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給別人取外號呢?
索達吉堪布
有些人因為不懂因果,根本不把取外號當作造惡業,經常給別人取一些特別難聽的外號。以前我有一個壞親戚,他家有七八個孩子,他根據每個孩子的特徵取了相應的外號:脖子細的叫餓鬼脖子,臉長的叫馬頭鬼,還有牛頭鬼,等等。他稍微有點不高興就用這些惡名稱呼自己的孩子。如果他的孩子里有聖者,將來他要在惡趣感受多久的痛苦啊?即便他的孩子里沒有聖者,對一般的人也不能取這麼難聽的外號。
這方面我也造過不少業。我以前也跟你們講過,在讀書的時候,因為自己嘴巴比較會說,給一些老師、同學、老鄉都取過外號。這是我一生中非常後悔的事情。現在每次開金剛薩埵法會,我都精進發露懺悔,平時自己在禪房裡也經常懺悔。但也不知道能否懺悔清淨,在很多公案里,當事人罵人後雖然懺悔了,但僅僅是不墮入地獄,還要在五百世中轉生為旁生。
在座的有些道友也造過此類惡業,或者以惡名稱呼自己的同學、同事、父母,或者以其他難聽的語言侮辱他們。這些道友要注意了,一定要斷除這樣的惡行,否則肯定會感受難以忍受的果報。《大智度論》中記載,有一個人因為罵其他比丘是豬頭,後來變成頭似豬頭的鬼,而且口中經常爬出蛆蟲。所以,語言的確是深墮惡趣的因,《增一阿含經》中也說:粗言墮三惡趣。今後大家說話一定要注意,當自己想罵人時,要想想罵人的果報,這樣就能控制住自己的嘴巴。我們這裡有些人生氣時很想罵人,但因為學過佛法,知道這會造口業,所以嘴唇顫動半天,最終還是不敢罵出來。這樣也是很好的。
本來,人人都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如果不叫他們本來的名字,而是給他們取「豁嘴」、「歪鼻」、「瞎子」、「胖子」、「瘦子」之類的惡名,這純粹是在積累墮入惡趣的罪業。有些人可能是為了方便,經常用一些不好聽的外號稱呼別人。我不太贊同這種做法,如果你非要給別人取外號,世界上有那麼多事物,你為什麼不用「天女」、「鮮花」這些好聽的名稱給別人取外號呢?這樣的話,即使以後有果報,也會變成漂亮的天女。
不要惡口罵人,也不要給別人取外號
索達吉堪布
在《百業經》中,有一個金色比丘尼的公案。
當年佛陀在舍衛城時,一個下劣種姓的人家生了一個具有十八種丑相的女孩,父親說:「這樣丑陋的孩子,乾脆到晚上把她溺死餵狗。」母親說:「這畢竟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暫時養著她,等生活能自理時再把她趕出去。」
丈夫思慮再三也同意了。此後父母把她關在家中悄悄撫養,不讓任何人看見。等這個丑女剛能獨自行走,就被逐出家門。從此她流浪街頭、四處行乞,每天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後來她又染上了麻風病,更是痛苦難忍,在街道上輾轉呻吟。
阿難尊者見此情景後,對丑女生起了悲心,問她:「你是誰呀?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丑女悲傷地說:「尊者,這是我前世的業力所感,求求您消除我的惡業吧。」阿難安慰道:「不要傷心,我來教你行善,以善業之力一定能消盡你的惡業。」阿難找來芝麻油、妙香等供物,並把她帶到佛陀的頭髮和指甲塔前作供養。
這時,給孤獨長者剛好路經此處,他憐憫丑女無衣蔽體,就佈施給她一件衣服。此時佛陀知道度化丑女的因緣成熟了,也親自降臨到塔前。丑女見到世尊的相好和威儀,生起了無比的歡喜心,她脫下自己的衣服供養世尊,並在佛陀前歡喜地合掌祈禱,然後在對佛陀的清淨心中去世了。
她死後轉生為一個商主之女,生下來就相貌端莊、身色金黃,父母給她取名「金色」,後來出家獲得了阿羅漢果位。眾比丘問世尊:「金色比丘尼為什麼生在富貴家,而且相貌莊嚴、身色金黃?」
佛問:「你們還記得舍衛城有個具有十八種丑相的女孩嗎?」眾比丘說:「記得。」佛說:「因為她前世以妙香供養佛塔,以妙衣供養我,所以能投生到大商主家,並且身色金黃。」(用妙香供佛的功德很大,但現在許多人不用香供佛,卻供養自己——成天在身上噴各種香水。)
