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迴向功德給鬼?
死後投生為受他施活命鬼們也許會繼續徘徊在自己留戀的家人、親戚朋友的周圍。有時他們會示現給人看到,或者做出一些不尋常的怪象和聲響,這就是一般人所謂的“鬧 鬼”了,而一般人首先生起的念頭就是感到害怕,想把鬼驅趕出去。這類鬼如此做其實除了希望能讓他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之外, 也希望能討得一些食物與功德。 通常人們會請道士施法驅鬼, 或者請出家人誦念一些經文或護衛偈, 但有時會演變成把他們驅趕出去, 讓他們無家可歸, 變成流浪鬼了。
要如何做才能真正幫到這類鬼呢?由於這類鬼過去有一些善行作為阻礙業 (24) 來對抗鬼的令生業 (25),能為他帶來一點快樂,不至於完全受痛苦。他們除了可以享用到別人祭拜的祭品之外,還可以生起隨喜功德之心。除了布施祭品之外,我們還可以用他們的名義來做一些善業如供養僧團四資具(衣、食、住、藥)、供養出家人午齋、供養佛塔舍利、助印宣揚正法的書、義捐慈善機構等等來幫助他們,不過一定要讓這些鬼(亡者)本身知道,而且該鬼並有生起歡喜心隨喜喚出:「Sādhu ! Sādhu ! Sādhu !」(26) 這樣才能夠真正讓他們獲得利益,因為當心有生起隨喜 (27) 就是在造善業;
如果只是默默以亡者(或者還在存活的人)的名義做善業而他們本身並不知道,這善業所產生的功德只是做者本身獲利而已,雖然以他們的名義來做布施供養,但他們並不知道而沒有生起隨喜心,這樣就不會為他們帶來任何利益。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在做善業如供養僧團之前後,務必要呼喚那個正在“鬧鬼”的鬼(即亡者)之姓名,並通知他這布施供養是以他的名義做的,再來就是為他講解供養僧團的種種殊勝利益並希望他能夠生起歡喜心隨喜一切功德。
如果該鬼能聽到同時心也有起歡喜心並隨喜這份功德,那麼因為隨喜的善業(口業和意業)可能會讓他脫離鬼道往生善趣;即使他沒有脫離鬼道,也會因為此隨喜的善業而變成有大神力的鬼神,以改善他在鬼界的生活,也會得到其他鬼神的尊敬。因為對於我們充滿感激之心,或許也會成為我們的守護神。隨喜功德所帶來的效果強弱取決於他所生起善心的強弱,如果我們為他所做的功德不清淨(如以不如法得來的東西布施,或者布施給沒有戒德的人),那麼他雖然內心隨喜,但無法說出「薩度」、「善哉」、「做得好」等,沒有了口業的力量支持,只有意業的力量是不能夠產生很強的善報的。
上述的方法也管用在臨終者,一些家屬會在臨終者面前以他的名義布施僧團,並要請僧團為臨終者傳授三歸五戒、念誦一些經文和護衛經。如果臨終者的內心充滿著平靜、詳和、隨喜心時死亡,那麼這業力將會帶亡者投生到善趣。這些善行常在巴利經典中有提到,在南傳佛教的國家與地區也很盛行這類風俗。
在此提出一個依他信施活命鬼成功接收到功德而獲益的真實故事,這故事是帕奧禪師在 2004 年新年過後講經時提到的。在帕奧禪林的大供養日時會有來自緬甸各地的 Sayadaw (28) 到帕奧禪林。那時有一位來自仰光附近的 Insein Sayadaw 告訴帕奧禪師說:有一次他去了一位施主家接受居家應供,用齋完畢後在給信眾說法時,在座的一位女眾忽然坐立不安,左擺右晃,開始神識不清。接著這位女眾向 Insein Sayadaw 說她是他們其中的親戚,已經死去了,是一名肢解慘案的受害者。