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間萬般皆苦,唯情執最苦

索達吉堪布精彩問答

若有人問佛陀:“應當如何對待愛情?”佛陀不會勸所有人出家,也不會讓所有人學佛。

佛陀會說:對感情不要太執著了,否則一定會帶來痛苦,這些痛苦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完全是自作自受、作繭自縛。

 

問:有個對佛學感興趣的同學,給我講了許多成佛的道理。我當時反問他:“你想成佛,這也是一種慾望——成佛欲,為什麼佛家對男女感情要禁止,而對成佛不禁止?難道你們那種慾望是對的,我們這種慾望就是錯的嗎?”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既然佛法無邊,應該有足夠的包容性,為什麼就不能把七情六欲包容進去,一定要把它斬斷呢?

堪布答:佛教並不完全禁止男女感情,我也引用了許多經典說明這一點。可是,佛教會提醒你認清感情的痛苦本質,認清感情的“慘”。

如果你以貪欲想佔有他人,與他人產生各種情緣,這就是痛苦之因。而一個人若想成佛,想獲得利益眾生的能力,表面上看是一種慾望,然而這跟世間的貪欲有區別。假如你通過發菩提心、學習佛法、積累資糧,最後獲得了佛果,就能利益自他一切眾生。

現在許多人認為,佛教是絕情的,佛教排斥所有的感情。其實不是這樣。懂佛法的人都知道,佛教並不反對正常的感情生活。對於一般的在家人,佛教只是要求他們節制感情,並受持清淨的戒律。而且,佛教要求受持戒律,也是循序漸進的,並不提倡所有人都剃頭出家,也不要求所有人都信仰、皈依佛教。佛教的精神很自由,你信仰也可以,不信也可以。

 

問:您也曾年輕過,雖然在“上師”的光環下,許多人把您超人化或者脫俗化了,可是我想問:您在年輕時,心理狀態和慾望狀況是什麼樣的?

堪布答:我個人來講,年輕的時候,確實也有貪慾和執著。不過,我雖談不上有什麼修行境界,可是通過思維歷史上的許多故事,通過反复剖析煩惱和人性,對感情的本質也有了深刻認識,所以,能夠擺脫感情的困擾。

通過自身的體會,我也感覺到,年輕人特別需要認識感情的真相。若能認識到這一點,即便有一些貪慾和執著,自己也不會特別苦惱,更不會因為失去戀人而自殺。

 

問:我是二外的一名學生,想請教您一個問題:現在漢地大城市裡的人,情執特別重,因感情而痛苦萬分的年輕人比比皆是。如果給他們講空性的道理,雖然可以對治情執,但他們很難接受。那我們該用什麼方法幫助這些人呢?

堪布答:情執的問題,確實在漢地相當嚴重。我以前去過一些歐美國家,據間接了解,那裡因感情自殺的現像不太多。在我們藏地,或許是信仰的原因吧,更是幾乎沒聽說過。

關於情執的對治法,其實不僅僅是空性,佛教的無常觀,或聚際必散、因緣聚合等道理,也可以說服他們。

但若是無緣者的話,恐怕我們也無計可施……

 

問:既然說情是痛苦的,當為情而痛苦到睡不著的時候,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睡著呢?

堪布答:其實,不要說年輕時會為情而睡不著,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也經常會有睡不著的情況。許多有錢、有地位的人,每天必須要吃安眠藥。

如果睡不著,你可以坐在床上,觀想釋迦牟尼佛的身像,或者放下一切執著,打坐十到二十分鐘,讓心處於寧靜調柔的狀態中,這樣就比較容易入睡了。

有時候,我因身體不好也無法睡著,或者白天做了某件重要的事,臨睡前腦海裡一直浮現它,甚至為此焦慮、激動。那個時候,我就會放下一切執著,要么觀想佛像,要么坐禪,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然後再躺下去,這樣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當然,每個人的根基不相同,這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不過,根據有關佛經的說法,對大多數人還是比較管用的。


索達吉堪布:認清愛情的本質

佛曾提醒阿難,不要輕信你的念頭,念頭根本不可信;不要迷戀美色,否則禍患無窮。如云:「慎無信汝意,意終不可信;慎無與色會,與色會即禍生。

遺憾的是,許多人不知道這一點。他們覺得某某明艷動人、不可方物,這往往是未經詳察的錯覺。

若用智慧分析,就會發現自己喜歡的,只是一堆肉而已。這堆肉從頭到腳再剖析,你會恍然大悟:「原來我愛的、想念的,居然是這些東西。」

泰國有一位阿姜查尊者。一次,他和兩位來自西方的比丘坐在車裡。忽然,他回頭對一位美國比丘說:「你在想念洛杉磯的女友。」

美國比丘大驚失色。

阿姜查說:「你給她寫信,讓她寄一樣非常私人的東西給你。等你想她的時候,可以把它拿出來。」

美國比丘問:「出家人可以這樣做嗎?」

阿姜查說:「當然可以。讓她給你寄一瓶她的屎,等你想她的時候,就拿出來聞一聞。」

阿姜查看似在開玩笑,卻是在宣說人體不淨。不僅女人的身體如此,男人的身體也是同樣。不過,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若沒有觀察,照樣會貪執異性的身體。

