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土宗人,到了晚年要做三件事!

上淨下界法師

淨土宗人,到了晚年的時候要做三件事:第一個,離開一切的遊戲。會讓自己散亂放逸的境界,都要放棄;第二個,遠離愚癡的眷屬。這個人的思想就是追求五欲快樂的,你就不能跟他在一起了,因為兩個人不同見,不同行;第三個,親近智者。親近有智慧的善知識、同參道友。幹什麼呢?「一心除亂,攝念山林」,好好專注在心中所修的法門,安住在寂靜的處所,「億千萬歲,以求佛道」。

所以我們講,菩薩道是三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安忍的學習;第二個是以菩提心來歷練,懺悔業障,積集資糧;最後一段也是回歸到收尾,生命的收尾,這一段對淨土宗更重要。

最後的五年,你的收心收得好不好,就直接影響你往生的正念。


修淨土人的三種力量

淨界法師

第一個彌陀大願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議,你對彌陀本願的攝受,要完全有信心,你相信他有足夠的力量來救拔你,你要相信這件事;

第二個自性功德力,就是你在念佛的時候,你那個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

第三個是名號功德力,你所念的這個佛號,法力不可思議。

這個彌陀的力量是能應,那我們心中念佛的是能感,好像月亮高掛在空中,我們把水準備好的時候,這個月亮的光明就會映在我們的水中,說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感應道交。

這三種力量,到經文的時候,是很多很多次的說明,說是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三種力量所成就的功德。

這個地方我們簡單的說明一下。修淨土的人,第一個你要對彌陀的救拔力有信心,就是彌陀的本願力。我們平常也發很多願,我希望怎麼怎麼地──我希望我一生都不要生病、我希望我怎麼怎麼地。但是我們發了願以後,其實我們很難實踐,因為我們這個願沒有資糧,沒有福德智慧的資糧來加持這個願,所以我們平常發的願叫空願。

在整個佛法當中,一個咒願力要產生力量,要有二種力量的加持:一個是三昧力,一個是法身力。我們先講三昧力。

在經論當中講到一個小國家,這個小國家的森林裡面,有一個修道的仙人,這位仙人他成就了四禪,他入定的時候,內心有殊勝的三昧樂,他不用睡覺、也不用飲食;但是他從禪定出來的時候,跟我們完全一樣,也要吃飯、也要睡覺,所以他就去吃一些山中的水果。有一天他從禪定出來,去採水果的時候,因為這一天下雨,結果不小心跌倒,把腳摔傷了。有禪定的人在禪定的時候,他是不會起煩惱的,他有所謂的定共戒;但是他從禪定出來以後,他的煩惱是繼續活動的,所以他起了嗔心,就咒願說:從今以後,這個國家十二年不准下雨。那不得了,他這個咒願力的背後,有四禪的加持力,果然龍王就不敢下雨了。

沒有下雨是很嚴重的,這個國家的國王就緊張了:這幾個月都沒有下雨,怎麼辦呢?就把大臣找過來:是不是寡人的德行有虧啊?我是不是要向上天來懺悔?就請巫師來卜卦。結果卜卦出來說:不是國王你德行有虧,是森林當中有一個修道仙人,他出來采水果的時候,跌倒了,生氣了,就咒願十二年不准下雨。這個國王很緊張了說:這十二年不能下雨,那國家的人民怎麼生存呢?就請大臣看看有沒有什麼方法?這時候有一個智慧大臣說:國王!你不要緊張,他的咒願之所以有力量,是來自他禪定的加持;只要我們破壞他的禪定,他這個咒願的力量就會消失。所以國王就派一個淫女,到山中破壞他的梵行。梵行被破壞以後,禪定失掉,天空就開始下雨。

這個公案的意思就是說:一個成就四禪的人,他產生的咒願──十二年不准下雨,就有這種加持力。當然禪定是生滅法,它所產生的加持力,有時間、空間的限制。但是佛陀法身產生的咒願,能夠遍十方眾生。我們阿彌陀佛所發的願,他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個是彌陀的大願當中,最重要的第十八願。身為一個佛陀,在他的清淨法身當中,對十方的眾生宣佈:哪一個眾生臨終憶念我的聖號十念,我一定會現前來救拔你。當他宣佈的時候,這個力量就開始存在法界當中,隨時跟我們感應道交。

所以我們經常說:深信諸佛皆充滿,也就是說彌陀的加持是隨時存在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我們相信在這個宇宙當中,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就是彌陀的本願力。這是我們要了解的第一個能應的。

第二個,我們要建立名號的功德力。法身的加持,必須要有因緣的引導,就是彌陀的法身是徧一切處,但是我們凡夫的心是有所得的心,怎麼跟法身接觸呢?這當中要有個橋樑,好像有一個倉庫裝了很多珍寶,你要有鑰匙才打得開。我們眾生的心是苦惱的心,彌陀的大願力是清淨的願,這中間必須有一個橋樑來作引導,而這個橋樑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號,所以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如果沒有這個名號,比如說我不念阿彌陀佛,這個法界的加持力你根本進不去,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

這個佛號,印光大師說:它有什麼功能呢?

