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病根在哪裡?
妙蓮老和尚
阿彌陀佛既然大慈大悲普遍要接引,怎麼還有那麼多人沒去,病根在什麼地方呢?
願有兩個意義:一是欣求,歡喜生西方。二要厭離,這個世界的七情六慾、一切名利你要可怕、厭離啊!
什麼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它是怎樣的好、捨不得,說什麼我們要白頭偕老,生在一起、死葬一穴。
世間這一切你不厭離,怎能生到西方去?重在要厭離,生西方決定就成就了。
俗語說:「一拳打得開,免得百拳來」,在外面遇到了壞人,眾多壞人圍住你時,你拳頭出得有狠力,一拳就把壞人打得睡倒地上,其他壞人就不敢來了。
你念佛,每一句佛號要有厭離娑婆之心、要有欣求極樂之念;具足這兩種功力,那你一切煩惱魔敵才能打得開。
能打得開才是勝利,如果打不開就會被魔降伏,那你的法身慧命就岌岌可危了!諸位不可只保肉身,應要保好法身慧命才是漢子啊!
阿彌陀佛愍念我們,晝夜垂著手要接引我們回去;只要我們願意回去,已發願已生,今發願今生,當來發願就當來生。
這是真語、實語,我們要信得及。若還貪戀不捨,就是自己障礙自己了,真辜負佛陀垂手接引啊!
做惡夢的時候,你還能念聖號嗎
夢參老和尚
假使說,我們臨命終時能夠念佛號,能夠念大乘經典一句,罪業立時消失。但是那個業障,什麼叫業障?把他那善心所障住了。他從來沒想到一句經典,也沒想到一句聖號,這叫業障。
咱們舉例說,諸位道友你夜間做噩夢,假使你在夢中一念菩薩或者佛的聖號,你的夢馬上就醒。試驗過沒有?如果沒試驗過,我跟你們說了,你們試驗一下。
當你做噩夢的時候,還能念菩薩聖號嗎?你醒了,“唉呀,我該念地藏王菩薩。”該念,就是念不成了。我想每位道友都可以體會到,當你做不好的夢,你還能念經嗎?還能念菩薩聖號嗎?你的功力若能做到這個時候,一念就沒有了。
做恐怖的夢,不論多恐怖,夢中你一念觀世音菩薩,或者念地藏王菩薩,那個夢馬上就醒了。試驗過沒有?下地獄也如是。但是那叫業障,咱們經常講業障,那個業給你障住了。
諸位道友你們想想,當你每天夜間時候,你能把你白天所用的功力——當你做噩夢、不好夢的時候,或者遇到壞人壞事,你還能想起三寶嗎?念佛名號也好、念菩薩名號也好,念大乘經典一句話,立刻就醒,噩夢全沒有了。
為什麼我們平常天天念、天天學呢?就為到那個時候用,學以致用。咱們天天這樣修行,為什麼?
第一個,不落三途。
如果你在考驗你的功夫時候、你在睡覺時候、什麼時候,你都能念三寶,大乘經典隨便哪一句都可以。試驗過嗎?那個時候不能念了。如果你一念,馬上就醒了。
如果犯了阿鼻地獄的罪,到臨命終時候,這個時候能念佛,乃至念經,絕對能解除。因為業障、業障。什麼叫業障?到這個時候,三寶的名號、一切大乘經典,你全忘了,不會念的,這就叫業障。
【夢,說明了你能不能去極樂世界?】
淨空法師法語:
1到臨命終的時候,他眼睛看不見了,眼識沒有了,眼識先捨掉;耳朵也聽不見了,耳識也捨掉,乃至於鼻舌身,第六意識也沒有分別了,第七識這時候也沒有執著了,統統捨掉。
2 當第六意識、第七識不能控制的時候,剩下來阿賴耶識裡頭的習氣種子就亂發,這時候麻煩在哪裡?你阿賴耶里的習氣,哪個習氣力量最大的,它就先起作用。
3 所以,為什麼教你平常要天天念佛,就希望阿賴耶里頭的習氣,這個習氣最重,力量最大,將來臨終時,它先發出來,領導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4 每天念佛道理就是在此地,就是怕臨命終時,第六意識、第七識一下不管事的時候,阿賴耶識不能控制,無量劫所含藏的善惡種子,在這裡頭亂發,這個事情麻煩了。
5 這樁事情就在我們現前都可以考驗,這是我們自己要警惕的。為什麼?我們每天晚上睡覺會做夢,你在做夢的時候就是如此,第六意識、第七識不能控,六、七不起作用,阿賴耶里頭種子就起現行,就亂發。
6 人迷惑顛倒,就會做惡夢,你如果曉得這個真相,你就知道人斷氣以後,那個現象可怕,出不了六道;如果每天晚上做夢都夢到念佛,那就好了,那就證明什麼?你阿賴耶里頭念佛的種子有了力量。
7 要不是經常做好夢,夢到念佛、拜佛、禮佛、聞法,都在叁寶邊事,往生就難,真難!所以,為什麼要教你一心稱念,因為一心的力量最大、印象最深,阿賴耶里頭這個種子它有力量,它先起現行,它印象最深,它忘不了。
8 因為臨終的時候顛倒,第八識習氣亂發,這才有六道輪迴。換句話說,你常常做好夢,與三善道相應;常做惡夢,與三惡道相應;常常夢到念佛,夢到佛菩薩,這與淨土相應。所以,能不能往生,這個事情不要問別人,自己想想就知道了。
淨空法師:有一生念佛而不能往生,原因在哪裡?
