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把佛菩薩當作神明去膜拜,這就是迷信

怎樣學佛才不迷信?

學佛人不能脫離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著禪意的存在,修行不離世間覺,修行是改變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昇華。當你的心還不能轉物時,你的一切要順其自然,生病時一定要看大夫,該吃藥就吃藥,該打針打針,手術也如是。

什麼是迷信呢?就是迷惑而信,對自己信仰的物件並不瞭解,盲目地信奉。比如有些自稱是信佛的人,他經常燒香磕頭、求神拜佛,甚至到寺院裡去吃齋唸佛,以為這樣就能求得佛菩薩的感應,保佑自己心想事成,這種人就是迷信。佛並不能保佑任何人,佛告訴我們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佛明瞭世間宇宙真相,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我們要得到什麼樣的果報,我們就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用正確的方法從因上下手,就好像農民種地必須先下種、施肥、澆水、小心看護,然後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才能得到所要的瓜果,也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切都必須自己親自動手,天上不會掉下來的。這就是佛告訴我們的因果定律,如果自己不努力,靠求神拜佛去求,這就是正宗的迷信。

一、現在學佛的人,說實在話,迷信的多!他到廟裡面去燒香拜佛,為什麼?為了升官發財,為了求保平安,都為這個。

二、學佛的人,不懂得什麼是佛法,這就是迷信!他求神拜佛,能不能得到好處?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

三、聽說這個地方的佛很靈、很有感應,他去求,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命中已經定的,在那個時候有,他得到了,與拜神求佛不相干。

四、如果真的那麼靈,一百個人求,一百個人統統都得到,那就是真的;一百個人求,只有一兩個得到,其他的統統都沒有得到,那怎麼會是真的?

五、對這個人喜歡,給他;對那個人不喜歡,不給他:哪有這種道理?沒這個道理。中國對於神明有一個定義,正直稱之為神。正直,哪有不公平的道理!

六、不懂得什麼叫佛法,神佛不分,認為自己常常到廟裡面去燒香、去許願、去供養,這就叫學佛,這個錯了!佛法是師道,這要清楚,你把佛菩薩當作神明去膜拜,那就是迷信。

七、一定要曉得,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就是經教!我們遵從經典上的教誨,把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統統修正過來,這就是佛菩薩保佑,這就是佛菩薩加持。

八、佛教裡頭沒有迷信,你真正依教奉行,你決定得真實的利益。利益從哪裡來?不是佛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修得的。離開經典,燒香拜佛,求佛菩薩保佑,沒這回事情。

我們應當要明瞭,我們學佛為什麼?如果真的是為了生死,真的是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間眼前一切事物,就要看破一些,要冷淡一些,不要太認真。從今之後,我們心裡念念就念佛、念念想佛,其他一切統統看破、放下,了無牽掛!


進寺院燒香拜佛,這五禁忌要注意!

現在去寺院燒香拜佛的人很多,有的是去禮佛,有的是去許願,也有的可能就是去觀光旅遊。寺院是佛門凈地,清凈神聖的場所,不管你去寺院出自什麼目的,都要遵守寺院的規矩,尤其是不要觸犯佛門的禁忌,一是對佛不敬;二是可能會給別人帶來煩惱。以下這五條禁忌,很容易觸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進入佛堂後,不得仰視佛面,當即低頭禮拜,不得東張西望,到處溜達,作觀賞態。很多人好奇心很強。進入寺院後,看到裡面很多佛像,便四處溜達,東瞅瞅,西看看,看看這尊佛像是誰?看看那尊佛像手裡拿的什麼?好像參觀博物館一樣,這是一般人的通病,是對佛的大不敬,一定要注意。因為一般佛像都比較高大,很多人就會仰面望佛禮拜,這也是不合乎禮儀的,如果想觀佛,那就站得遠一點再看,不能仰著頭看。

第二,在寺院內用餐,不能白吃白喝。每逢佛教節日,或者寺院舉行法會,都會備辦免費的素齋與大眾結緣,有的還會為大眾結緣各種禮品。很多人習慣了世俗中的各種促銷活動,以為去寺院白吃白喝是應該的,領點禮品也是應該的,因為過的是佛教節日,法會也是寺院開的,我能來捧場就算不錯了,不必捐錢,抱得是這種心態。這種心態是不對的,去寺院里一定要改,因為寺院不同於公司企業,寺院里的一切開支,都是十方善眾供養而來的。你白吃白喝,往小的說,叫不懂事;往大的說,這算偷盜,是欠債,欠的是十方眾生的債。