又有比丘問佛:「世尊,她以前造了什麼業,成為具有十八種丑相的賤女呢?」佛說:「迦葉佛出世時,她是一個比丘尼,由於個性剛強,時常惡口罵人為‘賤人’、‘丑人’等。在臨終前她發願:我今生出家修持雖無成就,但以我出家的功德,唯願於釋迦佛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獲證阿羅漢果,願我惡口罵人的惡業不要成熟。
但是因果不虛,因為往昔罵人的惡業成熟了,所以成為具十八種丑相的劣種女;又因為出家修行的善業成熟了,所以她能夠值遇我併生起信心,出家後獲證阿羅漢果位。」
有些人經常用「笨蛋」、「青蛙」、「老豬」等字眼來罵別人,還有些人喜歡給別人取外號,像「大胖子」、「大個子」、「小矮子」、「大鼻子」、「小眼睛」等。
以前法王如意寶講《百業經》時曾經反覆叮囑:千萬不要給別人取外號,否則因果不虛,自己將來也會感受這樣的果報。
法王如意寶教誡之後,全學院的人再也沒有互相取外號。
我希望在座的道友們今後也要注意這個問題,盡量不要惡口罵人,也不要給別人取外號。
晉美彭措法王關於清淨口業的開示
講口業報應及四力懺悔的必要
○ 平時不要給他人取綽號、叫惡名。 在我們五明佛學院這類情況較少,但有少數人喜歡給他人叫什麼大鼻子、小眼睛、小個子、大胖子等。 或說:“那個大個子不在!”若這樣,也許自己後五百世一直轉生為大個子,看起來很不莊嚴。 所以,往往我們一不小心在生活中造了很多惡業。
那位法師大管家惡口罵的是位羅漢,而我們這裡有許多是發了大菩提心的菩薩。若對境是大乘菩薩,其惡口相罵的業報將是不可思議的。 對此,我們很多人不重視也不知道有這樣的因果報應,故從此,在生活中一定要謹小慎微。
○ 成熟業緣有三個條件:一、對境是得果之聖者;二、意樂上相續生大嗔心;三、究竟惡口相罵。 我們是學大乘法的修行人,多是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如果不注意而惡口罵人,則果報不可思議,當慎之!
○ 當高僧大德在弘揚佛法時,總有魔來干擾,借人之口亂造謠言。
○ 我們現在應觀清淨心,在我們五明佛學院,我覺得至少有三百多位得地菩薩,這是毫無疑問的。 那麼平時,我們說話、辦事一定要謹小慎微。 雖然在顯現上有些菩薩似乎有煩惱,行為似乎也不如法,但這也許是大乘菩薩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 故我們需護持自心,不能隨意惡口罵人,更不能欺負他人,不然的話造無量的罪業。
○ 今後特別注意,不應用如“母狗”等惡名來責罵別人。 平時講話必須有禮貌,經常觀察自己的語言,不要造惡業。
○ 我的根本上師土嘎如意寶(CintaMani) 也曾經常講給別人取外號的果報,並引用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所講的公案:有一位人常為別人取牛頭馬面綽號,後來他轉生成有一身十八個頭的眾生。 故大家平時說話要講文明禮貌。
○ 有智慧的人會通過長時間的仔細觀察而取捨,絕不會輕易地隨行和妄言。 我們要常以佛及聖者的教言熏習自己,用聞思的智慧去據教據理地判斷一個人、一件事,不要以俗人凡夫之見,輕隨他人,他人說:“某某犯戒了”,你馬上信口隨和:“是,是,某某犯戒了”等等類似生活中大小事情都不要這樣隨便。 希望你們以後:第一身心要穩重,第二口要穩,不妄加評論好壞。
○ 惡性比丘造業多,受報也大。 我們中間確實有些人性格很不好。 弟子們應經常觀察自己,要衡量自己的人格,看看自己是不是跟高低貴賤的人都合得攏,和什麼樣的人都能和睦相處,如果能這樣,說明你的人格還可以,否則就說明你是惡性比丘。
我們不應因別人稱讚兩句就輕如鵝毛,也不要因別人譏毀兩句就怒髮衝冠。 原來洛若寺有一個施主供養了大約五六斤茶葉,僧人們沒法均分,執事員就說哪個人的人格好,沒有嗔心就給哪個人。 一個喇嘛自薦說:“我性格好沒有嗔心,茶葉給我吧。”執事員故意試他說:“你不行,天天偷別人的東西……”他馬上發怒大聲吼道:“你這樣誹謗我,我可不客氣了。”這份茶葉全被他的怒火“燒光了”,惹得眾人哄堂大笑。
