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修觀法眼開,乞求三寶降靈台;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眼前;肯把此心移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人障礙往生,六道沉淪!

孟省仁

最近半年來,全世界關心時事的朋友,都飽受白宮緋聞案的新聞轟炸,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收音機,甚至和朋友聊天,都無法倖免地面對同樣的話題。除了白宮之外,國會山莊的若干大老,過去的荒唐史,也相繼被挖掘出來,毫不遜色。至於臺灣,一位大企業家以及某位名發言人,最近也都因為桃色新聞而飽受困擾。相信以上事件,僅僅是冰山的一角,多少未曾披露的過去完成式、現在進行式,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感糾紛,使得當事人與他們的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都為這種不正當的戀情,付出相當的代價。

一般守五戒的佛教徒,尤其是淨宗的同修們,一定會深自慶幸守身如玉,以對配偶的忠實而引以為榮。當然,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守五戒、行十善,是最最起碼的條件,可是僅僅念佛、誦經、守五戒、斷邪淫,就能保證一定往生嗎?讓我們看看淨空長老與其他近代的高僧大德,對於正常夫妻的情愛,有著什麼樣的開示:


情重是墮三惡道之因

淨界法師 

佛在楞嚴經中指出六道輪迴中的眾生:純想即飛(生天),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均等的狀態。因此,如果人們逐情縱欲、追求感官慾望的刺激和享樂,不知不覺就已造下了墮落惡道之因,來生不想披毛戴角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我們從心性相貌上來看:一個是雜情,一個是純情。

依情墜落:

雜 情

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

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

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

情多想少,流入橫生,流入橫生古德說是六情四想,橫生就是畜生道。這個人的情感已經多於理智。在畜生道又分二種,一毛群,二羽族。在畜生道中情愛比較重的就在地上爬,像牛、馬……種種的走獸,假設他過去當中,他的情愛比較輕薄,就是飛行的鳥類。這地方有所不同,情感重是在地上走,情感輕薄的在天上飛。

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

如果他是七情三想,他就沉在水輪之下,而生於火輪之上,他剛好受生在水火二界交接的處所,他經常受到猛火氣分的燃燒,就變成餓鬼。餓鬼的特色是什麼呢?常被焚燒,常被焚燒古德註解有二層意思:第一、常被內火所燒,餓鬼眾生他內心經常有一種飢渴之火逼迫,他永遠也喝不飽、也吃不足,有飢渴火的逼迫,內火。第二、他有外火,外受猛火的燒燃。什麼叫外火呢?水能害己。餓鬼道他去喝水的時候,他過去慳貪的業力,就把水變成猛火,把自己給燒了,但是他被燒了以後,他下次看到水,他還是過去喝水,又被燒,經常被外火所燒。他一生當中的總結是:無食無飲,經百千劫,沒有食物,沒有飲食,活在內外火燃燒當中,經過百千劫的時間,這是七情三想所引生的。

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

地獄:這個人他一生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根據感情在做事情,偶爾有一分是跟著理想抱負,臨終的時候就下洞火輪,洞沉淪,沉淪到火輪之下,而到火風二地交接的地獄,風輪跟火輪的交接處所。比較輕的八情二想,他就在有間地獄,重的就在無間地獄。有間無間當然有幾種差別,比方說他受苦差別,無間地獄你一進去以後,你的痛苦是沒有停止的,有間地獄他的痛苦是有停止的。第二、生命也有差別,有間地獄的生命是有期限,無間地獄的生命是沒有期限,死了以後,業風一吹,又活過來,一天當中萬死萬生,生命受苦無間,乃至於時間也有種種的差別。

純 情

純情即沉入阿鼻獄。

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這個人一輩子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希聖希賢的這種理想,完全是一種情感的作用,這個人就直接墮入阿鼻地獄,也不用經過中陰生直接墮入。

古德註解說:這個地方的阿鼻地獄比前面的無間地獄更厲害,那無間的力量更大,受苦無間、壽命無間、時間無間等等,更厲害。

在無間當中,前面是一般人,這以下有更厲害,就是跟三寶有關係的。

假設在整個純情的下沉心中,有譭謗大乘,說大乘佛法非佛說,或者毀佛境界,比方說,寶蓮香比丘尼破戒、破見,或者狂妄說法,比方說前面那個善星比丘,說一切法空而撥無因果,或者虛貪信施,假借種種的因緣來貪求信施的財物,或者濫膺恭敬,自己沒有德行就假裝有德行,來追求別人的恭敬,乃至於造作五逆十惡的重罪,這種人他就不只一個阿鼻地獄,更生十方阿鼻地獄。因為一個阿鼻地獄它是一個世界的成住壞空,一個大劫,一個大劫有四個中劫,成住壞空四個中劫,一個大劫阿鼻地獄結束以後,他的罪業還沒有結束,他又換到另外一個阿鼻地獄去,他的時間是無間,時間特別長。

這地方就是他對於整個三寶有譭謗、傷害的過失。

這一段是把整個情想升沉的差別做一個大方向的說明。讓我們從因果的因緣中看到業力的差別!


男女之情讓我們脫離不了輪迴的苦海

世間最讓人流連癡迷、割舍不下的就是男女癡情。男歡女愛,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無論什麼時代、什麼社會,男女情深彷彿是永遠的主題,表達這一主題的詩詞曲賦、電影、電視劇、歌曲等總是受到熱視和熱銷。

但男女之情真是苦多樂少,要不怎麼會有那麼多故事都是很淒慘的結局,賺了觀眾大量的熱淚,這是因為觸動了自己心中的苦吧!現實生活中,受到男女情仇煎熬的比比皆是,家庭不合、婚姻不幸、出軌、情殺、高漲的離婚率等等充斥著我們的眼睛和耳朵,現在社會這一問題尤為突出,世間的人彷彿人人都有這些苦悶。

生死輪迴,真正害我們的就是這個,我們一直受這個所羈絆,不是愛的死去活來,就是恨的深入骨髓,便有了生生世世廝守和化為灰燼尋仇等發願。對於愛戀來說,這種情感和願望是如此的虛假,就像風中的泡沫一樣虛幻不實、易碎。懂得點佛教理論的人都知道,眾生受業力的牽引在六道中輾轉輪迴,生生世世相守那是不可能的,僅是一句空話而已。人死後,每個人的業力不同,不可能往同一處,即便給你個機會可以跟隨那個讓你割舍不下的人,如果他(或她)投生為餓鬼或下墮至地獄,你願意跟著去嗎?恐怕沒有人願意吧!