疏【問:見有一生念佛,臨終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繇一生念佛,未是一心念佛故。】
這一段非常重要,有一生念佛而不能往生,這種人非常多。我們常聽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這個多少差距很大,可以說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恐怕不到十個,原因在哪裡?就在這一段。由此可知,這一段所說的是我們念佛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往生,這是關鍵的開示,我們不能不留意。
鈔【悠悠之徒,一生念佛,所謂雖不懈怠,亦不精進,未能一心,故不得生。】
這是說為什麼念佛不能往生,原因就在此地。要緊的是我們自己是不是蓮池大師所說的這一類人?這是自己要認真去反省,認真的檢點,我們有沒有犯這個過失?所謂不懈怠,他天天念,他不是不念,一天念幾千聲,念一萬聲、二萬聲、三萬聲,他真念,也不精進。一天念這麼多佛號,怎麼說不精進?念是念了,心裡還是散亂。由此可知,什麼叫精進?念到真正一心,念到煩惱少了,一定從這裡看效果。確實我們妄想少了、煩惱少了,心清淨了,那叫精進,你得到效果。不要說在家人念幾十年,心裡還是亂成一團,出家人也不例外,是非人我、妄想執著有增無減,沒覺得減少,這個佛號念得就沒有用。這個佛號雖然念,沒有精進,沒有進步。『未能一心』,成績就是在一心上去考察,我們是不是念到一心?要真想念到一心,一定要萬緣放下,非必要的統統捨棄。不是必要看的,不必去看;不是必要聽的,不要去聽;不是必要要說的,也不必去說,你的心自然就清淨。在家同修個人有事業、有家庭,與我事業、家庭有密切關系的,這個我們要看、要聽、要說;與我事業、家庭沒有太大關系的,我們就可以不聞、不問、不說。換句話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減少到最低的程度,讓心定下來、心靜下來,那才有成績可言,這才能往生。所以首先把不能往生的這個因緣為我們說破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五六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56
為什麼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
淨空法師 1999/5/26 新加坡淨宗學會
諸位同修,今天是「社團法人華藏淨宗學會」成立大會的典禮。華藏淨宗學會,是在台灣成立的第一個淨宗學會,不過在過去我們是向中國佛教會立案做一個團體會員,而今天改變成社團法人,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機構,也是一個開始,是難得的一樁好事。淨宗學會,是二次大戰之後,根據夏蓮居老居士的開導,我們在海外成立的念佛共修的機構,性質跟古時候蓮社完全相同,也就是「蓮社」這個名詞的現代化,改稱為淨宗學會。現在世界各地,我所知道的淨宗學會大概有五十多所,每一個會都是獨立的,沒有統屬的關係,跟其他的機構不一樣。這是當地同修,念佛的同修共同在一起學習,在一起念佛的聚會。這個會裏面的人事、財務、行政都是獨立的,只有在研究教理,念佛共修,可以與其他的會互相切磋琢磨,交換心得,交換修學的方法。
我們的目的都是斷惡修善,念佛求生淨土。大家有這個願望,可是事實上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並不多。這個原因是什麼?當然這裏面有障礙,障礙如果不能消除,就決定不能往生。古人說得很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個話我們要常常記住,時時刻刻用來警惕自己,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心散亂。《彌陀經》上告訴我們,念佛的目的是「一心不亂」,如果念到一心不亂,你就決定得生。如果念佛不能達到一心不亂,往生就靠不住。我們為什麼不能一心?這個原因是什麼?一定要把這個原因找出來,然後把這個原因消除,我們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障礙就沒有了。
而這個障礙,還是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沒能放下。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瞭業因果報的事實,這就是你沒有看破,所以你的煩惱習氣放不下。你念佛功夫不得力,伏不住煩惱習氣,念佛還是不能往生。念佛有沒有好處?好處肯定是有的,跟阿彌陀佛結個緣,種個遠因,這一生收不到成果,等來生,或者等後生,佛家講因果通三世。生是決定得生,但是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也許是多少大劫之後,這很難講的。為什麼?遇到念佛法門這個機緣非常難得,不只「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說得好,「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你遇到這個法門,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他說得不過分。所以我們遇到這個緣分,你要知道珍惜,你曉得難遭遇,那就是你的智慧現前,你把握機緣,萬緣放下,不肯放下就造成障礙。
要知道,世出世間什麼樣的緣分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念佛人隨緣度日,認清自己的目標方向,這個世間是非人我、五欲六塵、貪瞋癡慢一定要放下。幫助一切眾生的事應當要做,但是做了之後不能掛在心上,掛在心上就錯了,就會造成障礙。要學佛菩薩度化眾生,一定要三輪體空,事情要認真做,要做得好,做到盡善盡美,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個作法就對了,就沒有障礙,那真的是福慧雙修。不肯幫助別人,你是修慧不修福,沒有福報,你跟眾生沒有緣分。要跟眾生結法緣,結清淨平等的法緣,果報無比的殊勝。凡是念佛不能往生,都是自私自利的心太重,尤其是名利這個關不能突破,這是我們最大的障礙,我們自己要覺悟。世間諺語常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既然帶不去的,你又何必留戀?你又何必認真?帶不去的要徹底放下,帶得去的要特別慎重。哪些東西能帶去?「唯有業隨身」,你所造作的善惡業,這個業會帶去,落在八識田中永遠不滅,這個你是會帶去的。
佛給我們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語,我們明白了,從今之後要改過自新,念念與善相應。善的標準,不要說得太高,不要說得太深,那是我們做不到的,佛給我們立了最低的標準:五戒十善。晚近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他老人家用這三樣東西教化近代的眾生,我們細細的觀察、冷靜的思惟,他有真實圓滿的智慧。要想幫助現在這一代苦難的眾生,度過大災大難,免除災禍,這三本書確實能夠收到效果。祖師提倡,我們不能不重視。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持戒念佛,印祖提的三種書就是戒律,雖然不是佛經,內容所說的與佛的法印完全相符,那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位翻開這三種書,與這一首偈相不相應?這一首偈是諸佛的法印。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三種書,就認定它是諸佛所說的,它是諸佛對一切眾生的教導,是諸佛如來同意的,是諸佛如來肯定的。果然能夠依教奉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相應,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
在台北,有一些同修發心成立「了凡四訓基金會」,專門推動《了凡四訓》的學習,好事情!我百分之百的贊成。我還希望他們將《了凡四訓》、《感應篇》、《陰騭文》,用淺顯的白話來解釋,把它翻成外國文字,向全世界流通。現在有許多同修都知道這個世間會有災難,外國古老的預言說這個災難是定數,不能更改的。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他們這些人很聰明,實在講,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看過外國古老的預言,這些人實在講,就跟《了凡四訓》裏面所說的孔先生是同一類的人物。也非常難得,他們對於個人的命運、社會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世界的命運,都能算得很準確。可是命運怎麼造成的他不知道,他沒有說明白。而《了凡四訓》裏面,雲穀禪師就說清楚了,說明白了。你要曉得命運是怎麼來的,命運是誰造成的,你明白懂得了,你就可以改造命運,你就可以轉移命運。所以世界的劫運不是不能轉移,可以轉移的。中國古聖先賢懂得,我們依照《了凡四訓》、依照《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裏面所說的,就能夠消災免難,就能夠改造命運。如果再能夠念佛求生淨土,不但是改變命運,那簡直是超凡入聖。這些大道理,真正的事實真相,不能不明瞭。
所以救自己,救度眾生,轉變劫難,要從自己本身做起,從自己內心做一個大轉變做起,然後我們幫助一些覺悟的同修們。什麼叫覺悟同修?這些話他能聽得進去,他聽到能生歡喜心,他能夠理解,他也能夠依教奉行,這些人是覺悟的眾生。聽這些話聽不進去,依舊迷戀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之中,這是迷而不覺,他的業障災難就不容易化解。真正覺悟的人,災難是可以免除的。其他宗教裏面也有說,信上帝的就得救,不信的就不能得救。這個話說得沒錯,說得很正確。「信上帝」怎麼講?相信上帝的勸導,相信上帝的教誡,就能得救。上帝的教誡是什麼?在外國宗教是十誡,在中國是十善,諸位曉得修十善生天道。佛經上給我們講,欲界天是修十善而生的,色界天修十善、修禪定、修四無量心而往生的。信後面有願、有行,如果信後頭沒有願、沒有行,那個信是落空的。信願行,一而三,三而一,缺一個都不能成就。所以信裏面決定有願、有行,願裏面一定有信、有行,行裏面一定有信、有願,這樣才能夠自度度他,才能夠消除業障,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消除劫難。
今天諸位都能夠聚集在這一堂,我沒有時間來參與大會,在新加坡還有一些法師們是你們會裏面的理監事,他們在此地學習都很認真、都很努力,也抽不出時間參與大會,只有悟全師代表大眾。我想關於這邊修學的情況,就讓悟全師做一個簡單的報告。我在此地也代表新加坡的同修們,熱烈的歡迎諸位同修們,能夠有閒暇的時間,組團到新加坡來參觀指導,這一邊同修熱烈的歡迎。我的話就講到此地,謝謝諸位同修。歡迎同修們,常常到新加坡來參觀指教。謝謝。
自了法師:整天念佛,往生沒有把握,什麼原因?
