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嘎瑪仁波切:愚痴的人最愛回憶受苦的過程

對於“負面情緒”,照理說應該要盡力避開才是,可很多時候我們卻緊抓不放,一次次地反覆攬在心裡把玩不已,愛並享受那種被傷害的感覺。

很多人都很喜歡訴苦,恨不得能把自己所有的苦以及如何苦的過程一遍遍重複給別人聽,生怕別人不認同自己遭遇的一切,似乎世界上最苦的就只有自己了。

其實,能說得出口的苦,還不是真的苦,要是苦到無從說起時,才是真的苦到了極點。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受苦是別人的錯,但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靜下來好好想想,如果自己沒有任何過失,沒有負面的起心動念與情緒,別人不可能給你帶來痛苦;偶爾一兩次或許有可能,但不可能每次都是別人的錯,而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

對於“負面情緒”,照理說應該要盡力避開才是,可很多時候我們卻緊抓不放,一次次地反覆攬在心裡把玩不已,愛並享受那種被傷害的感覺。

這樣的心態,佛教稱為愛欲取——一種處於無明狀態的貪執。不只是愛著,還取過來傷害自己。受了苦卻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人就是可以賴皮到這種程度而不自知。

我這裡有很多來告狀的人,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回憶受傷害時的情景。這就好像兩個人吵架,對方用刀刺了你一下就走了,已發生的那件事、那個當下其實早已結束。但被刺傷的你,又到自己的意識里把它翻出來,把剛才刺你的那把刀撿起來,一遍遍詳細地回放剛才的那一幕;想著剛才那個人是如何拿著刀,用怎樣的嘴臉、語言來傷害自己……這樣的行為等於是用別人傷害自己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又刺了一刀……

悲哀愚痴的我們,就是如此重複地傷害自己,而且還絲毫意識不到。別人傷害你的那個當下早就過去了,你自己卻還一直念念不忘,一次又一次地讓自己沉浸在被傷害的思維里。對方只傷害了你一次,你卻把自己不斷傷害自己的賬,一併算在別人身上,這樣是不是很賴皮?

很多人就是這樣被別人傷害後,又接著自己傷害自己,最後到了不能自拔、鑽牛角尖的地步,苦不堪言。更苦不堪言、更可憐的是,他們還不知道是他們自己把自己一步步逼到這種處境的。

身處社會之中,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那么被傷害的機會實在太多了。當自己的想法不被認同、看法得不到理解、意願得不到滿足,或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別人偏要在你面前做;你不喜歡的人,卻被別人讚美了等等。如此一來,你就會覺得傷害無所不在,生活也會變得困難重重。

有個住在國外的弟子,我已經有十多年沒和他見過面了。有一次,偶然在飛機上遇見了,他很熱情地過來打招呼。聊天時,我問他為什麼那么多年都沒聯繫了?他說因為對有些事情很不滿意,所以就不到昌列寺了。

原來有一年前他和兩個朋友到昌列寺朝拜,當時只有兩位老喇嘛在寺里。老喇嘛看到他們很熱情,就想送一條印著祈禱文的哈達給他們。他們臨走之前,老喇嘛拉住走在最後的人說:“這個非常好,你收下吧。”那個收到哈達的朋友很高興,又是磕頭又是感謝。他看到了,因為沒有給他一條,就認為老喇嘛有分別心,“兩個人一起去,為什麼給別人加持物,就不給我呢?”

我說:“你為什麼不跟老喇嘛求一條呢?老喇嘛根本沒想那么多,正好手上有一條就送給你們,哪裡會想到你為了這件事,心裡不舒服了十多年,連寺廟也不來了,這火氣未免也太大了。為了一條哈達,十年不來,受損失的是自己。”

確實,有時人的嫉妒心真的很可怕,一件小小的事情,竟然讓一個人的心蒙蔽那么久,不高興那么久。

還有個例子。我有一個近親,他的鄰居是位從印度回來的老華僑,兩家的土地是連在一起的。那個年代的土地,都是由政府分給每戶人家的。劃分時很簡單,用兩塊石頭在土地的前後做個標記,也不會真的去畫線,看著差不多就行了。大家各種各的地。

這位老華僑回國後,政府給了很好的待遇。有次他散步時,看到做標記的石頭倒了,便把石頭扶起來放好,隨後就走了。等到我家的親戚看到時,發現順著兩塊石頭所標記的直線,往自家這邊偏了一些,老華僑的土地就比原來多了一點。就因為這點事,這個親戚開始了無限的聯想——只因為鄰居是華僑,享有優厚的政治待遇,就可以欺負我們這些窮人。十多年來,這件事一直在心裡折磨著他,一想起來就很不開心。

