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調適四大,除眾病的方法

(第二十五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六十七面,丁九、治病第九。

智者大師把修習止觀的方法,總共分成了十科,前面的九科是一個因地的修行。在因地的修行當中,前面的五科,所謂的具五緣,訶五欲,棄五蓋,調五事、五方便行,前面的二十五個法門,是屬於方便,就是說透過這二十五個方便,來調伏我們身心的粗重性,創造一個隨順於止觀的身心相貌。說這個身心相貌雖然不是止觀,但是它隨順於止觀,這個叫做前方便,二十五方便。

第六科是一個正修,就是說,在我們的寂靜心中,正式的創造一種正念的光明,這個就是止觀的一種力量在我們的心中生起,這個是正修,方便正修對治。

七八九三科,所謂的善根發相,覺知魔事,跟第九科的治病,它是一種對治。這個對治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心中正念的光明,它的方向是逆生命流,是趨向於涅槃的這樣的一個方向。但是我們內心的本來相貌,無明妄想是順生死流,是趨向於流轉生死的一個方向,這個時候,這兩個不同的方向,真妄交攻,這兩個方向一接觸的時候,我們的身心世界會出現很多很多的變化,有很多很多的狀況出現,所以我們應該要善能對治。

前面的兩科善根發相和覺知魔事,是屬於內心的一種障礙的對治,是屬於內心的障礙,這一科的治病是屬於外在的色身的障礙,一種調身的方法,這是這一科的大意,就是止觀跟妄想接觸的時候,我們的色身,要如何的來調治。

丁九、治病第九

分三:初明發病之源。二、明病發之相。三、明治病方法。今初。

先說明它生起的根源,再說明病的相貌,第三個說治病的方法,分三科。

戊一、明發病之源。說明修止觀這個病,發病的根源。

行者安心修道,或四大有病。因今用觀,心息鼓擊,發動本病;或時不能善調適身心息三事,內外有所違犯,故有病患。

這個地方是說明我們在修止觀的時候身體會生病了,這個病怎麼來的?行者安心修道,我們把這念心開始修學聖道,但是四大有病,色身有病痛出現。這病痛以下講出兩個原因:

第一,因今用觀,心息鼓擊,發動本病。這意思就是說,發動本病,這個本,就是說你這個病毒本來就潛伏在你的色身當中,雖然它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它已經存在,這個時候,你用修止觀的方法,在心中這樣子操作的時候,心息鼓擊,內心跟氣息鼓動衝擊,本來你的身息心是一種粗重的,然後你慢慢慢慢創造一種寂靜的身息心,這個時候你內心當中就有所謂的鼓動衝擊的情況出現,這個時候你的氣息就會發動潛伏在你色身當中的病毒,這是一種情況,就是你本來就有病了,你修止觀的時候把它給逼出來,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或時不能善調適身心息三事,內外有所違犯,故有病患。你在修止觀的時候,或者打佛七的時候,很認真的修止修觀,但是你沒有好好學習這個止觀的身息心調和的方法,使令你在修行的時候,內外有所違犯。這個內指的是你要入定的時候;這個外,指的是你要出定的時候,叫做外。

我們修止觀,入定跟出定它有一定的軌則。比如說,我們入定的時候,它調和的方法是由粗而細,你調身調息調心,由粗慢慢慢慢的微細,它有一定的次第。這個外呢?它是由細而慢慢慢慢的粗,它有一個緩慢的次第。你對於這樣的一個次第有所違犯,這個時候你就會有病痛出現,這是你沒有善調你的身息心三事,是這樣子的情況而得病的,這是第二個理由。

夫坐禪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則四百四病自然除差;若用心失所,則四百四病因之發生。是故若自行化他,應當善識病源,善知坐中內心治病方法。一旦動病,非惟行道有障,則大命慮矣!

