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你的佛號不能都是在散亂心中念!

我們不斷地修習專住,首先產生心輕安。你的心會產生兩種功德:第一個,明了。所以你打完坐的時候出來,你的心特別的明了。真正得禪定的人,在唯識學上說,他可以看得到牆壁的毛細孔,他那明了性到那種程度!他六根的那個明了性特別強,剛剛打完坐的人,一點小小的聲音都能夠聽得清清楚楚。第二個,寂靜。他心中的那個波浪慢慢地停下來,如平靜的水。所以他這個時候內心是非常的輕安,明了寂靜,寂靜明了,這是第一個心輕安。

第二個,他心的輕安會帶動身的輕安。這個身的輕安是這樣子,我們身體有地水火風四大,打坐的人因為心寂靜,會帶動一種風大,那個氣從丹田里面開始活動,然後周遍身心。那個氣脈的跑動,會讓你全身非常的舒暢。

我們一般沒有在打坐的人,即使你沒有生病,其實你的身體還是很粗重,就是一塊很粗重的肉在那個地方走來走去。但是打坐的人,你的身體會覺得非常輕松,因為你那個氣脈跑得非常順暢,這叫身輕安。所以,它是先有心輕安,才產生身輕安,是名奢摩他。

我們念佛人所謂的一心不亂,是要點點滴滴栽培的。如果你平常都沒有靜中修,你念佛不能說:“欸,我在等車的時候念幾句佛號,我在辦事情的時候有空檔念幾句佛號。”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這個只能夠當點心吃可以,你要有正餐,要有定課。你的佛號不能都是在散亂心中念。你儲存的佛號,每一句都是散亂心的、利用空檔的時候念的,到臨終的時候,你每一句佛號力量都很薄弱。所以,你一定要有靜中修才有動中修,而靜中修是正餐。

佛法講如是因如是果,你儲存進去的每一句佛號必須是要有定課的,就是息諸緣務,沒什麼理由的。我們的心受到外境的干擾就散亂,沒有幾個人是“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的,不可能!

所以,你必須一天至少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時間,靜下心來專心地聽你佛號的聲音,跑掉再拉回來,跑掉再拉回來。你一天要儲存一些高質量的佛號在里面,或多或少。在我們的倉庫當中,你一天至少要有半個小時儲存那些高質量的佛號。你不可以一天當中都在散散亂亂的空檔,儲存一些低質量的佛號,不可以!

祖師勸我們把握平常的時間,那是比沒有念佛還好而已,反正你不念佛也打妄想,但是你不能夠以這個佛號當作你的正餐,不可以!因為你這些存進去的佛號都是低質量。你因地儲存進去是低質量的佛號,臨終表現出來就是低質量的佛號,不可以這樣子。

所以,我們必須為臨終儲存一些高質量的、具有專注力、相續力的、一心不亂的佛號,這都是平常要准備的。這就是修止的一個特點,提升你佛號的質量,是這個意思。


散心念佛與至心念佛,兩者功德大相懸殊

印光大師

聽說居士您念佛已久,不知是否曾經注意深信、切願,求生西方?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精修戒、定、慧、斷盡貪、瞋、痴, 方可了生脫死。這對我們末法時代的凡夫來說,是難如登天的法門。

而如果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都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慈力, 往生西方。這就像坐輪船過海, 只要肯上船,都可以到達彼岸,這是船的承載力, 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本事。同樣,我們深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也完全是仰仗佛力,而不是憑著我們自己的修持功夫。

然而我們一旦往生西方,則生死已了,煩惱不生,我們和那些斷盡了煩惱才了脫生死的大修行者是相同的。所以念佛決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那種讓人捨離信願,捨離求生淨土,只是教人念佛來求開悟的開示,我們切不可依止。

念佛的重要性,在於都攝六根。我們念佛時, 攝耳諦聽, 就是攝六根的方法。能用心去聽我們念的佛號,與不聽自己的佛號、只是泛泛散念,兩者相比,功德大相懸殊。

這種口出、耳聽、心入的念佛法,無論上中下根人都可以用, 都能受益, 有利無弊,應該讓一切念佛人都用這種辦法修持。我原本想詳細介紹, 但是時間不夠, 恐怕誤了歸期, 所以挑主要的內容簡單記述。我詳細記錄於文鈔、嘉言錄當中,翻閱自然可以找到。(續編·與張靜江居士書 民國二十四年)白話解


淨界法師:念佛時心思散亂,教你兩個方法對治……

我們怎麼把一個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的佛號,讓你的心能夠在佛號多安住?你注意看,有些人念佛號,念不到十聲就往外跑了,念不到十聲妄想就開始了,你這個心理素質太差了,你的心都沒有訓練。就像一隻猴子,你都沒有訓練它在固定的一個地方安住。

所以,我們從一個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的佛號,你怎麼引導呢?

根據祖師傳承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善導大師他是用一種苦藥來對治,用恐怖的心來恐怖你。他說:「老是打妄想,佛號念不下去怎麼辦呢?你要告訴自己,你是生死罪障凡夫,無量劫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的因緣。」我們在三界當中造了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我們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業障深重,求出無門。第二個,你相信阿彌陀佛有足夠的能力救拔你,所以你對這個佛號就不敢隨便丟掉了,它是你的本命元辰!

