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學佛人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
當今時代網絡發達,佛學方面的信息很豐富,現在的佛子多為網絡學佛,看到聽到的很多,經常遇到一些標新立異,似是而非的說法做法,經常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網絡善知識、老師,作為一個普通佛子,如何判定一個說法做法是否如法,是很重要的。我覺得要注意如下四個方面:
1、自我判斷
就是說當我們遇到一個說法做法的時候,我們應該先自我判斷一下,以自己所學的經典,祖師大德的開示,來理性客觀的分析思考這個說法做法的如法性、合理性,從而有一個初步大致判斷。但作為一般佛子要特別注重,不要輕易的否定、譭謗;也不輕易的肯定、支持、推廣。這點很重要,因為這個判斷層面上,屬於凡夫的感覺認識。凡夫感覺判斷很不可靠的,且差別很大。一個說法做法,張三可能覺得很好,很能利益眾生,而李四覺得這個不行,對眾生有大危害,而且都有自己的依據,都能從經典,從祖師大德那裡找到相關言教,這種情況非常普遍的。如有的人謗藏傳、謗大德,也是有經典依據的,也能從祖師大德那裡找一些言教支持。
所以,凡夫引用經典、祖師大德的開示,來判斷某個觀點做法是否如法合理,只是個初步的,不是那麼可靠的。而往往很多網絡學人出現這個問題,嚴重高估了自己的判斷能力,遇到一個說法做法,經自我初步判斷後,馬上就否定了,就反對,就譭謗,還覺得自己在護法。或者遇到一個新鮮的做法說法,自我判斷後,馬上自己就肯定了,認為合乎經典了,合乎祖師大德開示了,就馬上支持,讚成,甚至推廣,過一段時間發現,學修推廣的東西還有問題,不得不回頭懺悔。前段時間有位同修就是這樣,一開始輕信一些東西,推廣了一段時間,結果近來又覺得有問題,又後悔不迭,甚至痛哭過幾次。這就是一開始輕信自我判斷導致的。這種情況在網絡上很普遍,作為佛子要特別謹慎的。當今時值末法,假藥極多,真藥很少,嚴謹慎重相當重要。
2、大德鑒定
要知道凡夫的觀點差異極大,有時候一個說法做法,有的同修強烈支持,有的同修強烈反對,都覺得自己正知正見,都覺得自己是佛菩薩代言人,都覺得自己在護持正法。而我們也會有些自我判斷,可能覺得好,可能覺得不好,可能覺得難以定論。接下來,應觀察一下佛門大德對這個說法做法什麼態度?佛門大德無論從個人修證還是深入經藏上,比我們凡夫要高明很多了,一個說法做法經過佛門大德鑒定過,要可靠很多,風險要小得多。如我們看印祖文鈔:古時修行人遇到一些問題,不輕易做主張,注重請佛門大德鑒定的。有的學人想印一本書,版面都排出來了,請示印祖,印祖不讓印,弟子不理解跑到靈岩山請示,最後還是沒印。
以前,我們論壇推薦過弘化社、廣化寺的助印。一方面他們做的正規,資金運作比較可靠;更重要的是,他們書權威可靠,他們都有專門的鑒定機構,都有一些高水平的修行人主持,經過弘化社、廣化寺鑒定印刷出來的書,內容很可靠,這也是一個重要推薦原因。所以,當我們遇到一些說法做法,自我判斷後,請佛門大德鑒定很重要。不過佛門大德一般不輕易發言,不輕易評論什麼。為什麼呢?印祖有句話很經典:一些說法做法、一些人,不可輕易說好,也不可輕易說不好,你說他好,可能大眾就認為樣樣都好,你說他不好,可能大眾就認為樣樣都不好。所以,佛門大德涉及到評論什麼,結論什麼,都是很嚴謹慎重的。除非嚴重不如法,才可能批評一下。對於一般問題,可能多採用包容寬厚的心態,這種情況可能佔的比例較大。當然,對於很好的東西,也會肯定讚歎的。而對於佛門大德沒有鑒定認可過的說法做法,作為普通佛子還是敬而遠之,更穩妥可靠些。
3、佛門公認
就是說一個說法做法,經過一位真正大德鑒定後,有一定明確結論。那麼,我們佛子依教奉行,風險會降低很多的,一般不會出現嚴重錯誤。但作為一個佛門大德,還不是徧知一切絕無謬誤的佛,大德比一般凡夫高明很多,但可能對一個說法做法的判斷上也會出現一些偏差。所以,應注重多觀察幾位佛門大德鑒定情況,如果一個說法做法,經過多位佛門大德鑒定認證了,那麼基本可以肯定不存在問題了。我們不要覺得這樣麻煩,自己和眾生的法身慧命比什麼重要,謹慎遠比輕率對人對己利益要大的多得多。
4、祖師傳承
尤其對於淨土宗而言,祖師是最為可靠的。比如:藕益大師、印光大師等祖師吧,經過歷時的檢驗,現代人也讚歎,公認度極高。所以,祖師的一些觀點做法最為穩妥保險可靠了。我們遇到一些問題、一些說法做法,觀察祖師態度觀點,很重要的,祖師說過做過的,我們跟著做,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凡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很好了。
比如對於神通,漢地祖師少有顯現神通的,對於神通弘法,祖師多有呵斥。那麼在網絡上你碰到一些神通居士,就要慎重了,當然也不一定不好,就是要慎重對待,不要和他們走的很近,更不要做他們的跟隨者崇拜者,敬而遠之比較好。再者,祖師一般對感應、鬼神、附體、冤親債主少有提及,多是強調行者持戒,發大心,斷煩惱,老實修行,多強調心地用功。但現在一些網絡知名居士,多是因為宣揚神通、感應、鬼神、附體、冤親債主等名噪一時,而佛門大德們這些都是少有涉及的,所以,作為我們也要很慎重,不要多接觸這些人,否則久了可能癡迷其中、難以自拔。應該多深入經典,多親近公認祖師大德,才是正路。
總之,末法時期,網絡發達,信息混亂,作為佛子永遠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至關重要,切莫輕忽。
大安法師:文化人學佛的通病
文化人學佛,大多好樂研究教理,總想從經卷中得大總持,獲真受用。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然以生滅心揣摩佛經真實義,往往愈推愈遠。是故宜從真修實幹入手。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為三資糧,其中持名念佛為信願二科之落實。吾人無始劫以來,總在妄想雜念堆中討日子過,是故伊始念佛,不是被濃霧般的昏沉所困擾,便是雜念洶湧,佛號被沖得無影無蹤。加之吾人懈怠放逸的習氣,缺乏披鎧上陣一人與萬人敵的剛毅,所以因循故轍,泛泛悠悠若干年,沒有獲得一絲毫的念佛法喜。須知看經閱教如讀藥方,持名念佛方為服藥。印祖開示,一個真老實念佛者,一分時間閱經,九分時間念佛。意在吾人從念佛行持中契入。
所以文化人學佛,應多從事相入手,每日規定自己念佛的數量,或一萬,或二萬,或三萬。拜佛若干,記錄在冊,限期檢查。有機緣可作或共修或自修的精進佛七,或百萬佛號持念等。總在使佛號變熟,止觀並運、定慧等持,功夫得力。此時看經閱教,自然心明眼亮,默契於心。願淨業行人共勉之。
大安法師:網絡學佛的正確態度
現在互聯網學佛法,當然有它的便利,很快就能搜尋到有關資料,想學什麼網上都有,資訊非常發達,這是正面效果。不過這正面當中也包含很多負面。古人要求一個法,踏破千山萬水去尋訪善知識,他是踏破草鞋走遍千山萬水,這個過程,有時候是必須的!他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歷盡千辛萬苦,他的恭敬心上來了,他聽個一言半語他當下就開悟了,和你坐在房間裡面,用輕慢的心,用指頭點一點就出來一句話,你無動於衷,恭敬心上不來啊。所以現在學佛法的人很難成就,他沒有經歷這個尋求的過程,這是其一。
