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同一句佛號,在不同的心態所表現出來的功德是不同的!萬德洪名為何對每個人的加持力不一樣

淨土宗,它在整個大乘八宗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種佛力加被的法門,要按照密宗的說法,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身為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它一個修行的特點,簡單的說就是要你能夠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以在淨土宗當中,不管你是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歎、意業的觀想,你的所觀境都是彌陀的功德,因為這個法門的重點是要你跟彌陀感應道交。

這個地方有一個問題,彌陀的功德甚深廣大,誰能夠代表阿彌陀佛的功德呢?

如果從《本經》的開示,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號──名以召德,以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的聖號,來總持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

所以印光大師講得好:我們在憶念佛號的時候,它是一個什麼樣的意境呢?就是一種即眾生心,投大覺海。

所以我們古德說:阿彌陀佛的聖號叫萬德洪名,但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在念佛的時候,他的功德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同一句佛號,在不同的心態所表現出來的功德是不同的。

我們大致上可以把念佛分成二種功德。

第一種就是信願不具足,有些人念佛他只是追求一種離苦得樂的心情,他現在有痛苦;或者他追求健康、長壽、富貴的安樂:他以離苦得樂的心情來念佛,他不想求往生的。這樣子佛號對他產生的力量,是一種滅惡生善的力量,但是不能產生往生不退的力量。如果是這樣的心情,你念阿彌陀佛跟念持〈大悲咒〉、念觀世音菩薩,效果是完全一樣的,這萬德洪名它的特質、它一個特殊本願加持的力量,就表現不出來了,所以這樣的念佛叫做成就世間的福報。

第二種人念佛的心情,他是對來生有所期望的,他是為了要成就往生、成就佛道而念佛。這樣一個信願具足的心情,跟佛號接觸的時候,就啟動了彌陀的加持力,不但能夠現生業障消除,更重要是能夠往生不退,它能夠刺激彌陀本願的攝受,產生一種救拔的力量,你這樣的念佛,就變成出世間的一種功德。

所以我們應該這樣講,同樣一個月亮映在不同的水中,這個月亮的光明是不一樣的。同一個道理,同樣是萬德洪名,每一個人在念佛的時候,它對你的加持力,是世間的福報、還是出世間的聖道,那就因人而異了。

所以我們前面講到,這個關鍵點在於信願具足。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這個佛號對我們的加持力,是一種能夠帶業往生的、能夠超越三界的力量,那我們在念佛之前,要好好的培養我們心中的信願,這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因為你沒有把心理准備好,你突然間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很難把佛號的功德全部開啟出來。

所以我們的確有需要好好的來了解一下,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淨土法門是怎麼樣的一個解釋。

我們常說:‘聞經達理,斷疑生信。’真實的信心,來自於對經文的了解,產生一種智慧的觀照、抉擇,而斷除心中的疑惑;而不是說人云亦云,你叫我往生我就往生,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我們的確有需要心平氣和的來了解經文──到底淨土法門是怎麼一回事?

image


淨界法師:信解和勝解的區別,怎樣對佛號產生勝解

我們先把信解跟勝解做一個說明。信解其實就是聞慧,聞所成慧。他聽聞以後知道這麼一回事,但是這個法並沒有在心中留下一種根。什麼叫根?信、進、念、定、慧。這個五根不具足,他頂多也可能就是一個信根,可能連正念的念根都不具足。

那麼勝解就不一樣了。勝解,基本上他是從信解,再加上觀照,加上發願。他信解真理,觀照功德,然後發願成就。

我們舉一個例子,比方說念佛,很多人的佛號是停留在信解。他知道佛號很好,但是他本身沒有經過對佛號的功德的思惟而產生堅定的願力,所以他這個佛號念起來是很容易被妄想打斷的。但是你如果是一種勝解式的念佛,你是對淨土的佛號產生信解,產生觀照,產生髮願。這個重點在觀照,其實就是你對這個法的深入觀照。