所以,你一定要把你的心跟佛號建立一種救拔的關係。你千萬不要認為佛號對你來說可有可無。如果你還說:「唉呀,有佛號也可以,沒有佛號,打妄想無所謂。」你佛號就很難念好,因為你缺乏危機意識。所以念佛要念得好,一定要背水一戰。你離開了佛號,你就到三惡道去了。這是善導大師是用苦藥來逼迫我們,讓我們有一種怖畏的心情。

第二個,蕅益大師他的態度不一樣。你看《彌陀要解》,他是用功德聯想來引導你,是比較正面的。他說你怎麼樣把佛號念好呢?他把《阿彌陀經》前面的這一段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啓信,極樂世界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一塊他做了發揮。

他說:「你為什麼要把佛號念好?你要觀想你來生有六種功德,這個功德都跟你的佛號有關係。」

第一個,遠離惡道。我們沒有一個人願意到三惡道去,但是我們有三惡道的業。我們不喜歡三惡道的業在我們生命中表現出來,怎麼辦呢?你只有念佛才能夠遠離三惡道。我們心中有地雷,如果你在三界裡面繼續流轉下去,來生一定碰到地雷。所以你要能夠避免地雷爆炸,只有到極樂世界去,把地雷處理掉。而到極樂世界只有靠佛號,所以把遠離惡道跟佛號做了連結,這是第一個連接。

第二個,功德聯想,國土莊嚴。我們希望遠離娑婆世界的污穢環境,極樂世界有寶樹莊嚴、樓閣莊嚴、池水的莊嚴,還有三種的六塵:充滿了光明,充滿了香氣,充滿了音樂。所以你必須把極樂世界那種依報莊嚴的願景跟佛號做連結。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來生得到極樂世界的宮殿樓閣的莊嚴,因為你有佛號,這是第二個連結。

第三個,身心安樂。極樂世界的果報體沒有病痛,身相莊嚴,沒有病痛永遠是保持一種身心的快樂,因為有佛號,這是第三個連接。

第四個,衣食自然。我們在生命當中為了衣食耗損了一天八個小時,把寶貴的時間換取衣食,浪費太多時間。我們在極樂世界沒有衣食的憂愁。這衣食自然怎麼來的呢?因為有佛號,這是第四個連結。

第五個,功德連結,具足五通,親近十方諸佛。極樂世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果報體,讓你到十方世界親近藥師佛,親近多寶佛,親近各式各樣的佛菩薩,這個你在娑婆世界做不到,因為有佛號。

第六個,壽命久遠。你到了極樂世界,從此以後你就可以安穩地過日子了,因為你再也沒有退轉的問題,你的壽命足夠你成就等覺菩薩。所以你努力一次,終生受用,盡形壽受用,你沒有面臨死亡的問題。

因此,我們必須把佛號跟過失連結,你如果沒有佛號,就到三惡道去。你如果有佛號,就遠離惡道,享受國土莊嚴、身心安樂、衣食自然、具足五通乃至於壽命久遠,這個就是一種心理的調伏跟引導。調伏我們的攀緣,引導我們的皈依,所以你佛號的操作是要有調伏力跟引導力的。


淨界法師:很多人念佛都忘了這四個字——收攝身心

常好坐禪,在於閒處,修攝其心。文殊師利!是名初親近處。

前面的十種的法是遠離攀緣,收攝身心,這以下就正式修禪定了。就是,前面的準備做好以後,你應該怎麼樣呢?「在於閒處,修攝其心。」當然菩薩有在家居士,有出家眾。在家居士你可能要工作,有各種的事業,但是你每一天當中一定要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進入到一個不受干擾的處所,或者佛堂,或者哪裡,你要在一個不受干擾的閑靜處,或者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幹什麼呢?收攝其心。你受菩薩戒,你不能整天就把心這樣放下去不管它,整天就是一天到晚打妄想,這是不對的,這個本身你就犯菩薩戒了。

那麼收攝其心,淨土宗收攝其心當然主要靠佛號了。過去我們的教務主任慧天長老,他講到念佛,他提倡一種專注念佛法,我覺得很好用,我給大家說明一下他這個方法的應用。

他這個方法有兩個重點:第一個皈依,第二個專注。就是你在念佛之前先修皈依,如果說你不會皈依,那就念那個慈雲大師的《淨土發願文》,就是「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就是你是業障凡夫,阿彌陀佛是功德莊嚴,從因緣上,我們建立一種皈依的通身靠倒。這是第一個。

你的心跟佛號建立一種皈依的心態以後,就要修專注了。專注呢,他的方法是這樣,每一天念一千聲佛號就好,不要多。我們為什麼很多人念佛念不好?就一開始貪多。你一天念三萬聲,他就念六萬聲,你六萬聲,他就念八萬聲,然後念的全部都是散亂心,沒有一句佛號可以用的。佛號的目的是收攝身心,結果我們現在把收攝身心這個事給忘了。

你跟人家講話的時候佛號也一直念,你工作的時候也念佛,其實這個都是一種兼帶的,不是正修。就是,你拖地的時候念佛,當然好過打妄想,但是你不能把淨土宗的定位把它定位成,念佛只是好過打妄想。這標準也太低了吧?你這個念佛是要感應道交的,你這種邊工作邊念佛,一心好幾用,臨終能夠感應道交啊?