也許她對自己的色身存有貪愛與執著,她現在投生為一個沒有四肢的鬼。這時候 Insein Sayadaw 就很自然的為她傳授三皈五戒,當這女鬼念完三皈依之後,就很高興的向 Insein Sayadaw 說她的雙腳長出來了,可以正常的坐,不會跌倒了,接著念完五戒過後,她的雙手也長出來了。後來該女鬼的親戚買了一些掃帚供養緬甸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並把功德迴向給她。過了不久,這女鬼向親屬托夢說她現在過得像天人一樣快樂。鬼討功德對那些平時有做善行的緬甸人來說是很平常不過的事,見鬼也並不是什麼不吉祥的事,這反而表示我們有功德才能夠與其他眾生分享。
每當在做完一件善行後立刻迴向功德的力量是最強的,由於鬼道眾生的心智有限,他們是需要“新鮮”的功德才能生起更強的隨喜心。我們可以立刻念誦以下的巴利文迴向:
Idaṁ me ñātīnam hotu, sukhitā hontu ñātayo.(x3)
迴向此功德予我的親人,願他們快樂!(三遍)
由於一般的依他施活命鬼是需要他人的功德過話,所以他們對功德的覺知很敏銳,只要一有人迴向功德予他們,他們很快到來接受功德,沒有時間和距離性的。
還有一點須記得的是,凡是在一天或於過去所做的善業,無論是布施、持戒、禪修、恭敬、服務、聽聞佛法、弘揚正法、正直己見 (29),可在一天結束前來個總迴向功德給一切眾生,與所有的眾生分享這些功德。在長遠的輪迴裡,已經有數之不清的家人、親人、親戚、朋友們投生到鬼界成為這類受他信施鬼了。有些鬼的壽命是很長的,雖然已經過了好多世,但他們依然還記得我們在過去曾經是他們的家人親戚,雖然在世的人早已經遺忘了。如果他們還在我們的周圍,毫無目標的漫遊、在吃著人們祭拜的祭品,並期待著親人朋友有想起他們,能為他們做些功德 ,那麼他們也會因為我們的迴向功德、分享功德而感到欣慰說:“噢,我的親人們依然沒有忘記我….. 我依然受了重視與尊敬……”,接著生起隨喜心受益,乃至脫離鬼道。在佛陀時代還沒有各種各式的超度法會,當時的佛弟子們都是跟隨佛陀的教導以這些純樸又簡單的方式做功德,修十福業事來利益他們往生的親人。而且,這些做法都能為雙方,無論是亡者或是活者帶來現世和來世的利益,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注]
(24) 阻礙業(uppapīlakakamma)是不能產生結生之業,但能夠障礙令生業,縮減令生業產生的善惡果報。
阻礙業對善趣的影響是使受報者遭受一些損失或痛苦如美貌變醜陋、長壽變短命、富裕變貧困、健康變病痛等等;阻礙業對惡趣的影響是使受報者能夠在受苦中得到一些快樂或痛苦的減輕。
(25) 令生業(janakakamma)是指使善或不善思在結生時,產生結生心、身根色(kalala)、性根色(男或女性)、心所依處色,且在活命期間繼續產生業生色、五根、果報心、心所。這裡的令生業指的是導致投生為鬼的業。
(26) 巴利語 Sādhu 也譯為善哉,用作形容詞時,意為好的,善的,善巧的,有益的,值得讚歎的。用作副詞時,意為很好地,完全地,善於。用作感歎詞時,意為很好,做得好,甚善,善哉;常用來表示隨喜、讚歎、嘉許、同意、認可等。
(27) 隨喜(muditā) 是二十五美心所之一,特相與作用是見到他人行善、有任何成就、收益、幸福時也一樣感到隨喜不嫉妒,是非常簡單易為的善行。即使看到任何人在做善行時,無論對方有沒有與其他人分享功德,但自己內心有生起隨喜功德也一樣受益,當這些隨喜的善業在未來成熟時也能帶來快樂的果報,因此被形容為“無本生意”。