你看善導大師他怎麼觀照。他說我們怎麼對佛號產生勝解?就是說,你要觀想我是生死業障凡夫,無量劫來沒有出離的力量,我自己沒有力量解決生死問題,而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他一定可以救拔我。我自己在完全沒有力量的情況之下,我只有一個選擇,就對阿彌陀佛通身靠倒。

你慢慢地觀察到這樣的一個情況,就是佛號在你生命當中是你唯一的救拔,這個時候你會從一種「我想要念佛」而提升到「我一定要念佛」,這個是勝解,你做這件事情有堅固的願力。如果沒有願力的人,反正我有空我就念念佛,沒空我就不念佛了,所以他不會把生命當作是一種願望、當作一種使命來完成的,所以這個地方產生的力量是薄弱的。

其實同一個法門,你的心態很重要。你認為這個法對你可有可無,那這是一種力量;你認為這個法是我一定要做的,那又是一種情況。所以,法是無自性的,「諸法無性,盡隨心轉」。你準備得好,你像樹,你有根,雨水下去,你這棵樹就不斷增長。你這棵樹是沒有根的,就是養在花瓶裡的,那你這個就是一時的高興。

所以你看有些人,念佛念了一輩子,他來生不一定會念佛,因為這個佛號沒有在他心中生根,問題在這兒。他這個佛號就是,他有需要的時候,他剛好身體有病痛,遇到障礙,就把佛號拿來念一念,念完以後就把它給放了。所以這個佛號在他心中並沒有構成所謂的「一心歸命,通身靠倒」,他跟佛號沒有建立一個非常密切的關係,這種人來生是不一定會念佛的。

但是如果你今天對佛號的定調,是「我生命中唯一的救拔」,離開了佛號我就完了;要印光大師的決心說,你就觀想,我今天離開了佛號,來生就直接到三惡道去了。你有這種想法的話,那個佛號跟你的關係就非常密切了,那個佛號在你心中生根了。這就是一個善根力的念佛,這個佛號跟你就生生世世脫不了關係了,你心中有佛號,佛陀心中也有你了。是這麼回事。

所以你怎麼樣加強你的善根?信解、觀照、發願,重點在觀照。就是你把佛法聽完以後,你有沒有真正地去消化它,然後把這個法跟你的生命做一個連結。

所有的法都要跟你連結,你看修菩提心也是這樣。菩提心再好,如果你認為菩提心跟你沒有關係,那它就是它,你就是你。

你一定要思惟說,我如果不修菩提心,我就是一個卑賤的眾生,我什麼都不是。思惟菩提心的功德,說是「王子墜地,功超群臣」。我是一個凡夫,發了菩提心,我就生長在佛家!你看阿羅漢功德這麼大,他帶一個弟子,弟子經過田園的時候看到農夫的辛苦,起了一念的菩提心,阿羅漢馬上請他走前面。他的弟子什麼事都沒有做,是一個凡夫,他就一念的菩提心,阿羅漢有神通,就馬上請他走前面。

所以,法門會不會在你心中落根,就是你一定要把這個法跟你的生命結合在一起。我一定!我非常需要它!這個法就會在你心中落根。如果這個法門對你來說,你認為可有可無,那這個法就輕輕地從你心中走過去,是什麼痕跡都沒有留下了。

所以,其實我們修習法門不一定要多。你看有些人一輩子修了很多東西,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來,什麼都沒有。拜懺的時候他也去拜懺,做義工他也去,他修了一輩子,他的心中全部是妄想跟執著,佛法對他來說叫做結緣。有些人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情:我這一輩子就是不打妄語,我把口業守好!就是他把它當一回事,這也是一種善根。

所以諸位,這個法有沒有在心中落下根,是你決定的。你把它當一回事,這個法就住下來了;你不把它當一回事,你這一輩子就算把佛法什麼都學過了,你也還是妄想顛倒。就這樣子。所以為什麼你要修皈依?就是這樣子,心態很重要。