所以我們剛開始就是,念佛人要有一個觀念:寧可少念,不可草率!因為就怕你養成壞習慣。你養成念佛就是隨口溜過以後,即便給你充分的時間,讓你專注地念一百聲佛號,你也念不起來。因為你念佛號就是習慣從心中快速地溜過去,你沒有真正用佛號來收攝身心。

所以他是怎麼樣呢?他透過三三四:三句、三句、四句(如果你氣比較長,你可以分兩口氣,六句佛號一口氣,四句佛號再一口氣;或者你三口氣,兩口氣都可以)。分成五點記數法。早上念十片,五百聲;晚上念十片,五百聲。他不多。

那麼你一天早上把五百聲佛號念好,晚上把五百聲佛號念好,你今天功課就可以了。其他時間,你說我等車也念佛,那沒關係。但是你這個一千聲佛號念下來,皈依、專注,你念個三年下去,你就知道為什麼叫做一句佛號收攝身心,你就懂這個意思了。

諸法因緣生嘛。什麼叫因緣生,你知道嗎?就是過程很重要,你剛開始跟佛號互動的時候,你是怎麼樣形成的。你們一開始就是隨隨便便,你也隨便,他也隨便,大家都很隨便,那佛號跟你的因緣就是很隨便的因緣。

但是,如果你是在一種很寂靜的狀態,先拜佛,然後萬緣放下、手機關掉的情況下建立心中的佛號,諸法因緣生,這個佛號跟你的力量,它只要一現前,就是說你要修到這個佛號只要一現前,它馬上可以把你的心收住,不用太多,十句佛號就夠了。因為你就是這樣栽培的嘛。這個佛號雖然是個音聲,但是有些人栽培音聲的時候是皈依的心、專注地念。

我們很多人對淨土宗的念佛都忘了這四個字——收攝身心。不是把佛號念完就算了,而是你這個佛號有沒有達到把你的身心世界給收住的感覺。目的就是幫助你收攝身心,用佛號來收攝身心。


散亂心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嗎? (大安法師釋疑) 

居士問:「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與「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請問法師如何正確理解?
 
大安法師回覆:前面的一個偈子是古德所開顯的,意思是我們所執持的阿彌陀佛名號就像清水珠,清水珠投到渾濁的水裡,便能澄清濁水。用這個來比況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投到 我們凡夫眾生渾濁散亂污染的心中,我們的心念亦法爾自然地趨近佛心,因為佛號即是實相,即是阿彌陀佛的心,所以我們的心也一定會像阿彌陀佛那樣,具有他的 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廣大心、光明心,這就是凡心不得不佛,說明這個名號就有像清水珠那樣的功能作用。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憨山大師《費閒歌》中說的話。這個偈子意謂:如果不具備信願,只是口頭上去念彌陀名號,也沒有信願求往生的心,那麼就很難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帶業橫超往生淨土,所以才稱作「喊破喉嚨也枉然」。
 
如果具足信願持名,雖然內心還有散亂,但也絕對是能往生的,不是喊破喉嚨也枉然的。所以這個偈子大家不要隨便亂用,不要斷章取義,要把前面兩句話聯繫起來理解。
信願持名,雖然散亂,絕對往生;如果沒有信願,只是口念,當然就不能往生,這時候可以說是枉然。這裡應當辯識清楚,不可顢頇自昧。           

大安法師:散亂心念佛也可以除罪,因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但是念佛的主要目的不是除罪,而是求往生!

摘自:蕅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大安法師講解

好,那麼下面就是「能除罪否」疑。

那有人問:

「臨終的時候以猛利的心念佛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那麼平時至誠心稱念名號也能除滅罪業否?」 好,這裡面回答是告訴我們:我們大家都想忏除業障,忏除業障的方法很多,在所有忏除業障方法當中,執持名號是最好的、最勝妙的的方法。這就比喻成:好像這種實相如慧日啊,太陽出來,這種業障的黑暗自然就消失。用這個「如日出,群暗消」來比喻:稱念洪名,你多生多劫的罪業就會滅掉。

好,下面再問——「散心除罪」疑。前面說的是猛切的心念佛能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那平時如果散亂心稱念名號能不能除罪業呢?

蕅益大師回答:也是可以除的。

為什麼? 是由於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雖然能夠除這麼多的罪業,但我們無量劫以來造作的這種罪業非常之多,如有體相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哪怕我們用一百年的時間念佛,一晝夜念十萬聲佛號,十萬聲佛號每一聲都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這樣來念,那麼所滅的罪就像手上的土,沒有滅的罪就像大地土。

所以我們還是帶業往生,不是消業往生。有很多人覺得「我要念佛把業障消除才能往生」。

據說還有一種修行方法,天天跺著腳念阿彌陀佛——他們所謂「行般舟」,說:「讓病氣、業障從腳板底下走掉,然後消掉業障,臨命終時就能走; 如果還有業障,就走不了。」

蕅益大師這段話對我們是很有指導意義的。我們這一輩子是消不了多少業障。才知道這個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對我們多麼的重要。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就像巨大的航空母艦,我們的業障就像大石頭,這塊大石頭放在航空母艦上你就不要擔心,它不會沉到水裡去。

如果放不到船上去,你就是消了很多,哪怕拳頭大、巴掌大的石頭——哪怕指甲大的一點「小石塊」,也得要沉下去。所以淨土法門不要害怕業障多重。淨土法門最擔心的是:有不有信心? 它的障礙不在於業障,它的障礙是在於懷疑!沒有懷疑的話,你就是再大的業障都能走;你有懷疑的話,你再輕的業障也走不了——也往生不了。是這樣關系。