(28) 緬語 sayadaw,意思為「尊貴的老師」,是緬甸人對大長老和德學兼優的比丘之尊稱。
(29) 以上的八種善行再加上隨喜他人的功德與迴向功德是巴利經藏中提到的十種福業事,福業事(puññakiriyavatthu)的意思是造福的基礎,一切善法、願望、世間出世間的幸福都是以這十種福業事為基礎而成就的,正在謀求常恒的饒益和幸福、長夜的利益和安樂的善人們應當實踐這十種福業事。
〈本文摘自舍悅比丘著作《談鬼說魅慶鬼節》,全書完整版可下載自:
http://www.nauyana.org.tw/08_Download/pdf/the_goast.pdf (繁體版)
https://www.tusitainternational.net/....../%E8%B0%88...... (簡體版)〉
#談鬼說魅慶鬼節
#如何迴向功德給鬼
談鬼說魅慶鬼節
民間廣泛流傳著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有一位叫傅羅蔔的人出家為僧,虔心 修煉,終成正果,成為擁有六神通的阿羅漢 ,他就是佛陀的大弟子目連。成道後 他想要度化父母以報哺育之恩,卻發現亡母生於餓鬼道中。目連盛飯奉母,但食 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連雖然擁有大神通,但對於其母的業 報乃無計可施,於是悲哀淚泣的向佛陀求助。佛陀告訴目連,其母罪根深結,非 一人之力所能拯救,應仗十方眾僧之力方能救度。於是佛陀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建盂蘭盆大會,為父母供養十方大德眾僧,以此大功德解脫其母餓鬼之苦,於是就有了七月十五這個供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習俗。無論故事的來源 是否真實,故事的確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父母者”的隱喻, 深受民間百姓喜愛,也有助於在社會推廣孝親仁厚的風氣,是很值得我們隨喜的事。
在上座部佛教的巴利經典中,其實並沒有《孟蘭盆經》,即沒有“目連 救母”這故事,所以,這裡的目連應該與巴利經典中的上首弟子目犍連尊者 (Mahā-moggallāna)非同一人。根據佛陀教導的阿毗達摩:哭泣、悲傷皆是屬於瞋恚心,是與瞋根心相應的不善心 ;阿羅漢(arahant)是漏盡者、完全解脫者,他已經完全破除煩惱,殺(hata)敵(ari),所有與貪根心、瞋根心和癡根心相應的不善心是永遠不會在完全解脫的心中生起的。所以,已經證得阿羅漢果的目犍連尊者是不可能再感到悲傷而哭泣的。而且佛陀在《增支部· 十集·生聞品·第 177 經》裡有說過:在長遠的輪迴之中,很難找到沒有投生到鬼道的親戚血緣。目犍連尊者若能以自己的神通力救母親的話,不知要救那 一世的母親;如果要救所有母親的話,恐怕也救不完的。
再者,一切眾生都依這篇文章的因緣是筆者在緬甸帕奧禪林修行時,家妹在信函中問筆者的一些佛學問題,那時又巧逢 2006 年農曆閏七月,筆者就在信中與家人分享一些佛法,並以上座部佛教的角度與觀點來探討有關鬼、輪迴、 業、死亡與再生的課題。