我們坐禪的時候,要緊的就是要善用其心。這個智者大師他後面的治病,他觀想的成份很多,就是你要善用其心,怎麼去觀想來治病。能夠善用心來觀想,四百四病自然除差。四百四病後面會說到,如果我們用心失所,那麼四百四病就發生了。是故若自行化他,應當善識病源,善知坐中內心治病方法,否則的話,一旦動病,不但我們在次第上有障礙,乃至於生命有危險。

這段的大意是說,身安則道隆,我們的色身不能善治、好好的調治,對你要栽培內心的正念,會有障礙,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的知道治病的方法,也是有需要的,這樣一個大意。

戊二、明發病之相

說明這樣的一個病它表現出來的差別相貌。

分二:初、四大五臟生患。二、鬼神業報得病。

這兩大科,一個是從我們的色身肉體,在這個當中生起的病毒。第二個是外在的鬼神或者是業障得病的。這也是分兩大科。

己一、四大五臟生患

今明治病法中有二意:一、明病發之相。二、明治病方法。

一、明病發之相者,病發雖復多途,略出不過二種:

這個病發之相,先說明四大五臟生患,

一者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則痰陰脹滿,食飲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口氣大小便痢不通等百一患生。若風大增者,則身體虛懸,戰掉疼痛,肺悶脹急,嘔逆氣急,如是等百一患生。故經云:一大不調,百一病起;四大不調,四百四病一時俱動。四大病發,各有相貌,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

這一科是說明四大的失調。先看地大,這個地是身體裡面的一種堅性,堅固的體性,這個四大它的勢力如果正常的情況是一種平和的狀態,地水火風四大,它們的勢力是互相的平衡。

假設我們的地大,這個堅固的體性,它的勢力失調了,那麼會有什麼相貌呢?則腫結沉重。這個腫結就是說你的身體突然間在某一個地方產生了硬塊,或者我們說的,所謂的腫瘤,然後你就覺得身體很沉重,活動不靈活,總是很沉重,或者是手要提起來很沉重,或者是腳要走步很沉重;身體枯瘠,身體開始消瘦,也是一種地大失調的情況。

如是等百一患生,這百一患生的意思是說,這一百它不是說一定是一百,是最多的意思,最多是到一百,比喻最多最多的情況,一是最少,百一的意思是舉出由地大所引生的病最多跟最少的情況,叫百一患生。這個是說明地大的失調。

若水大增者,則痰陰脹滿,食飲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這個水,是一個濕性,你經常住在潮濕的環境,這個濕大比較增勝,色身會有什麼情況呢?痰陰脹滿,你總是覺得肺部有痰跟陰,痰是比較稠的叫痰,比較淡的叫陰。脹滿,就是總是覺得這個肺部當中有痰,經常想要咳嗽。食飲不消,吃東西沒有胃口,乃至於嚴重一點,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這個就是身體中濕性太重,濕氣太重,有這種情況發生。

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口氣大小便痢不通等百一患生。火大,有些人他容易上火,上火的情況,煎寒壯熱,有時候感覺到非常的寒冷,身體穿很多衣服還是怕冷,有時候很熱,穿很少也是很熱,又怕冷又怕熱。一個人身體好的人,他是不怕冷也不怕熱。所以這個人只怕熱不怕冷,你身體還是不好。

他這個調身的書上說,我們身體健康的人對於環境的適應力很強,他不怕冷也不怕熱。他怕冷怕熱是表示虛火,這火還不是真火,是虛火。支節皆痛,筋骨酸痛。口氣,就是口臭。大小便痢不通等等,這個是大腸火太旺了,所以大小便痢不通了,等等,這個是火大增勝。

若風大增者,則身體虛懸,戰掉疼痛,肺悶脹急,嘔逆氣急,如是等百一患生。這個風就是流動性,一種動性,流動。風大增者,大部分是這個人氣虛,身體這個氣比較虛弱,你會感到身體懸虛,頭重腳輕,有時候蹲下去站起來,腦間一片空白,這個是身體虛懸,有時候再嚴重一點,這個手會顫抖,這個手會抖動這個是虛的很厲害了。或者是肺悶氣脹,呼吸很困難,嘔逆氣急,呼吸很急促,這個都是風大,就是身體的氣太虛了,風大不調。

故經云:一大不調,百一病起;四大不調,四百四病一時俱動。四大病發,各有相貌,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我們的心一靜下來,我們就慢慢的去觀察我們身體失調的相貌,就能夠判斷四大是哪一個大不調,夢中也可以查的出來。

諸位可以去看看經典上有《夢經》,它講的詳細。它講火大增盛的人,火氣大的人做夢經常看到火光,有寒冷病的人經常看到水,氣虛的人它就經常看到身體往下墜,還有各式各樣的相貌去判斷,判斷四大是哪一個地方不調。《大智度論》也有講到這個夢中的相貌能夠判斷四大不調。這個是講到四大的不調情況。

二者五臟生患之相:

