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的人要把生死業力降到最低
淨界法師
淨土宗要做兩件事:第一個離開三界,第二個投生淨土。投生到淨土這一塊,你可以說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我的,阿彌陀佛讓我進來的,這個功德不是我修的,阿彌陀佛修好以後把我帶過去的。可以!這個可以!但是關鍵問題來了,你怎麼離開三界的?你講個道理我聽聽看。
你的生死業力還在,三界能放過你嗎?所以這個地方就必須用唯識學的概念了。因為我臨終時正念分明,心不貪戀,意不顛倒。正念分明,我沒有去刺激它。諸位!業力要得果報,從唯識的角度,除了種子,還要有輾轉熏習,它必須要有第六意識的顛倒愛取。你的田裡面有很多的種子,但是你沒有去灌溉它,沒有去施肥,它就不能開花結果。所以帶業往生簡單地說就是讓你的生死業力沈澱下來。
所以,你看淨土宗為什麼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相繼我們就不談了,你要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問題在於,念佛就念佛,幹嘛要「都攝六根」呢?因為不「都攝六根」,你的心向外攀緣,就會刺激生死業力。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往生,不是說他淨念相繼功課沒做好,不是說他跟阿彌陀佛沒有感應道交,而是三界沒放過他,他的第一關都沒過。你把生死業力刺激得這麼強大,阿彌陀佛來了也沒辦法。你先得有本事走出三界,才有辦法迎接彌陀的光明。你三界都走不出來,那有什麼辦法呢?
所以一個人到晚年的時候為什麼要收心?就是這樣。不收心就是在輾轉熏習,不斷地攀緣它,你的生死業力到最後怎麼辦?有些人念佛不攝心的,到佛堂時,他專心念佛;出去該放逸時還照樣放逸。這樣會產生兩種力量:第一種生死業力,第二種往生的願力,臨終時同時現前。諸位!你們猜猜哪一種力量大?當然是生死業力的力量大! 因為這是熟境界。你一天念兩個小時佛號,但你一天要打二十二小時的妄想。
所以諸位!我一再告訴淨土宗人,你不是只做念佛一件事,你要做兩件事:你要收心,再念佛,這兩個。很多人都沒有看到「都攝六根」這四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缺一不可。你對娑婆世界不放棄,不斷地攀緣它,你這句佛號再怎麼念也沒有用,因為你不斷地刺激生死業力。從唯識學的角度,業力本來沒有自性,雖然有種子,但是它不會得果報的,除非你第六意識去刺激它。所以你不能再刺激生死業力了,要趕快放下,所謂「我今暫作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
一個要往生的人,他的身口意三業要有兩種相貌:第一種,都攝六根的功德要出現;第二種,憶佛念佛的淨念要相繼現前。往生,要把生死業力降到最低,往生的願力要現前,願力強過業力,這個叫帶業往生。但是這個業要帶走,你必須讓它處於沈澱狀態。如果你今天刺激業力,那就不是你把業帶走,是業把你帶走。
帶業往生的最低標准
——淨界法師
我們中國人經常要去算八字、算命,其實這個是有道理的。就是說一個人出生的時候,你阿賴耶識的確累積很多的業力,那你就有不同生辰八字的差別。但是,假設你是一個修行者,你算命就不准。為什麼呢?其實這個就是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在種子起現行的時候,這個地方有變化。一般人阿賴耶識的種子起現行的時候,他作不了主。所以說我這念心跟這個環境接觸,我以前要起貪煩惱,現在還是起貪煩惱;我以前遇到這個環境,我是肯定要發脾氣了,也只好發脾氣了。
所以你的生命就跟著過去業力的等流性,就這樣流動,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但修行者他種子起現行的時候,他多了一個對治力、調伏力。比如說你本來二十八歲應該結婚的,結果你出家去了,那你這個生命就改變了。這整個生命的水流,從你的種子起現行的時候,這個現行經過對治,它再熏回阿賴耶識的時候,那是一個新的功能。所以,修行這個現行很重要。