換一種情形,如果有一天你們死別,你曾摯愛的人投生為畜生,變成一種讓你害怕噁心的丑陋的動物,諸如蜘蛛、毒蛇、蠍子之類的,看到它就讓你汗毛聳立、膽戰心驚,你還會對它有那麼深的感情嗎?會把它捧在懷裡嗎?怕是早就逃之夭夭了吧!這種愛很虛假吧! 

另一種情況,仇恨的結果是什麼?是心一直受苦不能釋懷,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一旦有了仇恨之心,就會推動你一直去等待、尋找那個仇人,也許是幾百年或上千年,平時我們有幾分鐘的憤怒、怨恨等負面情緒都讓我們受不了,如此經久的怨恨,對方不會有影響,苦的是自己。 

男女癡情的根源是什麼?茫茫人海中為什麼有個人讓你心動?因為他(或她)滿足了你種種希求,容貌秀麗或是風流倜儻滿足了你對美色的追求;家財萬貫滿足了你對財富的渴望;位居權臣滿足了你對權位的嚮往;才華超群滿足了你對文才的鑒賞;花言巧語、卑躬屈膝滿足了你的虛榮心、自我膨脹心——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增強、增長我執。隨後會認為對方是「我的」,把對方與車子、房子等同起來,這些都是我的,這正是一種堅固我執的表現,希望對方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聽從自己的號令,並希望恆時佔有、控制對方,如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會產生種種煩惱、怨恨,覺得當初受了對方欺騙或是現在對方變了心。然而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體,都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想法,別人怎麼可能受你的主宰呢?短時間,或許會迎合你的要求,時間長久後,自然就感覺壓抑、渴望逃離,曾經的海誓山盟經不住日常生活中柴、米、油、鹽、醬、醋的單調重複。由此可見,這種感情的本質是自私、狹隘的。

我們認真思考一下,為什麼我們會對某個異性(以女子為例)怦然心動?因為她的青春靚麗吸引了我們眼球,但這青春僅僅維持數年而已。歲月的風霜、家務的操勞,使皺紋爬上額頭,面容失去光澤,只有靠濃妝艷抹來掩飾,洗下粉塵後不知是怎樣可怕的一張臉!生活的繁重和壓力使她煩惱重重,有時甚至會歇斯底里。而大多數又是凡夫,並不具備什麼美德,生活的意義僅在於追求物質享受,進而虛榮攀比,平日裡多是家長裡短、絮絮叨叨、低俗不堪;當她老年時,身體像焦木一樣枯槁,病魔也無可避免的光臨,當她躺在病床上,疾病的霉味和消毒水的味道混和在一起散發出來,最後到了生命的盡頭,放到煉爐裡呆上短暫的時間,出來的是森森的白骨。想想那婀娜多姿的身軀最後不可避免變成一具尸體,全身上下滿是淤青的尸斑,軀體一塊塊腐爛,散發出刺鼻的味道,圍繞著「嗡嗡」作響的蒼蠅,膿水慢慢流出來,尸體的腐血上爬滿了蛆蟲,最後變成一具白骨——想到這些我們還會有情愛嗎?當初的癡情會覺得索然無味,讓我們曾經癡迷的容顏和身軀竟是如此的丑陋不堪,當初的迷戀是多麼愚蠢和虛假!

世間有句話說:「問世上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可見情字之害人,情字如一條繩索緊緊的把我們捆住,掙脫不開。癡愛是眾生最大的毛病,日日夜夜癡愛中,時時刻刻不能放下,如果把好色之心放在學佛修行上,那就很快能成佛了。若不能斷欲去愛,一天到晚對愛情看不空,修行絕對不會有成就,《楞嚴經》上說:「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意思是:兩個眾生相互有情意,以這樣的因緣,經歷了百千劫,常常在一起糾纏不清。

所以,天下最害人的就是愛重情深,最高尚的是修清淨道。什麼叫清淨,沒有色,這叫清淨。我們初發心修行,最妨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慾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修行就是把生死的門關閉!什麼是生死之門?就是慾念。若你有了淫亂,種下這個因果,你永遠解脫不了輪迴的苦海。斷了這個淫你就解脫,這叫生死自在,真正的自在是金剛生死不滅的自在。


愛別離怨憎會,實在苦不堪言

本源法師 

什麼叫愛別離?相愛的人,結果分手了,這個時候也很痛苦啊。所以前幾天有一位善信到東台來做佛事,他的父親走掉了,他對他父親特別有感情。他也是個大學教授,他很難過痛不欲生,甚至於對人生沒有希望了。我說:「你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這個非常符合佛法。」你要真正的說,你要幫助你父親,那你自己現在要好好修行,因為只有你自己好好的修行,你才有能力去幫助你父親。

所以,這個愛別離苦也是非常痛心的,很多人是因為這樣的。你像那個談戀愛的人,他分手了,對方把他拋棄了他就痛不欲生啊。乃至於去投河自盡,這樣的大有人在。我覺得他太不珍惜生命了,天涯何處無芳草啊,何必呢?人家已經把你放下了,結果你還放不下,有多痛苦啊!你要愛護自己的生命,你說你這個生命,得到人身太不容易了,要是你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所以說我們要珍惜生命,要把自己的生命去做有意義的事情。

怨憎會,什麼叫怨憎會呢?不是冤家不聚頭。這兩人本來就不好處,這關係不好,偏偏又把他們放在一起。所以在一起,整天看到就像仇人一樣的。你看我們很多學佛的人,廟裡面做法會的時候寫起牌位來一個接一個,要超度冤親債主,是不是這樣的?但是現實當中的冤親債主,一個都不願意見。所以做的這些都是形式,是假的,他沒有真正的去解怨釋結。所以佛門裡面講,不要結冤家。我現在也親身體會到了不要有冤家,寧可少交一百個朋友,決定不能結一個冤家。結一個冤家,就是你生活的障礙,你工作的障礙,乃至於你修行道路上的障礙。所以說千萬不能結怨啊。

為什麼佛陀講,未成佛時要先結人緣?要交朋友啊,朋友多了路好走啊。所以我們要學會解怨釋結,現實當中要去解怨釋結。不要說我在廟裡面寫很多牌位,說要超度冤親債主,但現實當中不願意去。

但凡我們修行人,看所有的人都要順眼,要生起菩薩的大悲心。別人做錯了,你要憐憫他。別人罵你了,你始終要觀想,修學大乘佛法的我們與眾生本如一體。

就像我上一次腳指甲受傷了,我就在這裡想,從這個上面就得到一個啟示,為什麼佛陀講我與眾生本如一體?你腳趾甲受傷了很疼很痛,你要把它鋸掉嗎?不可能的事情!要想辦法治好它、關心它,對不對?那同樣的道理,所有的眾生與我們本如一體,他做錯事情了,他傷害我了,那我們這個時候就要把他當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要去幫助他,而不是去舍棄、拋棄他、指責他。所以這個就是大乘佛法所講的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思想,那這裡講的是怨憎會苦。


法王如意寶:男人不停追求新歡,是什麼在作怪?