○ 在此我再次希望四眾弟子(CatuParisa) 們,一定要觀察自己的語言,在十分必要的時候說一些有意義的話,不要像留聲機一樣,沒有腦子地整天“呱呱”叫個不停,一旦無益之言傳開了,自己追悔莫及。 口業最容易造,那些智者,從不隨便多言,也多以尊者之聖教言來觀察自己說話的時、處、對境、程度輕重,然後才說些必要的話,希望各位詳細學習《國王教言》、《二規教言》等論中所說的格言,用智慧來莊嚴自己。
○ 沒智慧的人就是這樣,別人的話會很容易相信,沒有鑑別地盲從,很容易上當。
○在宗教政策剛落實時,藏地很多出家人到處化緣,有些居士說:“現在不是宗教開放了,而是化緣開放了”。說了很多粗語。漢地也有居士這樣對出家人供養後又說一些過失的話。不管怎樣,說出家人的過失不應理,會受很大果報的。希望你們自己多懺悔。
○這次傳講《百業經》,本院內部收穫大小還不太清楚,但外面很多人收穫很大,起了很大的作用。本院內部弟眾們也多發願不再給人起綽號等,這很好。在此希望各位要發願:不對上師僧眾惡口相罵!如有的話一定要立即懺悔,否則,這個果報非常可怕。
○現在很多人心相續的煩惱無法調伏,所以造下了諸如謗法、謗上師、殺生及邪淫等等的惡業。造這些惡業不是因為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而是自心不清淨的原因,所以調伏自心很重要。
○佛教內道應該讚歎其他宗派,如果僅贊自毀他,則對眾生和自己都沒意義,無論那一個教派都是世尊的佛法,不應有分歧和成見,這樣對眾生將有很大的利益。
○聽經聞法都要保持安靜,不能說話,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律儀,有出家人不共於世間的規矩。按規矩聞法,即便是一堂課,恭恭敬敬地聽聞,也是功德無量,百千萬劫都是難以遭遇的。平時的生活也應處處注意觀察自己的的語言,說話不要把死人吵醒了,經常要想到自己是個出家人,為人師表,言談舉止是否是利益眾生的。 《格言寶藏論》中也有:“溪水經常嘩嘩響,大海從來不喧囂”的教言。這正說明了智者與愚者的差別,所以,你們要常常學習智者的言行,調伏自己的諸根。
○業果是有今生報也有來世報。如以前的瓦蒙格西造論誹謗密法,他與一千多眷屬一起活生生地由裂開的地縫墮入地獄(Niraya),這是現世現報。
○《百業經》從頭至尾都講惡口罵人的果報很嚴重。所以,以前沒有發過願的人,一定要發願以後不再以惡口罵人,如果確實煩惱深重罵了別人,應盡快念“嗡班扎爾(合)薩埵吽”一千遍懺悔咒。
○平時業力現前,不留意罵了人,馬上念“嗡班札兒薩埵吽”至少一千遍,乃至十萬遍,方能懺清,以咒力不可思議故。
○往昔所造諸惡業,必須依四對治力進行懺悔,立誓絕不再犯,一定要有這樣的決心。否則,這個等流果繼續下去是很可怕的。一方面為不再造惡業而誠心好好懺悔,另一方面為不再造惡而好好發願。
○通過傳講《百業經》,很多人收穫很大,尤其是漢族四眾弟子,轉化得很快。我本人非常高興,從今天起我再發一個願:以後不作無因誹謗。希望其他弟子也能如是發心發願。不能因一時的粗心,使自己失掉這寶貴的人身。
○通過《百業經》的學習,應該知道:有些罪業,小乘自宗是無法懺悔的,如對聖者取綽號、享用僧眾財產等,果報非常嚴重,怎樣懺悔都是要受報的;但用大乘的菩提心是可以消盡這些罪業的;大乘自宗若是五無間罪和謗法罪是難以懺悔的,但用密乘的灌頂、證悟無上大圓滿法是可以懺淨的;密宗中謗上師、謗密法破了嚴重的密乘戒,密乘中也不能懺盡,故所有罪中,謗金剛上師、謗密法二種惡業是最嚴重的,始終無法懺淨,必須親自感受果報。
○無始以來我們肯定造了惡業,故我們應當猛厲懺悔。消盡惡業的方法有四種:一是發起一個度化眾生的無畏菩提心,可以消盡業障;二是入無上大圓滿的境界,證悟等淨之實相,無有輪迴涅槃取捨,可以消盡業障;三是具足四對治力修持金剛薩埵懺悔無始以來之業障;四是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後業障可以消盡。欲懺清罪業,當以此四竅訣勤修。
