢奢望!
另一位亡者的家屬是佛教徒,他說:我知亡者不是皈依弟子,一生沒有受戒、持戒,也沒有發菩提心,恐怕連阿彌陀佛是誰也不知,他怎能可以念佛往生淨土?既然亡者往生淨土無份,不如為他誦《地藏經》,起碼他不會墮落地獄等惡道,所以直接找地藏菩薩好。
又有人為亡者讀誦《阿彌陀經》、《金剛經》、《藥師經》,或許夾雜少許佛號,但此有別於以稱念佛號為主的淨土宗助念。據《觀經》下品上生文云: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可知誦經功德與稱名功德兩者,從時量上,是一千劫與五十億劫之比;從性質上,是「極重惡業」與「生死之罪」之比,稱名念佛功德之大。不過,話雖如此,很多人認為念佛太簡單,不及持咒;又持咒不如誦經。
世俗人的心理,夾帶一些商業味道,以為愈複雜、難度愈高,就愈殊勝,所以,助念或做佛事時,講究場面,多有誦經,卻少有念佛。
信佛要信到盡,念佛要念到底
其實,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是主動、平等、無條件,更是無障礙的,有所謂「三不問」,即不問罪福多少,不問時節久近,不問時處諸緣。阿彌陀佛的悲心無盡,其願力亦無盡,真是有心亦有力,所以我們信佛念佛,信佛要信到盡,念佛要念到底,如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云: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 (佛力) 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
甚麼是勿自局分?簡單來說,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勿以凡夫的情見看待如來的智慧,不必要地假想很多條件、要求、限制、資格、環境等等,認為佛是沒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殊不知佛法力是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其功德力更是無量無邊!
阿彌陀佛亦名「無礙光如來」,經云:其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無所障礙,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說:若然有礙,非光礙也,礙屬眾生!
所以,我們把歷劫以來的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債主,交托給阿彌陀佛,送他們到極樂世界去,是最徹底的報恩 – 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乃至佛恩!
淨空老法師:
勸父母念佛是大孝,一定要幫助父母作佛、作聖!
在現代這個社會,《楞嚴經》上說得好,「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正如何辨別?佛法有個原則,凡是從自性裡面求的,這是正法:凡是心外所求的,就不是正法。佛家講外道,外道不是罵人的話,外道的意思是心外求法,稱之為外道。所以佛法叫內學,佛法是從心性當中去求。我們要積德、要累功,積德就是存好心,累功就是行好事:好的標準要稱性,與性德相應這是好,好心、好事:與性德相違背,那就不好。淨業三福總共十一句,這十一句就是性德,這十一句就是標準。我們應當細說,細心的來研究、來學習,如何能夠做到「孝養父母」。
中國古聖先賢講到「孝」,一定要「順」,孝順。父母貪圖名利,要求子女為非作歹,作姦犯科,我們要不要順?這個不能順。那到底「順」怎麼講法?要順父母的性德。普賢菩薩教導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那個「順」是有講求的,眾生都在造惡,我們也能隨順嗎?所以世出世間聖賢所講的順,都是講順性德。道家云,「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是見性的話,佛家講的明心見性。他要沒有見性,這個話說不出來。佛家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些都是見性的話,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一個,大乘經教裡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由此我們才能體會到,世出世間的聖者他們教我們隨順,是隨順性德。
所以我們孝順父母,我們知道父母有佛性,父母本來成佛,我們這隨順,要在日常生活當中侍奉父母的時候,時時刻刻提醒他,時時刻刻警覺他,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見性成佛,這才是真正的孝順。不僅僅是在物質上的需求,生活上的照顧,那是小孝:大孝,一定要幫助他作佛、作聖。這是菩薩道,這是菩薩行。在家裡能夠如是孝順父母,然後把孝順的心擴大,菩薩戒經裡面說,孝順一切眾生。不僅是如此,世尊說得更清楚、更明白,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一切眾生看作自己的父母,去行孝、去盡孝,這個人才是真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勸父母親念佛,這是大孝,沒有比這個更究竟的
我們對於父母在生活物質上一切奉養都能做到,算得上孝養嗎?你看看《論語》孔老夫子講的話,如果這個叫孝養,畜生也可以做得到。所以一個明理的人,一個讀書人要養父母之志,父母對你的期望,你能不辜負,這叫孝順。可是我們話又說回來,今天做父母對兒女有什麼期望?真的是有問題。
在古禮,小孩的命名,名字是父母對他的期望,希望你將來長大名符其實。所以古人給兒女起名字,不是隨便起的。現在我們看到很多人,給兒女起的名字有起成外國名字,我們一看就奇怪,他的父母希望他兒女都變成外國人。這實在是對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毫無所知,才會犯這種毛病。
佛家講「孝」,如果父母來生還搞六道輪迴,那就是大不孝。真正孝子怎麼能夠忍心叫父母來生還要墮六道。由此可知,佛子的大孝是要度父母出離三界。第一孝行是要勸父母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真孝。父母不肯念,父母不能接受,你要找出原因,把這個原因消除,父母就樂意接受,才曉得這個好處。父母疼愛子女,尤其年老了,兒女哪裡會騙父母?不過現在兒女騙父母的太多,搞得父母也不相信了。從前騙別人有之,騙父母的那是大逆不道,罪過滔天!所以很少會騙父母的。勸父母親念佛,這是大孝,沒有比這個更究竟的。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我們應該如何孝順父母。孝一定講「順」,順親心,兄弟不和,父母很痛心,這就不孝,妯娌不和,這也不孝。所謂「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父母心裡愉快。兒女都能修養品德,從事正當的行業,不犯法、不違規,這是孝順父母,你的鄰里鄉黨對你尊重,對你父母就更尊重,這是孝親。所以「孝順」兩個字的確不容易做到。
但是諸位要知道,這是學佛的大根大本,你要不做,換句話說,你就不想出三界,來生還想搞六道輪迴。真正想出三界,真正不再搞輪迴,你要從這裡做起。家人兄弟妯娌他不懂,我怎麼辦?忍讓。所以中國人講孝,一定講舜,拿舜做一個榜樣。你們看看舜王的傳記,一家人對他的態度那樣的蠻橫惡劣,他只是一個真誠恭敬對家裡任何一個人,積年累月,十幾年全家都被他感動,一家和睦了,這才叫做孝養父母。孝養父母,大舜做到了。
我們不知道怎樣做,所以念佛念了幾十年,連個往生的消息都沒有,你說這怎麼得了,這多可怕:我們錯,錯在哪裡找不到,這多可憐。實在講,不讀經之過,經上給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也念了,念了就滑口念過去,真正的意思不懂,怎樣重要不曉得,怎麼做法那更不必說了,這個不得了。
諸佛如來沒有不勸導父母念佛往生淨土的,這是什麼?
