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巴仁波切:真正的慈悲和愚蠢的慈悲

真正的慈悲有時令你更痛苦,真正的慈悲是在粉碎你的虛偽

什麼是愚蠢的慈悲?什麼是真正的慈悲?

邱陽•創巴仁波切在這兩個名相上作了重要的區分。

在我們這個東方國度里,尤其是新時代、新靈性的圈子裏,流行著一種溫吞的平等主義與圓滿的自以為是。他們聲稱沒有任何一個觀點比其他的觀點更好,因此所有的觀點都應該平等視之,這樣才能顯現豐富的多元性。

也就是說,當我們不作任何好壞是非的論斷,我們就能彰顯我們眾生平等的慈悲。偽善與真正的慈悲毫無關係,那只是一種愚蠢的慈悲。

愚蠢的慈悲以為自己是在行善,其本質卻非常殘酷。

如果你有一位酗酒的朋友,你知道再多喝一杯酒會令他喪命,而這時他卻向你討酒喝,那麼真正的慈悲是否意味著你該把酒拿給他?畢竟,給別人想要的東西是一種善行,不是嗎?你怎麼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身上?所以把酒給他喝就是彰顯慈悲,對不對?不對!

送一箱威士忌給嚴重的酗酒者,只因為他需要,而你也想行善,這樣的行為根本就不是善行。

那是一種愚蠢的慈悲,並非真正的慈悲。

大部分人所說的「慈悲」其實是:請對我的自我好一點。然而你的自我就是你最大的敵人,善待你的自我其實是不慈悲的。

如果你的自我需要找一位永遠呵護你的媽媽,那你就去新時代的圈子裏找一位輕鬆而又和藹、永遠面帶微笑、總是輕言細語的老師,然後學著運用充滿靈性的辭藻,替自己的自我加上標籤。

一切都很舒適宜人,你將成為靈性時尚圈的消費者,但是那對於你的成長沒有一點點幫助。

所以,我們必須開始學習給予真正的慈悲,而不是愚蠢的慈悲。對於這兩者,我們首先要做一些智慧的區分。

真正的慈悲擁有一種力量,為了讓一些有建設性的事情發生,這股力量有時候甚至令你更加痛苦。

例如說一個人因為凡事都想依賴他人而受到了傷害。他極需要別人對他的注意,老是死纏爛打希望博得同情,這令身邊的人都透不過氣來,便將他推開。於是這個人覺得遭到拒絕,並怪罪別人都不愛他,因而受傷更深了。

對於此人的痛苦,有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同情心,可能會替他們惋惜:「可憐的孩子,他拋棄你實在太糟糕了。我真為你感到難過。」

真正的慈悲,是在同情之外帶進了理解力和清晰和思維。

它會說:我感受到你的痛苦,也知道你很受傷。有些話並不好聽,你也不容易聽得進去,可是我看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同樣的事情絆倒。你把自己交給別人,期待他們替你做主,如果別人沒有這麼做,你就覺得被拒絕。我看到你在同樣的模式里一再受傷,我想現在是你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真正的慈悲不僅為潛在的問題帶來理解與洞察,它還協助人們面對問題並且成長。

這份慈悲與真實有關。它在當下可能造成更大的痛苦,因為檢視我們的固定模式令人難受。然而唯有檢視它們,不合時宜的模式才會改變,事情才有轉機。

真正的慈悲與勇氣有關,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話語可能傷及他人而承擔風險,但是以愛言說的真理,足以療愈所引發的痛苦。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揭露了一直被隱藏的傷口。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不屬於我們本質的面具或角色被撕碎。

虛偽所表現出的慈悲雖然看上去溫和而帶有同理心,但是並不平衡,而真正的慈悲能創造出強而有力的行動,並在一個人的生命中產生持續而長遠的影響力。

禪把這兩者區分為「祖母禪」與「正宗禪」。

為了從輪迴之夢中醒來,自我必須被好好修理一番,否則,你將繼續玩你最拿手的把戲。然而「祖母禪」絕不會帶給你挑戰,為了行善,「祖母禪」會如你所願地,讓你晚一點起床或允許你早一點結束靜坐,任由你沉溺於自我之中。