下面十祖截流大師的一段開示與憨山大師的《示念佛切要》不謀而合,如出一轍。上面印祖說過,「憨山示生作截流」,兩人是一不是二。
(二)截流大師《示丁耕野居士》。「譬如萬斛之舟,欲有所往,樯非不高也,舵非不正也,資具非不完備也,去志非不決也。乘風張帆,有瞬息千裡之勢。倘若船頭一樁未曾拔卻,被一條纜索系住。雖種種推排,其能有濟否?今時淨業人,有終日念佛,忏罪發願,而西方尚遙,往生弗保者。無他,愛樁未拔,情纜猶牢故也」。祖師舉個比喻:一艘船,萬事俱備要啟程,但船頭一樁被纜索系住。這就好比念佛人啊,整天念佛,可是西方還很遙遠,往生沒有把握。什麼原因呢?愛樁未拔,情纜猶牢也,即是憨山大師前面說的「生死愛根沒斷」,致命的障礙。截流大師接下來教我們對治的辦法:「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不管忙閒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如須彌山相似。一切境緣無能搖動。或時自覺疲懈,惑習現前,便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無始情識,銷铄無余。此人雖現處五濁之鄉,已渾身坐在蓮華國裡,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駕,而始信其往生哉」。
我們念佛多少年了,往生有沒有把握?這件事不必問別人,問你自己!蕅益大師有一個衡量的標准:「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此事只問心,不必問知識也。知識亦勸淡世情,輕活計,專修出要耳。」自己心裡要清楚,對這個世界消極,才能對西方淨土積極;對娑婆愈是放得下,對極樂就愈能提得起;對這個世界的感情愈淡,對極樂世界的感情就會愈來愈深。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把握;娑婆活計輕十分,生西方便有十分把握。你才會發自內心的認同海賢老和尚說的那句話:「阿彌陀佛是我的根啊!」
憨山大師雖然不是淨宗的祖師,但是他對淨宗的貢獻不小。參禅大徹大悟,通宗通教,勸人念佛求往生。大師著作等身,清朝趙钺居士從《憨山大師全集》中選錄出二十二篇開示習禅修淨學人的法語,編成一書《憨山大師淨宗法要》。一九五0年,這本書在香港大嶼山寶蓮寺的廢紙堆中被人發現,於是印刷流通。我們再從《憨山大師淨宗法要》中摘錄三段供養大家參考:
(三)憨山大師《示淨心居士》。「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雲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常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就要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若果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頭燃,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要自己著力。若但將念佛做面皮,如此驢年無受用時(十二生肖中沒驢年,即盡未來際無受用時)。直須勇猛,更莫遲疑。」
(四)憨山大師《示修淨土法門》。「念佛必要為生死心切,先斷外緣,單提一念,以一句阿彌陀佛,以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斷,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拈匙舉箸,折旋俯仰,動靜閒忙,於一切時,不愚不昧,並無異緣。如此用心,久久純熟,乃至夢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則工夫綿密,打成一片,是為得力時也。」
(五)憨山大師《示大凡禅人聽演楞嚴宗旨》。「從今將一往生平,馳逐攀緣妄想之心,一齊收攝放下。折合向一句阿彌陀佛上,消歸自己本命元辰,念念不移,心心不斷。以前妄想,乃造生死之染因也,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淨因也。果能將此淨念,薰前染污苦因,變而為淨土真因,則頓令無量劫來生死苦因苦果,變而為淨土樂因樂果矣」。
四、結尾。念佛並不是枯燥無味的,印光大師說:「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念佛的樂趣,我們體會不到,海賢老和尚體會到了,愈念愈喜歡念。這一句佛號,老人家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從老和尚身上,我們每一個自诩為念佛人的人,是時候在內心深處做一次徹底的自我反省,反省我們的信願,反省我們念佛的功夫。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裝模作樣,不要場面行持。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到底念得怎麼樣?尤其我們出家同修,憨山大師的《夢游集》裡面多次提醒出家人,「三途地獄未是苦,向袈裟下失卻人身,始為苦也」,我們就知道,這一生如果不往生,後果不堪設想!真是夏蓮居老居士說的,「腳根無線似飄蓬,才出迷途又失蹤」。古人出家都是為生死大事,所謂「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如救頭燃,我們現在呢?把生死大事拋到九霄雲外。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妙音居士、自了法師、開吉法師 (第八十六集) 2014/9/3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2-0086
有人念佛為何臨終不能往生?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如果講我們念佛法門,那這個對我們往生有莫大的幫助。念佛人為什麼臨終不能往生?貪戀自己的家親眷屬,貪戀自己的財產,死了都捨不得,都不願意離開,死了以後當一個守屍鬼,不肯離開。
在美國我也聽說有不少鬼屋,這房子鬧鬼。為什麼會鬧鬼?從前住在這兒的人死了以後,留戀他的房子,捨不得離開,他還住在裏面,這就是執著,就是自利的心太重了。
我們把這個道理、把這個事實搞清楚,於是善與惡我們才真正能夠辨別,起心動念為眾生、為大眾。
你不要怕自己沒有福報,你能夠起心動念都為大眾,你的福報天天在增長。
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財富是果報,財施是因緣,我們能把自己的財富佈施給一切眾生,你得的果報就是財富。
你能夠以你的聰明智慧幫助一切眾生,你所得到的是智慧。
以我們的能力幫助別人,使他離開恐怖,得到身心安穩,得到自在快樂,我們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所以我們希望財用不缺乏,聰明智慧增長,健康長壽,應該怎麼學?學利他,不要求自利。
愈是利益眾生,你這個福報愈大。
所以,何必念念為自己幸福去計較?這是大錯特錯!
蓮池大師:這三種人念佛不能往生,有你嗎?
蓮池大師說,或有人問:“今天看見世間念佛的人多,而能往生西方成佛的人少,這是為什麼?”這裡有三個原因:
一、口雖念佛,而心懷不善,因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既然念佛,就要依照佛的教導行持,要積德修福,要孝順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愛,要夫妻相敬,要至誠忠信,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陰德方便,要慈悲惠濟一切,不殺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壓平民。只要有不好的念頭生起來,就著力念佛,一定要念退這不好的心。這樣才是真正念佛的人,一定得成佛。
二、口雖念佛,心中卻胡思亂想,因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念佛的時候,按定心猿意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好像自己在西方淨土面對彌陀,不敢散亂。這樣才是真正念佛的人,一定得成佛。
三、口雖念佛,而心中只願求來生富貴,或者認為我是凡夫,西方沒有我的份,只圖來世不失人身就滿足了。這不符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卻自己不願意往生,因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凡是念佛的人,都要決心求往生,不要懷疑。況且即使像天宮那樣的富貴,福報享盡,也還是要墮落的。何況人間富貴,能有多少時間呢?如果說你是凡夫,西方無份。但聖賢都是凡夫做的,怎麼知道你不能生西方呢?這樣可以發廣大心,立堅定志。誓願往生,見佛聞法,得無上果,廣度眾生。這樣才是真正念佛的人,一定得成佛。
為什麼念佛不能往生?