好,那麼下面又談到:稱名就能成為成佛的種子,就像金剛種子一樣入到心裡,終究不能壞。這裡舉了個例子是《大莊嚴經論》裡面談到的。佛世裡有一位老年人想求出家,正好那一天佛陀沒有在精捨,五百個阿羅漢就都觀察他的善根,發現他八萬大劫以來都沒有善根。沒有善根呢,就不能讓他出家——出家也得不到利益。這個老人被拒絕之後,就在路旁邊哭哭啼啼。

正好遇到佛陀回來,看他哭得那麼哀傷,就問他怎麼回事。這個老人說:「我求出家,五百個尊者都說我沒有善根,不讓我出家,所以在這裡痛哭。」佛就說:「你就跟隨我出家吧。」就把他帶回來。

在佛陀座下出家之後,很快就證到了阿羅漢果。於是五百個弟子就很奇怪,問佛陀:「哎!他沒有善根,怎麼能很快斷惑得阿羅漢呢?」佛就跟這些弟子說:「這個老人善根是在無量劫前。」

因為阿羅漢對八萬大劫以前的事情,他沒有這個宿命通;但佛的宿命通是無量劫以前他都了解的。說他一個遠因,是無量劫以前他曾經有一世作樵夫——砍柴的,在山上碰著老虎要咬他,他就趕緊跑,跑到一棵樹上——就爬上樹逃命,跟著老虎就在下面還要把那棵樹弄倒,他就很害怕,在恐懼之餘念了一聲「南無佛」。念了這一句「南無佛」,就是他的善根。

「這個善根就像金剛種子,到了今世成熟了,就值遇我釋迦牟尼佛,就得到阿羅漢的證位,這不是聲聞、緣覺的道眼所能知的。」

所以由這個公案可以知道《法華經》講的,如果你在過去佛所以散亂心稱念佛的名號,皆已成佛。「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些都是圓頓的不可思議的教理。


慧淨法師開示:妄心念佛能否往生?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很簡單:專修念佛,順彼佛願,一定往生。

本來念佛法門是攝受沒有智慧的人、根機淺陋的人。如果一定要有般若智慧,那都已經開悟了,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

念佛法門是不管有智無智,心中信知:我稱念名號,彼佛本願不虛,不會欺騙我,一定往生。而這樣地把心定下來念佛,這就符合淨土宗。

至於說將念佛作為一種方法,伏煩惱,或者用其他種種手段來調整,其引導方向就和我們淨土宗不一樣了。淨土宗唯一的目的,是將來要往生極樂。

明遍僧都問法然上人:“雖念佛,心散亂,將如何?”

法然上人回答:“凡夫之心何能無散亂? 生於欲界散地之人,皆是散心,所謂捨掉散心而往生者,無有是理。唯有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可貴之彌陀本願。”

散心念佛人的往生,這才是尊貴的彌陀本願啊!才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呀!散心人念佛往生,淨土法門所以才會被稱做易行道。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裏講的“水火二河中之白道”,說明散心、妄想、貪嗔妄想沒有障礙,

又說 “稱我名號,下至十聲”,發出聲音來念佛就可以了,沒有說要怎樣念佛,沒說用什麼樣的心,只要念佛,通通可以往生,為什麼? “乘我願力”!

念佛是乘佛的願力。佛沒有說 “你要拋棄散亂心才能乘我的願力”,口稱佛的名號,就是乘佛的願力,自然就能往生了。

我們念佛人就是這樣子,在社會上做事,好像有散亂的心,但是內心知道:稱佛名號,決定往生!內心有一種安慰感,“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所以,只管念佛,不管散亂不散亂,不管清淨不清淨,再簡單不過了。

法然上人說:“不顧妄念餘念,不畏散亂不淨,唯口稱名號。若常稱名者,以佛名之德,妄念自止,散亂自靜,三業自調,願心自發。

我們念佛是專門為了一個目的:將來要往生極樂淨土,而且知道 “我念佛一定往生!” 這就是念佛。

至於說把念佛作為手段來克服妄念,那都是順了一般聖道門修行的方法,以伏煩惱為宗旨,不是以乘佛願力往生淨土為宗旨。

我們淨土宗念佛,是以乘佛願力往生淨土為宗旨。

有人把這兩種修行方法混淆了,以為如果不達到清淨心,如果不能伏妄想、斷煩惱,可能很難往生。

這是因為不瞭解阿彌陀佛誓願的緣故。那我們瞭解了,這個不成問題。


妙悟法師開示: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的正確理解

足以斷送淨土宗的兩句“警語”

沒有指南針的航程,必定是蒙蒙懂懂的瞎摸亂撞,誰都可以對淨土宗指手劃腳評論一通。

當今淨土行人,在資訊萬分發達方便的今天,可能十有八九都會對以下兩句話不陌生吧: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此咒有大威力,放大光明,能以佛之淨德覆蓋一切,以白淨大慈悲遍覆法界,有不可思議之大威德,持此咒的人,能退避一切怨敵,摧毀一切邪巫詛咒,避免一切災難橫禍,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消除一切奇難雜症惡疾。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許多法師都說這是古德所言,意在警告念佛行人要修好戒定慧啊,要修好淨業三福啊,要修好六度萬行啊,要修好清淨心啊……等等。“否則,你不能往生!”這完全是坐在聖道門內看念佛,摸頭不著腦!