你把佛法當作哲理來研究,跟把它當作一種宗教、一種皈依式的修學,那就不一樣,完全不一樣。所以這個地方就是看你了,看你的心態了。


淨界法師: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三種力量出現,缺一不可。這三種力量都跟智慧有關係,你不可能天生就有!都要經過後天的教育。

心隨境轉

在《楞嚴經》裡面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安住的,有攀緣心,這是習慣,不需要教育。這個攀緣心有什麼問題呢?它讓我們的生命不得自在,我們沒辦法控制我們的情緒,因為攀緣外境,我們就住在外境,就心隨境轉。

心隨境轉有兩個過失。如果你沒有在打坐,那你就感覺不出攀緣心有什麼過失。

第一個,你在禪定當中,過去的業力會出現很多的影像,只要你仁者心動,你就完了!這是第一個過失,破壞你禪定的功德;第二個,最可怕的是臨命終時。諸位!臨命終時,它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時候,絕對不是!古人說,臘月三十算總帳,那是算帳的時候。我們先不談過去的業力,這一塊太複雜了,就談談今生的業力,談談你今生從小到大所做的事情,這幾十年就夠了,算這筆帳就夠了。

訓練正念

唯識學上說,你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可能忘掉了,但是臨終的時候都會現前,你一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在一瞬間都會讓你重新看到,所以你的心是百感交集。

只要你的心看到這個所緣境,只要你動一個念頭,你的佛號就沒了,因為心隨境轉,你就去投胎,中陰身就是這樣。一念差池全體殘,你才知道生死業力的可怕,所以,這個生死關不容易過。

為什麼呢?因為你臨命終時,它不是風平浪靜。我們要訓練自己不隨外境的干擾,才能夠很自在地憶念你的佛號,然後跟彌陀的本願接觸,跟彌陀的本願感應而往生西方,不受外在業力的干擾。這個很重要!

不迷不取不動

其實,光是生死業力,它不可能讓你投胎。那是需要一種因——親因,你一定要動念頭,要動愛取。你只要不動念頭,這個業力它沒辦法影響你,所以你跟業力也是感應道交,你要不感應它,它有跟沒有一樣的。有地雷我不去碰它,就等於沒有。

所以,臨終的正念,你要知道,我們不是今生才來到人世間,我們在人世間打滾太久了,這個因緣業力錯綜複雜,我們不知道臨命終時,會出現什麼景象來刺激我們。但是,我們可以做好準備,就是你的心中必須有一個機製、有一個系統,能夠遇到這個境界的時候,能夠保持不迷、不取、不動。


大安法師:如果你有信心,往生淨土是極容易的

你只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沒有一個不能往生的。不是靠你的自力修行,完全是靠大願船的力量。這個比喻是非常好的把這個淨土法門的特點表達出來。我們淨土宗的祖師大德也常常會這麼去比喻。大家讀這個幽溪大師在《阿彌陀經圓中鈔》裡面也有段相似的這種表達。幽溪大師說,苟有信心,如果你有信心,往生極樂世界是極容易的。為什麼說極容易呢?就好像要渡過生死大海,要渡過一個大海,你得到了一條巨大的船,這就是指阿彌陀佛大願船,並且有良好的嚮導,這就是指釋迦牟尼佛的勸讚,又加上了順風,這就指十方諸佛的護念,那有這樣的力量,你就必定能夠快速地到達彼岸。

如果你不肯登上這條船,你還要滯留在這個三界的險道,那就過不去了。出現這樣的後果這是誰的過失呢?那不是阿彌陀佛不慈悲啊,那是由於你不登船的過失啊,這樣的問題。

我們觀照這個比喻就能知道,阿彌陀佛與淨土的聖眾真像慈母般地憐憫、繫念我等眾生沉淪在生死苦海,沒有辦法出離,所以才以大悲願力威神來到這個世間來招引。這個招,招喚。誘就是善巧方便地來引誘我們這些人生、生到淨土。就好像一個駕船的人,來招呼、引誘行人登上這個小舟,直接送到彼岸一樣。

