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簡單易行的在家念佛秘籍

念佛法門,是三昧之王,我們知道一般的三昧,比如:修哪個法門,讀經、受持哪個咒,都能得到三昧,但是一般的三昧有這樣一個作用,就是有的能夠斷除貪,但是它斷不了嗔,有的只能夠斷除嗔,但是它治不了欲,淫慾。只有念佛法門,它不但能夠對治貪嗔痴、淫慾、睡眠,一切這些煩惱都可以念佛法門搞定,所以念佛法門可以說是三昧之王。真正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一定境界的時候,就可以得一心不亂,再隨著更加的加工用行,就可以證念佛三昧,證到念佛三昧以後,破煩惱、證空性、發智慧、得神通、出辯才。

有的時候心比較散亂,或者覺得有一尊阿彌陀佛,哪一尊佛像特別相應的時候,就把它供起來,這樣可以盤腿坐在對面,觀著佛來念,這樣心容易收攝,不容易打妄想,這叫觀像念佛,注目觀瞻。一心稱念,彼佛教我,念佛三昧,通過持名念佛來契入到三昧之中。

若一日,七日一心不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不是說要等你死的時候現,如果你念的熟了得了三昧,活著就現,這就是第一方便,無上了義,最極圓頓之念佛法門。

但現在進入信息時代,眾生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心浮動。此時,適用一個方法就是十念法,很簡單,比如:你在早上和晚上,朝暮的時候,首先洗漱好了以後,家裡有佛堂,對著佛堂跪著也行,站著也行,坐著也行,沒有了就向著西方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 三稱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稱
南無大勢至菩薩 三稱


然後再念:


南無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似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這是贊佛偈。贊佛偈念完以後: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十念法是十口氣,一進一出為一口氣,叫做一念。這一口氣不要故意拉長肺活量,也不要故意憋氣,一口氣肺活量有多大,能念幾聲算幾聲,念一聲也算一念,相續十念,這就是今天的功課,早上晚上就結束了。

之後再念:

願生西方凈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最好念一心皈命文: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願以凈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
為菩提道,求生凈土。

佛昔本誓:
若有眾生,欲生我國,
至心信樂,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以此念佛因緣,
得入如來大誓海中。
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
身無病苦,心不貪戀,
意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
於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
頓開佛慧,廣渡眾生,滿菩提願。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這個偈子念完之後,迴向:

念佛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波若波羅密(三拜)


十念法門、隨息念佛法

( 一 ) 十念法門

文:唐岐

「十念法門」源自於《無量壽經》:「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至心信樂」是至誠一心,欣樂往生極樂世界,由此真誠心呼喚彌陀,必能感通彌陀如來,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簡便的「十念法門」是宋代「慈雲懺主」遵式法師所提倡。這十念法最主要的應機對象是對忙碌人所設立的方便,整個儀軌過程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倘若有閒暇者,就不應只滿足於「十念法門」,理應「朝也彌陀,暮也彌陀。」一心求生上品才是。

慈雲懺主十念法門的方法:

每日早上,洗臉刷牙後,穿整齊的衣服;有佛堂者,面對西方三聖;無佛堂者,面對西方,合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亦即吸滿一口氣,念「阿彌陀佛」念到氣盡,不論念多少聲都稱為一念;就這樣重復十口氣為十念。

念佛時,聲音要不高不底,不緩不急,平穩的念,千萬不可為了趕時間,急急的念完;若是太過急燥,氣會不平隱,會有傷氣的情形。連接十氣不間斷,就有「藉氣束心」的功能,就有令心「集心一處」的功效。念完十念後,必須接著念「發願迴向文」來生起欣樂極樂世界的信願心。「迴向文」也名為「慈雲懺主淨土文」。「慈雲懺主的迴向文」念起來有些不順暢,現今流通的「迴向文」已修正得非常順暢,「迴向文」如下: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慈雲懺主說:「十念是淨因要切,必不可廢。」這「十念法門」對往生淨土有著「至切至要」的關鍵。聰明人總是覺得這「十念法」太過簡易而不肯去實踐,這是因為太過自我聰明,才不能領受彌陀的不可思議大悲願。如果能一生奉行這「十念法」,「信願」就會日趨堅定,於臨終時,必得彌陀接引往生。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也說:「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往生。」臨終十念,尚且能往生,何況一生奉行「十念法」,那有不決定往生之理。