昔日,摩登伽女愛上佛的弟子阿難。她跑到佛面前,求佛讓阿難還俗與自己成婚。

佛問摩登伽女:「你愛阿難什麼?」

她陶醉地說:「我愛他明亮的眼睛,愛他英俊的鼻子,愛他迷人的耳朵,愛他甜美的聲音,愛他高雅的步伐,我愛阿難的一切。」

佛告訴她:「阿難的眼睛中有眼屎,鼻中有鼻涕,口中有唾液,耳中有耳屎,身體內有屎尿,哪一個值得愛?」

又叫人把阿難髒臭的洗澡水端出來,對她說:「既然你那麼愛阿難,把它喝下吧。」

摩登伽女嚇了一跳,仔細想想佛的話,覺得挺有道理,愛念當下就息滅了。

愛情,是最弱不禁風的水泡,輕輕一碰就會破碎。假如沒有認清它的本質,水泡破了便失望、絕望,乃至自殺,這是不明智的選擇。

在藏地,很多人也追求愛情,但不會過分地讚美它,更不會視為生命中的唯一。

可是在漢地,人們把愛情渲染得無以復加,原本它沒那麼驚天動地,但被虛構的浪漫情節包裹著,不少人就迷惑了、瘋狂了。

直至有一天這層包裝被撕開,他們才痛苦地發現:愛情不過如此。


再世情緣愛情不過是聚散

當我第二次看完台灣33集電視劇《再世情緣》後,內心的那份感動與觸動,無以言表。

順親王府的格格到崇恩寺進香,遇到玉琳法師,二人相見,四目交彙的那一剎那,眼中的那份依戀,喚醒了八百年的情緣記憶,“今生無緣,但求來世”,“就算天荒地老,我也等著你”,這一份前世未了的情,使得在800年中尋尋覓覓到今生,雖然換了時空,變了容顏,可那份情緣,使得墮入輪迴的苦戀,此中有緣無分,情何以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那一念的痴迷讓娑婆世界的苦情眾生周而復始的上演著淒怨的愛情故事。情愛的確是一種迷障,一旦墮入,每個人都要受苦。情到深處,無以自拔。人生八苦,這份求不得、愛別離之苦痛唯有深陷其中之人才會感受個中滋味。雖然前番已知苦,但如果不掙脫這份貪愛,今番一定會隨業力而再來。輪迴痴夢苦無邊,所謂永恆的愛情,只能換來無窮無盡的憂悲苦惱罷了!

紅塵之中,為情癡、為愛困,勞碌奔波,我相信來生,也相信因果,沒有前世的因,就不會有今世的果,玉琳法師和格格前世種下了因,今世雖吃盡苦頭,但最終兩人能走上學佛解脫之路,也算是圓滿的結局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冥冥之中又搭載著多少故事,就是這短短的路程,又有哪個彼岸是屬於自己的……是啊,世間萬事萬物賦予人太多的感情,有了感情人們感覺溫暖,卻又吃盡了其中的苦頭,浮沉瞬間,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人世多少無常之事,看似平靜的生活,卻因無常而捉弄人。《心經》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若真能看得開,而心無掛礙,那便得以解脫而趨向成佛。

玉琳法師說:“我非無情,只是情到深處淚轉多。”在皇宮中,他對格格說,“你在我心目中的分量遠勝於我擁有的一切。”今世雖出家為僧,但對格格那份昔日的情緣,使得玉琳承擔著雙重的壓力。確實,玉琳法師也是一個人,怎麼可能完全抵擋前世的業力和今生的緣分呢。但紅塵愛欲的無常苦,使他不願再讓雙方墮入愛欲苦海中,所以一再地回絕癡情的格格,以他的智慧,毅然從紅塵俗世的煩惱中掙脫出來。那麼無奈,卻又無悔。作為一名佛弟子,我能深深體會其中的感受,為玉琳法師而感動流淚……正因為那份癡情,便愈加感覺到輪迴和因果的可怕。前世也好,今生也罷,不過是周而復始的虛妄而已,《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情世間皆為無常,人生百年,彈指即過,一切皆為虛幻。貪癡愛皆從虛妄中來,而眾生皆為虛妄所支配而不自知,個中所造的業力使世人不斷落入因果之中。人生之苦,皆因宿世業力集結而來,唯有大徹大悟方能解脫!

金刀剃除娘生髮,除卻塵勞不淨身;

圓頂方袍僧相現,法王座下添子孫!

堪破生死輪迴,道心堅定,懷著大悲的心願,普度一切迷情,解脫自己並幫助別人解脫,這就是出家之意。

真正之愛,乃之於眾生之愛;

不忍小我安寧,不願棄世人於不顧;

其苦,我苦;其痛,我痛;其樂,我樂;其愛,我愛。

於世,普度眾生;超脫塵俗,非拋棄之意;乃與世人同行,共求心之自在。

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塵;

美麗看破了,不過是軀殼;

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

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情執的可怕
興國寺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形成龐大的網路,把我們牢牢束縛在輪迴之中

看到芸芸眾生——男男女女都是被情所困:愛情、親情、友情……眾生與眾生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情線牽連著,密密麻麻、錯綜複雜,形成了一張牢不可破的大網,把眾生都網在其中。人們之間的情緣、情份,是我們天生就有的,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情線的牽連也是娑婆世界六道輪迴當中的一個業障現象。

只要眾生處在這樣的境界當中,就必須要承受這樣的束縛。要受著這個網路的控制、禁錮。只要處在娑婆世界這張大網之中,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剛才所說的那幾種情愫。包括夫妻之情、父子之情、父女之情、兄弟姐妹、還有祖孫情、叔伯情等等,然後還有友情、鄰里之情。人與人之間存在什麼樣的情份,親情關係和我們生生世世都有牽連,並不是單指一個前世,它會呈現出一個久遠的關係網路,可以延伸到很遠很遠的以前,也可以牽連到很久遠的未來。

在這張大網之中的眾生,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轉換而發生變化。這一世他們有可能是夫妻,下一世有可能是父子、父女的關係,也有可能轉化成親戚或者同事的關係。但是不管角色不管如何轉變,這些人對與自己有最近的情線牽連的人,都很執著,而且佔有慾非常強烈。

因為有這一根情線的牽連,被牽連的人都會被對方的喜怒哀樂影響,越接近他的人受到的影響越強烈。情線連線距離遠的人,有時候也會引起共鳴。這個共鳴的意思就是,雖然兩個人不認識,但是隻要聽到有關他的訊息或者遭遇時,也會對這個陌生人產生歡喜或者憎恨的情感。

所以處於這張情網當中的眾生,不管距離相隔有多遠,只要這根情線有傳播資訊的現象,都能夠牽動所有人的情緒、情感的波動。大家都會隨著某個人散發出來的情緒的磁場波的波動,引發情緒反應,出現或喜或悲或生氣或惱怒或嫉妒等等情緒。

