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獻記載真實驚悚典故引人深思:殺牛罪重 多藏厚亡 鬼來討債

清代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樣幾個故事:

殺牛罪重 業報慘痛

我(紀曉嵐)的家鄉,有個姓古的人以殺牛為職業,被他殺掉的牛不計其數。後來古某年紀大了,落得個雙目失明。他的老伴臨死之前,全身肌膚潰爛,痛苦萬狀。她說:「陰司正按照丈夫宰牛的法子,來屠宰我。」這樣痛苦呼號了一個多月才死去。我侍姬的母親沈老太太,親眼見到這古氏夫婦晚年的報應。

殺生的罪業本來就很重,而牛在耕種勞作上對人類有很大功勞,所以殺牛的罪業就更加深重了。

《冥祥記》中,記述晉代庾紹之死後現形,對他的弟弟宗協(人名)說:「宜勤精進,不可殺生。若不能斷絕殺生,也應記住:決不宰牛。」這是勸戒不殺牛最早的記載。

《宣室志》中,記載:夜叉與人雜居,會傳染瘟疫,但夜叉卻迴避那些不吃牛肉的人。

《酉陽雜俎》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如今,凡不吃牛肉的人,若遇有瘟疫流行,真的不會被傳染。可見那些筆記小說(指冥祥記、宣室記、酉陽雜俎)中的記載,都是有事實根據的,可信的。其實牛馬一樣,為古代人類歷史的發展做出重要的功勞,且做不到愛戴,也要給予不殺生,共享自然。可見雜記小說中的記載,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多藏厚亡吝嗇自傷

清代人劉香畹說:有一位舉人家裡積存了很多錢財,但他生性吝嗇。他有個已出嫁的妹妹家境十分貧窮。當時逼近除夕,家裡糧食短缺,眼見得炊煙不舉。她冒著風雪步行幾十里來到娘家,想向哥哥借上三五兩銀子,以求餬口過年。並答應等明年春天她丈夫的教書錢一拿到手,便立刻來歸還。

這位吝嗇鬼哥哥,卻堅以家境窘迫來推辭。他的老母親也流著淚替他妹妹求情。他仍是鐵定心肝不借。那老人家無奈,只好取下頭上的簪釵耳環,交給女兒拿去典當權且度日。那舉人目睹此事仍無動於衷,像沒看見似的。

不料就在這天夜裡,有盜賊破牆而入,把那舉人所有積蓄的錢財,全部掠走。那舉人白天還聲言自己窘迫,如今丟了鉅款,卻懼怕引起公眾輿論譴責,竟然不敢去報案。

過了半年多,那盜賊在其他縣犯案,被捕入獄,在審訊中,供出曾盜過某舉人的鉅款。官府追回所盜的財物,尚存有十分之七,便發出公文於本縣招失主去認領。這位舉人又迫於公眾輿論的壓力,仍不敢去認領。他的妻子心疼這些財物,就打發他兒子去認領,才算了結此案。那舉人內心愧疚,有半年時間都不敢露面出來見人。

母親對兒女的愛是天性。兄妹至親,情同手足。只因貪吝錢財,鬧得兄妹之間冷漠如陌路人。聽了這個故事,真叫人扼腕慨嘆!

那盜賊趁此時掠了舉人的錢財,那舉人丟了錢,不敢去報官,找到了不敢去認領,至於他忍著錐心之痛,企圖遮掩自己的醜行,又被妻子的舉動破壞了,醜陋的嘴臉終於暴露無遺,這件事情顛來倒去地受擺布,竟是如此的巧妙,冥冥中自有因果的報應。

然而,這位舉人能因慚愧而不敢見客,我認為他完全可以重新做個好人。只要把這一念慚愧,升華為寬厚仁愛,他日就是以孝友稱他,也還是可以辦得到的。人啊,犯了過錯勇於攺悔,從善如流才好!