要懺悔很多口業,這些沒懺悔,命運就改不了
福安古觀音寺
寫這文章,我自己也懺悔。自古以來,讀書人容易犯清高的毛病,所以都是沒有福報,就是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這個沒有用,那個是不好。所以要深深的懺悔,通過這個懺悔,學習彌勒佛的乾坤袋。
一般我們會說沒用,那果報就是會導致沒有。比如有的說,讀書沒用。下輩子他就愚笨,讀書特別辛苦,這就是愚笨的因。他會導致不識字,經就念不了。還有的人說,錢拿那麼多沒用,那他就一般不會很多錢,甚至容易被生計逼迫。有時候想去朝拜聖地,沒錢去不了,生命就無法提升。
還有的人,看了不孝順的文章,就說,生孩子沒用。就導致自己一直生不出孩子,甚至年紀大了仍然孤老。
還有的人說,經是用來理解的,不懂經而念經,沒用。那他就不會念經,念經能消災保平安,能增長福報,他就失去了這個機會。
所以我們過去說了太多的沒用,嫌棄,導致我們福報很小,智慧開發不起來,被生活所逼迫。
還有的人,說不要長壽,活得長苦就多,結果四十多歲,得病就死了。因為他輕視長壽的果報。
我們要懺悔很多口業,這些沒忏悔,命運就改不了。不是那個東西沒有用,而是我們不會用。沒有福報用,也沒有智慧用。
比如錢財多,有沒有用,就是你沒有智慧用,而不是沒用。所以我們要忏悔過去講沒用的口業,同時忏悔自己不懂的用。
現在為什麼離婚率高,因為有些人過去生說過,老公沒用,老婆沒用,結果呢,就容易離婚。這個果報要從根去忏悔。天下沒有沒用的東西。有的只是我們不懂得用。
比如孩子肯定有用,古代的人,教育孩子,五子成名。怎麼會沒用呢。只是我們自己不懂得教育而已。我發現我以前也講過錢多沒用,結果導致貧窮,後來要好好忏悔,我們要珍惜任何東西,發現它的價值。
比如垃圾,塑料袋,你能用就是好東西,不能用,只能扔了,扔了還污染。所以不要說沒有用,而是懺悔現在智慧還沒開發起來,不知道怎麼用而已。
我們不要因為得不到,就說沒用。任何人都有用,佛門廣大,像彌勒佛心態。彌勒佛手上拿著袋子,叫乾坤袋。就是什麼東西都裝進去,變成有用的東西。這個乾坤袋就像寶貝一樣。
五台山普化寺,原來的老當家,藏明老和尚,已經圓寂,你第一眼看他,就像彌勒佛一樣。他廣結善緣,在八零年代,他要學習文殊菩薩結萬緣,就買了糖,放在廟裡,給來山朝拜的,每個人兩個糖,就結兩個糖的緣分。他福報就很大,很像彌勒佛的乾坤袋,多少人的緣分都裝的進去。
所以會有用,一切都有用,忏悔自己講沒用。天下沒有沒用的人,也沒有沒用的物。要學彌勒佛的乾坤袋,把乾坤裝進去。
已造的口業應如何淨除
口業從佛教原理上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業,口業分為好多種,一共分四大類。一般我們所說的口業往往是惡的,當然,精進念佛的就除外了,打佛七的時候她一直在念佛,打完了佛七,照常罵她的婆婆,罵她婆婆就是口業。念佛也是口業,是口善業,罵她婆婆是口惡業。咱不講口善業,光講口惡業。口惡業是不是與殺生同罪,不見得相等。不見得。比方說,我說要殺人,還沒有行使那個殺人的動作,那麼這個殺人是口業的殺生。口業的殺生它也有一種很惡的力量,但是這種惡的力量,和真正行使了殺人的行為那種是有差別的,它是有差別的。如果我這個口造的是另外的業,它跟殺生可是有點不盡相同,我們正確的理解。
我們每天說了很多口業,造了很多口業,那麼我們該怎麼解決?只有一種方法:忏悔、忏悔、再忏悔!在這裡展開一點,什麼叫忏悔?記住,忏悔不僅僅是念念忏悔文:“往昔所做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跟唱小曲一樣,你認為就忏悔了?忏悔是什麼?發露忏悔、真心忏悔,它包括了:對首忏、事相忏,從忏悔事相上有這一些。念佛就是忏悔,斷惡就是忏悔,行善就是忏悔。尋求佛法、尋求了脫也是一種忏悔,修行的過程就是忏悔的過程,就是忏悔惡業的過程,就是積累福報的過程,就是開顯智慧的過程,就是種究竟成佛之因的過程。所以修行的過程它是相互的,不要把忏悔和積累福報完全對立起來。