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心主口故。

五臟就是心肝脾肺腎,看這個心,心臟。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心臟有病,睡覺睡到一半,你突然間感到寒或者是熱,或者是頭痛。

這個心臟它是推動氣血的一個內臟,心臟有毛病,它的氣血會提供的不足,所以你頭部氣血不足會容易頭痛,是這樣子的;或者經常感到口乾舌燥,因為心主口故,這個嘴跟心臟是相通的。心臟的心氣不足,古人說,少思慮以養心氣。就是說,你這個人平常思慮太多了,你心臟不好多修止,多念佛或者持咒,讓內心經常保持無分別住,多養神,來彌補你心氣的不足,少思慮以養心氣,這樣子的。

從肺生患者,身體脹滿,四肢煩疼,心悶鼻塞等,肺主鼻故。

肺生毛病它有什麼相貌呢?身體脹滿,就是水腫,手往這個腿部壓下去,凹下去,這個肉沒有彈性了,水腫。

或者是四肢煩疼,心悶鼻塞等,鼻子就會不通,因為這個肺跟鼻是相通的。所以肺出毛病了,鼻子就不通暢。古人說,少語言以養肺氣,肺不好少講話,講話傷氣,傷氣就會對肺部有影響,少講話滋養這個肺氣。

從肝生患者,多無喜心,憂愁不樂,悲思瞋恚,頭痛眼暗昏悶等,肝主眼故。

你這個肝臟出毛病怎麼知道呢?都無喜心,憂愁不樂。你一天當中經常都感到悶悶不樂,也沒什麼事情就感到悶悶不快樂。悲思瞋恚,很容易發脾氣,一點小事情就發脾氣,乃至於嚴重一點,頭痛眼暗,眼睛經常紅紅的;昏悶,睡覺也睡不好,肝有毛病的人睡覺有很多很多的夢,你睡了很久還是覺得精神不好,睡覺品質很差,不容易睡著,睡著的話也睡的不深,有很多夢,這個肝火太旺。這怎麼辦呢?戒瞋怒以養肝氣。平常少發脾氣,什麼事情看的淡一點,為人處事不要太斤斤計較,少瞋怒以養肝氣。

從脾生患者,身體面上,游風遍身,癗癢疼痛,飲食失味等,脾主舌故。

脾臟生毛病,我們可以從它的皮膚上看的出來,因為皮膚跟脾有關係。游風遍身,癗癢疼痛。這個脾太濕的人,他就經常長一些濕疹,癗癢疼痛,不是癢就是痛,不是痛就是癢,週身長的一顆一顆的,就是跟脾有關係。飲食失味,吃東西沒有胃口,因為脾主舌故。這個怎麼辦呢?薄滋味以養脾氣。就是說你吃東西的滋味要淡一點,以滋養你的脾氣。

從腎生患者,咽喉噎塞,腹脹耳聾等,腎主耳故。

腎臟出了毛病,你就覺得好像喉嚨塞了東西一樣,好像一個球塞在你的喉嚨一樣,肚子總是覺得脹脹的。或者嚴重一點的,耳鳴,經常有耳鳴的人,你還不一定只是去看耳鼻喉科,耳鳴就是腎火太旺了,這跟腎有關係,腎主耳故。這怎麼辦呢?寡捨欲以養腎故,盡量的少動淫慾的念頭,多修不淨觀來調伏你的色慾,來滋養你的腎氣。

五臟生病眾多,各有其相,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可知!

這個是前面講到的五臟生病的相貌,我們應該是在寂靜的心中,或者是在夢中來判斷它的相貌。這個是說明它的一個病相。

這以下說明四大五臟生病的因緣。

如是四大五臟病患因起非一,病相眾多,不可具說。行者若欲修止觀法門,脫有患生,應當善知因起。此二種病,通因內外發動。若外傷寒冷風熱,飲食不消,而病從二處發者,當知因外發動。若由用心不調,觀行違僻,或因定法發時,不知取與,而致二處患生,此因內發病相。

這說明這四大五臟生起病相的原因,這當中應當善知因起,應該知道這個生起的原因。

這兩種病,指的是前面的四大跟五臟的病。這兩種病,四大跟五臟這兩種應當是合起來看,基本上是以五臟為基礎,五臟它各有各的發動相貌,比如說心臟,你可以從你嘴吧,口乾舌燥;肺從鼻子,肝從眼睛,脾從舌頭,腎從耳朵,從這個五官當中它會有各式各樣失調的情況告訴你心肝脾肺腎,哪一個內臟出毛病,然後再判斷地水火風四大,哪一大失調,它是這樣子判斷的。把這四大跟五臟,把它合起來,判斷它的病相。

