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成就的三個要素 : 禪定、持戒、信心】
就像我們念咒語,念咒語有沒有功德?有功德 !有些說念七遍就有多少功德,就像往生咒、不動佛的咒語、楞嚴咒、準提咒,念多少遍就有什麼功德…!
我們現在念多少遍也沒有很大的功德,念好幾千、好幾萬遍,都沒有什麼力量,
●● 沒有力量的原因主要是【沒有禪定的力量】。
第一,
●●【最好的力量】來自於【禪定加上咒語】,
你念七遍,有七遍的功德,
但沒有【禪定】的基礎,念七遍也一點點感覺也沒有。
第二,是緣起的力量,三昧耶戒要守好,戒律也是一種緣起。
持好戒律,在
【清淨戒律】的基礎上念咒語,也有功德,
但是我們平常
●【管不好自己的【身口意】,那念咒語沒有力量是正常的】。
第三,信心的力量。信心的基礎上,
●●【有絕對的信心就有絕對的力量】,
只有一點點信心時就只有一點點力量,
● 沒有信心時,念多少遍【都沒有多大的力量】。
● 【最低的標準】是咒語的成就要靠【信心】,我們有沒有信心?很多人的信心都是在搖擺的狀態,就很難有堅定的信心。
有時候覺得我修行很好、今天信心很堅定,過幾天遇到一些違緣時,對上師、三寶、對咒語、連自己做功課的信心都退轉。
我們沒有信心情況下念咒語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信心】比較弱,【持戒】比較弱,【禪定】也比較弱,
●【咒語成就的三個要素】都已經很弱時,……
以上節錄自2020.10.12 仁珍千寶仁波切講上師瑜伽法
持咒,不管什麼法,最基本要持滿十萬遍(有些咒基本次數更多),那種法力才會顯現出來。
修法持咒(持明)有一種「加強」的意識在裡面,有一種「堅固」的意識在裡面,還有一種「光明」,也就是持明,愈持明愈顯現祂的光、祂的力,很強的這種力量出來。
所以『密宗道次第廣論』裡面講,第一個成就叫「持明成就」,就是持咒,不管什麼法,最基本要持滿十萬遍(有些咒基本次數更多),才能夠產生那種力出來,那種法力才會顯現出來。
持滿十萬遍以後,每天至少念108遍(多多益善,只能多不能少)不間斷才能稱之為持咒。應用的時候,才有加持力。
持咒108遍的意義
念誦消業咒語,每天至少108遍,才能見效,具足功德。每天持誦108遍不間斷才能稱之為持咒!希望有緣聞見法布施出去,獲益無窮!
有的咒要求持誦108遍,有的咒要求誦持一千遍、或21遍。這是持咒的基本數目,要求行者由此數目作基礎修起;並非光持這些遍數就可以了。
而108遍的涵義為何?是指楞嚴經中有記載大慧菩薩問佛的108題疑問。
這108個疑問是久遠劫之前的諸佛皆曾問過的。如今,將此108個答案,拿來給我們,要我們念念不忘。
而大慧是代表至高無上的智慧。因為唯有至高無上的智慧才能請教出佛的重點。
佛才能為他說明108個道理。此道理代表所有的道理;能悟修此道理,保證無有災難。
佛為了希望所有的修行人記住此道理,所以才說某咒要持誦108遍。
吉祥圓滿。
恭錄自~~牟尼季刊【獅子吼聲】
聖嚴法師:這樣持咒,一切問題才可迎刃而解
有位先生在事業上、家庭上都遭遇了很多挫折,他問我怎麼辦,我告訴他念完准提咒二十萬遍後,問題一定會解決。
結果幾天後他問我:「師父!我已經念了准提咒四十萬遍,問題還沒有解決,怎麼辦?」
我問:「你是怎麼念的?」
他說:「我念的時候,心理希望我的問題解決。」
我說:「這樣不對!要『無相』念、『無住』念、『無求』念,你的問題才能解決。你一邊念准提咒,一邊想:『我的問題解決吧!』這根本不是在持咒,而是在持你的問題,你把咒語和煩惱合在一起,結果咒語也變成你的煩惱;而且你一邊念,一邊又想著:怎麼咒語還不靈?這樣的話,持咒還有用嗎?」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無求而念,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這樣做,可以啟動咒語的能量,對你起作用!】
1、這任何咒語都很好
卡盧仁波切
如果你嘗試以持誦作為修持,任何咒語都很好。我的建議是,首先,不要以過快的速度持誦。其次,不要向其他人炫耀說自己已經累積了多少數量。
第三,在做回向時不要懷著驕慢之心,認為遲早會得到什麼了不起的回報。不要有那樣的心思。因為這種心思與我們的修持背道而馳。
第四點是,在持誦咒語時,先專注於比較短的咒,之後再逐漸轉為較長的咒。最後一點是,觀修之本尊的複雜性要基於你的能力,在你的老師指導下逐步進行。
2、這樣做,可以啟動咒語的能量
達真堪布
“三殊勝”中的正行無緣殊勝,正行就是指我們修持善法的過程,比如聞法的過程,念佛持咒的過程,這就是正行。正行由無我和空性的智慧攝持,就是正行無緣。
我們講佈施時講要以三輪體空的智慧攝持。三輪即能佈施的人(自己),所佈施的事物,佈施的對境,這就是三輪。三輪體空,即三輪的本體是空的。做佈施時對此要有正見——三輪體空的正見。
以此類推,所有的修行都要以三輪體空的智慧攝持,都要在這種覺悟的狀態中進行。比如念佛,在覺悟的狀態中念才可以跟佛相應。
念咒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想發財,特別喜歡念財神心咒。咒語的力量是無窮的,但如果內心不覺悟,你無法啟動它的力量。這樣它就如同廢物,對你起不到作用。
你要在覺悟中念,還要有定力(不失去覺悟的心態)。無論是何種對境,在何種環境,都不失去覺悟的狀態,這就是一種定。
慧中有定,定中有慧,這樣才有力量。若只有慧沒有定,這個智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因為沒有力量。若只有定沒有慧也不行,要定慧雙融,咒語的力量才如同虛空藏一樣,威力無比。
為什麼說是虛空藏?因為虛空是無邊的,能裝載無限的能量,這個能量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不是在覺悟的狀態中念,就無法啟動它的功德,或者說它的功德不會呈現出來。
這裡講的都是超越的境界,超越的境界相當於超越的能量,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就是這個力量,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
有人把念誦儀軌好像當成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似的,根本就不在乎。其實這當中真的有超越的、無窮的能量,只是我們沒有在覺悟的狀態當中念。
如果沒有這種境界,這種能量場很難呈現出來,也無法在我們的身上啟動,所以正行無緣至關重要,沒有正行無緣是不可能達到修法的效果的。
宣化上人:念經、念佛、誦咒,要學會用丹田氣
我們人無論念經、念佛、誦咒,都要會用氣力。這氣力怎樣用呢?
