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平時不論遭遇什麼,肯定跟前世脫不了干系!

我們平時不論遭遇什麼,哪怕是兩個人在打架時,一個人拿石頭把你頭砸個窟窿,鮮血噴湧而出,這肯定也跟前世脫不了干系。

前不久,我們學院的一位堪布去印度,回來的途中車翻了,差點要了他的命。他以為自己就要死了,在半昏迷的狀態中,再三提醒旁邊的人:

「你們千萬不要懲罰司機,如果我死了,跟他沒有任何關係!」

這確實是佛教徒該做的事。否則,若換成一般的世間人,肯定會把死因怪在別人頭上,指責司機的技術有問題。

尤其是一些落後地區,現在存有各種劣習,就算自己擦傷一點點,也會竭力去找對方的麻煩。

而我們作為大乘行人,當身體受到傷害時,最好不要去怪罪別人。


即使別人故意用刀砍你、用棍棒打你的頭,你也應意識到是自己的錯:「我以前肯定這樣對過你,沒事沒事,謝謝你幫我消業!」

其實不管是聖者還是凡夫,所造的業遲早都會落到自己頭上,永遠不會耗盡。因此,在遇到這類事情時,我們應當有這種觀念。

然而,有些人根本不管這一套,就算別人根本沒錯,錯完全在自己,也一定要找別人算賬,這就是不懂因果所致。

實際上,《佛說興起行經》說過:「世人所作行,或作善惡事,此行還歸身,終不朽敗亡。」世間人所做的任何行為,善也好、惡也好,終究果報會歸於自身,始終不會虛耗。

所以,你在感受果報時,不該認為是別人不對,要知道是自己的錯!

總之,大家要好好地想一想:像聖者尚且要感受業力的果報,我們無始以來漂泊在輪回中,所造的惡業不計其數,那以後要受的報應更不用說了。

況且我們現在仍執迷不悟地積累惡業,真不知何時才能從輪回中解脫。不要說解脫,僅僅是脫離惡趣,恐怕也不太容易。


當我們批判對境時,要想想自己是否有反省,虔誠心和菩提心哪兒去了?

表面看來,很多佛教徒的思想似乎很偉大,內心卻很自私,斤斤計較,充滿嫉妒和嗔恨,對別人的所作所為,時常看不順眼。但你真正在乎的,並不是別人是否真的犯錯,而是對方言行是否讓你滿意。一旦不如你的意願時,你就生起強烈的嗔恨心,甚至暴跳如雷。這時,菩提心哪兒去了?大慈大悲的心哪兒去了?全部消失無蹤。

不少人每天念發菩提心文,想著“我要利益天下一切苦難眾生”,但真正要他積德行善時,卻不願意行動。就像藏族人說,手上拿著念珠,但看到佛祖在天上飛,也生不出虔誠心,眾生在旁邊露出腸子快死了,也生不出慈悲心。這就是假佛教徒,如果我們也這樣,那學佛是學到哪裡去了?這是我們要自我反省的,而不是用來批判別人。

很多人自認為學的是大乘,要利益一切眾生,還說小乘佛教自私自利,隻為了自己解脫。事實上,泰國、斯裡蘭卡、緬甸等東南亞國家,佛教徒都很慈祥,特別是緬甸、斯裡蘭卡等地區,佛教未受到任何污染。至少他們的心胸廣大,也有慈悲心,只是缺乏了菩提心。

一談到緬甸,一般會認為是個貧窮國家,由軍政府掌權,國家建設落后,人民生活得並不好。但他們的寺院、佛塔上的寶石,都是百姓供養的。在仰光大金塔的巨大塔頂上,鑲滿了無數珠寶,最上面的那顆鑽石,據說比英國女皇的鑽石還大好幾倍。而大塔內部的釋迦牟尼佛像,跟拉薩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像一樣,鍍了厚厚一層的黃金。

緬甸的海關人員一般很貪婪,遇到外國游客會索賄,但看到穿著袈裟的出家人,態度完全就變了,規規矩矩。就算現場有他們的政府官員,也會請出家人先上飛機,再來是官員,接著才是一般游客。