所以這裡面關鍵是能不能登船,就看你有沒有信心。你如果相信這條船,相信這個駕船的人,你有信心,肯去,那麼雖然你還業障深重,有種種的罪惡,也都不妨礙,也都能往生。所以往生這一點不在於你有沒有罪惡,不在於你的業障有多深。實際上我們無量劫以來造作的業障雖然大,但是跟阿彌陀佛的大願力量相比,那也是,那也算小的。

我們的業力是虛妄的,彌陀的願力是真實的。我們的罪惡的業力就像一塊石頭,你放在水裡面必定要沉下去,但是你這塊石頭放在這個船上,它就沉不下去。你一塊小石頭不會沉下去,你就是一個大到四十里的大石頭放在航空母艦上照樣沒有問題,照樣沉不下去。這就是阿彌陀佛為什麼說,你犯了這個世界最重的罪,就是五逆罪,殺父殺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聖人這樣的罪惡的罪,你都能夠往生,只要你有信願。

所以這裡面特別談到這個唯恐不信耳,若信心肯往一定能去。


淨界法師:降低罪業的勢力,因為罪業會讓你臨終痛苦

建立佛號,引導佛號,調伏煩惱,這叫正修。

折伏現行煩惱是修行要務。但是你要知道,什麼是幫助你的,什麼是障礙你的。

比方說,道、滅,這四諦中的還滅門,道諦跟滅諦是幫助你的,你能夠修道產生寂靜的涅槃,這是幫助你的;還滅,十二因緣裡面的無明滅則行滅,乃至於生老病死滅,這個是幫助你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是幫助你的。

反過來,你放縱你的苦集,這是障礙你的;十二因緣的流轉門,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於生老病死,這是障礙你的;乃至於六蔽:慳貪、破戒、瞋恚、懈怠、散亂、愚癡,這是障礙你的。

所以,我們舉個例子。比方說六度講持戒。你說:「誒,我帶業往生,我建立佛號,引導佛號,這跟持不持戒沒有關係的。」有關係!雖然淨土宗的正念考驗的是你的心理素質,但是你最好不要造罪業。因為你罪業造得太重時,臨終時罪業起現行,它會給你極度的逼迫跟痛苦,你很難去提起正念。

所以,我們點點滴滴都要注意,當然你不可能去殺人,但是有時候你不小心殺了螞蟻,要趕快懺悔,因為你不能讓業力慢慢累積。我們當然不可能造很重的殺盜淫妄,但是你微細的業一定要懺悔,讓業力的力量能夠破壞。

在經典上說,即便你殺螞蟻,如果你沒有慚愧心,數數現行,深生好樂,雖然它是微小的業,但是累積起來也是很可怕的。所以你要對治這種故意的犯罪行為,乃至於你經常會出口傷人,雖然看起來無傷大雅,但是這也是種罪業。

總而言之,你要降低罪業的勢力,因為罪業會讓你臨終痛苦,而你臨終痛苦時,很難保持平靜,很難提起正念。

我們修淨土宗,必須想辦法讓自己善終,「願我臨終無障礙」,你必須要有強大的善業幫助你。淨土宗的人臨終時,善業要強,罪業要弱,你才能夠放手去處理心中的愛取跟主宰。

就是說,你必須有善業的力量,讓你現出一種身心安穩的狀態,才能夠專心地去面對內心的顛倒。所以說雖然它是助行,但是你不要忽略。

 

看清生命真相,往事不堪回首!

為什麼有的人念幾句佛號就往生了?

很多人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

一生念佛,為何臨終未必往生

為什麼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夢,說明了你能不能去極樂世界?

你不要以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念佛無法往生的真相!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是否有把握往生西方淨土?

念佛只求早日往生極樂世界,能往生嗎?

助念往生的誤區

這種感覺找不到,恐難生淨土

菩提心比念佛還重要!往生淨土要不要發菩提心?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對淨土宗人的三個勉勵,對「感受」還看得很重,就不可能離開三界

一位苦行僧的開示:為何念佛幾十年都沒有任何感應?

來生做人,比往生西方極樂還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