這股氣要從丹田發出去;回來也要送到丹田去,丹田就是肚臍裡邊那個地方。無論念經、持咒、念佛都好,這股氣出來也要是從那地方出來;回來也要回到那個地方去。
從丹田發出來的這個氣是足的,不過你用力不要用得太大了;也不要太小了,要普普通通的,這樣才不會傷氣,不會把氣傷了。
因為從丹田發出來,這是氣的根本,這氣是源源不斷的。你要是不會用這氣,就會傷氣,氣還會斷的,這一點應該知道。
無論是寫字或做什麼,為什麼要一氣呵成?因為你若能運用這氣的力量,這就是有功夫了。
恭錄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念咒要注意持戒並且不要有懷疑心,八個原因導致誦持咒語不靈驗!
【懷疑心、起惡心、不誠心】,有這三種心,持咒必不如願
“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這裡是大悲咒經中的摘錄,當然並不只是單指大悲咒,其它咒語也差不多。
什麼是起惡心呢?就是害眾生之心。惡心尚且如此,做惡事當然更不好了,比如殺生、邪淫、偷盜等這些統統包括在裡面。
【吃肉、喝酒、吃五辛、淫欲、在不淨之家中食】
菩薩摩诃薩為破眾生種種惡故,受持神咒,讀誦通利,利益眾生。
為咒術故受持五法:
一者,不食肉。
二者,不飲酒。
三者,不食五辛。
四者,不淫。
五者,不淨之家不在中食。
菩薩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無量眾生,諸惡鬼神、諸毒、諸病無不能治。
——以上摘自 菩薩善戒經
【原因】
持咒主要靠自己誦咒的功夫,咒術要靈又有賴種種護法神的護持。《楞嚴經》說吃五辛的人護法神遠離,因為吃五辛的人會有種種特別的惡臭,我們人身在其中久了好像聞不到或者不敏感,身心比我們清淨很多的護法神就比較忌諱了。不僅如此,一些邪鬼邪神又特別喜歡吃五辛的人,在晚上睡覺時,這些邪鬼邪神通過舔這些人的嘴唇獲取它們需要的“營養”,所以吃五辛的人久而久之福德漸漸消散。
吃五辛尚且如此,那其它吃肉、飲酒、淫欲等就更容易理解了。這裡的不淫不只是不邪淫,也包括了夫妻之間的正淫,如果你想持咒靈驗一些,你就要盡力避免這些淫欲行為。
“不淨之家不在中食”又怎麼理解呢,根據上下文分析【喜好吃肉、喜好喝酒、喜好五辛、喜好淫欲、心懷不善總起惡心作惡事】之家都算是不淨之家,不淨之家善神遠離,邪神邪鬼又特別喜歡親近,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不難理解
綜合以上分析,出家人比在家人的環境清淨很多,持戒也比較容易持,所以總體上出家人誦持咒語的效果會比在家人好,不過也只是相比較而言。
【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念佛】
佛經說,末法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在三惡道中旋入旋出,永難出離!多位祖師大德背書指證“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可見靠自力修行之難,又提出“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的解決辦法。
這裡用一個譬喻來說明:一群人要從崖底攀登到一個百丈懸崖上面。首先老人小孩、四肢不健全的人會被排除,其次身體笨拙的很快會出局,再次有心髒病、高血壓等生理疾病的也會被排除,最後是有恐高症的也不敢嘗試。剩下能夠去試一試的就是各個方面的精英:四肢發達、身手敏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靠自力攀登就要這些種種條件來保障。
反之,如果在百丈懸崖旁邊架設一個電梯,還會有這些障礙嗎?沒有,無論老人或小孩、健康或疾病、健全或殘疾、健壯或虛弱,這些人通通可以登上百丈懸崖頂端,為什麼?因為有電梯——借用電梯之力。坐電梯用到自己的力量了嗎?沒有,完全靠電梯把我們載上去!念佛即如同坐電梯!念佛即是乘佛力!!
在觀無量壽經說,一個一生十惡不善的人,臨終念佛乃至十聲,阿彌陀佛現前接引“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這裡是指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徹底彰顯佛力救度之慈悲,這句佛號看起來簡單,念起來也容易,但是為了成就這句名號救度眾生,阿彌陀佛用了五劫的時間來規劃和設計,又用了兆載永劫的時間修行六度萬行來完成!自古祖師大德稱此為——萬德洪名,一切功德無所不包,一切經咒無所不包,道理就在於此!!!
【十三位祖師大德勸念佛號: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以佛願力,莫不皆往!】
善導大師雲:自余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善導大師雲:今時願往生者,並是一切投化眾生,豈非易也?但能上盡一形,下至十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慶文大師雲:專稱一佛名號,則是具稱諸佛名號;功德無量,能滅罪障,能生淨土,何必生疑乎!
元照律師雲:一乘極唱,終歸鹹指於樂邦;萬行圓修,最勝獨推於果號。又雲:況我彌陀,以名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戒度法師雲:佛名乃是積劫熏修,攬其萬德,總彰四字,是故稱之,獲益非淺。
用欽法師雲:今若以我心口,稱念一佛嘉號,則從因至果,無量功德,無不具足。
嘉祥大師雲:佛有無量功德,念佛無量功德,故得滅無量罪。
法位大師雲:諸佛皆德施名,稱名即稱德,德能滅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滅罪,決定無疑;稱名往生,此有何惑!