( 二 ) 隨息念佛法

 唐代飛錫大師的《念佛三昧寶王論》說:「夫含齒戴髮,死生交際,未有無出入息焉。又一息不還,即屬後世者。亦誠如所問,世上之人。多以寶玉、水精、金剛菩提木槵,為數珠矣。吾則以出入息,為念珠焉。稱佛名號,隨之於息,有大恃怙,安懼於一息不還,屬後世者哉?余行住坐臥,常用此珠。縱今昏寐,含佛而寢,覺即續之,必於夢中,得見彼佛。如鑽燧煙飛,火之前相,夢之不已,三昧成焉。面睹玉毫,親蒙授記,則萬無一失也。子宜勉之。」

 人一出生就有出入息,如果一息不來,生命就離世了。呼吸與生命,兩者互相緊密相繫。現在的念佛人都用寶玉、水晶或菩提子串成捻珠,念一聲佛號就掐一珠,作為念佛的方便。我則是用出入息來代替捻珠。隨著出入息而念佛名號,呼吸與名號相繫,「阿彌陀佛名號」成為生命的仗恃,還怕什麼一息不來?能在念佛中往生,不就正好往生西方面謹彌陀嗎?我行住坐臥,常用隨息念佛法。縱然心念有所昏沉,也是隨息念佛而睡去,醒來就繼續隨息念佛。若能這樣,必能於夢中見阿彌陀佛,猶如鑽木生火,要生起火之前,會煙生起,這煙是火相的現相。若能隨息念佛,並且能常在夢中見彌陀,這是念佛三昧的象徵,必然能在臨終時,面見彌陀,親蒙授記;也是萬無一失的大方便,與你一起共勉。 

《念佛三昧寶王論》並沒有詳述行持的方法;直到宋末元初時,有《蓮宗寶鑒》記述著隨息念佛的方法:「凡修禪定,即入靜室,正身端坐數出入息。從一數至十,從十數至百,百數至千萬。此身兀然,此心寂然,與虛空等,不煩禁止。如是久之,一息自住,不出不入時覺此息,從毛孔中八萬四千雲蒸霧起,無始已來諸病自除,諸障自滅,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爾時見徹不用尋人指路也。」

 這段說明如何數息與止息,這個程序完全是「觀呼吸禪法」。亦即在妄念紛雜時,先入靜室禪坐,身子端正又自然的姿勢,雙盤、單盤,或正坐皆可。初學者,可以先把注意力放在鼻瑞數出入息,要數出息或入息皆可,從一數到十,再從十數回到一,如此重覆百遍、千遍,乃至萬遍,身子就會漸漸止住妄念奔馳,心念就會寂靜下來。

 天台把觀呼吸的過程分成六段「數、隨、止、觀、還、淨。」先由「數息」來息滅粗的妄想,粗妄想歇下了後,就不要再數息了;因為心一直在數,心是浮動的,無法讓心深入寂靜。

大妄想息下來後,就要換成隨息,隨順呼吸進出而念佛,心才會越來越靜,慢慢的達到息與虛空合一,唯存一息。這一息已沒出與入了,心的覺受與虛空等齊。此時若反觀自身,覺受到全身毛孔都通暢。達到這樣的境地,能消除業障,去除百病,並且能明悟心地秘藏,猶如盲人,忽然有眼似的。這時候,修行方向能了然自知,猶如盲眼人突然看得見,認得了路。《蓮宗寶鑒》強調了調息能調和色身與消除業障、疾病,而後澈悟心性,這也是通途「禪觀」的特色。