其二,現在人的分別心很重,都是喜歡在知識層面上瞭解很多,但殊不知心性上的東西是要單一,要簡單的,要一門深入的,你搞多了反而麻煩,那麼這個法門和那個法門他的門庭設施、目標指向、對應的根基、所治的煩惱各有不同。表面形態好像很矛盾,這部經說這部第一,那部經說那部第一,你如果一定要分清是哪部經第一,那就把人弄的一頭霧水。當佛說《法華經》時,說《法華經》最高第一,說《華嚴經》,《華嚴經》最高第一,說《阿彌陀經》時,《阿彌陀經》最高第一,你 也許認為連佛都矛盾,只有一個第一,怎麼有那麼多個第一,或者有無量個第一?佛說法要讓人產生信心,要強調此法的重要性。實際主伴圓融,當一法為主的時候,其他為伴,當你以另外一個法為主時,其他為伴,可以互為主伴,這不矛盾的。
我們總是事事都要考證,格格不入。你比如說這兩種藥在這裡,哪種藥最好,你抽像說哪種藥最好,你說不清楚啊。難道你建立一個評價標準,價格最貴的最好,好,一個病人來了,說價格最貴的藥治不了他,而價格便宜的反而讓他的病好了。那對那個病人來說,肯定是能治病的藥是最好的,那麼你進行評價的參照系是有問題的。所以在網上啊,他就會看到這些,他就會感到一頭霧水。
我常常接受提問,問的也是這些東西,那問這些東西你怎麼和他說呢,你只能說,都可以說第一。他問這個東西表示他還是不瞭解,所以就像,藥無貴賤,愈病者良。但眾生沒有這種智慧,網上看到的很多,一旦他接觸到什麼東西,之後又接觸其他東西,他往往不能融會貫通,信心很難產生。尤其對淨土一法,他對各種教法一下 瞭解很多,先用這些教法來武裝頭腦,再來看淨土法門,他往往不相信。他說你不斷煩惱怎麼還有六種神通呢,還能得阿鞞跋致呢,這是不可能的,這不符合因果, 他會用這個來反駁,但是淨土法門是徹底的法門,是大不可思議的,要在不可思議的層面去接納這個不可思議。所以往往學得太多還構成信仰淨土的一個障礙,所以互連網在這方面有它負面的地方。
文章轉自:藥師佛大光明論壇
網路弘法和網路學佛應注意什麼?
現在有許多法師和居士在積極弘揚佛法和宣傳佛教,有的通過舉辦佛學講座來弘法,有的則利用網路佛學平台來說法,各路人馬在各自的道場大顯身手,各有各的辦法,各有各的妙招,好不熱鬧。大家積極高漲的弘法熱情應該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這真的是一件大好事,有利於中國佛教在當代社會的復興和發展。
然而,末學看到在這種熱鬧的弘法場面背後也隱藏著一些問題,也許這些問題不易被人察覺,往往被人忽視,只有搞佛學研究的人才會對這些問題比較敏感,能從蛛絲馬跡中發現一些問題的苗頭。末學是研究佛教文化的佛弟子,平時經常瀏覽各種網路佛學平台和佛學公眾號,閱讀五花八門的講經說法的文章,看得多了,讀得多了,就從中發現了當今網路弘法和網路學佛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最突出的問題是,由於各類網路佛學平台和佛學公眾號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就被騙子鑽了空子。現在網路上假佛學公眾號鋪天蓋地,這些假佛學公眾號的倡辦者打著弘法的幌子欺騙信眾,借佛斂財。他們哪裡是在弘揚佛法,分明是在用一些千篇一律的心靈雞湯充當佛法拉攏冬粉,以此刷流量賺取暴利。可就是這樣的假佛學公眾號卻吸引了大批冬粉,在它們的周圍聚集著數量非常可觀的信眾,而那些由高僧大德主辦的真正的佛學公眾號卻少有人問津,讀者寥寥無幾,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怪事,怎能不令人感到悲哀?希望廣大佛教信眾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整天圍著假佛學公眾號轉,不要上騙子的當,不要讓來之不易的辛苦錢落入騙子的腰包。
當然,佛學公眾號並非全都是假的,也有一些貨真價實的佛學公眾號在正兒八經地弘法。但因有些主辦者自身的佛學修養不足,對佛法的理解存在偏差和錯謬,在講經說法時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舉個例子,前幾年,末學一不小心加了一個陌生的佛友為微信好友,結果這位陌生的佛友立即嘩啦啦發給我十幾個佛學公眾號,都是居士辦的公眾號,這些居士的弘法熱情真是高啊,看得出來他們是真的想弘法度眾生,不是騙人的假公眾號。但因這些居士學佛修行的時間不長,對佛法的教理教義沒有搞清楚,寫的文章錯誤百出,錯解佛經之處比比皆是。如講解《心經》時,將“空”解釋為“空間”,這也錯得太離譜了吧,可這樣錯誤百出的文章卻在網上到處流傳,這不是誤人子弟,斷人法身慧命嗎?儘管他們弘法利生的主觀願望是好的,但因佛學知識匱乏而錯解佛經,結果好心辦了壞事。這樣的問題恐怕不是個別的,很多居士辦的佛學公眾號都或多或少存在類似的問題。所以,末學個人認為,在家居士,特別是學佛修行時間不長的居士最好先老老實實研讀佛典,先讀懂一二部佛經,再好好依教奉行,提高自身的佛學修養,扎紮實實打好佛學基本功,不要自己都沒搞懂佛法的基本義理就急著出來弘法。因水平問題無意之中犯錯雖然不是重罪,但無意中誤導別人也是有過失的啊,希望廣大居士們對這個問題能引起高度重視,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喔。
另一個問題是弘法一刀切的問題。末學發現很多佛學平台和佛學公眾號沒有明確的群體意識,弘法的方向比較模糊,不知道自己的網路道場是正對哪個信眾群體的,有眉毛鬍子一把抓之嫌。佛法是活潑潑的妙法,不是呆板僵化的教條,對於不同根性的眾生,佛法有不同的對治法。佛教的無量教法和無量法門都是為了度化不同根性的眾生而設定的。弘法者無論講哪個法門,說哪部佛經,都必須顧及信眾的根性和接受能力。例如,對文化程度較高的年輕人尤其是對大學生講經說法,講哲學意味濃厚的般若學和心理學色彩濃重的唯識學就比較合適,他們會對此感興趣,若對他們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宗的念佛法門,也許他們會覺得這個法門沒有多少思想內容和文化蘊涵,就會提不起興趣,聽得昏昏欲睡。而對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七八十歲的老年人講經說法,講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就比較合適,若對他們講般若學和唯識學,他們壓根兒聽不懂,怎么能有效地對他們進行佛法啟蒙教育呢?所以,要將願意親近佛教、願意信佛的人領進佛門,弘法者必須因人施教,講究說法的方式方法,弘傳哪個法門,講解哪部佛經,必須根據不同群體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來選擇和確定,絕對不能搞一刀切。
對於佛學平台和公眾號而言,首先要確立自己的弘傳目標和方向,要界定自己的網路道場的接受群體的大致範圍。自己的道場是正對哪部分信眾的?他們可能會對哪些問題感興趣?哪些佛經佛典容易被他們接受和理解?這些都要心中有數,只有這樣弘法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這方面,當代弘法者應該向佛陀學習。佛陀不僅是大宗教家,而且是大教育家,最懂教育的訣竅,也最善於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時因地施教。為了度化不同根性的眾生,佛陀靈活運用各種方便教法,創立了八萬四千法門。如果可以一刀切,佛陀為什麼要費時費力講那么多法門?