鬼來討債 駭人聽聞

恆王府長史東鄂洛被貶謫到瑪納斯,這個地方歸屬烏魯木齊管轄。有一天,東鄂洛從瑪納斯去烏魯木齊。為了避開酷暑的炎熱,他便選定在夜間趕路。半路上他下馬在大樹旁稍事休息。這時有個人走來半跪著向他問好。自稱是印房官陳竹山屬下的戍卒劉青,因與他談了好一會兒話。當東鄂洛上馬欲行的時候,劉青說:「我有一件小事麻煩你,求你給烏魯木齊印房官陳竹山的奴僕喜兒帶個信,他欠我三百文錢,你就說我現在處境十分貧寒,讓他把錢還給我。」

第二天,東鄂洛在烏魯木齊印房官處,見到了喜兒,就把劉青的話,轉告於他。喜兒聽了,嚇得汗下如雨,面如死灰。東鄂洛很奇怪,便追問他是怎麼回事?喜兒告訴說:「劉青早已病死了。」

原來劉青病死之後,擔任印房官的陳竹山念惜他生前辦事勤勞謹慎,特賞下三百文錢,交給喜兒,讓他去市面上置辦些牲禮紙錢,祭奠劉青。喜兒知道劉青並無親屬,不會有人陪他來祭奠,所以就把這筆錢侵吞了。原以為不會有人知道。沒想到鬼會親自出面來討債!

陳竹山一向不信因果。當他聽說了這件事後,不禁悚然地說:「這件事確實不假。劉青捎來的話,決不是旁人可以捏造出來的。我原以為世人做惡事,最怕的是被人知道了。別人不知道的地方,就可以為所欲為了。今天我才明白,有人抱定世間無神鬼的這種論調,實在是靠不住的。然則,那些暗中做了虧心事的人,我真的要替他們捏一把汗呀!

典故真實性切不談,但從內心而談,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要去拿,更何況是給死人辦事的錢,更不要拿不屬於你的東西。三段故事不知道看完,你有何感想呢?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1文安縣王氏家的姨母,是先母張太夫人的第五個妹妹。這位姨母說:她沒有出嫁之前,有一天坐在渡帆樓上觀賞遠景。遠遠地看到河邊停著一條船,有一位官宦人家的中年婦女,伏在船窗上痛哭,圍觀者密密麻麻,像是一堵牆。王氏姨母打發一位奶媽從後門出去探個究竟。奶媽回來向王氏姨母稟告說,那船上哭泣的中年婦女是某知府的夫人。她剛才在船中睡午覺,夢見她死去的女兒被人捆綁去屠宰,呼號之聲悽慘悲切,一下子把她驚醒。夢醒之後,悲戚之聲猶在耳際,似乎是來自鄰船。這位知府夫人派一個丫環去查看,發現那裡剛剛宰完一頭小豬,瀉血盆還放在那裡,血還沒有流盡呢。這位知府夫人在夢中看見死去的女兒被用麻繩捆住腳,用紅帶子捆住手。命小丫環再去看個究竟,果然如知府夫人夢中所見。知府夫人聽了悲痛欲絕,便花了雙倍的價錢把那頭被宰的小豬買過來埋掉了。

據那位知府的僕人們私下裡議論說:這位小姐十六歲便夭折了。她生前極柔和溫順,只是特別愛吃雞肉,幾乎是每餐必備,一頓沒有雞,便不動筷子。每年為她佐餐而被宰殺的雞至少有七八百隻。這大概是她殺業過重的果報吧!


2雍正壬子(1732)年間,有個官宦人家的媳婦,平時並沒有與任何人吵過架。可是有一天,突然烏雲蔽日,雷電交加,一道閃電穿過窗戶,如一束火光激射,擊中這個媳婦的心房,又從左脅下洞穿而出,這個媳婦當場死去。而她的丈夫也被雷火燒傷,從後背至臀部一片焦黑,只剩下一口氣尚存。過了許久才甦醒過來。他一見妻子被雷擊死的慘狀,不禁放聲大哭道:「我的脾氣暴躁,平日經常頂撞母親,這是有的。可你呢,只不過在私下裡向我傾訴心中的不快,一個人常悄悄地哭泣而已,怎麼雷電就這樣誤把你擊死了呢?」

這位做丈夫的似乎在埋怨上天懲罰得不公平,但他哪裡知道律例嚴懲主謀。這一點,無論陰間陽間的法律都是一樣的。


3我家原有一莊園座落在滄州以南的上河崖,如今已經賣給別人了。那莊園裡,舊有「水明樓」五間,憑樓而望,可以俯瞰衛河,看舟帆點點來往於護欄下。這「水明樓」和外祖父張雪峰家的「度帆樓」一樣,都是登高遠眺的好去處。先祖母張太夫人,每到夏季便來這莊上居住,藉以避暑乘涼。我們幾位後輩子孫,便輪番來侍候、陪伴著她老人家。