宗曉禅師雲:還丹一粒,變鐵成金;真理一言,轉惡業成善業。
蓮池大師雲:極樂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彌陀萬德之名:無一願不包羅,無一行不體備,無一佛不貫徹。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福已備矣。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舉其名兮,兼眾德而具備;專乎持也,統百行以無余。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蕅益大師雲: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無異,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也。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釋迦如來,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稱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省庵大師雲:
一句彌陀,是斬群邪之寶劍。 一句彌陀,是破地獄之猛將。
一句彌陀,是照黑暗之明燈。 一句彌陀,是渡苦海之慈航。
一句彌陀,是出輪回之徑路。 一句彌陀,是脫生死之良方。
一句彌陀,是成佛仙之秘訣。 一句彌陀,是換骨髓之神丹。
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 一千七百葛籐,一刀斬絕。
徹悟禅師雲:
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無病不療;是如意珠王,無願不滿;是生死苦海之慈航,無苦不渡;是無明長夜之慧燈,無暗不破。
念佛時即見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三際同時,更無前後。
古德雲:
一句彌陀無別念,不勞彈指到西方。不用三祇修福慧,但憑六字出干坤。莫訝一聲超十地,當知六字括三乘。
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禅
三藏十二部,留給他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旁人行。
昔有人問六祖大師,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
念此一句阿彌陀佛,是為萬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
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見性之慧燈、是破地斬邪之寶劍、五千大藏之骨髓、八萬總持之要門、十方虛空之無際、廣大一性之圓明、開黑暗之明燈、脫生死之良方、出三界之徑路。是本性彌陀,是唯心淨土,最妙之法門。
本專題內容來自佛門網/佛教論壇,歡迎轉發,功德無量!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宣化上人:用十種心來念咒力量就大了
念大悲咒的十種心,也適用於一切佛菩薩咒。
1、大慈悲心,就是大悲心陀羅尼。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你若存著大慈悲心,這就是《大悲咒》。聽見了嗎?大悲心就是《大悲咒》,《大悲咒》就是大悲心。你有大悲心,就是念《大悲咒》。你沒有大悲心,就是沒有念《大悲咒》。你天天念《大悲咒》:“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一天從早晨念到晚;你若沒有大慈悲心吶,那就不是念大悲咒;你就是沒有念大悲咒,你盡存著大慈悲心,那也就是念《大悲咒》。明白了嗎?所以念咒,你若存慈悲心,才是真念咒呢!
2、“平等心是”:什麼是《大悲咒》啊?最平等心、沒有分別心。平等,就是無黨無偏。這種心就是《大悲咒》。你念《大悲咒》,若盡存著一個私人結黨的心:“這個人是我的兄弟,我就和他近一點;那個人是我的朋友,我就和他親一點;哦!那個人我不認識他,我就和他遠一點。”這就不平等。平等,兄弟也是平等,不是兄弟也是平等;朋友,兄弟、一切一切人,都是平等待遇,都一樣的。我對我兄弟好,我對一切人,都當我兄弟這麼看,這就是平等心。我對我父母孝順,我拿一切老人都當著我父母那麼樣看,那麼樣觀想,都要對他們孝順,這也就是平等心。這平等心呢?總而言之,就無黨——沒有個黨派,無偏——不偏私的平等心。你有了平等心,這就是念《大悲咒》;你沒有平等心,就是沒有念《大悲咒》。
3、“無為心是”:無為,是無為什麼?叫你無為那些邪事、那些邪念、那些邪知邪見。叫你不要做那些壞事,這叫無為心。你不要做壞事,就是念《大悲咒》。你要是一邊念《大悲咒》,一邊還做壞事,那就不是無為心,也是沒有念《大悲咒》。
4、“無染著心是”:無染著心,就是心清清淨淨,沒有一點雜念、妄想、邪念、欲念,尤其是淫欲的念頭。你沒有淫欲的念頭,就是無染著心。你有淫欲的念頭,就是有所染著。有所染著,就不是念《大悲咒》。現在你們會念《大悲咒》的人,對這一段經文,都要注意!
5、“空觀心是”:你這個心啊,要做一種空觀。你有空觀,就不會執著一切,一切法你都空觀。
6、“恭敬心是”:你要慈心下氣,對一切都要恭敬。你看眾生就是佛,所以要存恭敬心。
7、“卑下心是”:卑下心,就是自己總要對任何人都謙恭,不要有貢高我慢的心。
8、“無雜亂心是”:你心裡不要有狂心野性,不要有雜亂的心。
9、“無見取心是”:見取,就是你見著,就有了惑;有見惑,就有所取。
10、“無上菩提心是“:你若發無上菩提道心,這就是《大悲咒》,你要是沒有無上菩提道心,就是沒有念《大悲咒》。
以上所說這十個心,就是《大悲咒》的相貌。
“當知如是等心”:你應該知道,像上邊所說這十種的心,“即是陀羅尼相貌”:就是《大悲陀羅尼》的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你們應該依照這十種心,來修行誦持《大悲咒》。
聖空法師:業輕業重,誦咒自己就知道了
很多人問,師父我們的業力重還是輕呢?
你自己業力,自己就清楚,在念《楞嚴咒》的過程中,自己就能感受到,如果你越念越輕鬆,越念越有勁,那麼這個人的業就比較輕;如果你越念越念不動,越念越難受,越念越痛苦,越念越坐不住,那麼這個人業力就重。
如果你越念越念不動,越念越難受,越念越痛苦,越念越坐不住,那麼這個人業力就重。
本來在我們的心裡,都感覺自己的一個業障深重的人,當體驗到這一感受時,無助、迷茫,怎麼辦呢?