有一次聊天時,我說老華僑人挺好的,他突然生氣地跳起來說:“他有什麼好?心胸那么狹窄,連那么一點點的土地都要貪!”這突如其來的怒氣,讓在場的我們都嚇了一跳。接著,他說那條線如何歪了,隔壁家的土地就比原來多了。

我說:“多的那點地,能多長十斤的莊稼嗎?你家缺那十斤的糧食嗎?”這么一問,他才想到確實也多不出多少來。我又說:“老人家一邊走,一邊畫線放石頭,歪一點很正常,看著差不多就行了。就為這樣的事,悶在心裡十多年,真是不值得。”

這時候,他自己也很不好意思。像這樣,雖然事情很小,卻因為看不清楚原因,而折磨自己那么久,回過頭再看時,實在很可笑。

被疑心病折磨就是這樣,如果鄰居不當官也不是華僑,他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聯想;可能看到石頭歪斜的當下,就會知道對方不是故意把線畫歪的。這就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因為對方有錢又有權,所以聯想就豐富起來了。先給別人貼上各種標籤,再隨著標籤產生無限的聯想,煩惱就這樣開始了;而後產生了嗔恨心,一環套一環,一連串的情緒都跑出來了,卻還沒有發覺其實是自己的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好好想一想,走到這個痛苦的境地,是別人造成的,還是自己自作自受呢?造成這個狀況的人,其實就是自己,不是別人。

如果我們連這點事實都不願面對,不願承認的話,想要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結果就是讓自己繼續苦下去。


千萬莫回憶過去

夢參老和尚:我們要想對治煩惱,以我個人的體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過去忘掉,千萬莫回憶過去。我們現在出家受了大戒,在清淨道場裡修行,以前家庭社會上、前生的事都忘掉了,不要再回憶。

你經常做夢,夢是什麼?過去那些事情的影子,多生累劫的,不是現在一生。你忘不了,過去心本來不可得,一定要把它拉到現在來回憶,這一回憶就產生很多煩惱。哎呀!我那時候不應該那麼做,若這麼做就對了。哪樣做都不對!

如果能這樣,你可以減少好多的煩惱。第一,過去事忘了,未來的事也不知道。你不是事先打很多主意、想很多辦法嗎?那事情不是像你所想像那樣做的。到時候你也不知道,想了半天結果那事情不是那樣子的,那就是未來心,未來的還沒有來,也不要去推斷。

有的人要求神通,想知道未來事,我說不知道還是好一點,你知道那苦難就多了,因為沒有力量能轉變。

若知道你這幾天要死亡了,你忙的要死,這事沒完那事沒完,你想結束一切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乾脆不理,你不知道還好一點。所以用不著想,想完了沒辦法解決,不能按你想像的來辦。

佛在《金剛經》裡說,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住也不可得。如果三心了不可得,你還有煩惱嗎?什麼煩惱都沒有,這都是修行的方法。


嘎瑪仁波切:如果你能熬得過世間的大風大浪,也許修行成就的速度比出家人更快

信仰和修行的特殊之處在於,修得好不好,是無法用皈依或修行時間的長短來衡量的。當然,如果平常付出比較多的時間念經持咒,一定和比較少把精力投入修持會有不同。

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呢?通過誦經、拜佛和平常的修煉,自身的行為有沒有發生改變?言語上有沒有發生改變?最主要是我們的心靈有沒有改變?修心是很重要的,這也是佛教徒又被稱為內教徒的原因。

另一方面,能不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檢驗自己的修行如何,而不是會念經、背經,就叫修行很好。

念經,是一種開發我們慈悲和智慧的善巧方法,但不代表就是修行。念《金剛經》《心經》《般若經》等等,主要是希望透過誦經,藉由佛的加持力改變我們的大腦頻率,讓自己的負面情緒,慢慢轉化成佛的快樂和智慧。

人,不可能沒有起心動念。突然覺得某個人不順眼,心裡馬上就不懷好意地嘀咕了,而且隱隱希望對方發生不如意的事情。這種負面情緒的蔓延,就可以叫做恨了。隨後,嫉妒和傲慢就跟著全起來了。這一切都很正常,但是我們需要學會的是,當念頭產生的時候,自己要很清楚,不要跟隨著它們,不要讓它們繼續發展下去;不要貪戀、放大這些對你有害的思想,要轉而去愛、去放大正面和積極的思想。