第三,有人在禮佛,不要從前面過。進入佛堂後,如果看到有人正在禮佛,不要從人家前面經過。人家在那拜佛,你從人家前面經過,不等於在拜你嗎?我們凡夫是無福消受別人禮拜的,這點一般人很容易疏忽,我們去寺院經常看到,很多人不管別人是不是在禮佛,他反正就是大搖大擺的如入無人之境,該怎麼走就怎麼走,怎麼省事怎麼來,這對佛是很不敬的。好像你和別人正在談話,有人從你們中間穿過,你也會感覺這人很沒有禮貌,道理一樣。

對於拜佛的人來說,也應該多為他人考慮,盡量靠近佛桌前面去拜佛,免得別人還得繞一圈走路。如果拜佛離的很遠,拜的時間又長,那就會給別人造成很多麻煩,這點禮節也應該知道。

第四,不可將寺院當成觀光場所。雖然現在很多寺院已經變成旅遊景點,但是對於我們學佛的人來說,進了寺院,可不能像去別的旅遊景點一樣。我們進寺院是為禮佛拜菩薩的,應該心存恭敬虔誠,才能消業增福。不可在寺院大聲喧嘩,嬉皮笑臉,應該保持威儀莊嚴之相,以示對佛菩薩的恭敬。更不能和觀光旅遊一樣,隨便到處拍照錄像,以免流傳到網上,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影響寺院形象,損害佛教,如果非要拍照,一定要先請示寺院,經寺院同意後才可以。

第五,點香不能用口吹,不能用鼻子聞。點香供佛,是最常見的供養,但有人點香,因為香多火大,就用嘴巴去吹,這是相當不敬的。如果火太大,應該用扇子打滅,或者分成小把,用手抖動搖擺,也就熄滅了。還有點香的火種,也不能用嘴巴吹滅,應該用手或者扇子打滅為好。

有的人點香后,習慣自己先拿到鼻孔聞一聞,看看是什麼味,然後再插到香爐內供佛,這是相當不敬的,等於你先聞香,拿剩下的供佛呀,這點需要大家注意。

信佛拜佛的人多,知道拜佛禮儀的人不多,這五條是平常大家最容易犯的,簡單說明一下,希望大家謹記。


拜佛時,「2句話」千萬別說!不然佛祖是不會讓你願望成真的!

過年過節的時候各個地方,
也是演繹著各種各樣的「拜拜文化」,
這種「拜拜」的習俗在臺灣尤為盛行,
阿公阿嬤們也會時時嘴裡念叨:「拜拜用旺旺,來年更加旺。」

這種文化盛行的背後,
也是詮釋著臺灣人民的文化取向和心理特性。

燒香拜佛時,該說些什麼?

雖然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
但是其實有很多燒香拜佛的人,他們的動機並不如法。

三年前曾經有一位居士對我說,
某一個廟門口,
有一位老太太手裡拿著高香,
祈禱佛菩薩說:
「觀音菩薩呀、佛菩薩呀,我的兒媳婦對我不好,讓她早早受到懲罰吧!」

這哪裡是在學佛呀?
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
這種東西簡直是離佛教千里之遙。

還有這樣說的:
「神佛呀,讓我賺多少多少錢吧,我拿著多少多少錢來給你燒高香……」

這些是要佛菩薩跟你合夥做生意。

燒香本身非常好,
祈請長壽健康、無病無災,
這當然是有用的。
不過要記住,
不要拋下主要的問題,
只說次要的問題。

我們最主要的問題是什麼呢?

在燒香的時候,第一個要祈禱的就是:

願一切諸佛菩薩加持於我,
讓我相續當中無數世來傷害我、
令我在種種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
及人、天、阿修羅等六道輪回中不斷流轉的因緣,
即貪、嗔、癡、慢、疑等一切煩惱悉皆消除!