世尊告訴他的父王,諸佛出世有三種利益(就是三樁事情):第一就是言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言教。第二種是身教。諸佛如來身相光明無量妙好,身教。身教是什麼?做出樣子給大家看。海賢老和尚他們做出的樣子是農民耕種,做這個樣子,標準的農民、最好的農民,幹哪一行像哪一行,身教!做出來給你看。不著急!一年看不會,兩年:兩年看不會,三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就看出門道出來。你問他問題,難不倒他,他什麼都懂,他都會告訴你:你不問他,他什麼都不懂。問他什麼都懂,這什麼?“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不問他的時候無知,那叫“根本智”:問他的時候,他跟你解釋,那叫“後得智”、叫“權智”,教化眾生不外乎這兩種。第三種是為了叫人對佛法生起信心······
諸佛如來沒有不勸導父母念佛往生淨土的,這是什麼?這提倡孝道,這真孝,無比的大孝!父母這一生之後就做佛去了,這個是孝的大圓滿。父母沒有往生,這個孝是很有限的孝,不是圓滿的孝:一定往生到極樂世界,究竟圓滿的大孝。用這個來勸導天下眾生,突出無量法門裡頭淨土法門殊勝,為什麼?保證成功。修八萬四千法門不能保證成功:這個法門保證成功。
這個三樁意思很深,含義很深,你真正搞懂之後,你會對淨宗死心塌地。而且真明白之後,真的,《菩薩戒經》所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對待一切人會盡孝,把這個孝父母的“孝”擴大了,孝順一切眾生:對待老師這個恭敬擴大了,敬一切眾生。
你們細心觀察,我叫大家把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看一千遍,為什麼?一千遍你就看出他的門道出來了,為什麼?一千遍心定了。為什麼看不出門道,心煩氣躁。看出門道,心是定的。所以“讀書千遍,其意自見”,要求的就是要求“自見”,不要人教,自然明白了。這明白是真明白,跟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是同一個境界。一般人的明白是自以為明白,是他自己的境界,不是佛境界,為什麼?他有分別、執著,他的明了是從他分別、執著上生出來的。那佛菩薩的明白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了,所以他叫“照見”,像鏡子一樣照見。我們的見聞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分別是染污、執著是波動。你看我們心是動的(就是心煩氣躁)、是染污的,你看出來了,你能看出幾分?決定不能看圓滿。一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照見是圓滿的,所以那是佛知佛見。他“自見”,“自見”跟佛知佛見完全平等、完全相同。這是每一個眾生都具足的、都有的,只是你不會用。不會用,說白了是你不知道自愛,所以你不會愛人。
淨空老法師開示:欲報親恩唯念佛
到西方極樂世界,容易報恩
我們這裡講報父母之恩、報師長之恩,我們今天能記得的,就是這一世的父母、師長,過去生的父母不知道了,再過去生更不知道;這個報恩,縱然有報恩之心,事實上非常有限。一生到西方世界,你要想報親恩,那就太容易了。
你過去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你的家親眷屬,你統統都知道了,他們今天在哪一個世界、在哪一道裡面,你也全看清楚了。「皆能洞視」,洞視就是天眼通,你全都看到了。「徹聽」,你天耳也通了,他們現在的狀況,苦樂的情形,他們在說些什麼,你也都曉得了,這個時候去度他,就容易。你也有能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可以幫助這些眾生。
佛法裡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跟你沒有緣,你想去度他,他不聽、他不接受的,所以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過去跟你有過往來的,有過瓜葛的,這叫有緣。緣裡面有兩種:一種是善緣,一種是惡緣。一個是家親眷屬,一個是冤家債主,冤家債主跟你也有緣;只要有緣,統統都能度;換句話說,你跟他有關係。沒有緣,你跟他沒有關係,對面也不相逢。
我們的恩恩怨怨太多太多了,也是無量無邊。這個時候他成熟了,你就接引他到西方。成熟是什麼?你用這個法門勸他,他能信,他肯去,願意去,肯念佛,這叫緣熟了。他的緣熟了,別人都度不了,為什麼?別人跟他沒關係,跟他講他不相信;你跟他有緣,你跟他講的時候,他能聽的進去,他聽到歡喜,能依教奉行。統統在緣。
恭錄自 02-012-0026
報恩也是修學的動力來源
我們是父母生的,所以父母之恩念念不忘,一定要報答。世間一般人的見解,怎樣才能報父母之恩?所謂「立功、立德、立言」,榮宗耀祖,顯揚父母。你自己有道德、有學問、有成就,這個社會對你尊重,對你的父母也就特別尊敬。但是在佛法上說,這是不究竟的。
佛法上說,報父母恩一定要幫助父母成佛才算究竟。今天我們曉得,成佛唯一真正能做得到的,就是往生淨土,一往生就圓證三不退,保證成佛。由此可知,一定要勸父母念佛,要把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跟他講清楚。
度父母,有的父母善根很深厚,一說就明白,就喜歡接受。有一些很執著,成見很深,不能接受。這時要委曲婉轉,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跟他說,什麼時候不能說,知道用什麼方式來說,這是智慧,這叫善巧方便。幫助父母,幫助家親眷屬,這是報恩。迴向偈裡面,「上報四重恩」,第一就是父母之恩。
人,無論古人、今人,中國人、外國人,說老實話,絕大多數都是非常現實,這我們一定要知道。現實就擺在我們面前,學佛要不是一個很美滿的現實,你跟他講學佛的好處,「好處在哪裡?我沒有看到好處,你們迷信」,這哪能叫人相信!
自己真的明理,真懂方法,依教修行,把我們自己的生活完全改變,使我們確實感覺到這一生非常美滿快樂。我常常講,都不是假的,我講真的,我是世間最快樂、最幸福的人。快樂、幸福從哪裡來?從佛法當中得來的。這就是我把現實的例子擺在面前,人家覺得很羨慕,這就很容易接引他入門。我們學佛學得很苦,一天到晚愁眉苦臉,這勸人家學佛,人家看你這個樣子,他怎麼不起反感!
所以報恩也是我們修學很要緊的一個動力來源。我們為什麼日夜努力精進不懈?為了幫助父母,為了幫助家人。我不能成就,他們就苦海無邊;我能成就,我將來一個個都會把他們拉起來。
『師友恩』,老師的恩,朋友的恩。友跟朋不一樣,朋是同學,友是同志。同心同願,這是友。同心同志的人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互相勉勵,成就自己的道業。所以師友的恩德很大,幫助我們成就。老師是指路,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同行路,在菩薩道上互相幫助,所以『精進行道』。『欲度父母』,念念要想到度父母,幫助他們學佛,幫助他們求生淨土。
恭錄自 11-003-0005
傷害我們的人也有恩德?
我們怎樣報恩?報父母恩、報老師恩、報佛菩薩恩、報施主恩?都要自己真正成就,決定得生淨土,我們才不辜負這麼多對我有恩有義之人。包括那些傷害我們的人,都有恩德。為什麼?他們對我們的傷害,對我們的毀謗、侮辱,正是在考驗我們境界。
他們是考試官,我來參加考試,關關通過,沒有怨恨,沒有報復,只有感恩。只生歡喜心,沒有怨恨心,考驗我們功夫是不是真的提升,是不是真的成就了。所以那是考試我們的人,那是好老師。嚴格的考試,我們關關通過,你不通過這些關口,你的信心從哪來?自己信心沒有,別人怎麼會相信你?所以說於自己、於教化眾生有大利益。
恭錄自 02-039-0481
索達吉堪布:恭敬父母的人,護法一定會不離左右!