「若破戒心起,乖違淨禁,當確持戒律而對治之。」這是我們修淨土的同學,在家要嚴格的執持三皈、五戒、十善,要用嚴持戒律來對治。因為你不能夠守住三皈、五戒、十善,念佛能不能往生?跟你講老實話,不能往生。說你能往生能往生,那是鼓勵你的話,不是真的。
李老師跟我們說真實話,你看台中蓮社的蓮友,這是他自己的學生,跟李老師都幾十年。李老師在台中創辦蓮社到他往生三十八年,這麼長的時間跟著他,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天天接受他教誨,接受教誨他不行、不幹,天天講,天天聽,他也能說,他做不到,還是搞貪瞋痴,這有什麼法子?這些對治法,李老師三十八年不知道講了多少遍,我在台中十年聽的就不止幾遍,他不幹,那就一點辦法沒有了。老師只能勸你,聽得懂、聽不懂是你的事情,聽了之後肯幹不肯幹也是你的事情,與老師不相干,與佛菩薩也不相干,到時候自作自受。現在這個時代講民主開放自由,誰都不可以干涉誰,父母不能教兒女,他不接受,老師不能教學生,這是個什麼世界?跟古時候一對比,反常!一百八十度的反常。那叫人心壞了,所以感召大災難。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四一集)2011/3/24 檔名:02-039-0341
不發願,念佛不能往生。
摘自淨空法師《本願念佛的真實義》
《無量壽經》上講得多清楚,三輩往生基本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哪有不發願能往生?沒有這個道理!『不發願,念佛!』古人說過:『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沒有發願,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呢?你不願意往生嘛!求願往生,萬緣放下,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跟我們說:如果往生要想增高品位,一定要心如佛心,願如佛願,行同佛行。心不像阿彌陀佛,願也不像阿彌陀佛,行為也不像阿彌陀佛,你縱然往生,品位很低;何況你根本就不能往生!我們要牢牢記往啊!
在《觀無量壽佛經》中,韋提希夫人求生淨土,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應當怎樣修學才能往生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在沒有給他講解修學方法之前,先給他說明『淨業三福』,明白的告訴我們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無論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所有一切修行成佛的人,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怎樣用功修行,都不會成就。就像蓋房子一樣,這是地基。這個基礎的頭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親尊師』。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是大孝子,都是老師最好的學生,《無量壽經》上直稱「如來第一弟子」!哪有(不發願)這種說法呢?這完全錯誤啊!稍稍頭腦清楚一點的人,都能夠辨別。如果連這個都不能辨別,我們的佛是白學了,這麼多年你聽經也白聽了!『淨業三福』就是佛行——諸佛如來的行為落實在生活裡面。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是佛的行持。我們做到沒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常勸勉同修,要跟這五個科目去對一對,如果相應,你的行是正行;不相應,你的行是邪行,邪行不能往生啊!
所以淨宗同修這五個科目,我們都寫在修行守則上訂定成一個小冊子,作為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必須要遵守的原則,決定不能夠違背。違背了;念佛、發願還是不能往生。為什麼呢?你那個願是假的、空的、不切實際的。我們發願回向,你拿什麼回向?空口說白話的回向不算數,你要有實際的東西拿出來回向。實際是什麼?實際是修行證果,斷惡修善,轉迷為悟。這是我自己修行的真實功德,我用這個回向。你今天不發願,也不念佛,你怎麼能往生?
淨空法師:【念佛如果「淨業三福」這三條十一句做不到,你不會往生】
《觀無量壽經》中世尊對〈淨業三福〉的開示:「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 (1),奉事師長 (2),慈心不殺 (3),修十善業 (4);
二者、受持三歸 (5),具足眾戒 (6),不犯威儀 (7);
三者、發菩提心 (8),深信因果 (9),讀誦大乘 (10),勸進行者 (11)。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我常常在講席當中告訴大家:
念佛如果「淨業三福」這三條十一句做不到,你不會往生,你不可能往生。你不孝順父母,你不尊敬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也沒有做到;念佛念得再好,跟阿彌陀佛、西方世界結個緣,不能往生。
如果要往生,(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一定要做到,這是實話。這四句統統做到了,你生到極樂世界是什麼地位?「凡聖同居土」!
這位子不高。如果想自己生到西方世界品位再高一點,那你得要把第二條認真去做了。第二條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三條很不容易!
頭一個是「三皈」:我們大家都受了三皈,也都受了五戒、菩薩戒。受是受了,你沒做;沒有做到,你就是違犯,違犯就有罪業。
三皈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覺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淨而不染」是「皈依僧」,「覺、正、淨」!
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人、對事、對物,是不是都落在「覺正淨」?那叫「三皈」。如果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還是迷惑、還是邪知邪念、還是染污……什麼叫染污?人家恭維你幾句很高興,罵你幾句生煩惱,你就染污了。染污是什麼?你被外面環境、七情五欲染污了,你失去清淨心。
我們在佛前面供養,最重要的是供養一杯水。這一杯水的杯子,最好用玻璃杯,透明的。為什麼?你看得很清楚!常常保持自己的心,像水一樣平等、不起波浪。
我們接觸外面境界,叫境界風動;我們心裏面起喜怒哀樂,水就起波浪。(這就)錯了!你的覺正淨失掉了,你沒有皈依、沒有回歸,你也沒有依靠。
心如何保持像水一樣清淨、一樣平等?供這一杯水代表清淨平等;清淨平等起作用,那就是覺悟。所以《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這是三皈。我們落實了沒有?我們做到沒有?
「具足眾戒」,這就不是五戒了。世尊對我們一切的教誡,我們能不能遵守?是不是真的做到?
「不犯威儀」,這句話用現代人的話來講:保持著最好的佛教形象。不要讓人家跟我們接觸的時候說:「佛教就是這個樣子的」,讓人家輕視、讓人起反感。這個我們罪過很重!
所以一定要曉得:佛弟子,尤其是出家人,廣義來說包括在家的佛弟子受過三皈五戒以上的,一定在在處處,都要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模範、最好的榜樣。你能做到這些,你念佛往生,生「方便有餘土」。你地位提高了!