都是分別念惹的禍。在這個世間,分別念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痛苦。

就拿貪心而言,一個男人若愛上一個女子,並與之結為夫妻,開始時會覺得她美麗不可方物,而過一段時間後,對她的興趣就慢慢淡了,甚至還覺得她毫無可愛之處,於是又開始追求別的女人。

實際上,他以前鍾愛的女人,與今天討厭的妻子同為一人,之所以前後的態度迥然不同,完全是他自己的分別念在作怪。

但凡有了這種狂亂的分別念,人就像風中的棉絮一樣飄忽不定,今天追求甲,明天喜歡乙……結果得到手的美人,最後又認為過於平凡。

試想,假如美麗真有穩固不變的自性,那這個人前後就不該有如此巨大的變化,對於喜歡的人,應該永遠喜歡才對,並且還應得到全人類的一致認同。

但事實並非如此,某人認為一個女人長得勾魂攝魄、無比迷人,但別的男人就不一定欣賞,甚至覺得也不過爾爾。這就是分別念的不同體現。

又比如,對於污穢的不淨糞,人見後定會惡心,但在豬狗看來,卻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因此,對於美醜、好壞的判別,全是眾生一時的分別念所致。

事實上,外境中並不存在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其實,世間一切的本性皆是無常、空性,沒有一法是值得信賴的。

然而,凡夫人以虛妄的分別念,把外境誤以為實有,將不淨視為清淨、痛苦當作安樂、無常執為常有,就這樣將自心捆縛了,並做出種種顛倒的行為。

比如,為了追求美麗的女子,無數人付出了慘痛代價,但這有什麼必要呢?分別念給我們帶來的是無窮禍患,騙我們做了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對此,我們每個人務必要及早認清,並運用佛法的智慧將其鏟除。

要知道,一切顛倒分別念都像紙糊的屠刀,認識了它的本性,這把假屠刀就無法再傷害我們。否則,始終隨著分別念而轉,哪怕我們擁有的東西再多,也始終擁有不了快樂。


淨界法師:這個身體其實就是一層皮好看而已

一、外表相狀的不淨:「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身體當中:父精母血的結合、跟恩愛迷情結合之後,他吸收很多的養分,滋養之後,身體慢慢的長大,然後身體裡面就有很多的膿血屎尿不淨物,在身體當中互相的參雜(「交潤」就是參雜)。而且,他不是在身體裡面哦,怎麼樣呢?「臭穢常無盡」:九孔流出不淨:兩個眼睛、兩個鼻子、兩個耳朵、一個嘴巴、大便處、小便處,九孔經常流出不淨物。所以我們為什麼要經常洗身,就是這樣子,因為它會不斷的排出不乾淨的東西。這是‘外相’,外表的不淨。

二、內相的不淨:「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

這是往身體裡面看::即便我們用衣服來裝飾它,用很多的保養品來愛惜、保護它,但是其實我們的色身,只就是一個畫囊盛糞。所以我們的色身,其實一層皮好看而已,就那一層皮,畫上了眼睛、鼻子、嘴巴,但是裡面呢,卻是充滿了種種的不淨物。所以古人說:就像一個花瓶外面很好看,這個花瓶裡面裝了很多膿血屎尿,是這個意思:畫囊盛糞。

這個畫囊盛糞是這樣子: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愛一個人的色身啊,除了煩惱以外,這還有業力的問題。所以懺公師父常說一個譬喻:你看豬看到豬,它就覺得這個豬長得很豐滿;這個蛇看到蛇,就覺得這個蛇,長得很有曲線美。它是有他的業力的,你跟他有業力的話,他怎麼看你,就怎麼好看,這是因為有這個業。

所以,我們想要從顛倒當中覺悟過來,說:誒!其實它只就是這一層皮,你把這皮剝開了,把這一層皮打開來看,裡面全是膿血交相潤,從裡到外,沒有一個乾淨的東西。這是在講生前,我們生命還在的時候,一種內外的不淨。

三、死後的不淨:「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

這個色身之所以能夠相續,因為有內心的住持,等到死亡到來,你的神識離開了,這個色身就開始…顏色從紅潤變成蒼白、變成青黑,然後慢慢、慢慢的膨脹,啵!破掉,流出很多的膿血,然後生出很多的蟲,吃他的肉,最後變成白骨,最後連白骨也消失掉。所以一旦神離,當神識離開的時候啊,這個色身誰敢去靠近呢?蕅益大師最後的結勸是:

「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

我們一個修行人,不要把一個將爛而暫時還沒有爛的骷髏,把它當作真啊!這個色身只是借假修真,你不要花太多精神、體力去經營這個色身,因為它總有一天是腐爛的…總有一天,不管你怎麼弄,它會往老、病、死,往這個白骨的方向走,是不可改變的!所以切莫把未爛骷髏認作真。我們前面在修學理觀的時候,我們是無有少法可得。因為:你在正念真如的時候,是離開色身的相狀,心中離一切相,對不對?但是你從對治止觀又回到色身,開始又安立一個相狀,安立一個不淨的相,用不淨的相,來對治我們認為是清淨的相。