即使在同一法門內,因信眾在生活閱歷、思想觀念和受教育程度以及因緣及根性等方面存在差別,在修學的層次和境界上也會呈現出千差萬別的個體差異,因此弘法者在接引同一法門的信眾時也不能搞一刀切,也應該因人施教,因勢利導。現在社會上修念佛法門的信眾很多,但同是念佛人,念佛的目的卻不一樣。有些人念佛為了求生佛國淨土,有些人念佛只求人間福報。有些人的根性和悟性只適合修人天乘,你非要逼著他修解脫道或菩提道,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學佛修行人也並非個個都想去彌陀的西方淨土,願意求生彌勒兜率淨土的信眾也不乏其人,如果你對他們說,兜率淨土不究竟,不要去,應該去彌陀的西方淨土,這樣給人家潑冷水,人家會高興嗎?有些真正發了菩提心的佛子願意學習菩薩道精神,希望生生世世投生到人間學佛修行,生生世世在人間普度眾生,在人間得道、證果、成佛,難道你能說不願求生西方淨土的人就不是真修行人?人家不想去西方淨土,你總不能非要強迫人家去吧?因此,學佛修行應該尊重個人意願,應該允許修行人根據自己對佛法的認識水平和理解程度以及個人的文化程度和旨趣愛好選擇修學的法門和修持的佛經,不能強求修行人個個都修淨土宗,個個都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應該理解、尊重和包容那些不想修淨土宗,不想求生西方淨土的修行人,不能將他們視為異類進行謾罵和指責。修禪宗的法師也一樣,不能要求自己的皈依弟子個個都跟自己一樣求禪參禪,應該允許弟子們根據自己的根性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法門進行修學。
末學還發現一個不好的現象,那就是有些弘法者總是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弘傳的法門才是正法,自己宣說的佛經才是第一,是經中之王,其餘的都不究竟,不了義,排斥或否定其餘法門或其他佛經,結果導致這些師父的眾多皈依弟子在網路上與修學其他法門的信眾大打口水仗,這些信眾為了支持師父的觀點和維護師父的權威在網路上大打出手,無端謾罵指責其他法門的弘傳如何如何不如法,甚至罵他們看不入眼的法門為外道,罵他們看不順眼的法師為邪師。在佛教界內部,這種混亂的爭鬥場面真是觸目驚心啊。末學真的看不下去了,覺得有必要以佛教文化研究者的身份站出來申辯是非,說幾句公道話。
說到“經中之王”這一問題,末學想談談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末學認為,“經中之王”的桂冠不是哪一部經所能獨享的,不能說《法華經》是諸經之王,也不能說《金剛經》或其他什麼經是諸經之王,即使某部佛經白紙黑字、明明白白指出它是諸經之王,我們也不能認定那部經就是三藏十二部的諸經之王。為什麼?因為有“諸經之王”字樣的佛經不止一部,有好多部佛經都稱說本經是諸經之王。如《法華經》說自己是諸經之王,《金光明經》也說自己是諸經之王,《金剛經》則明確指出: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諾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金剛經》雖然沒有用“諸經之王”這樣的字眼,但那意思與“諸經之王”沒有兩樣。這么多佛經都說自己是“經中之王”,那么究竟哪一部經才是“經中之王”呢?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真得好好思考。末學認為“諸經之王”是有側重面的,在某一方面凸顯某個義理,或將某一義理講得最深入、最全面、最透徹的佛經可以稱之為“諸經之王”。所以,“諸經之王”不是就佛法的全體義理而言的,而是就佛法的部分義理而言的。在闡述這一義理時,這部經是“諸經之王”,在闡述另一個義理時,那部經是“諸經之王”。由此可見,“諸經之王”不是一部,可以有很多部。每部佛經談論的主題不一樣,討論的內容各有側重面,當然就可以有多部“諸經之王”了。《金剛經》是講般若智慧的“諸經之王”,《法華經》是講般若實相法的“諸經之王”,《金光明經》是講慈悲大愛的“諸經之王”,這樣理解應該不會太離譜吧?為什麼一定要認定某一部經才是三藏十二部的“諸經之王”呢?佛法是對治法,佛經沒有高低之分,沒有貴賤之別,三藏十二部,部部都是妙法,只是適應性不同而已,對治的病症不同而已,為什麼一定要確定一個第一呢?為什麼一定要爭論哪個是王呢?這樣解讀佛經不但太狹隘,而且於實際修行也無益處。所以末學真誠奉勸佛友們要把功夫用在修行上,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毫無意義的爭論上。
說到爭論,末學發現有個別年輕的法師特別喜歡爭論,特別喜歡批判,今天寫文章批判這個,明天寫文章指責那個,隔三差五在公眾號上批判其他法師或居士,並且批判的矛頭多指向當今佛教界一些有影響的高僧大德或在家居士,末學搞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這么好辯好鬥,是年輕氣盛太張狂?還是精力太旺盛沒處發泄需要找些發泄的對象?真的難以理解,學佛修行是修自己,不是去修理他人,天天批判別人對自己的修行有什麼幫助嗎?應該不會有什麼幫助,只是多造口業多樹敵而已,不會有什麼好處可得。這不,不出我所料,有位動不動就批判別人的年輕法師的公眾號最近被封了,真的很替他可惜,若不寫那么多批判文章,好好的多寫些信眾愛看的講解佛法的教理義理的文章該有多好。末學是在家居士,居士不說僧人過,本來沒有資格說出家人的過失,但真的是看不過去才善意的提醒一下。對事不對人喔,作為居士,我尊重每一位出家人,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只要是吃如來飯,穿如來衣,弘如來法的出家師父都值得尊重,說這些真的沒有一丁點惡意,完全是出於一片好心的提醒,千萬別恨我喔。真心希望在網路佛教平台不要再出現這么多罵人的文章。
修學不同法門的佛子應該團結友愛,和諧共處,不應製造矛盾,相互排斥,相互拆台。現在的佛教網路平台和佛教公眾號,不同教派、不同宗門、不同法門的信眾相互之間打嘴仗的現象層出不窮,這嚴重損害了佛教徒的公眾形象,也嚴重影響了佛教內部的和諧和團結。為了中國佛教的發展和紹隆,佛教四眾弟子應該精誠團結,相互之間多一些理解、尊重和包容,大家要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推動佛教事業的發展,要堅決杜絕相互爭鬥、相互拆台的不良傾向和不正之風,還佛門一片和諧清淨的天地。
網絡學佛需注意二十點,才能有所成就!