這個也不要急,師父既然說出了問題,必定會給大家一個解決的方法。
那就是堅持,不要理它,在我們不斷堅持誦咒的過程中,這個業慢慢的就消了。
因為在《楞嚴經》中記載,我們一心誦持《楞嚴咒》,我們的業就如同熱水澆冰,化無所有。這就是誦持《楞嚴咒》不可思議的利益。
這也是師父大力弘揚楞嚴的目的,希望更多的人發心弘揚楞嚴,讓正法久住。
宣化上人:佛說咒語有無量感應,為何你持咒就不靈
誦持默念少意言,示教利喜化大千;
所作諸法悉究竟,不增不減到涅槃。
學咒先要正心誠意,若心不正,學什麼咒都是邪的;心正了,學咒才有感應。心正了還不行,還要誠意。誠意就是念茲在茲,絲毫都不馬虎,不敷衍了事,或茍且塞責,這樣才有感應。
你不是正心誠意,而存著邪知邪見想去害人,這就是魔法,是魔王所行的法。魔是害人不利人;真正想修法的人,在任何情形下也不會害人的。學咒要存利益眾生的心,不要有想降伏魔鬼的思想,或者和其他人起對待心。在佛教裡,沒有敵人,不向任何人報復,就是任何人對自己有害處,也要忍耐,修忍辱波羅蜜,不生報復之心。這就是佛教高超之處,佛教的優點,其他的宗教都沒有這種精神。雖然基督教說“愛敵”,但也只不過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它真能愛敵嗎?它認為佛教是它的敵人,它愛佛教嗎?不會的。它開口就是“魔鬼”,閉口也是“魔鬼”,怎麼還會愛敵?佛教最重要的教旨就是:“你是魔鬼,我也絕不傷害你,也要攝受你,而不生一種對待法。”這就是佛教最特別的教義,對任何眾生都存慈悲心,不去傷害他們。
《楞嚴咒》是驚天地、泣鬼神,最有效的靈文,所以我們學會《楞嚴咒》,就要時時刻刻存慈悲心,舉心動念都不要去傷害人。旁人就是對自己怎麼不好,也不怪他,也不去傷害他。心量要有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把所有森羅萬象都包括在裡面,這才是佛教徒的本份。
我們切記,不要做犯上作亂的事,有這種行為是很危險的。“誦持默念少意言”:就是不要講那麼多話,打那麼多妄想,專一則靈,分馳則蔽。何謂“專一”?就是不生害人之心。若存害人之心,將來是很危險的,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害人反害己。“殺人之父,人必殺其父;殺人之兄,人必殺其兄。”這是因果。我們佛教徒要避免惡因,以免將來受惡的果報,所以說“誦持默念少意言”。
“示教利喜化大千”:示教利喜,指示眾生佛教,令他們得到利益歡喜。我們在能利益人時,就要趕緊利益人,所謂“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能常利益其他人,久而久之,自己便有德行了。如果盡教人利益自己,自己不利益人,盡想找便宜,養成一種依賴性,這是最沒有出息的。看看世界上專找便宜的人,結果都是失敗的。你若不信,可以細細研究,無論哪一個失敗者,都是貪而無厭,各處找便宜,結果都是一敗塗地。你能利益人,令人歡喜,無論到什麼地方,人人都會聞風而化。
宣化上人:用這幾種心來誦咒絕對不靈
真心真意真又真 真行真修真更真
真作真為真加真 一切一切真真真
這個咒,它因為印度的音也有很多種,中國的音也有五方言音。你到廣東念這個有無的「無」,它就念「摩」。這個「什麼東西啊?」廣東話叫「米也」,迷也呀?你要聽不懂的就不知道他講什麼。咒也是這樣子。你哪一個地方的人,念哪一個音,差不多大約這個咒神他都會懂的。所以這個稍微差一點,我相信都可以的。但是你要用真心,你不要用假心來念,用假心念什麼也沒有用的。也不要用一個貪心來念。貪心,說我念這個咒啊,我除非不買馬票,我要買馬票我就中頭獎。你要有這種思想那絕對不會靈的。為什麼?你貪心現出來了嘛!
你也不可以說,我念這個咒,我這個力量大得不得了,是一個大力士。我能拔山舉頂,我像楚霸王那麼大力量。如果一打仗,誰也打不過我的。那完了。那你念這個咒,怎麼念也不會有這麼大的成就的,也不會有這個功效的。為什麼呢?你先就有個貪心了嘛!先就有個爭心了嘛!
你也不要說我念這個咒,我連三天都不要,兩天半我就有神通了。我一念這個咒,我叫人頭痛啊,人腳痛也不行,一定頭痛的;我念這個咒,叫人腳痛,他不會頭痛的,我一定要有這樣的靈感。那你不要念了。你念,怎麼樣也沒有這個靈感,也不會有這個成就的。說我念這個咒,我能以把所有世間最值錢的那個鑽石,它自己就跑到我這來了。沒有這個道理。這叫自私,也叫自利。所以我叫你們學佛法的人,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你要有真心才有所成就,所以「真心真意真又真」:你一個真還不行,要兩個真。真真,一點也不假的,你摻一點假那就沒有功效了。
你要真受持這個佛法,受持這個咒,真修行,真中還要真。你說:「那我不知道怎麼樣子真更真。」你不知道你就不要真咯,啊?你連真都不知道,譬如你吃飯,吃飽了?沒有吃飽?你都不知道嘛!那個真不真也是這個樣子嘛。
「真作真為真加真」:你看看,真作真為真加真。前面那有十二個真,後面又有三個,共十五個真。十五個真才夠了,你要有十五個真。所以說「一切一切真真真」:一點也不能假的。你學佛法,你要假了一點,那就是自己騙自己。你騙不了佛,騙不了菩薩,也騙不了人,你騙自己。
你念的時候,不要打妄想,不要有貪心,不要有爭心,不要有有所求的心,不要有自私自利的心。在這誦持楞嚴咒的時候,就是一心誦持楞嚴咒。誦持得內無身心,外無世界,誦持得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不念自念,到這種的境界,沒有一個雜念。你要久而久之這麼樣子誦就會「久成三昧妙難言」。你要得到這個誦持咒的這個定,三昧是難以言盡,得到這個正定,得到這個正受。