在淨土宗來說,它不講斷煩惱,它講帶業往生;但是帶業往生的最低標准,是正念分明,臨終要正念分明。你臨終的時候,你這個第六意識現前時,是清楚的正念、憶念彌陀的正念。那怎麼會有正念呢?徹悟祖師為臨終的正念,定下一個最低的底線,他說:「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之要務。」我們不要說剛開始就對付這個種子,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有很多的雜染種子,是的,這個都不是馬上能去消滅的;但是剛開始你要注意你的現行煩惱,就是當下的現行煩惱。
就是說你內心跟染污的境界接觸的時候,這個貪瞋煩惱,第一個念頭不能怪你,在菩薩戒,第一念的過失,這件事情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是從凡夫開始修行,所以你內心當中,第一念的貪瞋煩惱,當然不是很清淨,這是可以理解;但是你的第二念,對治的力量沒有生起,這就是你的過失,你願意讓你的生命繼續地墮落下去。
所以往生的條件就是說:雖然我們生命當中,還有很多雜染功能還沒有生起活動,但是你憶佛、念佛這樣的一個功能,在你所有的功能當中,它是一個主流,它是一個最大的力量。也就是說,你能夠折伏現行煩惱,表示你憶佛、念佛的力量,是所有內心當中力量最大的。所有的煩惱,只要你把佛號提起來,你有把握能夠轉念念佛,你能把握,任何念頭都是如此。
你心中所有的念頭,我佛號不提便罷,只要我佛號提起來,我有把握在一到十之間,把念頭轉過來。那表示說:沒有錯!我煩惱沒有斷;但是佛號是我們內心當中,最強大的力量,就是能夠招感的那個種子,它具有主導性,最有強勢力量的一個功能,那你往生就有把握了。
這就是帶業往生的最低標准。就是說經過你的努力,你今生的生命的當中,在所有雜染的功能當中,你栽培一個最強大的念佛功能,而這個功能,是你內心所有功能當中,最有主導性的,誰也不能取代它,它能夠取代所有的功能。
這就是表示:你阿賴耶識的水流開始改變,就是第六意識開始在主導阿賴耶識,而不是阿賴耶識來主導我們。我們在沒有修行之前,那是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基本上是由阿賴耶識種子來主導我們的現行;修行者是用現行來主導阿賴耶識,那這個地方是有所不同的。這個地方,是簡單的講到阿賴耶識的一個變化相。
今天這個觀念很重要!
淨界法師
《楞嚴經》說,不為物轉,才能轉物。如果你不學《法華經》,你也可以發菩提心,你也可以生慈悲心,但是你所有的東西都被因緣所生法框在那裡,就是這個小水泡,你很難自我突破的。因為你只能用眾生的思想、眾生的行為去行菩薩道,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你就做不出來,你做不出來了。因為你一開始在成長你的善根的過程,你完全是從外面借來的,而外面借來的東西是脆弱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從眾生法界,不能直接契入佛法界,要經過這個過程,就是心法界。要先回到心性,這是一個成佛的捷徑。就是用心性來帶動因緣法,而不是直接跳進因緣裡面。
我們如果今天不把心性的功德啓動,直接跳入因緣所生法,那就糟糕了!那這個佛法就很難修學了,就很難進步了!你背負了這麼多的業力,你累積了這麼多的顛倒妄想,你今天不走心性這條路,那怎麼走呢?你告訴我,你怎麼走呢?所以,智者大師就提出:佛法妙、眾生法妙、心法妙。先建立心法妙的平台。這個時候,那就是一個成佛的捷徑了,一個大白牛車。就是,不管你過去煩惱有多深,不管你業障有多重,你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它會產生最快的反轉,這個就是妙法!今天這個觀念很重要!先談方法,今天只是講到真如本性的功德妙用。