作為大乘修行人,要對一切眾生作父母想,但是首先,應該對今生的父母孝順恭敬,否則,想把其他眾生視為父母是不現實的。
大小乘的佛經中,非常強調對雙親的孝敬。一個人若能做到這一點,那在他的家族中、在他的命運中,會得到梵天、帝釋、四大天王的護佑和加持。
恭敬父母的人,其家族中不離護法的加持,以及善知識的轉世。
同時,今生會以感恩圖報等功德而美名遠揚,處處得到人們的交口稱贊,來世也將轉生到善趣中。由此,假如一個人忤逆不孝,他的下場也可想而知。
不管在佛教中,還是傳統文化中,孝敬父母都是最重要的,依此可看出一個人的人格和德行。
無論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父母如果仍健在,自己應盡心盡力地照顧,倘若實在照顧不上,也要經常安慰他們、問候他們。
從佛教的角度來講是這樣,從世間的角度來講也是這樣。若沒有父母的生育、養育之恩,我們根本不會懂文化知識、取捨智慧。
阿瓊堪布在《大圓滿前行筆記》中專門講了父母對孩子的恩德,包括世間智慧的恩德、出世間智慧的恩德,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
如果沒有父母的教導,你從小在牛群中長大,現在吃飯可能連筷子都不會拿。所以,有報恩之心非常重要,這種人即生中名聲遠播,他世能轉生到人天善趣中享受快樂。
不過,現在社會變得比較可怕,古人對父母尊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如今這個社會,孩子只學習文化知識,從來不懂孝養父母,這也跟教育脫不了干系。
其實中國文化是建立在孝道基礎上的,“孝”字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字,意謂兒女把父母頂戴在頭上。
可是現在的人若孝順父母,大家都覺得特別稀有,紛紛歌功頌德,這是極其顛倒的。
現今這個時代跟以前不同,以前每一家有三四個孩子比較正常,但現在因為種種因緣,父母生的孩子比較少,如果這個孩子不孝順,那父母一輩子就沒有指望和依靠了。
有些人說:“我已經出了家,沒辦法報答父母的恩德。”這種說法不對。
華智仁波切在《前行》中引用佛經的教證說:“兒子將父母扛在左右雙肩上轉繞大地承侍,也難以報答父母之恩,若使父母趨入正法,則能回報恩德。”
蓮池大師也在教言中說:“大孝之中的大孝,就是引導父母念佛,最終往生淨土。”
然而現在有些父母,子女如果出家了,就覺得一切都完了,讓他永遠不要回來,不然,附近的人會指指點點,自己也抬不起頭來。
但我們藏地有些地方恰恰相反,一家如果沒有出家人,就覺得特別不光彩。
你們如果有出家的緣分,當然非常好,但若沒有這種緣分,不管怎麼樣,父母健在時,自己也應該供養承侍。
《大集經》中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世間上若無佛出世,善於承侍父母,即是承侍佛陀。
縱然父母已離開人間,我們在開法會、朝聖地時,提一提他們的名字,或者交錢請僧眾加持,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
已故的父母為了養育你造過很多惡業,如今可能墮在地獄、餓鬼、旁生中,若依靠僧眾的威力念經超度,他們也有擺脫的機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還說:“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六祖壇經》也說:“恩則孝養父母。”因此,我們應當報答父母的恩德。
如果實在不能報恩,也不要天天讓他們生氣,畢竟老年人很快會離開人間,在短暫的歲月里,你沒有能力讓他快樂,也不要讓他大動肝火。
有些父母脾氣不太好,假如給氣死了,你過失也比較大,已經造“無間罪”了。
子女對父母孝順,就會得到護法神的幫助,很多上師也喜歡他,寺院的大和尚、住持肯定會加持,賜予他悉地。
否則,對父母都不孝順,有些上師有點害怕:“他對生身父母尚且如此狠,會不會有一天對我也是這樣?”所以不敢接近他。
你們已經出家的人,父母雖然不一定同意,但你平時積累的善根,應該回向給今世父母為主的有情眾生,以報答他們的恩德。假如父母已然辭世,有機會要給他們多作回向。
我們有極個別道友,一年也不給父母去一個電話,父母的心情如何,你們也應該清楚。
有些人的父母去世了,但他遇到殊勝的對境時,從來不提他們名字,也不作一點善根回向,這是不孝順的表現,以後應該學會關心父母為主的眾生,這是很重要的!
如何的勸誘父母學佛?
接觸過很多的朋友,他們在勸說父母學佛的時候都非常積極,發心非常好。因為他知道有一個非常好的寶貝,然後他想去孝敬他的父母,他就拚命跟父母說這個問題,但多數不得法。即使釋迦牟尼佛,他在孝敬父母的時候,也請了一位菩薩幫忙,請了哪一位菩薩,就是地藏王菩薩,來演示這部《地藏經》。地藏王菩薩演繹了地獄是個什麼事情和如何孝敬父母的,這是善巧方便。
我們在這個世間當中,如何能做到有智慧的善巧方便,是很難的。你比如說,如果你父母的心落鬼道上了,貪心特重的話,落到餓鬼道,貪心就重。然後當中,你如果給他錢,給他兩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五萬」;如果送五十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一百萬」。你這樣的話,並不是在「廣設方便,勸誘父母」。在這個地方,拿出時間來探討一下: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當中,應該如何的勸誘父母,能讓他們得到真利益?
第一條:你應該有智慧
何謂有智,需在無我相,無我見,無我的境界上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如果你沒有智慧的話,就不可能到達「無我」的境界當中。
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父母學佛,在佛陀所教育的範圍內,能得到真正的利益,那你的思維模式應該是「無我」境界的。也就是你(智慧)必須到達「無我」的境界。,否則就是麻煩,就會因你著他們是你的父母相,而度不了他們;或是就是躲避(不管他們,不見他們),你仍然度不了他們。這一點,我也試過很多次。而且多數的情況下,很多的修行人跟他們的父母是逆緣,很少有幾個善緣的。(煩惱即菩提)而在這個逆緣的時候,你如何幫你的父母去修行,學佛,去得到真正的利益。首先你是「無我」的境界。如不這樣,你就會因與你的父母們同時著情執心,(情重理智就會下降)不可能處理好父母的關係,就會根本幫不了他們,你更鬧心。這是第一條,首先要有無我般若智慧。
第二條:你要符合「人事」
符合我們現在當代社會的人倫道德,符合孝順子孫的人倫要求去做任何事。你首先,該孝敬父母的時候孝敬父母,該稱念父母的時候稱念父母,該請父母吃飯的時候請父母吃飯。該給父母洗腳時就給父母洗腳,只要是人,就應找不到你在孝敬父母方面的缺點,最好找不到你在做人上的任何缺點,但這一切的東西,處在第一條的那個「無我」的境界當中,就好像你在演戲一樣。你知道你叫林心如,你演的叫紫薇格格,演完了以後,你還叫林心如,不要與紫薇格格混淆了。就好像我們穿一身戲服。在這個地方,我叫回家人。那我就是回家人,跟大家一起演一場戲似的。我並沒有感覺「啊,今天來了50個人聽,明天來了5個人聽」。如果那樣的話,怎麼樣,我就掉進去了。我只在演戲,眾生因他們因緣而生的。所以,這一點,做好人事,做好演戲這方面,無非我們演的技巧如何了,這第二條是非常關鍵的。
第三條:情重,那恨就越大
有些時候,你非常的愛你父母,你跟他們說「父母,學佛吧,你看佛法多好啊」。如果你跟父母是逆緣的話,他就會因你掛念的這種情執,反而就不去學。
我見過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的父親得了一個病。他因為修行,知道父親的壽命非常麻煩。但是他想了一些辦法,為父親續命,做了很多的事情。當中,他又回去勸他的母親「母親,如果是父親身體好了,你學佛吧」。他母親就說「好,可以的,但不要花很多錢,一定讓你父親身體好了」。日後,因機緣成熟了,他父親的病好了,而且沒有花很多的錢。後來他就過去問他母親了;「母親,你這回學佛了吧,要講信用」。他母親回頭就告訴他「我本身是佛,學什麼佛」。這個事情我是親眼見到過的,這位朋友,當時氣的差點沒背過氣兒去。但是最後發現,他為什麼這樣生氣,就是因為他太愛他的父母了,太掛念他的父母了。而他不知道,就他這種掛念使他失去理智。所以,當他們不符合他的這種感受的時候,他就會特別的難受,不重情並非沒有情,而是因知道動情對父母只有害,不利於父母學到真正的東西,而相對的不著情,是這樣的。
第四條:嚴持戒律
