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有苦樂的根源,全是從造業而來的

我們所有的苦、樂都是從造業而來的。我們的業——就是身、口、意的造作——歸根到底,是由起心動念去控制的。有的人說「我是無心說的」。沒有無心說的。你心裡怎麼樣想,嘴巴就會怎麼說,哪有無心說的?只是你自己不覺察而已。對不對?比如說我們要去游泳,完全是意業控制的。為什麼去游泳?身、口只是它的一個工具而已。想快樂嘛!起心動念分別嘛!我們分別:天氣太熱,跳到游泳池就涼快了。美滋滋的。起心動念就去指揮行動!分別計較怎樣舒服的動念,就推動我們的行為。再比如嘴裡罵人也好,打人也好,是心裡充滿了仇恨,說出來的就都是髒話臭話,隨著拳頭就來了,見面敵對情緒就來了,根本控制不了。這就告訴我們,這個意業是我們眾生真正造業的良媒、關鍵所在。

  認識到這點對我們的修行非常有幫助。不要說你是無心的。「對不起啊,我無心打你的。對不起啊,我無心罵你的」……沒有無心的!這都是你自己的意識所推動的嘛!我們的行為就是起心動念的分別所推動的。「這傢伙害我,我總有一天要報仇。他和我過不去,我也跟他過不去」……今天也想明天也想,白天也想晚上也想,最後激化到控制不住自己的狀態,就是這麼回事。對不對?眼睛為什麼喜歡看漂亮的呢?就是你自己的心想漂亮的!不是眼睛有問題,是心有問題。眼睛盯著什麼東西,也是自己的心在想嘛!喜歡那個東西嘛!玩遊戲機也是自己的心喜歡,覺得好玩啊!都是心的問題,不知道它的危害性,浪費時間,該做的不做。很多人都玩物喪志而沉迷了。時間最寶貴,我們不可能永遠是十五歲啊!再玩幾年就十八了,怎麼高考?三年啦!不知不覺完了。將來要找工作、要做事,再回過頭來想讀書,就不可能了。荒廢了時間、學業,內心裡全是垃圾,腦子裡全都是遊戲。所以,我們要知道心非常重要,心是我們造業的根本,也就是我們苦樂的根本。

  你的起心動念是害人的話,結果一定是苦的,不可能樂!你的起心動念想利益眾生的話,首先要發心想辦法,還要做到恰到好處、讓眾生歡喜,讓眾生真正得到好處,造這樣的業才是善業,這樣的善業必然感得樂果。經典里說得很清楚,假使你墮落到了地獄裡,在從油鍋里撈起來的時候,稍微有一點點涼風吹過來,感得舒服,這都是宿世一點點善業感得的。善惡之業決定我們的苦樂。善定能感得樂果。能好好行善積德,必然招感得樂果。這就是因果,佛法的根本就是講業。世間什麼樣先進的發明,對我們的苦樂,也不是起決定的因素。真正起決定的根本因素是我們的業。

  剛才我們分析了,這個業的根本決定因素,不是前五識,是第六意識——即是你的起心動念。它的力量太大了,它可以緣過去現在未來,它可以分別好壞,前五識完全靠它來指揮。為什麼你會迷在電視里,你為什麼想看?就是你的心想看。不想的話,誰叫都不會去。到哪個地方我都不開電視機,都不看,不想看嘛!就是心在起心動念嘛!也就是說自己觀察到起心動念會導致苦樂,你就開始有辦法改變自己的人生,開始有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你就有辦法走向快樂之道了。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造業的關鍵是起心動念。明白了佛法講的這個真實的道理,我們就有下手之處,就抓到了我們造業的根本。這樣我們就把握了自己的業,不用去算命了,算命先生排八字算得很好,最多也只是代表自己前世的善業有多少,惡業有多少。問題是你算了又怎麼樣?以為自己好命,不犯愁了,就隨便吧!就驕傲自大、看不起人,造了很多惡業還不知道,你的命也慢慢走下坡路了,好命也變了壞命。如果算了不好的命,一天到晚擔心,沒希望了,絕望了。考學也不成功,做官也不行,做生意也不發財,也找不到對象,算了,悲觀絕望。在這樣的狀態下同時會造更多不好的業!如果我們明白八字只是我們前世造的業累積的大概的符號,明白它只是符號,我們懂得了根本是現在的業,不用算,我好好努力,好好在起心動念上去利益眾生、社會,多做好事,慈悲對人,廣結善緣,天天這樣不停息地干,不知不覺不好的命就變好命,好命變得更好。對不對?我們不需要算。正規的寺院是沒有算命的。我們抓到因果的道理、業果的道理,就抓住了命運,比八字還准。倒不倒霉就靠你現在的心,老是想佔便宜、想害人,不用算,很快就要倒霉了。

  我們怎麼樣才能命運好?積極地面對人生,利益眾生、社會,每天都做好事,與人為善。不用算,很快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你,你的命運就會變得越來越好。還要算什麼?算得好,驕傲自滿;算得不好,就提心弔膽:都是負面作用。是不是?大家通過學習這些道理,要轉變到自己的身心上,要有真實的受用。這些東西不是單純的道理,不是單純的知識。通過這些學習,我們明白了關鍵所在,抓住了就OK了,什麼不好的就都改變了。業很重要!