正是因為我們是妄念紛飛的娑婆眾生,煩惱重重,阿彌陀佛才事先為我等准備了無須斷除妄想雜念,但憑稱名念佛就能往生成就的門余大道、特別法門,八萬四千行門之外的特別法門。你坐在八萬四千門內,亂嚷嚷地指責說,這不對,那不對,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不然的話,你“喊破喉嚨也枉然……”

你以你們常規的、通途的習慣思維方式、行為作法來比量與你們完全不一樣的至高無上的念佛行門,那當然是兩回事啦!

日本淨宗初祖如是說

日本淨土宗初祖法然上人完全徹底承傳善導和尚思想,於八百年前創立了日本淨土宗。日本後世淨土行人尊稱其為初祖,而把善導和尚奉為高祖。關於散亂心念佛的問題,有一段著名公案。

法然上人,十六歲出家,於佛教重鎮比睿山潛修,四十歲以前就已通達,在日本教界有“智慧第一”美稱,聲名大振。四十三歲時,於黑谷創立淨土宗。時有明遍僧都,僧都即大法師之意,即一個法號為明遍的大法師,慕名專程前往拜訪上人,專門請教淨土門中人人都會遇到的一個核心問題:心散亂怎麼辦?

以下就是這一著名公案:

明遍僧都問:“雖念佛,心散亂將如何?”

法然上人答:“應知,心雖散亂,稱佛名者,乘佛願力,必得往生!生於欲界散地之人,皆散心也,猶如受生人界,則有目鼻,(欲界人之有散心猶如人之有眼睛鼻子一樣必然)。

所謂“捨散心而往生,無有是理;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殊勝之本願。凡夫之心,何能無散亂?亦唯如此,故名易行”。

我們應當深深頂禮法然上人。祖師就是祖師!說得干脆利落,沒有誰不明白吧。

明遍大法師聽了開示後,深受啟發,當即向上人頂禮,決意一心老實念佛。

明遍一轉身離開,法然上人對身邊人講:他問了一個完全多余的問題,這怎麼能成其為一個問題呢?念佛往生,本來就是在散亂心中這樣念佛往生的嘛。

娑婆眾生的特質,就是煩惱散亂;

病人的特質,就是身體有病。

沒病不住院,沒有煩惱散亂不生娑婆世界;

有病才求醫,妄念紛飛才須念佛求生淨土。

善導和尚如何楷定古今?

那麼,一千三百年前,善導和尚是如何地楷定古今呢?

善導注疏觀經的背景,前面已有略略交待,是為了糾正諸師大德對於念佛一法的種種錯解。善導所面對的都是一些聲名顯赫的高僧大德,要糾正他們的偏差,非有超世之舉,非常人之舉是不可能的。就在注疏之前和注疏之中,尚有許許多多不可思議景象。

彌陀化身的善導,在此不大顯神通,不足以折服諸師大德和廣大信眾。

在與一金剛上師較量念佛之殊勝無比時,和尚當場發誓:如果念佛求生有假,願從高座跌下,直墜地獄;如果念佛求生不假,使滿堂佛像生光!

說畢,用錫杖一指佛像,頓時佛象滿堂放光,眾人見之無不佩服之極。一聲佛號一道光,千聲佛號千道光,更是讓人心服口服,善導和尚因之也有“光明和尚”美稱。

在四帖疏後記中,善導還詳細記載了注疏過程中的種種奇異景象:“每夜夢中,常有一僧而來指授。玄義科文既了,更不復見”。

善導自己也毫不客氣了,其彌陀“馬甲”的身份,此時明白無疑地流露出來:你們把淨土經典搞得來一塌糊塗啦!我不出來澄清如何是好啊!(馬甲的意思;出於各種考慮,注冊和使用了新的名字,以避免別人將他的發言和原用戶名聯系起來,這個(些)新名字就被稱作馬甲。)

化身的“馬甲”,總還帶著本我的太明顯的痕跡:“某今欲出此《觀經》要義,楷定古今”。

多霸氣的語言!容不得商量:就這樣辦,別再哆嗦!

“此文已請證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減。欲寫者一如經法,應知”。

一點也用不著謙讓了,一謙讓就壞事,在所有祖師大德的各種注疏中,自己加上“欲寫者一如經法”的,除了善導和尚,好象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吧。

廢話說多了,咱們還是摘錄幾段疏文吧。這是數月前才出版的靈巖山印祖親自校訂的最權威版本。

“(觀經十六觀)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隨順你們大家的喜好而講,彌陀的本願不是如此,他老人家的本願是要叫大家趕緊上船啊!

“一切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要得救,無論何等身份的人,統統都得上船,唯有此大船方能救度爾等!

“但能上盡一形,下至十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

——任何時候上船,都能得救!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好人要救,壞人也要救!一輩子念佛固然得救,臨終念佛也能得救!

說得清楚、明白,一點也不含糊,沒有任何異議,歧意,不會產生誤解、別解。就是稱名必生!一切眾生都有份。

害怕你們還不清楚,在《觀念法門》中,善導和尚綜合《無量壽經》第十八願和《觀無量壽經》下輩往生文,更是直截了當地告訴大家: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不知是否還有人看不明白?

以上都在說個啥名堂?全說念佛就能往生。無論你是善是惡,是罪是福,是清靜還是散亂,統統沒有這些限制。只須回心念佛。

就象是在遭受特大自然災害後,人民生命危急關頭,政府救護隊來到災區,他們要救助的是所有災民,全體災民,一個不漏。只要你是災民,統統都是救度對象——不論你是善良的災民,還是作惡多端的災民,不論你是身強力壯的災民,還是老弱病殘的災民……

善導和尚最後總結道:

“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贊念佛功能。

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四十八願只說一件事?對!只有祖師,也只有彌陀馬甲敢這樣講)。

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十方恆沙諸佛證誠不虛也。

又此《經》(觀經)定散文中,唯標念名號得生。(明明是觀經,可十六觀通通不見了,只有念佛了。妙!)”