我們在勸父母學佛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一個修行佛法的人,在一個範圍內,我如何做到一個很好的人。如果你幹了很多在社會當中不值一提的壞事。然後你父母就對你這樣學佛的,造成謗佛,你這樣是不可能讓你父母學到
你知道嗎,人勸人真的沒有用。你在前面走,做的非常好。然後他們覺得「你看我的孩子就是學佛以後,吃素身上特清靜,臉上也好看」,然後你父母就覺得吃素挺好的,他們也跟著吃素。根本不用天天跟你父母說,「你們如果吃素得到一種很好的利益。」(尤其不能對認為你迷信的父母講,吃素後身後會有五位菩薩跟著你)再比如說,你通過學佛變得非常的孝敬父母,嚴持做人的戒律,你父母自然而然就感覺到「這佛法挺不錯的,看我兒子或女兒通過學佛變得這樣孝順我了」。而不需要跟他們說「我這佛法非常有利益,不恭敬三寶,聽信邪法會下無間地獄的。」如那樣講你母親「嘭」的一下,「你才下無間地獄呢」。哈哈,人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聲音,只有改變自己的人,才能引導別的改變,尤其對父母改變的影響。
戒律是自我改變的標尺,不要去改變你的父母,要通過持戒後的改變而去影響你的父母。
第五條:在表像當中,順應父母的心思;在心性當中,一定不要拿他們當父母
要把父母當成在修行當中一個關卡。是你成佛的陪練者,也可以說你成佛的心是因他們而發得,在跟父母談論的時候,關鍵不能被「父(母)女」「父(母)子」的這種情執騙了,非常關鍵。有很多的人,因為他宿世間有出家的因緣,(他這個「家」怎樣出,就會讓其感覺到沒有世間親情,自然而然就要出家了,)而這種宿世間他發過願要出家因緣到了,他就感覺到特痛苦。他感覺到「為什麼別人的父母對孩子那麼好,我父母拿孩子不好,為什麼看我哪都不好?為什麼這樣對我不公平?」。這點怎麼樣產生的,首先你被父母情執騙了。再此願力所至,讓你斷了世間情執心好出家的,哈哈,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因自己願力生成,怪不得任何人。
只要你是修行人,說實話,那擺在你面前的:首先是如何能順應父母的心,然後在心性當中,跟父母保持相對獨立,不能被父母情感所騙。記得在年輕的時候,離開家庭,進社會,那個時候不修行,沒智慧與定力,就出去找了很多的朋友,拜了很多的兄弟,(就是鐵哥們),當時是因一直在父母的保護圈裡。當離開這個保護圈的時候,內心當中因為特別依存這種保護圈,就產生了一種自然而然的害怕與依賴。這種東西本身就是被父母的情騙了。做為一個修行者,擔當是基本條件,是根。這當中如有出家的因緣時,更不要叫親情騙了,不然特痛苦。而且有可能生成怨恨,很重的怨。這種怨恨在法界當中是很難解開的,必須要瞭然而知。
你真正愛他們,就不要愛他們。
第六條:一定要順導,不能逆導
在讓父母們接受佛法的時候,一定要順著父母的心,不要順著你著相所學的佛法。因這要求你自身的功德福報非常好,然後你父母看到你通過學佛獲得很大的利益,而自然而然影響他們去學佛。一定不去用一種道理來指導他們。尤其象教育孩子一樣心情的教育他們,最可怕是自己認為學到一定程度了(自認為)差別心,分別心又很重的朋友,就會因父母們達不到自己內心的標尺,為發泄內心由愛生恨的心理壓力,而和父母將關係鬧僵了。如你這樣說「佛陀說常輕三寶,信邪,一定會下無間地獄的」。不但教育不了你的父母,還形成很重的邪見,在這裡是不能使用異相方便,使用怪異嗔責,讓父母們生畏懼,來修行佛法的。這也不符合人倫道德的,而且會形成沒有辦法逾越的隔閡。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順著父母的心情來。
我記得我修淨土的時候,持清靜戒,過午不食。父母感覺到我特苦,(我沒修的時候170多斤,修了後110多斤,瘦的非常難看。)然後我的父母特心疼。一次我們一起出去,要了菜,我的一個長輩叨著一塊肉放在我的嘴裡,非要讓我吃掉,如果當時沒有智慧,不能順父母的心來,就很難處理的,(其實持戒都是心戒,是戒對這種東西的貪婪的心,而並不是表象的戒。)我就問自己「怎麼樣做啊」,我就選另一個方向,把這個肉吃下,吃下去以後,過了沒有五分鐘,我說我想吐。其實根本沒想吐,然後用手指撥嗓子,吐的什麼東西都吐出來了。我父母從那時開始,再不逼我吃飯了。所以呢,在這個地方,你一定順著父母的心,而不能一味的講道理,
恆順一切眾生,即供養諸佛,更何況自己的父母了。
第七條:在和父母交往時,要有一條準則「讓父母放下妄想執著」
你無論幹什麼都是為了讓父母放下妄想執著,就是放下貪瞋癡。在這裡,你應該站在有智慧的這方面來做這個事情。只要能放下或不增加他們的妄想執著,他們或你幹什麼都可以。
做這事慧眼是關鍵,首先你要分清父母是什麼類型的人,對於貪心重的父母,在他們面前要演習佈施與佈施的利益;對於嗔心重的父母,在他們面前演習忍辱及嗔心的害處;對於無明重的父母,演習看破,放下的妙用;對於心神散亂無定的父母,演習禪定,觀心好處;對於毀犯無律的父母,演習行有度,知進止的方便;對於懈怠庸懶的父母,演習積極精進的心態。在這裡並不是讓你去說教,也並不是讓你一次將父母們習氣改過來,而是你自己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去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父母們的心。無論你怎麼做,怎樣教他們,你的目的就是讓他放下妄想執著。一切僅是你讓父母放下妄想執著的工具,是藥,哈哈,不能當糧食吃的。
第八條:順應父母的心意幹事
如何勸父母學佛
他們之所以成為你的父母,那因他們對你的情執心(或怨恨心)是非常大的。他們自己也沒有辦法消耗掉這種大的情執心,他就會化成一種在我們看來不理智,但在他們看來是非常理智的行為。這是代溝,也是因緣。如果你愛你的父母,就要學會相對的忍耐,學會順應父母的心意幹事。給他們一個能愛你的空間,一個能在你這裡體現父母愛的地方,同時要合理的善導他們的愛就可以了。
他們怎麼樣去疼你,去愛你,如他們見你要哭。這時,你對你父母哭,你父母就會勸你「你別哭了」,你說「你們也別哭了」,你父母就不會哭了。如你不這樣,而是說「別哭了,我們是怎麼怎麼樣的因緣,你們這樣情重,下一世就當畜生了」,這就麻煩了。我見過一個出家的人,他要出家,父母就哭。他就跟父母說了「你們是我這一世的父母,我上一世的父母是市場裡面買菜的老太太」。當時把他父母給氣的,哐嘰一耳光,他父母說他非常不孝敬,非常自私,學佛學癡了。他說的對不對,相對說也對,他有宿命通了,菜市場那老太太前世的確是他的父母,但又不對,著相了。
父母們認為這孩子是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因為他們從小看孩子們長大,他們無法接受這種逆自己心意做法與口氣,在父母認為你這是叛變,無論你說的對錯。有時引導父母學佛的捷徑,真的不是佛理,尤其不是大道理,而是感動,讓父母從內心對學佛而獲得到的大利益的感動,一種因感到你對他們無邊愛與孝心後,內心深處深深的感動,一定學會用心感心。
第九條:無論如何給你父母留出後路
如果你父母學佛的因緣的確不到,你要跟你父母說,或是不跟他們說,暗下一願「在我父母過世後,我將做什麼什麼樣的功德,將父母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
在我們現在這個末法時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不可思議方便。所以處理父母這種事情來說,要做的就是:當父母實在不理解時,你就可以暗暗發一願「當父母去世了,我做什麼什麼樣的功德,把他們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為什麼,你到時候就會因願力,將你的父母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即使你的父母學佛,發這個也是不錯的。
在一切後路中,唯一「父母所做一切都是為了讓我放下妄想執著,看破情執,直至讓我成佛的,因此我因父母對我的恩德,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直至入究竟(無餘)涅槃。我此功德,將父母超度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力究竟。你在發這個願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悉知悉見,都會護持你的父母,用這功德救助父母是究竟的。當然別的也不錯。我們今天,就「廣設方便,勸誘父母」這個地方,就談這些。
真正的大孝──以念佛超度祖先
慧淨法師
淨修法師、洪居土、各位家屬: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看大家在佛堂念佛,大部分都很虔誠、很專心,你們所念的佛,阿彌陀佛都知道了;同時,點點滴滴都達到了你們的盼望── 就是超度自己的親人。