道德淪喪是很可怕的,不是因為我是宗教人士,就在這裡對大家說教。有沒有發現,現在無論在哪兒,見解大部分都是渾濁的。什麼叫見解渾濁呢?就是對事物的認知和看法,全是顛倒而行的。

今天有一個人皺著眉頭跟我講:“您看,對我很霸道的這些人,其實全都是欠我錢的人。我現在跟他們要錢,就得小心翼翼,要非常禮貌和他們相處。”他說得很輕鬆,但是我聽得心裡很難過,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啊?自己欠別人的錢,難道不應該感到很愧疚嗎?不要說欠別人東西,我們如果承諾過別人一件事情,但沒有做到,都會感到於心不安,也睡得不踏實。可是現在走遍全中國,似乎全都如此。欠錢的都是大爺,債主反而低頭哈腰,像僕人似地跟在欠債人後面,偶爾小心翼翼地提醒一下:“麻煩你,有機會的話,把欠我的錢還一點給我吧。”這就是道德淪喪。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事實天天都擺在眼前。

不得不承認,現在人們的正面思想越來越微弱,而負面思想卻越來越強勢。所有人都只考慮自己,只關心把該得的拿到手,至於自己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根本不會去考慮。

問題是,如果沒有讓大家共同享受得與失,那么一個人的“得”很快就會消失。當你是個體戶時,賺到的小錢是你自己的;可是一旦變成大老闆,錢就變成是大家的了。我經常會和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弟子說:“別以為你是富豪,就獨自擁有了令人羨慕的大量財富。正因為是富豪,也就表示你的錢已經是大家的了。你如果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心,隨時都可能變成窮光蛋。富人要變成窮光蛋比誰都快,一夜之間就可以破產;而窮人要變得更窮一點還不太容易,因為本來也沒什麼財富,再少也少不到哪裡去。”

在信仰和世間的事務里,要能有智慧地取捨,要能真的視黃金如糞土,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出家人為了永恆而究竟的大樂,也一樣要付出很多辛勞,並不是進了山里,馬上就能快樂。

他們同樣要面對很多紛繁的念頭,貪念、嗔恨、嫉妒以及傲慢,同樣需要一個個去面對、修正。

有時候可能覺得自己修得不錯了,那些雜亂的念頭好像都消失了;可是當真正的對境突然出現時,不一定能立刻認識到。沒有經歷過挑戰,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修到那個層次上了。

就像我們常講的“修忍辱的故事”,突然被人扇一記耳光,立刻就跳起來,忍不下去了。沒人惹我們的時候,修行總是相對容易一些。

在深山裡,因為大部分時間都遠離紅塵,管住自己的心還是比較容易。這樣日積月累,福報資糧也就慢慢多起來。而在紅塵里,面對挑戰的機會實在太多了。

如果你能熬得過世間的大風大浪,也許修行成就的速度,會比出家人更快,成就也更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被世間的大風大浪淹沒的機會也很大。

所以每個人在修行時,都一樣需要面對心靈的挑戰,只是各自挑戰的對境不同。只有戰勝自己,超越了對境,才能覺悟;做到這種轉變,我們才能稱為修行。

所謂開悟,實際上就是真正看透、想清楚了,不會再被外境所干擾。


嘎瑪仁波切:心量太小,就會覺得別人處處都在針對自己

對於“我執”,印度的寂天大師概括為“在乎者,多傷害”,非常貼切。如果一個人太過在乎每一個細節,那么任何人的一舉一動或每一句話,都會覺得是在針對自己。現代生活,每天都需要接觸很多的人和事,過多的“在乎”,只會讓自己感覺永遠都在受傷害,總覺得大家都對自己不好,傷害到自己了。其實,這就是心量太小了,小到只夠容得下自己。

作為凡夫的我們,總習慣用自己的方式,排除反擊所有不喜歡的人、事、物。有人講了一句你不愛聽的話,就希望他立刻消失;有人傷害到你,你馬上更強烈地反擊。這樣以冤報冤,糾纏下去,相互間得到的傷害只會越來越多,沒完沒了。有些人脾氣很大,自己也控制不了,明知道不應該去做的事,可總停不下來,這就是無始以來累積的可怕業力。