一般的老百姓下班后,會到寺廟門口,買花供養,虔誠地跪著念經,而且都很會經。還因為人太多,必須按星期幾出生,分配到寺廟的東南西北門去朝拜。在家居士看到出家人迎面走來,會側著身體讓出家人先過,沒人會迎面而過。

緬甸軍政府非常強悍,但如果你到那裡一段時間,會發現一般佛教徒的心靈都很調柔。之前我們去緬甸觀光時,導游是個祖籍福建的華人,祖輩在緬甸定居很久了,到他這一代還會講一點普通話。由於我們是去朝聖,和一般觀光客不同,走到哪裡就拜到哪裡,也會做供養。導游不僅盡心護持我們四處朝聖,而且只要我們供養,他就跟著供養,我們為佛像鍍金、供僧,他也都參與。就這樣,我們一個團待了二十多天,給他的導游費或小費,他都花完了。

我對他說:“你當我們的導游,是來賺一點小錢的。現在你這樣做,把錢都花光了,回去怎麼交代?”他說:“我就積功德,跟你們一起積功德,難得有這樣的機會。”這下感動了我們所有人。

我們要離開時,我知道他沒什麼錢了,就跟弟子們講:“到了仰光,大家身上有剩緬幣的,就一起給他吧。人家生活不容易,你看過這樣的導游嗎?有些導游,是想方設法帶你四處逛店,能克扣你多少錢,就克扣多少。可是人家卻能這樣供養。”

被佛教調伏且至今仍未受到污染的地方,就是緬甸。我在當地看了都很震撼,我甚至都覺得老百姓的虔誠心,比藏族人還要深厚強大。我們藏族人有很虔誠的一面,但也有很彪悍、不講理的一面。相較之下,緬甸老百姓真的非常虔誠。

為什麼他們如此虔誠?因為對三寶深信不疑,佛陀在他們心中是最偉大的。就跟很多我們藏族人一樣,在維持溫飽之餘,把一切心力和財物都用來上供下施,無私奉獻出去,生活簡朴,但心靈非常滿足快樂。

在喜歡物質享受的人看來,他們似乎貧窮落后,但其實他們並不窮,因為精神太富有了。但反過來看看自己,其實更貧窮,因為心靈上一個比一個苦,一個比一個沒有安全感。所以,讓佛教思想融入心靈,真的非常有幫助。


【問:第六個問題,最近誦經念佛時,如遇他人打擾,常會生起厭煩心,甚至於想罵人。請問如何調伏?】

淨空老法師答:

這個你需要有定功,定功說得容易,做起來不容易,總是要覺悟。學佛學這麼多年,首先要知道,別人來打擾或者是電話來打擾,都是屬於自己的業障,要懂這個道理,不要把這些事情推給別人。

你要能夠避免,這是最好的。我誦經的時候在房間裡面,我把門關起來,把電話拔掉,誦完經之後我再門打開,這都是方法。公共場所當中,寺院庵堂,找一個人少去的地方,僻靜的地方,我們在那裡誦經,這樣盡量的避免。

所以不能不懂這些道理,即使有人來打擾,也正是考驗你的定功。如果到能夠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你的功夫就得力;還會受干擾,證明你的功夫不得力。 那也是一種考驗,不應該去計較。


索達吉堪布:所有不幸都是自己所造惡業所致!

通過學習以溫和的方式教誡斷除我執,能了知:即生所遭受的一切痛苦和不幸,都是前世所造惡業利刃輪到自己頭上所致。

因此不能怨天尤人,而應勤斷眾惡、普敬一切,並代受所有眾生的痛苦,以摧毀輪回衰敗的根源——我執、我愛執和我所執。總之不幸臨頭時,如鐵匠由自劍傷,是惡業刃輪自己,今當於罪不放逸。