  我們強調:業果很重要,業招感果。我們展開來講講果報。果報分成兩種:正報和依報。
正報是什麼呢?正報是我們的身心狀態。

  依報有兩種:一是我們周邊的眾生——就是有情。另一個是周圍的環境,是我們依靠的地方。我們離不開周圍一切的環境,包括人、事、物,環境,家親眷屬,朋友同事等,也包括大街上擦肩而過的人,只是緣深緣淺而已,這些都是自己的依報。我們周圍的環境有大環境,有小環境。比如說我的房子在深圳,有二百平米,周圍環境很好,這是小環境。從環境來說是在深圳,是在中國,而不是非洲、其它地域,再大點沒離開地球,乃至沒離開整個法界。這都是我們的依報,只是緣深緣淺而已。但最靠近你的緣是最深的,如家人——父母、六親眷屬等。

  正報是指我們的身體狀態:高矮胖瘦,健康情況,還有性格脾氣。脾氣很暴躁,脾氣很直,或者沒脾氣,人家說什麼都無所謂,很溫柔。還包括我們的心理狀態,都是身心正報。我們有沒有發現所有的東西都是我們的果報,都是我們的業招感的?

  周圍的人,周圍的環境,都是自己的業招感的。也就是說,為什麼你有這樣的身體?為什麼是這種心理狀態?為什麼家親眷屬很好?——大家都是菩提眷屬——又或者為什麼兩公婆整天打架?為什麼會碰到兒子不孝?都是你的業,都是你的依報。我們的身心世界、我們周圍的環境,都是你的業感。就是業感緣起,業感緣起就表現為正報、依報。一句話,我們每個人百分百要對自己的業負責,也就是對我們自己的身體、周圍的人、周圍的環境負責。

  你為什麼來到這個娑婆世界?沒有原因嗎?為什麼不去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不跑到天堂而跑到地獄去?我們要對我們的環境百分百的負責。是誰造的業?是我們自己的業。業是什麼?是身、口、意嘛!根本是什麼?就是意業——起心動念嘛!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決定了我們自己的世界。所以千萬不要說:是你對我不好,是你打我的。世間人的態度,都認為是別人不好、都是別人的問題,而不知道是自己的問題。

  但佛法很有道理,別人為什麼打我罵我,是因為我欠著別人的。肯定是自己以前打過別人罵過別人了,業感緣起嘛!真的就這麼回事,不是沒有道理的。果報就是這樣的:正報、依報。怎麼不打他而打我,是不是?他打我罵我,肯定是以前我欠他的。這個因果怎麼算?很清楚的,人家怎麼對你,就是以前你怎麼對他,不用說的。不要以為你對別人好,你前世欠人家100萬,今世只是還了30萬,還欠著70萬沒還清,當然還得要還啊!還有來討債的也要打你,沒辦法。業果的道理,清清爽爽,明明白白。


解脫路上,你,啟程了嗎?

生命就是這樣一場無始無終的輪迴遊戲,一集結束,新的一集立刻開場。惟有解脫,才能讓這場戲曲終人散,落下帷幕。

文:濟群法師

說到解脫,首先要有解脫的意向,也就是出離心。怎樣才能生起出離心?這就必須真切意識到輪迴是苦。就像一個人飽受病苦折磨之後,自然就會迫切地想要擺脫。
在憶念重點上,下士道是觀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之苦,而中士道不僅要觀惡道是苦,進而要觀整個輪迴是苦。在我們尚未出離三界之前,即使有幸得生人天,一樣是有漏而不究竟的。
比如人道,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八苦,而天道雖然衣食無憂,縱情歡樂,但天福享盡仍會墮落。
佛經中,就記載了不少天人在臨命終時,因為看到自己即將墮落而憂傷恐慌,痛苦不堪。這時候,天福不僅救不了他們,而且因為這種福報的對比,使即將到來的痛苦變得更加難以忍受。