我們放生本來就是一種忏悔,我們護生本來就是一種忏悔。看到一個窮人很可憐,這就是一種忏悔。從事相上這個忏悔,就是發露過去的罪惡,並且下決心永不再做。它是有這兩個層面的含意,從事相上的忏悔,那麼這個忏悔我們把它擴大化,怎樣正確的理解忏悔?實際上,我為大家講經也在忏悔,忏悔過去的惡業,特別是忏悔過去的口業,誦經、念佛、講正法、贊佛,這就是忏悔口業的對應法。忏悔口業嘛,罵人也是嘴出來的,兩舌也是嘴出來的,那麼我誦經也需要嘴呀,念佛也需要嘴呀,贊佛也需要嘴呀,是不是,講經也需要嘴呀,嘴的事還是交給嘴來辦吧,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說呢,擴大一點,人的事還是交給人來辦,自己的事還是自己來解決,就是要好好修行。
懺悔口業
各位佛友大家好,我要懺悔一下我造的口業。我從小到大都喜歡妄語和兩舌,因為虛榮心虛構事實,為達目的說假話,背後議論評價別人,從來不說別人的好,話又多,滿嘴負能量。
我得到的報應是口臭,剛開始輕微的臭,後來極其臭,在戶外我只要一張嘴幾十米外的人都回頭看,閉嘴離我近的人都能聞到。聞到讓人反感,會做出種種反應,如:用驚奇的眼光看著我,吐痰,咳嗽,吐氣,清嗓子,譏笑,議論,皺眉瞪我,直接說臭,什麼味。搞的我出門總是低頭走路,嘴閉的嚴嚴的,出去辦事說話前先吃口香糖並且嘴巴不敢張大。因為這個業障病磨的我身心受到很大創傷,導致表情和眼神見人都很不自然,讓人感到我有敵意,其實我是控制不了我的表情和眼神,因為相由心生,我的心見人就不安和恐懼,並沒有惡意。可是因為這種表情和眼神引起了別人的誤解,導致別人一見到我的這種神情也會吐痰,咳嗽,清嗓子,或用兇狠的眼神盯著我,使我內心更痛苦了。別人出去是散心,而對於我來說一出門跟上刑一樣,這都是自己造的不善口業感召來的外鏡啊。
有些人可能會說,自己平時也經常造口業也沒口臭啊,或者說也沒臭成你這種程度啊。和大家說,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都報,我這個口臭是突然有的,而且又是突然嚴重的,我曾經也沒有口臭,是突然臭的,又是突然嚴重的,報應到來時太可怕了,難以程受啊。
我知道造不善口業錯了,真心悔改,南無阿彌陀佛。
惡語、取笑、嘲諷、給人起外號的果報太可怕了
有一位青年,很有才華,二十歲獲得數學博士學位,一所名牌大學破格直接聘他作副教授,可是過了十年都沒有升教授。他禀賦這樣好,為什麼十年後都得不到提升呢?原因出在他十年以來所發表的論文,都有指責哪個教授哪裡不好,而且講得精辟,抓到別人的弱點,所以他這十年要升級時,都被那些教授壓下來。後來,他的朋友勸他寫論文換一個角度寫,就是贊歎某一位教授哪裡好,這位才子一聽建議,臉色很難看,覺得很困難,因為多年以來批評別人習慣了,再換成欣賞別人,很不習慣。
在這個事例當中,可以體會什麼是造作等流果,就是以習慣勢力所顯現的行為之相。這位副教授一直喜歡指責別人的缺點,養成了惡口的習慣,要他改成一種欣賞他人的方式很不容易,所以串習什麼方式就會習慣於什麼方式,不在語言上學好,以惡口的串習力,語言上會形成障礙,甚至對別人真心說一句和善的語言也沒有能力。還可以看到一點,就是存心不同,後果也截然相反,如果一說話就是指責、嘲諷、打擊,這樣用心刻薄,福德就會消減。如果待人寬厚,總是贊歎隨喜,福德就會越來越厚。所以,待人要常常念別人的好。
下面再看一則以惡口受報的事例:
明朝末年,蘇州有一位姓秦的書生,聰明好學,而且多才多藝,尤其擅長作詩詞,他才思敏捷,可以即刻寫成文章,他的缺點是個性輕狂刻薄,說話不讓人。見人有缺點,就寫詩攻擊對方,聽到某人作事可笑,就把這事寫成歌詞。
有位鄰居,男女的事上不檢點,他知道後,當即寫了十首《黃莺兒》的詞調笑,內容繪聲繪色,寫得很露骨。這首詞遠近流傳,因為這件事,他多次挨揍,當街被打,甚至被人剝開衣服來痛打。還有一次,也是因為填詞成歌,諷刺他人的行為,結果被人誣告吃官司。因為宿世的習氣太堅固,他一直改不過來。到晚年時,他染上了瘧疾病,病好了不久就精神錯亂,常常吃自己的糞便,又取刀割自己的舌頭,幸好被家人發現,奪下他的刀。家人也沒有辦法,只能把他關在一間空屋子裡頭。他找不到刀,就一點一點嚼自己的舌頭,再和著血吐出來。房間裡發出一股難聞的臭氣,讓人作嘔。而秦生自己卻一點知覺也沒有。有一天,他從窗戶的縫隙當中看見一把劈柴用的斧頭,就破窗而出,舉斧把自己砍死了。