有一天,我在「水明樓」上推窗南望,只見有男女數十人絡繹登上一條渡船,船已經解開纜繩,行將啟程了。突然,船上一人奮力揮拳,將一位老者擊落在岸邊的淺水中。老者的衣鞋全濕了。他掙扎著坐起來,憤怒地指著船上人破口大罵。這時候,船已經鼓棹離岸了。

當時正當大雨之後,衛河水突然暴漲,洪波直瀉,洶湧有聲。就在這時候,有一艘運糧船張滿雙帆順流而下,恰似離弦之箭,直向那渡船撞去。渡船當下被撞個粉碎,船上數十人全部落水,無一人倖免於難。只有那沒有上船的老者倖存性命。這時候,他才轉怒為喜,不住口地合掌念佛。

有人便問老者要到哪兒去?老者說:「我昨天聽說我的一位族弟得了人家二十兩銀子,就要把自家的童養媳賣給別人去做小老婆,據說今天就要立下字據,我於心不忍,趕緊把我的幾畝薄田押給別人,弄到二十兩銀子,好把那女孩子贖回來,真沒想到……唉,唉!」

眾人聽了,無不交口稱讚,都說:「這一拳準是神明頤使那小子打的。」於是眾人急忙張羅其他渡船,將老者送過河去。

當時,我剛滿十歲。只聽人講這位老者是趙家莊人,可惜那時沒有問清他的姓名。這是雍正癸丑(1733)年的事。

又先祖母張太夫人說:滄州有個人,他逼迫寡居的弟媳改嫁,並把兩個侄女賣進妓院,鄉親們對此都憤憤不平。忽一日,此人懷揣不義之財,買下滿滿一船綠豆,直下天津去販賣。傍晚,船泊於河邊,他坐在船舷邊洗腳。忽然,西岸邊一艘運鹽船纜繩中斷,那鹽船突然橫掃而過,兩船船舷相切,此人自膝蓋以下如被刀削,雙腿骨肉粉碎,他悲慘地呼叫了幾天後才死去。

先外祖父張雪峰家有個僕人聽了這件事後,忙來向主人報告,並且說:「某甲遭到如此慘禍,真是件大怪事!」雪峰公卻慢條斯理地說:「這事並不怪。依我看,他若是不落得這個下場,那才是大怪事呢!」

這該是雍正甲辰到乙巳(1724—1725)年間發生的事。


4御史胡牧亭說:他家鄉有人養了一頭豬。這頭豬只要一見到鄰居的老頭兒,就瞪起眼睛狂吼,並橫衝直撞地追來要咬他。但見到別人卻不會這樣。那老頭兒起初非常憤怒,想把它買過來殺掉吃它的肉才解恨。不久他忽然省悟,心想:「這大概就是佛經上所說前生結下的冤讎吧?然世間上沒有不可解的冤讎!」於是,他就以高價把它買來,送進寺院作為長生豬餵養。此後這頭豬再見到老頭兒,便俯首貼耳很親昵地靠近他,再也不像從前所見那副兇惡的樣子了。

我曾看過孫重畫的一幅《伏虎應真圖》。圖上還有巴蜀西部人李衍題的詞。其大意說,道行廣大的人騎著猛虎,如同駕御良馬一般。豈是它本來就是馴良的,而是道力化解了它的凶性。由此可知天地之間,一切有情都可以成為契友,但願眾生能至誠相處,不要互相畏忌而成敵對。

我想,這段題詞正好可以作為胡御史所講這個故事的旁證。


5我侍姬的母親沈老太太說:高川縣有個乞丐,他和母親、妻子同住在一所破廟裡。夏天時節,乞丐拾了一斗多麥子,囑咐妻子磨成麵,供給老母吃。那乞丐之妻竟把好麵藏起來,而把含麩皮多的次面用污水調和了,作成烙餅給婆婆吃。

這天夜裡下了一場大雷雨,黑暗中忽聽乞丐妻子一聲慘叫。乞丐起來一看,有一條大蛇從她口中鑽進了肚子,咬住她的心肝,已經死了。乞丐把妻子拉出去掩埋時,沈老太太還親眼看見那蛇的尾巴從那女人嘴裡一直垂到胸前,少說也有二尺多長。