所以對治止觀它是有相狀的:以不淨觀來對治淨顛倒,以無常觀來對治常顛倒,它是有相狀的,又開始產生一個相狀,只是怎麼樣?一個逆向操作的相狀。就是說:過去我們心中,住在我們色身的相狀、或者住在你喜歡人的色身相狀,開始分別他是很乾淨的、很美妙的、很可愛的,這個相狀有很多的分別;那麼現在佛陀告訴你,佛陀讓你吃一道藥進去,這個藥,你吃進去之後---誒…他的心中,又產生一個逆向思考,不對!這個是不乾淨的、是腐臭的,是一個未爛的骷髏。

修理觀的時候:是離一切名言分別的。修假觀的時候:你又帶動了名言,用一種清淨的名言,來對治你顛倒的名言。你開始起名言:但是以如夢如幻的名言,來對治那個如夢如幻的顛倒,所以這個時候你又產生一個相狀。在這個偈頌裡面念一念:【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你心中就出現相狀了,那個不淨相出來了。所以說:對治止觀是以名言對治名言,以清淨的名言對治染污、顛倒的名言,在事修是這樣子。


了幻法師:一切眾生皆以愛欲而正性命

「一切眾生皆以愛欲而正性命」,愛欲是三界眾生輪迴的根本。如《圓覺經》云:「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也就是說有愛欲之心,就會輪落三界之中而不得解脫。

佛教把有意識的生命稱為「有情」,如人、狗、鬼、神等皆是,佛教認為其組成要素:除地、水、火、風、空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識」,即有知覺與認知的功用。在《增一阿含經》卷十二「三寶品」:「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因緣識來受胎,云何為三,於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處與共止宿,然若無外識應來報,便不成胎,……」這段話說明受胎,除了父母外,還要有外識(神識)前來參與才可。

「神識」即現代人所說的靈魂,「神識」之所以來投胎,驅使它的力量就是愛欲心。

對普通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兩件事,就是「飲食、男女」。飲食是維持肉體生命的存在所必須,而男女欲愛則是維持人類種族延續的必要活動。

古人說:「飽暖思淫欲」,在飲食、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男女慾望的滿足,往往上升成為第一需要。兩性之間的迷戀,經過多生累世的熏染,於是在人們的意識深處,它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性,以至變得痴迷堅固。故佛陀曾指出:眾生對淫欲的執著,甚深甚鉅;如果對世上還有一種事物,其迷戀程度若能與它相等的話,那麼,便沒有任何眾生能超越生死,我也無法度眾生了!《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由此可見,淫欲的力量何等巨大,這也是眾生始終在六道中的輪迴之因。

《佛說四十二章經》又云:「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佛言:愛欲於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佛說八師經》:「淫為不淨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馳,傷命而早夭。受罪頑痴荒,死复墮惡道;吾用畏是故,棄家樂林藪。」

下面,我們來看看愛欲在婚姻中的作用。

就男女的感情產生來說,最核心的元素是情慾(貪)。男女從相識到產生感情,是因為彼此愛慕的慾貪,因此通過交流、協調,而有可能發展成為夫妻。從貪的角度來分析男女的感情。貪的對像有很多,其中色貪第一、眷屬貪第二,其它還有財、名、食、睡等,譬如有人貪對方的美貌,有人貪對方的錢財,有人貪對方燒的好菜,有人貪甜言蜜語等,這都是貪著。但是男女之間最深的貪著是情慾,這是維繫男女感情最根本的東西。

男女的情慾有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本質是一樣的,但是程度有差別。

(1)色;

(2)情:不但男女之間如此,朋友之間也是這樣;

(3)愛:這跟情是不一樣,它是不需要溝通的;

(4)淫欲。

這四個層次,就是男女之間互相貪著的情執。所以如果沒有辦法超越這四個層次,就一定會墮入男女情慾的漩渦而苦惱。因為有愛欲,我們心性便無法達到最深刻的純淨。

不少男女今天為什麼會離婚?一定是彼此的貪著已經沒有了,或是外面的貪著比對妻子的貪著更強烈;今天為什麼他會愛一個不該愛的人,而捨棄他該愛的人,就是因為他煩惱、愚癡,善性太弱了。如果人的心靈純淨,他站在任何角度,都會把他的煩惱降伏,讓他的善性激發,面對再大的困難,他都不會使感情破滅。今天我們看到任何感情的案子,都可反省到人性的缺憾,知道必定是有煩惱障蔽人的心性,讓他陷入愚癡執著的狀態,而造成錯誤的決定。

所以如何激發人的善性,降伏人的煩惱,才是徹底解決人與人之間感情問題的關鍵。


淨空法師

如果真心想出三界、了生死,淫戒應列為第一。要想真正在這一生得到成就,必須以斷淫為根本。這一條如果做不到,所希求的目標就難達到。我們自無始以來,均在生死輪迴,就是被這一條害苦了。佛家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必須要覺悟!

關於戒淫一事,世間人不願意聽,也不愛聽,倘若他(她)還沒有出離之心,對於這種事還有貪念,縱使他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問題就在這裡!

有人讀到此段經文怕了,原來恩愛的夫妻,難捨難離。我就告訴他(她),你的愛是假的,能愛幾年?死了各自分飛,愛誰去呢?若夫婦二人同修念佛法門,都能了解事實真相,將來同生淨土,豈不更好?若夫婦二人,一個信佛,一個不信﹔信佛的更應該放下一切,專心念佛求生,將來到了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何道?然後倒駕慈航再回娑婆,搭救她(他)以及其他親人眷屬,這才是真正愛他們…(詳見《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親聞記》第九頁至第十五頁)

學佛,無論修學任何法門,念佛也不例外,念的再好,《無量壽經》念的再多,若不能斷淫、怒、痴,就如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我們念佛不要以為將來一定可以往生,往生不是那麼簡單。如果煩惱習氣伏不住,念這一句佛號不得力。所謂「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煩惱習氣,境界現前,淫、怒、痴、慢還會現行,還會發作,這就沒有用處,不能往生,該墮地獄還是墮地獄。(詳見《無住生心集》之六十八)


淨空法師:愛情婚姻是假的嗎?