在上座部佛教的修證中有四種聖道果位,依所斷除不同等級的貪瞋癡煩惱而定義。這個果位分別是初果 須陀洹(sotāpanna),證得初果的聖者永遠不會再投生惡道,而且最多輪迴七次就會得到究竟解脫;二 果或稱斯陀含(sakagādāmi),只會再回來欲界受生一次,即盡苦邊;三果或稱阿那含(anāgāmi), 不再返回欲界受生,只會投生在梵天界,並於其處證得究竟解脫以及四果阿羅漢,完全斷除一切貪瞋癡, 已經從無始的輪迴解脫出來,不再投生。
在諸八十九種心之中有十二不善心(akusalacittni),它們是:1. 悅俱 - 邪見相應 - 無行;2. 悅俱 - 邪見 相應 - 有行;3. 悅俱 - 邪見不相應 - 無行;4. 悅俱 - 邪見不相應 - 有行;5. 捨俱 - 邪見相應 - 無行;6. 捨俱 - 邪見相應 - 有行;7. 捨俱 - 邪見不相應 - 無行;8. 捨俱 - 邪見不相應 - 有行;9. 憂懼 - 瞋恚相應 - 無行;10. 憂懼 - 瞋恚相應 - 有行;11. 捨俱 - 疑相應;12. 捨俱 - 掉舉相應。
從第 1 到第 8 的不善心都是與 貪根心(lobhamlacittni)相應;第 9 和第 10 的不善心是與瞋根心(dosamlacittni)相應;第 11 和第 12 的不善心是與癡根心(mohamlacittni)相應。它們之間主要是以造業時的心態、邪見相不相應、主動或受到慫恿來區分。除了因感動或喜而哭之外,所有因痛楚、憂傷、絕望、沮喪、無助、悲憤而哭泣乃至 嬰兒的啼哭都是和以上的第 9 或第 10 的不善心相應的。
除了第 12 的捨俱 - 掉舉相應一心之外,其餘的 十一種不善心都能在惡趣產生結生心,所有投生在惡趣的有情其前世臨死時所生起的心就是這十一不善心的其中之一。
雖然我們通常稱鬼界的眾生為“餓鬼”,實際上“鬼”是比較恰當的,因為他們所遭受的痛苦未必是饑餓,反之,有些鬼倒很有福報,這要依他們以前曾經造過的業而定。著自己的業力而受報,即使最慈悲的佛陀也無法讓一切正在受苦難折磨的眾生脫離痛苦,因為連擁有無上神通力的佛陀也不能違反業力的法則。
以上是佛教不同傳承之間的一些區別,在這裡以目連救母的故事作開場白所 要傳達的訊息是:雖然各傳承都自稱為佛教,以佛陀為最高的導師,宣稱自己傳承的教義是佛陀的教法,但是,事實上某一個佛教傳承的觀點或見地並不表示其他的佛教傳承也一樣的,甚至還會出現矛盾之處,接下來的篇幅中還會陸續出現許多相異的地方,這樣會難免會讓讀者感到迷惑和混擾,難以判斷真偽。雖然如此,只要能繼續保持一顆開明的心,依大醫王推薦的「十不依」原則審核:只要自知此教義是不善,受到智者譴責和呵毀的,若採納並實踐後會增長內心的貪、瞋、癡,必引生過害與苦惱的,那麼我們就應該捨斷它們;反之,只要自知此教義是善的,受到智者所讚揚的,若採納並實踐後會增長內心的善法————無貪、無瞋、無癡,將引生長遠的利益與快樂的,那麼我們應該修習而住,這是大醫王————佛陀給予所有正在迷惑中的人們之勸導。
鬼節談鬼
相信每一年的農曆七月是許多華人比較心惶惶的月份吧,而這個所謂不祥的月份還會在某一年出現兩次呢,稱為閏七月,如在最近的 2006 年。不知有多少華人在這段時間活得戰戰兢兢的,街頭小報或八卦雜誌也趁機打出奇談怪論以博買,說什麼閏七月發生傷亡意外的統計特別凶,搞得人心惶惶, 務要學學幾招自己獨家的辟邪法門以自保等。為了安撫這顆焦慮不安的心,君不見在這鬼節期間,佛、儒、道、俗四家紛紛趁這熱鬧的傳統節日來辦林林總總的超度法會、水陸空全包法會、盂蘭盆會、孝親節、祭祖薦新、設食祭鬼、放燈照冥等節俗活動,也少不多彩多姿的城隍出巡、中元宴席、歌台助興等,可以讓這顆彷徨的內心暫時得到一些適度的舒緩與轉移作用。