宣化上人:不是咒語不靈,而是你不守規矩
一、沒有功德卻要持咒支配護法,只有增加自己的罪業
《楞嚴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門,我們學得一句,明白一句的力量,便要照著去實行。
但也不是聽說法有大靈感妙用及力量,就去用它。
你用法,但不持戒,好像一般人什麼都不懂,隨便殺生、偷盜、邪婬、妄語、飲酒,而在緊要關頭時念五大心咒,這是污衊法;沒有功德,卻要支配鬼神及護法,那只有增加自己的罪業,自己會遭受飛災橫禍之事。
二、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即使念也沒有功力
所以修法的人所先要首持戒律,要注重德行,首先要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
你道德不夠,就像假傳聖旨,冒充國王,這是行不通的。
現在人只注重念咒靈驗有效力,但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即使念也沒有功力。
三、不好好守規矩,就會有很大的問題發生
所以學《楞嚴咒》法,所行必須要正,存心要正,不打不清淨的妄想,不做不清淨的事,要念茲在茲修清淨的行門。
如果一方面修《楞嚴咒》法門,一方面不好好守規矩,就會有很大的問題發生,這一點大家必須明白。
四、佛菩薩是慈悲的,護法都是有很大的脾氣
若是你不存正念,不行正行,便會令金剛藏菩薩不佩服你,不保護你,佛菩薩是慈悲的,他不會損害眾生,不會瞋害人;可是所有的侍從,一切的護法、天龍、鬼神,都是有很大的脾氣。
這種惡鬼、惡神,他見到你這修道持咒的人有過錯了,他就會給你一點災害,或者令你不自在,令你有很大的麻煩,你便會發生種種災難,受種種的果報,這是絲毫不可以開玩笑的。
所以必須齋戒沐浴,要心裡也清淨,不打污染的念頭;身上也清淨,不行污染的法門,時時刻刻要保持清淨,不可以有絲毫不規矩的行為。
五、持咒比買黃金更賺得多
誦持《楞嚴咒》比買黃金更賺得多,誦《楞嚴咒》一遍,就等於幾萬萬盎司的黃金那麼有價值,不過不能用貪心來誦持。若能持戒律,無嫉妒障礙,無貪瞋癡,那麼誦持《楞嚴咒》就有大感應、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規矩的行為,修這個法便沒有大的感應力量。
六、並不是因為咒沒有靈驗,而是你不守規矩
並不是因為咒沒有靈驗,而是你不守規矩,護法善神離得你遠遠的,有什麼事情他也不管。
所以凡是誦持《楞嚴咒》的人,不要有一種詭譎的心,不要有一種盡造罪業的行為。
任何時候都要正大光明,只知利他,不知利己,存菩薩心腸,存菩薩行門。
七、持咒要存大公無私的心,便能很快成就
修《楞嚴法》是很靈感的,但也不是那麼容易,首先要沒有自私心,其次要沒有自利心,要存大公無私的心,要存至中不偏的心,要存舍己為人的心,要存普渡一切眾生的心。
有以上所說這樣的心,便能很快成就。
八、身、口、意三業清淨,才可以相應
各位要注意,你一定要守五戒,奉行十善,這是最低限度要遵守的規則。
修這個法不守規矩是不行的,不守戒律,或心裡盡打污染的妄想,不單修法沒有感應,沒有成就,而且還會有奇禍。
所以修楞嚴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要身、口、意三業清淨,才可以相應。
不可以隨隨便便講是講非,挑撥離間,或令大家在道場住得不安樂。
你一定要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不可以盡給旁人洗衣服,要好好把自己照顧一下,迴光返照。
九、每一句咒文,有每一句的效力
《楞嚴咒》是靈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嚴咒》怎麼沒有效驗?」
不管有沒有功效,你就去念,就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鍛煉就有功夫,不可說不鍛煉就有功夫。
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間斷,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
不要時間久了就生懈怠,對《楞嚴咒》不再有興趣。
十、讀三十年才能真正有學問,修行亦復如是
這不是說你一念,就見到什麼功效,就見、不見什麼功效,你也要天天受持讀誦。
這必須要日久功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就有感應的。
就好像讀書要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才能真正有學問,修行亦復如是。
持誦這個咒,你要念茲在茲的,時時刻刻都誦持這個咒,不要間斷,也就像穿衣、吃飯、睡覺那樣要緊,一天都不可以少的。不管它有什麼功效,你天天受持讀誦,時間久了就有基礎,自然就有它的功用。
十一、誦咒想得到不可思議的力量,就不要心裡總打妄想
你想成就妙行,得到不可思議的力量,你不要心裡總打妄想,想入非非,總是妙想天開。
你誦咒若間斷了,你三昧就不會成就的。
修習楞嚴法門要拿出真心、誠心來修習。
十二、什麼叫真心
什麼叫真心?