令我生起大慈大悲、菩提心、佈施、
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波羅蜜多,
速速脫離輪回之苦到達永久安樂的菩提果位吧!

願一切諸佛菩薩保佑我、加持我,
令我在今生得到人身之際!

為辦成這個目的,
讓我今生中修佛法的一切因緣,
即善緣、福祿壽財、智慧、慈悲、德能等一切順緣悉皆增長吧!

將修這樣殊勝法的一切違緣,
特別是疾病、災難、痛苦和障礙等等一切障礙和違緣悉皆消除吧!

與我有關的每一個人,
令他們消除一切違緣、俱得一切順緣!
包括我的兒女、我的父母、還有我的親朋好友等,
令他們遠離一切疾病、災難等違緣,獲得一切順緣!

我們要如此祈禱燒香,
這樣既沒有放棄主要的問題,
也達到了次要的目的,
現前和究竟都圓滿。

為什麼拜佛?

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的人,
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
拜佛就是以佛為導師,學佛的為人處世,積德修福,
做一個慈悲與智慧的人,一個身心清淨、健康的人,
一個快樂無憂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國家、眾生的人,
一個無我利他的至善之人。

因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
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麼該怎樣拜佛呢?

關鍵是至誠恭敬。

印光大師囑咐我們:
「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
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佛教徒的拜佛行為是不是偶像崇拜?

說‘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現象,不了解佛教本質的一種最大的誤解和歪曲。拜佛的目的和利益,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憶念佛的功德及積集功德資糧。

我們向自己國家的國旗致敬,是不是因為這塊布很神聖呢?當然不是,但我們透過向國旗致敬表達對國家的效忠及支持;同樣地,我們藉著頂禮佛像來憶記佛陀聖身、紀念佛陀、憶念佛的功德及積集功德資糧。佛像並不是佛,而只是木頭或銅鐵。向佛像供養食物,佛像也不會吃。這種道理人人都明白,佛教徒當然也不例外。佛教從來沒說佛像就是佛或神靈,我們亦同意它只不過是木頭偶像。然而,因為我們凡夫並無清淨業力得見真正的佛陀,我們以佛像來代表佛陀。我們對佛像恭敬作拜,不是頂禮面前的木像,而是在禮拜它所代表的諸佛。我們對佛像供上食物,不是要喂飽根本不會吃東西的木像,而是為了藉以供養它所代表的諸佛。事實上,真正的佛陀也不需要我們的供品,這樣做只是為了讓我們自己積聚功德而已。

(二)紀念意義,見賢思齊。

紀念意義就是看到諸佛的光輝形象,聯想起佛的思想、智慧、慈悲功德,生起敬仰心,以佛菩薩為榜樣修行做人、做佛。認識層次較高的人,可以從各種佛像的象征意義,得到精深豐富的佛教哲理的啟示,思想境界得到升華。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為導師,學佛的為人處世,積德修福,做一個慈悲與智慧的人,一個身心清淨、健康的人,一個快樂無憂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國家、眾生的人,一個無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麼該怎樣拜佛呢?關鍵是至誠恭敬。印光大師囑咐我們:‘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三)觀想意義。

修禅定的人,經常眼觀佛像,在大腦中形成佛的視覺形象,以便在修定過程中,思想集中觀想佛像,以觀佛的一念,代替紛繁的雜念,獲得入定成就。

拜佛還是一種極好的康復、保健身心的方法,簡便易行,效果顯著。


進寺院的常識!你知道為什麼要拜佛燒香嗎?

為什麼拜佛?

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為導師,學佛的為人處世,積德修福,做一個慈悲與智慧的人,一個身心清 淨、健康的人,一個快樂無憂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國家、眾生的人,一個無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 是做人的成功。
那麼該怎樣拜佛呢?關鍵是至誠恭敬。印光大師囑咐我們:“欲得佛法真實利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為什麼拜菩薩?

