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人持此經,速成大菩提,無量諸佛說,是故應護持!

在此《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中,佛反復強調了好幾遍,並且用了很多比喻來形容說明為他人說一四句偈的功德大到什麼程度!浩瀚無比!若人持此經,速成大菩提,無量諸佛說,是故應護持!

現在為大家略說此經殊勝功德(摘自經文原文)

一:若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等眾生。令置辟支佛地。於此法門不生信心。若復有菩薩信此法門。此菩薩功德尚多於前。何況有人於此法門。若自書寫令他書寫。福多於彼無量無邊。(師兄們自己書寫教他人書寫,福如此之多啊!)

二:文殊師利。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一足若二足若三足若四足。若多足若無足。彼諸眾生。假使一時皆得人身。發菩提心悉為菩薩。一一菩薩。各以飲食衣服床榻臥具病瘦湯藥。種種資生一切樂具。奉施供養恆河沙阿僧祇佛國土。微塵數等諸佛如來。及諸菩薩諸聲聞僧如是乃至恆河沙阿僧祇劫。彼諸如來菩薩聲聞。入涅槃後造七寶塔高一由旬。眾寶欄楯周匝圍繞。摩尼寶鬘以為間錯。豎寶幢幡蓋。自在摩尼寶王羅網彌覆其上。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菩薩。以畢竟清淨心。信此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信此法門。入此法門。不疑此法門。於此法門生清淨心。乃至為他演說一偈。此菩薩所得功德。甚多無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羅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以能成就證佛智故。(為他人說一偈的功德如此之大,師兄們一定要廣為宣說啊!)

三:文殊師利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等出家菩薩。持戒心清淨。一一菩薩各以飲食衣服床榻臥具病瘦湯藥。種種資生一切樂具。奉施供養十方世界恆河沙等。阿僧祇諸佛如來。及諸菩薩諸聲聞僧。如是乃至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菩薩。持戒心清淨。若在家若出家。聞此法門生信不疑。若自書寫教他書寫。所得功德甚多無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菩薩檀施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羅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一定要對此經深信不疑,自己書寫並且教他人書寫,佛打了這麼多比喻來說明功德!)

四:文殊師利。若有菩薩摩诃薩。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奉施供養諸佛如來。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劫。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菩薩為余菩薩。於此法門中。乃至說一四句偈。所得功德甚多無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羅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歌羅少分不及一。算數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這裡佛又再次強調了為他人宣說一四句偈的功德如此大,所以大家一定要廣為人說,流通此經!)

五:文殊師利。置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劫。以用布施所得功德。文殊師利。若復有恆河沙等諸菩薩。一一菩薩恆河沙等阿僧祇佛國土。閻浮檀金以為世界。一切諸樹天衣纏裹。集一切光明王摩尼寶羅網以覆其上。自在王摩尼寶以為樓閣。電光明摩尼寶以為欄楯。如意寶珠滿彼世界。豎立一切諸寶幢幡蓋。於日日中奉施供養恆河沙等阿僧祇諸佛如來。如是布施乃至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所得功德不可稱計。若復有菩薩。信此法門。為余菩薩於此法門中乃至說一四句偈。所得功德甚多無量阿僧祇。以此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歌羅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歌羅少分不及一。僧企耶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憂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這裡佛又打了很多比喻再次說明一定要為他人宣說此經一四句偈的功德如此大!再次強調!)

六: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令得不退轉地。若復有菩薩信此法門。若自書寫教他書寫廣為人說。所得功德勝前功德乃至無量阿僧祇。(大家一定要書寫,並且教他人書寫,廣為人說,廣流布此經,功德浩瀚無比!)

七:菩薩能住持,十億佛妙法。若人聞此經,功德勝於彼。為禮諸佛足,神通游十方。以華香塗香,供養十億佛。若有聞此經,為人須臾說。功德勝於彼,其數無有量。(大家一定記得為人須臾說的功德都這麼浩瀚!)

八:菩薩聞是經,若能自書寫。若教他書寫,其福勝於彼。若人持此經,遠離於悭妒。彼功德無量,速成大菩提。此經顯法身,如空現眾像。無量諸佛說,是故應護持。(佛又強調要自己書寫,教他人書寫,持此經,速成大菩提啊!此經中佛強調很多遍了!大家一定要受持此經,廣宣流布啊!)


同樣是誦經,為什麼功德會差很多?

修任何法,首先要先發心,然後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

其中,發心很重要。同樣是誦一遍《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經文人人都會念,但是發心不同,功德會差很遠。

例如:

第一個人,他發菩提心念一遍《心經》,回向給一切眾生:「我發菩提心,希望我可以早成佛道。唯有我成了佛,我才可以真正有能力去幫助一切如母的眾生。

所以我要成佛道,所以現在我要念《心經》來增長智慧,讓我快點解脫,早成佛道。」這樣發心念一遍《心經》,雖然經文很短,但是功德很大,可以成為在人間行菩薩道的資糧。

第二個人,他的心量小一點,沒有發菩提心,但是他說:「我覺得六道輪回太痛苦了,所以我就要解脫,超出六道輪回,將來我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心是為了求解脫,它是會成為解脫道的資糧,這是菩提道次第的中士道。

第三個人,他發心說:「我業障重,想解脫,可還是做不到的,很困難,慢慢來吧。希望我來生可以得到人身,或者去到天上,起碼我不會在三惡道中間。」這是下士道,起碼可以第二世得人身,繼續聞佛法,繼續修行。

第四個人,他發心說:「我念一遍《心經》,希望我今天生意好一點。」如果只是用這種心修行,只是得到現世的果報。表面看是念了一遍《心經》,其實是在修世俗法,不是佛法。

前三個人發心都是修佛法,第四個人發心卻是在修世俗法,由此可見,同樣是行持一件善法,發心格局的不同,所積累的善業功德也不同。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凡聖都是在修,凡修貪瞋入輪回,聖修悲智得解脫。

因此,修行,不要先匆匆忙忙地拿起一本經書來念,要先糾正自己的動機和發心,然後再去修行。

發心清淨了,當遇到任何問題,我們不用求菩薩,菩薩都會給我們最好的安排。

最後,還要如法地回向,回向菩提,回向佛道,回向眾生,回向我等一切眾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