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仁波切:修行厭倦了,怎麼辦
如何克服你對修行的抗拒《不是為了快樂:前行修持指引》宗薩仁波切
在大禮拜中途禪坐
「厭倦」是另一個問題,如果讓它生根,你就會產生強烈的抗拒感,而完全不想做大禮拜。克服這種「抗拒」的一種方法,是在大禮拜中途穿插禪坐的修持。其它的一些好方法,包括專注於身體的感受,例如膝蓋的疼痛,或思惟每個大禮拜正在摧毀生生世世的惡業,或去想象當你完全如法地做一遍大禮拜時,必定積聚無量的福德。藉由這些方式修持,一旦你被引介到更高的大圓滿禪定與心性時,你終將體會到禪定真正的滋味。
接受大圓滿教法的人,一旦初嘗禪定的滋味,一切就會豁然開朗,你會發現自己無可回頭地迷上了禪定。當然,適應新的習慣需要時間,不過如果你堅持並規律地修行,你的世界將以未曾想象過的方式開展。從那時起,禪坐將一點都不會令人感到乏味。
戰勝怠惰
很多學生抱怨自己太過懶惰,什麼修行也做不成,大禮拜更不用說。為了戰勝他們的怠惰,我建議的方法是閱讀往昔大師的故事,例如密勒日巴的傳記。不過要注意,你精明的心很快就會找到方法來逃避這種啟發之源。如果只靠這種方法,你很快就會變得麻木無感;一旦這種情況出現,那麼即使釋迦牟尼佛本人陪伴你一整個月,也無法保證你會變得較不怠惰。另一個克服怠惰的好方法是念誦祈願文,請求自己受到保護,免於被這種沉悶與乏味的狀態所困。供香、供燈,或每天修持前用心創造能激勵自己的氛圍,也會奏效。
找到激勵自己修行的力量並不容易,即使是最老練的修行者,當他們忘記自己每天都步步接近死亡時,也會失去動力。至於那些需要照顧家庭或工作繁重、忙於糊口的人,就更難找到時間修行了。不過,諷刺的是,當我們有時間時,卻缺乏動力意志力來激勵自己,結果是花了更多的精力看足球賽,而非修持佛法。
抓住一切機會修行
根據巴楚仁波切所說,我們應該如同饑餓的犛牛,見到草就吃,完全不去思考要留下一塊草地以後再吃。應該將你擁有的每個時刻都用於修行,並且不要忘記計數。要牢記,除非心已調伏且正念圓滿,否則無論我們做什麼,用來摧毀我執與驕慢的方法都會反過來變成它們強大的工具。
你也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修持,邊工作邊做大禮拜顯然不可能,不過,你可以訓練自己,每次走過一扇門或聽到電話鈴聲,就想到「菩提心」。但是要記住,不論你用什麼方法來提醒自己,很快都會變成老套,並且淪為另一個無意義的儀式。因此,要不斷地更換提醒自己的東西,才能讓修行保持清新。
修持佛法就如同剝除層層表皮。一開始,當你看到一層外皮時,唯一的選擇就是剝掉它。如此之後,你很可能突然被迷惑與懷疑所征服,甚至開始懷疑法道本身。不過,並非所有的懷疑都是有害的,有些是來自你很珍視的「分辨之心」(discriminating mind);但我們卻很少去質疑它,事實上,我們總是輕易地就接受「我執」對各種事件的詮釋版本。所以,如果你開始懷疑長久以來自己所接受的真理是否「真實」時,這也許是佛法開始深入你心的征兆了。雖然更有分辨能力可能是個好征象,但切勿停駐在你的批判上,你應該繼續前進。因為,也許你在法道上成功地剝除了一層表皮而有了一點進步,但很快地就要面臨另一層,而那也必須剝除。事實上,無論何時你被困住,解決的方案始終是剝掉另一層表皮。只有當所有這些「進步」與「困頓」的表皮都已徹底清除,你才會抵達法道的終點。
切勿忘記,我們修持佛法的目的是為了證悟成佛,而非僅只成為慈善家或關懷病房義工等仁慈善良的人而已,更非為了獲得認可或獎項。菩薩乘的弟子們不僅渴望自己證悟,更渴望一切有情眾生證悟,重點是:證悟成佛就是獎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