就是“唯”!就是“專”!

只須稱名念佛,必得往生淨土!

沒有其它二話可說,少哆嗦!南無阿彌陀佛!

大安法師開示:

“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是憨山大師《費閒歌》中說的話。這個偈子意謂:如果不具備信願,只是口頭上去念彌陀名號,也沒有信願求往生的心,那麼就很難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帶業橫超往生淨土,所以才稱作“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具足信願持名,雖然內心還有散亂,但也絕對是能往生的,不是喊破喉嚨也枉然的。所以這個偈子大家不要隨便亂用,不要斷章取義,要把前面兩句話聯系起來理解。信願持名,雖然散亂,絕對往生;如果沒有信願,只是口念,當然就不能往生,這時候可以說是枉然。這裡應當辯識清楚,不可颟顸自昧。

【憨山大師費閒歌】:

講道容易體道難 雜念不除總是閒

世事塵勞常掛礙 深山靜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規難 信願全無總是閒

淨戒不除空費力 縱然落發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師難 不遇明師總是閒

自作聰明空費力 盲修瞎練也徒然

染塵容易出塵難 不斷塵勞總是閒

情性攀緣空費力 不成道果也徒然

聽聞容易實心難 悔慢師尊總是閒

自大貢高空費力 聰明蓋世也徒然

學道容易悟道難 不下工夫總是閒

能信不行空費力 空空論說也徒然

閉關容易守關難 不肯修行總是閒

身在關中心在外 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難 心口不一總是閒

口念彌陀心散亂 喉嚨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難 意不虔誠總是閒

五體虛懸空費力 骷髅磕破也徒然

誦經容易解經難 口誦不解總是閒

能解不依空費力 日誦萬卷也徒然


夢參老和尚:當你念佛念久了,散亂心自然就沒有了

如何淨心寡慾?多念聖號。剛才不是提到要至心?你不念,如何達到至心呢?我們由不至心而達到至心,一定會達到至心的,不要著急。

“我一念就散亂心,怎么誦?”當你念久了,散亂心就沒有了。你完全不念,才真的是散了心。

有些人也這樣問過我,他說:“我沒有念佛、沒打坐、沒念經的時候,好像沒有那么多的散亂心,沒有那么多的煩惱,我一念經就感覺自己盡打妄想。”

大家怎么理解?沒念經好像沒有煩惱,一念經好像多了許多煩惱。是不是這樣?沒有念經,你是在煩惱當中。你念經,就離開這個煩惱,回頭看煩惱是這樣的情況。你沒有念經,都在散亂當中,你又怎么知道散亂?你靜下來念經,另外又有些思想,於是覺得散亂心很多。如果不念經,你都在散亂當中,又怎么知道散亂?

念久了,你就達到至心了。一回拜懺沒有至心,兩回拜,拜久了,自然就產生力量。

現在我們有很多道友拜懺拜很久了。當他拜的時候,心裡很清淨。你永遠不接近,就永遠不理解。你接近了,漸漸理解,漸漸進入,一切事都是這樣子。

不要因為現在我還沒有達到至心,就感覺到很沮喪,不要緊的,至心是學習而來的。地藏菩薩告訴我們學習發願至心,多發願,多學習,至心就成了。至心一成了,道力也就成了,苦難就漸漸解除了。你發願願身心健康,沒有病苦,願家宅平安。六親眷屬平安了,所在地的台灣平安了。


夢參老和尚:雜亂垢心念地藏聖號,有功德嗎?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若雜亂垢心。雖復稱誦我之名字。而不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

若雜亂垢心,雖復聞我名字,而不名為聞,這就分別了。地藏菩薩告訴我們,你用一個雜亂散慢的心,用一個垢染的心,你雖然天天念誦我的名字,不名為聞。這一段又警告我們,雖然聞到地藏王菩薩名字不容易,但是你聞到時候,不要以雜亂的垢染心來聞。

為什麼?雜亂垢染的心你信不進去,所信的是浮的,不能深信地藏菩薩真能救度我,真能使我離苦得樂,你這個心生不起來,你不能生決定信;決定信解生不起來,你雖然聞到地藏的名號了,等於不聞,等於沒聽見一樣的。那有功德沒有呢?有,不是修道成道的功德,得你世間的福德,決定離三塗。

雖然雜亂垢心聽到我的名號,不能得清凈信,但是能獲世間的善報。成道不容易,世間的果報能得到。只是說不能得到深妙利益,不能成聖。如果善根深厚的人,他一聽到地藏王菩薩名字,他毛骨悚然,他能得到深大利益,能夠以此修道,能夠斷惑,能夠證到真理。就是雜亂心穢染心也能得到人天福報,出世的善業得不到。

「如是雜亂垢心。隨其所修一切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這是教我們念地藏王菩薩聖號的時候,不要起雜亂心,不要起垢染心。因為這個垢染心雜亂心想得到清淨的道業,是得不到的,但是能得到世間的利益。