當今網絡發達,信息流通方便,佛法的各種知見很容易四處傳播,論壇上也是有各種見解的帖子,比較混亂夾雜,令網絡學佛同修無所適從;現在對學佛同修給予一些善意提醒,以期同修們在菩提道上避免障礙,一帆風順,早日成就。
一,嚴謹依止經典
當年,我們本師遍學外道,遍歷苦行,知非即捨,終在菩提樹下睹明星悟道成佛,從而開啟了大教的源流,四十九年間五時說法,廣演八教,結集下來就是三藏十二部經典,這是指導我們學修佛法的指南針。建議學佛同修應深入聞思經典,以經典為師。蓋“離經一字,便同魔說”,佛法行者唯當以聖言量為依止。
二,參學高僧大德
經典所載乃無上甚深微妙法,非智莫能解,倘無善知識演說,作為學人恐“依文解義,三世佛怨”。故建議學佛同修在嚴謹聞思經典同時,應系統參學佛門公認高僧大德的講經說法,如此方易深解經典意趣,真修實證。譬如學校讀書,經典如課本,高僧大德如老師,作為學生既應自學課本,又要認真聽老師講課,尊師重道,不可偏頗。不過我們擇師應極其慎重,關乎法身慧命故,應該選擇有緣之佛門公認高僧大德。
三,注重古德傳承
欲知山中路,須問過來人。佛法歷史上很多做法說法修法,猶如昙花一現,而經過歷史檢驗的有古德傳承的說法做法修法,則猶如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金。所以建議學佛同修對於法理法義,對於如何修行,對於佛法弘揚等問題,應多注重古德傳承,不可輕信種種標新立異的說法做法修法。尤其應特別注重清末民國幾位公認古德的言教:禅宗虛雲老和尚,淨土宗印光祖師,天台宗谛閒法師,律宗弘一法師。
四,尊重弘法利生
當今佛法衰微,法弱魔強,而法待緣顯,道由人弘,經上講:法師所過之處,我們刺血灑地也不能報答其恩德萬一,如今一些公認大德法師和居士不懈弘揚佛法,極大利益了眾生,我們都應充分尊重恭敬,頂禮贊歎,不可吹毛求疵,說三道四。而對當今網絡知名居士,成就的一些弘法功德,也應該尊重。不應求全之毀,過於苛責。
五,鑒別網絡宣傳
當今網絡信息傳播很方便,有的出家人、一些居士及其團體很容易通過網絡得到推廣,形成一定的網絡知名度,不少網絡學佛同修容易受到網絡宣傳影響,盲目模仿參與,使其形成一定人氣規模。但他們的一些說法做法修法,還存在一些爭議,建議學佛同修多清淨觀察,不被網絡宣傳迷惑,善於鑒別,不要輕易相信,也不輕易否定诋毀。應多參學經典及佛門公認祖師、善知識,以期樹立正見,穩妥修行。
六,抉擇具德上師
藏傳密宗實乃我們本師親宣之殊勝法門,具無量密意,但學密務必要謹慎觀察抉擇具德上師,因當今亦多有假活佛,假上師,種種惡知識充斥其中,宣種種邪說,以種種假藥危害欺騙眾生。
故與藏傳密宗有緣,欲學修密宗的同修,要特別充分觀察,不可輕易盲目拜師。建議學密入門同修,可先依止五明佛學院,亞青寺,多智欽寺等的高僧大德,如索達吉堪布,慈城羅珠堪布,益西彭措堪布,達真堪布等,聽學經論,建立正見,並充分了解密宗傳承,皈依法-王如意寶,阿秋喇嘛,大圓滿法主多智欽仁波切等公認大德,然後再選擇傳承內與己有緣,且有清淨傳承的具德上師。
另特別提醒女性同修,對於打著密宗旗號、濫傳雙修的所謂上師,要引起極大警惕,萬莫給自己造成巨大身心傷害。
七,警惕附佛外道
我們本師懸記: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加之現在網絡傳播方便,不少人打著佛法旗號,講著相似佛法,亦能妙語連珠、口若懸河,但實乃外道乃至魔道入我佛門,壞我佛法,故建議學佛同修應提高警惕,愛惜自他法身慧命;真實依止聞思經典,參學佛門公認高僧大德,系統深入學習佛法,如此必能建立佛法正知正見,鑒別種種魔外知見,令魔外無用武之地,則佛法必定大興昌隆,利益無量眾生。另附印光祖師開示如何鑒別善知識。
八,應勤修戒定慧
建議學佛同修應以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為核心修持,注重在心地上下功夫,深信因果,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斷除殺盜淫妄等習氣,發出離心、菩提心,常行善念、善言、善行,真實改變心行。不尚神通、感應,正確看待鬼神、附體,冤親債主、超度等問題,不心外取法,不流於外道,如此方為真佛子。
九,不慕神通異能。
我們本性具足無量德能,神通實有,但神通乃聖末邊事,作為學人不必艷羨,不必希求,神通不敵業力,平常心是道。以神通異能弘法,多為古德喝斥,建議學佛同修謹慎接觸網絡顯現神通的居士,多親近佛門公認高僧大德,深入經典,以平常心修行。應知正知正見是最大的神通,慈悲心是最大的神通,嚴持戒律是最大的神通。
十,正視冤親債主
當今網絡流行冤親債主之說,作為佛子應理性看待。我們生生世世殺盜淫妄等惡行無量無邊,與我們有善緣惡緣的眾生亦無量無邊,皆是我們的冤親債主。
冤親債主確能令我們產生一些違緣及疾病,我們將念經等功德回向冤親債主,確能減少一些違緣及疾病。但我們眾生因緣極其復雜,不可認為所有人生違緣及疾病皆是冤親債主所為,使工作生活修行皆籠罩在冤親債主陰影壓力之下,癡迷冤親債主之說,難以自拔。
應知眾生業障生生世世無量無邊,故人生總會遇到一些困難障礙,此時一方面多忏悔業障,平淡處之,安然忍耐;一方面持戒改惡,念佛誦經,常行善法,是改變命運,令人生順遂平安的根本,回向冤親債主可做為輔助。
建議學佛同修切不可執著於冤情債主的超度而忽略了自心的修持,以至於心外求法、捨本逐末、迷失自我。應樹立對於冤情債主的正見:通過在佛前對往昔惡業的至誠忏悔;對冤親債主的至誠回向,進而反觀自照、自我反省、斷惡修善,一切皆為回歸自心。另有病早日到大醫院檢查,遵醫囑早日治療,也是疾病早日康復的大助緣。
十一,如法利益鬼神