今天的課有沒有問題?就是說,今天你要學佛,你要先瞭解自己,知道你的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你不能說一天過一天,是吧?我們自己有兩個角度觀察:第一個,從因緣觀察;第二個,從心性觀察。從因緣觀察,那沒話說,那叫「業障深重,求出無門」。現在學佛其實有點晚了,因為業力已經弄出很多煩惱,妄想也很重。但是我們還有一個本來具足的東西,就是現前一念心性。
如果你會把它啓動起來,那就不一樣了,那局勢就不一樣了。那叫做佛陀是我的父親,我是佛陀的兒子。我們現在也可以說:是的,我是一個乞丐。其實,現在人生,你的快樂是別人施捨給你的。難道不是嗎?你告訴我,你現在所有的快樂,哪一個不是因緣所生法給你的?你過去有善業你才快樂的,否則那你怎麼有快樂呢?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我們是一個乞丐,所有的東西就是因緣施捨給我們,我們才能夠活到現在。
但是,你別忘了你還有個身份:你曾經是大富長者的兒子。這個父子關係是不會改變的,不會因為你離家出走而改變。父子叫做天倫。如果我們今天能夠善用我跟大富長者的父子關係,那就不一樣了。當然,如果這個關係你完全不看,就做一個乞丐,那你去工作,要賺到像大富長者的財富,那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所以諸位!你要記住你有兩種身份。你還記得嗎,你從什麼地方來?欸,我從輪回而來。對,也是!因緣所生法,我們其實從輪回而來。還有一個,你從一念本自清淨、本自具足的心性而來,這個身份你別忘了!我們是兩種身份,這兩種身份對我們都很重要。一個理觀,一個事修。好,大家好好體會一下。
沒有理由、情緒化的東西,都要清掉。
淨界法師
諸位!我們現在的心叫做什麼?叫做現前一念心識,不是心性,是心識。那麼現前一念心識可不可以用呢?不能用,這裡面太多垃圾。我們從一念本來清淨的心,不小心落入輪回,生生世世在六道打滾以後,留下很多的人生經驗。這個人生經驗,如果你不學佛,你不離開三界,那這些人生經驗也不會障礙你。如果你修的是安樂道,它也不會障礙你。你還可以打打妄想,回憶一下過去美好的事情。但是,不要說成佛了,你要往生都有問題了。
就是說,我們每一次的人生經驗,這個識是跟外境互動產生的,跟外境互動就產生了感受,就跟感受有關係了。你那個根塵接觸,第一個,感受。特別是你小時候或者成長過程給你很快樂的感受,或者是給你非常痛苦的感受,就是那個感受很強烈的,這個要注意。因為這種感受會刺激你的想象。我們一般人不快樂、不痛苦,我們一般就是活在受,那是直接的接觸,就是感受、感受……一般不會帶動我們的想象的妄想。除非這個感受很強烈,或者你受到很大的屈辱,或者你曾經得到很多甜蜜的快樂。
比方說你很久沒有吃飯,突然間吃到一個麵條,哇!你就覺得這個麵條太好吃了。這個時候,麵條的影像就會落入到你的心中。因為感受產生想象,最後產生執取,我們的心就住在這個影像上。就好像一個光明的鏡子沾上了很多的灰塵。這個灰塵,就是我們生生世世流轉,在極度快樂、極度痛苦的感受產生的那些影像。當然,你求安樂道,你只是要斷惡修善,那這些影像也沒有關係。但是,當我們要求成佛之道的時候,這些影像就會誤導我們。因為它有愛憎取捨,就是智者大師說的「心不平等」,落入一種不平等的狀況。我們對某些東西特別好樂,而這個好樂是非理性的。
你為什麼喜歡吃麵條呢?沒有理由,這是我的人生經驗。個性是沒有理由的。這個人喜歡拜佛、喜歡持咒,沒有理由。他過去人生當中曾經因為拜佛得到很好的加持,所以他今生看到拜佛就很高興,因為他過去曾經對拜佛有美好的印象。所以,這種沒有理由的、只是個人情緒的東西,都要清掉。如果你今天不清除生命的垃圾,你後面就沒辦法修下去了。那你就是一種意識分別心,就是一種顛倒妄想。佛法講顛倒妄想,就是講這個。
你看有些人,他跟他的兒子的因緣很奇怪。他兒子不孝順,整天罵他,但是他兒子跟他要錢,他還是乖乖把錢掏給他。這個就是現前一念心識,夾帶了無量的妄想,夾帶了無量的業力。所以,我們背負著無量的過去,我們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開創未來。一個人不修一念心性當體即空,你就背負著無量過去,你就永遠活在過去的等流性,你人生的格局已經固定了。你就是一個被過去的業力跟妄想所束縛的小水泡!