愛情這條繩索捆住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沒有法子,一定要把這個斷掉。 

把愛情斷掉絕對不是絕情無義,你那個愛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騙自己又騙別人,虛情假意。怎麼知道是假的?今天愛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後天又離婚了,你看這不是假的嗎?哪裡是真的!許多青年男女在戀愛的時候,多甜蜜!過了不久,變成仇敵,變成冤家。可見得那種愛情不是真的,假的。諸位冷靜去想一想,愛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會覺悟。古人結婚是為道義,為人倫,為家族幸福,不是為愛情。現在人結婚是為愛情,愛情是脆弱的,愛情會變,所以婚變的事情層出不窮。 

有一些人不懂佛法,聽說佛法要永斷情愛,於是乎他就反對了。他說人與人之間要沒有愛情,那還有什麼意思?佛是不是情與愛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曉得,他這個“斷”實在是轉變,把情愛轉變成智慧。佛經上常講:“轉煩惱成菩提”。情愛是煩惱,佛教給我們,要把煩惱轉變為般若智慧。般若智慧裡面有沒有愛呢?有。那個愛不叫做愛情,叫慈悲。世間人所講的愛情,都是虛情假意,不是真的;轉變成智慧,那就是真的,永恆不變。一定要轉煩惱成菩提,你才能夠悟入佛法,你才能脫離六道輪迴。 

你看自古以來,中國、外國的文學作品裡面,寫的是什麼東西?都是情與愛,所以他永遠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佛法講“慈悲”,佛菩薩是真正愛世人,他是真正有愛有情。慈悲是真正的愛情,永恆不變。慈悲是從自性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它那個根源不變,所以流出來的作用、現相也不變。 六道凡夫都沒有真心,都沒有真情,也沒有真愛。凡夫那個心靠不住,全是虛情假意,不能相信。你如果相信別人會對你好,那你是糊塗,你是迷惑顛倒。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說的話都靠不住,不要當真,你要當真,決定要上當。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對自己都不能相信,為什麼?自己的感情都會變化。今天我對這個人好,明天我又對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還能靠別人嗎?佛給我們講,沒證得阿羅漢以前,別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麼能相信別人?這個世間人,全都是虛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當真,你虧可吃大了! 

世間種種的境緣,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愈淡愈好,不要認為看得這麼淡,好像這個人絕情寡義,但是往生容易。你愛情太重,往生就發生障礙。你愛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輪迴,就要搞三惡道。愛情不是好東西,生生世世害我們;害得這個樣子,還捨不得離開它,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覺悟。 

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當然要把愛情放下,還有留戀,還有牽掛,還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這個事實的真相,你要看破,你從此以後,這一切恩恩怨怨要把它捨棄。不要想愛情,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就好。佛家不講愛情,佛講慈悲。佛法為什麼不說愛,要說慈悲?因為愛裡面有感情,慈悲這個愛裡面沒有感情,它是純粹的理智。慈悲跟世間所講的愛情是一樁事情,一個是覺悟,一個是迷惑。愛情與慈悲在事相上沒有兩樣,在起心動念上不一樣,一個心迷,一個心覺。迷了的時候叫做愛情,覺悟了就叫慈悲。佛菩薩這個愛心叫做慈悲,是永恆不變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佛菩薩為什麼能夠捨己為人?慈悲心在那裡推動。 

世間人帶著感情這個愛是假愛,靠不住,為什麼?它會變化,愛到最後會變成怨家、仇敵,所以那種愛是假的,不可靠。凡夫的愛情,這個愛裡面不平等,這個愛裡面沒有真誠。為什麼沒有真誠?那個愛會變的,靠不住。我們中國祖師大德們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你為什麼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難,在這裡搞六道輪迴呢?就是你的愛慾沒斷,這是六道輪迴生死的根本。世間人把愛慾看得很重,認為這是正當的,這個都是迷惑顛倒。惟獨佛菩薩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輪迴怎麼發生的,就是在這一唸錯誤。然能把愛情看破、放下了,你決定超越六道輪迴。唸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如果愛情這一關看不破,還是不能往生。唸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裡?就是愛慾不斷。愛情這條繩索捆住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沒有法子,一定要把這個斷掉。

今天愛了,明天就不愛了,今天愛得不得了,兩個人結婚了;過兩天離婚了,對簿公堂離婚了。可見得愛是假的,不是真的。現在人結婚是為愛情,愛情會變,所以婚變的事情層出不窮。今天的結婚是感情的結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現在民主開放,結婚,要以生活目標,為思考的第一個重要的標準,不能夠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會痛苦。因為感情變化太大了,一個人早晚情緒都不一樣,哪保得了明天是什麼樣的心態!所以說感情變化太大,靠不住。世間人這個感情會變的,千變萬化,靠不住的!我們學佛的人頭腦比較冷靜一點,你說你喜歡我、愛我,我點點頭,不會相信你。為什麼?知道那是假的,虛情假意。所以千萬不要當真,你要當真那你就吃虧了,你就上當了。就是他本人,他也不知道他那個心。今天喜歡,過兩天就討厭,他不曉得,自己對自己都把握不住。所以他欺騙別人,不能怪他,他連自己都欺騙了。愛是假的,是千變萬化的;慈悲是真愛,永遠不會變的。這佛菩薩靠得住,世間人不可靠,所以我們要學佛。現代人把婚姻看得很輕,喜歡就結婚,不高興就離婚,簡直叫兒戲。他不曉得,他背的因果有多重!輕易離婚,果報都在地獄。為什麼有這麼重的罪?他把整個社會秩序破壞了。  

現代的的夫妻,在沒有結婚的時候,彼此雙方都看到對方的好處,決定不看對方的缺點,對方有缺點也不放在心上,人家告訴他對方怎麼怎麼不好,他都不相信。 

夫妻為什麼會離婚?結婚之後,專看對方的缺點。天天看對方的缺點,你說這個糟糕不糟糕!

南無阿彌陀佛


頂果仁波切開示-關於身體

身體只是一個盛裝各種污物的皮囊,人們啊!切勿嬌養它,裝扮它。

“我豔冠群芳”一個美麗女人想著,“我可以誘惑任何我想誘惑之人。”

事實上,她動人的身軀不過是一堆血、肉、淋巴、骨骼和排泄物,一點也不漂亮美好。

人身如同一隻盛裝了排泄物的精緻瓷瓶,一打開它 就令人作嘔。

我們耗費心思來照料身體,用最鮮美多汁的菜餚喂養它,用最時髦的衣飾裝扮它,努力讓它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是多麼的浪費時間!

除了墓地,身體沒有其他歸宿;在墓地裡,它將被焚化,被埋葬,或被用來喂養鳥禽。

當我們擁有足夠食物來維持生命,擁有足夠衣裝來遮身蔽體時,我們還需要什麼呢?