我們決定不能說佛不慈悲,決定不能說佛對我們的教誨不週到。佛是真慈悲!面面都講得很週到。你自己不肯學,你自己疏忽了、大意了,把這些事情看輕了。所以你發心出家修行,一生不能成就,不能怪佛,要怪自己。
出家有出家的形象。你把這個形象敗壞了,那你的罪過「死墮惡趣,大泥犁(地獄)中」。我們不穿這個衣服沒有破壞佛教形象;這個衣服一穿,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行動,讓別人看到會生譭謗,我們就破壞佛教形象了。
佛弟子在世間:規規矩矩做人,一切要守法,不能做壞事。起個念頭,想一想:「這個念頭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社會大眾都像我這個念行不行?」
如果不足以為社會大眾的模範,這個念頭不能起,這個話不能說,這事不能做。我們是不是常常這樣檢點自己、約束自己?否則的話,有意無意破壞佛法形象,這是不能避免的。
總而言之,都在心!學佛人心一定要清淨,一定要善良,這是根本。你能做到「純善純淨」,你就成佛了!我們要向這個目標去努力。
轉載自:淨空法師《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第二六卷
【附錄:西方極樂世界的四種淨土】
四種淨土,是天台宗智者大師所立之四種佛土:(1) 凡聖同居土;(2) 方便有餘土;(3) 實報莊嚴土;(4) 常寂光淨土。印光大師說:
(一)凡聖同居土者:娑婆世界雖屬穢土,亦有佛菩薩二乘聖人,同生其間。然凡聖所見之境,與所受用,天淵懸殊。西方約「帶業往生」之人論,則生凡聖同居土。然此土清靜微妙,如《彌陀經》、《無量壽經》所說。此土雖屬帶業往生之人所居,亦有法身菩薩及佛,亦居其中,為其說法;故亦名凡聖同居土。但此為淨土往生之人,雖未能如佛菩薩所見,所受用之殊妙,然其氣類相同,不比娑婆之條然各別也。此土亦分九品:若中下六品,則多須時劫;若上三品,則速得悟(悟無生方能入實報)無生忍,登不退地,證入實報、寂光矣。
(二)方便有餘土者:乃己斷見思(見惑、思惑),未破無明之人所居之土。言「方便」者,以其所修係入真實之前方便。言「有餘」者,雖斷見思,未破無明,(塵沙無體,說不說俱可。若說,此九方便人,正破塵沙惑耳。九方便,即藏教三乘,通教三乘,別教三賢,圓教十信。此九種人,同斷見思,未破無明。)故言有餘。若破無明,可稱「分證無餘」。若無明淨盡,則是「究竟無餘」矣。
(三)實報無障礙土者:即佛菩薩不思議福德莊嚴所感之報土。
(四)常寂光土者:即佛菩薩所證之理性也。此二土本屬一土。約所感之果報上言,則名實報;約所證之理性言,則名寂光。圓教初住,初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即入實報土,亦得名「分證寂光」。若妙覺佛果,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矣。
(出自《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淨空法師:蘇東坡一生念佛,可是他不能往生
1 我初學佛的時候,還沒出家,李老師就警告我:古人別學蘇東坡,今人別學梁啟超,這兩位居士是佛學家,他們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
2 這兩個人在佛教界裡頭,都很有名氣,但都沒有成就。提到佛學,他們樣樣都通,說得頭頭是道,一句也沒做到。
3 他們的煩惱習氣沒斷,只是在經論上去研究,沒有真正的修行功夫,佛法真實的利益,他們沒有得到。
4 我們在多年前,曾經印過《西方公據》這本書。「西方公據」這個話,最初就是蘇東坡說出來的。
5 蘇東坡每到一個地方,都帶著一幅阿彌陀佛的畫像,人家問他:「這是什麼東西?」他說:「這是我生西方的公據。」
6 蘇東坡雖然一生念佛,實際上他並沒有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他那個文人的習氣太重,障礙了他,所以他沒能往生。
7 他喜歡作詩、喜歡填詞、喜歡寫文章,名氣很大沒有用,這些事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最後把自己往生西方的事耽誤掉了。
8 蘇東坡在臨終的時候,別人勸他念佛,他說功夫用不上力。你看,在佛法上,他能講得頭頭是道,雖然一生念佛,可是他不能往生,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慧淨法師開示:有的人念佛了,為什麼不能往生?
(問:「師父,我一直疑惑一個問題,就是『喊破喉嚨也枉然』,我這樣理解的,有的人之所以最後沒有往生,原因並不在於他沒有達到功夫成片,也不在於心思散亂,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沒有意識到名號的功德和無邊力量,是這麼一個原因吧?可是,既然他已經念佛了,名號功德已經具足了,為什麼阿彌陀佛不攝受他呢?」)
答:這個,不是阿彌陀佛不攝受他,是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強烈的疑惑、概念,障礙住了。大家或許聽說過,鹦鹉鳥、八哥鳥念佛可以往生, 牠頭腦裡就沒有這個固定的概念。比如說我們心中有一個固定的概念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他判斷能不能往生,取決於「我要達到功夫成片、清淨心,如果不這樣,我不能往生」。如果念佛沒有達到這樣的要求,他每次都給自己加深一個概念︰不能往生。「我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不能往生……」
(問:「等於人為給自己設限了?」)
答:對了,他自己跟佛心障礙住了,他自己有強大的、扭曲了佛心的這麼一個認識,障礙住了。
有這樣一個實際狀況︰如果他抱有這樣的心,他去打佛七,打一次回來就退一次心了,「你看,我又打過一次佛七,還沒達到功夫成片,還沒達到清淨心,哎呀,這怎麼得了?」再去,又退回來了,念得越多,反而越退。只有到什麼時候?唉,突然聽到阿彌陀佛的慈悲,「阿彌陀佛原來不是這樣子的」,這個時候才「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一生當中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慈悲,很可能就放棄淨土法門了。「你看看,我念佛不行啊,達不到清淨心,可能是我善根不夠,我再去消業,業消了之後可能會達到清淨心吧。」然後放下來,修別的法門,這樣的人太多了,是不是?這樣的話,怎麼去往生呢?阿彌陀佛怎麼攝受他呢?
「平生只念了十聲佛,臨終念不出佛,能否往生?」
(問:「還有一個問題,信願具足之後,我們等於是極樂世界的一員了,往生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樣的話,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我信願非常強烈,但也許今生就念了十聲佛,因為時間不夠,比如說五十歲就成了植物人,是不是還是能往生?」)
答:那個就不一定,因為「信願」是有特定的內涵的。不是靠自己估計,「我具足了信願,哪怕只念了十句,就一定可以往生。」不是這樣子的。
既然有這個信願,他也不可能只念十句,除非他因故──因為某種緣故,比如說他沒有時間,現在到臨終了,只能念十句了,那麼才有十句。
既然有這樣的信願,相信阿彌陀佛,而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就是讓我們上盡一形、念念不捨地稱念,必然在我們的意志裡邊發動外表的行為,雖然每天可能不能念到三萬、五萬聲(因為工作很忙),但也絕對不至於說這輩子只念十句就不念了,這個在生活當中是不存在的。
慧淨法師:
這個問題症結在於所信不正確,因為他不了解《阿彌陀經》的意義。
我們要信︰平生只要念佛,不必擔憂臨終,臨終自有佛來迎接,不是我們臨終念佛而佛來迎接,是平生念佛佛來迎接,因為我們平生念佛,臨終的時候有可能是昏迷的,不能念佛,有可能痛得哭爹喊娘,不能念佛,臨終有可能這樣,但是臨終這樣,對往生一點障礙都沒有,為什麼?昏迷是肉體昏迷,神識不會昏迷,到時候阿彌陀佛來,神識還是跟佛面對面,別人看不到,但是臨終的人能看得清楚,所以昏迷不是障礙。還有,他病苦,念不出來有什麼關系?這個時候念不出來,就安心地等待佛的迎接,因為他相信「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他所相信的是這樣。這個平時念佛的人,在臨終的時候(還沒有命終),阿彌陀佛是會現前的,現在雖然還沒有現前,是因為還沒有到臨終,阿彌陀佛總是會現前的,他即使痛得念不出佛來,他心中也沒有那個掛礙,因為他曉得︰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會來的──他是一個平生念佛人嘛。