一、彌勒菩薩:包容、歡喜

我們一進天王殿,第一個見到的,就是正當中供奉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麼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滿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義就是什麼資格才可以入佛門: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歡喜心接待一切眾生。所以彌勒菩薩代表的是——生 平等心,呈喜悅相。我們以清淨平等的心對待一切眾生,以滿面笑容接待一切大眾,這才是入佛門必備的條件。所以他是教學,而不可以把他當作神明來祭祀,那就 錯誤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瞭之後,才會對於佛家教育佩服到五體投地,不能不稱讚,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圓滿的設施。明瞭他對我們的教育意 義,這就是拜菩薩了。

二、地藏菩薩:孝順、恭敬

地藏菩薩所表示的是孝親尊師,所以一部《地藏經》就是佛門的《孝經》,我們從這個地方學起。無論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都是從孝親尊師做起。然後把孝親尊師擴大,能夠孝順、恭敬一切眾生,這就是拜菩薩了。

三、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

觀音菩薩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樂,悲是幫助他人解脫煩惱和痛苦。慈悲一切、憐憫一切、救護一切眾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薩,就是以菩薩為榜樣,長養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會。因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愛護他人,才是真愛自己。

四、文殊菩薩:智慧、善巧

文殊師利菩薩,代表的是大智慧,圓滿的智慧,絕對不是迷惑顛倒,感情用事。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是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 這個話對照起來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實它有道理的,因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愛。感情用事,不思 後果,那就是禍害。如果是以智慧為基礎,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處,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實的功德。因此,拜菩薩,就是學習開發自己的智慧,為人 處世,善巧方便,得當適宜。

五、普賢菩薩:應用、實踐

普賢菩薩代表實踐,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穿衣吃飯、學習工作、待人接物,能夠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落實在其中,這叫做普賢菩薩。拜菩薩,就是學習知行合一、解行相應。

這是我們修學佛法的四個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實踐。諸位想想,佛教裏哪來的迷信?真正是叫我們破迷開悟啊!然後才能離苦得樂。

苦從哪里來的?
從迷來的。
樂從哪里來的?
從悟來的。

覺悟就樂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統統清楚,統統明瞭,自然就快樂了。你能夠掌握這個現實,你能夠自在地運用這個現實,支配這個現實,而不是被環境所 支配。被環境支配,這個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環境,支配自己生活,樣樣作得了主宰,他怎麼不幸福,怎麼不快樂呢?關鍵就在迷、悟啊!這些菩薩代表修 學的綱領,都是叫我們真正地認識佛法,落實在生活中,使我們真正受益。


為什麼拜羅漢?

羅漢是佛陀的學生,聽聞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脫了煩惱和痛苦。我們拜羅漢、數羅漢,就要學羅漢,聽聞佛法,修正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從而離苦得樂,身心清淨,生活幸福。


為什麼拜四大天王?

走進佛寺大門,你看的第一個建築物,叫天王殿。天王殿裡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彌勒菩薩;四大天王是護法,保護這個道場的。你懂得其真正的意思嗎?

一、東方持國天王

"持"是保持;"國"是國家。持國裡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負責盡分"。我們修身、齊家,也就是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負責;自己是什麼身分,就負擔起什麼樣的職責。

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每一個人在他自己崗位上都能盡忠職守,負責盡職,這才能護持國家,他表示的、教我們的是這個意思。持國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樂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麼呢?負責盡職要做得恰到好處,不能超過,也不能不及,這就是中庸之道。

儒家講中庸,佛家講中道。就像弦一樣,你要是太緊了,它就會斷掉;太松了,就彈不響了,一定要調得恰到好處,這就是說,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得恰到好處,它是這個意思啊!

二、南方增長天王

"增長"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求進步;與時俱進,不進則退。儒家教學說日日新,日新又新,永遠在求進步;佛法講精進,不但要進步,還要精純,進步當中要守住精純,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所以佛法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那你不求進步怎麼行,整個社會都在進步,你落在後面,會被淘汰掉的。所以德行上要進步,智慧要增長,技能要進步,才藝也要進步,乃至於我們生活品質也要天天往上提升,這才是佛法。佛法講苦行,那是在求學的階段。因為佛所講的是教我們離苦得樂,不要搞錯了,我們離樂去吃苦,這在佛法裡找不到。所以苦行是在修學的階段,好像我們在學校讀書,求學的階段要苦,踏進社會我們造福人群,這個時候是離苦得樂;不但自己離苦得樂,幫助整個社會,幫助一切大眾離苦得樂,是這麼一個意思,不能搞錯。苦行是一個階段,不是永久的,這個一定要知道。