6先父姚安公(紀容舒)性情嚴峻,平時很少與閒雜人等交往。然而,有一天,卻有一位衣衫襤縷的人坐在堂上,先父恭敬地陪著他吃茶說話。一會兒,先父又把我們兄弟幾人喚上堂來,與此人見禮,並對我們說:「這位先生就是宋曼珠先生的四世孫。我們紀、宋兩家失去聯繫已經很久了,今天才見了面。想當年,正遇上明朝末年的戰亂,那時候,你們的曾祖父(紀潤生)年僅十一歲。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里,多虧曼珠先生將他收留教養,才得生存下來。」於是,先父便留下這位宋曼珠的後裔在家中,並多方為他謀求生計。

此後,先父還經常以此事為例教誡我們兄弟說:「別人對我們有恩有義,我們理當盡心盡意去報答,且不必去談論因果如何,而事實上因果絲毫不會差錯。過去曾有個人受過別人的救命之恩。後來這人富貴了,眼看著恩人的後代衰敗零落,卻冷漠得如同素不相識的過路人。不久,這位富貴人得了一場大病,他剛要舉杯服藥,恍惚間見有人遞給他手裡兩封信,信封且不曾封口,他抽出信函一看,竟是當年他危難時親筆寫給恩人的求救信。他又是驚恐、又是悔恨,當下把藥杯擲之於地,長嘆一聲說:『我死得太晚了!』當天夜裡,他就斷氣了。」


7羅某人與賈某人比鄰而居,羅家富而賈家貧。羅某人想兼併賈家的住宅,卻極力壓低房價。賈某想賣給別人,羅某又暗中阻撓。時間久了,賈家的生活更加窘迫窮困,不得已只好以低價賣給了羅某。羅某加以經營改造,使之煥燃一新。落成那天,羅某大擺盛宴,祭祀鬼神。當他剛點燃紙錢,忽然颳起一陣狂風,把那紙錢卷到房梁之上,一剎那時,濃煙烈炎驟然而起,火星煙塵崩落如雨。頃刻之間,新修繕的房屋燒得寸櫞無存,就連羅某的舊住宅也一齊燒毀了。

當烈火剛起的時候,在場的人們爭相撲救。羅某卻拍著自己的胸膛阻止說:「不用救了!剛才我在火光之中,恍惚看見賈某已過世的父親,是他懷著怨恨的心在報復,救也無用。我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羅某當即把賈某請來,願意送給他二十畝良田作為對賈家的補助,並寫下契約。從此羅某改惡從善,竟得以長壽善終。


8屠戶許方,他屠宰毛驢時,先在地上挖一個深坑,坑上蓋一塊木板,在木板上鑿了四個孔,把驢的四條腿插入孔中。當有人來買驢肉的時候,便隨其買量的多少,用開水澆在驢身上,使驢毛脫落,肉也半熟了,就把這塊驢肉割下來。他還說:「必須這麼幹,驢肉才鮮嫩味美!」

過一兩天,驢身上的肉被割完了才死去。驢在未死之前,雖因籠頭箍住它的嘴而不能號叫,但依然怒目圓睜,眼珠外突,炯炯然如兩火炬,使人慘不忍睹。而許方卻毫不介意。

後來,許方得了一種病,全身潰爛,體無完膚,形狀和被他所宰割的驢身上的傷痕一模一樣。躺在床褥上宛轉哀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受了四五十天的活罪,才悲慘地死去。

他在病中知道自己一生用殘酷的方式來殺驢,所造的罪業極其深重,臨終時叮囑他兒子許志學趕緊改行。許方死後,他兒子卻改為殺豬。我在小時候還見過他從事這個殺生的行業,如今卻沒聽說他還有子孫,大概他家早已滅絕了。


9黨兄旭升說:有個討飯行乞的婦女,她對婆婆特別孝順。有一次,她自己餓得跌倒在路旁,但她手裡討來的一碗飯卻捧得緊緊不肯撒手。她嘴裡還不停地叨念說:「婆婆還沒吃飯呢!」

有人關切地過來幫助她,並詢問她一些情況。這位討飯的婦女說,當初她隨婆婆出來討飯,只是謹慎地跟隨在婆婆身後,聽從指揮而已。有一天晚上,她和婆婆蜷縮在一座古廟的廊下過夜。半夜裡,她聽見殿堂之上有人厲聲吼道:「你這混蛋!為什麼不避開那位孝婦?害得她受了陰氣,發冷發熱,頭昏腦脹!」就聽另一個聲音辯解說:「當時我手裡拿著緊急檄文,慌裡慌張地沒看清是誰。」又聽前一位的聲音更加火冒三丈,罵道:「混蛋!凡是忠臣孝子,頭頂上都有幾尺神光照耀,難道你是瞎子,沒看見嗎?」接著聽到一頓鞭打聲和呼號聲,這樣鬧了好久才平靜下來。