要能夠一聞深信,開圓知見,相信自己跟地藏王菩薩無二無別,地藏即是自己,自己即是地藏,這種就是圓人,這種信解力,這樣理解地信,那得到利益就大了。

同是一個信,什麼心信?舉個例,我在五台山有一位信佛者,他要求他公司發財,他這樣來念地藏菩薩。他發了財了,他有一筆生意得了利益了,他到山上供齋供眾。我就用這段意思跟他講,這個是世間利益,你應當不為世間的名利,而為出世清淨的善業,那是真的。世間相隨時變幻的,有得還要有失。

假使以真心了生死,求成佛的心,那叫清淨福田業,那個得到永遠不退的。世間的福德有得有失,出世間的善業福德永遠不能失掉的,那叫深大的利益。


雪廬老人:這是一個有共鳴的問題,以散亂顛倒心念佛,恐怕不能往生的憂慮

修指正助雙修,不照修不能去;少修功不成就,多修是常不斷。

學淨土法門多年,念佛亦多年,目標是此業報身結束後,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生活在娑婆塵世中,有很忙者,有稍不忙者,有安閒者等等,如何在不同狀況下,每人都能著力念佛,念得不疲不厭,念出味道,乃至念出往生信心呢?

在一個白露的夜晚,幾位朋友相聚,提出這樣的疑問。

座中有人引了一則雪公的《佛學問答》,大家切磋了起來。

問:師云,散亂心念佛亦可往生,未悉其理為何?

這是一個有共鳴的問題。問出了吾人以散亂心念佛,恐怕不能往生的憂慮。卻看到雪公慈悲開示,散亂心念佛亦可往生,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但道理何在呢?

答:散亂者,時間環境皆不允許入定也。不靜不定,難得一心,力量自小,何能道交?

倘能志切解脫,知善方便,百亂不能移其志,萬事不能忘洪名。

白樂天云:「饒教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如此謂之熟,全在薰習工夫,打成一片。苦樂忙閑,皆是這個,生死也是這個,故能往生。

雪公回答,散亂者,在不靜不定的環境中,不容易得到一心,是不易感應道交。隨即又點出「志切解脫」四個字。若能夠有志向、有懇切的解脫心,善用方便,把握念佛,在任何紛擾的環境,萬事不忘洪名,不變念佛求生的志向,待佛號熟了,就可以往生。

志要切,解脫心要切,即使忙到不可開交,像箭般快速移動,心裡還是不離阿彌陀,這樣佛號就會熟。薰習久了,自可打成一片。吾人若只有早晚課念佛,其餘時間都在五欲六塵中薰習,沒有志求解脫,沒有給自己訂功課,立下一個念佛數目的目標,就會在散亂中、悠忽中,日復一日。

何以要訂功課計數?蕅益大師說:「記數之法,普被三根。上根不礙記,下根必須計。故總以數期之。」計數念佛,不是拿個念珠、計數器而已,要先訂功課,為了要把功課完成,拿念珠、計數器才有意義。有目標的,一天念佛千聲或萬聲,想盡辦法,找時間完成功課,因為「道非課程則罔」,督促自己每日要完成,對自己負責。有量才有質,一首名曲是經過千萬遍練習出來的,若達標都沒有,質何在?每天記數達標,篤行後就知道效果。

功課訂下去,晝可不食,夜可不眠,立了志就要做。平常若沒念佛,處在「失念」狀態,則與凡夫無異。提起佛號不是在口裡念念就算了,必須放下妄念,真心清淨的念頭與佛號結合,唯有一佛念,工夫才能成片。若平日念佛沒有念好,臨終要往生極樂,談何容易!

志向堅定,苦、樂、忙、閒都不離一句佛號,乃至生死關頭也是一句佛號,這樣就能往生。

這時有人憶起雪公對永明禪師四料簡的「萬修萬人去」,曾做開示:「修指正助雙修,不照修不能去;少修功不成就,多修是常不斷。」

修淨土,萬修萬人去,後世學人為何多不能去?須自問:有沒有修?如何修?修是指有正功夫、助功夫,而且要依照釋迦佛的教法修,不照修是不能去的。若是少修,偶爾念佛,功夫淺,也是不能成就。試看往生的人,都是平時勤念佛號,早晚課外,散課記數念佛,務必精進不懈。雪公九十多歲了,念珠始終不離手,就是常不斷的把握時間念佛,我們能不效行嗎?

念佛若沒有成就,落空的話,下場是什麼?朋友記得會性法師講經,解釋餓鬼道時,曾提到:「現在人的我執重,放不下,活到七、八十歲,死了還念念不忘家庭、眷屬等!做人的福報不夠,不能轉生人道;而罪業尚不致下地獄,畜生道亦然,生天更不可能,故多生鬼道。」

絲絲涼意的夜晚,想想若壽命終了,當了孤魂野鬼,在荒郊野外的墳場飄蕩,終日懷幽愁之苦,鬼命長遠難盡,令人不寒而慄!