嗔恨心就是深深的我執在作怪。自私的我,永遠忍受不了別人在行為和語言上挑釁,受不了別人否定自己的觀念和想法;認為自己的領地或安全範圍,受到了威脅侵犯,這些都是潛意識在自我保護的反應。無論人還是動物,感受到危險時,立刻會把自己最恐怖的一面表現出來。還有很多體積很小的動物,會在瞬間把身體膨脹好幾倍,裝出很兇猛的樣子,向對方示威。這些行為,都在展露內心缺乏安全感,生怕自己受到傷害或侵犯;只能試圖通過大吼、大叫或兇狠的模樣,來遮蓋自己內心的脆弱,試圖阻止對方傷害自己。

連帶受到最深傷害的人,還有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在陌生人或不是那么親近的人面前,我們都會偽裝得很好,很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其實這也是因為我們心裡知道,一旦對陌生人發火,對方立刻會以同樣或更為強烈的方式,回報自己。但是面對自己最親的人,我們往往任性到一點點控制能力都沒有。因為我們知道親人對自己的包容和忍耐是無限的,即使給他們造成很大的痛苦,我們也不會受到同樣的傷害,所以才會這么肆無忌憚的爆發。“我”就是那么的狡猾,欺軟怕硬。

嗔恨心是把我們帶往地獄的種子,把我們好不容易累積的一點點功德,全部燒得一乾二淨。就好像對一個你善待了幾十年的人,只需要用一句最惡毒的語言,對方馬上就會把你之前所有的好都忘記,只記得這一句傷害他最深的話。因為那句話是帶著嗔恨說出去的,把之前的功德全部燒完了。喜歡發脾氣的人,做完功德,回向一定要勤快些,否則太可惜了。同時也要試著調整,以前天天都發脾氣,現在能不能隔一天或一周再發一次;最後變成一個月一次,漸漸就忘記要發脾氣了。此外,爆發過後,要馬上向對方懺悔,大多數時候對方是能夠原諒的。千萬不能死要面子,特別是在親人面前。面子真是一錢不值,可我們都小心翼翼捧著面子;但面對把我們帶往地獄的壞脾氣,卻可以很奢侈地揮霍,這就是無明和顛倒。

一件痛苦的事情,如果給自己造成傷害了,就應該放下,但很多人卻一直揣在懷裡,念念不忘。這就好像有人把你的衣服弄髒了,你為了讓別人知道衣服不是你弄髒的,而是其他人弄髒的,就一直穿著它,不肯脫下來,而且還嫌它太臭。人都有這種毛病,特別是別人傷害到我們的時候。其實,傷害的過程結束後,如果我們理智一點,這件事可以很快放下,後續的傷害與痛苦,就不會再持續下去。但大多數時間,我們還繼續愛著它,愛什麼呢?愛這個傷害,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被傷害了,我們就緊緊抱著那個傷害,念念不忘,不願放開。

我們太善於去回憶和愛戀自己的各種念頭,越跟著它走,想法就越多。不停地想,越想越複雜,越想就會跟著它越走越遠。一件痛苦的事情,越回憶會越痛苦,越痛苦越不能自拔;完全掉入它的漩渦里,被它掌握,被它欺騙,讓我們誤以為整個世界就只剩下它,把它放大成生活的全部。

要對治這個問題,佛陀教給我們的妙藥,就是發菩提心,把自私的“我”從執著中解救出來。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傷害任何其他生命,對身邊所有生命都充滿感恩的心。有容乃大,只要有開放的廣闊心胸,就會過得非常舒服,脾氣也會很好。漸漸就會發現,似乎傷害自己的人越來越少了。其實,並不是傷害你的人少了,而是你的心接納身邊事物的範圍擴大了,能包容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別人已經傷害不了你,因為你根本不再把那些小小的言行舉止,放在心上了。

以前,你可能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別人的一句話就能讓你火冒三丈,別人的一個動作也可以把你氣瘋了。可是現在不同了,當心胸和虛空一樣廣大時,沒有什麼可以影響到你,這時候就可以達到如如不動的狀態。就好比我們的腳是很柔軟的,如果光著腳滿山跑,雙腳肯定早被樹枝、草木或石頭弄得傷痕累累了。但只要穿上鞋,無論跑到哪裡,腳都被鞋子保護著。表面看起來,我們好像征服了一切,不再受外在的影響;最後會發現,其實是因為自己的腳上穿了一雙鞋,地上那些紮腳的東西,在我們還沒察覺時,都被鞋子提前隔離開了。心也是一樣,把自己的心保護好了,無論面對怎樣的外境,都不會再受到任何傷害了。

