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典故事─ 太子之力

悉達多太子十歲時,在釋迦族當中有五百位與他年齡相仿的童子,比太子小的提婆達多、難陀、孫陀羅難陀等,個個相好莊嚴,身懷技藝,尤其力氣超乎常人。當時,提婆達多等五百位童子聽說悉達多太子精通各種技藝,名聲響遍十方,便互相說道:「太子雖然聰明智慧,善解經書上的道理,但是要比力氣,可能就比不上我們,我們去找他較量較量!」

太子的父親淨飯王聽到這個消息,特別聘請國內最優秀的射箭老師來教太子射箭,而提婆達多等五百童子也在一旁觀看。王宮的後花園中,架起了鐵鼓作為箭靶,老師準備了一把小弓給太子,太子笑著問:「這把小弓是要做什麼用的呢?」老師回答:「要讓太子您射鐵鼓用的。」太子說:「這把小弓的力量太弱了,給我七把弓吧!」於是太子以七把弓射一隻箭,竟射穿了七面鐵鼓。

射箭老師見了這等景象,趕緊去稟告淨飯王:「太子自知他射箭的能力,以一隻箭就射穿了七面鐵鼓,在這世界上已無人能比,為什麼還要請我為師呢?」聽到這番話,淨飯王非常歡喜,心想:「太子智力超群,精通書論算數,眾所皆知,但是射藝之術還不為人知。」於是決定七日後,在城外舉辦一場射箭大賽,只要具武藝者,皆可前來向太子挑戰。

當天,提婆達多與其六萬釋迦族親眷率先出城,沒想到突然出現一隻大象擋在城門口,讓眾人不敢前進。面對堵塞擁擠的情況,提婆達多覺得奇怪,便上前了解情形,人們表示:「城門口有一隻巨象阻擋了去路。」提婆達多一聽,隻身來到城門,以一拳之力就將大象擊倒在地。於是眾人跨越了大象,依序走出城外。接著,難陀也帶著眷屬來到城門前,發現前行的速度實在太慢,詢問後才知道是提婆達多將大象搏倒在地,阻礙了前進的速度。於是,難陀以腳趾將大象舉起,擲於路旁,使眾人出入無礙。

最後,悉達多太子在其十萬親眷的陪同下,也來到城門口,卻發現眾人議論紛紛。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提婆達多以手搏象、難陀以腳舉象,大眾覺得不可思議,紛紛圍觀。太子了解原因之後,走到大象旁,輕輕地將象舉起,擲至城外,再以手接住,令其安穩落地。令人驚奇的是,大象一會兒就甦醒過來,且面無苦色,完好如初,此番情景前所未見。

終於,全員聚集於城外的射箭場,會場布置得非常莊嚴,排列著以金、銀、銅、鐵、玉、石所製成的鼓各七枚。當時提婆達多一馬當先,射穿了三面金鼓,難陀也同樣射穿了三面金鼓,大家看了都非常讚歎。接著,眾人非常期待太子的表現,三請之下,太子表示:「他們用的這把弓力量太弱了,可以給我更強的弓嗎?」其中有位大臣提議:「太子的祖王有一把上好良弓,現在正收藏於王宮的庫房內。」於是太子命人將弓取來,並在眾目睽睽下,舉弓一射,飛箭貫穿所有的鼓,飛入池中,泉水飛濺,後又穿越大鐵圍山。

接著,提婆達多與難陀進行摔角比賽,經過了數回合的較勁,還是不分上下。太子見狀,上前輕易地將兩位弟弟舉起,並以慈力搏倒於地,不令其受傷。在場的百姓們見到太子如此神力,皆高聲讚歎:「淨飯王的太子不但智慧勝一切人,其力勇健亦無人能比!」眾人佩服,亦生恭敬。

典故摘自:《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

省思

《增一阿含經》云:「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為力弘益眾生。」若問這世間什麼力量最大?慈悲力最大。慈悲能包含萬物,故能含攝諸力於其中,無有障礙。當我們做人做事感到力不從心時,不妨思惟自己是用什麼心在面對這一切?若能像太子一樣,凡事以慈悲能仁、愛護眾生的心為出發點,就能產生無窮盡的力量,不會有任何的限制和障礙。


佛典故事─ 慈力伏象除厄本生緣

提婆達多雖已隨佛出家,仍不改嫉妒及喜好名聞利養的惡習,雖然能夠讀誦的經典不可勝數,卻無法免除墮入阿鼻地獄的罪報。

提婆達多與阿闍世王交情甚篤,常常一起交換意見。一天,提婆達多跟阿闍世王說:「我有個主意,你來作新王,我來作新佛,你覺得如何?」阿闍世王回答:「這怎麼可以,我的父王還在位呢!」提婆達多說:「那還不簡單,你想辦法殺了他,我也趁此機會消滅佛陀,然後我們一個新王、一個新佛,共同治理天下,教化眾生,世界就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這不是件令人期待的事嗎?」

