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一開頭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是學什麼?學那身心、性命及安身立命之學。

學了之後要能活出來,「習」就是實踐出來。

真正能夠活出身心、性命的完整狀態,我們就會有存在的美好感受,這叫「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存在的範圍擴大了,不只是內在的自我,還有人我之間的統整和諧,我們叫「樂」。

身心合一,就會「悅」;人我和諧,就會「樂」,這叫悅樂。

這是儒家的說法。

 

這在道家稱為「逍遙」,禪宗則稱為「禪悅」,就是那種悟道的感覺。

「悟道」就是修養生命,慢慢逼近那一剎那——儘管只有一剎那——生命達到一個完整的、統一的、開放的、和諧的狀態。

就在那一剎那,我們有悟道之樂,感受到原來生命統整和諧是什麼樣的感覺,那就是「悅」,或叫「禪悅」。

 

基督教則稱之為「喜樂」。

喜樂是一種臨在感,就是感覺到和上帝合一,感覺到上帝進入到我生命中,充滿了我的生命;也就是說生命屬靈了。

當生命屬靈的時候,也就是說生命達到一個統整和諧、健康、完整的狀態,那時便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亦是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這種臨在感、屬靈感,就叫作「喜樂」。 

 

總而言之,不論「悅」或是「樂」,我們都稱為生命的「正面存在感」。

當我們有這種感覺時,便反映我們的生命是在一種完整的狀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