心境這樣的轉變,就像在腳穿上鞋子的那一刻起,不再受干擾或傷害了。不是那些外在的傷害消失了,而是已經擁有時時刻刻都能保護自己的防彈衣了,任何傷害都不可能再影響你的身心。這也說明你已經把學到的佛法,很好地運用到心裡,繼而表現在行為舉止上了。

學佛,就是讓我們擁有開朗和包容的心,把“我執”——痛苦的根源消除,把自私的心慢慢打碎。一個人越自私,感受傷害的機會也就越多,所承受的痛苦也會越大,生活的品質也就越來越低,越來越不快樂。所以,一定要學會從煩惱中解脫出來。

感恩的心和慈悲的心,是破除嗔恨最好的方法。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在世界上生存。自己的吃穿用度,如果沒有整個社會、親朋好友和家人的奉獻和付出,不太可能過著現在的生活。所有人都需要彼此扶持、互相幫助,才能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因此,我們需要時時感恩身邊的每一位眾生,感恩所處的團體,感恩這個社會和國家,感恩這個世界。當心量越來越廣大時,慈悲就已經在我們的心裡了。


嘎瑪仁波切:要懂得觀察自己內心是否清淨,是否善良,這才是最重要的

整個“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要義,總括起來,全都在“善良的心”中。心地善良,功德才會圓滿;心地惡劣,罪業會不斷增長。

十一世紀的孟加拉國王子阿底峽尊者特別重視心地善良,在對弟子問安的時候,會說:“有沒有生起善意?”在所有教導中也特彆強調:“心地要善良啊!”因為心的善惡,會讓業力的善惡、強弱產生變化。如果心是善的,則身體所作的、語言所說的,都會變成善法,就像把鞋墊放在小泥像上的例子一樣。如果心存惡意,就算表面上是善行,實際上都變成惡業。

所有的貪、嗔、痴、傲慢和懷疑嫉妒等煩惱,全都可以用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來對治,對自己和眾生都有利益。經常以正知正念修善良的心,今生不但一切會稱心如意,更會受到諸佛菩薩的庇佑和加持;臨終的時候,不會感受到四大分解的痛苦,後世可以獲得人天果報,甚至得到圓滿的佛果。

現在大家學會了誦經、大禮拜、持咒等等善法,如果只是在外表上裝模作樣,讓別人以為自己很精進,自己也認為已經作了廣大的善行,這是不夠的。要懂得觀察自己內心是否清淨,是否善良,這才是最重要的。四無量心是生起菩提心的主要基礎,因此在心相續中未生起定解之前,應該要精進觀修。

觀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可獲得無量的功德:

1、異熟果:暫時可以投生在天道或人道;究竟可以成就佛果。

2、等流果報:

(1)造作等流果:不管投生在什麼地方,因為前世實修四無量心之故,這一世還會實修四無量心,容易在內心生起。

(2)受報等流果:容易遠離四無量心的反面。慈心的反面是嗔心,悲心的反面是傷害之心,喜心的反面是嫉妒之心,舍無量心的反面是貪心。來世會容易遠離嗔心、傷害心、嫉妒心、貪心等煩惱。

3、增上果:來世的環境或親友,都會讓內心喜悅,經常很快樂。因為修慈心之故,投生在優美的環境中;修喜無量心之故,遇到的眾生都會經常隨順自己,不會跟自己唱反調,而是會和睦相處。

僅以慈心來說,佛陀在《大解脫經》中說,在世間界裡,如果有人在多生累劫里,都能持守戒律,功德利益非常大。但另外有人緣取一切眾生而來觀修慈心,即使只是一剎那,修慈心的人的功德利益,比持受戒律者更加廣大。

又比如,有一個人身口意三門造作了許多罪業,來世一定會投生在三惡道。如果他現在能以一切眾生作為對境,觀修慈無量心,也能把罪業完全清淨。

如果好好地修四無量心,直到力量強大穩固,最後,自他二利都能夠究竟圓滿,成就佛果。想想看,我們在一天之中,內心胡思亂想,產生非常多的妄念。所以,如果能轉變心念,觀修四無量心,即使每天只有五分鐘或十分鐘實修,甚至好好觀修一分鐘,獲得的功德利益都極為廣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