即眾生心,投大覺海。

它能夠引導眾生的心,投入阿彌陀佛廣大的功德海當中,所以第二個我們要相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第三個,我們要相信自信功德不可思議,就是我能念的現前一念心性不可思議。不過這個地方要注意:這個自性功德力,它是一種清淨的心。就是我們的心有二種:一種是妄想心,這個妄想心當然不能講自性,這個性就是不能改變。就是我們的心,有很多很多生滅的得失,要用這個我空觀、法空觀,把這個得失的心撥開來以後,顯出那一念清淨明瞭的心性,這個叫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 這三種力量,其實你實際修行的時候,只有二種力量,因為這個彌陀大願力跟名號功德力,二個是在一起的,到最後的時候,名號功德就代表本願功德。

所以你剛開始在念佛的時候,你等於是建立二種信心:第一個,你相信能念的心不可思議;第二個,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這二種力量。在淨土宗的傳承當中,有二派的說法:善導大師、印光大師這一系,他們在修歸依的時候,比較偏重在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但是永明延壽大師、六祖延壽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們所偏重的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議。這二個地方怎麼會通呢?

如果你是一個信行人,或者你以後弘揚淨土法門的時候,你看到的都是一些對教理不了解的,那我覺得你要先強調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對這句佛號通身靠倒;但是如果你遇到的是法行人,那你要強調自性功德,因為你這個心是根本,其實彌陀的加被是增上緣:所以這二個是根機的不同。但是從大乘的究竟義來說,應該是以自性功德力為根本,以名號功德的加被當增上緣。

天台的幽溪大師講一句話值得我們思惟,他說: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號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他說是:托彼名號,顯我自性。這句話你要是把它參透了,你就知道它的關係。現前一念心性雖然具足無量的功德,但是要托彼名號來當做增上緣。所以這這個地方我們要相信,我們這一念心本身也是不可思議,有成就彌陀功德的可能性;但是要假藉名號的加持,來當增上緣。這個就是我們在念佛之前,你要具足的信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念念之間成就無量光、無量壽。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淨界法師

好,我們來把它做一個總結,我們這個佛法概要,我們分成兩段來總結,第一個,結示法要,第二個,總結勸修。我們來看看這個法要,原則上我們一念心性,是眾生本具,諸佛所證。

但是在操作當中有兩個選擇,第一個,你用攀緣的心,來操作這一念心性,產生的結果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這個煩惱障、業障、報障,我們一般來說對報障是認命,我們一般佛教不處理報障這一塊,叫老病死的果報我們不處理,認命。

我們是先處理業障,懺悔業障,這個積集資糧,先處理業障,在這個叫道前基礎。那正修的止觀,是對治煩惱障,是在修行當中對治煩惱障,我們因為一念不覺的錯誤操作,就在一念清淨本然的心中,創造了生死輪迴的三種障礙。

當然我們也可以逆向操作,我們根據佛法的道理產生覺悟,發心、正見、修行、證果,會把三障轉成三德,轉報障為法身德,轉煩惱障為般若德,轉業障為解脫德。當然第一個轉的就是般若智慧,先把這個煩惱轉成般若觀照的智慧。

好,我們看最後的總結勸修,這個地方有兩個偈頌做一個總結,先看第一個,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這個是蕅益大師的淨土宗的修學,他提出四個重點,淨土宗的修學:第一個,持戒,淨土宗我們要先求臨終無障礙,我們凡夫的心是受不了刺激的。

所以臨終的正念是要有條件,我們沒辦法做到無條件的正念,像初地菩薩,什麼條件對他來說都是一樣。但是我們凡夫的心,一定要有一個安穩的條件。所以你要注意,你的業力這一塊,這就是為什麼,你要勤修懺悔,堅持四重,你要創造一個讓你臨終正念有利的條件,你必須在安穩的情況之下,這第一個,持戒。

第二個,淨土,我們對彌陀的皈依,信願持名;第三個,觀心,這個很重要,你要有一定的調伏力、引導力;第四個,善友為依,善用團體的共修的力量,一個人修行是容易懈怠的。所以它這個四個,持戒、淨土、觀心、善友這四種力量,你如果能夠遵守,你就容易達到臨終的正念。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對淨土宗人的三個勉勵

 

覺得40歲還年輕的居士,肯定不是好居士!

 

《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老太太 

 

學佛的失獨老人很痛苦,應該如何面對

 

一個人到了五十歲就很難改變了,這句話有些例外的

 

善報並非一定要長命百歲

 

對老年人和年輕人的開示!如何準備老年生活?

 

心態,決定生命的整個相貌

 

看你的內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少去"分別"!一"分別"就會帶動攀緣。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如果你來生真的要解脫,請好好地在家裡面待著修行!

 

《慎入》一位朋友去西藏看天葬後感言!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