在南傳佛教的國家如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沒有什麼鬼節的概念,所以他們也毋需為自己的心理設下沒有必要的鬱憂。在這裡我們也談一談鬼,再從這課題中一起探索及回歸佛陀真正的教導,解開疑團莫釋,破除迷信。
每逢農曆七月十五為我國華人民間一年一度的中元節,也俗稱為鬼節、施孤,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係的節慶。許多華人相信陰曆七月一日是鬼門大開,鬼魂從地府釋放的日子,在以後的一個月裡鬼魂可以自由出入陰陽兩界,民間就在這期間普遍進行祭祀孤魂野鬼,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懷念和求個心安理得。 這一整年當中,傳統華人特別忌諱這月份,在這個鬼裡鬼氣的月份裏禁忌也特別多,他們儘量不動土,不置業,不搬家也不裝修;新人不嫁娶、不辦喜宴、否則會招惹男鬼奪新娘,女鬼誘新郎的事件;人們也儘量不出遊山玩水,擔心旅遊時期會遭遇意外事件,而且搞不好回家時會有“不速之客”也一起跟著回家,家庭成員無端端添加了一些“人”。 如此諸事不宜的農曆七月搞得房地產、車業、婚紗、酒樓和旅遊業等愁雲慘霧。許多航空公司的飛機票在這月份也是全年最低的,旅遊行業也紛紛趁這淡季推出廉價促銷。當然也有一些不信邪的人就利用這個機會撿個“大蛤乸”(廣東俚語,即便宜又貨好之意),但心有所顧慮的人還是占大部分的。
在這詭異氣氛繚繞的月份裡,有的人會多穿一兩件金飾、符咒、佛牌、符管、玉石來避邪,他們也會被逼小心翼翼、保持“正念”的說話,儘量避免說出不吉利的字眼來。同時他們也會努力“守護眼根”不亂看,以免看到不祥之物。許多人也被逼成了乖乖仔,晚上儘量少出門,好心讓路給“好兄弟”,避免“撞”到他們。
據說小孩子的眼睛特別靈,可以看到一些骯髒的東西,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很多父母在黃昏一過就把小孩關在家裡,因為黃昏過後的時辰最猛,許多“好兄弟”開始出遊尋食。農曆七月真的那麼陰森可怖嗎?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許對不信邪的人或擁有正見的佛弟子來說倒是 一個吉祥月呢!
那些不被鬼潮流牽著走的人,在光顧那些在冷季中苦苦經營的行業時往往會得到像皇帝般的待遇,服務加值之外,價錢也好談,而且非常的有效率,仿佛那個月只是專門為你個人服務而已,很多人真的走寶了。
無論一個人相不相信,其實真相是:這是一個重疊的世間,鬼道的眾生 一向來何時何地都是無所不在的,在我們周圍都充滿了這些眾生,數量比人類還要多呢!並不是在農曆七月鬼門大開後才跑出來的,這只是民間流傳下來的迷信而已。所以若要說有鬼才算是鬼節,那麼全年十二個月都是鬼節,只是在農曆七月份時自己內心的鬼跑出來嚇自己比較多而已。
至於依然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的你,如果你還自認自己是一位智者的話,那麼你應該是擁有智者的素質:允許自己繼續有探實的機會和空間,保留自己的判斷。
在上座部佛教的修行法門中,還完整地保存著古老的啟開心眼之道。而且,目前有很多修行人按照修行次第實踐後,發現這個世界上除了肉眼可以看到的眾生之外,的確還有許許多多肉眼看不到的 眾生。當一個人能夠以心眼取代肉眼來看這個世界時,就會像剛剛睜開雙眼的嬰兒般,興致勃勃地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有因緣的話就應當嘗試讓自己去修行以開啟自己的心眼後,再追根究底去證實到底有沒有鬼。