這是惡口的報應。秦生的問題出在哪裡呢?就是人格刻薄,不寬厚不包容。一個人繪聲繪色地描述他人的缺點、隱私,以此為樂,必定會引起對方的怨恨,況且把它作成詩歌,讓千百人都知道,更是惡口大面積的放大,所以無形之中福德消盡。我們這條舌頭如果用來勸人行善、注重因果,或者勸人發菩提心、念佛法僧,自己的口德會越修越好,相反用它來宣揚邪說、傳播過惡,那也是罪業無量。秦生以前世的善業力,今生才有這樣好的舌根,可是用錯了,巧舌變為惡口的利器處處傷人,結果自嚼舌頭,發瘋自殺,報應竟是這樣准確。
清代紀曉岚在《閱微草堂筆記》當中說,有一位侍奉他的小妾,講她祖母很會罵人,後來祖母沒有任何疾病,忽然舌頭爛到喉嚨處,不能飲食、說話,痛得翻來覆去,幾天之後便死去。
這位祖母唯獨舌頭會爛,可見她惡語業很重,她罵人的時候,能以勢壓人,別人都怕她,但是這個女強人最後壞在自己的舌頭上。舌根和語業關系很大,譬如口不妄語,說誠實話語,舌可以覆面,如果說惡語,說妄語,舌會萎縮、糜爛。
再看粗惡語的事是能引生恚惱的境,這也提醒我們,對方如果是會受傷的境,對他說粗惡語,就會傷他。我們說某人的過失、缺陷或丑聞時,如同對他的傷口發射利箭一樣,讓他痛苦。這樣就明白,凡是在對方不能接受的時候,不能隨便說惡口。什麼時候能方便說呢?就是自己有善心,而對方又信任你的時候,才可以指出對方的過失。凡夫人很多時候並不是善心狀態,而是以煩惱觸動。我們的語言只有兩個方面,說功德或者說過失,以貪嗔癡說粗惡語,這都成為是惡業。一般人會認為,我打他一拳,這是惡業,因為觸犯了對方,讓他受苦,而惡口並不是傷害對方。實際上,對方的過失就是他的傷口,惡語就是利箭,對他會造成傷害。
太平府有一位周某,常常談論別人的短處,他和一位書生是好友。書生的妻子美貌有才華,風流放縱,但實際上並沒有外遇。有一天,周某和書生一起吃飯,忽然對書生說:“兄長的度量真大,為什麼受外人的欺負卻不計較,反而在這裡豪飲呢?”書生驚愕不解。周某說:“尊夫人笑谑放浪不羁,老兄還不知道嗎?”說著他挽起袖子,竭盡笑罵诋毀之能事。同桌的人認為他說話荒誕不經,連連罰他喝酒。周某又說大話:“你們都冷眼旁觀,我是熱心腸的漢子,不能作那種想說又不說的庸人之態。”書生臉紅,氣得回家了。他的妻子聽到此事,憤恨地死去。
康熙八年,周某參加省試,剛領試卷進入考場,忽然有鬼在卷面上寫了“好談閨阃[ 閨阃:指********。]”四字。他急忙用衣袖擦拭,怎麼也擦不掉,於是潦草地寫完文章。一出考場他就吐血而死。
這也是惡語傷人,人們一般會拿直爽作擋箭牌:“我很直爽,我有什麼說什麼。”這個問題很嚴重,如果有什麼就能說什麼的話,天下凡夫都是有過失、有缺憾的,是否以直爽,從今天至未來際,把每個人的過失都應揪出來惡罵一遍呢?三界凡夫都是業障病人,對待病的方式是要去悲憫療治,而不是對他惡罵攻擊。周某說他是熱心腸,不象別人想說又不說,他敢在大庭廣眾之中,隨意向他人笑罵嘲諷,這像是肆無忌憚地舉著任意刺人臉面一樣,所以書生心懷忿恨,他的妻子也羞恥而死。由此可見,話語有時比刀子還厲害,一句話就可以摧毀一個人。報應如何呢?周某當眾破人名聲,致人死地,導致以“好談閨阃”四字印在試卷上,使他臉面丟盡,而且一出考場就吐血而死。天道好還,罵人者罵自己,破人名聲者破自己名聲,所以說別人的短處,須要很慎重,沒有必要時不能隨便說。
下面再看《感應篇匯編》中的幾則公案:
梁朝有一位到溉,他的祖父曾經挑糞謀生。等到到溉作了吏部尚書,有一次何敬容請他,他沒有答應,何敬容就對人說:“到溉還有一點余臭味,現在就學著一副貴人的架子。”到溉聽了,很恨他。(何敬容依到溉的種姓過失嘲諷他,堂堂吏部尚書,聽了有何反應呢?就是懷恨在心。人心普遍就是這樣的報復心理,以惡口而結怨。)
到溉的弟弟到洽有一天問劉孝綽:“我很想買東鄰的地,可是地主不讓,怎麼辦?”