增長天王手上拿的是寶劍,這個劍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劍,能斷煩惱。煩惱像絲、像亂麻一樣,所以快刀斬亂麻,唯有智慧才能夠把所有的煩雜事情,統統都解決掉,它表這個意思。

三、西方廣目天王

前面兩個是我們修學的目標,我們要負責盡職、要日新又新。那要怎樣才能做到呢?這兩位天王教給我們--要多看、多聽,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智慧從這兒來的呀!要讀書,要讀誦佛經;要到處去看、去考察,像現在說觀光、考察。"光"是什麼呢?光是那個地方的風俗人情,那個地方的生活習慣。我們去看看都了解了,人家的長處,我們學習;人家的缺陷,反省我們有沒有。我們能夠采人之長,捨人之短,來建設我們的國家,建設我們的社會,這樣豈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國家,最美好的社會了嗎!這個不是憑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學習。可見佛教給我們的確是非常踏實,絕不是空談;教我們多看、多聽,增長自己的學問,增長自己的見識。

那麼廣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條龍,或者有的時候造像造的是蛇。龍跟蛇代表什麼呢?代表變化莫測。這是講人心、社會、世界,非常非常復雜,常常在變化,你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局勢,才能游刃有余,它表這個意思。

四、 北方多聞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他手上拿的是傘蓋。傘代表什麼呢?傘是遮蓋,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環保,遮蓋灰塵,既要多看、多聽,又要保護自己身心的清淨,不被誘惑,不受污染。所以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懂得,一進天王殿看到這些塑像,就給你上了一課。這一課真正護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護持你個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滿、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富強、世界的和平,這統統都護持了,一點都不假。諸位一定要曉得它表法--教學的意趣。這是藝術的教育。

 

為什麼燒香?

“香”代表戒、定真香,燒香就是提醒我們,要修學戒、定,從而開顯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修學戒律,就是要遵紀守法,修十善業。十善業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癡。或稱十善業道。現在將十善業略述於下:

一、不殺生而慈心於仁——殺是殺害,生是生命,不殺害眾生之生命,名為不殺生。即對一切眾生,應一視同仁,勿殘殺加害。因為佛教主張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釋尊以平等慈悲教義,為被殺害的眾生呼援,指示眾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殺。而孟子也曾說:“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於仁愛,而憐憫被殺害的眾生。由此看來,能慈心於仁,無殺害生靈,生命界則可盡其天然,爭鬥仇恨的事,便可消滅,天下豈不太平?

二、不偷盜而義利節用——偷謂詐騙潛竊,盜謂強劫豪奪。不偷竊強奪人家的財物,叫做不偷盜。因為一切事物,主權轉移,必依正義,不與取而取,非分取而取,無功而取,都是偷盜的行為。能資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於合宜叫做“義”。知利己而須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義利”。人人行義利,節儉日用,奉養父母,維持家庭生活,樂其天倫,與朋友金錢往來而能守慎,則無偷盜之事發生,社會既可安寧,個人與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而貞良守禮——即正式結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間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貞良守禮。亦即組織家庭之後,夫婦須相敬如賓,不有其他淫亂行為,便能和睦相處,成為美滿家庭。

四、不妄語而誠實無欺——以術愚人,以言詐人,喜說謊話,是說不是,不是說是,叫做妄語。不妄語就是說話誠實,不說虛偽誑騙的話。如能遠離妄語,便能做到誠實不欺,則父母、兄弟、親屬、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觸,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實為得樂之道。

五、不兩舌而無爭是非——不兩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離間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業,常有兩舌之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兩舌災禍,可導致無風生浪,是非煩惱,擾亂身心,甚至動武傷人,實為殺人不見血之罪魁。苟能遠離兩舌,說正直話,豈有是非之爭端?