所謂信願行,信什麼?信這個道理。不是相信說「平生念佛要累積功夫,一直到臨終還能夠念佛,如果臨終不能念佛,昏迷了,痛苦了,那就功虧一篑了,阿彌陀佛就不能來迎接了。」不是信那一種,信那一種的話,就是錯誤的信,不合乎經典,也不合乎彌陀的願力,更不合乎我們的能力。
我們所信的是︰平生只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是什麼?「一心不亂」不是像人家所解釋的,功夫成片、夢寐一如、淨念相繼、理一心、事一心、斷見惑、斷思惑,沒有那麼復雜,沒有那麼艱難,不是那一種解釋,那一種解釋完全錯誤,那一種解釋沒有傳承,那一種解釋都是以禅來解釋、以天台來解釋、以華嚴來解釋、以密宗來解釋,那一種解釋障礙我們的往生。善導大師都沒有這樣解釋,善導大師解釋得很簡單、很明確,合乎彌陀的願力,也合乎我們的根機,善導大師怎麼解釋呢?善導大師解釋為「 專復專」,為什麼?「一心」就是不二心,不二心就是專;「不亂」就是不雜亂,不雜也是專。只要我們專念這句名號就可以了,不管你念得清淨不清淨、有沒有念到功夫成片、夢寐一如,都沒有關系,只要你專念這一句名號,不要雜修雜行。
念佛當中有妄想雜念是很自然的,可是我們往往覺得「哎,這樣不行啊,念佛怎麼可以有妄想雜念呢?這樣恐怕不能往生吧?」這樣就不專了。所以,信受彌陀救度,專念彌陀名號,就可以了。不管你是什麼根機、念到什麼程度,對阿彌陀佛的救度沒有幫助,也沒有減少。你念得再怎麼清淨、再怎麼禅定功夫上的一心不亂,對阿彌陀佛的救度一點都沒有增加,阿彌陀佛如果需要我們增加,來補助他的力量,那阿彌陀佛還算什麼佛啊?所以,我們信,是信這樣。
既然是一個平生專一念佛、一心不亂的念佛人,那臨終自有佛的迎接,不管昏迷不昏迷、痛苦不痛苦,命終時當下就心不顛到、正念分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錯誤的解釋是︰現在要累積功德、功夫,到臨終的時候能夠正念分明、心不顛倒地念佛,佛才會來迎接。這樣就錯誤了,不順經文。
我們是︰平生念佛,自有佛來迎接;佛一旦來迎接的話,哪會心再顛倒呢?不可能。所以,是佛先來了,我們才不顛倒,不是先不顛倒佛才來,不是的。那麼,佛之所以先來,是因為我們是一個念佛人。所以有這一些因果順序︰第一,平生我們是念佛人,念佛就是往生的正因;第二,臨終佛自然會來迎接,不管念佛心淨不淨,不管這一些,其實我們都是不淨的;第三,命終就會正念分明、心不顛倒,往生極樂世界。有這三個階段。
那我們只要把握第一個階段──平生念佛我們負責,至於臨終跟命終,那是阿彌陀佛負責,我們只要安於我們這個愚癡的眾生,安愚念佛,就可以了,其它自有佛負責。到了臨終,我們就會看到佛來迎接。
如果我們看一些臨終人看多了,就曉得他們都是有看到佛、看到光、看到蓮花。臨終看到佛、往生的很多了。
所以,要對《阿彌陀經》這三段文正確地了解、正確地相信,這樣的話,心就安了,就有希望了。誦《阿彌陀經》如果對這三段文沒有正確的了解,每誦到這個地方就苦惱、就不安。本身《阿彌陀經》是來安我們的心的,要我們現在就有往生決定的信心跟希望的。如果依天台解釋、依禅宗解釋、依華嚴解釋,結果都不是淨土法門,結果都很復雜、很高深,讓我們誦《阿彌陀經》就心不安,把《阿彌陀經》殺死了。
所以,唯有了解善導大師的思想,才能使得《阿彌陀經》活躍起來。
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淨土的少?
提示:本文摘自~明灯一書,作者為雪山隱士,曾担任天臺山華頂寺住持,後又入藏地閉關多年。
念佛的人都能往生淨土嗎?之三
我在亞青寺修行時,剛好離過年沒幾天,有個漢僧女眾說她的外婆摔了一跤,住院沒兩天就去世了,年齡整整100歲。她的外婆也是一輩子念佛吃齋。這個女眾請求我們給她外婆念經超度,另外又花了一萬多元讓寺院的僧眾做法會進行超度。我們為她的外婆整整念了七七四十九天經,然後我們一查,她的外婆已投胎為一個小女孩。
念佛的人都能往生淨土嗎?之四
段英蓮是我出家前認識的一位太原老居士,也是教我太極拳的老師。出家前,我常同她一起參加居士組織的念佛禪修活動。我出家後,她還到我們華頂寺住過一段時間。前幾年,她患病住院,在病床上還是每天堅持念阿彌陀佛聖號。去世之前,特意交代另一居士轉告我讓我給她超度。這一兩年我都在給她念經超度,但至今她還是在中陰身。
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淨土的少?
我們對幾百例念佛人死後的去向進行了調查(當然是用神通),幾百例中只有兩三例到了阿彌陀佛淨土。以上情況使我大吃一驚,進一步研究其原因,才發現這種情況是由以下幾點錯誤的觀念和錯誤的修持方法造成的。
第一、現在我們念佛之人只提倡持名念佛,不提倡觀想念佛。其實我們念佛的方法有四個程序:
(一)、持名念佛,就是僅僅念佛號而已。
(二)、觀像念佛,就是眼看著佛像口念佛號。
(三)、觀想念佛,就是心裡觀想阿彌陀佛,口中念阿彌陀佛。
(四)、實相念佛,就是在定中念佛。達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淨土宗有五經,最主要的經是《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讓我們持名,《觀無量壽經》是讓我觀想。持名觀想缺一不可,就如鳥之雙翅,一隻翅膀飛不起來。釋迦牟尼佛講經都是有用意的,絕對不會隨便講。現在大多數人不懂經教,只聽一些有名的,但沒有修證的,所謂的高僧大德的誤導,僅僅是持名念佛,沒有加上觀想,念佛往往口是心非,沒有效果。
第二、現在大多數念佛之人受“帶業往生”論的影響,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念佛可以帶惡業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如果能帶惡業往生,釋迦牟尼佛又何必在《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中說,念佛和觀佛可消無量億劫的惡業。這足以說明只有消惡業才能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現在念佛的人由於不主動積極地採取多種方法消業障,而是盲目樂觀,因而造成念佛的人多,往生淨土的人少這種悲哀狀況。我們提倡除了念佛觀佛外,再加上念金剛薩埵的百字明或心咒,還要拜佛懺悔。因為金剛薩埵的百字明和心咒是消業障最快的咒。
不同的佛菩薩各有不同的特殊的能力。比如觀音菩薩慈悲第一,文殊菩薩智慧第一,金剛薩埵菩薩消業障第一。我們千百萬世以來所造的惡業比須彌山還要高、還要大。如果僅僅是靠念佛和觀佛消惡業,就比較慢。我們人的壽命又是非常短暫,還沒等消盡業障,壽限已到,我們怎麼能到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呢?所以,我們要走捷徑,採取多種有效的消業障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在我們這一生中,在無常到來之前消盡惡業,帶善業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第三、學淨土法門的人,要禪、淨、密相結合。以淨土為主、禪密為輔。因為禪坐的姿式才能使我們的心容易靜下來,念佛時,心才能和阿彌陀佛相應。還因為我們學佛的人會遇到很多魔障、病障等的干擾,所以我們還要念些密咒進行自我保護。比如: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
駁“念佛帶惡業往生論”
我們念佛之人常聽到“帶業往生”這個詞,便認為念佛可以帶惡業往生。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觀點。
首先,念佛帶惡業往生這個論點,在任何佛經中也找不到出處。只是民國時期的印光大師在其書中提到過,但印光大師也沒有具體說明,帶業往生是帶惡業往生還是帶善業往生。後人卻把這句話錯誤的理解為是帶惡業往生。其實印光大師的帶業往生是指帶善業往生。
