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嚴法師:佛為什麼要度眾生?

《金剛經》說:「彼非眾生,非不眾生。」又 說:「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又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所謂度眾生是佛在發成佛大願的時候,所立的誓願,也是在沒有成佛之前,尚有自我中心的時候,所抱持的心願,所以在未成佛前的凡夫或菩薩,是有眾生可度的。

可是,在成佛之後,既沒有了眾生,也沒有佛,否則便是對立。既然有能度與被度的關係,便不圓滿,並沒有親證法身的全體;因為一旦親證法身的全體,那就無內、 無外、無彼、無此。例如任何一滴水從海而來又回到海中去,從大海看,所有的水是屬於全體的,只當每一滴水自己看,才看到不同的河流、雨露、霜雪、冰霧。所 以《金剛經》又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未成佛時的發心菩薩,都要度眾生,故有眾生可度。因從菩薩的立場來說,一定有眾生可度,到了初地以上的菩薩,雖已經知道沒有眾生可度,但他還要度眾生;到了 八地以上的菩薩,則是自然運作度眾生,自己卻已經不再度眾生。成佛之後,便不度眾生,無眾生可度,只是眾生自度,以其善根、福德、因緣的多少,而能感得佛與菩薩的化現而做救濟;那是眾生心中的佛與菩薩,不是佛與菩薩的本身。

所謂善根是眾生本有的,但是不加以培養,不會增長、顯現,越是努力精進求法,越能感應諸佛菩薩的慈悲攝化,所謂自助而人助,唯有眾生有求,才能感得諸佛菩薩 的應化。佛教常以如人撞鐘為喻,輕輕地撞就小聲地響,重重地撞就大聲地響;鐘有響的功能,如果無人去撞,它不會自響;所以,眾生如果不自己努力,增長善根,雖然佛的法身遍在,也不會幫到你的忙。

所謂增長善根,就是要發菩提心,也就是說眾生自求成佛,即得佛的教化、感應;當自己成佛之後,就接受一切眾生的感應,而非佛去感應眾生。所以,一切諸佛成佛之後,他是全知、遍知的,因此名為正遍知覺,有求必應──眾生有求,諸佛必應。

佛度眾生不是以知識度眾生,所以佛的全知,並不是說佛需要知道眾生所具備的一切知識,也不需要通過眾生經驗中的邏輯理念等的思想,因為他是整體的,眾生是局部的、個別的,他能給眾生一切,但是不需要學習眾生的東西,而是眾生需要的,他就直接給予。因此,種種根器的眾生,就能得到種種佛法的利益。人間所謂的分析以及歸納,這都是從個體、局部為著眼;佛的心量,既然是全體,所以不能用凡夫的知見去解釋、衡量佛的正遍知覺。

人間所見的佛,比如說釋迦牟尼,從理論上講是化身佛,在人間像人,在天上像天,至地獄中像地獄,在任一類的眾生當中,就像那一類的眾生。他是有形象的、局部的,需要經過學習,才具備人類所有知識,用這些做為度眾生的工具,而使得眾生受益。他同時可以在無量無數的地方,顯現無量無數身,度無量無數眾生,而他本體法身是不動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說,由於化身的佛有生有滅,就說法身的佛有來有去;也不可以說,化身的佛需要具備人類的知識,而法身佛就因此而有限;其實化身的佛,也就具備正遍知覺,因為他不離法身,可是不能夠說,正遍知覺的法身佛,是以凡夫知見,所見化身佛的知能,而稱為正遍知覺。


為什麼佛度眾生而不入世解救眾生?

《佛說無量壽經》中說:「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就是俗世中常說的菩薩普度眾生。那為何佛是用「度」來化人呢?

「度」同「渡」。這跟佛法中的「乘」有關係,大乘佛法是經過歲月的滄桑沉積下來的主流佛法。這個「乘」古意是指船,載著修佛之人從世間苦難中渡河到極樂彼岸。佛祖「一葦渡江」的典故也有暗指「乘」之意。「乘」的引申意義為佛法,看透世間萬物的宗義和知識。

佛就是指覺悟者,已經到達彼岸的智慧者,佛只邀請有佛緣的人搭船渡河,而不是主動現身去解救眾生。此為機緣度化。眾生可以上「乘」,但領悟卻是要靠自己。相比西方教的傳教決然不同。佛有千相萬象,在俗世中,良師益友也可以化身佛面去度化你,給你幫助,讓你成長,甚至,你的對頭,仇敵,也可以是佛的一面,給你劫難,讓你感悟和堅強,甚或讓你看淡得失。也許,偶然的一片樹葉飄落,一滴露水的閃爍,一小片景色,都能讓你感慨人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任何的依據佛法的領悟,都是佛對你的度化。

人在世間,心在修行。白話也可以話佛,阿彌陀佛!