我們的心靈上師有了這些就心滿意足,他們從不貪圖奢華的衣飾或價格高昂的精緻佳餚,他們嘲笑安逸和名聲。

因此,我們平日對身體的關注無功德可言;然而,它卻可以成為修持佛法、價值無可估計的工具;可惜的是,我們不應只是儘可能地讓它享受歡樂與舒適,我們必須善用它,用它來趨近證悟的境界。

如果你無法停止迷戀身體,那麼你的執著與貪愛只會增加;我們應該把身體視為一個幻象,一個夢中的色身;我們應該只給予身體必要的照料,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然後把全副心力用於修行。

如此一來,我們有朝一日就會變得跟菩薩一樣;菩薩毫不執著於身體,隨時準備佈施他們的四肢、眼睛、甚至生命來利益他人。

 

人身難得

所謂“珍貴的人身”必須是一個生於具足一切修習佛法的自由,以及適切的環境中的人,方堪稱之。因為唯有如此,才能運用此人身,於此難得的一生中成佛。所有偉大的成就者過去都生為凡夫,然而一旦進入佛門,追隨一位已證悟的上師,並投入其全部生命以修習他所領受的教導後,他們便得能展現出大菩薩的圓覺事業。所以,如果我們不善用此生為人的良機,我們就會毫無選擇的像滾石般的墮入地獄。

死與無常

如果我們現在想修學佛法,仍然能夠有機會,但一旦死時已至,我們將被身體的痛苦與心理的苦惱所淹沒,再也無暇想到開始修行。因此我們要時時警醒於死之的威脅,如此將不會繼續一天天沒頭沒腦的安排無意義的俗務。

業力因果

如果死亡單純的像是火焰燃盡,或像是水枯竭了那就好。如此就一點也不用修持佛法。但事實並非如此。當身體和心識分離時,身體是被留下了,但心識會多次轉世。那時候唯一可以決定我們將如何存在的,是我們過去所做善惡業的多寡。我們也許在那時候都會承認,惡業引起痛苦,善業令我們快樂;然而那並不是說在我們死亡或中陰身時,我們應該開始去想到善惡行為。事實上,死亡時我們所能做的十分有限——因為我們的業力早已建立了。

現在,當我們還有自由去選擇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時,我們一定要考慮到因果律。如果我們以為可以做些只要是自己高興的好事或壞事,然後附帶的修一點佛法,就可以像坐飛機般的成佛,那就大錯特錯了。

等到在中陰身時,即使我們後悔我們的一切惡業,我們仍將像塊拋到空中般的石頭 ——只有落地一途。我們無法逆轉已積聚之惡業。那時已太遲了。因此我們要認清何者為善、何者為惡;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許多大功德善業或大惡業,都是由一件小小的行為所造做,如一語謗佛即造大惡業等,故不能單從外相來看。

但無論我們已造作了什麼重大的惡業,都是可能被懺淨的。如果罪業不懺淨,我們將無法領受諸佛與上師的加持,將無法生起精神上的體驗和證悟。在你晨起時應如此想著:“我已幸運的生而為人。並且已入佛法之門,得遇上師,領受其教導。因此今天我應盡力追隨佛法且僅僅修習善法。我這樣做不單是為了自己,而是為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盡無餘。”

晚間休息時,檢討自己白天所做的行為、話語與念頭,隨喜自他之善行,將功德迴向一切眾生,祈願他們皆能成佛。願來日自己能增長更多善業。似如下思惟強烈地懺悔惡行,並決心不再重犯:“我已得此珍貴人身,又得遇上師,卻竟仍做下如此行徑。”

一般凡夫眾生即使能短暫的想想惡業的果報,也無法謹記在心,仍舊努力地造作一切惡業。這就是為何我們還在輪迴中的原因。為了要發展精進且穩定之心靈,我們必須瞭解自己的處境——我們輪迴中的痛苦就是自己惡業之果,此外無他。若我們能深知此點,我們自然就會不變,精進的善觀自心。

凝思苦痛

六道輪迴中無處不苦,防非止惡、增長善業乃人天福報之基礎,然亦非究竟。

解脫之殊勝特質

需知,一切存在的生命都是和自己一樣的痛苦者。因此要激勵以:“我必須去解脫一切有情眾生。因此,第一步就是要自我解脫成佛。”這是修習佛法所必須的根本發心。以此態度,你將會逐漸地深刻你的精神體驗,達到證悟,而如此地變得真正能夠協助他人。

追隨上師的必要

沒有上師行者哪兒也到不了,如同沒有駕駛員的飛機乘客。所以不要高估你自己的能力。立刻去尋找一位具足智慧、慈悲和能力的有德上師,然後以信心追隨他,領受他的教導並精進地修持之。

自我與他人

我們希望自己快樂,所以我們應該也祝福別人獲得快樂;我們希望自己遠離痛苦,所以我們也應該祈願眾生都能免於痛苦。我們應該如是思惟:「願一切有情眾生具樂及樂因,願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及苦因,願一切有情眾生不離無苦之樂,願一切有情眾生遠離親疏愛憎,常住大平等舍。」

當我們快樂的時候,感到心滿意足;其他人不快樂,不是我們的問題,當我們不關心的時候,我們只想盡快除掉任何讓我不快樂不順眼的東西,根本不記得也不在乎其他人可能也很不快樂,相反的,我們應該希望他人和自己一樣快樂,設身處地感受他人的痛苦。用充滿慈悲的心對待一切有情眾生,就是圓滿成就諸佛菩薩大願的最佳方式,即使我們無法給予任何人外在有形的援助,我們應該時時修持慈悲,直到慈悲永住於心,不退失為止。

當我們修行,並在修道之路上有所精進時,我們必須記住,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利益他人,保持謙卑,謹記你的所有努力與廣大無邊的菩薩行相較,都顯得輕而易舉、正如父母深愛子女一般。我們絕不能認為自己已經為別人做了很多,或已經足夠。即使我們最後讓所有眾生證悟成佛,我們也只能這麼想:我們的願望己圓滿成就,絕不能有一絲想要獲得回報,利益自身的念頭。

超越我執,全心全意為他人奉獻,即是菩薩行的精髓。行菩薩行取決於心,而非顯露於外的行動。真正的慷慨是沒有執著,真正的戒律是沒有貪慾,真正的忍辱是沒有嗔恨。菩薩之所以能夠捨棄自身的一切,就是因為他們已經完全超越了內在的貧乏,可以無條件地去實現滿足他人的願望與需要。 