告訴人們真相並不是為了要嚇唬人們,也非要人們整天都在疑心疑鬼,大馬華人普遍稱鬼眾為「好兄弟」也無不道理,在無始無終的生死流轉中,已經有無數的鬼道眾生曾經是我們過去世的好兄弟,居然大家曾經是「好兄弟」,為何又要對他們抱有恐懼、畏怖的心態呢?相反的,我們應當以慈心和悲憫心來對待他們,他們都是基於過去的不善業而導致投生在鬼道受苦的眾生。
無論我們以什麼角度來探索中元節的由來與意義,也不管盂蘭盆經是否佛說,最重要的我們依然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元節的祭祀和孟蘭盆的施食具有雙重的意義: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二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所以,我們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擺脫鬼影忡忡的框框, 於人與人之間或其他眾生之間迎勉慈愛的高尚情操。
不過感性與理智還是要到達平衡,太過感性反而很容易造成盲目的迷信,所以慈悲也必須得建立在智慧的前提上,才不至於演變成現在許多對人鬼雙方皆無裨益可言的迷信與習俗。
心所(cetasika)又譯為心所有法、心所法、心數法,是與心同時發生的名法,心所通過執行個別專有的作用來協助心全面的識知目標。心所必須與心一起生起滅去,緣取一樣的所緣(目標),它們的關係猶如國王與大臣一樣必須互相依賴來執行任務。心與心所可以一杯有顏色的水作比喻:有顏色的水可比喻為正在對所緣執行作用的心,原先清純的水是能識知目標的心,把水著色的各種不同的染料便是心所。
心所一共有五十二種,可歸納為七種必須存在於所有心的心所、六種可以出現於某些善心或不善心的心所、十四種只是出現於一切不善心的不善心所以及二十五種只能出現於一切善心的美心所。無瞋(adosa) 與悲(karunā)都是二十五美心所之一,而慈(mettā)是無瞋的另一種表現,無瞋也包括溫和、友善、 和諧等良好品德。
就像人類一樣,鬼也是五蘊有情,只是他們的色身比人類更為微細,並不是一般肉眼可以看到。他們有根門、感受、心識,能標記以及造善惡業。鬼也有分有福德與無福德,依他們各自的業力而受生。在六道當中,鬼道眾生是排在畜生道後第二多種類的眾生。一些有福德的鬼神會有一些由業力附帶的鬼通, 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並非因修行而得到的神通,就像鳥兒天生自然會在天空飛、魚自然會在水裡游、天人能知曉自己的過去世一樣,這類能力叫著果報通。這些鬼神可以變化身形、隱現自如、飛行、知曉他人的心念等神變,或能夠附在乩童或他人身上,所以經常招來附身在乩童的就是這類有力的鬼神。
蘊是組合之意,五蘊是指五種的組合體,再簡單的分類法是將五蘊分成兩大類,即色法與名法。色蘊是 一堆色法的組合,其餘的受蘊、想蘊、行蘊與識蘊都是一堆名法的組合,名法也是心與心所之稱。簡單來說,我們人類、大部分的梵天神、欲界天神、鬼、畜生、地獄眾生都是一堆色法與名法的組合體而已。 在無想有情天的梵天神就像植物人一樣只有色法,故稱為一蘊有情;無色界梵天神沒有色法,只有名法而已,故稱為四蘊有情。
鬼神能賜福嗎 ?
