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死後就一了百了?此為世人最誤天下後世之邪見!

印光大師 開示

【原文】

世人不知因果,常謂人死後,則告了脫,無善惡果報,此為最誤天下後世之邪見。須知人死之後,神識不滅。如人人能知神識不滅,則樂於為善。若不知神識不滅,則任意縱慾,殺父殺母,種種罪惡,由此而生。此種極惡逆之作為,皆斷滅邪見所致之結果。人人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且人之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白話】

世人不知道因果,常說:「人死後就一了百了,沒有什麼善惡報應。」這是最誤導天下後世的邪見。要知道,人死後,神識不滅。如果人人都能知道神識不滅,就會樂於向善。如果不知道神識不滅,就會任意縱慾,殺父殺母,種種罪惡,由此而生。這種極其惡逆的行為,都是斷滅邪見所導致的結果。人人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而且,人的信心,必須在小的時候培養。凡是做父母的人,在子女幼小的時候,就應當教他因果報應的道理,敦倫盡分的道德。如果等他長大,習性已經形成後,就無能為力了。


慈誠羅珠堪布:「正確認識死亡」篇:不要走入死亡的誤區

對每一個人來說,死亡都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每個人不願意面對卻又必須面對的現實。在普通人眼裏,死亡是一個黑暗的未知區域,充滿了絕望、神秘、痛苦與哀傷。幾乎所有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感到驚慌失措、恐懼不安,這都是不瞭解死亡而造成的誤會。若能對死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就可以消除恐懼,有備而戰。

一、錯誤解讀死亡,導致兩個極端

人類對死亡,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有些人認為,人死了以後,就一切都結束了,最終歸於塵土;有些人認為,人死了以後,會變成鬼;另外一些人認為,人死了以後,要麼就是上天堂,要麼就是下地獄……。但所有這些觀點,都沒有說清生命的真相,也無助於解決生死問題。

基於這些錯誤的生死觀,世人也很容易走到兩個極端:

第一個極端,是害怕死亡,在死亡面前徹底絕望,卻不做任何準備。只是無可奈何、不知所措地聽天由命,坐以待斃。又非常恐懼,聽到這兩個字都不開心,不想聽、不想談,一直在逃避。

西方很多科學家年輕的時候並沒有信仰,甚至比較排斥宗教,但年紀大了以後,卻慢慢向宗教靠近,甚至變成虔誠的宗教徒。這都是因為人越老,越接近死亡,就越徘徊迷茫,越希望依靠某種東西來戰勝死亡的恐懼,找到一個心靈的歸宿。但除了佛法以外,真正能解讀死亡的宗教卻寥寥無幾。

認為人死了以後,一切都結束了的人生觀,是非常簡單、表面、幼稚、消極、悲觀的人生觀,根本沒有深入地去解讀生命,就胡亂草率地下定義,其結果,必將深受其害。

大家可以想想,肉體不可能從其他地方來,這一點沒有爭議。但如果要否定前後世,必須要排除人的意識、神識或者靈魂來自於其他地方。我們的感官既看不見靈魂從哪里來、往哪里走,任何儀器也無法觀察,又憑什麼一口咬定人死了以後,靈魂和意識也從此就停止了呢?

學佛的人,要實事求是,以理服人,不能人云亦云,偏聽偏信。要知道,生死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情。平常我們得一個小病,都很介意。面對生死的重大課題,更不能差之毫釐。在沒有確鑿的理由可以否定,又有那麼多古今中外的事例可以證明靈魂與輪回存在的情況下,恐怕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更穩妥一點吧!