從佛教的觀點看孝道
一般講「孝道」,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可分為三等,第一等是最基本的,就是對父母、祖先盡孝養之道,使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衣食的憂慮,同時滿父母的心意,不違逆他們,表現對父母的既愛又敬,這是為人子女最基本應盡的孝道。第二種,是中等的孝道,就是本身能夠立言、立德、立功,來顯揚祖先,榮宗耀祖。這二種孝道,在世間人的觀念,已經非常孝順了,使得父母不平白生下這個兒女。
但是以佛法來講,這個還不能算孝,因為佛法是從三世因果、善惡報應、六道輪迴來看整個人生,也以這樣的人生觀來談什麼是孝、什麼是不孝。如果從佛法來談,前面那二種孝還不是真正的孝,而是必須使自己的父母祖先,徹底的離開六道生死輪迴,才是真正的「大孝」,前面兩種就是「小孝」跟「中孝」,以佛法的眼光來看,這兩種孝是不圓滿的。
那麼,要怎樣使自己的親人離開六道輪迴,讓做子女的我們達到圓滿的孝道呢?就是除了在父母還沒有往生的時候,盡到孝養、孝敬、孝順外,進一步以各種方法來引導父母、親人學佛。讓親人曉得這世間的一切不過是一時因緣和合而已,每個人都隨各人的善業、惡業而流轉、投胎轉世,所以它不是永恆不變的。死後並不是一無所有,沒有解脫還要繼續輪迴,它的時間很漫長。要讓親人了解這個道理,那麼親人的世界觀就不一樣了,會對這個世間持另一種看法。也就是說,固然生而為人,做父母的應該愛護、養育兒女,做兒女的應該孝敬父母,同時也要在這短短幾十年當中,引導親人跟隨我們學佛,並依佛法而解脫生死輪迴。告訴父母這些道理,至少能讓父母有所啟發。
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
每個人的生死輪迴是不能相代替的,有一句話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而要了脫生死輪迴,說容易並不容易,但只要找對了法門,說簡單又非常簡單。所以,有句話說:「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也就是說,如果找對了法門,我們今生今世,不但可以脫離六道輪迴,而且能夠快速成佛。如果沒有找對法門,這輩子只是結個佛緣,還會有下輩子。而人生流轉在六道當中,往往是一世不如一世的。想想看,我們生活在世,從小就是靠著吃肉長大的,而且人的內心都自私自利,充滿著貪瞋癡。可以說,一生當中是惡多善少,這樣檢討之下,下輩子是不容易保持人身的,要保持人身,就必須在佛法中有基本的修行。所以如果找對法門的話,不管自己會不會修行,都能夠解脫。
今生今世能夠成就的法門
那麼,哪一個法門是我們今生今世能夠成就的法門?就是念佛的法門。念佛的法門就是在我們現生、有生之年,能夠願生極樂世界── 只要願生極樂的心是絕對性的、百分之百的,是不妥協的、不苟且的,那麼,此後就專念這一句名號,這樣的話,等於已經從地獄除名,而在極樂掛號了。相當於考上最好的大學,已經放榜錄取了;雖然還沒有入學,可是已經具備那個學校學生的身份了。我們要到極樂世界不用考試,只要願生極樂,然後專念彌陀名號,就已經被阿彌陀佛所錄取了。因為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主動、平等來要求我們,而且,往生極樂世界所必要具備的種種功德及資糧,也是阿彌陀佛為我們所預先完成的。那麼,祂完成在哪裏?在這一句名號。所以只要專念這一句名號,自然就擁有了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功德。就好像被錄取的時候,就是那個學校的學生。也就是說,雖然現在壽命未盡,但是發願往生,專念名號,時間一到,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然而並不是說,我們現在念佛,並發願要往生,現在就會往生,不是這樣的!因為每一個人的壽命各不一樣,而只要從今起念佛、發願往生,臨命終之時,阿彌陀佛就會來迎接我們。所以,一個願生極樂,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這一種人叫做「念佛人」,一個「念佛人」在臨終的時候,生命還沒有結束,阿彌陀佛就會顯現到我們的面前,一方面安慰、保護我們,讓我們沒有任何障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來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引導親人念佛
我們要以這樣的道理,來引導自己的親人。面對親人的死亡,並為親人做超度法會;另一方面,也是讓自己親自去體驗世事無常。固然親人的死亡,讓自己很傷痛,但是有一天我們也終將一死,所以,假借親人的死,我們得以好好思考未來。在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功德當中,以佛法的功德來超度祖先,是最容易、最殊勝,效果又最快速的。所謂「下手容易,成就高超」。就像《地藏經》所講的,即使一個人在世的時候,沒有遇到佛緣能學佛修行,甚至遇到惡緣而作惡多端,但是在臨終的時候,人家勸導他念佛,他起了懺悔之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下也能脫離三惡道,不受過去惡業的果報。
萬德洪名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句名號叫「萬德洪名」。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為十方眾生所發願的四十八願的功德,都在這句名號裏面;經過兆載永劫時間所累積的功德,也在這一句名號裏面。同時,所為我們建設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的功德,也在這一句名號裏面;能夠消除業障、增長福德的這一些功德,也都在這一句名號裏面。所以即使一生遇到惡緣,而誤蹈法網,觸犯了國家的法律,也犯了世間的道德,可是臨終的時候念了這一句名號── 這是阿彌陀佛將祂累積的功德,以這一句名號送給我們的,我們稱念它等於領受了阿彌陀佛的功德,就能夠消除我們一生的罪業,不至於墮入三惡道。
如果臨終的人不只念佛,而且願生極樂世界,那麼當下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不再於三界六道中輪迴了。這完全不是他平生的積善,或精進修行所致,而是這一句名號的功能。就好像這個人不只是貧困,而且負債累累,有一個既富有又有愛心的人,他寫了一張百千萬億的支票,或一張金融卡給他,那麼他不但能夠償還所有的債務,而且當下立即雍容華貴起來。
所以這一句名號叫做「萬德洪名」。所謂「萬」並不是百千萬數目的萬,這個「萬」是「表法」的意思,也就是它是圓滿的功德,超越的功德,具足三藏十二部,具足法界的功德,使得稱念這一句名號的人,有了這個萬德,就可以消業障。《觀無量壽經》說,一個現生誤蹈法網,而且違背倫理道德的人,固然因為他一時無知,同時遇到惡緣,但最後卻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因為這一句名號。所以,《觀無量壽經》中說,這一種人到最後念佛,每一聲的佛號,都在消除他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一旦斷了氣,立即往生極樂世界。
以念佛超度祖先
所以,我們以念佛來為我們的祖先超度,這個我們都做得到,不必花錢請外面的人做法事,只要在家裏,以我們的虔誠心,用這一張嘴巴念佛就可以了。所以它很容易,不必花錢,也不必做其他的法事,更未必要到其他地方去。所以,論要消除祖先的業障,沒有比念佛更容易、快速的;如果要增加祖先的福德、功德,也沒有比念佛更容易、高超的。
《無量壽經》中說,「當我們歡喜踴躍,念一句彌陀名號,就能夠具足無上功德。」這個「無上功德」就是成佛的功德。因為這個宇宙中最高、最上的就是佛,再沒有比佛更高的了,我們只要念佛,就能擁有跟佛一樣無上的功德,所以念佛既容易又殊勝。《地藏經》也說,臨命終的時候,不管他有罪、無罪,只要聽到這一句名號,都能脫離三惡道。
因此,我們應以念佛來超度我們的祖先,不管七七四十九天到了沒有,而在四十九天之內,就要把握每一天,儘量抽空請假,來為祖先念佛超度。為什麼?因為這四十九天中,在他中陰身還沒有投胎轉世前,是我們最後能夠盡孝道的時候;過了這個時候,要盡孝道就比較不容易了。當然,四十九天之後,如果仍不曉得祖先到哪裏去── 甚至可能在三惡道,這時候我們為他繼續念佛,佛會放光明到三惡道把他救拔起來。如果在他還沒斷氣,或是斷氣不久,能夠為他助念的話,那麼祖先是不會墮入三惡道的。但我們目標不只在這裏,我們期盼的是,祖先能夠徹底地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所做的點點滴滴也將功不唐捐,不白費氣力的。