看到人在情網中間,往遠古的地方去看的話,他會和周圍的人形成一個看不到邊的情線連線,通往未來的方向也是一個看不到邊的情線連線,這就說明了我們人只要是處在娑婆世界當中,就和娑婆世界的眾生永遠牽連在一起。而且在這情網當中的眾生,都會被對方的情緒所影響和感染,身上固有的習氣——貪嗔痴慢疑的習氣還會互相碰撞、互相對抗。我們人在其中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暴跳如雷、一會兒又蹦蹦跳跳,忘乎所以。人一直被身上固有的習氣所擺弄,所以出現了人生百態的景象,眾生在這張情網當中想掙扎也掙扎不出來。

佛菩薩為我們做這樣直觀的示現,就是為了向我們大家說明白,情執這樣一個習氣的可怕。為什麼當我們發心通過修行佛法解脫輪迴時,就要消除這種情執的執著,要重視這個問題,因為這是非常障礙我們解脫的一個問題。

臨終時哪怕一念執著都會再次墮入輪迴。所以萬人修佛,能最終解脫者萬中無一。

感覺到情網就像一根電線一樣,它只要一觸碰到我們的身體就讓全身的毛細血管都有感受和觸動,因此給人的感觸是非常非常深刻的。不管是生氣也好,愛慕也好,悲傷的事情也好,都會讓人產生刻骨銘心的感受,想拋開是非常難的,因為感受太深刻,所以就會有舍不掉、放不下的情緒。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想要修行解脫輪迴的人,到關鍵時刻,也就是當我們往生出現障礙的時候,我們的情執帶來的深刻感受都會一一呈現,我們意識當中會產生對親人的不捨、對財富的不捨、對權力的不捨等等。這些造成情執的東西,在這個要尋求解脫的人他色身要壞死時,他要做出選擇。

這個情網就會不斷的吐絲把情線纏繞在他身上,用力地纏線,不停地往回拉,當他解脫的心念、願力不夠堅定時,他非常容易被拉回情網當中。

當我們要換取色身的時候,要把情線一根根拔掉,如同拔插頭一樣,拔掉時會牽扯到這個即將靈體出竅的人的神經,帶來痛苦的感受。這些感受的引發,更多來自於他在娑婆世界當中有關係的人,來自於跟他關係親近、距離更短的這些人的情線。他得非常努力把這些線一根根拔斷、扯斷。

但是在人的靈體即將離開身體時,他是非常虛弱的,他每割掉一條情線,就要費很大的力氣。每割斷一根情線,這個即將離開的靈體就如同電影播放的感覺一樣,在他的意識中就會浮現被割掉線的人,再現他們之間的親情、友情、愛情的景象等一一在他的意識當中顯現,讓他萬般不捨,或者引發起強烈的怨恨報復的情緒。當他產生這樣的情緒、情感時,他就忘記了自己真正要努力的是什麼,他忘記了要解脫,忘記了他需要往上走而不是往下走。當他產生這種情緒意識時,他又很快地被這些情線所牽扯連線上,被一個很強大的力量拉回情網中,把他牢牢的固定住,最後導致的結果是他解脫輪迴的願力再次沒落了。

當他進入下一個輪迴之後,只是根據他的業力在情網當中換了一個地方而已,他原來的位置又會有新的眾生來填補,然後眾生與眾生之間會再形成一個距離和位置的轉換,在這個新的位置上,更近距離的眾生,又會有新一輪的輪迴的情感產生。

所以我們能否達成解脫輪迴的目標其實都是一念之間的事情,一個念想錯位了,就會釀成更久遠的痛苦沉淪。也看到雖然很多人發心解脫輪迴,但是真正能夠解脫的人非常非常少,大家都會被情網所包圍和拉扯著,一念之間就讓這張堅固的情網把你拽回到輪迴當中。

在寺院裡已經出家的僧人,雖然已經是走在了專門修行的路上,但是感覺到他們修行如果還沒消除情執的話,同樣也會被情網包圍拽回到六道輪迴當中。

感覺到佛菩薩為我們顯現的情執的內容,還不僅僅是對人的情緒、情感的執著,其實也還包括對我們生長的環境的不捨,對某一樣的物品不捨或者牽掛,或者對動物,對權利、地位、金錢的這種不捨之情,這些都是障礙解脫輪迴的因素。所以看到雖然我們萬人修佛、萬人發心解脫,到最後幾乎是萬分之一的人都達不到解脫的結果。

有沒有辦法對治呢?看到佛菩薩對眾生執著情執的表現也是嘆了一口氣!

所以在我們修行當中,要把去掉情執放在首位,因為我們眾生生活在娑婆世界中,這張情網是固有的障礙,它本來就存在,而且是非常的堅固,生命力非常頑強,就算它被剪斷了,但是它又像斷開的蓮藕存在藕絲相連的情況,就算它如藕絲那麼細小,只要還在人的思維裡存在的話,立馬又可以重新復活了。所以對情執的對治是多麼艱難。

對治情執的方法

1
以空性對待世間的一切

所以我們現在要對治情執,就要明白這個情執的因緣因果是怎樣的情況,不管它多麼難對治,我們都要明白它的存在,把他當做空性來看待(第一方法)。一定要很好地去領悟佛菩薩給我們說的空性的現象——一切如夢幻泡影。娑婆世界當中的一切,我們現在看到的就如同一個美麗的泡影一樣,輕輕一觸碰就會破碎。

所以我們執著牽掛的人和事,其實都是不能夠真正抓住的,所以沒有必要去執著牽掛和放不下。因為如果我們對這些東西有了執著的意識,這情網情線就會立刻把我們纏繞包圍,如果不能夠看破放下,面臨的就是一個很可惜的結果,一念之間我們就被打回原形。