在《道次第》中,將輪迴諸苦歸納為六點。
一是無有決定,我們在輪迴中的身份是由業力所招感的,充滿著變化和不確定。
二是不知滿足,對慾望的追求永無滿足。
三是數數捨身,隨時可能面對生離死別,不想死又不得不死。
四是數數受生,隨業力在六道不斷投生,無法自主。
五是數數高下,地位忽高忽低,或生天享樂,或墮落受苦。
六是無伴之過,我們獨自來到世間,又將獨自離去,即使兒孫滿堂,也無人結伴同行。
這些,都是我們在輪迴中無法逃避的痛苦。不論現在的條件如何,地位高低,只要不曾解脫,就會潛伏在我們的生命中,無人能夠倖免。
所以,給自己做個檢查吧——知道它的存在,才能知道怎麼解決它。

正見輪迴是苦,我們才能生起解脫的意願,才能對世間的一切完全放下。否則,即使暫時厭倦了追名逐利,一旦有更好的機會來臨,又會直奔而去,開始下一輪的追逐。
我們對世間有多少興趣,就會有多少執著和掛礙,相應的,也就有多少不解脫。所以,出離心的檢測標準,就是對輪迴盛事不再有任何期待。反之,只要還有一點掛礙,就只是相似的出離心,只是疲憊後的暫時休息。
說到出離輪迴,是不是從六道跳到第七道去?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所要出離的不是時空,不是環境,而是產生輪迴的根源,也就是惑和業。
佛典中,將輪迴的規律總結為十二緣起,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個環節。

因為無明,我們把身體當做是我,把情緒當做是我,把錯誤知見當做是我,從而不斷造業。這種業力又推動我們再去起惑,再去造業,形成一個又一個苦果。
生命就是這樣一場無始無終的輪迴遊戲,一集結束,新的一集立刻開場。惟有解脫,才能讓這場戲曲終人散,落下帷幕。
修行就像打仗,不僅要知道敵人是誰,還要知道目標在哪裡,知道用什麼武器才能打敗對方。佛法是心地法門,所以,心才是真正的用功辦道處。
古德云:「大事未明,如喪考妣。」不明白自己的心地,沒找到生命的本來,不懂得如何斷惑證真,實在是悲痛欲絕,如喪考妣。但大事已明後,同樣還是如喪考妣。此時雖然心地已明,仍要對付無始以來的串習,仍要處處謹慎,加功用行。

解脫路上,你,啟程了嗎?


學佛的好處

人類的需要,除了物質食糧以外,還要精神食糧;在許多精神食糧之中,佛法是最好的精神食糧;一個學佛的人,可以得到很多的好處;現在我想提出學佛的很多好處中,比較淺顯的三點好處來談談:

一、認識人生

人從出生到老死,忙碌了幾十年、到底是為什麼忙?如果說是為了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要有了錢,才能解決生活的問題,那麼衣食住行的生活問題解決了以後,應該是不必忙了,但他仍然要忙,甚至有些人會更加忙,因為這個時候,他的生活又有進一步的要求了。為了滿足更高的慾望,所以又要拚命地去追求。但是「人生恰似採花峰,飛南飛北飛西東,採得百花成蜜後,一場辛苦一場空」,正在忙碌中的人,終日忙著向外追求,從來沒有想到去研究這些問題的。

佛法,是茫茫人海中的慈航,它教人認識生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指示人生的真諦,使人獲得內心的滿足與安樂,把人生從煩惱的此岸,運載到安樂的彼岸。

中國清朝第一代的順治皇帝,對佛法很有研究,他羨慕出家人的生活,很想出家修行,他曾經做了一首耐人尋味的偈子:「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這首偈子,提出了人生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問題,懂得佛法的人,雖然做了皇帝,也會在尋求研究人生的問題;不懂佛法的人,活了一輩子都是在糊塗中過生活,糊裡糊塗的來,糊裡糊塗的去,從來不會去想這個問題,這首偈子,提出了人的一生整個過程的問題,但是最重要的是生與死的二個問題:「未曾生我誰是我、是生的問題——生從何來?「合眼朦朧又是誰」,是死的問題——死往何處去?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先要明白一個佛教的名詞「業力」。

「業力」,印度的梵語叫羯磨,巴利語叫迦馬,意思是行為或造作。原來我們的一切行為、動作之後,都會留下一種力量,潛存於心中,這種力量,佛教把它稱為業力,業力留存於心中,緊跟著我們不放,好像我們的影子,跟隨著身體一般。這業力從它性質來說,分為善業和惡業。善業可以決定人的生命,走向良好的去處,得到舒適的享受,惡

業可以決定人的生命,走向惡劣的去處,得到坎坷的遭遇。

那麼人生到底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呢?簡單地說,人的生是由業力而來,死則隨業力而去。

佛法說明善惡果報,有六道輪迴,六道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天道、人道和阿修羅道,叫三善道,是造作善業者的去處: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叫三惡道,是造作惡業者的去處。