戚繼光誦《金剛經》超度部屬的故事
我現在舉一件大家比較能夠體會的故事,明朝有一位將軍叫戚繼光,他是一個愛國愛民的將領,同時也是一個學佛人。他在一生當中,天天固定誦一部《金剛經》,即使行軍在外,也要利用時間把《金剛經》誦完,才會去睡覺,可見他對佛法的信仰是很虔誠深切的。有一天他的部下去世了,這個部下託夢給自己的太太,要太太請戚將軍誦《金剛經》來超度他,戚將軍誦《金剛經》到一半的時候,戚將軍的夫人端了一杯人蔘茶給戚將軍喝,想讓他解渴、補氣。當戚夫人從門外進來的時候,戚將軍看到了就用手一揮,心中說「不用啦」。這部經誦完了,當天晚上,部下的太太又夢到先生來託夢說,還沒有完全超度,請戚將軍再誦經,因為所得到的只是前半部,後半部已經「不用啦」,所以沒有得到。戚將軍知道了這件事,才回想起,當初戚夫人端這碗茶來的時候,他揮手婉拒,口雖不言,心說「不用」,結果後半部的功德沒有得到。隔天早晨,怕被人干擾,就閉戶誦經,當天晚上就夢到那位部下來答謝,說已經得到超拔。可見佛法功德,功不唐捐,而且效果立即。
念佛超度祖先的功德比誦經更殊勝
《金剛經》的經文中,並沒有說到極樂世界,也沒有說到阿彌陀佛以及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事情,只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才有談到,所以,如果以誦經超度祖先往生極樂世界的話,沒有比誦《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來得殊勝的。
但是,所謂「千句經文,不如一句佛號」,誦《阿彌陀經》有功德,可以超度祖先、消除業障、免除災難,但還不是它最主要的功德。因為經典就像一張地圖,也是地圖的說明書,我們看了說明書,也查了地圖,曉得目標和方法了,就應直接整裝上路,往目標前進,而不止停留在誦經。雖然誦經有功德,但是比誦經功德更大的,就是所謂的「藉教觀心,依教奉行」。所以《阿彌陀經》告訴我們,只要執持名號,就能夠使得我們以及所要超度的對象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也是十方諸佛主動地、歡喜地、異口同聲地來向我們保證,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絕無虛假,同時來讚歎這個法門的殊勝,祂們對於念佛人都會加以護念。《阿彌陀經》文文句句都是在說念佛能夠往生的功德,它雖然沒有說超度,但是超度的功能已經涵蓋在文句裏面了。因為我們看一部經文,不只是看文字的內容,更進一步,要去了解文字背後所涵蓋的深廣意義,因為佛法如同大海,當深入其間,就知它深邃無比,佛法也是一樣,功德不可思議,涵蓋的意義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誦經能超度,更進一步,念佛更能超度。經典上說,陽間的人如果虔誠念佛超度祖先,阿彌陀佛就會親自到那裏,光明顯示在他面前來接引他。所以,以念佛來超度祖先,是大家都能做得到,而且效果很殊勝快速的。
記者觀落陰的經歷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他是雜誌記者,專門為他的雜誌採訪靈異事件。有一次,他所要參訪的地方,就是所謂的「觀落陰」。這個大家知道嗎?知道的請舉手。哦!你們年紀輕輕都曉得「觀落陰」?(蓮友答:電視看過。)既然這樣,你們就曉得「觀落陰」的情況,我也曾經見識過,只是很少看電視報導。
「觀落陰」就好像看電視一樣,一方面看電視,一方面還可以跟旁邊的人講話。《觀落陰》時雙腳不是踏在地面上,是踏在一張符咒上,眼睛用毛巾蒙起來,毛巾裏面也是用符咒把眼睛蒙住,司法的人是一般道士,就在旁邊敲木魚來持咒語。他就靜靜地坐在那裏,如果他的腦海中出現異景的話,就要告訴持咒的人,持咒的人就曉得已經進入陰間了。然後,他會再換持另一種咒語,把他引導到這個人所希望的境界。比如,他想看自己在陰間的親人,或看他的命運,所以有種種的咒語做種種的引導。
這個年輕人二十幾歲,他去採訪時也親自當場體驗,現場大概十個人左右,沒有一個進去,只有他進得去。他想去找找他的外婆,因為他從小是外婆扶養長大的。找、找、找,在一個很偏僻、荒涼,而且很寂寞的地方,有一間間很低矮又不華麗的小房子,在其中一個房子裏面,他找到了他的外婆。祖孫難得在陰間見面,覺得很興奮,有說不完的話。這個道士在旁邊說,你問外婆缺不缺錢?缺的話現在立即燒,她就能夠立即得到,不會被其他孤魂野鬼搶走。他就問了外婆需不需要錢?現在可以燒給她。當他這樣問的時候,心裏靈機一動,想到既然要燒紙錢給外婆,那這一句佛號功德很大,就念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本來在那種地方是不讓人誦經持咒,也不能念其他的佛號的。因為誦經持咒或念佛號恐怕會干擾、障礙它的過程。他這一句佛號一念出來的時候,立刻空中出現阿彌陀佛,而且,阿彌陀佛手中抱著珠寶箱;同時,這個珠寶箱也已經在他外祖母的懷抱中了。而外祖母所穿的衣服頓時變得華貴像菩薩的衣服;相貌也變得很莊嚴,所穿的鞋子是純金的。他外婆把腳舉起來,讓他看到這雙鞋子像黃金般的光亮、高貴。
他把這一事件告訴我,我就問他,你當初念了幾句佛號?他說,只念一句。我又問,你怎麼不多念幾句?他說,沒有想到!因為他不是念佛人,如果是念佛人,則不管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遇到什麼事情,都會不假思索地,心中憶念著佛,或是口中稱念佛名,而那個時候會更加地持續念佛。但他不是念佛人,他只是因為採訪宗教的靈異事蹟,所以曉得這一句名號的偉大而已。
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我們在陽間念佛,好像很平常,沒有什麼奇特的,看不到我們身上放光,也看不到阿彌陀佛顯現在空中。但是陰間念佛就不一樣了,陰間念佛佛力出現,而且陰間的人一聽到,或者是一念出,相貌立即轉變。因為一般人福報和智慧都是不足的,念佛會增加福德和智慧,尤其是在陰間念佛,相貌會立刻改變。這當然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慈悲,把功德累積在這一句名號,假若我們一生中要以自己修行,累積種種的善事功德,再怎麼修都不及這一句名號的功德。因為這一句名號是萬德,是所有功德都已經成就,容納在這一句名號裏面了。所以,我們不論怎麼樣念佛,它本身都具足所有的功德。
《阿彌陀經》說,「執持名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離開了執持名號之外的三藏十二部,包括世間無量法門的修行,統統是少善根、少福德的修行。」為什麼?因為這一句名號是阿彌陀佛所修的,我們再怎麼樣修行,從出生修到年老一百歲,都跟這一句名號不能相比,好像地與天不能比一樣。因為我們都有貪瞋癡,不能三輪體空。必須要三輪體空,還能得證阿羅漢果的功德,但連三輪體空都沒有的話,就不算是功德了。何況我們再怎麼精進修行,如果下輩子能保住人身,已經是了不起的修行了;即使保住人身,還是在六道輪迴,還是凡夫。即使比人更高的,是生天的功德,還是在六道輪迴,不是超凡入聖。
所以,我們再怎麼修,跟執持名號比較起來,都是少善根。只有稱念這一句名號,才是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夠進入極樂世界。我們把這一句名號,迴向給我們的祖先,即使祖先在生之時沒有佛緣,沒有皈依三寶,也沒有吃素學佛修行,也沒有念佛求往生;可是我們念佛迴向給他,阿彌陀佛也會放光加持他們,等他機緣一到,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迴向功德給祖先,最好就是念佛;甚至念佛迴向給還沒有往生的人,比如父母念佛迴向給遠在他鄉外里的兒子,或是兒子念佛給居住在外國的父母親,對方都能夠得到,並使對方消除災難,增長福德的。這個在《念佛感應錄》裏面都有記載。淨宗書院一樓佛堂有很多佛書,還有佛卡、佛牌,這些都是結緣的,希望大家盡量請回去。
真正的孝,是應把握還沒有往生之時,就好好引導他,既然往生了,就要掌握四十九天。因為每七天、七天都在變化,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很可能就必須投胎轉世了。但不論一年之內、三年之內,只要虔誠念佛,即使親人墮落地獄了,阿彌陀佛也會放光,到地獄把他們救起來!