六、不惡口而出言慈和——不惡口即是不說粗惡毀辱他人的話,及不咒詛他人的惡毒言語。常人多患惡口罵人,且傷人父母祖宗三代,是為大惡口。經雲:“犯惡口者,當受畜生果報。”故不惡口而出言慈和,可積德成善,為人敬愛。

七、不綺語而言說有禮——所 謂綺語,即花言巧語,輕浮無禮,說不正經的話,導人生諸邪念,或出言戲弄,胡亂開口,以為取樂,都叫做綺語。說此綺語者,不惟無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業 報所在,死墮惡道,生而為人,永遭輕賤。故要說合於禮儀,不乖違真實的正經話,便叫做不綺語。如能遠離綺語,則心正言順,彬彬有禮,莊嚴威儀,也必為人敬仰。

八、不慳貪而慈心舍施——自己的財物不肯施人,叫做“慳”,他人的財物,但欲歸我,叫做“貪”。慳貪的人追求財、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會造出種種罪業,故要遠離慳貪,不慳吝自己的財物,也不貪求他人的財物,把謀生得宜的錢財,用以奉養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費用外,對於貧病孤苦者,能給與同情慈濟,或捐助社會福利事業,即是慈心舍施,經雲:“能舍施者,可得富貴。”但不可有貪,佛陀說“貪多業亦多,取少業亦少,萬般苦惱事,除貪一時了。”人生因貪而受苦,因貪而違法亂紀,危害他人社會,佛教乃勸人慈心舍施,以對治慳貪。

九、不嗔恚而慈忍積福——嗔恚即遇事不順,埋恨於心,發怒於形。甚至脾氣爆發,可導致殺害災禍。常人說:“火燒功德林”,這話是說一個人無論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發,動怒於人,以至動武打鬥,發生種種不幸,因此曾做過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燒得淨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對治嗔恚,即所謂“忍字上面一把刀,為人不忍禍自招,能忍得住片時刀,過後方知忍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遠離嗔恚過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業。

印光大師說:“瞋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燥,重則肝目受傷。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消滅,福壽增崇矣。”《(正)對治瞋恚等義》

十、不愚癡而多聞增智——愚癡是無明,迷昧,沒有智慧,對事理無所明瞭,不能辨別是非,不信因果法則,固執邪見,無正見正信,胡作亂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進智慧,便可導入正見,做個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經說,修般若慧以對治愚癡,使令遠離邪見,是名不愚癡。

修定,就是通過念佛,或誦經,或持咒,或靜坐,或參禪等方法,培養一種安定、清淨、祥和、穩靜的心態;榮辱毀譽,泰然處之;得失隨緣,不驕不餒;遇事不 慌,一心不亂;從容不迫,體動心靜。心靜,則慧生,故能恰當解決人生之種種疑難、困惑與煩惱,走出低谷,走出困境,離苦得樂。所謂大將風度,指揮若定。因 此,這種心態,有益於現代人生,是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所必需。因此,要修戒、定、慧。

為什麼敲鐘?

佛門、佛事,鐘用於祈壽、感化、超度眾生。在一口佛鐘上鑄有這樣的銘文:“鐘聲聞,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炕,願成佛,度眾生。”  

佛寺的鐘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復兩遍,共108下。為何要定為108下?一說是一年有12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合為108,象徵一年輪回,天長地久。另一說是,人有108種煩惱,鐘鳴108響,以盡除人間煩惱。

鐘聲深沉、洪亮、綿長,才能震撼人心。形大體重的鐘基頻低,儲能大,使鐘聲深沉綿長。用加入錫的青銅制鐘比黃銅和鐵制鐘聲音青脆。鐘的下部和鐘唇加厚外 張,使聲音向外輻射能力強,就會使鐘聲洪亮。所以,大凡具有感染力的佛事鐘的鐘聲,都是由形大體重、鐘唇厚而外張的青銅鐘發出的。

敲鐘時,可別忘了耳聞心誦:“鐘聲聞,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炕,願成佛,度眾生。”如此發心,福慧雙修,功德無量。

還願

還願,就是求神保佑的人實踐對神許下的諾言;就是願望成就之後自己願意付出什麼來感謝。最好的還願方法是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還願要挑選黃道吉日,不能自己隨便就去還願。

古今還願吉日是根據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以天干地支為記日內容,陰陽五行生克制化為基本理論。以用事為經,用神為緯而制定的。選擇還願吉日,則以神為目,以事為剛,以事序而選擇。
  

附:還願燒香的規矩

一、寺廟進門

寺廟建築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 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男客先邁左腳,女客先邁右腳,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同時進廟內殿宇時應遵循左門 進右門出的原則。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門檻(據說門檻代表佛祖的肩膀,當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臨第1和第6個臺階的行禮意味著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順的含義。

