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羅卓丹傑:學佛,也得走出舒適圈!

如果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學佛,那麼「我想學佛、成佛,請問該如何開始?」很類似於「我想成為運動員,請問我該如何開始?」這樣的問題。從初學新手的角度來說,開始會以通識教育奠定基礎,像是小孩子的體育課,佛學院的基礎課。

接著,對於一個想要在運動上有所成就的人,他們的問題會進階為「我想成為籃球運動員、體操或馬拉松運動員,我該如何開始?」接著,他在一位好教練的訓練和指導下,他的問題可能變得更具體,變成「我想成為前鋒、後衛,我該怎麼做?」或者「我在某個區域投籃準度不夠,該怎麼提升?」然後他會接受更進一步的指導,加上自己持之以恆的練習,逐漸成為頂尖運動員。

為何原地踏步?去找出問題

然而,我發現大多數學佛的人,對於這個進階的階段卻很陌生。我們想要學佛、成佛,但我們並沒有真正做到內省和內修,由於對於自己很陌生,從未真正面對過自己的痛苦和煩惱,因此多年下來,一直停留在跟剛開始學佛差不多的起步階段。雖然參加了許多法會、講座、閉關,累積了不少知識,但卻無法培養出任何能力,因為沒有面對煩惱的經驗,所以沒有降伏煩惱的能力,同樣也沒有智慧思辨的能力,或者利他的能力。

「有些人有二十年經驗,有些人只是將一年的經驗重複了二十年。」

——《恆毅力》


我們不少學佛的人就是屬於後者。因此,如何能夠累積經驗,培養能力,有所進步?在近期的暢銷書《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裡提出了幾個關鍵要素:

一、保持專注,聚焦改善弱點

「漫不經心地重複同一件事毫無助益,重複的目的在發現自己的弱點,並聚焦於弱點,嘗試以不同方式改善,直到找出最佳策略為止。」

——《刻意練習》


這裡的專注,是指專注在問題上加以改進、修煉。「重複操作」和「有目標的持續進步」是不同的,這裡的專注是指後者,意思是不看已經表現很好的部分,而是專注在特定弱點,有意識地挑戰自己還無法駕馭的部分。

有不少學佛的朋友樂善好施,但就是坐不住,一聽到禪修就很害怕;有的喜歡聽課聞法,但一說到要當義工、服務大眾,就躲得遠遠的。每個人狀況都不一樣,佛法事業的特殊點,在於能夠讓參與者反映出自己的某項弱點,例如散亂(坐不住),貢高我慢(不肯服務大眾)等等的煩惱。

二、有好教練的帶領

或許在某個時間點,坐在蒲團上、穿上義工服,正是自己最需要的修持,幫助自己克服某個煩惱。但是,如果自己不願意,或者根本沒發現自己的問題,那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就需要一位好的教練的帶領。「有經驗的教練,會幫助學生找出進步停滯的原因:犯了哪些錯?何時做錯的?迫使自己離開舒適圈。」

同樣,一位佛法實修的上師,不只是在形式上要求學生守規矩或者行善利他,而是透過這些不同的教導形式,幫助弟子培養省察自己煩惱和問題的能力。堪布拉布也曾說:大手印上師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指出弟子的問題。

同時,好教練就和好父母一樣,「以身作則」絕對是對於學生最好的指導。《恆毅力》的作者提到唯有以身作則,才可能讓孩子願意效法,而不是模仿。「如果你想培養孩子的恆毅力,要先自問你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有多少熱情和恆毅力。接著自問,你的教養方法鼓勵孩子效法你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很多』,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很高』,那你已經在培養孩子的恆毅力了。」

密勒日巴尊者在道歌中說:「若有聞我傳記者,當獲無比大加持。」桑傑年巴仁波切在開示《恆河大手印》時解釋說:「為什麼尊者說聽聞他的傳記,能夠獲得加持呢?因為尊者的『言行一致』。」

這樣一位以身作則,讓你願意傾心效法的好教練、上師,你找到了嗎?如果找到了的話,你願意被他指出問題嗎?這是我們應該想一想的。

三、跳出舒適圈

一些研究發現,全神貫注的精進,非常耗費心力,想要有所進步的刻意練習,通常會產生極度辛苦的感受。

《恆毅力》說:「舞蹈家葛蘭姆描述她的練習過程相當生動,甚至有點誇張:『跳舞看起來很迷人、輕鬆、愉悅,但要達到那種天堂般的境界,過程並不容易。你會非常疲累,感覺身體連睡覺時都在哭泣,有時會陷入極度的沮喪,每天都歷經小小的死亡。』」

學佛,成佛是生死大事,難道修行的過程會比成為頂尖的舞蹈家輕鬆、容易?我們一邊夢想成佛,一邊又不想要跳出舒適圈,所以我們會在社群媒體,貼上一早漫步在美麗湖邊的照片,或者午間在悠閒的咖啡廳裡,某本仁波切最新著作的特寫,然後tag:樂活,放鬆,聞思,精進,大手印……。

「唯以苦行及恆毅,取悅父師之慈懷。」密勒日巴尊者一生精進於實修,以苦行恆毅報答師恩。桑傑年巴仁波切解釋道:「尊者安忍的苦行,可不是我們一般的頭痛、腳痛,像是很多人盤腿久了的腳痛,而是任何冷熱飢渴,或者世間的冷暖嘲諷,他都全然不在乎,直到成就之前,一心專注於身善、語善和意善,行住坐臥任何時候,都不讓自己散亂而誤入歧途。」

「開始分心或覺得輕鬆好玩時,大概就代表沒有進步。」《刻意練習》這句話或許是個提醒,當你禪修累了,想要放棄了,想要站起來東跑西跑,或者想要滑手機殺時間的時候,提醒自己坐下來,繼續用功。

學佛四要,一步步向內觀修

帝洛巴大師在《恆河大手印》中唱道:「刻苦修行敬上師,忍苦具慧那洛巴。」提醒想要在修行上有所進步的弟子們,首先要能「刻苦修行」(保持專注,聚焦改善弱點),再來要能「敬上師」(有好教練帶領),第三要「忍苦」(跳出舒適圈)

第四個條件是「具慧」,過去成就大手印的祖師們,對我來說,就像是奧林匹克級的冠軍選手,他們的心智模式,他們的恆毅力,是我所嚮往的,我的焦點會放在「他們做到了什麼」(能力)而不是「他們知道什麼」(知識)。

有了這樣的精進和智慧,我們的問題或許就會從「我想要學佛,因為我的煩惱很重,請問該如何對治?」更具體為「我煩惱當中的嗔心很重,該如何對治?」「我的嗔心在某些時刻,某些人的時候特別強烈,該如何對治」等等,一步一步地向內觀修,對於自己會愈加認識。

佛不在外,而是對於自心本性的體悟。

「悟境由內開顯時,如彼極暗黑暗中,皓日突出光大千!」就像密勒日巴尊者所說的一樣。

原文刊載於《2019‧秋季‧善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