我們了解了這些道理,也就可以認識到人生是多麼可貴的,因為人為三善道之一。人生到底生從何來呢?毫無疑義的,人生是由善的業力而來的,那麼死往何去呢?這就要看你現在的行為動作如何而定了,如果你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但可以得升人道,而且可以上升天道;要是你能夠進一步依佛法的指示,去修行解脫道,還可以超出六道輪迴,解脫生死,成為大自由的聖者。假如你現在的行為動作,大都是為非作歹,損人利己,那麼三惡道當然就有份了,所以,明白了這些道理後。你要選那一條路子走,自己就有把握了,你的人生前途如何,可以由你自己做主了。

二、凈化人生

因為現代的科學昌明,工藝發達,工廠到處設立,造成了空氣污染,影響到人類身體的健康,這是少有科學知識的人都知道;但是,人類內心的煩惱污染。實在是時時刻刻都在嚴重地影響人類心靈的安寧,可是沒有研究佛法的人,卻很少知道的。明朝有個理學家王明陽先生,因為他的理學是從佛理中摸索出來的,所以他就知道,煩惱是很嚴重地影響到人類的心靈,控制著人類的思想,於是他說:「山中之賊易治,心中之賊難防,」煩惱被形容為賊,這正說明煩惱的厲害;其實,我們的心靈所以不能安寧,就是煩惱在擾亂,在作祟;我們的行為所以違背真理,也是煩惱在驅使,在鞭策。

佛經上說:「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心就是指我們心中的惱煩。

充滿著惱煩的人生,是染污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所以必需要改造。但是要怎麼樣去改造呢?就是要把它凈化。我們學佛,就是沐浴佛化,用佛陀的法水,來洗塗我們內心的垢穢,等到我們內心的煩惱垢穢清除了,那麼,我們那染污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人生,便可改適成為清凈的、圓滿的、快樂的、理想的人生了。

從前,印度憍薩羅國有一國王,叫做波斯匿王,有一天,波斯匿王出巡,在路上遇見一個老公公,頭髮蒼白,這顯示他的年紀已經很老了,國王問他道:「老公公你今年幾多歲?」老公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四歲。」波斯匿王覺得驚奇起來;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於是再伸出自己的右手,豎起四隻手指向老公公問道:「你才四歲!?」老公公點點頭,很肯定地證實道:「不錯,我今年的確才四歲。」老公公知道國王一定感到疑惑,就再向他解釋道:「以前我不懂佛法,活了幾十年,思想、行為都被內心的煩惱控制著,做了很多自己以為對而實在是不對的事;四年前有個機會,給我聽到了佛法,才認識了人生,皈依了佛教,實行佛陀所指示的道理,依佛法去生活,去凈化人生,最近這四年來,才算是真正的做人,所以我今年才四歲。」國王聽了老公公這一番話,非常感動!點頭稱讚道,「老公公你說得對,一個人要能夠學習佛法,照著佛法去做人,才算是真正的做人。」

三、莊嚴人生

莊嚴是佛教用來形容美好的詞,莊嚴人生,也可以說就是美化人生。一般來說,美可分為形相美和內在美,形相美屬於外表,內在美則指人的德性。單有外表的形相美,而沒有內在的德性,這還是有缺陷,不算完全的美。所以人生除了有外表的形相美之外,必須充實內在的德性美;內外俱美,才可以稱為莊嚴的人生;而莊嚴的人生,才是快樂、幸福、完美的人生。

佛教是一種道德的、實踐的宗教,學佛的人,必須實踐佛陀所指示的五戒、十善、四攝、六度籌的道德行為,來培養與充實內心的德性,以莊嚴人生。

從前印度有個大慈善家,娶到一個非常美麗的玉耶女做媳婦;媳婦自恃她的姿容秀麗,瞧不起公婆和家裡人。

一天,慈善家請佛到家來想教導媳婦。媳婦卻故意避開,後來,為了好奇,從門縫裡偷看佛陀。她看到佛的莊嚴德相,實在比她更美!於是自動出來,向佛陀行禮。

佛陀說:「玉耶,你有看佼美的容貌,如果配上端正的心行,那就更好了。要知道,佼美的容貌,只是外表美,而端正的心行,才是內在美。真正的美人,必須內外俱美!」

玉耶聽了佛的開示,心中驕傲清除了。皈依了佛,佛教他實行五戒、十善等的好行為,以充實她內心的德性美,她依教奉行,立志做一個內外俱美的真正美人。

佛法是指導人生、激勵人生、鼓舞人生的;學佛除了可以認識人生、
凈化人生、和莊嚴人生以外,還可以把缺陷的人生,改造為美滿的人生;
從迷夢的人生,演變為覺悟的人生,由生死的人生,進化為解脫的人生;由凡情的人生、升華為聖智的人生;總而言之,學佛的好處,是說不盡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