我們放生要注重如法,選擇朋友也要謹慎。古人雲:請神容易送神難,想利益鬼道眾生更要注重如法。現在網絡上有人隨便總結一套和鬼神交流溝通對話的方法,隨意宣傳,就好像流行一首網絡歌曲一樣,不少人就跟著傳唱,如此流弊甚大,建議同修不要隨便學修傳播。發心利益鬼神的同修,可以讀誦地藏經回向鬼神,或者施食鬼神,這兩種方法是最為安全穩妥利益鬼神的方法。
十二,不求感應境界
學佛不可追求見光、見佛、見鬼神等感應境界,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否則魔得其變。佛法是心地法門,隨著學佛深入,煩惱日少,心地越來越清淨慈悲,越來越具足佛法智慧,方是真正感應。另應謹慎接觸大談見佛菩薩、見鬼神等感應境界的網絡居士。公認善知識皆顯凡夫相,很少談及感應、境界、鬼神、靈異之事。
十三,不迷附體視頻
鬼神附體之事自古有之,但附體鬼神所說,真真假假難以辨別,佛弟子唯可參考,不可輕易相信,不可迷於附體視頻。作為佛弟子,應唯仰信聖言量,把有限的精力用到聞思經典,聽學高僧大德講法,老實修行,折伏煩惱習氣上。
不應帶著新奇心、有所求心觀看附體視頻,否則很容易被其迷惑,受到傷害。也不隨意流通傳播。當然,附體視頻有時確有彰示人死神明不滅,及善惡果報不虛之功效。故佛子也不反對,否則恐有阻人向善之過。
十四,不傳播大災難
作為佛法行者應知一切所謂自然災難,皆由眾生貪嗔癡的惡業所感。於今之際,災難頻發,我們皆應敦倫盡份,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自然化災難困苦為平安祥和,共業中有別業。
學佛同修也應痛念生死無常,痛念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布畏;升起出離心,發菩提心,報眾生恩,利樂有情。但不可輕信2012年大災難之說,更不能傳播,否則易引起眾生悲觀失望,消極厭世、恐怖擔憂情緒,甚至違反相關法律。
十五,自他力不偏廢
時值末法,淨土法門甚契機,然淨土法門是自力感通他力,蒙佛接引之方便法門,自力乃信願念佛及改惡修善回向之力,他力乃佛之加持接引之力。淨土佛子不可信受往生乃全由純他力、純佛力之說,否則日常易忽視深信切願,易忽視改惡修善,自誤誤他。
另當今淨土宗知見甚混雜,建議淨土同修熟讀《印光法師文鈔》,印光祖師世稱大勢至菩薩再來,知見為佛門公認,是淨土宗第十三位祖師,且文鈔通俗易懂。淨土同修深入文鈔,一定會建立往生淨土的正知正見。
十六,重視臨終正念
臨終乃修行人一大關口,非同小可。有一生修持,由於臨終惡念墮於惡道者,故佛法行者皆應重視臨終正念,以期增上善報。淨土行者更需重視臨終正念,古德對此也反復提點,作為淨業行者臨終應一方面多祈求佛力攝受加被,對往生具大信心,一方面應重視善友如法護持助念,一方面應重視自身放下世緣,安住信願念佛,如此則能必定往生淨土,證不退轉。
十七,不誹謗匯集本
八十年代初,正是漢地佛法真空之時,佛法大有斷絕之勢,在此特殊因緣下,夏匯集本從海外歸來,接引無數學人進入佛門,實修佛法,往生淨土。夏匯集本對漢地佛法的重興,尤其淨土宗的興盛功不可沒,要知恩念恩。
對於夏匯集本的評價要站在歷史高度來看,要客觀公允,要看到其巨大功德的一面,這個法本利益甚多眾生,故佛子不應誹謗诋毀匯集本。把這件事情交給歷史,交給因緣去證明一切。否則徒增斗爭堅固,徒增煩惱習氣。
十八,善視世間善書
學佛修行應以佛法為究竟皈依處,佛子應提倡以佛經為依止處的學修方法。同時學佛同修在善護三歸戒體,贊顯佛法不共殊勝的前提下,可學修儒家等傳統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等美德。另流通一些世間善書確有淨化世道人心,提升道德之功效,佛子也可參考學習,不應反對破斥。
十九,弘法顯正為主
聖嚴法師開示的好:“說話前你是話的主人,說話後你就是話的奴僕。”學佛越久,就會越覺得自己的不足道,就會越覺得佛法如大海一樣的深廣不可測。故學佛同修不可依經解意,摘章取句,會得幾個公案,就隨意說長道短;看幾段大德開示,寫個歪詩,就目中無人,指指點點。
人最可怕的是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古德說“最大的魔是傲慢,最大的敵人是誹謗。”學問深處意氣平,建議學佛同修弘法以顯正為主,培養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修態度,不可滿網絡的邪師,謗法等亂扣帽子,因果可畏。
二十,嚴謹慎重考察
許多佛教論壇的理念是希望來到論壇的同修,不花錢免費就能享受到深入學習佛法的利益,清淨聞思佛法,真正老實修行;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交流,結識菩提道朋友。
同時也有朋友來到論壇,是有一些困難,希望得到幫助;或者想成就一些自利利他的事業,作為論壇也體諒他們的種種難處和發心,沒有遮止,都要求這類信息發到相應板塊。
但論壇並沒有時間精力去考察驗證,值得注意是這裡面可能有一些人發心不夠純正。所以,希望發心的同修,自己嚴謹考察、謹慎選擇,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同時謹防上當受騙。
網絡學佛的注意事項
網絡學習佛法很方便,但是有利就有弊,大家都有體會。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產生了負面作用。
1、只學不修不證。
網絡上關於佛法的知識、見聞很多,有些人貪多嚼不爛,只學知識,不知離文字相去行經,去落實,佛法是要修證的,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很多人把網上學佛當做了另外一種上網方式,當成了消耗時間的工具,不懂修證,也沒有修證。有的人在網上根據自己的知見亂留言,發貼,惡口辱罵!恨自己下地獄下的淺,可憐!