輪回的大忌,你千萬不能跟業力產生互動!
淨界法師
我們看淨土宗。淨土宗的重點在臨終正念,千念萬念在臨終的正念。臨終的正念有兩個條件要現前:一個叫做都攝六根,一個叫做淨念相繼。就是,第一個,佛號要現前;第二個,正念要現前。你只有佛號現前,正念不現前,那也沒用。你這個正念要現前,就是你的心是內觀的,是內收的。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他的心只要開始活動,這個人就沒救了,佛號念得再好都沒有用。因為他的業力沒有沈澱下來,他業沒辦法帶。一個淨土宗的人,臨終的時候,他的業力必須在沈澱狀態,一定是要可攜帶式。就是他業力不能活動。業力不能活動的前提是你的心不能動。這個在淨土宗很關鍵!你只要是「仁者心動」,那就完了!那你所有的佛號就是經不起業力的衝擊了。
所以這個入定是最關鍵。就是說,真如本性是眾生本具,沒錯!但是對你來說,你要讓它現在其前,你的心必須要內收。所以古德說「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整個《法華經》的一心三觀,它是要啓動內觀。就是說,你今天要處理任何事情,按《法華經》的妙法的思想,我們不能在因緣所生法裡面處理。那沒辦法處理,那人生就沒辦法處理了。所有的事情,把它拉到一念心性來處理,對我們是最有利的。就是:善知識,莫向外求!不管你今生發生什麼事,你去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去思考它,這個就是成佛之道。你今天要站在一念心性,你必須要讓一念心性現前,做法就是內觀。
諸位!我們以前犯什麼毛病?我們以前發生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向外找答案。結果找來找去,答案就是人生無解。因為你要去找答案的時候,人生就沒有答案了。因為你這是攀緣心,你啓動了第六、第七意識,你跟業力打成一片了。這是整個輪回的大忌。你千萬不能跟業力產生互動,這是一個基本思想。我們也不能逃避,也不能互動,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內觀。就是,發生事情,啓動你內在的觀照,你就有答案了,這個業力就會很快過去了,它不會產生一種相續。所以這個入定瑞,在整個妙法的現前這一塊,是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佛陀入定,表示妙法即將現前。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161】當佛號現前的時候,你的心就開始收攝!
舉一個例子,在《淨土聖賢錄》,這個明朝講到一件事,說有一個做官的叫楊選一居士,當然他娶了幾個夫人,他的元配夫人楊夫人,她是學佛念佛的。這個楊夫人她三十一歲以後,就生了一個兒子,可能之前生了幾個女兒吧,她生了一個兒子,她就跟她先生說:我的責任已經了了,傳宗接代了,所以我現在想要專心念佛了,也希望你能夠成全我。她先生蠻不錯的,大富貴人家很多房子嘛,就找了一個偏房,打掃一下,就給她住在偏房,專心拜佛、念佛。
那麼這個楊夫人,她在專心拜佛念佛的過程當中,突然間業障現前了,她背部長了一個膿瘡,流膿流血,醫生看也沒有好。但是她專心的還是繼續的念佛,念到有一天晚上做夢,她夢到有一個鬼拿刀要砍她、殺她,就趕緊跑,邊跑邊念阿彌陀佛,那麼這個時候看到一念佛的時候,旁邊出現一道光明,那麼這個光明出現的時候,那個鬼就跑掉了。跑掉以後她醒過來的時候,欸,這個瘡就不再流膿流血,慢慢乾了,後來就好了。好了以後,當然她就有信心啦,佛號把這個業障給消了,她繼續念佛,以後沒多久她就預知時至,臨終的時候她看到四個童子捧著蓮花來接引她——安然往生淨土。
那麼現在我們要說什麼事呢?就是說楊夫人的成功——消除罪障,臨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她的關鍵,她產生一種強大的專修專念的憶念,這很重要。其實我們平常偶爾也會到佛堂,憶念阿彌陀佛,對不對?但是我們的心沒有真正的收攝起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也就是說專修專念,不是說你一定要把工作辭掉,而是說你在憶念佛陀的時候,你是不是全心的投入,這個很關鍵。