2
持咒破情執
培養不起心動念的清淨心

除了要明白情執是一種空性現象,我們第二個要做的是通過佛菩薩的加持力來讓我們來破除情執著相的問題。

除三毒習氣神咒

佛菩薩為我們開示對治情執的辦法:每天要堅持持誦除三毒習氣陀羅尼、大悲咒心咒、隨求即得真言或者是大隨求心咒、般若心咒、文殊八字咒、文殊五字咒等。

我們要對治情執的話,每天都要堅持去念誦,念多少由自己的因緣所定。通過陀羅尼的加持和修為,就能夠逐步提高我們的智慧,能夠牢牢鞏固空性觀的意識,讓我們時刻都能夠看得破。當我們能夠真正領會到一切皆空的真理後,心境就會慢慢變得平靜、安詳,就能夠最大限度降低情網傳過來的障礙,乃至消除。

我們還要培養自己的平和、淡定、清淨的情緒性格。換言之,就是修一個清淨心,把清淨心提升起來了,就能更好地防禦我們周圍人的情緒情感的影響。能夠安住在我們修來的清淨境界當中。只要我們不起心不動念了,情網的那些情線的活動力就沒有那麼強,甚至處於一種安睡的狀態。

情網的活動性也和人的情緒成正比,人的情緒波動越大,它的活動力越強,只要我們處於清淨祥和、平淡無求的狀態,沒有很多欲望的情況下,情網情線的活動力就減低甚至是靜止的,我們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幫助自己,反過來去控制這些情網,而不是再被控制。這個是佛菩薩要教給我們的第二個方法。

3
和身邊親近的人處理好關係

第三個處理的方式,我們作為解脫輪迴的修行人,要和自己最親近的這些人相處好,因為我們與最親近的人,累生累世以來關係都非常密切,有善的關係,也有惡的因緣。但是不管是善緣還是惡緣,在相處過程中,我們只要懷著一種還債的心態,就能很好地保證我們身邊的眾生不會起嗔恨心、抱怨心或者是不捨的心。

當他們對我們能夠諒解,然後達成和平共處的關係時,我們之間連線的情線就會變得非常平淡、穩定。只要它一直處於穩定中,當我們的靈體要解脫肉身時,它也會是一種安睡的狀態,而不再是活動頻繁的興奮狀態,我們自然而然更容易解脫輪迴。

在我們色身壞死前的階段,首先要保證自己沒有病痛、沒有情緒煎熬的情況呈現,然後在佛力的加持下,就能達成輕鬆解脫的狀態。

如果人的情緒波動很大,會強烈刺激到我們潛意識的狀態,一旦受到刺激,就會出現很深刻、難以忘掉的情感體現,當我們有了刻骨銘心的感受時,想要達成解脫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讓自己的情緒處於平和狀態也是比較好的對治情執的辦法。情緒平穩安詳的話,對我們阿賴耶識裡的刺激就沒那麼強烈。如果我們大喊大叫、激動、焦躁,都會在我們阿賴耶識裡留下深刻的印記,那麼在我們即將解脫時會呈現非常強大的障礙,會讓我們錯在一念之間的執著上,最終無法解脫。


情執是生成女身第一個因素,也是修行的最大障礙

“如釋迦因地,行菩薩道,積一大阿僧祇劫勤修,漸離女身。”

這是說明離女身之難。舉釋迦牟尼佛做個例子,釋迦牟尼佛前世也有女身,從女身轉男身這行菩薩道,積一個阿僧衹劫,這麼長的時間勤修,才把女身轉過來。

“可見女轉男身,實非輕易。”

這真不是一樁容易事情。這說出一個道理,就是情執非常難斷,不是真實智慧,斷不了情執。真實智慧是什麼?了解事實真相。而事實真相真的不容易了解;不要說我們,我們看古來的祖師大德,他們留下來的注疏,解釋這個“女轉男身”,我們讀了就像讀這段經文一樣,給我們一個粗淺的概念,為什麼難?沒說出來。我們能夠發現到情執是女身第一個因素。男女都有情執,但是女人比男人重。因情執而造孽墮無間地獄的,每一個時代都有很多。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都是帝王的後宮,皇後、貴妃爭取皇帝的寵愛,用很多不正常的手段陷害,這個事情多,造成宮廷裡面很不幸的事情,這些罪業全是無間地獄。

那麼情執是修行最大的障礙,多少人修行不能成就,都在這一關破不了,被障礙住了、被淘汰掉了;那麼第二個關口是傲慢;第三個關口是懷疑,這三樣東西是三毒煩惱的核心。我們也很難得,幾十年的功夫才發現,知道佛經上常講的貪、嗔、癡三毒。我這個發現是從唯識裡頭發現的,那就是一念迷失自性之後,極快速的時間,性德變成阿賴耶,阿賴耶由“業相”變成“轉相”,“轉相”變成“境界相”,可以說是剎那之間完成。那麼“轉相”就是第七識,第七識是什麼東西?是四大煩惱糾纏在一起變現出來,叫“末那識”。這個四大煩惱頭一個是“我見”,誤會了,以為這個就是“我”,這個裡面還沒有“身相”,以為這個東西就是“我”。這個“我”是什麼?就是貪、嗔、癡。“我愛”是貪,我就從這個地方體悟到那個愛就是情執;“我慢”,這傲慢;“我癡”,傲慢是嗔恚的根、嗔恚的核心;後面是癡,“我癡”,對照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懷疑,所以懷疑是愚癡的核心,一有懷疑,智慧就沒有了、就愚癡了。從“我慢”發展到嗔恨,從情執發展到貪、貪戀,貪、嗔、癡從這麼來的。

 