2、傳播邪法外道。
網絡傳播很快,傳播的同時也帶來名聲的擴大。所以很多人樂於傳播有關佛法的知識。但是,網絡是正負兩個方面。正法也是如此傳播,邪法外道也是如此傳播。如果你沒有鑒別能力,隨意傳播,一不小心就傳播了邪法。現在打著佛法的旗號,做的是仙家外道的事,看著像佛法,實際是附佛外道,迷惑眾生,騙取錢財,比佛陀說的還高、還吸引人,其實佛法本身是很平實的,世尊講法四十九年就是告訴眾生宇宙真相,事實真相,人生真相,了解真相而不執著假相,從假相中解脫出來,所以,大家對於那些看起來很神奇的假相事情,觀觀前生,看看前生,觀觀後世,看看風水,破綻因果,消災免難,還因果債,還人皮債等等形式,迷惑不明佛理的有求眾生,妖魔外道吸引人的方法,就是用這些所謂的「神奇事蹟」,因為末法時代,自私心很重,人心不古,都普遍地有好奇心理,這就中了邪法外道的圈套。
3、妄建「道場」。
在古時候要建個道場是很困難的。但是在網絡時代,這就很容易了。其實,建道場是個中性詞,大家一定要明白這點。不要以為建道場就一定有功德,因為道場的核心是傳播佛陀的真理。如果傳播的法義不正確,建道場就會誤導眾生。當然,如果傳播的法義如法,眾生一定會覺悟受益、離苦得樂、出離六道的,讓眾生真能明佛理的才是如法的好道場。
網絡道場普遍有幾種形式:一是網絡QQ群。有的人不僅建了群,而且以群主自居,在群裡廣說「佛法」,吸引了不少跟隨者。這個本身不能說是好壞。但問題是有的人自己對佛法的見解很淺,或者誤入邪法而不自知。因此,我真誠的期望各群主,首先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更好的幫眾生了解真正的佛法,破迷開悟,隨喜你們的發心,續佛慧命,承擔如來家業。
另外一種形式就是建網絡論壇。作為壇主,權力很大,關鍵還是在於壇主自身的見地水平問題。因為壇主可以刪貼封號,如果你封的是邪說之人,當然有功德。如果是封的正法道理,那你的罪過就大了。或許有的人又說:那我不刪也不封。這樣呢,還是有可能放縱邪說。豈不是違背了傳播正法的大願?
因此,辦網絡學佛道場,一定要謹慎,不要以為自己建了個道場,幫助很多人學佛就有大功德?功德與否,在於你傳播的法是不是正法,進來學佛的人是否能真正看懂受益,若是自己的知見還沒入佛知見,那就是以盲領盲,無法出離六道。
4、隨意「護法」,隨意供養。
網絡上要「護持」某一法門是很容易的,發個貼就行了。但是,這個法門真的是佛法正法嗎?很難說的,雖然佛陀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但這世界上還是有更多的非佛法、非正法的法門存在。特別是末法時代,附佛外道非常之多。有的法門,是不是可以列入八萬四千佛法法門之一,真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特別是有一些看起來非常神奇的、非常炫的「法門」,很吸引人,很讓人動心,但是很可怕的是,這樣的「法門」,往往是附佛外道誘人之說, 網上供養,雖然方便,佛說供養有功德,但要看供養的對像。供養了一個身穿僧衣之人,但這個人如果是附佛外道!供養了一個所謂的道場,但很可能這個道場所宣傳的,卻是附佛外道的邪說。這兩種情況下,你都是以供養之心,而隨順助長了邪說外道的勢力,幫虎吃食,好心辦壞事,這不是非常悲哀的事情麼?很多投機取巧的人利用學佛人的慈悲,乘虛而入,打著各種妄語,攀緣、化緣,騙取錢財,所以說,網上學佛要慎重。
預防的辦法:
1、不要貪功德。佛法是只講耕耘,不求收穫,不求自得,不要以為自己能夠做什麼功德。梁武帝建了很多座寺院,達摩祖師仍然說他沒有功德。這個道理是很深刻的。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建道場、供養法師、供養道場,就有很大的功德。若有功德之心,就難以生起正法眼,難以鑒別那些附佛外道。
2、不要貪」護法「之」功德。「很多人喜歡維護自己的法門,特別喜歡維護自己的師門。而且把這個當作護法」。這其實是一種世俗的心理。護法一詞,其實應該叫「護持正法」,才算護法。 如果學的那個法門有問題,或者你跟的師父見解有問題,因為世俗之見而去維護,這叫護持邪法,是和邪說外道一樣的罪業!
學佛不是憑藉世俗人情的見解就能夠學好的。古代為什麼那麼多人去行腳參訪?就是要通過吃苦才能了業,磨練意志,對不同大德的說法進行對比驗證,最後找到正確的答案,依法不依人。
3、理清法自明,成就在於行,很多人喜歡人云亦云,文字喜論,誇誇其談,自圓其說,只在文字用功,不知內心覺悟,只知事相戒律,不知內心戒律,只知外在皈依,不知內心皈依,內在清淨尚未得,心外學法皆無意,外清內濁,必定招魔,內濁外清,與佛不應,安心正念,淨心才現。
末法時代,能夠靜下心聞、思、修,才是真功夫,不會聞、思、修,心裡難以清淨,學佛不是學樣子,學神通,走形式,喊口號,是真正的在生活中把握正知正見,深信因果,增長願力,增長孝心,恭敬心,感恩心,覺悟人生,淨化心靈,低級思維昇華到高級思維,做一個德行、願力合格的人,實現人間淨土。阿彌陀佛!
學佛不離「聞、思、修、證」──淺談初機學佛的幾個基本面向
果賢法師
現代社會的特色之一,就是網路資訊發達,對於想學佛、或剛學佛的人來說,訊息的取得方便容易,但一方面,也常有不知從何入門的困擾。出現在媒體或書刊上的資訊,有純正佛法,也有附佛外道,由於大多數初學佛者知見尚未穩固,如何從眾多資訊中,去掌握和選擇正確的學佛資糧?