另一個極端,認為死了以後一切都結束了,人出生的時候,沒有上一世,自己是和肉體一起誕生、一起毀滅的。肉體死亡的時候,生命也就結束了,不會再有痛苦或幸福的感受。所以會毫無忌憚地殺盜淫妄,無惡不作。

雖然沒有任何把握,卻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地不把死亡當回事,認為死亡不可怕,隨心所欲、無所顧忌,不做任何準備。這都是沒有理由的愚蠢之舉。

要知道,這種不怕死亡,只是因為骨子裏認為死亡和自己還有很遠的距離,感覺不到恐懼,所以是暫時、虛假的。真正死到臨頭,卻不可能不害怕。可惜到了那時,再呼天搶地都沒有用也來不及了。這種人並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在面臨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或自己身患疾病的時候,他們都怕得要命,哭天搶地、狼狽不堪。那為什麼現在不害怕死亡?只是因為不瞭解,所以不害怕。

常言道: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剛生下的小牛犢,不會害怕老虎;不懂事的小孩,也不會害怕火焰。這都不是因為牛犢和嬰兒很勇敢,而是因為無知。無知者無畏,不知道後果是什麼,當然不會害怕。不害怕死亡的人的情況與此相同。

作為佛教徒,我們要避免走兩個極端。如果能準確地認識死亡,對死亡的整個過程心知肚明,而且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死亡不但不可怕,而且還是一個提升的機會。

二、修行人眼裏的死亡

修行人對待死亡,有三種態度:

上等的修行人,非常喜歡死亡。如米拉日巴在道歌唱道:死亡非死亡,瑜伽成小佛。對修行人而言,死亡並不是普通人概念當中象徵著絕望、終結的死亡。每經歷一次死亡,即使不一定能立即成佛,但自己的修行境界一定會有所提高,所以叫成小佛。

中等的修行人不會拒絕、害怕死亡,因為自己的修行已經有了一定的把握,知道怎樣去面對,所以不會害怕。

下等的修行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不會有後悔心。雖然修行談不上有多大的進步,但畢竟一生沒有造作太多的罪業,並盡力行善修行了,所以無怨無悔,信心滿懷。

三、死亡的本質

“死亡學(thanatology)”這個詞,是由美國的羅斯威爾.派克(Rosewell Park)在1912年提出,並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的,至今只有一百年的歷史;藏傳佛教死亡學的典籍——《西藏度亡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而講述死亡的佛教經論,已經有了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尤其是在釋迦牟尼佛即將圓寂的前一年,也即八十歲時宣講的《時輪金剛》中,已經非常清晰地描述了死亡的過程。

在物質領域,西方科學有著令人興奮的諸多成就;但生命的領域,卻是西方科學幾乎沒有開墾的一塊處女地,所以沒有什麼令人滿意的答案。實際上,大腦相當於硬體,意識相當於軟體。就像軟體的資訊、資料可以複製到另一個硬體當中一樣,意識也可以移植到另一個大腦當中。也就是說,在人死了以後,生命仍然存在,並可以轉移到另一個身體上,身體不過是精神的載體而已。不僅佛教這麼認為,有兩位以研究神經系統而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神經生理學家(查理斯•謝林頓Charles Sherrington 和 約翰•埃克爾斯John Eccles)也持這種觀點。

其實,如果能多一些包容性,如果能有一點開放的態度,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大費周章地去研究,因為在佛教裏面,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只需為我所用即可。但世人的傲慢心往往很重,只要與常識不符,且不是自己親眼見到、親耳聽到或親自研究得出的結論,就很難全盤接受。只有自己的推斷與對方一致時,才肯予以採納。這種固守陳規的態度,極大地約束了人類思想的進步。

全世界所有的書籍當中,最好的介紹認識死亡、面對死亡方法的書,就是《西藏度亡經》。目前這本書已經得到了西方學者的肯定。灌了頂以後,就可以學習。但在沒有灌頂之前,最好不要自己偷學,我們還是要尊重密法的次第。不過,其中有一部分面對死亡的方法,是沒有灌頂的人也可以參看、修學的。

簡單而言,死亡可以說是一種週期性的生命現象。其週期性,表現在死了以後還要投生,生了以後終究會死的輪回週期。我們的意識就像發動機,可以啟動一個生命的開始,也可以讓一個生命停止。但究竟是怎樣啟動、停止的,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即便如此,我們的生命卻永遠都不會結束。即使成佛的時候,也是有生命的。當然,那是更高層面的生命。隨著修行的提升,我們的生命梯級也會越來越高。當然,生命的現象,不是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本質,永遠不會發生變化。但生命的現象,卻會循環往復、輪轉不止。