它生起的原因有兩個,有內外的發動。這個內,在小止觀當中,它講到內就是在止觀之內了,這是禪定當中的一個情況;這個外就是止觀以外的,我們平常散散亂亂的境界。

若外傷寒冷風熱,飲食不消,而病從二處發者,當知因外發動。就是說我們的季節變化,溫差很大,時冷時熱,你這個衣服的調節不夠,經常就會生病。我們打坐的時候,原則是怕風不怕冷,你不要直接把風吹到身體上,但是這個人溫度低一點是隨順於打坐的,所以古人打坐,經常在大樹下,因為樹下的溫度比較低,而且那個樹幹還容易擋風,也是屏風的意思。當然現在有冷氣了,它也是能夠把這個溫度調下來,它也是隨順於打坐的。就是打坐的時候溫度低一點,他容易寂靜。

第二個,飲食不消,就是你吃的太多了。這個修行人,盡量吃少一點,少吃多嚼,細嚼慢咽,但是吃少一點,寧可吃少一點。病從二處發者,病就是從這四大五臟發出來,這個是因外發動,就是飲食吃太多了,吃到你不容易消化的東西,有這個風邪浸入等等,這是因外發動。

若由用心不調,觀行違僻,或因定法發時,不知取與,而致二處患生,此因內發病相。

我們在修止觀的時候,用心不調,什麼叫用心不調呢?這以下講出兩種情況:第一個觀行違僻,這種人大部分都是個性比較急躁,他在對治心中的散亂或者昏沉的時候,或者調伏煩惱的時候,用心過猛,太過於急切了,用心過猛,它有時候也會使令你氣血失調。用心太厲害了,超過你的負荷,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定法發時,不知取與。禪定將發生的時候,有這個八觸,這個八觸有的時候是邪,有時候是正,你沒辦法判斷它的邪正相,不知道應該是取或者應該是捨,不知道正確的取捨方法,那麼就會生病。八觸發動的時候,你不知道取捨,這個是屬於因內發病相。這是說明四大五臟的一種情況,病痛的發生。

己二、鬼神業報得病

前面是內在的病,這個是外在的病。

復次,有三種得病因緣不同:一者四大五臟增損得病,如前說。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業報得病。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經久則病成,身羸病結,治之難愈。

智者大師的意思,生病的因緣有三個:

第一個四大五臟的增損得病,四大的不調得病,這是第一個,前面說過了。

第二個是鬼神所作得病。鬼神所作得病是說,我們無量劫來在三界流轉,跟很多很多的人結了善緣,但是可也跟很多很多的人結了惡因緣。不幸的是,我們現在要修止觀,剛好你的怨親債主在鬼神道,這個鬼神道他有神通,他知道你開始修止觀了,這個時候他來障礙你,使令你生病,二者鬼神所作得病,這是主要原因的一個情況。

三者業報得病。業報得病就是說我們過去多分是造了殺業,殺生的罪業,這種殺業的業種子在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那麼我們現在修這個止觀,它是一種清淨的逆生死流,這個清淨的力量就把這個殺業的業種子逼出來了,業障現前。有時候越精進業障越容易現前,就是這樣子,業報得病。當然就是你本來就有這個業障,是修止觀的因緣把這個業障給逼出來了,重報輕受了,這個是業障得病。

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經久則病成,身羸病結,治之難愈。智者大師的意思,有病要趕快治療。這個病,你不是拖著拖著它自然就會好,什麼事情它有因緣生的,它也不會自然得病的,它有因緣生也,就也要有一個因緣才會消失,你沒有創造一個治病的因緣,這個病不會自然消失掉的。病拖久了以後,只有讓病更加的堅固,更加的難治,治之難愈。

智者大師這段也有勉勵的話,有病要趕快治療,是這個意思。這一大段都是在說明發病之源。

戊三、明治病方法

分三:初、四大五臟病治法。二、鬼神業報病治法。三、結示治病十法。

前面的兩科是一個別相,說明四大五臟的治病之法,還有鬼神業報的治病法,這是個別相。第三科結示治病之法是總結。不管四大五臟的病,不管是鬼神業報的病,治病有十個原則。這個是說明治病的方法。