諸位,我們現在創造的每一句佛號,跟臨終都有關係。如果你平常都用攀緣心來念佛,就是也打打妄想,也念念佛;念念佛,也打打妄想,這個都是一種空洞的佛號,諸位,這個佛號全部是生死業力。如果你平常念的佛,都是生死業力的佛號,你怎麼可能臨終創造一個能夠跟彌陀感應道交的佛號呢?念佛先不管你念多久,你有半個小時,你就念半個小時;你有一個小時,就念一個小時,但是你的方法很重要,你的心態很重要,你是不是很真實的,把所有的外緣都放下,這個時候,我現在只有一個小時,不要再打妄想了。你是不是成功的把所有的心力,都來憶念佛陀,憶念名號,創造一個能夠跟彌陀感應的佛號出來,就是真實功德的佛號。如果你平常的佛號,都不能跟彌陀感應,你臨終的佛號,就不可能跟彌陀感應,不可能。
蕅益大師的觀念就是說:沒有平時的正念,你就絕無臨終的正念了,因為你那個養成等流習慣了嘛。我們先不要求說你二六時中佛號不斷,但起碼你養成一個心態:當佛號現前的時候,只要你的本尊功德現前的時候,你就把這個佛號當一回事,養成這個習慣。當佛號現前的時候,你的心就開始收攝,這是我的本尊的功德,你就專心的念佛,不管你五分鐘也好、十分鐘也好,養成一個習慣,佛號一現前,就把心收起來,你臨終的時候,你自然會養成習慣。你平常佛號現起的時候,你都不當一回事,你臨終也不可能當一回事。
諸位,我們背後有強大的業力在等著我們,如果你今天沒有強大的憶念的願力,你怎麼抗拒生死業力?所以所有成功的人,他不管念佛時間有多久,他的心態一定是圓滿的。只要本尊功德現前,你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把佛號當作你的所有的功德,一心歸命,通身靠倒。如果你今天對阿彌陀佛的,就是阿彌陀佛在心中的地位,如果你能夠訓練成當佛號現前的時候,所有的外緣你都能夠放下,你就成功了。因為它在你的生命當中是最重要的憶念了。因為你的憶念,雖然有很多憶念,你可能也貪娑婆世界某一種東西,但是只要佛號現前,你佛號生一切法不生,它能夠成功的把所有憶念停下來,你就可以帶業往生了。因為它是你最主流的憶念,最有勢力的憶念,強者先牽嘛!所以我們不可能斷掉所有娑婆世界的憶念,但是你必須對阿彌陀佛的憶念,是最重要的憶念,最主流的憶念。也就是說它是你對所有因緣憶念當中它是最大的憶念,當它出現的時候,所有的都可以放下,你只要養成這種心態,你就成功了。
楊夫人的成功不是說她能夠念佛多久,而是她的決心,她成功的把對阿彌陀佛的憶念,當做最重要的事情,這就是阿彌陀佛對她特別關懷的原因,特別加持的原因。所以我們感應道交,一定要注意你的心態,你是不是很真誠的去憶念佛陀,這個地方就決定了阿彌陀佛是不是對你有更多的關懷、更多的加持,是這個意思。
即使沒有往生,你所念的佛也沒有空過
淨界法師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十方無量不可思議的諸佛世界當中,這麼多的菩薩眾,這個菩薩眾除了每天忙於六波羅蜜的修學,他每天的定課能夠聞我名字,對我的功德禮拜、贊嘆、觀想,身口意的相應。
那壽終之後有什麼好處呢?常修梵行,至成佛道。
說這個人即使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他今生當中因為有拜佛、念佛、觀想佛的關係,他的內心會比一般人來得清淨無欲,慾望會淡薄,這種狀態會一直維持到成佛為止。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梵行這句話:狹義來說是約著持戒清淨,遠離身口二業的過失;但是廣義來說,應該也包括了禪定、智慧,包括意業的清淨。這個地方的梵行包括身口意的清淨。佛法的功德有兩個:一個叫世間的福報,就是我們講的世間慈善事業;一個叫出世間的善根,就是我們講的戒定慧、或者講梵行。