就是為修持《楞嚴咒》,把時間也忘了,空間也沒有了,是日、是夜都不知道,吃飯、沒吃飯也不知道,睡覺沒睡覺也不知道。
什麼都忘了,什麼都沒有了,一念像無量劫那麼長,無量劫又為一念。
要有這種精神,吃飯、睡覺什麼都忘了,只一心來修行《楞嚴咒》,一定成就三昧的。
不能這樣,就談不到真正修楞嚴法門,不只修楞嚴法是如此,修其他的法門都要如此,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渴不知渴,餓不知餓。
說:「那不是變成最愚癡的人了嗎?」就是要如此,這才叫: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
十三、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持咒三昧
「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
你若能學到愚癡到這個樣子,無論你修什麼法門,都能得到三昧,都會有所成就的。
就是因為你沒能愚癡,沒能真正進入三昧的境界,所以修來修去也不相應。
十四、修行好,自然有好的境界
你用功持誦《楞嚴咒》的時候,或者會夢見拜佛,或者夢見佛放光,或者夢見佛來摩頂,或者夢見佛和你講經說法,或者夢見菩薩、緣覺、聲聞、聖僧,或者天上的將軍,或者夢見自己騰身虛空,或者夢見會飛了,這都是好的境界;或者騎馬,或者渡江,種種祥瑞的光,或者有種種非常出奇的異相。
十五、得到這些應驗應該要小心,更要發菩提心
假設得到這些應驗,你更應該很小心的,你要發菩提心,身、口、意三業要清淨,更加緊你的功夫來持誦這個咒。
可是你不可以對人去宣說,你有什麼感應了,有什麼靈驗,叫人相信你,對你有好感。
十六、不可炫示功德,各處賣廣告
你有什麼感應,自己知道就得了,你盡炫示自己的功德,各處賣廣告,滿街賣修行,這是不對的。
你如果這樣,便有了漏洞,魔就得其便。
就好像你有了財寶,不把它放在保險箱裡,你把它放在門口,一定會被人偷去。
所以修佛法要很小心,不要讓天魔外道得便。
十七、只限於同道,非為名利,可以說
可是和你同道的,就是一同修行,你不是為了名利,或者為了令人恭敬我、讚歎我,你可以說的。
十八、有了功夫受用,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常常護著你
在《楞嚴經》上說:你要是誦持《楞嚴咒》,有了功夫,有了受用,那麼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和他的徒弟眷屬,就都常常隨從保護著你,令你遂心滿願。
縱然魔王想找一個漏洞,想來找你的麻煩也沒法子。
在過去五祖弘忍大師在湖北東山那個地方修行,他戒行精嚴,修行也特別認真。
十九、若沒有真正的功夫,怎麼會有這樣的感應道交
有一次土匪把這個城圍上,弘忍大師忍不住了,就想要救這個城裡頭的老百姓,於是乎他就下山了,從東山那個地方到湖北城裡去。
土匪一見弘忍大師來了,就嚇得丟盔卸甲望影而逃,為什麼這樣子呢?
因為弘忍大師雖然是一個人下山來的,可是土匪看到完全是穿金盔金甲的天兵天將,就好像從天上下來的天神一樣,都穿著金盔金甲,手裡拿著寶劍威武奇揚的。
土匪一見到這樣的情形就嚇得望影而逃,不用一刀、一槍、一箭,他們就撤退了。
這是因為弘忍大師他誦持《楞嚴咒》,所以土匪一見著弘忍大師就嚇得跑了,這就是有真正的功夫才能這樣子,若沒有真正的功夫,怎麼會有這樣的感應道交。
宣化上人:受持一切神咒,有五種戒是不可以犯的
嚴持淨戒持神咒
【金剛頂瑜伽念誦經雲。凡修瑜伽教者。須具智慧。明了三昧。及真言法。住菩薩戒。修菩提心。如是功德。許入念誦。】
凡修這個咒的人應該具有智慧,明了一切的定及咒里嚴密之法。咒里的言語法則也要知道。一定要守《梵網經》中的菩薩戒,發菩提心。如此,有持戒的功德,又有發菩提心的功德,才許可你修這個法。
【菩薩善戒經雲。受持神咒。五不得為。一。食肉。二。飲酒。三。五辛。四。淫事。五。在不淨家飲食。具此五戒。能大利益眾生。能治惡神毒病。】
受持一切神咒,有五種是不可以犯的。五辛即蔥、薤、蒜、韭、興渠。不淨家即妓女之家或總作染污行的家庭。若能守持這五戒再修法,一定得到大的利益,並且能利益眾生!若守這五戒,吃了毒菇也會好的。所以蕭居士吃了毒蘑菇,我們給他一求,觀音菩薩便顯神通醫好了。這都是証明。
【法苑雲。道俗誦持。無功效者。自無志誠。謗言無征。或文字訛替。或音韻不典。或飲酒啖肉。或雜食葷辛。或觸手污穢。或浪談俗語。或衣服不淨。或處所不嚴。八種法戒。致令鬼神得便。翻受其殃。】
《法苑珠林》上說:為什麼出家人及在家人誦持經咒沒有功效呢?因為沒有至誠懇切的心。修一修覺得沒什麼靈感就開始毀謗,說沒有什麼証明,沒有什麼了。或飲酒食肉,或吃了五辛,或去廁所大小便手也不洗,就拿著咒的本子,或說些世俗、不守規矩的話,什麼張家長李家短。或穿的衣服不幹淨,或住的地方不嚴淨。犯了上面所說的這八種法戒,會令鬼神都不恭敬,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了過錯。
【若欲行持。每須澡浴。口當含香。志誠殷重。普為六趣。發心匪懈。如是至意。定驗不疑。】
假如你想修〈楞嚴咒〉的法,必須要洗澡沐浴,以淨水漱口。很至誠懇切地發殷重心,時時刻刻不忘。普為六道眾生,即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的眾生發大菩提心,總也不懶惰。像這樣至誠懇切,一定會有應驗的!
宣化上人:佛說咒語有無量感應,為何你持咒就不靈
學咒先要正心誠意,若心不正,學什麼咒都是邪的;心正了,學咒才有感應。心正了還不行,還要誠意。
誠意就是念茲在茲,絲毫都不馬虎,不敷衍了事,或苟且塞責,這樣才有感應。你不是正心誠意,而存著邪知邪見想去害人,這就是魔法,是魔王所行的法。
魔是害人不利人;真正想修法的人,在任何情形下也不會害人的。學咒要存利益眾生的心,不要有想降伏魔鬼的思想,或者和其他人起對待心。
在佛教里,沒有敵人,不向任何人報復,就是任何人對自己有害處,也要忍耐,修忍辱波羅蜜,不生報復之心。這就是佛教高超之處,佛教的優點,其他的宗教都沒有這種精神。
雖然基督教說「愛敵」,但也只不過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它真能愛敵嗎?它認為佛教是它的敵人,它愛佛教嗎?不會的。
它開口就是「魔鬼」,閉口也是「魔鬼」,怎麼還會愛敵?佛教最重要的教旨就是:「你是魔鬼,我也絕不傷害你,也要攝受你,而不生一種對待法。」這就是佛教最特別的教義,對任何眾生都存慈悲心,不去傷害他們。
《楞嚴咒》是驚天地、泣鬼神,最有效的靈文,所以我們學會《楞嚴咒》,就要時時刻刻存慈悲心,舉心動念都不要去傷害人。
旁人就是對自己怎麼不好,也不怪他,也不去傷害他。心量要有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把所有森羅萬象都包括在裡面,這才是佛教徒的本份。
我們切記,不要做犯上作亂的事,有這種行為是很危險的。「誦持默念少意言」:就是不要講那麼多話,打那麼多妄想,專一則靈,分馳則蔽。何謂「專一」?就是不生害人之心。
若存害人之心,將來是很危險的,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害人反害己。「殺人之父,人必殺其父;殺人之兄,人必殺其兄。」這是因果。我們佛教徒要避免惡因,以免將來受惡的果報,所以說「誦持默念少意言」。
「示教利喜化大千」:示教利喜,指示眾生佛教,令他們得到利益歡喜。我們在能利益人時,就要趕緊利益人,所謂「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能常利益其他人,久而久之,自己便有德行了。
如果盡教人利益自己,自己不利益人,盡想找便宜,養成一種依賴性,這是最沒有出息的。看看世界上專找便宜的人,結果都是失敗的。
你若不信,可以細細研究,無論哪一個失敗者,都是貪而無厭,各處找便宜,結果都是一敗塗地。你能利益人,令人歡喜,無論到什麼地方,人人都會聞風而化。
持咒怎樣才必定有效?
