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慾望得失
諸欲求時苦,得之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 大智度論卷17.釋初品中禪波羅蜜
此偈是說,慾望並不能帶來快樂,不論是追求的時候、得到的時候或失去的時候,都是苦惱。像這樣的經驗,可以說人人都有,可是大多數人沒有辦法覺悟,老在貪慾之中轉個不停。
「諸欲求時苦」,諸欲是指一般所說的七情六慾以及佛經所講的五欲,所謂七情是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是《大智度論》所說:色慾、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五欲有兩說:1.財、色、名、食、睡,2.色、聲、香、味、觸,第二類是對眼、耳、鼻、嘴、身而說的。貪慾永無止盡,欲壑永遠無法填滿。有了一個太太還想要第二個、第三個,這是貪得無厭;每天晚上只睡一張床鋪卻希望有更多的華屋,以此縱情享受,以此炫耀財富。
慾望強的人,一心想得到又怕得不到,拚命追求,越陷越深,以致苦惱重重。對已經到手的東西又怕失去,心中充滿恐懼怖畏。一旦失去則哀痛不已,懊惱不已。明明是多餘的東西,沒有它也不至於無法度日,但是貪慾卻讓凡夫的心永遠不得安穩安定。
慾望初得時,可使人當下歡喜,接下來就是不夠滿足的空虛。這種人即便於一時之間有假象的滿足和快樂,但一下子就過去了,心理上馬上出現害怕和憂慮。
能少欲知足就能平安無事、快樂自在,但少欲不是不要任何東西,就算是出家人,需要的還是要,當做的還是得做,對自己要少欲要知足,對眾生要奉獻要佈施,這才是努力的重點。
聖嚴法師的三個安心法
如何才能「心安平安」呢?聖嚴法師表示,現在社會普遍有種不安定感,這種不安定感是由每一個人所形成的。所謂平安,有心理的、生活和生命的平安。如果心不安,很容易就被環境牽動,一旦環境裡產生變動,或者因他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媒體上的一個訊息,自己的心馬上就跟著起伏;起初是心不安,接著影響生活不安,最後連生命也不安穩了。而這些不安,一樣一樣重迭起來,有點像漩渦一樣的,會一個帶著一個、一個牽動一個,導致結果愈來愈嚴重,愈來愈麻煩。
因此,聖嚴法師同時也開示三項學習安心的方法:
第一是「正視現實」,當覺得不安的時候,要反問:「不安是為了什麼?」遇到任何不安的狀況,如果能夠面對它、正視它,問題往往也就消失了。
其次,要「懷抱信心」。覺得無路可走,不敢往前走,也不想往前走的心態非常危險,會把自己和整個家庭帶入絕境,如果說心態調整一下,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相信今天能過,明天也一定能過,相信今天只吃一把面,明天應該也可找到一把面吃──永遠對未來懷抱信心與希望,這樣人生就會跟著改變。
最後,聖嚴法師也提醒遇到不順心時,要「心平氣和」的處事,試著理解事情發生的可能原因。比方說有人對我不友善,一定是有原因的,也許真是我給他的打擊,也可能是其它原因所致,而如果是我帶給他麻煩,那我要向他道歉,是我對不起他,如果不是因為我,而是另有其它因素使他煩惱,那我更不需要反擊他、埋怨他,反而要看看可以怎樣地幫助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