《 明 倫 月 刊 》479期 106年11月


淨空法師:散亂心念佛沒有功德

【散亂心念佛沒有功德】

「又正當念佛時,心作心是,當下即是,即無上上解脫時也」。

我們念佛是不是?是的。為什麼果報沒有得到?我們念得不懇切,我們念的是有口無心,古人所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樣念佛不行。

真誠心、恭敬心,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萬分誠敬就得萬分利益。

你要是萬分誠敬,念一句、十句佛號,你就得無上上解脫。

無上上解脫是理一心不亂,禪宗裡頭,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禪的方法難,念佛的方法容易。

這就看你用什麼心。 最忌諱的是散亂心,這前面講過了,心裡頭妄念太多、雜念太多,心力不能集中。

散亂心念佛沒有功德,只是阿賴耶裡面種個種子,這一生當中不得受用。受用在來生後世,哪一世你真正具足真誠恭敬心,他就得利益。

我們知道,真誠恭敬是比什麼都重要。用真誠恭敬心念佛,當然也要用真誠恭敬心生活,真誠恭敬心辦事,真誠恭敬心待人接物。一真誠,一切真誠,這人就成佛了。

凡夫跟佛比,差在哪裡?凡夫用妄心,佛用真心。凡夫用傲慢心,自以為是,自己覺得很了不起;佛菩薩用謙虛心,對一切眾生恭敬,決定沒有絲毫傲慢,這不能不知道。

學佛從哪裡學?真誠恭敬當中學。 大乘經上常說「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個真實心太重要了。

心不真實,幹世間事都幹不成,何況出世間生死大事,不真誠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們真的會念,正當念佛的時候,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當下就是,就是無上上解脫時。

一定要練,要鍛鍊,這一句非常重要。而在現前,是我們非常必要,沒有不行。

真正把這一句話做到,我們心安理得,什麼災難到我面前都化解了,你說這個多重要。

 

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二五集)  2013/1/15 淨空法師主講


益西彭措堪布:念佛的五個要訣

憨山大師:此種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隨得緣,隨緣即安命也;第四要認得真,即不惑也;第五要厭苦切,厭苦心切,則慾念自除,不退屈也。以此五訣,單持一念。

念佛法門有五個要訣:

一是要決定志,一旦立定了往生凈土的志願後,再不改變。無論是什麼境緣,什麼法門,什麼說法都無法改變,無論別人說得怎麼天花亂墜,我此生往生凈土的志願是不會改變的,這個叫決定志。

其次要放得下,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部都放得下,然後這個心就安了,能夠一心念阿彌陀佛。哪怕死,也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走的,放得下身家、活計、事業、名譽,什麼都放得下。

第三要隨得緣,這一世知道都是命里安排,業里註定,多少心裡不計較的,總覺得應該的、自然的,就是如此的,這樣不去強求,那就一念接一念念佛,很安心,很安樂的。

這一世就是隨緣,有多吃多,有少吃少,有什麼境緣都是自然的,不去勉強它,那麼自己的心就全部安了,你命里該有財就有財,沒有財就沒有財,今天該吃什麼,該做什麼,都能隨緣不勉強,這樣心就安了,在這隨緣安心中一句佛號就念得起。

如果不隨緣不安分,那一碰到境緣的時候,心就開始安不住了,因為感覺自己會失去吧,會得不到吧,要求什麼吧等等,心就不安了,心不安,跑到境緣上,佛號就丟掉了。

第四要認得真,就是不迷惑,就是這一句佛號明明朗朗,認得這是真事,那心就不會被其它妄念所迷惑。這個就是真心。你真心念佛,心在佛上就不迷惑了,你要知道除了這句佛其它都靠不住,全是虛假的,無非是自己被妄想的幻影所騙,它指使著自己時喜時憂,患得患失,這就很可憐。

所以一句佛號清清醒醒,不會顛倒迷惑,不會被現前的事緣、境相所迷惑,這就是認得真、不迷惑。

第五要厭苦切,想到這個輪迴實在可怕,特別想脫離這裡,到安樂之處。那麼有這樣的厭苦心,世間的境緣就誘惑不了你,沒辦法使你退屈,只有一心堅持求生凈土。

就像受苦深的人一心要出離苦一樣,厭苦心切,慾念就能除掉,這樣心就不退屈,會一直往西方的路線走。

如果保得這五個要訣,你再單提一句阿彌陀佛,那就即生超出生死,非常地簡易平實,沒有什麼其它想法或計較分別,就這樣平平實實,一念接一念。

它就是無上法門,就能夠念到業盡情空,念到心佛相應,念到自得心開,念到身心安穩、喜悅、清凈、解脫、消業等等,因為一句佛裡面無所不具,無德不含,所以念一句佛就能召來萬德。

如果自己的心真正鐵了,一心一意靠定,那的確這一生就太幸福了,再沒什麼苦惱了,也沒有什麼前途的憂慮,那就準保穩穩噹噹地進入佛國凈土,即生登不退,超凡入聖,之後圓成普賢行願,決定是做佛去了。

就像這樣,真能夠信受得了,用上這五個要點,就決定成功。

 

由“口念彌陀心散亂 喊破喉嚨也枉然”談如何選擇修學淨土的善知識

"喊破喉嚨也枉然"是禪宗對淨土宗的誤解,不是淨土宗的教理

佛陀的話是自相矛盾麼?

印光大師呵斥「念佛沒念好」--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為什麼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

有因無緣苦果不生,帶業往生的最低標準

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可以邊走路邊持咒嗎?

千萬不要躺著看經、念咒!因果可畏!

行住坐臥都可念佛!最好不要坐著念經,跪著念經能消除業障!持咒108遍的意義

阿彌陀佛攝受眾生的最低標準

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沒有平時的正念,絕無臨終的正念,淨土宗人對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什麽是會念佛與不會念佛?

真正的修行者是「水滴式」的修行,「暴風雨式」的很難持久!

 

你的佛號不能都是在散亂心中念!念佛時心思散亂,教你兩個方法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