第二,從宇宙的規律來解釋,一切皆是因緣和合而成,不同的因緣合成不同的事物,六道輪迴的眾生都是由於不同的因緣生在不同的六道中。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作為人道的我們都有相同的共業,也就是貪、嗔、痴、慢、疑,罪業深重。阿彌陀佛的淨土清淨無染,我們帶著惡業怎麼可能和阿彌陀佛淨土相應。阿彌陀佛淨土最殊勝的一點,就是帶善業可以往生到那裡。其它佛的淨土,帶善業也去不了,必須要證到空性才能去。所以我們念佛的人是消惡業,帶善業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第三、佛的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都說念佛,觀佛,可消無量億劫的罪業。如果帶惡業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那麼佛說念佛,觀佛,可消無量億劫的罪業就沒有任何意義,兩者是相矛盾的。我們要依法不依人,不能聽一些沒有修證的所謂名師,說可以帶惡業往生,我們就盲目跟從。
第四、以我們多年的修行實踐和考察的結果,大部分念佛的人都受到此論點的影響,認為帶惡業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去世後,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沒有往生到阿彌陀佛極樂淨土。這些事實足以證明帶惡業絕對不能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方便道與解脫道
佛經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釋迦牟尼佛根據不同根性的眾生所宣說的不同法門。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方便道,另一類是解脫道。方便道是從“有”入手。解脫道是從“空”入手。比如:阿彌陀佛淨土法門就是方便道,是從“有”入手。念佛與阿彌陀佛相應,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報身化土,繼而修行成佛。比如:禪宗法門就是解脫道,是從“空”入手。我們末法時代的眾生,業障深重,從“空”入手,修解脫道不太容易。所以,我們要從“有”入手,修方便道。方便道與解脫道相結合,以方便道為主,最後證悟佛性。
淨土法門最適合末法時代的眾生
我的幾個在天台的皈依弟子以前是學淨土法門的,後來他們聽一些人說小乘的解脫道好,於是就改學小乘的解脫道。我對他們說小乘的解脫道也很好,就如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很好,最後都要讓我們脫離六道輪迴,證得佛果的法門。但這些法門都是根據我們眾生的因緣根基所設立的。
末法時代眾生業障深重,修小乘的解脫道不是太相應,我們要選擇一條與我們末法時代眾生最相應的一條道。就比如“條條大路通羅馬”,有高速公路,有國道、有省道、有鄉村的羊腸小道。有的道路比較通暢,有的道路曲折坎坷。修小乘的解脫道,要證悟到“人我空”成為阿羅漢,才能脫離六道輪迴。
而且還必須在深山老林,山洞裡、大樹下、無人煙的地方修行,才可能證到“人我空”。我們在家學佛的居士整天忙於家務,有的還要工作,做生意等等,在車水馬龍喧囂熱鬧的城市修行,干擾很大,此一生很難證悟到“人我空”成為阿羅漢,也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我們的壽限一到,又隨業投生於六道中,輪迴不息。我勸他們還是修學淨土法門比較合適。
因為淨土法門最殊勝的兩點是:第一,首先不需要證悟空性。第二點,只需消盡業障,帶善業就可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但是現在大部分居士不知道此道理,盲目聽從一些沒有實修經驗的所謂名師的話,人云亦云,無所適從,別人說哪一個法門好,自己就盲目去修哪個法門。最後,耽誤了自己一生的慧命,永無脫離六道輪迴之期,實在可憐,可悲。
阿彌陀佛淨土就在我們心中
有些居士問我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西方,我們念佛時是否面朝西方比較好?臨終的人是否也要面朝西方?我回答他們說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是那些不懂得佛教教理的人的一種錯誤認識,由於他們不知道宇宙的實相。宇宙的實相就是緣起性空。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是針對我們凡夫所說的法,有些是方便說法。從緣起上講,如同我們凡夫所看到的一切,包括山河大地、六道輪迴、時間、空間都不是真實的,是我們凡夫的一種錯覺。
從性空上講,這些我們看到,感覺到的都是從空性中幻化出來的。宇宙沒有時間和空間,沒有東南西北,也沒有上下左右和遠近之分。無論是六道還是佛的淨土都在我們心中。所以說,一切唯心造。我們所造的業使我們感受到六道不同的境界。我們修行成佛,也會感受到寂靜涅槃的境界。懂得這個道理以後,我們就不會執著方向,空間等等。一切皆是修心,心即佛,佛即心。
如此彌陀村
我在天台時, 應一些 居士的邀請前往杭州東天目一個叫彌陀村的寺院參觀。這個寺院由一位女居士管理。去了正好趕上她們七十二小時連續念佛,我有幸也參加了念佛。整整三天三夜,除了吃飯時間,上廁所時間,其餘時間人們一律在大殿裡繞佛像,念阿彌陀佛聖號。三天結束後,我已累得腰酸腿疼,精疲力竭。她們這種做法使我產生了懷疑。她們盲目聽信一些沒有實修的所謂名師的誤導,僅僅只持一句佛號,而不進行觀想,更沒有和其它法門相結合。
她們不知道淨土法門有一部更重要的經典,那就是《觀無量壽經》。不懂得持名念佛和觀想念佛相結合。她們甚至還荒唐的說,只要在彌陀村念三年佛,就可以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她們不知道人的壽限是有定數的,認為念佛念的越多才能越快的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像她們這樣的修法,絕大部分人不可能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悲哀!我們現在大部分念佛的人都被一些所謂的名師所誤導。
為何一位念佛三十年的老居士臨終還不能自在往生?(淨宗法師)
問:一位老居士念佛三十年,臨終不能自在往生,需要助念才可以往生,這與法師平時所開示的相違背,令本人頓失信心。請法師用有力的教證來說服末學,清除疑惑。
答:我想作以下四點說明。
第一,老居士不能自在往生背後的原因。
你說這與我平時所講的相違背,其實並沒有違背。為什麼認為違背?依據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你認為“平生業成”應該是往生自在,但老居士臨終卻沒有自在往生,所以就感覺相違背。你看的只是表面現象,現象背後的原因要分析。
要知道,所謂“平生業成”,是依阿彌陀佛的本願。“本願稱名”“正定之業”“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善導大師所解釋的,也是阿彌陀佛的本願為我們下的保證,我們信佛就這樣信,沒有任何問題。作為一個念佛人,未必要依賴臨終助念才可以往生,不是歸命於臨終助念,是一心歸命於阿彌陀佛。
這位老居士念佛三十年,為什麼臨終沒有自在往生?從你寫的關於他的往生紀實可以看出,因為他從來沒有真正地歸命阿彌陀佛,平時沒有獲得善導大師所說“安心起行”的安心。何以知道?他雖然念佛,但是擔心自己不能往生,擔心臨終的時候兒子不孝順會來阻撓,他把往生這件事像押寶一樣押在臨終有人助念上,不是押寶在彌陀的本願不虛假、眾生稱念必得往生上,他不是這樣的安心。
老居士問過別人,別人跟他講:“你不用怕,儘管老實念佛,往生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陪在你身邊。你現在為他人助念,助人往生是因,臨終得人鼎力相助順利往生是果,你要相信,不用懷疑。”通過這些對話,可以知道他的心態,他對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並沒有真正地信順,也就是平時還不具足“三心”。他以為“我念佛可能往生不定,沒有把握,要靠臨終別人來助念才有把握”,這個理解不夠正確。是專修念佛,仰靠阿彌陀佛願力,阿彌陀佛光明攝取不捨,不論臨終有人助念、沒有人助念都決定往生。但是你能不能信得過?信不過就是信心不足,信得過自然內心坦然安定。
我們不能只看外表,比如這個人也是在念佛,也很精進;但是他的內心我們並不清楚。關於這些,不管從教理方面還是從譬喻方面,我所講的碟片都說得比較清楚了。臨終助念是特別針對平時沒有念過佛的人,針對雜行的人,還有針對雖然念佛,形式也比較專,但是就像這位老居士一樣,自己把往生定在臨終時刻的人。為什麼不現在歸命阿彌陀佛呢?歸命之人,印光大師說“雖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現在就平生業成不是很好嗎?