劉孝綽說:“只要多裝幾車糞堆在他家旁邊叫他難受,他就搬了。”
到洽聽了,很憤怒,後來以這件事把劉孝綽害了。
所以,一句話會傷天地和氣,一件事會釀成終身禍患,為人處世的時候,不能這樣冷嘲熱諷,這會使人心的怒恨深入骨髓。古人說: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實。
明朝漢洲有位王生,喜歡指責他人的過失,鄰居死了兒子,他呵斥說:“因為你造惡深重,所以有這種果報。”不久他的兩個孩子都病死,鄰居反譏他:“你造惡是不是更深重呢?”又有一次,他的族兄考試名列四等,王生指責說:“你文章寫得實在荒謬,怎麼有希望優取呢?”不到一年,他自己考試名列五等,族兄反譏他說:“我想兄弟的文章是不是更荒謬呢?”
這個公案是顯示罵人者常被人罵,責人者常被人責,我們指責別人時,先要看看自己,自己也不是完人,有哪一處不可以被人指責呢,既能指責別人的過失,自己滿身過失為什麼不會被別人指責?罵人者反遭人罵,要想人不罵,只有不罵人。
孫文懿公既矮小又丑陋,縣令李昭言嘲笑他說:“像你這般人物,世上能有幾個?”這一年,孫文懿公以第三名考中了科第,不久執掌選拔官員的職務。這時候,李昭言正好是以選人的身份等候調遣,孫公笑著說:“沒想到你的那句話,終於成了好兆頭!”李非常慚愧,就辭官回家了。
所以,今天在上可以罵別人,明天在下怎麼辦呢?今天有錢時可以罵窮人,明天做乞丐時,又怎麼辦呢?世事無常,我們罵別人,覺得比別人高,可是一旦失去名位、財富時,不遭別人罵嗎?換一角度來看,眾生有一處短,你還沒看到他有一百處長,一處你超過他,你沒想到有九十九處還不如他,所以不能輕視任何人,常常要覺得不如人家,這樣就不容易犯指責人的毛病。菩薩為了調伏眾生,隨順時機的惡口,是現威猛相遮止他造惡,這是大善業。但是一般凡夫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自己德行不夠,別人對你沒有信任感的時候,不要輕易說過失。
佛世的時候,有一位長者的妻子,懷孕之後,身體就臭穢不堪,誰也不願接近她。她滿月生下一個孩子,皮包骨頭,身相瘦弱憔悴,非常難看,而且這孩子身上沾著糞便。
他長大後,不願意呆在家裡,而且貪嗜糞便,父母和親友們都很厭惡,不願意見他,後來他被逐出家門,在外流浪,以糞便為食。為什麼他會這樣顛倒異常呢?也是受業力支配,他也是不自在的。他的前世因緣是這樣:
往昔拘留孫佛時代,他出家做一所寺院的住持,當時有幾位施主供養僧眾洗浴,洗完後再用香油塗身。僧眾中有一位阿羅漢,住持一見他就起嗔心,惡罵他: “你一個出家人還以香油塗身,這和用人糞塗身有何差別?”阿羅漢聽後對他生起憐憫之心,就在他面前示現種種神變。住持當時就忏悔罪業,以惡口業力,他在五百世中,身體常常臭穢,人都不願意接近他。
在對阿羅漢說“和人糞塗身有何差異”時,他的心中就已落下相應的印象,因緣聚合,果然顯現身體臭穢、貪吃糞便的惡相。一切都是心作心顯,口裡如是說,心中如是分別,就會如是現前。這是依他起無欺的顯現。
佛世之時,王捨城有一位長者,財寶多得無量,長者的妻子懷胎十月將要臨產,胎兒卻始終不肯出生。不久,又有身孕,生產之後,前面懷的胎兒仍然住在右肋部位。這樣接連產下九子,先前的胎兒都不肯出生。後來長者的妻子生重病死去。
親友們把她的遺體抬到墳場,請來大醫師耆婆,剖腹取出一個小孩,身體雖小,胡須和頭發都已經蒼白,他彎腰駝背地一邊走一邊環顧四周,開口對親屬們說: “你們要了解,我是前世以惡口罵僧,此生才在母胎裡經過六十年受這種苦惱。”親屬們聽他這樣說,都悲哀哭泣,說不出話來。
當時世尊知道老小孩的善根已經成熟,就帶著大眾來到停屍場所,叫小孩:“你是長者比丘嗎?”老小孩說:“我是。”連問三次,都回答是。大眾問請佛陀這事的前世因緣。