[節錄編輯][白話解說]:首楞嚴三昧
菩薩善戒經
劉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不失正念,放諸眾生不起害心,不食肉,不欺誑,常以善法教化眾生。
眾生不受、不廢、不愁,能自調伏,亦能調他。
隨其所化眾生之處,皆悉能令滋長福業。
若以客塵煩惱因緣,墮三惡道,能速得出,雖同受苦,不生楚毒。
見受苦者,心生悲愍。
菩薩初發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菩薩摩訶薩為破眾生種種惡故,受持神咒,讀誦通利,利益眾生。
為咒術故受持五法:
一者,不食肉。
二者,不飲酒。
三者,不食五辛。
四者,不淫。
五者,不淨之家不在中食。
菩薩具足如是五法,能大利益無量眾生,諸惡鬼神、諸毒、諸病無不能治。
祝福慧增上身心安祥
阿彌陀佛
注意這三點,可以使你念的咒更有加持力!
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諺語說:“嘴是惡罪之門。”綺語、謊言、惡口、繞舌都會導致無盡的干擾和內在的不平,即使是伶牙俐齒與滔滔辯才也往往只會使我們浪費時間,引起麻煩。這就是為什麼在密咒乘中說:用一個月持咒並且禁語,比花上一整年時間持咒但仍摻雜日常談話更有助益。一如前者般正確修行,沒有其他任何談話的侵擾,持誦的咒語可以保有其全部力量,最後能通達超越語言文字之現見實相。
怎麼讓你念的咒更有加持力?!
1 、懺悔語障。
有些人想憑藉咒力與加持,來救護他眾、中止冰雹、消除瘟疫、治病救人以及使幼童健康成長等,這樣就必須淨除語障。否則,只是念一念或吹口氣,不一定起作用。而清淨語障的方法,沒有比念修百字明等咒語更為殊勝的。所以,隨時隨地精進念誦至關重要。
華智仁波切的至尊上師如來芽尊者,曾以開玩笑的口吻說:“想救護他眾、享用信財亡財的人,首先必須淨除語障。為此念誦一千萬遍百字明,是必不可少的。”他的上師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應該是有密意的。
為什麼有些上師說一句話,就能為整個世界帶來巨大利益?同樣是語言,為什麼價值不同?其實,就是因為說者的相續有差別。比如,凡夫人說一句話,文殊菩薩也說一句話,同是一句話,力量完全不同。因此,語業清淨的人,不管是念經還是說話,其能力自然超勝。
2 、精進念誦:
袞卻格西,他在喜馬拉雅山閉關十六年,修行數量非常之多。比如,百字明, 120 萬;磕大頭, 150 萬;金剛經, 10 萬部;三十五佛禮懺文, 10 萬遍……無量功課。2001 年,他示現圓寂時,出現了種種瑞相,並留下許多稀有的捨利。當時,這件事不僅讓國際上的許多佛教徒倍感振奮,而且,也引起了眾多新聞媒體的關注。
格西日修金剛瑜伽母自灌頂及上師供養,自從九歲或十歲的時候接受灌頂和教授以來,從未破過每天修行的誓言。此外,我可以證實格西每天都圓滿所有的日課。所以格西從接受誓言到圓寂為止,從未破過三昧耶誓言。從這些出名或不出名的修行人身上,我想大家都能汲取一些力量,有了力量,就應該精進懺悔。
3 、持咒計數:
有些居士,他們手裡拿著念珠,好像一直在念”,有的說“念了一些”,狀態是無記的。但作為一般的修行人,我們應對自己有一個約束,規定了數目之後,依靠念珠來計數,我覺得這很重要!宗薩仁波切說:“對大多數人而言,有個預設的目標是很有幫助的。某些人主張不應該太在乎數量,但是很多修行者認為持續記錄修持的數量,既是一種正面的戒律,也是很好的鼓舞。”
如果發願念一億遍心咒,每天規定一個數量,並在念珠上做記號,這樣一來,平時就不容易散亂,也不會無意義地虛度時光。像法王如意寶等大德們即便睡覺時也在撥念珠,到了一百零八時也去計數,成就者就是示範我們更要好好去行持。
我們平時念咒,就用菩提子念珠比較好。象徵著佛法的傳承。師長所授念珠應隨身攜帶,象徵時時刻刻不離三寶。現在很多人愛用計數器代替念珠,但除非是因為環境特殊,實在不方便帶念珠才不得已而為之,否則最好還是用佛珠計數。我們不能認為,念珠僅僅是一種計數工具,其實,如果念珠用得比較如法,咒語的功德會成倍地增長。同時,持有念珠,這一方面是為了表達我們對三寶的感恩之心,但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精進修學,實踐這一傳承所蘊藏的內涵,使這顆菩提種子茁壯成長,開花結果。----索達吉堪布
噶瑪巴尊者
末法時,佛教也會衰敗,許多咒語的力量也會減弱。
然而,藥師佛法門是特別為末法時代的眾生宣說的,由於佛的願力,藥師咒的力量在末法時期反而更加強大。
總之,藥師咒是阿難尊者;為了幫助末法時期的眾生對治疾病而請佛宣說的,因此對惡世眾生的利益特別強大。
回向偈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
願度有海諸有情
念了這四句咒就等於念了六百卷《大般若經》
夢參老和尚
如果我們的身心有了塵垢,你就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法力來洗吧。念一遍就把你的垢染洗一遍,念十遍洗十遍,特別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四句咒,包括六百卷《大般若經》。你雖然念了四句咒,就等於念了六百卷《大般若經》,咒就有這麼大的威力。
為什麼要念咒呢?因為咒有它特殊的涵義,像「嗡嘛呢叭咪吽」。五台山白塔寺廟外面的嘛呢輪,裡面都印著嘛呢,即「嗡嘛呢叭咪吽」,轉一下輪就念一遍咒,裡頭印了多少,就念多少遍。這是祖師攝受眾生特殊方便。
咒語是不翻的。若要翻,就翻成「白蓮花」,白蓮花即大白傘蓋,白度母長壽法都是白蓮花的意思。白蓮花是出污泥而不染。我們的心清淨就隨時和十方諸佛、十方尊法、十方賢聖僧合到一體,那你所念的六字大明咒,力量就大了。
要是說到它的涵義,「嗡」就是法界義。這就是佛法的最深微妙之處,你善於學、善於用,時時把你的思想念頭觀照好,最根本的,從起心動念處下手,那叫真功夫,才能生起清淨心。
念咒,就像是一個雕刻本尊的過程
[為什麼心咒會有能量?]