在平時生活中,遇到任何不幸的事,比如:身體多病、心不快樂、工作不順利、人際關係不融洽、經常產生貪嗔痴煩惱等,此時應想:就像鐵匠被自己所造的鋒利寶劍所傷,或軍人被自己所磨的寶刀砍中一樣,是往昔所造的惡業利刃輪到自己頭上。

從現在開始,應依靠善知識的開示和殊勝的教言,用正知正念守護自己的相續,於罪業小心謹慎、不放逸。

有些人不懂因果,認為一切事情都是偶然發生,或忽然產生的,而沒有警覺罪業的心,這特別可憐!因為沒有懂得,一切痛苦皆是惡業或集諦或前世今生的惡因所致的道理。若以前造了惡業,即使特別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也會感受種種痛苦和不幸。

藏地無著菩薩的傳記中講:他童年時遭遇了種種不幸,比如:三歲時母親去世,五歲時父親去世,後來由外祖母撫養。到九歲時外祖母也去世了,從此便無家可歸。後來才慢慢遇到善知識,最終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大德。

但有人偏偏認為:我是出家人又是法師,還行持了很多善法,為什麼即生還會遇到種種不幸和痛苦呢?實際上這種想法並不合理,因為善惡業的果並不相同。

比如在做善事時,發生種種不愉快的事情,雖然做功德對自己非常有利,但前世的惡業仍會成熟於自身。也就是說,現在所造功德的果於將來成熟,今生所遭受的痛苦是前世所造惡業所致。

作為佛教徒,這個道理一定要清楚,否則很難對因果生起誠信,比如:在修行過程中出現身患疾病、家人死亡等不幸時,就會覺得行持善法沒有意義,上師三寶或諸佛菩薩不靈驗等。

《法句譬喻經》中,有這樣一則公案:佛陀的功德極其超勝,經常受到人們的贊嘆。五百婆羅門妒火中燒,經常尋找佛陀的過失,欲誹謗之。他們想出辦法,讓屠夫殺生請佛及僧應供。

若佛贊嘆屠夫的功德,則說:你不是說殺生有很大罪過嗎,為什麼還要贊嘆呢?若佛沒有贊嘆,則說:你不是說供養有很大功德嗎,為什麼不認可呢?商量好後,就讓屠夫迎請佛陀及其眷屬前來應供。

佛陀知道度化他們的因緣成熟,於應供時示現種種神變後,對他們宣講了有關因果的道理:「如真人教,以道活身,愚者嫉之,見而為惡。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代。習善得善,亦如種甜。」他們心開意解,便跟隨佛陀出家學道。

所以,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種善因就會得到善果、種惡因就會得到惡果,兩者不能混淆,也不能錯亂。否則,就變成了種瓜得豆、種豆得瓜,在世間這也是講不通的。當然,通過懺悔,就像火燒壞種子一樣,惡業也可以摧毀。

若不懂得這些道理,即使學佛多年的出家人和居士,也會冒昧提出各種問題,內心也會經常萌生邪知、邪見。其實,這是沒有長期聞思的原因所致。若長期聞思佛法,有時聽一堂課也會遣除眾多疑惑。

剛開始學佛時,很多人滿腹懷疑,但通過長期聞思,到最後好像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其原因就是通過長期聞思已斷除了增損、增長了智慧。在前輩大德的傳記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示現。

所以,若自己過得很痛苦,則應了知是前世的惡業成熟,並勵力行善斷惡。就像一位犯人,干了許多殺人放火的壞事後,被關在獄中感受痛苦,此時應想:我以往太無知了,乾了此等危害社會、毀壞自他的壞事,以後一定要重新做人,再也不能幹這樣的蠢事了。

若決心很堅定,在出獄後,就會義無反顧、毫無貪戀地斷絕再次進入監獄的罪業。因此,作為真正的修行人,在值遇痛苦時一定要想是惡業所致,而不應想是怨敵加害造成的。否則就會邁入愚者的行列,去找他人拼命、算帳。