簡單而言,生命的週期有三種。

第一種週期,是從我們還沒有形成生命個體的時候開始。這時候,沒有六道眾生,沒有任何生命。就像宇宙大爆炸的瞬間,還沒有形成任何物質,時空的概念都不存在一樣。這個階段,也就是我們心的本性、佛性、如來藏、光明。

然後,就像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立即會形成最小的基本粒子,再凝聚成電子核、電子、原子、分子,最後形成山河大地等宇宙世界一樣。從如來藏、光明當中,就出現了生命的能量,並繼而形成生命的個體。關於這些詳細過程,密宗裏面講得非常清楚。

在精卵結合之際,中陰身的意識進入受精卵。此時雖然是一個生命,但還沒有身體的形狀。隨著胚胎的逐漸成熟,最後變成一個完整的身體。

在生命快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對這個生命產生執著,之後便形成了八識當中的阿賴耶識,也即意識的基礎。

在晚上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我們仍然有呼吸、心跳、血液迴圈等等,這就說明,有一個動力的存在。這個動力,叫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就像海底的海水,不論海面如何波濤滾滾、濁浪滔天,海底深處卻是如如不動的。而海面的海水,卻會隨著風浪的大小與海水的深淺而有不同程度的動搖。其中動搖的部分,就像我們的五種感官識和第六意識。

在阿賴耶識的基礎上,會形成第七識——末那識。末那識,是梵文音譯,意即執著、我執。有了執著以後,就開始形成真正的生命個體,形成眼耳鼻舌身等比較粗大的感官。所有的八識,達摩祖師在《破相論》中,稱之為染心。而佛性光明,則叫淨心。在任何時候,包括我們的生命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淨心一直存在。

大爆炸的時候,是宇宙的毀滅。同樣,在經歷了無數生死,最後成佛,回歸到最原始的如來藏光明的狀態,是真正的回歸大自然,回歸內心的本來光明。

雖然山河大地也被稱為自然,但它卻有產生、演變、毀滅等跟隨因緣的變化,所以不是真正的自然。名符其實的自然,就是我們內心當中的佛性,沒有任何造作,沒有任何變化。我們就是從大自然中誕生,然後輪回了無數次,總有一天,我們又會成佛,回到最原始的起點。這,就是最長的生命週期。在這個週期當中,我們完成了一個完整輪回的旅途,上至天堂、下至地獄,遊歷六道世界,最後又回到光明佛性的老家。

從這個角度來說,成佛其實也是一種死亡——輪回之旅的死亡。

第二種週期,是從我們死亡開始,經歷中陰身、投生,然後是整個人生,直到死亡。這不是無數世的輪回,而僅僅是一生,幾十年,最多一百年,這是中等長度的生命週期。一個週期結束了,立即會再次刷新,開始下一個週期。

第三種週期,是在二十四小時當中完成。沒有精神壓力,睡眠很好的人在睡著以後,就會進入深度睡眠。深度睡眠的意思,就是睡著了,失去所有知覺,而且沒有做夢。雖然此時我們的靈魂、生命、我執與阿賴耶識仍然存在,但因為沒有知覺,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見,沒有思維,不知道周圍到底發生了什麼,所以也算是一種死亡。

這三種週期的道理和過程都很相似,只是在人們的感覺與用詞上有所差別。只有中間的死亡,才叫做死亡;最短週期的死亡不叫死亡,叫睡眠;最長週期的死亡也不叫死亡,而叫解脫。

當然,睡眠與死亡的不同之處在於,睡眠的時候,我執與阿賴耶識仍然存在;而死亡進入中陰身的昏迷狀態以後,在某個短短的時間當中,整個八識全部停止,連阿賴耶識也消失了。

想全方位地瞭解生命的迴圈週期,則除了上述三個週期以外,還應該知道一種更短的生命週期。這個週期可以短至一秒鐘甚至更短的時間。在生命的每一個瞬間,都在發生。

修氣脈明點的密宗修行人因為掌握了這個週期,通曉修行、證悟空性的最佳時間,所以就能快速證悟空性。關於這些具體的修行內容,以後正式學密的時候,大家可以去瞭解。

四、死亡的奧秘

西方死亡學普遍認為,腦死亡——心跳、脈搏、血液迴圈停止,瞳孔擴散,就是死亡的標準。但很多事實證明,即使這些標準已經出現幾十小時以後,人仍然可以活過來,所以,這並不是完全的死亡。

