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

我們為人父母要有反省的心態。家庭裡面不可能說沒有一些狀況出現。比方說孩子不聽話了,我們為人父母者要想到,一棵樹果子酸、果子不甜了,吃起來酸溜溜的,問題出在哪?出在根壞了,根沒有吸收很好的養分。所以孩子是果子,父母是根。這個時候要回過頭來反省:孩子德行不好,是不是我的孝道做得不紮實,是不是我心性德行沒有掌握好?這是第一個要反省的。第二個,我心性也不錯,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得當?總要從自己的心態跟方法去反思。

其實我們那一天也跟大家分享到了,人生就好像照鏡子一樣,我們笑,鏡子也笑,重要的是我們先笑。而鏡子就好像我們所面對的人事環境一樣,你笑了,響應回來的也是笑;我們哭,回應回來的也是哭;我們反省,回應回來的是反省;我們指責,回應回來的就是指責。    

所以有兩對夫妻住對門,住在同一棟大樓上。但是有一對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大家知不知道為什麼大吵三六九?因為發一次大的脾氣,都要調養兩天,元氣才會恢復過來。暴怒傷肝嘛,你要調養。但是另外一對夫妻非常地和睦、和樂,相親相敬。而人都有希求幸福的願望,所以那一對常吵架的夫妻,太太有一天就到對面去請教另外那個太太,說:你們夫妻到底是怎麼相處的,怎麼能這麼和善?結果,另外一個太太就跟她講:我們家都是壞人,你們家都是好人。這個太太聽完就想,我們家都是好人,每天吵架;你們家都是壞人,互相疼惜。她越想越不對勁,是不是你在諷刺我啊?人家有時候給我們講實話,我們還覺得人家在挖苦我們。  

她一看這一位太太的表情好像不是很理解她的意思。諸位學長,當別人的表情不大瞭解你的意思的時候,怎麼辦?你講的道理人家不好瞭解的時候怎麼辦?譬喻。講個故事,比較容易理解。尤其舉生活上的例子,她一聽就懂。

所以這個太太馬上說:比方說,我給先生倒一杯水,倒一杯茶,我先生走過去,不小心把它給撞倒了,我一看到,趕緊拿著抹布過去:哎呀,先生對不起對不起,我茶沒有放好,害你給撞倒了。邊說邊趕緊把桌子擦乾淨。先生在旁邊一看:哎呀,太太,是我不對,我不小心撞倒了,把你的好意都糟蹋掉了,來,我來擦,我來擦才對。所以兩個夫妻在那裡搶抹布搶著要擦。

諸位學長,你們有沒有經驗,夫妻為了搶抹布擦桌子,把抹布給搶破了,有沒有?哦,破得好。保證旺旺來,是不?所以當下,請問大家這一杯茶撞倒了,好事還是壞事?夫妻之間有德行,沒有一件事是壞事。

你說今天孩子出現了一些狀況,這個太太馬上:「先生,是我教得不好,我沒有用心。」我剛剛說先生還是太太?怎麼我講一句話,這邊聽到的是先生,這邊聽到的是太太。所以大家開悟了沒有?這個世界是誰的世界?是自己的心變出來的世界。同樣一句話,這邊是先生,這邊是太太。所以不是世界出了問題,哪裡出了問題?這個心出了問題。心正了,世界都美好啊。心偏了,這個世界就是不好哦。所以,當孩子出狀況了,這個太太馬上講:「哎呀,先生,我沒有教育好,我失職。」這個先生馬上:「哎呀,我有責任啊,你已經那麼用心了,是我不夠付出。」當夫妻是,第一個反應都是「我做得不夠」的時候,彼此都會非常感動。然後一起攜手來協助孩子跨過這一個難關。而也從當中,相信孩子的心也會感覺到,父母對待事情都是先反省自己,他也會生慚愧啊。

而當事情發生,這個先生馬上:「你搞什麼東西啊?孩子教成這樣!」那太太也說:「那你又有負了什麼責任了?」那不就槓起來了。所以好事、壞事,決定還在人的心態跟修養上。

所以這一對兒夫妻互相反省,就很和樂了。而且當下太太說,「今天很難得,我趕緊去泡一壺凍頂烏龍茶,我們今天好好聊一聊。」大家想一想,當下那個氣氛有沒有比五星級飯店還要好?有啊。五星級飯店沒那種氣氛,而且又不花什麼錢。在家裡氣氛最好。

這個是我們這一對夫妻的狀況。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各自責,天清地寧」。

可是在你們家可能就不一樣了,同樣你先生走過去,把茶給撞倒了。你在旁邊一看到了,馬上很生氣說:「你走路不長眼睛是吧,要喝自己去泡!」你先生聽你這麼一說,火氣也上來了:「你這個女人,放杯茶都不會放,你還能做什麼!」那大家想一想,這一杯茶撞倒了,兩個人一吵會吵多久?「烽火連三月」,就一直吵下去了。甚至有可能吵到不可開交了,跑去離婚。

所以有一對年輕夫妻吵到要去離婚。到了那個辦事的地方,辦事人員一看,這麼年輕,怎麼吵著要離婚呢?就問他們:「那你們是為什麼要離婚?」兩個夫妻互相看一看,上個月我們為什麼事吵架的?為什麼小事吵架已經想不起來,就是在那個當下整個意氣用事,「反正我就是跟你拼到底。」就不理智了。這個時候就想不起彼此的承諾了,想不起雙方父母的擔憂,也想不起自己的下一代了。

所以說掌握情緒的人才能掌握未來。不只掌握好自己的未來,也掌握自己下一代、自己家庭的未來。掌握不了情緒可能就毀了自己,也毀了這個家。所以聖賢人教我們修養要從「懲忿」,把這個憤怒要能夠調伏得好。所以這一對夫妻就變成「各相責」,小事變大,就「天翻地覆」。不過好像在大陸,「天翻地覆」是好的名詞是吧,那也得入境隨俗,我們把它改一下。不是啊?不是都是:「哎呀,這個城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是不?那意思是說,用都市叫好的,用人叫不好的,是這個邏輯是吧?都好,反正我改這個也沒關係,我改「天崩地裂」、「日月無光」可以吧。

因為很多詞語有時候會因時代有點不一樣。這個時候你還得隨順,但是義理不能變。所以我們這裡用「天崩地裂」好了。你比方說有一句成語叫「既來之,則安之」,還有「出爾反爾」。大家知道它原來的意思嗎?《論語》裡面講:「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是從這兒來的,是說遠方的民族不服氣我們,我們好好修養德行,敦親睦鄰,讓他感動。而且感動到,他要來歸順,他要來跟我們生活在一起。我們好好幫助他,安頓好他、照顧好他,「既來之,則安之」啊。會變啊,現在人傳成:「哎呀,算了,既來之,則安之了,到時候再說了。」

再來,「出爾反爾」。是說「出乎爾者,反乎爾者」,就是我們今天罵人的話出去了,遲早它又會回到我們身上。《大學》裡面講:「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就是這個意思,「出爾反爾」,就告訴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所以,雖然這兩對夫妻的道理是在夫妻相處上,說實在的,孔夫子說,舉一要反三。這個「三」不是一二三意思。我們整個中華文化的習慣,三、六、九都是表多的意思、大的意思。所以就是人能從一個道理、一個事件當中去體悟,再把這個體悟用在所有處事、待人、接物當中,這個就是善於學習。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