傷害人,傷害別人只有三分,傷害自己有七分

所以情執、傲慢、懷疑是貪、嗔、癡的根本原因。貪、嗔、癡從哪兒來的?從這兒來的。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之後,學佛要斷煩惱、長智慧。斷煩惱從哪裡斷?就從這三個下手,這三個最嚴重、最厲害,這三個破掉了,其他煩惱迎刃而解,很容易除掉了,斬草除根。要曉得這個三毒嚴重,我們受三毒的害,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受苦沒辦法出去,原因就在此地。我們恨人、我們的傲慢、我們的情執對別人傷害不大,對自己傷害太嚴重了,古人所謂,傷害別人只有三分,傷害自己有七分。我覺得不止,傷害別人頂多一分,傷害自己至少九分,得不償失。沒有傷害到別人,最大的傷害是傷害到自己,這叫自害,不是自利。學佛才把這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搞清楚了,我再不怨恨人了。別人怨恨我,我也不怨恨他,我不再上當了。一生沒有情執、沒有傲慢、沒有怨恨,這個人生活得多快樂 啊!這種人生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什麼人?菩薩的生活,他真正覺悟了。他不覺悟,這種嚴重的煩惱他放不下,他要自找苦吃,那就叫迷惑顛倒;覺悟之後,不干傻事了,這跳出來了,這才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佛菩薩。

殺人生命罪輕,斷人慧命罪重

那麼淨土要成就的關鍵不能不知道,佛在經上常說“心淨則佛土淨”,心要不清淨,不能生淨土。生淨土三個等級,清淨心生凡聖同居土;平等心生方便有餘土;後頭一個覺,就生實報莊嚴土。清淨心是阿羅漢、是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薩;覺,我們一般稱為成佛,在《華嚴》上稱為法身大士,他們破無明、證法身,無明習氣沒有斷盡,不能入常寂光,在實報土裡面修行,等待無明習氣盡了,他自然回常寂光。這是一條近路,任何一個人一生可以得到。

前面我們讀過,干再大的壞事,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前面經文告訴我們,毀謗大乘裡面以“破和合僧”最重,比害佛、殺阿羅漢的罪還要重。那麼今天“破和合僧”的現象很普遍,不但自己造重業,給眾生帶來災難,什麼災難?眾生沒有聞法的機緣,這叫斷一切眾生法身慧命,比殺他的生命重。殺他的生命,他要有福報,四十九天他投胎,又到人間來了,換個身體又來了;可是慧命斷掉了、學佛的這個緣斷掉了,來生得人身,未必聞到佛法。所以這個罪比殺他身的罪重。殺人生命罪輕,斷人慧命罪重。那斷人慧命,要看你斷多少人、斷的時間多長,賬從這兒算起。影響人越多、時間越久,那個地獄就越嚴重,在地獄吃的苦頭多,時間也久。哪些人敢干?現在好像敢干的人不少,很多人都敢干,這什麼原因?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有來世,不相信有輪回、不相信有地獄。他說什麼:這些都是古代這些自私自利的帝王,他們搞迷信嚇唬人的,不是真的;他們為了鞏固政權,想這些方法欺騙大眾。這些話似是而非,年輕人聽到馬上就接受: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他什麼事都肯干、都敢干。

現在這個時代殺父、殺母、殺兄弟,什麼人都敢殺,而且這個犯罪年齡越來越往下降,十幾歲的這些學生,小學生、中學生都能開槍殺人。在美國,不滿十六歲不算成年,他殺人還不會判死刑。這是什麼?教育!人是教得好的,人也是教得壞的,看你怎麼教。你以善法把人教好了,人教好了,福報大了,恩惠不可思議,人人都知道斷惡修善,都知道積功累德。他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的功德,你都有一份,為什麼?你教他的,你不教他,他不會。你教的人越多、教的時間越長,這功德越大。這才是事實真相,這才叫真理。 


如何讓愛情不成為修行的障礙

大安法師 

問:請問師父如何將男女的小愛、貪愛與成佛路上修行的大愛圓融?要放棄這男女間的情愛嗎?如果不放棄這份小愛,又如何讓其不成為修行的障礙?

大安法師答:提這個問題是有一個深刻思考的。確實,對於生活在欲界的眾生,這種男女的情愛是他最重的慾望,也許是他認為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同時也是讓他感到最痛苦的事情。

從根本意義上來說,這個男女的情愛是障礙。「欲心不除,塵不可出」,這種男女的情愛心不斷除,三界輪迴是出不去的。所以佛法的修行之難,就難在這第一個障礙了。

但佛是因機施教的,對業力凡夫不會提太高的要求,五戒裡只要求居士不邪婬。作為居士可以正當地戀愛結婚,養兒育女,只要不邪婬。

可悲的是,現在很多人對不邪婬都做不到,竟然把婚外戀作為一種時尚,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顛倒。最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使其運勢變壞的重要原因就是邪婬。

如果他命中有好的命運,比如說能當大官,如果邪婬,可能就當不上官;如果命中能發大財,或者能長壽,由於過度地邪婬,就可能全都削減掉了。在閻王爺那裡,對於邪婬罪過的懲罰是最重的。

為什麼有句話叫「萬惡婬為首」?這個淫慾心一來,就能夠鼓動很多惡的念頭和行為。

比如說一個人要得到某個東西,必須要有錢吧?很多追求財富的動機,包括追求權力名譽的動機,實際上本源還是追求男女情愛這種東西。他要那麼多錢干什麼?要那個權干什麼?無非是有了這些就很容易得到美色,還是離不開淫慾的本意。

他沒有得到美色的時候就想方設法得到。得不到的時候就會生起瞋恨心,甚至把對方置於死地;看到別人得到美色的時候,就會心懷嫉妒,甚至會想方設法佔為己有。之所以會產生這些惡的念頭,就是由於陷入情愛而喪失了理智。

有些人每天就陷在情愛這個水深火熱當中,單戀、暗戀某個異性,得不到回應,就天天睡不著,吃不香,整個就被情慾給牽過去了。

所以,要看清楚情愛的真相,要對它生起厭離心。但要生起厭離心是不容易的,這是要有甚深的般若智慧、善根才能做到的。

對於修行人來說,如果按藏教(藏通別圓的藏)來修行,斷了見惑、思惑才能夠出三界。在家居士奉持清淨的五戒,乃至於六重二十八輕戒,可以斷見惑。但是上二界的思惑還斷不了,最高只能證到三果的地位。