提倡樹葬、灑葬
至於骨灰?我們都是先火化後再進塔,骨灰最好放在寺院有出家眾的地方,因為出家眾天天誦經、供飯。如果祖先沒有往生,還執著他的住處,也能夠聽經聞法而被超度,勝過在荒郊野外受風受雨,又沒得吃。當然,人的觀念要與時俱進,現在提倡樹葬、灑葬、或是空葬、海葬。在這一些當中,以灑葬最方便,然後是樹葬。所以,最好能用灑葬,不再佔用一個地方,因為人死了都是隨業流轉,如果往生極樂世界,骨灰對他來講,已經不是他的,如何處理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同時我們也不希望祖先執著在這個骨灰甕裏面。所以,最好是以佛法來超度,只要念佛,他不會在陰間執著這個骨灰的。這時候,骨灰可以磨成粉,灑在叢林當中,讓遺留下來的骨灰和其他眾生結緣,彌補一生所吃的眾生之肉。所謂「君子開風氣之先」,大家盡量以這個新的觀念、作法,提倡灑葬。
總之,以念佛來超度祖先,方法是最簡單,功德是最殊勝的。簡單在哪裏?在於怎麼樣都是這一句名號而已!如果要誦《金剛經》,沒有經本、沒有時間、不認識字,那就做不來了。如果是參禪、打坐、朝山、拜懺,不一定人人都做得到。而念佛,再怎麼愚笨,不認識字,只要他有嘴巴,有這個心,就可以念,人人都做得到,所以很簡單容易。不管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稱念,即使必須上班,在坐車到公司的半個鐘頭,就能念一千五百聲「南無阿彌陀佛」。同時在工作當中,只要不動腦筋,就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念佛。
阿彌陀佛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
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是有生命力的,名號的本身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所以祂有眼睛,可以看到我們在拜祂;祂有耳朵,可以聽到我們念祂的聲音;祂有心,知道我們所念的佛號,目的是為了什麼,也知道我們在想念祂。所以這句名號具有六種神通,有天眼通、天耳通,有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而且具足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願大力,使得我們稱念了能夠大善大福,超凡入聖。所以,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何緣,無論何心,大家都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預先為自己送葬
同時人都有一死,可以說自從人一出生下來,就已經被判了死刑,而且,這個死刑是不定期的,它什麼時候來不知道,但是說到就到,我們要預先為自己送葬;為自己送葬是現在就發願願生極樂世界,不管死亡什麼時候來,一旦來的時候,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可說專念這句名號,不但可以超度祖先、庇蔭兒孫,也使自己能夠脫離三界六道輪迴。不然的話,人生很苦,死了並非一了百了,還有下輩子,只是從這個苦境進入另一個苦境,從今生今世的迷,又進入另一個無窮盡的迷,那麼永遠都在痛苦輪迴當中!所以我們不必等死亡那一天,才讓別人為我們助念超度,現在我們就可以親自為自己準備。下輩子要再生而為人,是比往生淨土困難的!下輩子要當人必須靠自己努力的修行,可是往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預先為我們準備好,主動來送給我們,而且要求我們要接受!所以大家可以事先準備的。
至於燒金銀紙錢,可以不用燒。因為念一聲佛號,就一切都具足了。如果因為風俗人情之故,必須要燒的話,燒個意思就好了。盡量不要鋪張浪費,只要念佛,效益是很大的,其他的都是做給外人看,寧可節省費用,而為祖先布施。比如目前南亞災區很嚴重,可以用祖先的名義賑災,點點滴滴都是祖先的功德。我們也不希望祖先執著這些功德,是希望親人當下能往生極樂世界,徹徹底底地了脫生死輪迴。
大家能夠以念佛來為祖先超度,並且能夠遇到淨修師父、洪居士,就表示大家過去世都跟佛有緣,與淨修法師、洪居士有緣。日本有句話說:「即使路邊經過、袖口相碰,也是多世的緣份。」希望大家藉由這樣的緣份,進入學佛、念佛,走上淨土之道,今後有時間可以到這裏來念佛,我們的佛堂是全天開放、長年不休的,也沒有任何條件。好不好?(眾答:好!)
淨修法師:家屬認為來這裏念佛,只有迴向,而立牌位的問題呢?
慧淨法師:有立牌位跟沒有立牌位,沒有什麼差別。為什麼?在我們還沒有開口念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已經知道了。假使牌位立得很莊嚴高貴,可是沒有這份心,也沒有用啊!所以,不在於外在的那一張紙,那幾個名字,是在於我們的心。我們從家裏出門,要去做什麼事,阿彌陀佛早已經知道了。所以不一定要有牌位。最後,我們都會念親人的名字作迴向,所以點點滴滴都是給親人,同時也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我們所迴向的,不但沒有消減我們的功德,反而增加我們的功德,這就是迴向。好像這個房間的燈光很明亮,外面很黑暗,我們把外面的窗戶打開,把門打開,使得房間裏面的燈光可以照到外面去,照亮行人,我們的光明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光明更大。比方我們身上有一千塊,遇到對方需要我們布施了兩百塊,結果我們有多少錢?是八百還是一千二?無形的報酬其實是一千二以上!我們看龍眼、荔枝,當它收成的時候,有好幾千顆,但最初它不過只是一顆種子而已。所以能夠迴向的話,功德就大,所謂「吃虧本身就是佔便宜」。因為我們不計較,付出了我們的金錢,或是付出了我們的名譽、心血,它都會開花結果,利息是好幾倍的。所以有沒有立牌位,不是很重要的,因為佛法是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任何形式的,而不在那一張紙上。
洪居士:法師、各位菩薩慈悲!請各位菩薩把握當下,現在善知識就在我們眼前,這代表各位菩薩福報現前,才有辦法遇到善知識,若有什麼問題,或是學佛的過程中需要請教什麼,把握當下,盡量向上人請法!