有福德的鬼神會受到一些人的膜拜和供養,如民間家喻戶曉的門神、灶神、 土地神、拿督公、大伯公、王爺、關聖帝君等,他們是住在神廟或居家裡被人供奉的鬼神。有的福德鬼住在過去善業所帶來的宮殿,稱為宮殿鬼,終其一生孤零零地守在他的宮殿,有的則孤獨的住在一個島嶼上。福報越大的鬼神統領的區域就越大,小就一個住家,中至一個村落,大至一坐山莊。然而,無論他們的福報多大也好,他們依然是凡夫,一樣也有煩惱,我們可對他們表達尊敬、散播慈愛,但不應當作為我們歸依和祈求的對象。
為什麼呢?比方說有一個農夫,每天早中晚各三次,對著他家門前的一塊田地虔誠的三磕九叩、獻上最上味的食物、花、香和種種豐富的供品給他的田地享用,並以最虔誠恭敬的心磕頭合掌向這塊田地祈求:「我親愛的稻田啊!我仰慕的稻田啊!您是多麼的偉大啊!請您悲憫我,為我長出豐富、茂盛、像黃金般的稻米吧!」無論這個農夫如何的稱讚討好他的田地,無論他如何的乞求、希求和祈禱,他最敬仰的田地只是為他長出一堆非他想要的荊棘野草,為何一切並沒有如他所願呢? 這是因為他並沒有遵守鐵律————因果法則。
接著,他會開始嘰哩咕嚕埋怨,並對著他的田地生氣了。像這樣農夫的人,我們的周圍也看到不少了,認同嗎? 如果他能腳踏實地,努力地在他的田地裡播下最優質的種子,並付以耐心與恆心,細心地照料好他的莊稼,默默地耕耘,即使他從不作出任何的乞求、 希求和祈禱,總有一天他也一定會獲得他所應得到的收成,因為因果不滅的法則能確保每一份的努力和付出都不會白費。 有一分耕耘, 就有一分收穫; 沒有種福田, 何來有好的福報呢?
佛陀在《增支部·五集·須摩那品·第 43 經》中有說到: 「有五種法是這世間是可愛,可樂,可意,難得的。哪五種呢? 一、長壽, 二、美貌,三、快樂,四、名聲,五、生天。我說這種五法在世間可愛、可 樂、可意,難得之法,並不能因為乞求、希求、祈禱、多思維而得到的,如果只是因為乞求、希求、祈禱、多思維而就可以得到的話,那麼,在此世上還有誰會欠缺這些呢?想要得到這五種法必須能覆修這五法之道(如布施、持戒和禪修)才能獲得。」 人人都想要腰纏萬貫,家財千萬,但又不要老老實實在因上下功夫,卻愛在果上絞盡腦汁。
許多人喜歡到神廟裡燒香祈福,為求得平安富貴、健康長 壽等,如果真的只靠燒香或祭拜一些食物就可以求得平安富貴又健康長壽的話,那麼世界上已經有很多人都是如此了,但事實上痛苦和失望的人還是那麼多。而且,只是祭拜幾粒水果就要求多多,真是很為難神廟裡的鬼神(其實很多人在買水果時是選自己最愛吃的,祭拜完,祈願後,收起來回家自己吃)。
潑辣的女人祈求自己人見人愛,孤寒刻薄的老闆祈求生意興隆,灰煙灌肺的人祈求健康長壽,黃酒穿腸的人祈求聰明伶俐,不腳踏實地的賭徒祈求圓發橫財夢,每個家長都祈求自己的兒女考得第一名,而第一名只能有一個。抱著因果錯見,不老老實實在因上拿對,卻老是在果上苦苦取巧的人們不斷祈著種種不符合自然界法則的願,就像沒有錢存在銀行的人不斷地向銀行討錢一樣,這年頭做鬼神真的不容易,他們要吃這些祭拜品都要三思一番,太不划算了。
也許那些鬼神會對他們說:“醒醒 吧,人類,如果真的有那麼便宜事的話,那麼換你來做我,我做你好了” 。
有的會請高人施五鬼運財法為自己招來正偏財,我們的身邊也有不少人喜歡向鬼神討“字”;迷信的人也將其命運的吉凶禍福全交給了鬼神掌控,升學、 就業、嫁娶等人生重要的決擇乃至連生病都要找鬼神問卜一番才能心安。