要把這個見、思惑全都斷盡,到了三果的地位,一定要出家,思惑才能斷得盡,就是這個淫慾的行為和心全都斷盡了,才能夠出三界。

但是在佛法的修道當中,眾生有這樣重的煩惱,你讓他一下子斷除很難。

而淨土法門卻有一個方便,只要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的心很懇切,每天能夠念若干聲佛號,就可以照樣成家,過正當的婚姻生活。只要敦倫盡分,信願念佛,那麼阿彌陀佛仍然慈悲不舍一切眾生,臨命終時來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種男女的情愛自然就沒有了,因為那裡都是像佛一樣的大丈夫身相,沒有女人,很清淨。

但有人認為,極樂世界沒有女人太沒有意思了。那他就追求天堂吧,天堂有很多天女,但是天堂還是沒有離開輪迴哦,惡業成熟時還是會墮入三惡道的。

所以,對於現代修行淨土法門的在家居士來說,不需要你放棄男女的情愛,你只要在正當的婚姻生活當中,以家庭為道場,信願持名,仍然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到極樂世界就可以究竟一生成佛。


只因一念情執立下毒誓,使她輾轉多世不得出離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每當看到這首詞,都不免感傷一陣。有似曾相識之感嘆,每一字、每一句,都在訴說一段段哀怨曲折的故事,道不盡的別離與牽絆,充滿著哀怨與憂傷,悽美而無助。究竟,情為何物?竟能讓人付之生死,寧願拋卻世間一切,放棄累世的修行,只為一個情字。嘆世間究竟有多少痴男怨女,仍然在情路徘徊,為情所困,所惱。

只因一念情執,便是娑婆劫數不斷。唯有放下,放下情執,說的容易,做起來難。曾經以為以自己的修行,可以看淡一切,不執著於世間的名利、情愛,放下貪嗔痴慢疑。然而談何容易,遇到境緣,依然會被境所轉。因為道力不堅,定力不夠,於是破戒犯齋,隨波逐流。清醒後,又在悔恨、痛苦、自責中度過一生,因果輪迴中,恩恩怨怨反覆上演……

多年來,我的心,感覺一直都被一種力量牽引著。讓我不安,有種隱隱的焦慮和恐懼。我似乎一直都在尋找,找尋什麼?多少次在夢中,我成了一個流浪異鄉的遊子,漫無目的的在奔走,找不到歸途。

夢是心的化現,我的心,一直在迷惑,一直在漂浮不定。人在流浪,總有歸期;心若流浪,便是百千萬億劫的輪迴往復。隨著業力與因果,在六道中輪迴輾轉,忘卻了初心。如今,在一段業障查詢中,我終於明白了這麼多年來此種痛苦的根源所在。

查詢中天眼見證

一女子,前世與一位男子立下毒誓:若與其分離,願入地獄……這個毒誓的力量不可琢磨,類似符咒,法力永不會消失。此女子由於此毒誓故,雖多世修行成仙成聖,亦不得脫離此魔種的干擾。這種情形多次發生,輪迴不斷……

這種子的力量極強,生生世世,百千萬億劫糾纏不斷,擾其心性,令入情執。並且百千萬億劫令其轉女身,****億劫畜生身,***億劫求而不得、懷才不遇、孤苦伶仃報。

若要消除此業障,需取魔種煉化,靈體服用「斬情水」才可徹底清除。

看這個查詢結果,我驚呆了。因為這個情景似曾相識,似乎曾經切身經歷過一般,雖然歷經百千萬億劫六道的輪迴,但我的個性中,依然隱含著那份執著。如此的真實,如此的刻骨銘心,聽聞此查詢,心隱隱作痛。這魔種強悍的力量一直牽引著我,擾亂不斷,哪怕精進修行時,關鍵時刻,也因其所擾,最終功虧一簣,落入輪迴,甚至一念之間由於嗔恨,落入魔道。

因為查詢中,見一白衣仙子,與眾姐妹採花於某仙山,壽命很長。若無起心動念,接近出離。一日,仙女凡心起,這念頭一動,即頭痛不止,而起嗔恨,隨即面目變黑,猙獰,落入魔道。

最近經常看影視劇,天上的仙人,也會因為嗔恨、嫉妒或者因情執成為「墮仙」。如此恐怖的事情,竟然發生在自己身上,真是看得我冷汗涔涔。

萬分幸運的是,此業障可以化解。於是我毫不猶豫地請求師兄化解業障。宋師兄慈悲,做法化解過程中,讓我閉上眼睛親自感受。並請師兄現場見證。做法時間很長,接近一個小時。我閉目而坐,只覺頭頂處異常清涼,感到一股能量包裹我的全身。起初頭腦里只是一片空冥,沒什麼雜念。不一會兒,萬千種情感自心中生起,苦辣酸甜的人生境遇,箇中煩惱,百轉千回的過往。這種覺受讓我心中感覺悲涼,億萬劫的輪迴中,有做人時的愛別離、求不得之無奈;有因愛生恨時的無助;有被遺棄時的彷徨;有墮落時的絕望;有輪迴為畜道的痴迷。經歷過無數的生死,感受過無數的悲歡,如今都是一場雲煙……恩與怨,無非因果;愛與恨,又似鏡花水月。

師兄天眼見證時告知,宋師兄做此法,需要先找到此魔種。此魔種被一位類似月老的菩薩掌管著,菩薩告知我們,當發毒誓的那一刻起,這個魔種就產生了。無論我輪迴到哪一道,這個魔種都能跟隨而至,化現成一條若隱若現的情思,絲絲縷縷,擾亂跟隨。有時是擾亂思維,有時是動搖意志,除非有強大的心力和願力,否則必受其擾,而落入情執。縱然多世修行,若遇此魔種干擾,也會前功盡棄。

為了解此業障,師兄向菩薩求情。由於有師兄出面,菩薩同意化解。於是做法煉化,煉化此魔種不易,雖然歷經百千萬億劫的時間,此魔種從未消滅。如果不是遇到師兄,也許再無解魔種之人,我還不知道要經受多少劫煩惱,陷入多少劫執著而輾轉不息,深受其害……經過一段時間的煉化,魔種消滅。