第二天,婆媳倆來到村里,果然聽說有位農婦往田裡送飯的時候被旋風所襲,現在還頭痛不止。當人們談論起那位農婦時,都交口稱讚她的賢淑與孝道。這位討飯的婦女為此深受感動,從那以後,侍奉婆婆唯恐有不周到的地方。


10庚午(1750)年四月,先母張太夫人病危。臨終之前,她對子孫們說:「我聽說人在臨死之前能和已故的親屬一一相見,現在看來果然如此。幸虧我這輩子還沒什麼有愧於人的地方。你們活著的時候,家庭骨肉之間要和睦相處,當處處留將來過世後還有相見的餘地。」

先父姚安公說:「聰明絕頂的人事事都能知道,但唯獨不知道人隨時會死。懷有治國濟世才能的人,事事都能考慮周到,但唯獨不能為身後的事考慮。假如人們都能知道自己隨時會死,有些作為就會覺得索然無味而回心轉意。假如人們都能為死後考慮,有些作為就會因有所畏懼而中止。可惜許多人都在追求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以外的事,而忘失了該為自己眼前生死的大事設想。


11堂兄萬周說:交河縣有位農家媳婦,她每次回娘家時都騎著一頭驢。那驢生得健壯,性情馴良,不用人驅趕便能認路。那媳婦的丈夫忙的時候不能送她,她便騎著這驢自己往來,從來沒出過差錯。

有一天,她從娘家動身時比往常晚了一點,天色陰沉,沒有一點月光,她辨不清東西南北。這時候,那驢忽然一反常態,凶暴地亂跑起來,馱著她闖入叢深的高梁地,使她迷了路。走了大半夜,來到一座破廟前,那兒只有兩個乞丐住在殿廊下。那農家婦進退無路,只好與他們棲息在一起。

第二天,兩個乞丐把她送回家。她丈夫是又愧又恨,要把這驢賣到屠宰場去。

夜裡,這位農夫夢見有人對他說:「這頭驢前世做人時偷了你的錢。你派人追捕他,他奮力逃脫了。你就囑咐捕役把他妻子捆來,羈留了一個晚上。他今世托生為驢,是他前生偷錢的報應。馱著你媳婦闖入破廟,令你懸望不已,是對你前生拘留他妻子的報應。因果就此了結,你何必又要採取報復手段,結下來世的冤怨呢!」農夫一害怕,忽然驚醒。他痛自懺悔,決心不再報復。那頭驢也在當天晚上忽然死去。


12內閣學士永寧先生得了一場大病,身體疲乏,精神憔悴。請醫生診治,當時未見好轉。便另請一位醫生診治。這位醫生向他索要以前服過的藥方以備參詳,他沒有找到,以為是小丫環們誤置在什麼地方。就命丫環們尋找,說是找不到的話,就要給她們一頓痛打。永寧心裡又氣又急,就躺下來倚枕閉目養神。恍惚之中,似乎看見有人跪在案前燈下,對他說:「請大人不要鞭打丫環。那張舊藥方是小的給藏起來的。小的便是你任臬司時,替我平反昭雪得以生還的那個死囚啊。」永寧就問他藏藥方有什麼用意?那人說:「通常醫家同行相忌。他拿到舊藥方,必定要更改前一位醫生的方子,以顯示自己的醫術高明。而你所服的藥並沒有錯,只是你才服一劑,藥力不得持續發揮,所以不能即時見效。假如這位醫生見到舊藥方,必用相反的藥以立異,這麼一來,藥不對症,大人的性命可就危險了。所以小的才把舊藥方暗暗收藏起來。」永寧當時昏昏沉沉,並沒有意識到跪在他面前的是個鬼。過了會兒,才忽然有所醒悟,不禁出了一身冷汗。於是,他就稱說以前那張藥方已丟失了,而且用的是些什麼藥也記不清了,請這後一位醫生另開新方。待這位醫生開了藥方,他拿過來一看,方子上所用的藥,竟與前一位醫生開的處方完全相同。於是連服數劑,他的病很快就好了。