阿闍世王被提婆達多說動了,於是按照他所說的殺了父親,成為波羅奈國的新王。這時,提婆達多又向阿闍世王說:「你的願望達成了,接下來就該換我了。」阿闍世王問道:「可是佛陀有大神力,能夠知道人們心中的想法,加上身邊還有像舍利弗、 目連這樣智慧、神通廣大的弟子,你要成功恐怕不容易。」提婆達多表示:「正因如此,所以需要你的幫助。」阿闍世王好奇地問:「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呢?」提婆達多說:「只要大王設下新規,不讓人民供養比丘們衣被飲食等物就行了。」

於是,阿闍世王頒布了這樣的法令:「凡供養比丘衣被飲食者,一律斷其手足。」當新法令下達後,佛陀的弟子們連續七天出外都化緣不到食物與用具,只好運用神通,飛往他方世界乞食。

就在這時,提婆達多向國王說:「現在趁著佛陀的諸大弟子不在,你可以派使者前去邀請佛陀進城,待佛陀入城後,就放出五百頭性情兇猛的醉象,到時閃避不及的佛陀,必然死於象群腳下,這樣我的目的就可以達成了!」阿闍世王聽了提婆達多的話後,便派遣使者去邀請佛陀入城。當天,佛陀帶著五百羅漢前往王舍城應供,阿闍世王按照計畫放出五百頭醉象,象群們在路上瘋狂地奔跑,所經之處樹木摧折,牆壁崩倒,並且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直朝佛陀的方向衝去。五百羅漢見到此景,紛紛以神通力騰空,唯侍者阿難尊者待在佛的身旁,但亦因無計可施而驚恐不已。

就在這險象環生的一刻,佛陀舉起右手,以慈悲力從五指當中分別幻化出五頭獅子,當獅子一開口哮吼時,五百頭醉象頓時停止瘋狂的舉動,在場者見到這一幕莫不驚歎佛陀的神力。

就這樣,佛陀被眾人簇擁進入了王宮。阿闍世王得知此事,立刻前往迎接,並請佛上座。待佛坐定後,國王便向佛陀至誠懺悔過去種種惡行,並說道:「其實這一切並非我的本意,而是受提婆達多所教唆。」佛陀回答:「我知道,提婆達多不只這一世想加害於我,過去累世亦是如此,我皆以慈悲力化除種種厄難。」

阿闍世王合掌恭敬問佛:「世尊,過去世時提婆達多又是用何種方式加害於您呢?」佛陀說:「在過去久遠不可計劫,有一位國王十分喜歡吃雁肉,於是請了一位獵師專門替他捕雁。一天,有五百隻雁子成群從北方飛來,就在飛行的途中,雁王不小心誤入獵師所設的網中。獵師非常高興,準備要殺掉雁王獻給國王。這時,有一隻雁子哀鳴吐血不止,凝視著雁王,於空中徘徊不去。當獵師張弓對準牠時,不但沒有閃避,反而鼓翅飛向雁王身邊,其他的雁子亦於上空徘徊不去。獵師見到此景,不禁動容,心想:『鳥獸之輩,尚能如此不惜生命守護眷屬,何況身為人類的我,憑什麼加害雁王呢?』於是開網將雁王放出。雁王一出,五百隻雁子便歡喜地圍繞著雁王逐漸飛離。」

「獵師回到王宮後,秉告國王:『今日我雖捕獲一隻雁王,本應捉來供御廚烹煮,但看見另一隻雁竟悲極吐血,即使我張弓對著牠,牠也無所畏懼,不惜生命想要保護雁王。我震驚於雁群間竟有如此深厚的羈絆,於是便將此雁放了。』國王聽了這件事後深受感動,心想:『鳥獸尚有護生之德,何況是我一國之君呢?』於是決定從此不再捕獵。當時的國王,即是大王您的前身;當時的獵師,則是現在的提婆達多;那隻因雁王被捕而悲鳴吐血的雁子,則是今生的阿難;五百雁群,則是現在的五百阿羅漢;而我,即是當時的雁王。我在過去世,亦是以慈悲力化除厄難。」

眾人聞佛所說,心開意解,有證初果乃至四果者、或有發無上菩提心者,或有發聲聞、緣覺心者,一切大眾均獲法益。

典故摘自《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

省思

人與人之間的因緣,並不能只靠這一世的互動來斷定。當自己遇到生命中的「提婆達多」時,又應如何化除彼此的心結呢?所謂「心生萬法」,一個友善的微笑,就像和煦的朝陽,能帶給周遭的人溫暖及喜樂。慈悲,就具有這樣的力量,不論面對什麼樣的人,只要改變自己的態度,以誠懇之心與人相處,久之,人際關係必能漸入佳境!

佛典故事─ 太子之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