接下來,師兄請菩薩賜我一杯「斬情水」,喝了斬情水,可斬斷情絲,不受此情所擾。賜斬情水時,我依然閉目,頭頂絲絲清涼之意。心中再無雜念,也沒有那些打翻五味瓶一般的滋味縈繞,空蕩蕩的感覺,整個身體被一種柔和的光芒籠罩。整個人都明朗起來了,時間仿佛靜止般!如果沒有告訴我解完了業障,我都不想睜開眼睛。甚至忘卻了時間,忘卻了一切。

此番解業障,感觸良多。身為有情眾生,我們都是有情感的。然而,卻不能執著於這些世間的情與愛中不能自拔。由於當初的一念執著,造成了百千萬億劫的苦痛,不能出離。輪迴本就可怖,又在輪迴中造新業。今生有幸遇到了宋幸福,化魔種,斷情執,才能清理修行的障礙。這是何等的恩情,又如何報答呢?唯有精進修行,發大願,發大心,承擔救度苦難眾生的使命,方可報恩於萬一!

人身難得,生命可貴。奉勸廣大痴男怨女,出口即是願,切莫輕易許願,時刻檢省自己。多聽佛教的小故事,故事雖小,道理無盡。聽第一遍的時候,明白了一點;再聽一遍,又明白了一點;多聽,多看,多領悟。如此,真的能看破放下呢!


看破情愛,放下情執

《圓覺經》雲:“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眾生無始以來因為“無明”而有“生”的慾望。有生就有活動,經過漫長歲月的轉世輪迴後,眾生之間由於各種活動而互相攀緣,就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習氣”。其中有一種習氣就是喜歡共同結伴以造作情愛,另外一種就是貪愛情緣,由於長時間返薰的結果,這兩種習氣已存在於很深的潛意識之中。由此之故,人在日常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就受到這兩種習氣的支配,因此,人在世間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渴望得到情愛或在造作情緣。若這兩種習氣不消除,則不論年紀多老或修行多久,一樣會不斷造作情緣。

情緣的形成是無孔不入的,我們在同情別人(以為是慈悲的行為)時,不小心也會造情緣,有時候多看他人一眼也可能造情緣。例如:隨便與異性開玩笑,說挑逗女性之言論、言論輕浮、隨便碰觸異性的肢體、同性間勾肩搭背或碰觸肢體、對他人之挑逗言行不予拒絕等,這些皆是造情緣的因素。

人與人之間由於互相接觸就會發生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一旦有喜歡的感覺出現,則「可能」就有情緣發生,這是非常微妙且經常是難以掌控的,有時我們會對某一個人有一種“心動”的感覺,內心有一股喜歡或甜甜的感受,這也許就是情緣發生了,你對此人可能己產生情緣,或者過去你們之間的舊情緣已經現前。

“心動”的詳細原因可能每個人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癡業,引起情緣的痴業有時達到根本無明的層次。情緣的種子屬於第八識,機緣成熟時就經由末那識而現前,因此,情緣的狀況不是第六識可以控制的,愛情之刻骨銘心,談情說愛中的男女,經常會處在非理智之中,因此會有如「海枯石爛」之類的誓言發生,這就是不可控制的顯示。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即便多年的老修行,也要注意密護根門:不要和心儀的異性頻繁接觸,不要和心儀的異性深入談心,不要和心儀的異性凝眸對視,因為這一切都是潛移默化的,情緣的種子無處不在,等你發現它的萌芽時可能已經無可救藥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死不瞑目

金末元初著名詩人元好問有一千古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原來,他在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亦,其一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餘(元好問)因買得之,葬於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並做《雁丘詞》。大雁都為情而死,人類更是感情動物啊,愛情被美化為藝術永恆的主題。那麼,愛情的真相是什麼呢?其實佛陀早已告訴我們,《四十二章經》雲:  

“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火之患。”

“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看破愛情的本質,不過如此

作為愛情的主動者而言:——就是愛自己

一位居士對愛情有著這樣深刻的領悟——

原來,我們自認為戀愛了,愛上了外面的某個人,其實我們並非真的愛上了外面的某一個人,你只是愛他身上的“自己”。其實我們愛的是我們自己!我們愛的是自己心靈中的一個影子,一個理想的影子,幻想的影子。(按:這影子應該是自我的一種投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理想和追求,把這些喜好、理想和追求集中起來,形成了一個幻想的影子,一旦碰到一個條件與這個幻影相似的人,就不由自主把這個幻影套在這個人的身上,認為這就是我們苦苦追尋的愛人!拼死拼活的去愛這個人,追求這個人。

其實我們愛的是自己心靈中的幻影,這就是為什麼愛情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經不起變化的考驗的理由所在。因為我們心中的那個理想的幻影在不斷地變,隨著時間、年齡、閱歷、文化、修養、條件、環境、習慣在不斷地改變。我明白了,我心中的那個愛情,不過是這樣一個誤會,而所有的愛情都是這樣的一個誤會。

從另一角度看,眾生無始劫輪迴以來,貪愛堅固,碰到一個心儀的異性,其相貌、性格、氣質、修養、精神、心靈等打動了自己,就想佔有,以滿足自己的貪欲,實質上眾生愛的對象究竟來說是愛自己!為什麼有人會為情人犧牲呢?因為他本人極其多情,愛情人實質上是愛上了“愛情“的感覺,這迷人的感覺讓你失去了理智,這感覺極大地滿足了你的貪欲,你自己獲得了極大的快樂,這感覺和舌頭品嚐美味的樂受沒什麼區別,所以說愛的究竟還是你自己!這樂受,是因非理作意和貪欲習氣而產生的,是虛假的,所以南懷瑾先生說,人一輩子就是自己騙自己玩。

真正的愛,是無緣大愛,同體大悲,是沒有自己的奉獻!執著於自己,所以眾生靈魂深處究竟來說是孤獨的。看透愛情就是貪欲,就是愛自己,這真相確實讓人失望啊!