廣欽老和尚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三十二頁)

我們這裡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雙雙對對。年輕出家眾愛情惜別之念較重,看到情侶時,若被環境所轉,對他們生起羨慕之心,則是沒有道心。若認為他們這樣下去會墮落的,才是有道心。(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二0一頁)

愛情惜別,千萬劫也是在輪迴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迴。(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二二三頁)


妙蓮長老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迴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肚子來,不錯,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但為什麼人會到媽媽肚子呢?因為有情欲,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矇就逕直投胎了。

什麼是顛倒想呢?顛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欲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個大苦趣呀!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斷愛,千萬不可再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那就決定要斷淫欲,斷淫欲才是出世之道。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詳見《五戒是良師》第三十九頁至第四十二頁)

說到願生西方,念佛的人誰不願往生呢?可是這裡頭還有個重要的問題:願有兩種意義:一是欣求──要歡喜生西方,二是厭離──要厭離這個世界。要厭離它啊!什麼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它是怎樣的好,捨不得,說什麼我們要白頭偕老,長相廝守,死在一起…。世間這一切不厭離,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厭離」,那生西方就決定成就了。(詳見《法海釋疑》第三十三至第三十四頁)

當有人拉你(妳)作惡或找你(妳)麻煩時,沒有關係!只要念句「阿彌陀佛」就沒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對你(妳)好,就情情愛愛的沉迷下去…,我們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這一關,此關若不破,生死難了啊!

對於男女間的情愛,當用金剛利劍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藕斷絲連,只要有一絲情愛在,就會被束縛住。是誰縛你?是你(妳)自己啊!(詳見《往生有分》第九十二至第九十三頁)


宣化上人:千經萬論,三藏十二部,都是講這個「欲」的問題

千經萬論,三藏十二部,都是講這個「欲」的問題。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楞嚴經》上說的很清楚:「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砂欲想它成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九十至第九十一頁)

什麼是「無明」?較文雅的說,就是愚痴﹔若往顯明露骨來說,就是「淫欲心」。有了無明,就會發生男女的性「行為」,發生之後,就有了「識」(父精母血的胎兒),有「識」之後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後,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滿,出生於人間,便有「觸」的感覺,能分別冷暖軟硬,有了感觸之後,便生「領受」的作用,在順境曉得快樂,在逆境曉得痛苦,隨時隨地生起「愛憎」的感情。有了愛心,就生出自私心,要佔為己有。人貪戀財貨異性,而生出種種欲望。有了愛心,乃想盡方法,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因此盡造不清淨的身、口、意三業。(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一百五十二頁至第一百五十三頁)

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二百二十一頁)


宣化上人:不要以為有人愛你是好事,其實是把你拖到地獄去!

生死愛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無論對人或對物,生出愛慾之心,都會障礙修道的發展。

詳言之:「愛慾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愛慾,愛慾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愛慾無明,終不能離開生死大愛海。如何能離開生死?簡單的很,就是「斷欲去愛」,別無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愛的思想,更不能有情愛的行為。對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種情愛心;有了情愛,苦根不斷;有了情愛,生死不能了。

有人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食色性也。」就因為這樣,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經》上說:「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我們修道人,就須存這種的觀想。

如果無情無愛,見到人是不是就把嘴堵起來,不理睬人呢?這樣也不對。我們不執著情愛,不生情愛之心,但還不能討厭人,也不能說我不愛人,我就憎恨人,這樣也不對。

那麼,要怎樣才對?就是不愛,也不憎。「不愛不憎為中道」,修道修什麼道?就是修這個中道,對誰都是平等相待,慈悲為懷,但要謹慎行事,不可落在情愛樊籠裡。

各位注意!不要被情愛所迷惑。有人寫封信給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懷中,亂蹦亂跳,以為有人愛你,這是好事,其實是想把你拖到地獄去!

各位善知識!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實實的瞭解:「愛慾,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

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

凡是你所願意的,就是愛;你所討厭的,就是憎恨。我歡喜這個,就生出愛心;我厭惡那個,就生出憎恨心,這都是感情用事。

修行人不應該用感情來處理一切事。可是也不能像關帝公似的,坐在那裡繃著臉,給他叩頭,他也不理睬。對人要和藹,要有禮貌,不可貢高我慢,目空一切。

總之,對人要以慈悲為懷,方便為門,處處為人著想,令人生歡喜心,我們還有這口氣在,就要對人好,可是不應有情愛的思想摻在內。

各位!切記切記!這是很重要的法門。


印光大師

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至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大家輪班助念佛號時,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欲生西方,萬無有一也。(詳見《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第一百四十四頁)


虛雲老和尚

《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作我們的模範。全經著重說一「淫」字,由這「淫」字,說出很多文章來。(詳見《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第一百一十三頁)

《圓覺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所以說:「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詳見《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第一百三十一頁)


來果禪師

要知身為淫本。防淫如防火,防愛如防賊﹔火不防既成灰燼,賊不防悉為賊有。(詳見《參禪普說》第六十九頁至第七十頁)

無始劫來攀情扯愛,極惡深交,致使改頭換面不知凡幾,直到今天再隨情欲轉去,辜負佛祖父母師長,何臉見人?(詳見《參禪普說》第八十六至第八十七頁)


寶靜大師

古今多少英雄漢,誰不於此茫茫欲海中,為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綢繆,曠劫相纏,無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實甚於猛獸橫流,吾儕凡夫,應當猛省而討斥之…(詳見《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第六十九至第七十三頁)

世無無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樹由桃核而來,現在生死,由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愛心而來,納想為胎,流愛成種。

吾人來世如何,不必問他人,問自心便知。吾等現須看破一切,斷去貪欲,切不可被其所迷,於無量劫中為恩愛奴。

所謂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自己要向自己度,求人不如求自己。(詳見《寶靜大師全集》第九百五十六頁至第九百六十一頁)


慈舟大師

殺我、盜我、騙我者,作隨緣消舊業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隨緣消舊業想的,這個業是不能隨緣消業的。別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雙方犯戒,這個因果無有了期定規,要從此一刀兩斷,絕對不淫才好。(詳見《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三十頁)