己一、四大五臟病治法

這以下分成修止跟修觀治病。

庚一、明修止治病

二、明治病方法者:既深知病源起發,當作方法治之。治病之法,乃有多途,舉要言之,不出止觀二種方便。

智者大師這個地方講四大五臟的病,它主要也是以止跟觀的方便來治這個病,來看看他怎麼治法。

云何用止治病相?有師言:但安心止在病處,即能治病。所以者何?心是一期果報之主。譬如王有所至處,群賊迸散。

有師雲,後面的很多的方法,智者大師都是引用古時候大禪師的一些方法,不過,智者大師會引用,是表示智者大師對這個治病方法是同意的。這以下引用一個禪師的治病方法:安心止在病處,即能治病。說你生病,你先判斷這個病發起的根源。它是在心肝脾肺腎的哪一個部位發動出來,先把那個病處找出來,然後你打坐的時候就把這個心安住在這個處所,你心經常安住在那個地方,那個明瞭性經常去注意到那個地方,即能治病,就能夠慢慢慢慢的治療那個病痛。

這是什麼理由呢?所以者何?

心是一期果報之主。我們一期的生命體有色法跟心法。這個色法就是一個執愛,心法就是有明瞭性的功能。佛法的意思,這個身心的相貌它們兩個是有關係的,色法引生心法,心法也引生色法,它們兩個之間的關係是互動的,不是獨立的。而色心的互動狀態當中,以心為主,心是主要的主宰者,所以心是一期果報之主。講一個譬喻,說這個國王到哪一個地方去,群賊迸散,是這個意思。

以中醫的意思來說,我們這個五臟有病了,就表示那個地方的氣血有阻塞,氣血不順暢,心為業主,你這個明瞭的心去注意那個阻塞的地方,注意那個部分,它就幫助那個氣血阻塞變成順暢,心之所在氣之所在。所以他的治病就是,你哪個地方有病痛,就是你哪個地方的氣血不順暢了,所以把這個心注意到那個地方,它能夠幫助你把那個氣脈打通,所以有治病的功能,是這個意思。

次有師言:臍下一寸名憂陀那,此雲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經久即多有所治。

另外一個大禪師說,說我們肚臍以下一寸,大概是三公分的地方,印度話叫憂陀那,中文叫做丹田,丹田就是氣海,一切氣的根源,你能夠止心守此不散,經久即多有所冶。修氣功的人,多數都是意守丹田,就是說,你要把這個氣養足,怎麼辦呢?把你的心注意丹田,因為你這個氣,它能夠輸送到各種經脈,這個氣它有一個根源,這個氣就是從丹田發動出來的,它是一切氣的根源,叫氣海。經常把這個心注意在丹田,守止不散,慢慢慢慢的元氣充足,元氣充足是中醫的話,西醫的意思,元氣充足就是免役系統增強了,增強免役系統,所以多有所冶。對病痛,它就有免役的功能,有對治的功能,這也是個方法。

有師言: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調,故多諸疾患。此由心識上緣,故令四大不調。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調適,眾病除矣!

也有一個禪師說了,這個怎麼治病呢?常止心足下。就是你走路的時候,經常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腳掌那個地方,不管是行住坐臥,它都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者何?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四大不調,故多諸疾患。

為什麼四大不調呢?這以下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心識上緣,故令四大不調。我們現代人,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必須我們去思考,這個思想想太多了,就是容易心煩氣躁,四大不調,心識上緣。所以古德說,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調適,眾病除矣。

我們中國很多武功在修煉的時候,都很強調這個站樁。你要學武功之前,先站樁,先蹲馬步,這個馬步怎麼站法呢?就是下實上虛,腳掌落地生根,腳掌要用力,上半身放鬆,你要站到兩個大腿出汗,而上半身不出汗,這個就及格了。我們拜佛,懺公師父的拜佛方法也是這樣子,腳掌用力的踩地,上半身放鬆,這個就是止心足下的用意,來對治我們心識上緣的病患。

算命的人說,你看一個人走路,就知道這一個人的壽命多長。有些人走路,它腳掌不完全著地的;有些人走路,它腳掌著地一半,說你這個人身體體質再好,活不到四十歲,因為你那個腳掌沒有完全著地,你那個氣是懸在上半身的。所以我們走路一定是腳根先著地,然後整個腳掌著地了以後,再起另外一個腳,一定要腳跟著地,一定要腳掌全部的很扎實的跟大地接觸,然後再走另外一步。這個走路是很重要的,你會走路的話對身體健康是有幫助的。現代人急躁,你看它走過來走過去,腳掌都沒有完全著地,短命之相,所以說止心足下。以後我們走路的時候,你要注意你的腳掌,讓這個氣血下降。