第二,幾種關於往生的錯誤知見。
往往初學佛的人,對阿彌陀佛本願不夠瞭解的人,會有一種什麼現象呢?叫作“非因計因”,不是正確的往生之因認定為往生之因,成為錯誤的知見、做法,從而導致最後錯誤的結果。他不知道反省、改正,反而一錯到底。
比如,把往生定位在臨終要人助念才能往生。阿彌陀佛的本願並沒有說定在臨終,是“乃至十念”,貫穿一生的,這樣就保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曾經打過一個比喻。像上船一樣,船定在9點鐘開,你未必要8:59才登船,你8:30就可以坐在船上去,9點鐘(代表命終)有人助念、沒人助念,有人提醒、沒人提醒,肯定都可以到彼岸的。如果你一定要等到8:59才邁上船,這時要是沒人提醒,沒人把你往上推一把,或者你還在岸上,就很慌張,未必能過得去。所以,我們未必要等到臨終才歸命,是現在就要歸命。
“歸命”這兩個字說起來簡單,其實是要把你的身心、性命全部交出去,往生成佛這件大事完全任憑阿彌陀佛,一向專念。很多人都是把往生捏在自己手上,不放心,然後“把這件大事交代給誰呢?”不是完全任憑阿彌陀佛,而是交代給某某師兄,“你到時候幫我一下忙”。這都是錯誤的知見。
又比如,雜行雜修的人很難往生,專修念佛的人很容易往生。但是他不瞭解,“你看,這麼努力地雜行雜修尚且很難往生,說明我的善根福德累積得不夠,我還要進一步努力雜行雜修”,這就錯了。之所以往生不定、往生很難,就是因為雜,這個“善根福德不夠”,不是指數量多少的不夠,是指本質上不夠,凡夫所修的有漏雜善和六字名號真實功德是無法相比的。
第三,有關平生業成的經證。
有力的教證不用太多,就是第十八願。阿彌陀佛的本願難道不夠有力量嗎?善導大師的解釋難道不夠清楚明嗎?“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又說“一心專念……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這些都要信得過。阿彌陀佛誓願是假的嗎?本願文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成就文說“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本願成就偈說“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這不是很有力量嗎?
到底是要以佛的經文來衡量我們的行為,還是以我們眼睛所見到的來衡量佛的經典到底准不准?你有沒有真正地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本願力而“聞名欲往生”?如果這樣,自然就“皆悉到彼國”,也就“自致不退轉”。佛是不會欺騙我們的,是我們自己信不過。凡夫往往以自己所見、自己所理解的所謂“事實”來界定佛法的道理。是以我們凡夫來界定佛,還是要以佛的誓願來規範我們?不要錯了。
第四,關於信心。
阿彌陀佛本願有說三十年念佛不能往生嗎?不要說三十年,“三念五念佛來迎”。關鍵的問題是這位老居士他平常沒有正確的安心,所以也不存在因為這件事情頓失信心。也可見得你平常的所謂“信心”並沒有真正地信順彌陀救度,如果信順了,因為這件事情就更加增加信心,“哎呀,我不能像他這樣。像他這樣沒有歸命阿彌陀佛,到最後不就出現這個結局了嗎?”那怎麼改正?現在就要一心歸命,不要押寶在臨終助念上。
我們固然特別隨喜讚歎、鼓勵臨終幫人助念,但我們自己往生並不是押寶在臨終,臨終的時間誰也確定不了,何況阿彌陀佛並沒有說要臨終助念才能往生,阿彌陀佛說“我帶領觀音勢至,諸大菩薩來迎接此人”,他有說“需要你們娑婆世界幾個凡夫幫幫忙,我才能把他接得走”嗎?不存在這個問題。是現在念佛,現在一心歸命,現在一向專念,現在佛光就照耀攝取,一直到臨終不斷,諸大菩薩、聖眾就顯現其前,迎歸極樂。
另外,我們講證據,證真、證偽。證真,證明這個事情到底有沒有,是不是真的,並不需要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是真的才說明這個事情存在,只要在一個人身上發生了,就能證明是真的。證偽,則必須所有情況都不存在才能證偽。
什麼意思呢?比如說,要證明這個房間沒有豆,必須房間每一個角落全部都看遍沒有豆,才能說是沒有豆的;如果只看一部分就說沒有豆,這樣就不能成立。但是如果要證明有豆的話,只要有一顆就可以了,不管是在牆角,還是在床上、板凳上、抽屜裡,並不需要滿地都是豆才能證明這個房間有豆。
所以,要證真,有一件事情就可以。那麼,從古到今這麼多人往生,只要有一個是順佛本願平生業成的,就證明這個教理完全不錯。除非所有人沒有一個平生業成,那才能說失去信心。所以,怎麼可能因為這樣的事情反而失去信心呢?
他沒有平生業成,臨終不能自在往生,你要分析他到底是什麼狀況,是不是符合阿彌陀佛的本願?要以佛的本願來界定,不是以我們凡夫肉眼所見的所謂“現象”來界定,說“你看,他念佛反而沒有自在往生,所以阿彌陀佛本願可能不靈,或者你們解釋得不對”,那你說怎麼解釋?善導大師的解釋還不對嗎?當然,你是因為不瞭解,所以來問這件事情,並沒有指責的意思。
夢參老和尚:一生念了無量數的佛號,為何卻沒往生
為什麼要學佛法?佛是覺,你要生極樂世界有生極樂世界的方法,方法就是念佛。有的不念佛,沒念一聲佛,只修觀想。
大家看《觀無量壽經》,觀想阿彌陀佛的佛像,沒有念佛只觀想佛像,這是觀法。我們講唯心主義,就是心裡想。《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導歸極樂,還有《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就修十善業輪,一聲佛也沒念,臨終生了極樂世界。
這樣的歷史,你可以看《高僧傳》或者《往生錄》。一生沒念一句阿彌陀佛,他生了極樂世界;一生念了無量數阿彌陀佛,他還是沒生到。什麼原因?不在你念,而是你的心。
從昨天到今天,為什麼我們都在講信心?第一個你相信不相信自己的心?我徵求道友們的意見,恐怕沒有一個人說不信的,大家都信。但是事實上,沒有一個信的。他認為他很信,我看他沒信。
他的行為思想,就在娑婆世界當中什麼都貪什麼都愛,他還能去極樂世界?得把這個放下你才去得了。昨天我跟大家講了,你手空了才拿得起來。你手拿著這個不捨、不放下。你那個還能拿得起來嗎?你得把這邊放下,去拿那邊。這是一般講的生,昨天所講的生,那是「無生法忍」的生。
現在我們是低級生,先把這個世界放下。貪心不放下,極樂世界去不了。所以先從心上觀,這是理。《華嚴經》講道理是這樣講的。但是只講理不行,還得講事。事就是你念一句佛,念念從心起,念念還歸心,心就是佛。這樣很容易去得到的。
你不要以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念佛無法往生的真相!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是否有把握往生西方淨土?
念佛只求早日往生極樂世界,能往生嗎?
助念往生的誤區
這種感覺找不到,恐難生淨土
很多人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