總之,通過學習這部論典,在遇到不幸的事情時,就要想到這個竅訣:所有不幸都是自己所造惡業所致,而不能怨天尤人。比如前世造了開刀的業,即生就會感受開刀的果報,等等。

因此,應勵力懺悔、行善斷惡。當然,要全部清淨罪業也不容易。因為,阿羅漢也會感受前世惡業的果報,佛陀也以身示範因果不虛的道理。


人生酬業

有一位叫周懋官的老儒生,不知是何方人士,只記得他講著南方口音,在功名場中一直不得志,生活困頓流離。

這位周先生看起來就是一位迂腐而拘謹,笨拙且駑鈍的人,可以說是一位食古不化的讀書人。

周先生每次參加考試都不順利,有時因為文字筆劃一些小錯誤而被挑剔,甚至已經通過初試,但因一兩個字而落榜。

有時候不是寫錯字,而是被過度地吹毛求疵,例如,題卷上寫「曰」這個字,不小心寫得太狹長了,就被誤認為是「日」字。又例如寫「己」字,偶爾大意筆鋒稍微往上突出,就被誤認為「已」字。

因此,周先生內心抑鬱不平,有一天,他寫了一分告狀的牒文,到文昌廟燒文訴苦,牒文大意是說他這一輩子沒幹什麼壞事,為何屢遭挫折?

幾天後,他夢見了一位穿著紅色衣服的官吏,將他帶到一座神殿,在殿內桌前有位神明對他說:「你因功名之路坎坷,忽然來此冒犯神明,只會滿腹怨尤,卻不知因果報應的道理。你前輩子也是一名官吏,但你生性狡滑,又喜歡賣弄文采,所以上蒼處罰你,成為一個毫不懂事的書呆子。

你前輩子喜歡挑剔人家的公文,雖明知文章內容沒錯,卻巧用詞語來欺壓別人,藉此獲取財物,所以上蒼罰你,這輩子所寫文章,也被挑剔排斥。」

接著,神明拿出了一本簿冊指給他看說:

「你這個『曰』字,挑剔你的那個閱卷官,前輩子是福建一名叫音德布的駐防官之妻,她是一位年老有貞節的婦人,因為當時福建發函來表彰她的咨文上,誤將『音』寫成了『殷』,翻譯字按通例本就可取諧音,沒有規定一定要用那個字,但是你卻一再退文詰問,致使這位窮困的寡婦用來建貞節坊的錢,還不足夠支應因公文往返所需的路費。

又這個『己』字,挑剔你的那個閱卷官,前輩子是一名縣官,因故必須扣除三年零一個月的薪俸。你向他索賄不成,竟然私自竄改處罰公文,將『三』字改成『五』,將『一』字改成『十』。若以五年十個月來算,扣除該知縣所應得之俸享後,還需另案來處分其不法所得。

此事後來雖然水落石出,但是由於原公文的錯誤,他平白無故的被停職一年多。

這是你自己造業受報,冤仇牽纏,這輩子遇到了,你有何冤屈可說呢?

你生平遇到的其他種種不如意,也都是由宿世所造業因而來,不能為你一一詳述,也不可為你事先洩漏。你應該委屈順從,無須多言。如果你還不相信,那麼日後僧人道士也會為難你的,這樣你總可以了悟了吧。」

神明話說完,就將他趕出去,周先生突然醒過來,事後想想,但還不能理解夢中所謂「僧人與道士也會為難」的意思。當時他正寄住在一家佛寺,因怕被僧人為難,於是匆忙搬離。

雍正乙卯年,他又參加了鄉試,在考場內,在通過初試後,已內定為第十三名舉人,而在複試中有「僧道拜父母」之題,他的論述中則用了「長揖君親」四字,這四字乃引用自唐朝太使令傅奕上疏高祖廢佛奏摺中說到:「出家人不忠不孝,剃髮後拜別君上與雙親,只拱手作揖,而不屈身禮拜」的意思,閱卷官認為他引用不當,而將他剔除舉人之名。

這時他才知道神明當時所說「僧人與道士也會為難」的真意。

周先生在陳謨家當塾師時,自己陳述這段故事,周先生後半生的事情就不可而知了,我想大概也是窮困不得志,終其一生吧!

(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