 《念佛三昧寶王論》又說:「今此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要。凡欲坐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默觀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方便調息不緩不急,心息相依隨其出入。行住坐臥皆可行之,勿令間斷,常自密密行持。乃至深入禪定,息念兩忘,即此身心與虛空等。久久純熟,心眼開通,三昧忽爾現前,即是唯心淨土。」  對治昏沉與散亂,「數息念佛」非常有效。亦即在靜坐念佛時,先觀想自己處在一個圓光中,雙眼垂下,默觀鼻端的出入息;從鼻端觀察,可以比較明顯的感受到呼吸的進出,心能明確的緣住念佛心。

心隨順自然的出入息,每一息默念一聲「阿彌陀佛」,自然的呼氣時,心隨著息而默念佛號,一般方式有三種:

一者。吸時不默念,呼時默念佛號。

二者。吸時默念佛號,呼時不默念。

三者。吸時默念「阿彌」,呼時默念「陀佛」;或呼時默念「阿彌」,吸時默念「陀佛」。

就這樣隨著呼吸無間的來回而念佛。

 當大妄想息下來後,就不要再觀鼻端了,要改成「心息相依隨其出入」,就是改成「隨息」了。「隨息」時,意念已沒有放在呼吸的進出,氣息散在全身毛孔,佛號與息融化成為一念,進入「心息相依」。在因緣成熟時,心眼開通,明悟心地秘藏,這時就能明白所謂「唯心淨土」了。

「念佛」可以分成「動中修」與「靜中修」。「隨息念佛」適合靜中修,不宜動中修,不然容易傷氣,胸部與背部易有鬱傷。

「隨息念佛」以「調息」為先、為急。佛號要配合調息,若是息有所不調,就容易有「氣傷」的情形。「息」又與「調心」緊密相連,比如在生氣時,氣息就短而粗,所以「隨息念佛」一定先完成「調身」、「調息」、「調心」完成後才能適用。最適宜靜坐時修,不宜在工作中修,因為工作中,必須專心於工作,心息容易分散,不但工作做不好,也會傷氣;在運動中修,最易傷氣。 

當煩惱現前,妄念紛飛,難以止息,這時不宜用「隨息念佛」,因為心受到煩惱的干擾,勉強「隨息念佛」,不但顯不出效果,反而有氣傷之嫌。這時要先令煩惱平息為先,先用「追頂念」或用「數法」,即是《念佛三昧寶王論》所說:「從一數至十,從十數至百,百數至千萬。」直到大妄念歇下來,才好「隨息念佛」。


【佛號幫助你什麼?幫助你放下】

來佛寺的海賢法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活了一百一十二歲,二十歲出家,出家之後這九十二年,他的生活先是小乘,再是大乘,再是一佛乘。小乘就是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大乘,提升到菩薩,一心不亂,這事一心;再向上提升,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一句佛號。行嗎?行。

佛號幫助你什麼?幫助你放下,讓我們的心從早到晚,從初一到臘月三十,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就成功了。他念到這個階層是在什麼時候?我細心看他的光碟,估計應該在四十歲左右他就到這個境界了。他常常見佛,跟阿彌陀佛是老朋友。

佛對他很欣賞,說他修得好,修得什麼很好?就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而且是即相離相,就在相中離相。什麼相中?生活的相中,不執著生活的相,不分別生活的相;工作當中,他是農耕,不著耕作的相;念佛不著念佛的相。即一切相,離一切相,他在這個境界裡頭,這是什麼境界?這是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所以他每天快樂,任何場合你見到他,他都笑咪咪的,歡喜。常常跟人說,他說我看這個世間沒有一樣不好,沒有一樣不歡喜。這是什麼?平等心看世界,覺悟的心看世界。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甚至於沒有起心動念,他在這妄相裡面看到真相,真相就是諸佛所證的境界;換句話說,他已經到諸佛所證境界,實報莊嚴土。

~淨空法師

 

精要十念法--工作忙,念佛可用十念法

 

最適合現代人的十種念佛方法

 

散亂心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嗎?

 

4270862356_3af3fb3fd6_z.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