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佛需經歷的七個時期!

當今,一般人學佛修行都要經過大致七個階段的分區。依次是:絕緣期,徘徊期,若即若離期,正信期,精進期,待熟期,證果期。

一、絕緣期

亦稱休眠期,我們的佛性處在休眠狀態。 此時我們跟一般迷人沒有兩樣,受正統教育先入為主的影響,基本世界觀、價值觀已經形成,對於佛教持輕視、嘲笑、排斥的態度。不看經書,不趕法會,甚至抨擊誹謗佛法僧三寶。

二、徘徊期

亦稱覺醒期,我們累劫宿修的慧命已然覺醒。此時,我們學佛的因緣具備,眼根、耳根、意根已經打開,但是,我們的業力、魔障戰斗力最強,障礙最重,極容易退失道心。

三、若即若離期

亦稱混亂期,我們噩夢連連,神思恍惚,所行不順。此時已經了知一些佛法原理,這些原理已經占據了相當部分的根據地,但大多時候,我們處在是前進還是後退的陣痛中。這時候,好多人喜好外道,勝過喜好佛法,行為駁雜,自謂圓通。

四、正信期

亦稱悟入期,我們的慧命好似得到了佛菩薩的授記一般,迅速發芽生長。此時,我們信心滿滿,不懼風雨,很快找師皈依。但這個時候,我們馳逐外求,希望靠師父、上師直接援拔的心理很重。有人謗佛謗法,就會立即還擊。這個階段,有可能會迷戀施食、放生等活動。

五、精進期

亦稱力行期。此時,我們已完全了知消業增慧的原理途徑,可算作是真正的佛子了。我們嚴格守戒,說話做事陷入低調,總害怕與修行產生沖突。大部分人已進入潛修、默修階段,沒有了向人介紹、宣傳佛法的沖動。不過,已深知方便與勝義的區別,對於時機成熟的人,還是不吝法喜的。

我們力求上善,渴望吃虧,消業還債。此時,群魔遠避,基本上沒有夢境,身體也出現了很大很樂觀的變化。我們也許內心已找到最適合自己出成果的途徑,正在毫不動搖的努力。對於遭遇謗佛謗法現象,也不奇怪,憐憫他們是迷人。

六、待熟期

亦稱增上期。此時佛理已然圓熟,只是根塵未落,心性未明。對於佛經,已似無暇看了,因為一通百通,只想在色身和心性上做文章。出離心、菩提心一天比一天增長,有捨身出家的念頭,有苦行閉關的念頭,只不過被業緣所纏,難以脫身而已。此時,韬光養晦,是隱藏最深的時刻,也是最安分守己的時刻,因為他知道,宿修慧命使然,適合別人的途徑未必適合自己。

七、證果期

亦稱橫超期,生生世世的努力,一朝要見效果了。心理行為上將出現質的飛躍。一切阻礙視聽、出行的結界被輕而易舉打破。經書上那些原來要費事悟知的東西,這時候一目了然,直歎大道至簡至易。諸佛菩薩現身了,一切是那麼祥和自然。多數人在這一刻,要經過天雨妙華、大地震動的殊勝經歷。

相信你我,都有證果的那一刻,讓我們努力前行!南無阿彌陀佛!


索達吉堪布教言

問:如何保證學修佛法能成功?

索達吉堪布:談到學佛失敗這個問題,末法時代學佛不成功的人太多了,總結這些不成功的事例,我認為一個人學佛要成功,除了信心要過關以外,還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要看破世間。

世間的享受無有任何實義,沒必要為了這些而空耗暇滿人身。不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人,只要是凡夫,他的生活目標基本上大同小異,都是為了追求世間的慾妙。有些沒出過國的人不知道美國人、日本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其實美國和日本的凡夫人的生活就是吃喝玩樂,只不過在語言、服裝和生活習慣上,與中國人稍有不同而已。

凡夫迷失在世俗的幻網中,聖者雖然顯現上身處世俗,但內心沒有任何執著,聖者看世間只是一場戲,就像老人看兒童的遊戲一樣。我們雖然沒有聖者的境界,但也要盡量看透世俗生活的迷亂本質,生起一個真實無偽的出離心。否則,一開始學佛的熱情可能會很高,但過一段時間後,又會被世俗紅塵所迷惑,學佛的熱情也會消失得一干二淨。

二、要有長遠心。

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不能最初把生活完全拋棄,過了一段時間又把佛法全部拋棄,這樣反反复復是不合理的。應該將佛法融入生活,不緊不鬆地長期行持,這樣才有成功的希望。以學密來講,最起碼要下十年、二十年的工夫,首先花幾年時間把理論搞懂,同時修好加行,然後再趨入正行,最後才會現前一定的境界(不一定是聖者的境界,在凡夫地也會有一些較高的境界)。

末法時代,學佛成功率不高有許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關鍵就是缺乏長遠心。許多修行人的心態很不穩,就像花園裡的蜜蜂一樣,一會兒飛到這朵花上,一會兒飛到那朵花上。現在很少有出家人能在一個道場聞思修行十年以上,有些出家人在哪個道場都住不長,總是背著個大包到處“參學”,這樣“參學”下去,最後會得到什麼結果也不好說。居士也是這樣,能十多年學一種法的人非常少,許多居士今天學這個法,明天學那個法,過一段時間什麼都不學了。

以前學院有些人到別的道場去,我當時要他們不要再回來,這並不是開除他們,我的想法是:既然到了一個道場,就應該在那里長期安住修行 ,如果沒有長期安住,像新聞記者那樣,今天到這裡,明天到那裡,不管在哪個道場都得不到利益。前一段時間,我對一個曾給法王如意寶發過心的居士說:“你還是很不錯的,已經接近二十年了,你的信心一直沒改變。”他說:“我有這樣的決心:在臨死之前,絕不改變自己的宗派和修行。”我想,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長遠心。

今天講的都是我多年的經驗,希望對道友們能有所幫助。從佛法的修行和智慧來講,我自己確實非常慚愧,但佛法的經驗還是有一些的。前些日子,本煥老和尚在一百零二歲生日時,卸下了弘法寺方丈之職,他對弟子們說:“我出家八十年了,當方丈六十年了,雖然我老了,但經驗還是有的,今後遇到重大的事情,你們還是要問我。”與他老人家那樣的高僧大德比起來,我不敢談有什麼經驗,但和那些今天在這裡學一點佛,明天人就不見了,過幾年又跑回來住幾天,然後又消失了的人比起來,我還是有一定的經驗的,知道有些人的病根在哪裡。

——《藏傳淨土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