《楞嚴經》雲:「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假如學佛法不劃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脫死。望大家念念之間,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截,精進勇猛的修行。(詳見《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三十五頁)


以上九位高僧大德的開示,相信對同修們來說,不僅是暮鼓晨鐘,簡直就是當頭棒喝!尤其是淨空長老更是明白的指出:「為什麼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問題就在這裡!」祖師大德們怕我們這些有情眾生,接受不了猛藥,所以很慈悲的用迂迴的方式開導我們,譬如用《無量壽經》的「清淨心」,《壇經》的「明心見性」,以及《心經》的「五蘊皆空」,和《金剛經》的「諸相非相」來點化我們,希望我們能循序漸進的有所領悟。但是在末法時期,若真下定決心要在今生往生,只有效法維摩詰居士的「雖有妻子,常示梵行」,以「誠敬心」服下這帖猛藥,才能拔愛樁,破情牢,了生脫死,親覲彌陀。

 

最後,謹以中峰國師的淨土偈,與同修們共勉之:

報君今日是十五,遙觀落日知懸鼓,

收拾身心歸去來,蓮花世界無諸苦。

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戒淫慾,

淫慾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註:陰曆十五是滿月,表示往生成就。陰曆十六表示己錯過往生,原因是未能斷淫慾心,對此五濁惡世仍有留戀。)


舍不得愛情就等於舍不得三界六道

問:怎麼判斷自己是真信?還僅僅是覺得自己信了?我現在挺願意馬上能去像極樂世界這樣的一個地方,但有諸樂無有眾苦。那麼世間的一切,比如愛情,感覺到愛情的痛苦,但又舍不得,我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

大安法師答:你倒是挺實在了,沒有說大話。其實淨土的真信,它不容易啊。佛再三強調這是難信之法,甚至是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不是說聽了就能真的相信了。

你說你現在挺願意去,口頭上這麼說,今天晚上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你真的就能全都放下嗎?

這不是開玩笑的。如果還有一念貪生怕死的心,還有一念覺得「愛情雖然痛苦但又舍不得」的心,你就會覺得,哎呀,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好是好,我先請幾年假再去行不行?

無始劫以來,我們對我們這個生命,這個四大假合的臭皮囊,貪戀不已。對男女的慾望,對想要傳宗接代的慾望,那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你說你能斬斷這個慾望?能面對死亡無有恐懼?

能夠面對死亡無有恐懼的人,在武士道裡都是大師級的!如果沒有任何技藝,能夠坦然地面對死亡嗎?

不要小看了我們那種貪生怕死的心,一定要反覆地熏習,要了解我們生命的痛苦,要知道這個痛苦就是由於有貪慾!

如果現在還舍不得這個貪慾,那怎麼產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哪?其實「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八個字,這是信願行裡的「願」的內容,真正落實不容易呀!娑婆世界的一切,自己的身心、環境、家親眷屬一概在心理上都要斬斷,沒有一念的貪戀。如果沒有甚深的般若空慧和淨土善根,是不容易達到這個水平的。

所以淨土法門確實是「具足信願」萬修萬人去。但為什麼又沒有做到萬修萬人去呢?就是在於信願不具足啊!

這不是口頭上說的,是不能作秀的!這一定是你內心「真心到徹底」的這種願力,才能跟阿彌陀佛的願力感通上。若有一念的舍不得、懷疑、貪戀,就感通不上,阿彌陀佛也不可能現前。這個現前,是法爾自然的事情。

說到——判斷自己是不是有真信——這個問題,確實,我們有一個自欺欺人的傾向。我們常常在口頭上,說「我很相信了」。既然相信了,當下就往生了;說「我已經往生了」。當說出這話的時候,要注意了,千萬要注意了,大概有點自欺欺人了。

所以平時要反覆熏習,要把對自身,對娑婆世界的痛苦,觀照得非常地徹底;要對極樂世界的陌生環境,慢慢變成非常地親切。一想到極樂世界,油然而生大歡喜;一想到娑婆世界的一切,就有極強的厭離之心。

這樣表現在行為當中,你就會放下很多東西。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念佛、拜佛、誦經。

如果說念佛了,對世間還一點都放不下;明明收入已夠生活,卻還想賺更多的錢;滿足了這個慾望,還有更多的慾望......那說明「信願」是有問題的,你有很多東西都放不下呀!

就你提的問題而言,愛情就是痛苦之源,男女的慾望就是我們輪迴的根本。

看透這一點,還會去昏頭昏腦嗎?還會去舍不得嗎?舍不得愛情就等於舍不得三界六道,就是這樣的關係!一定要徹底舍,才能得到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所以修淨土法門,要有一點大人作略,大丈夫氣概。對比較貪戀世間法的人來說,這還很難說。愛情、婚姻、家庭、傳宗接代,在世間法當中是正常的,我們好像也不能徹底否定。但要是站在一個無量劫輪迴之苦的界面來看,所持的觀點、立場、氣概,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就是無量劫以來對這個世間的情愛因循、隨順,才出不去嘛!唯有一刀兩斷,才有出離的希望啊。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要看透情愛的虛幻性、痛苦性、無常性、不清淨性;在事相上,作為一個居士,婚姻愛情事業也可以隨順去做。

雖然事相上隨順,但你要知道它的夢幻泡影性,內心不去貪戀執著。這樣你也可以在內心深處,以真誠心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產生一個密切的關聯。

這就是火中生蓮了,污泥濁水裡長出一朵清淨的蓮華。蓮華雖然離不開污泥濁水,但一定要長在虛空裡面,不認同它。

就如同要有一種「雖然也談戀愛,結婚成家,但從內在價值上不認同它,只是說夢中之事而已」的心態。當然,能夠不結婚,出家就更好了。

 

千萬不要給人做媒、勸人結婚,罪過無量

問佛陀情為何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障礙往生,六道沉淪!

懂得無常,才不為感情所傷

阿難出家因緣--母猴怎堪與我美妻比

最愛自己--其實除了自己,誰也不愛

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天眼照見女人多墮地獄!

一見鍾情,是源於前世的宿債,愛情是人性自私中的最高境界!

情執的可怕--認清愛情的本質

佛弟子應如何看待愛情

愚痴的人最愛回憶受苦的過程

談愛情與情苦及如何解脫

情執是修行最大障礙

福報相當,方為夫妻 (求好姻緣,先要提升福報)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