永寧先生鎮守在烏魯木齊的時候,曾親口對我說起他治病的這段經過。並說:「這個鬼真可說是深悉世故人情啊!」


13曹司農不怕鬼

曹司農竹虛言,其族兄自歙往揚州,途經友人家,時盛夏,延坐書屋,甚軒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強居之,夜半有物自門隙蠕蠕入,薄如夾紙,入室後,漸開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髮吐舌,作縊鬼狀,曹笑曰:猶是發,但稍亂。鬼技窮,倏然滅。及歸途再宿,夜半門隙又蠕動,甫露其首,輒唾曰:又此敗興物耶?竟不入。此與嵇中散事相類。夫虎不食醉人,不知畏也。畏則心亂,心亂則神渙,神渙則鬼得乘之。不畏則心定,定則神全,神會則戾之氣不能幹。故記中散是事者,稱神志湛然,鬼慚而去。

【譯文】

戶部尚書曹竹虛說:他的一位族兄從歙縣到揚州去,途經朋友家住宿。時值盛夏,氣候炎熱,他的朋友請他進入書房休息。書房寬敞涼爽,晚上,他準備在裡面安置一個臥榻,朋友說:「這間書房有鬼魅,夜間是不能居住的。」可這位曹兄一定堅持要睡書房,到了半夜,有怪物從門隙中向內爬,薄得像夾紙一樣。

入室以後,這個夾紙形狀的怪物逐漸展開,化作人形,原來是一個漂亮的女子。曹兄睜眼打量著她,一點也不害怕,女子忽然披頭散髮,吐出很長的舌頭,成了一副吊死鬼的面貌。曹兄笑著說:「頭髮仍然是頭髮,只是稍微亂了點;舌頭仍然是舌頭,只是稍微長了點。這有什麼值得害怕?」

女子忽然把自己的頭顱摘下來放到了書案上。曹兄又笑著說:「有頭尚且不足以懼怕,何況是無頭呢?」鬼魅黔驢技窮,突然不見。

曹兄由揚州返回時又住進了這間書房,半夜時,門隙又有怪物爬動。怪物才一露頭,曹兄就唾罵說:「又是這個讓人掃興的東西嗎」鬼魅一聽,竟沒敢入室。

這與嵇中散集所載的故事相類似。虎不吃醉人,因為醉人不知道害怕。人情大體上是畏懼就會心亂,心亂就會神散,神一散鬼魅就可能乘機而入。不畏懼就會心定,心定就會神全,心神專一邪氣就無從入侵。因此,嵇中散集對這類事情稱為「神志清醒,鬼慚而去」。

啟示

俗話說“邪不壓正”,鬼的伎倆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無計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會上的邪氣卻是有的,只有發揚正氣,邪氣才無市場。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只要心裡坦蕩不怕,就沒有什麼可以嚇住你了。


【經典札記】紀曉嵐的「鬼話」

撰文/王思熙

「紀曉嵐」這個名字,台海兩岸許多人都知道他,所謂的知道他,並不是說認識他或跟他有一面之緣,而是說知道他的傳奇或軼事,因為有關他的一生,被編成了劇本,拍成了連續劇,吸引了許多觀眾。

其實,戲劇總歸是戲劇,其中難免摻雜了一些打諢插科的逗趣情節,與虛構誇張的劇情張力。但紀曉嵐是一位清朝乾隆年間的大學士,卻是個不爭的事實,曾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篡修官,讓他名揚四海,據說他機智過人,與乾隆皇帝之間還傳說著許多軼聞妙對。

除了負責《四庫全書》的纂修之外,他自己也有《閱微草堂筆記》傳世。筆記中,他記述了不少類似《聊齋誌異》情節的鬼怪故事,所以後代不少文人對這本書各有不同評價。

有人認為那只不過是一本《聊齋誌異》的仿製品,不足一閱。但也有人認為這本書,借鬼神以抒己志,應給予高度評價。

例如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就對《閱微草堂筆記》有這樣的評語:

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祕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魯迅喜歡點評人物,說古論今自有他的見解與道理。上述評論的意思是說《閱微草堂筆記》雖然記述了一些狐鬼的怪異傳奇故事,但每則故事都能抒發人與人之間的一些玄妙幽微的道理,藉狐鬼的故事表達自己心中獨有的見解,其中雋思妙語,有時可以讓人會心一笑,讀來趣味盎然,可見紀曉嵐的才學文章並非浪得虛名,也非因為他位高望重,才名傳後世。