由於這些有福德的鬼神他們的業附帶了一些能力,所以他們有時的確能夠在精神和物質方面有限度的幫助到膜拜供養他們的信徒。不過能否真正幫到這些求助的信徒們最終還是得依他們自己過去的業。如果過去曾經種過如此之善因,那也許鬼神會注入一把助力讓該善因加速成熟,所以有些鬼神看來是很顯靈。然而,若過去不曾種過的如此之善因,無論有多大神力的鬼神也無法變現出一個如此之善果來。沒有如此之因而卻硬硬要擠出一個如此之果,雖然有時也會求出表面上很相似的果來,但這個果成熟並非出自於真正的因,而是在消耗其他善因來支撐著這種“偽”果,而且由於這種果所建立的根是脆弱不穩的,自然也很快的像泡沫般滅去,隨後還要付出代價。
在此舉出一個我們皆熟悉的例子: 提婆達多(Devadatta)有很強盛的野心想取代佛陀,但又沒有成佛之因, 然而他依然強使非法的手段以達到目的。由於他又有過去很強的善業支助著他,比如得到阿闍世王(Ajātasattu)的護持,也有許多支持者和僧團跟隨著他,所以讓他感覺好像真的成了佛陀一樣,殊不知這是他過去很強的善業勉強在支撐著的“佛”,在他耗損自己福報的同時,慘痛的代價就在後頭等著他。
同樣的,當一個人沒有升官發財的因,他無論如何都無法求出一個真正升官發財的果來。即使是求到表面上看起來很相似的果,但那只是他在消損其他善業來維持著“偽果”。有的到墳地向鬼神求財,或者通過茅山術、巫術、咒語等邪術喚使鬼神以達到私利,雖然能嘗到一點甜頭,但畢竟通過不如法的管道以達到目的,通常是沒有什麼好下場。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那些鬼神也是有煩惱的凡夫,他們能為一個人帶來好處時,他們自然也要從那個人身上得到好處,當他們逮獲到機會時,才慢慢來個秋後算賬。
做人還是老老實實好,要尊榮富有就要種下尊榮富有的因, 然後就任其果自熟,當果成熟時來得一點也不費功夫。就好像一些人看 樣似傻乎乎的,但財神幾乎很喜歡找上門,投資經商無往不利,得心應手;反觀一些人雖然聰明絕倫,但生不逢時,苗而不秀,結果潦倒一生。
在因上下功夫 老老實實
莫在果上執求 任果自熟
人為何怕鬼?
人類普遍都有一種對未知的領域感到恐懼的本性。眾所皆知,全世界幾乎每 一天都有人因車禍喪命,而鬼害人的奇聞天底下有多少宗呢?
然而,當我們問道:“汽車可怕還是鬼比較可怕?”也許很多人會投以荒謬的眼光看著我們,想:“這是什麼傻問題?汽車有什麼好怕?”因為太熟悉了,車禍也非奇聞,大部分的人在駕車或坐車時都會認為車禍絕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我們絕對相信,那些已經或正在馬路虎口喪命的害者,他們在駕車或坐車時也一樣抱有自己不會遇上車禍的想法,但偏偏就在今天他們會喪命虎口。
有多少人明明知道汽車發生意外的頻率比飛機還要高出好幾倍,但坐在飛機上時卻老是胡思亂想,擔心飛機會不會失事?反而坐在車裡卻不會有什麼恐懼的感覺,這是一般人的常見心理,我們可以瞭解為什麼人們對鬼會感到害怕。
假設鬼也像人類和畜生一樣光天化日滿街走的話,那麼鬼還有什麼可怕?就是因為對鬼不瞭解和對於他們的存在性不確定,所以人們才會害怕。
同樣的,因為瞭解,才不害怕,當一個人能夠徹底的瞭解到生命的真相時, 他將會完全從恐懼中解脫出來。
佛陀徹底瞭解了生命的真相,所以佛陀永遠不再感到恐懼。
佛陀四十五年的教化,其實也都是為了要幫眾生瞭解生命的真相, 讓眾生也能夠從恐懼中釋放出來。
怕鬼,是因為總是去想象!你所害怕的鬼,是別人深深思念著,卻再也見不到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