我們經常在《金剛經》聽到說:我們能夠受持大乘經典的四句偈,超過用無量珍寶的佈施。為什麼呢?因為你用珍寶的佈施,這種善業叫做心外求法,這種善業雖然會讓你產生一時安樂的果報,但是對內心的煩惱沒有對治力,也就是說它不隨順於解脫分。你這個慈善事業做完以後,你還是老樣子,你完全沒有改變,你唯一的改變就是增加一點善業、增加一點生滅法的善業,把它用完了就完全一樣了。
但是我們修習戒定慧,你這個善根進入到內心當中,它會對治煩惱,你會覺得一天比一天的煩惱慢慢的輕薄,它有隨順解脫的力量,所以這個不一樣。
那我們今天修習彌陀本尊亦復如是,這個佛號進入你心中的時候,它能夠對你的煩惱產生對治力,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它這個名號,你用身口意的造作,只要進入到你的心中,這個名號其中的一個願望,所謂常修梵行的願望就會發揮作用,它就會把你內心當中的煩惱,即使不能斷,也會把它慢慢慢慢的調伏下來,這個是本尊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常修梵行,至成佛道。
當然一個人能夠常修梵行,他就不容易造業,一個人造業是從內心發動的。一個人他為什麼會造業?他就是有煩惱他才造業。
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即使你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你每天所拜的佛、所念的佛都沒有空過,讓你來生成就尊貴身、讓你來生能夠煩惱輕薄。
為什麼?因為佛力不可思議,你心中的佛號對你的加持力就經常的存在。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165】持咒在整個念佛法門它的定位為何?
好,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欣求極樂,那麼我們為什麼選擇極樂世界呢?我們下一堂課再說。好,今天大家有沒有問題?我們今天是在講感應,就是一種正確的憶念。好,請說。
學員:師父慈悲,今天的課程講到憶佛念佛,但在淨土法門裡面,很多行者也兼修持咒。那弟子這邊有兩個問題,就是說持咒在整個念佛法門,它的定位為何?第二個問題是說,持咒要到什麼階段該放下,然後該怎麼樣把持咒的功德,最後導歸淨土?謝謝師父。
師父:當然淨土法門它有專修跟圓修。那麼從圓修的角度,我們也可以念佛、也可以持咒、也可以拜懺,但是呢,你必須要有一個正行,就是主修跟兼修的差別。也就是說:你不能對所有的法門用平等心,淨土法門沒有平等心,它就是一心歸命。也就是說我們一生可能會接觸很多的法,有可能,你可能會持咒、你可能會拜懺、你也可能會持戒、你也可能會念佛,但是你要永遠記住,佛號在你的心中是不可取代,不可取代!我剛剛講過「一心歸命,通身靠倒」,當佛號在你心中出現的時候,是所有的法門不可取代的。阿彌陀佛的聖號在你的生命當中,它永遠是在你的核心的地位,不能動搖,不管你念多少佛,你永遠知道他是你的本尊,他是所有法門不可取代的。所以你的本尊現前的時候,你對他是一心歸命的,其它都是助行,兼修的。你必須把你的所有的法門,你心中會接觸很多法門,你要把佛號排在最核心的地方,理由?沒有任何理由!因為你今天要跟阿彌陀佛,你今天是主要是靠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其它的感應都是其次,都是其次了,就這個意思。也就是說所有的修行是幫助你——萬善莊嚴淨土,是幫助你跟彌陀感應。諸位,當我們在研究教理的時候是融通的,各種教派都可以研究,但是一旦落入事修,那是很主觀的,就沒有對錯了。你說:喔,我的本尊是文殊菩薩,那就修文殊菩薩也沒有什麼對錯;你的本尊是藥師佛,你就修藥師佛。但是淨土法門的本尊只有一個,只有一個,那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號,如果你選擇淨土的話。我們不用去排斥其他的菩薩,觀世音菩薩也不錯、地藏王菩薩也不錯,但是阿彌陀佛在你的心中是不可取代,就這個概念。好,還有什麼問題?