慧淨法師:他們兩位的精神很好,十幾年來,他們從臨終關懷到命終的助念,直到為往生者淨身、入殮,為大眾做告別式,完全都是義務性的,秉持佛陀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來為大家服務!希望大家能夠效法他們的精神,可以的話,就參加他們的行列。今天人家為我們,明天我們為人家,就像阿彌陀佛是怎麼樣慈悲為我們,我們也盡量體會佛心來為大眾,讓這種精神能夠代代相傳。
就這樣!請大家起立!請合掌!跟隨我念: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二○○五年一月二十九日講於台北象山淨宗書院
人間淨土是心中沒有瞋恨心、怨懟心、嫉妒心、懷疑心,也沒有要與人爭長論短的計較心,所看到的人全部都是菩薩、佛的化身,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是佛國淨土的依正莊嚴。此時你所表現出來的都是慈悲心,不會去傷害人,也不會受人傷害。別人看到你,就像是看到了菩薩,和你相處時,自然會有一種安全感、親切感,不會恐懼害怕。有多少人跟你在一起,這一些人都是生在淨土裡面,都是有福報的人。人間淨土是從自己內心的自心淨土發展出來的,所以是「誠於內而形於外」,你內心怎麼樣的境界,就能夠體驗到、也能夠分享其他人內心的境界。
自心清淨,你周遭的環境就能清淨,死亡後也定能往生佛國淨土。法鼓山的淨土法門就是禪修法門,我們的淨土法門並不僅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個淨土。
----------------------------------------------------------
摘錄自《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念佛的功能:同時完成三種淨土(二)
文/聖嚴法師
二、念佛的功能
(一) 念佛完成三種淨土:佛國、自心、人間淨土
念佛究竟是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往生淨土。我們人一出生,隨時都可能出現死亡的因緣,因此,我們要隨時做好面對死亡的心理建設,對一個佛教徒來說,就是要隨時做好往生佛國淨土的準備。千萬不要想依賴他人助念,要不然臨命終時很可能來不及念佛,而等到親戚朋友來助念時也已經太遲了。所以,參加精進念佛禪修就是在做往生西方淨土的準備工夫。
其實只要我們做好死亡的心理建設,以及準備好死亡的方向、目標,那麼不管什麼時間死亡都不會恐懼、害怕,也不會手忙腳亂,否則愈是生不了淨土,墮落成為惡道眾生。所以,不管我們是用什麼修持法門,都要發願往生淨土佛國。要如何才能往生佛國淨土呢?就必須常常念佛、多多念佛,心與佛相應,我們在臨命終時就不怕自己不會往生佛國淨土了。
可是我們念阿彌陀佛就只能生西方淨土嗎?或許我們並沒有想到要生天國淨土,沒有想到要生欲界天或禪定天,也沒有想到要生彌勒內院,或做聲聞聖者生五種淨居天,但是我們可以用念阿彌陀佛的法門來完成自心的淨土。
證得自心淨土與禪修相同,就是能明心見性,也就是開悟。自心清淨,自心就是佛;自心清淨,自心就見彌陀法身,即阿彌陀佛的法身,這是念佛的最高境界。
另外,實現人間淨土。就是要從修行,也就是實踐戒定慧三無漏學、實踐六波羅蜜等佛法,用持戒、修定、修慧,用布施、精進、忍辱等法門,讓自己從一個煩惱很多的狀況慢慢消融,使自己煩惱愈來愈少,同時也幫助周遭的人痛苦愈來愈少,那就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念佛能使我們生起慈悲心、慚愧心、懺悔心、大悲願心、感恩迴向心,而這些都是成佛、修菩薩行的基礎,也是求生西方淨土不可缺少的資糧。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發願、練習生起慈悲心、慚愧心、懺悔心、感恩迴向心,如果練習純熟,在平常生活時,就能以慈悲心、感恩心、慚愧心來對待周遭所有認識或不認識的人。這樣我們所提倡的人間淨土就會在我們這個環境出現,完成了建設人間淨土的目的與任務。
因此,念佛可以完成三種淨土。
(二) 三種淨土的關係是一貫的
然而這三種淨土實際上是相連貫的、一致的。體驗到自心的淨土,就能夠少一些煩惱,心與佛的距離就不遠了,甚至是相應的。我們平常因為煩惱重、妄想多,心都是向外看、向外追求,內心經常被貪、瞋、癡等煩惱占據,就像是風中的蠟燭、海上的水波,又像山中的野猴、草原上的野馬,因此沒辦法體驗到自己內心的真相。但是修行之後,我們的心開始向內,煩惱就漸漸減少,妄想少了以後,就知道內心、五蘊其實是空的。五蘊所構成的自私的、煩惱的我,只是一個因緣和合而成的臨時現象,不是真的我。真的我是無我的智慧和慈悲,能體驗到這樣的程度,你的心就是清淨,就是自心淨土的出現。
自心淨土出現之後,也會體會到人間淨土在自己面前展現。所謂人間淨土不是另外有一個什麼淨土,而是因心中沒有瞋恨心、怨懟心、嫉妒心、懷疑心,也沒有要與人爭長論短的計較心,此時所看到的人全部都是菩薩、都是佛的化身,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是佛國淨土的依正莊嚴,所聽到的聲音都是在念佛、念法、念僧,都是佛法的法音,也就是《阿彌陀經》上所說的「出和雅音」——和,就是和樂的、喜悅的;雅,是優雅、高雅、莊嚴的意思。那聲音能讓人忘卻煩惱,種種感覺讓自己就像是生活在淨土裡,這就是人間淨土。
而且此時智慧的菩薩與佛就在你身上顯現,你所表現出來的都是慈悲心,不會去傷害人,也不會受人傷害。別人看到你,就像是看到了菩薩,和你相處時,自然會有一種安全感、親切感,不會恐懼害怕。這樣,有多少人跟你在一起,這一些人都是生在淨土裡面,都是有福報的人。這也叫作人間淨土。
人間淨土是從自己內心的自心淨土發展出來的,所以是「誠於內而形於外」,你內心怎麼樣的境界,就能夠體驗到、也能夠分享其他人內心的境界。
內心清淨了,周遭的環境也是清淨的,這就是我們法鼓山提倡的人間淨土。那「自心淨土」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有沒有關係呢?自心淨土如果修成的話,彌陀淨土隨時就在我們面前,你不用擔心死後不能往生西方。到西方極樂世界只需「屈伸臂頃」的時間。為什麼能這麼快?因為心的力量。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本誓願力,再加上我們自己願意往生的心力,所以才那麼快。
若我們完成了自心淨土,就能親見阿彌陀佛的法身。阿彌陀佛就在我們心中,隨時隨地就在你的心中,還需要擔心往生以後去不了西方嗎?還認為一定要等到往生以後,阿彌陀佛才會來接引嗎?所以,照樣安心地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一定能往生西方淨土,只是如果能念到一心不亂,就一定保證我們臨命終時往生西方,並且在還沒有死以前,就能體驗到人間淨土,也能親見自心淨土。
可見自心清淨,你周遭的環境就能清淨,死亡後也定能往生佛國淨土。而法鼓山的淨土法門就是禪修法門,我們的淨土法門並不僅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個淨土。
從淨土宗的角度,只要掌握黃金十年你就成功了,這五年你一定要忍得下來
你不往生極樂世界,永遠是孤單的,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永遠在一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