舉個例子,假如你對別人簡單地說一句"我不喜歡你",或者說了一些消極的話語,一定會對對方產生很大的影響。
相對的積極的話語也能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這就是言語的能量。普通人嘴裡說出來的一句話,就可能改變一個人或者事情的狀態。
有些句子讓人發笑,有些句子讓人傷心,有些句子讓人感動,有些句子讓人從惡,有些句子讓人從善,由此可以想像,來自大智慧,大禪定,大慈悲,
擁有幫助六道輪回的眾生從痛苦中解脫發心的菩薩們的心咒,對我們的影響會是多麼的深刻,以及它所帶的能量會是多麼的強大。這就是為什麼心咒有能量的原因。
[念咒就像是雕刻本尊]
念咒就像是一個雕刻本尊的過程,開始的時候念綠度母,覺得她會保護我們,修行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你的世間也好,出世間也好,都會得到她的説明;
然而到了最後,你就會意識到,你念綠度母不是為綠度母念,是為自己,綠度母就變成了你的佛性。因為修行的程度淺,剛開始無法找到你的佛性。
佛教一些書裡面一直解釋佛性,然而佛性無法能真正的講出來,它無法具體地在我們的身體、大腦、眼睛、肚子裡被找到。
所以剛開始修行,我們給它一個形象,通過形象讓我們離它越來越接近,越來越接近,例如綠度母就是你的佛性的形象。
就是說我們的佛性也像綠度母一樣是最純潔,最完美的。沒有形象你無法觀想,剛開始修行沒有辦法閉著眼睛,就說我有佛性在這兒,或在那兒。
但是有了一個觀想的形象,無論是你觀想的形象在外面也好,在裡面也好,綠色也好,種子字也好,因為終究你觀想到的就是你的佛性。
光觀想還不夠,還要念咒,舉個例子,一塊石頭,它可以被雕刻成各種各樣的佛形象,但石頭就是石頭,大部分情況下,石頭不能自然地變成綠度母的形象;
所以修行的人就像是石匠,通過不斷的在石頭上雕刻,慢慢將綠度母的臉就雕出來了,左面,右面,然後過了幾個月,幾年後,一個完美的綠度母就從石頭裡面顯現出來。
在這裡石頭比喻的是心靈,修行時念咒就像是雕刻的過程,或者說是雕刻時的工具,這也是為什麼要念一百萬遍甚至幾千萬遍的咒語的原因。
你要明白綠度母的形象是從石頭裡面出來的,她一直就存在於石頭裡面。那個石頭可以是綠度母,可以是阿彌陀佛,也可以是文殊菩薩,可以說是各種菩薩的形象。
也就是說我們的佛性一直存在,但是我們無法馬上看到它、找到它、體驗它、證得它,所以像上述所提過的,要首先通過觀想一個形象和念咒語來慢慢雕刻,把貪、嗔、癡和各種各樣的情緒、業障慢慢淨化掉。
[咒語,深入自心的工具]
每個心咒都有它的作用,可以淨化相對的脈輪的障礙。不同的心咒會對不同的本尊有作用,咒語是我們深入自己心靈的工具,通過念咒語,我們可以直接發現心靈的真相——空性。
比如,念著觀世音菩薩心咒,觀想自己成為觀世音菩薩的形象,來打開自己的慈悲心,放下自我,放下我執,在淨化心靈的過程中,逐漸達到無我、空性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就與宇宙的能量相連接。
此時,我們沒有自我的意識,只有慈悲心,無論是對待親人,還是陌生人,或是六道眾生,都是一樣的慈悲。
慈悲心越大,我執就越小,當慈悲心完全佔據了你的內心時,我執就自然消失。空性就是佛性,這個需要師兄們在修習實踐中體驗這個狀態。
密宗中有幾千個不同的咒語,各種各樣的心咒,有些經過大師們的弘揚,所以變得有名,六字大明咒就是這樣;
但也有很多心咒,像文殊語獅子心咒,以前沒有被廣泛的弘揚過,我現在開始弘揚,以後可能會被大家慢慢熟悉;
如果有些咒語不經過弘揚,也許根本不會被大家知道。咒語只是一種方法和工具,它不是最終的目標。
我們的目的不是咒語本身,也不是所觀想的菩薩和佛的形象,我們的目的是,通過這些咒語,觀想這些形象,來打開我們的慈悲心和證得空性。總之所有修行的目的,都是回到人本身,回到人自己的內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