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橋旦曾堪布:衡量菩薩的真正標准是什麼?長得慈眉善目就是菩薩了?

成佛的必經之路是什麼?是成為菩薩。菩薩是什麼樣子呢?是否長得慈眉善目,就比較像菩薩了?要怎樣才能成為菩薩呢?經常吃素、念佛、誦經、放生,這樣就可以了嗎?讓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菩薩”的涵義吧。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意為“覺醒”,“薩埵”意為“勇士”,合起來就是“覺醒的勇士”。也可以說,“菩提”是“上求佛道”,代表大智慧;“薩埵”是“下化眾生”,代表大悲心。大悲度生的勇氣包括三個方面——不畏時間久遠,不懼眾生數量無盡,以及不畏難行、苦行。菩薩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勇士”。

在佛教各個傳承中,關於菩薩的定義略有不同。按寂天菩薩的觀點,任何一個人生起了世俗菩提心,在名稱上,就可以稱為菩薩;在意義上,人天眾生都應向他恭敬頂禮。如《入行論》所說:“生死獄系苦有情,若生剎那菩提心,即刻得名諸佛子,世間人天應禮敬。”

而按照月稱菩薩的觀點,生起了勝義菩提心才能稱為菩薩。《大智度論》中也說:“得智慧分,名為菩薩。”由於初地菩薩獲得了勝義菩提心,既具備入定的甚深智慧,又具備出定的廣大悲心,可以自在度化眾生,續佛慧命,擔荷如來家業。因此,證入初地的修行者才能稱為真正的菩薩。這是比較高的一個標准。

觀音菩薩

彌勒菩薩在《寶性論》中說:“信解勝乘為種子,般若為母生佛法,禅樂胎處悲乳母,具足彼等誕佛子。”意思是說,成為一位菩薩需要具備四種條件:一,信解大乘;二,般若智慧;三,殊勝禅定;四,大悲心。這裡是借用轉輪聖王誕生在人間時需要具備的四個條件來進行比喻,即種子、生母、健康胎處和乳母。

龍樹菩薩說:“自與此世間,欲得大菩提。本謂菩提心,堅固如山王,大悲遍十方,不依二邊智。”意思是說,一位菩薩應具備三種特點:一,菩提心堅固如山王;二,大悲心遍滿十方;三,不依二邊的智慧。

從前面所說的這些標准可見,要想成為一位菩薩,不是外表長相,也不是修行的形式,而是內在的慈悲與智慧。如果我們真心想成為一位菩薩並最終獲得佛果,應當將上述標准銘記於心,使自己逐漸具備這些條件。否則,我們很可能會落入無垢光尊者所說的陷阱——“雖勤利眾若為私欲縛,終成騙子危險當謹慎”。大意是說:雖然一個佛弟子在表面上精勤地利益眾生,內心卻沒有菩提心,而是為了達到某種個人目的,這樣為私欲所纏縛的人,終將成為佛教和眾生的大騙子,這種行為是極其危險可怕的,所以千萬要謹慎。

《華嚴經》中也說過:“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可見,即便我們日夜不停地聞思、布施、持戒、放生、誦經、念佛等,甚至捨棄一切,長期住在山洞裡閉關禅修,如果沒有菩提心,這些行為不僅不屬於菩薩行,反而會變成魔業。“是否具有菩提心”,這是衡量菩薩的真正標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