佛說:“那是迦葉佛的時代,一次比丘們結夏安居,眾僧和合,派遣一位老比丘作僧眾維那,大眾共立制度,安居期間,得道的聖僧才可以和大眾一起自恣,否則沒有資格。老維那沒有得道,僧眾不許他布薩自恣。他心裡惱恨,發勞騷說:‘我專門管理僧眾事務,讓你們能安心辦道,今天竟被拒之門外,不許自恣布薩羯磨。’
然後他就辱罵僧眾,不久被關入一間屋子裡。他怒氣未消,大聲叫嚷說:‘我要讓你們常在黑暗之中不見光明,就像今天我被關入暗室一樣。’
說完之後,老維那便自殺身亡,墮在地獄之中受極大痛苦,今天才脫免做人,承著惡口黑業的余報,還要在母親胎獄中住六十年,不見天日。”
還有,往昔一位三藏比丘見到一位老比丘緩慢地進餐,說他象老牛反刍一樣,以此惡業,他在五百世中轉生為牛,後來成為最後有者,生來即長有兩個咽喉,反刍食物。另有一位三藏比丘對其他比丘說:“你們如牧童一樣。”結果他五百世轉為牧童。有一位年輕比丘,見老比丘跳過水溝的樣子很滑稽,就隨口說道:“你剛才的模樣像猴子。”結果五百世轉為猴子。迦葉佛教法中五百僧人,給比丘取“斷足”、“斷臂”等的惡名,由此許多世中墮入地獄,又在五百世中被砍斷手腳死去,這一世轉生為釋迦族的五百女子,也是手腳被琉璃王的軍隊砍斷。所以,無論取何種惡名都會以業增上廣大,需要感受五百次那樣的等流果,確實說什麼就會變成什麼,語業的勢力不可思議。
明白業無欺變現的法則之後,我們不能亂想不能亂說,在語言上要謹慎,不能嘲諷別人,不能給別人取外號。以前大恩上師講《百業經》時,我們許多道友都在因果上有很大進步,也都紛紛發願,不對他人取惡名。
-------------------------------------------------------------------------------------
千萬不要給人起外號!
轉引自江西菩提協會
對於相貌丑陋的人,公開宣揚他們的缺點,或對生理有缺陷的盲人、聾人等,當面稱呼為“瞎子”、“聾子”,這都是一種惡語。現在世間上有些人,常根據他人身體的缺陷起綽號,把別人叫做“跛子”、“矮子”、“大個子”、“塌鼻子”、“大耳朵”、“瘦子”、“大胖子”等。表面上看來,這似乎是一種說話藝術,但實際上,這種語言的過失相當大。
《賢愚經》中有則蜜勝比丘的公案,就說明了惡語的可怕果報。在佛陀時代,有個蜜勝比丘很快證得了阿羅漢果位。眾比丘問佛陀他前世的因緣。原來是佛陀有一次去化緣時,路上遇到一只猴子,它供養佛陀蜂蜜,佛陀接受後它特別歡喜,然後就蹦蹦跳跳,不小心跳到一個大坑裡摔死了。猴子死後轉生為人,就是現在的蜜勝比丘。比丘們又問:“他前世為什麼是猴子呢?”佛陀告訴大家:“過去迦葉佛住世時,他曾是一個年輕比丘,有次看見一位阿羅漢跳躍著過河,就譏諷他的姿勢像猴子,以此惡語的罪業,他在五百世中轉生為猴子。”
可見,我們不僅不能說別人的生理缺陷,就算是嘲笑他人像猴子、牦牛、惡狗、豬等,也有相當大的過失。十七世大寶法王講《佛子行》時也講過: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因過去在迦葉佛時,取笑一名長得像猴子的比丘,以此惡業,五百世投生為猴子。之後轉生為杜松虔巴時,長得也像猴子,並不好看。他還未出家前有一女友,因他長得太丑,就拋棄了他。他因此而生起出離心,並發願未來要長得好看一點,不然很難度化眾生。現在網上也有人說,第十六世、十七世噶瑪巴長相莊嚴,肯定與前世的發願有關。
——節選自《前行廣釋》第四冊,題、圖編者加,願吉祥!
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地藏菩薩本願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