前面的三個方法是屬於系緣守境止,包括止心在病處,止心在丹田,止心在足下,這個是系緣守境止,第四個是體真止。安住在空性,這是一個最高的境界了。

有師言:但知諸法空無所有,不取病相,寂然止住,多有所治。所以者何?由心憶想,鼓作四大,故有病生。息心和悅,眾病即差。

故《淨名經》云:何謂病本?所謂攀緣。云何斷攀緣?謂心無所得!如是種種說,用止治病之相非一。故知善修止法,能治眾病。

前面的止是安住在一個有為的境界,叫系緣守境止,這以下,這個止,他安心的處所是無為的空性。有一個大禪師說,但知諸法空無所有。說我現在身體有病痛,怎麼辦呢?你去觀察你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從它的本性上來說,是空無所有的,不取病相,不要去取著你生病的相貌。你只要寂然的安住在空性,這時候對病多有所治。

這是什麼道理呢?所以者何?由心憶想,鼓作四大,故有病生。息心和悅,眾病即差。說我們病痛的生起,跟我們起心動念有關。不是風動,也不是番動,是仁者心動。一切的境界出現,四大為什麼不調呢?就是內心不調,是我們起心動念,才去鼓動四大,才有病生,所以息心和悅,經常保持一種平和喜悅的心情,眾病即差。

這以下引證《淨名經》就是《維摩經》說,何謂病本?什麼是病的根源,就是所謂的攀緣心。怎麼斷攀緣呢?謂心無所得!就是說,我現在的攀緣心在這個地方擾動,怎麼去斷這個攀緣呢?你不要斷除它,你觀察那個攀緣心的本性是畢竟空的就好,不要斷它,從根本上去觀察它的真實相,它就消滅了。如是種種說,用止治病之相非一。故知善修止法,能治眾病。

這個體真止,內心安住在空性,調伏攀緣心能夠治病,這在西醫學上,似乎是不強調,但是在中醫,我們中國的醫療體系,它明顯的強調這個觀念。就是這個病痛跟你的內心有關係。最近有人提倡色心一體,這個道理是對的,這個色身跟內心之間是互動的,它不是單獨存在的。西醫的體系它的意識太短了,這個肝有毛病給你治肝,完全從肉體上從色法上對治,它沒有考慮這個色心二法是互動的。

我們中國的道家講這個調身,它講這個君逸臣勞,講出這四個字。這個君指的是國王,就是我們這一念心,生命的一個主宰者。這個臣指的是我們的身體,說我們想要身體健康,身體多動,內心少動,君要安逸,臣要多勞動,這種情況剛好跟我們現在的上班族相反。我們現代人身體動的很少,但是內心動的很厲害,它就容易生病,違背君逸臣勞。

我們一個人經常處在壓力之下,特別你有恨,你恨某一個人,特別有的夫妻啊,其中一方感情有問題,感情出軌,另外一方生起恨,他就容易生起腫瘤,容易生起癌症,細胞容易變化,所以你心中經常保持恨,對你自己不利,因為由心憶想,鼓動四大。所以一個人要想身體健康,不管你吃什麼再好,你的內心要保持心平氣和,經常保持心平氣和,這個是很重要的。

這個地方講,息心和悅,眾病即差。你經常觀一切法空,不要在得失有為的境界去分別,對這個治病有幫助,它這個治病是從根本上治病。內心能夠保持一個安祥平和的心情,這個對治病是有幫助的,你這樣子的一個心情比吃藥的效果要好。

 

隨緣而不攀緣:只要有向外攀緣的心,再大的善法都救不了你!

隨緣不攀緣,少管閒事!

《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老太太

如果你來生真的要解脫,請好好地在家裡面待著修行!

總有些你幫不到的人

你的心不要活得太表面,最好是能夠活得深層一點,讓業力沉澱, 所以這個「都攝六根」很關鍵!

什麼是攀緣?《楞嚴經》對治攀緣心的三道防線

我們遇境逢緣,第一件事情是先修空觀!

為什麼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

有沒有生死是你自己決定的,心住外境,你的生死業力會比一般人強!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大家要注意,隨緣是隨善緣,但不可隨惡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