「正宗禪」則會拿出一條長長的香板,對著你大吼大叫,你的骨頭可能會被打斷,你的自我可能被粉碎。

真正的慈悲會通過在我們創造圓滿的過程中,引發痛苦來成就我們,其作風可能是踢你的屁股,辱罵你,令你十分不悅。

如果你沒有準備好接受這種淬鍊,那麼我的朋友,你千萬別靠近那些真正慈悲的人,因為他們會讓你嘗到油炸屁股的滋味。

想想看,把一個人留在幻境的泡泡里,留在防禦盔甲的高牆後面,長期看來則是更殘酷的事情,對他們的傷害將會更深,因為躲在角色、面具和高牆後面讓人無法成長,這個人可能會在同樣的、重複的絕望模式和痛苦中浪費掉寶貴的一生。

佛陀說過:謊言起初是甜美的,但結果是苦澀的。真相起初是苦澀的,但結果是甜美的。


宗薩欽哲仁波切:「什麼是好的發心?主要看你是否想要利益其他的眾生,令他們證悟!」

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有關供養的發心,特別是對僧團的供養。

發心是很基礎的,佛陀非常強調發心,有時候,其他的教法似乎比較重視供養這個行為,反而不那麼重視發心。

各位知道,在印度有種姓制度,所以,在某些修持的傳統裡,根據你所生下來的種姓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這個比你的發心還重要。

而對比之下,佛陀對於你做事的發心,反而覺得更重要。因為佛陀說:一切的現象都是緣起。

所以你應該認為:當因緣具足的時候,現象就會生起。像這張桌子,當桌腳、桌板等條件都具足時,這個桌子的現象就出現了。

當然這些條件或因緣,不只是這種粗重的東西,比如說,像木板、釘子這些東西,還有時間、空間也包含在這些因緣裡。

當然,除了這些以外,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心。因為如果沒有眾生,就沒有一個心在這裡,把它只認為是一個桌子的話,那就不存在所謂的桌子,它就不作為桌子的功能。

所以,心是主要的因緣,我們把剛剛所提到的這種狀態,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這就是我們的發心。

如果談起發心,會有不同的發心,比如說善良的發心、傷害性的發心、慈悲的發心、去幫助人家的發心或邪惡的發心等等。

當然這樣談的話,會開始變得有點複雜,因為我們必須要知道什麼叫做“善”或“惡”,來創造出我們的發心。對於「善」和「惡」的判斷,就是要看它有多少程度帶你前往實相。

如何來判斷善或惡?如果你的發心傷害到別人,那就是所謂不善的發心。如果你的發心幫助別人,那就是善的發心。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概括性的說法。然後我們會得到一個結論,我們說傷害或幫助,到底是什麼意思?這事實上都非常主觀。

佛陀在某些經文中講到,用自己的身體來做參考點,最好不要去傷害別人。因為當你打一個人的時候,你一定知道,你的這個動作並不是像按摩一樣。你知道,這樣打人會造成被打者的痛苦。

在大乘佛法裡面,發心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什麼是好的發心?主要看你是否想要利益其他的眾生,令他們證悟。

當然這就談到了菩提心,菩提心是很高的,這是你給人家最好的禮物,沒有任何可以超越這個。像其他的,不管是財富或是友誼,它們都有自己的缺陷。

希望能夠令一切眾生覺醒,這是一個最高的願望。

當我們在供養僧團時,應該有什麼樣的發心?最好的是我們可以這樣思維,想到這些僧團的人們投入他們的一生去追尋真理。

所以,我們來支持他們做這件事情,就像人類所從事的所有事情都有缺點,所以我們也要小心。

總結一下,最好的發心就是菩提心。如果做不到菩提心,那次之,就是用一種幫助別人的心,或是說不要去傷害別人的心來發心。

 

 

看看你現在的知見,是否有問題?

因果報應遵循哪些定律? 善業和惡業可以相互抵消嗎?

佛法的設計從來就不是讓你這一生變得更美好,是來翻轉生命的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當牢記四種厭世心

大家要注意,隨緣是隨善緣,但不可隨惡緣

隨喜惡行,惡報更大!千萬不能去隨喜別人造惡業、破戒、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