其實,無論資訊如何豐富多元,學佛仍然需要從基礎入手。佛法中的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都是基本觀念,掌握這些基礎,便能建立學佛根基。然而,現代人的學習方式經常躐等,只求速成,此外,對一件事的學習,也往往缺乏耐心、無法專注,經常被外境的變化拉著走。
任何學習都應將基礎先扎好,以學佛而言,一定從因緣、因果等基本觀念開始。當代的佛學著作,像印順長老的《佛法概要》、《成佛之道》等書,以及恩師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所著《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等,都可做為入門參考。
掌握基本學佛方法:聞、思、修、證
學佛二十多年來,我發現只要清楚佛法的基本原理,並懂得在生活中運用,修行上便不會有太大問題。除了基礎觀念,方法和態度也要掌握。學佛不離「聞、思、修、證」,這是基本方法,也是學習的四個層次。
所謂「聞」,就是去聽、去看、去感受,這是第一層。聽聞之後,對於內容進一步去「思」,也就是如理思惟。至於思考的方式,可先從發問開始,譬如聽到了四聖諦,可以問:佛陀為甚麼要講四聖諦?四聖諦的道理是甚麼?想解決甚麼問題?與我們有何關係?一直反問自己,試著找答案。我們所學的東西,如果未經思考消化,便無法和我們的生命產生連結。這是第二個層次。
「修」是了解道理後,當生活遇到狀況,懂得拿出來運用。舉例來說,平常遇到問題時,多數人會用習慣的模式去思考解決;學佛後,遇上了相同問題,則會有不同的態度和解決方式。譬如遭受了挫折,以前面對的方式,就是怪別人不好,內心無法平靜,煩惱也接連生起。學了佛,會看出挫折是「果」,進而回頭去找「因」,並試著以「正面解讀,逆向思考」的角度去想:這個挫折對我一定有幫助,是我成長的契機。當遇上逆境,能夠練習正向思考,同時抱持感恩心,便是在生活中運用所學。這屬於第三個層次。
而所謂的「證」,就是自己真實體驗到,並從中不斷增長力量。譬如學佛後遇到挫折,會先自我反省、逆向思考,一旦有了正向調整,自己便在其中成長了,當下一次又碰上相同問題,便繼續練習。我們從過去生到現在,累積了太多習氣,學了佛,就要改變這些習性。換句話說,原本我們的業力很強,學佛後,想要變好的願力增強了,遇到境界就練習調心轉念,每練習一次,就多一次成長、多一分力量。這是第四個層次。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從了解佛學名相開始,到後來會感受到那不是「佛學」,而是「學佛」。佛是覺者,學佛就是學習佛的覺醒和覺照;修學佛法,可以幫助我們化解生命困境,提昇人格與生命的品質。
學佛態度:回到佛法核心,當下修行
學佛最終目的是斷煩惱、得解脫,如何達到解脫?就大乘佛教而言,最重要的核心是我們活在人間,便要透過人的身分得解脫,因此,所有的修行皆在待人處世之間、在生活的當下,當修行離開生活,就不是學佛。大乘佛法是透過菩薩行來完成解脫道。
現代世界複雜多元,有人說未來會走向AI(人工智能)時代。無論時代怎麼變化,人們的根本煩惱,並不會隨著外在環境而改變。我們所須建立的學佛態度是:回到佛法的核心、人性的需要,就像聖嚴師父所講「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常常回到學佛的目的與初衷,清楚自己「為甚麼要學佛?」當我們閱讀佛陀傳記,便知道佛法的產生,無非是為眾生解決煩惱,讓每個人生命更加提昇、更加平安快樂。
現代人身處的學佛環境,特色之一就是資訊發達。由於訊息太豐富,人們常淹沒於資訊海中,對人事物的抉擇和辨識,經常遇到困難,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選擇學佛的老師。
如何找對明師?我們可以用三法印來判斷。首先是「諸行無常」,那個人所講的內容,是否符合無常法?如果講「我這個人、這個道場,永遠不會改變」,那就不符合正知見。再者「諸法無我」,如果那個人說自己「已經成佛」,或是「永恆不變」,便不合佛法,「寂靜涅槃」也是指無我的結果。所以,當我們選擇學佛的老師,或是道場、團體時,要審慎明辨,而藉由現代網路之便,更能從多方角度去評估和選擇。
持戒:安定自己,開發智慧,和諧社會
對初學佛者來說,戒律非常重要,然而談到持戒,許多人便擔心受到約束,因而止步不前。其實我們可來探討:為何佛教有戒律產生?佛陀為甚麼要制戒?
佛陀早期的弟子們,大多都是賢聖弟子,行為不須規範。但後來進入僧團的人多了,便發生了各種問題,於是佛陀便依弟子所犯之事來制戒。「戒」是止持,指出甚麼事情不應該做,「律」是團體規約、律儀。戒律的根本精神,是保護自己、保護他人,讓團體或社會能夠和諧,所以戒律也是一種倫理。
有心學佛的人都會皈依三寶,受三皈五戒。三皈依是「皈依佛竟,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竟,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外道邪說;皈依僧竟,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外道邪眾」;五戒則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些都是讓學佛者在生活中有一把保護尺。當我們面對誘惑、困境時,這把尺便會發揮作用。譬如有人送錢給你,如果不是該得的,你會知道不該去拿。從有形的錢財、物品,到無形的色慾、言語,持戒都是在保護自己,讓自己不受困擾,獲得清淨快樂。
了解戒律的精神和作用,再來談三增上學「戒、定、慧」,就能更清楚看到戒的重要性。持戒能幫助我們不做錯事,因此不會有後悔,譬如在夫妻關係之外有第三者,或是取了不義之財,做了這些虧心事,自然感到心虛,這樣的內心還能安定嗎?從這裏可以看出,「戒」能帶來「定」,而「定」的目的,就是開發智慧,當我們的心清淨、安定了,遇上種種困擾,便有智慧去面對;對於人際的關係、環境的變化,觀察力和覺照力便會增強,所開發的智慧也就更多了。
戒律是基本的生活準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持戒,便是先將自己做好,而這就是在提昇自我的品質,也幫助社會更安定。所以,初學佛者一定要重視持戒,如果不從持戒開始,其實談不上學佛。聖嚴師父曾將戒律喻為生活的「防腐劑」,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不妨將戒律看成登山涯的導繩,有了繩子的引導和保護,就能讓我拉著他往上爬,同時讓我們不致掉入山谷。又如,如果說人間紅塵就像玫瑰花叢,那戒律就像我們的防護套,當我們有了這層保護,就可以穿越層層荊棘,安全走入花叢了。
正法的環境:精進學佛、努力不懈
在人類歷史上,不管哪個時代,都有人覺得自己身處的時代很糟。事實上,我們的環境從來沒有最好的,但也沒有最壞的。
佛法傳布過程中,流傳著末法之說。末法時代有幾個特徵:信仰佛教的人漸漸稀少,修行的人更少,縱然有佛經存在,也沒有人信受奉行。這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人們不學佛、不精進。
從末法的概念來看,我們也可回頭問自己:正法、像法、末法,自己的生命是在哪個階段?如果人生沒目標、生活不精進,便是處在末法時代。當我們將自己放進整個大時代,其實不用憂慮,也無須不安,所有擔心和妄想,對自己的生命都沒有意義和幫助。佛法就是回到當下,我們則必須回到生活,努力讓生命不斷成長。
除了修五戒十善,我們還可以透過禪修,讓身心保持清淨。當我們一念清淨,一念就生淨土,念念清淨,那就念念都在淨土。這樣的方法應用到生活中,不僅提昇了自己,也為他人、為社會帶來安定,這便是在利益他人,也為建立美好的社會,奉獻了一己之力。
在正信團體中,安住學習修行
佛教史上,所有立宗立派都由後人成就,例如隋代智者大師,不曾說自己是天台宗,佛陀也沒有說自己是佛教。因此有人疑惑:聖嚴師父為何創立「中華禪法鼓宗」?立宗背後的原因是甚麼?