你心中愛的這個人,絕對和現實中的那個人有差距,被美化了,被處理過了,成為渴望追求完美的代號和載體。實際上你總有一天會發現:她沒有你想像中的那般美麗!她還有很多不好的習氣,她還會給你帶來無盡的麻煩,而且她還在一天天地變老!現實中的她只是一個外緣,投射到你的大腦中,成為你所需要的形象。其實是你的妄想製造的完美,愉悅也是你自己大腦製造出來的,是你的需要,你的喜歡,一切都是從你出發的,滿足你的要求,使你自己快樂,沒有你就沒有她,我執是根本,所以你愛的人永遠是你自己。

作為愛情的被動者而言:——我執被極大滿足

凡夫都是有我執的,一般的小人物,隨時有人觀察你的臉色、等著滿足你的需求,大家都只是芸芸眾生而已,那麼這個時候,由於業力的推送,人群中冒出一個人來,他(她)格外地欣賞你、在乎你,盛讚你是多麼地與眾不同,如鶴立雞群,如明月處星;你的容貌多麼美麗,你的心地多麼善良,你的性情多麼溫柔;你多麼有才情,多麼能幹,多麼優秀,等等等等,千好萬好,數之不足--總之,在此時,萬千人中,我眼中只有​​君一人而已--遭逢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因緣不偶,作為凡夫,你的“我執”便被這一切深深地陶醉了,感到一種分外的愉悅。於是你懷著一種類似於被伯樂發現了千里馬的心情,投桃報李,對這個“獨具慧眼”的人刮目相看,青眼有加,二人彼此發掘,彼此欣賞,遂成其姻好。

讀罷上述過程,你看出來了嗎?除了前世的業力的作用之外,一般情況下,雙方總是有一個人先愛上另一個人,不遺餘力地滿足對方的我執;對方受到感動,又反過來去滿足追求自己的人的我執。對於追求者來說,他的投入是要求回報的,也就是說,我先滿足了你的我執,之後你也要滿足我的我執。如果不滿足會怎麼樣呢?他(她)就會痛苦不堪,甚至因愛生恨;而對於被追求者來說,則是我愛你,是因為你愛我,你令我的我執感到愉悅。實質上被追求者愛的是什麼呢?是他(她)自己。自己的我執得到充分滿足時候的陶醉感覺,就是愛情的感覺。(按:我執被極大的滿足,其中蘊含著:被肯定感、征服感、成就感、價值感、勝利感、陶醉感,因此非常愉悅,難以抵擋。但是,這種邪淫激情的燃燒,一定會猛烈消耗壽命、官位、富貴等珍貴的福報,因此只有堅決遠離,才能保全……)由此可見,愛情和婚姻的男女主角相處的過程,就是兩個人的我執此消彼長的過程,是兩個人我執的一種遊戲。

愛情的無常

看了電影《梅蘭芳》,世人感嘆梅蘭芳和孟小冬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啊,多麼令人艷羨的愛情啊。然而也只能維持幾年而已。孟小冬與梅蘭芳那段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至今仍令人們扼腕嘆息、唏噓不已。而孟小冬在與梅蘭芳分手後,堅決與他再無來往,可謂恩斷義絕。孟甚至甩下一句,“我今後要么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多年之後,孟小冬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只是一切都過去了”。

愛情也是一種無常,緣盡則滅。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文人們總將情愛描述得十分地美好、浪漫,事實上,以佛法的角度來看,並沒有永恆不變的愛情,所謂“永恆的愛情”完全是出於文人們浪漫的想像。究竟什麼是“愛情”呢?愛情就是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非常強烈的喜愛與執著,而且這種喜愛是主觀的。但因兩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在交往的過程中,雙方彼此的認知及情感必定會有所改變,如果兩人改變的方向不同,那麼這段愛情就會變質與褪色。原本愛情就是變化無常,所以如果執著愈深,痛苦就愈。包括我們所憧憬的愛情、心儀之人,也不是永恆的,亦是不斷的在變化,有緣起之時,就終有緣滅之時。


「冤家宜解不宜結」,如何化解冤家/轉情緣為法緣

節選自淨空法師講解『太上感應篇』第57集

結緣就比什麼都重要,結善緣,絕不結惡緣。

佛教給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冤家對頭,過去世結的不善緣,這一生遇到了要把這個結化解,一定要懂得化解,以智慧,以善巧方便。

實在說就是以真心、誠意、愛心,無私無條件的去幫助別人,幫助這些冤家債主,這個結慢慢的化開。

冤親債主往往會跑到你家來,這個我們要知道,不是冤親債主不會聚會在一家裡頭。

所以對於家人父子相處,更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把無始劫以來的冤結化解。

結法緣,把情緣化解,化成法緣,問題就解決了,就能夠得到幸福美滿,家庭興旺,社會和諧。

這些是非常寶貴的教訓,我們要記住,要學習。


轉愛緣為法緣,親愛的人變成我們同參道友

2012/7/19 淨空法師主講

情愛、貪欲,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

所以古人說「愛不重不墮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輪迴。你怎麼會到六道輪迴來?就是愛、貪太重。

還有一句話,是「念不一不生淨土」,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要一心、要專注,不可以有妄念,不可以有雜念,一心專注他決定生淨土。

愛不重不墮娑婆,那就是說,愛我們一定把它淡化,情執要淡化。

學佛要轉愛緣為法緣,親愛的人變成我們同參道友、變成同學,這樣子好。

我們在一起共修,目的地是同生極樂國,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完全正確了。

在這個世間互相照顧、互相勉勵,要不斷提升自己境界,決定要避免墮落。

世間的東西應該要放下,生活所需一切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要計較,不要放在心上,不要留戀這個世界,心心嚮往極樂世界。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四三七集) 

 

 

最愛自己--其實除了自己,誰也不愛

 

愚痴的人最愛回憶受苦的過程

 

談愛情與情苦及如何解脫

 

情執是一切煩惱的根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