佛典故事:火宅三車喻

有一位大長者,年事已高且家財萬貫,擁有無數的田宅僕役,他那令人稱羨的豪宅,從平日出入於高廣門庭的繁忙人潮看來,裡面至少住了好幾百人!一轉眼,這座房舍已有三、四十年歷史,屋脊樓閣、樑柱牆垣……漸漸顯露出傾蝕頹蔽之態。尚未悉心整飭,無常之火已迅雷不及掩耳地登門造訪了!

當火苗熊熊燃起,猛烈地吞噬陳年的屋宇,剎那間已一發不可收拾。長者焦急地守在唯一的出口,指揮著家眷僮僕迅速疏離火場,卻一直不見那群年幼的孩子。

於是長者在一片煙霧彌漫中,急切尋找孩子的身影。好不容易,遠遠瞅見了一個小人兒,他殷勤叫著:「大寶,你是大寶嗎?快過來爹這裡,房子著火了,不趕快出去,會被燒死的。」但是,孩子含糊嚷著:「爹,換你作鬼了吧?故意放煙火嗎?我才不會上當咧!」一溜煙就不見了。

「怎麼辦哪?孩子們玩得起勁,不管好說歹說,絲毫不為所動,還以為我跟他們玩呢!若要一個個強抱出來,肯定不從,又踢又咬,耗時費力,火勢這麼大,隨時都有傾塌的危險。這群孩子散在各處、東奔西跑的,已經沒有時間再去找人了!」

他站在門外、望著漫天火紅興嘆:「這群貪玩的孩子,哪裡懂得火的可怕?怎麼能聽從我的話呢?看來,得用小傢伙最喜歡的東西,才能夠馬上吸引他們出來。」慈父憶想平常孩子們的興趣,立刻心生一計,扯著馬車上一串串鈴鐺,同時敞開喉嚨叫著:「大寶、二寶、三妞……,爹爹給你們買了最新奇、好漂亮的玩具車,趕快出來看喲!有牛車、鹿車、羊車,都停在大門外,看誰先到、可以先選喔!動作太慢的,可別後悔……」

清脆悅耳的鈴聲,再加上親情的召喚,很快地,一群活蹦亂跳的孩子們都爭相恐後地跑出來了,一個個興高采烈地圍著大長者:

「爹爹,車子在哪兒呢?快給我們看看!」

「爹,我要小鹿拉的車,多可愛呀!」

「我要牛車,牛最強壯了,一定能跑得最遠!」

「羊車好照顧,隨便餵餵就吃飽了……」

看到孩子們安穩地脫離火宅,長者總算鬆了一口氣,歡喜地說:「爹爹有數不盡的寶貝,比那牛車、鹿車、羊車都還要好。來人啊,把最莊嚴、最高貴的大白牛車統統拉過來,給小主人一人一輛。」 孩子們一陣歡天喜地,坐在莊嚴的大白牛車上開心地嬉戲,不覺遠離了火宅的威脅,也忘了自己原本只想擁有牛車、鹿車或羊車,在他們小小心靈世界裡,清楚明白地響起一個聲音:「爹爹真了不起,天下一切珍玩、一切事情,都難不倒他,我將來也要像他一樣!」

典故摘自:《妙法蓮華經.卷二》


省思

《法華經》中,佛云:「我為眾生,以此譬喻,說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語,一切皆當,得成佛道。」無數稚子深陷火宅,慈父如何能有一刻懈怠?於是大覺慈尊八千往返娑婆世界,以無盡方便平等度脫一切眾生,無有疲厭。然而眾生樂著五欲,難以信解究竟離苦智慧,故投其所好,以羊車、鹿車、牛車,譬若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方便誘引出離火宅,然後「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直接以大白牛車接引至圓滿佛乘,優遊於寂滅智樂。

世尊諄諄示導,佛性平等不二,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雖然累劫為眾苦所燒,「但盡生死,而實不滅;今所應作,唯佛智慧。」一切法門皆當回向心地,如《梵網經》云:「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諦信佛語,自信己性,乘此寶乘,當下直至不生不滅道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