師父曾到世界各國參訪、弘法,感受未來世界的佛教,將會是融合性的,而漢傳佛教正具有消融性、包容性、適應性、普及性的特質。師父出身漢傳佛教,從法脈上來看,傳承了禪宗的臨濟、曹洞兩脈;從學習歷程來看,師父到過日本、美國,有其成長的經驗和脈絡,這部分無法歸於臨濟或曹洞。
師父承接印度佛教的根本思想,以漢傳佛教作為立足點,希望在國際社會上,弘揚漢傳佛教。也因此,師父說「中華禪法鼓宗」是承先啟後的,立宗的原因,是緣於對漢傳佛教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盼望後繼者擔起這項使命和責任,復興推動漢傳佛教,以利益普世的人間大眾。
師父創辦了法鼓山這個團體,建立了「中華禪法鼓宗」,並提到「一師一門,同心同願」。所謂「一師」是指佛陀,「一門」指的是禪門。在當代,佛教已經少有宗派概念,大多以團體為主。人需要團體的歸屬感和修行得學習處、奉獻的著力點,而依眾靠眾修行,也能產生互相增上的力量。
對初機學佛者來說,如果選擇了一個團體,便應安住當中學佛,除非發現這個團體不符合三法印和正知見。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值得學習之處,因此,鼓勵大家安住在正信的團體中學佛。
本文章已收錄在《明覺文庫4 : 初機學佛》一書中,如有興趣閱讀其他相關文章,可網上訂購:https://alldoors.org/2LBuCDD
網絡學佛:跨過這四個難關,你就走上正道了!
聖建法師
自從有了網際網路,方便的不僅僅是咱們的生活,包括咱們學佛也是,以前想聽師父們講法,得跑去寺院,但還不一定能聽到,你去的時候,寺院裡不一定會安排講課,也不見得能見到你想見到的師父。現在有了網絡了,你經文裡有看不懂的地方,到網上一搜,就能看到好幾個師父的講課視頻,隨時都能看了。
網絡是個雙刃劍,聽課的視頻多,想找經文一搜也能搜到,但是在網絡辛苦學佛的過程中,難關也更多了。
難關1:你聽到的「佛說」,可能是「別人說」
你在網上看到的「佛說」,看起來是「佛說」,是名「別人說」。在學佛WZ上、學佛LT上,PYQ里,不乏打著法意辯證、討論科普的名號,卻講著自己認為的「佛法」的情況。
這些科普知識與討論非常多,學佛人看得內容也很多,這是沒有網絡的時候學佛人比不了的。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你學的「佛法」不一定是真的,甚至可能是邪法!
啥?師父你說我學的是假的?
我們在傳播佛法的時候,沒有智慧的保駕護航,輕易地把看起來很迷人的邪說加以傳播,就很容易走偏,佛法看起來並不高深,只是最樸素的道理,看起來並不如邪法華麗,沒有正知正見,一頭栽進邪法的陷阱,再出來就費勁了。
在網絡學佛的時候,有一點非常重要,這一點在我們皈依的時候,就已經跟著皈依師念過了: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網絡時代,找經文要遠比過去要方便得多。如果不確定你看到的經書是不是真經的話,可以到寺院問問出家師父們。
咱們昨天講到了,第一個難關是「二手佛法」。跨過了「二手貨」之後,那麼我們親近僧人居士,通過他們來學習佛法,這樣總可以了吧?
下面就是我們可能會遇到的第二個難關了:
難關2:你辛苦供養的法門,可能是個附佛外道!
世上有種「門」,它的名字叫「邪門」。「邪門」跟法門差了一個字,但是邪門裡的人,裝的不是八萬四千法門,是附佛外道!燒了再多的小房子,發了再多的帖子,功德沒贊出來,法身慧命跟著燒小房子的煙飛走了!
網上學佛和供養雖然方便,但是還是有風險。你供養了一個看起來滿嘴大道理的「高僧」或「大德居士」,可能是個騙錢的外道。雖然自身供養的心是非常好的,但是卻無意中助長了邪說邪法,好心辦壞事,豈不悲哀?
在學佛的時候,可以多閱讀經典原文,以及佛教界公認的師父與居士們的文章。即使這些師父與居士們一時還沒有開悟,但是他們一定是有正知正見,不會亂說話的,說一些平常的佛理並不會誤導大眾。而佛教界公認的邪師們,尤其是剛剛開始學佛的同修們,暫時還沒有太強的分辨能力,務必要遠離。
昨天我們說到了,優秀道場難覓,那麼我老老實實讀經,這樣總可以了吧?
自己讀經,第四個難題又出現了:
難關4:我讀了這麼多經,經書上這麼多利益,為啥我沒得到?
前三關我們都過了,網上一堆「別人說」我們不為所動,繞開了假道場假大師,自己老實讀經。佛經上講的誦經好處真多,為什麼我感受不到?
梁武帝建寺千萬座,供養僧人不計其數,但是在他詢問達摩祖師自己功德大不大的時候,達摩祖師只說了四個字:實無功德。
金剛經上有云:「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佛陀在金剛經中同樣說過:「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當一個人心裡一直惦記著要換這個好處換那個好處的時候,就像閉著眼睛走在黑暗裡一樣,你看不見路,走得也不穩當,辛辛苦苦走了半天路,結果一個跟頭摔倒了,你說怪誰呢?
誦經本身有功德,但是比誦經功德更大的,是要去踏踏實實地按照佛陀的教導,去修好自己的行,去行菩薩道,去利益眾生。反過來想一想,你不貪圖功德,只要踏踏實實去利益眾生,你身邊的人感受到你信佛的好處了,自然也會願意去跟著你學佛了,你的學佛環境也好了,難道這不是一種最實際的功德嗎?
網絡學佛四大難關,咱們今天就講到這裡了。
跨過這四個難關,恭喜你,只要繼續踏實修行,學佛的康莊大道就在你的腳下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