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情況是﹚不O.K. ,也可學習﹙對這情況﹚說一聲 O.K. 。」 - 葛榮居士

﹙三十四﹚請修習不隨情緒走 路

 

您有沒有觀察到在一天內,

您的心曾處於哪些不同的狀態之中。

只是繼續觀察、知道

葛榮居士曾提示,

當有思念或情緒升起時,

若我們去問為什麼它們要打擾我,

它們的生起是對,還是錯等等,

這是完全沒有幫助的。

只會製造更多問題、更多苦惱。

禪修卻是無論心內有什麼事情發生,

只是觀察,只是知道。

當只繼續觀察和知道(內觀),

便自然會有發現。

在日常生活中修習,不難觀察到,

在一天之內,

心的狀態跟隨著種種不同的思念和情緒,

生起種種喜怒哀樂不同的變化。

起初觀察的時候,有不少誤解,

例如當覺知到現在當下心的狀態是失望,

便認定自己正在失望,

皆因誤以為既然這失望的情緒是我的,

當我有這情緒時,我必然亦是在失望。

但是,當繼續觀察,

並嘗試不給予這觀察的對象(如失望)任何評語,

漸漸卻發現和瞭解到原來有失望的情緒時,

並不表示我必定也是在失望。

情緒是情緒,我是我,兩者不一定混為一體。

其實我是有能力不跟隨這情緒行為的,

其實情緒和我是可以獨立運作的。

第三個選擇:選擇不隨情緒走

當失望升起時,原先只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跟隨它失望,

其二是渴求失望的情緒快些過去或壓抑它,

等它過去或消失時便會沒有了失望。

但後來觀察清楚它時,

便發現原來除了這兩個極端的選擇之外,

還有第三個選擇。

這第三個選擇便是,

任由這無常和無實質的失望自然停留或離去,

自然生滅變化,

只是觀察它、知道它,但不跟隨它行為。

就算失望的情緒現正存在,

依然可以選擇導引心去思考如何回應

和處理面前這件事。

無需等到失望的情緒離去或消失後才正面地思考、回應和

處理;就在它存在的同時已可正面地思考、回應和處理。

情緒只是情緒,回應是回應,兩者不一定連繫。

心的狀態會因應實際的正面行為

(思考、回應和處理)而漸漸自然地變得積極。

相反,若盲目跟隨失望而失望,或壓抑它,

心的狀態便會因應這負面行為而變得消極。

為什麼可以不跟隨失望的情緒而失望?

皆因任何情緒的本性都是無實質的。

在失望延續的時日裡,若面對它,觀察它,瞭解它,

不難發現與明白~

這失望的情緒或心的狀態其實已經有了很多變化,

例如由弱轉強,由強轉弱,由弱至無,

又回來,又離去等等,

內裡根本就從來沒有一個失望的實體。

但若不去觀察它,瞭解它,知道它的無常狀態,

便會直覺上誤以為它是真實的,盲目地被它所指揮,

指到東,指到西,坐立不安。

若經過觀察和瞭解(內觀),

清晰知道這情緒或心的狀態是在無常變化,是無實質的,

便會在實際的層面明白到它不等於我,我不等於它,

不一定要聽從它的指揮。

當有失望的情緒時,並不表示我亦是在失望,

只表示當下現在有一個無常和無實質的情緒或心的狀態。

我和這情緒(兩者)其實是可以獨立的。

兩者混為一體,還是獨立運作,

在乎心有沒有覺知覺醒地觀察、

瞭解、知道,還是半夢半醒地跟隨。

同樣,若覺知到現在當下的情緒是瞋怒時,

以往會認為只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跟隨著瞋怒的情緒而瞋怒;

其二是壓抑它或等它過去後,才可平靜下來。

現卻明白到原來還有第三個選擇,

便是由得瞋怒的情緒自然停留或離去,

由它自然生滅變化,只是觀察它、知道它,

但不跟隨它瞋怒,不跟隨它行為,

如實地觀察,瞭解與回應現前的境況。

那麼,心的狀態便不會隨著瞋怒的情緒而變得激動,

而會因應對這實況的回應而漸漸自然地變得安穩。

又例如,若現在當下心的狀態是鬆散,

也可以選擇不跟隨這鬆散的心的狀態去鬆散,

把面前所需要處理的事情拋開不顧。

其實是可以選擇任由鬆散的心的狀態自然存在或離去,

由它自然生滅變化,只是觀察它、知道它,

卻導引思念去思考如何處理面前的事務,

導引行為跟隨這正面的思考而行。

那麼,心的狀態便不會隨著鬆散的情緒而變得懶惰,

而會因應實際的思考與行為而漸漸自然地變得有生命力。

祝願各位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有能力不跟隨情緒行事,

這不是聖者的專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