理觀,定要用事修來激發。
淨界法師
《法華經》有一句話,到後面會說到,我先把它講一遍。它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就是說,做為佛陀是福慧兩足尊。他的智慧看到什麼呢?看到一切法常,就是心性;他又能夠知道無性,又看到緣起。佛陀同時看到一切法的妙的心性,又看到染淨的因緣所生法。那麼,他提出一個概念,叫做「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就是,心性它是不生滅的,但是本具的心性要靠因緣來激發它。所以理觀一定要事修來激發它。
諸位!學《法華經》他能夠不執著因緣,但是他又能夠勇敢地面對因緣。《法華經》面對事情是三個態度:第一個,發自內心。他所有因緣都是先拉到心性,先發自內心。第二個,借助因緣。他要假借因緣來修。第三個,超越因緣。發自內心、借助因緣、超越因緣。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在滅惡生善的過程中,有一生因為罪業的因緣墮落到火車地獄。這個地獄就是有兩個人去同時拉一個火車,一個火燒的車,很熱又很重。釋迦牟尼佛當時比較強壯,另外一個跟他拉車的人比較羸弱,就拉不動,拉一天也拉不動。有個牛頭獄卒--長得像牛頭的獄卒,看到那個人拉車拉不動,就拿鐵棒打這個人,打得他整個皮膚都流血了。他就哀嚎啊。
釋迦牟尼佛就把他扶起來,勸牛頭說:你別打他,他身體羸弱,他又不是故意的,讓他慢慢拉唄。牛頭一想,你多管閒事!就過去把釋迦牟尼佛的頭打破了,結果釋迦牟尼佛就死掉了。他本來在這個火車地獄要待多久呢?要待一百劫的時間。因為一念的慈悲心發動,所以他這個地獄的罪就滅掉了,就生到忉利天去了。這個是《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面講到的一個公案。
你想要徹底放下,就一定要修觀。
淨界法師
我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跟所有修淨土宗的人互相勉勵:我們修淨土宗的人,往往是偏重修善,不重視斷惡,就是你只要念佛就好。
其實你念佛是培養往生淨土的一個正面力量;但是我們內心當中,有很多負面的力量,你要盡量排除。
如果你只是栽培正面的力量,你也栽培負面的力量,而負面的力量是熟境界,往生的力量是生疏的境界,臨終可能你就跳不過去了。所以你不能夠說很多事情,臨終再請人家來開導我。
其實一個修行人,你平常檢查你就知道--足以引導你內心業力的是哪些心念?當它出現的時候,你不能夠說:啊!轉念念佛,把它轉掉。
因為即使你把它轉掉,那個功能還是在啊!只是它變成潛伏!你要能夠很徹底的放下,就一定要修觀,說服你自己這個東西是虛妄相、是苦惱相,這個念頭就永遠不再生起了,這個負面的力量就會消失掉了。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要跟淨土宗的學者,互相勉勵!念佛是培養正面的力量;但是你也要盡量消除一些負面的力量,就是這個阿陀那的勢力。它今天會引導我們在三界裡面執取,這種力量要盡量把它破壞掉。
你說臨終無障礙,其實你自己佔百分之九十;外境的刺激,其實那只是增上緣。所以這個地方阿陀那就講得很清楚了,我們今天從業力會變成果報,就是「又於相續正結生時,取彼生故,執受自體」,就是我們自己要去投胎的,不是別人強迫我們去投胎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