《閱微草堂筆記》裡有一則「曹竹虛言」的故事:

曹司農竹虛言,其族兄自歙往揚州,途經友人家。時盛夏,延坐書屋,甚軒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強居之。夜半,有物自門隙蠕蠕入,薄如夾紙。入室后,漸開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髮吐舌作縊鬼狀。曹笑曰:“猶是髮,但稍亂;猶是舌,但稍長,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況無首也。”鬼技窮,倏然滅。及歸途再宿,夜半,門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輒唾曰:“又此敗興物耶?”竟不入。

這篇短文,有人說是「鬼話連篇」,其實紀曉嵐文中想表達的是:人世間,儘管有許多光怪陸離的事情,但只要心中坦然,不憂不懼,再多的陰謀詭計,再多的裝神弄鬼,再多的鬼魅魍魎,在凜然正氣下都會黯然逝滅,難施伎倆。

曹虛竹當時擔任的官職是司農,司農就是主管財稅事務的大臣。曹虛竹向紀曉嵐述說了有關他的族兄遇鬼的故事,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最重要的是要看出故事中所想要傳達的那個深層意含,那就是狐鬼雖然難纏,但再難纏的鬼魅,都嚇唬不了正氣凜然,具足正知、正見、正念、正定的仁人志士。

《閱微草堂筆記》中又記載了另一則死而復生的故事:

有一位御史死而復生,這位御史與紀曉嵐同朝為官,為人清廉公正,剛直不阿,貪官汙吏都很怕他。

沒想到,有一天,御史突然去世了;更沒有想到,過了兩天,御史居然死而復生。

這件事,轟動了朝野百官,許多官員都來御史的家裡探個究竟虛實,就連皇帝也派人前來慰問。

面對皇帝的特使與百官的關懷,御史都默然不語,唯獨留下紀曉嵐,在密室裡告訴他這兩天的親身經歷。

原來當他死的那一天,感覺自己的靈魂輕輕地飄離了身體,然後到了一個類似酆都鬼城的地方。城裡很熱鬧,人來人往。他走著走著,突然看見兩個以前和他同朝為官的貪官。

這兩位貪官生前貪得無厭,為了圖謀私利,有錢判生,無錢判死,作了許多見不得人的壞事,所以他們家財萬貫,都是些不義之財。但他們早在事發之前就去世了,貪汙的勾當,也就沒有被揭發出來。

御史看到他們時,當場愣住了,因為這兩個人竟衣衫襤褸,看起來非常窮苦潦倒的樣子。

御史迎上前去,並說「你們怎麼變成這付模樣,你們不是金銀滿屋,挺有錢的嗎?」御史說完後,自己也不免啞然失笑說:「噢!我知道了,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們的錢財帶不過來是吧!」

這兩位貪官聽了御史這麼說,不禁大哭起來說:「不光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呀!你知道嗎?在生前貪汙所得的不義之財,在這裡,全部變成負債呀!

這則鬼怪故事對後人應該有些啟發吧!故事裡已經講得很清楚了,生前不義之財聚斂越多,往生後負債也越多,這就是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重點,目的是要勸告世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不正當手段強取豪奪而來的不義之財,本來就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當然就是一種虧欠別人的負債。

故事最後的結語是:兩個貪官後悔莫及,對著御史痛哭道:「我們這一身的巨債,不知道要幾千幾萬年才還得清,希望御史回去後,通知他們的家人,趕快把錢財布施出去,幫忙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好讓我們能早點還清債務。」

古今中外都有陽間與陰間的傳說。

陽間當然就是人活著的世界,陰間就是人死後去的地方。

人在陽間非法聚斂而得的錢財,到了陰間就變成是一種負債,聚斂多少,負債就有多少。反之,為了利益人群所做的奉獻與付出,在陰間就成了存款。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是這則故事所隱喻的因緣果報,分毫不爽的玄機妙理。

俗話說:捨得,捨得,有捨才能得,要有得必須先能捨,捨得付出幫助別人,冥冥中就會有得,就會累積成一筆存款。而慳吝貪刮而來的錢財,在幽冥中就是一筆負債。了解《閱微草堂筆記》中每則鬼怪誌異的深層義涵,應有助於人們匡正為人處事與對用錢的態度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