二、拜佛原則

拜佛前,先要淨(洗)手。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據說右手不淨,普通人殺生大多用右手), 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先燒香再叩頭。燒香的話,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 燭。燒香時,先用自己的火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作揖後,把香插在香灰裏,就可進門叩頭 了。叩頭的話,要認准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上香以3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香入香爐時應呈水準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願,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祈福還有一個儀式叫"開光",當然是由得道高僧來主持最好。平時開光的東西置於家中,須得初一十五淨手焚香,否則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開普光,則不同,開光的物件可隨身攜帶。供開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製品。

把開光的物品和寫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記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寫)的紙用紅紙或紅錦囊包好,遞上隨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數字相關),請大師幫忙開光。
開光的過程是把所有的開光物件放於一託盤,置於佛前,大師念經數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賦於靈氣與法力,可以帶在身邊保佑你了。

三、上香原則

1.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
2.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杆,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
3.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
4.再舉香齊眉;
5.之後,放下如第3動作;
6.開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第一種方法:

第一支香插中央。
第二支香插右邊。
第三支香插左邊。

插香的第二種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後中,念:“誓度一切眾生。”

插香的第三種方法是最簡單的,和第一法一樣,但念得比較簡單,第一支香插中間,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邊,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邊,念:“供養僧,淨而不染。”

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合掌,心中默念:“願此香華雲,直達三寶所(或念:“直達諸佛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

如果是上環香,就要以點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時,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兩頭,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前後放進香爐;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 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樣。觀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燒香就是供養,燒檀香最好!

四、燒香注意事項:

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

1、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2、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
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3、上香時先上香後禮拜,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後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淨自心。

4、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願,然後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於下身)

5、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6、女人來例假時候不要去上香。

7、 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香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 不必多燒。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以你可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 放心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

8、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廟裏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的;進入殿門裏,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 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儘量不要走中間,沿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儘量不要走正門,因為方丈門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而沙彌 等從偏門進,所以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儘量應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進去時儘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一般寺院門檻做得很高)。進廟門的時候,千萬不要踩門檻。

9、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乾淨,不要在廟堂裏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 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嘩和講不敬的話語。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不可以隨口胡亂許願,因為許願一定要還願的;如果沒把握做到,就千萬別許願。別求發 財,佛不是保佑你發財的。可以求平安,求健康順遂。不要隨口許諾給佛什麼供養,然後又拋到腦後。佛又不爭你的一柱香,這個說法是要讓我們不要隨意承諾,所 謂做人應該有言必踐吧。佛所惱的應該是這些虛妄之言吧。

10、在廟裏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不要跨過蒲團,因為會給人一種不莊嚴的感覺,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

11、去道觀許願是要還願的。一年願望實現後回來,方法進去問人就可以了。如果沒許願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還願的,但是你最好許個做多少善事的願。就發願來促使你本身的許願。

12、不要不經寺院同意採摘寺院管理範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
  

犯五逆十惡罪佛能救,盜十方常住財物佛不能救

 

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群眾有到寺院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故將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寺院是佛 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太子,後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證道。成為大徹大悟的覺者,是佛教的創始人,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養佛、菩薩一定要燒香嗎?

不一定。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其中之一均可。

三、燒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資訊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 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癡”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燒香求財可以得到嗎?

不可以。佛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關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佈施”。這啟示我們:從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財佈施是因,得財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捨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捨給你的。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五、有人一定要燒香怎麼辦?

寺院是公共活動場所,一般會限制燒大香,加上節假日人流量多,燒大香稍為不慎就會灼傷他人,濃煙滾滾,不利環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無邊罪業。一定要燒大香的信眾,可將大香交給寺院管理人員,同意安排焚燒,焚燒時,寺院裏的法師也會為你們祈禱。

六、燒香禮佛應當許什麼樣的願?

燒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七、禮拜佛菩薩,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八、寺院裏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佈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九、把點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確嗎?

不正確。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現在有人將一把香點燃以後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燒傷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燒壞拜墊和器物,更造成濃煙滾滾,污染環境,危害健康,實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麼方法供養佛菩薩功德最大?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