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看到的,只是業力允許你看到的

《雜譬喻經》中講過一個故事:古印度有一座寺院, 住著百余名僧眾。距寺院不遠處,住著一位潛心向道的女子,她每天供養一位出家法師,然後在其座下恭敬聽法。一天,輪到一位老比丘前去應供講法。他年歲已高、剛出家不久,對許多經義尚不了解,但又不知該如何婉拒,只好硬著頭皮,拖著沉重的腳步前去。

這位女子見老比丘的步履如此“安穩”,就對他生起了極大的信心,認為他必定是個有智慧、有定力的大修行人。進入屋里,老比丘心情七上八下,享用齋飯的時間拖了很長。然而,漫長的等待,絲毫未減少這個女子求法的誠心。

看到他人不好,
實際上是自己的心不清淨!

午齋過後,她虔誠地請老比丘說法。老比丘惶恐不已,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紀才出家,對深奧的佛法不明究竟,心里既慚愧又苦惱,不禁感慨道:“愚癡無知,缺乏智慧,實在非常痛苦啊!”女子聽了這段話,以為是給自己開示的,就仔細體會其中的意義,明白了由無明產生痛苦……在反複思維的當下,她竟証得了聖果。

01
大清淨,大平等

有位尊者說:“與任何人相處,時間長了肯定都能看出毛病,因為眼睛就是業力專門為我們准備的。因此,我們需要認清自己的評判標准來自于自我,而不要輕易評論他人的是非功過。其實,你看到的,只是業力允許你看到的。

只要你心清淨了,到處都是清淨的。我們因為自己不清淨,所以看什麼都不清淨;因為自己是凡夫,所以看一切都不圓滿。世界本是清淨的,眾生皆是佛性充滿的,我們看到世界不清淨,是因為自心不清淨,所以要自我覺悟,自我圓滿。

見境之時,
見心不見境

三昧耶就是正定,三昧耶戒是連好壞的念頭都不准起。你起分別了,就沒有正定了;你起凡聖的見,就不清淨了。如果你認為這是娑婆、這是輪回的世界,你就不清淨了。要看一切都是光明的,都是清淨的──大清淨、大平等。

我們有一顆求智慧的心,把一切都當成我們的善知識, 在看待萬事萬物、有情無情時,我們都要從中得到啟發──“見境之時,見心不見境”。 所以修淨土,就是觀一切有情皆是阿彌陀佛所化,一切無情也是阿彌陀佛的光所化,正報依報莊嚴。

在金剛乘里這個叫清淨觀、本淨觀,也稱為清淨見,就是一切都從殊勝的角度來見。對于一個真正有清淨見的人,見情與非情都是佛所化現出來的,是為了要成就我,教化我。

尊者來五台山,最後文殊菩薩就問尊者:“你來到這里的感悟是什麼?”尊者顯現為大梵天王,向文殊菩薩行禮道:“大聖,我來到五台山十分歡喜自在,並體悟到內密的自身、外顯的五台山、乃至一切法界,都是諸佛五智自然的流露,為了大悲周遍法界,所以您寓悲于智,示現了不可思議的緣起教化。”

只有真正地體悟到這種大清淨,才會真正地產生大平等。有了這種智慧,才會產生同體的悲心,對于別人遭受的苦才會生起悲愍心,知道這是由于他過去不清淨的因感得現在的果。所以應當注意在自己的因地里不要這樣做,就想“他為我表法”,對他生悲愍心,對自己生警戒之心,那你看到所有的一切就會知“道”,就會提醒自己。

02
實執,空性

當我們看別人順不順意的時候,如果沒有我執我見,那你就像面對鏡子一樣的;如果把對方當成實有的,說明你有對自我的實有的執著。外在都是考驗我們修行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有真的修行,那你無我見,外在的顯現就是像假的一樣,面對假的有什麼好計較的呢。你把那當真的,是因為你執著自己是真的,執著自己是真的就有“我”,我是真的,眾生是真的,業力是真的,這就是沒有正知正見。

只要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就會有對立。所以在面對違緣、不順意的時候,馬上要用佛法來超度自己。如果還有我,就還有這個生死輪回。作為一個人,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悲憫之心;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有空性的見,空性才是通佛國的,了解如來真實義很重要。在沒有懂得真實義之前,真的要好好地、簡簡單單地“未悟師度”,好好地去聽,去思維講的那些法。

03
只管自己,只看好樣子

菩薩來到娑婆世界都會示現凡夫相,長得跟大眾一樣,我們看不出來誰是菩薩,所以要普皆恭敬。很多大成就者都勸誡我們:不要起分別心,因為你沒有他心通,不知道對方是誰,你護念住自己就行了,不要議論別人。你如果講別人的過失,你自己就陷在過失里了,你又不知道別人什麼境界,你只是表現出你的愚昧和不滿而已。

我師父也跟我講過,他特意在大殿里說:你看羅漢翹著腿,撓著背,挖著耳朵,摳著鼻屎,你哪敢輕慢他,那都是聖者。你認識誰是阿羅漢?雖然供在佛殿里,但生活當中出現了,他是阿羅漢,他是菩薩,你也不知道的。

靜坐常思己過
閒談莫論人非

所以我們修行人要“只管自己,只看好樣子”,我的師父是這麼教導,印光大師也這麼教導,我去各個地方參訪的那些高僧大德也都這麼教導。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的境界,對方哪怕就是凡夫,但你是修行人,你要慚愧自己生了這個負能量的心態,你要想:我為什麼沒有智慧去轉變這個逆境,不能把逆境轉為道用?

為什麼“若真修行人,不見他人過”?因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們的業力所顯現的,我們要回光返照,消歸自性。所以“靜坐常思己過”,就是說我們有正念的時候,要多看自己的過失,“閒談莫論人非”,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要看別人的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