其實,修禪定修到最高的四禪境界時,呼吸也會停止,但人卻是活著的。因此,我們不能把沒有呼吸做為死亡的標準。

佛教普遍認為,這些現象只是表面的死亡,真正的死亡還沒有到來,此時人的意識還沒有離開身體。在表面死亡的時候,除了接受過密法特殊訓練的修行人以外,大多數人會進入一種昏迷的狀態,沒有痛苦,也沒有任何其他感受,就像深度睡眠時的感覺一樣。

如果要進一步去分析,死亡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人的感官和意識都是逐漸停止工作的,這是一個複雜而具體的過程。

過了昏迷期,也即真正死亡以後,便進入中陰身的階段。這時候,亡靈從昏迷當中醒來,中陰身的生命可以看見自己的屍體,可以看見周圍的家人與親戚朋友。還有一點小小的神通,即能知道這些人的心理狀態,但絕大多數亡靈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以為自己還活著。就像正在做夢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夢,會把夢裏發生的一切誤認為是真實的一樣。在看到親戚朋友、父母家人哭泣時,會去到他們身邊,並安慰他們說:“不要哭,我一切都好,沒有什麼問題……”但親戚朋友們卻似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沒有任何反應。這時中陰身會開始疑惑:“為什麼他們會聽不見呢?”之後,才慢慢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

為什麼中陰身有神通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亡了呢?世間的神通都是有局限的,並不能洞察一切。比如,神通非常厲害的外道修行人可以知道世界將要發生什麼事情,卻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他們一直以為有一個自我的存在,其實自我卻是沒有的。

絕大多數生命會在中陰身停留七七四十九天,然後就跟隨過去的因緣而投生為動物、人類或其他生命。可見,最可怕的不是死亡。死亡的時候,連生前的病痛、恐懼都停止了,就像睡著了、昏迷了一樣,所以並不值得害怕。最可怕的,就是如果今生殺盜淫妄,造作各種惡業,下一世就有可能投生到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這就太可怕了。所以,即使為了來世的安危,現在下功夫聞思修行,積累福報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死亡的意義

任何人在死亡之後八識停止的一個短短的時間當中,都有機會見到如來藏本性、佛的法性,因為此時沒有任何東西障礙、覆蓋如來藏的顯現。但如果沒有經過訓練,就會懵懵懂懂、一無所知地過去。只有訓練有素的人,才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明心見性,進入光明境界。所以,正如前面所講,對上等修行人來說,死亡並非死亡,而是一定會成小佛,說不定還可以成大佛。

為什麼藏傳佛教的密宗非常重視夢的修法呢?在進入深度睡眠以後,雖然還沒有停止阿賴耶識和我執,沒有死亡那麼寂靜,但畢竟意識已經完全停止,利用這個機會修行,很容易現見本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回到這個層面,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於生活在感官、意識的世界中,很難不受意識的支配。比如說,眼睛看到某物,然後把這個資訊傳遞給意識,經過意識的分析、判斷,最後得出結果,“好”、“壞”或者“肯定”、“否定”等等,這就決定了我們最後採取接納還是抵抗的態度與行為。最深層次的意識,我們幾乎用不上。

科學已經證實,大腦真正被開發利用的功能,只不過是精神世界功能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其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功能基本處於閒置狀態。主要原因,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太少,沒有充分開發出深藏不露的智慧。

對普通人來說,死亡沒有太大的意義。但對密宗修行人來說,死亡剛好是開發潛在閒置功能的大好時機。

在死亡的時候,所有的意識活動處於停止狀態,甚至連阿賴耶識都暫時中斷。剩下來的,就是佛教中所講的“如來藏”、“本來面目”或者“佛性”。在這種精神運動徹底歸零的寧靜狀態中,“如來藏”自然而然會露出本來面目,故而很容易明心見性。就像空中烏雲彌漫時,看不見湛藍的天空。一旦風吹雲散,自然可以看見藍天一樣。

催眠術的原理也與此相似:通過催眠,可以降低人的意識活動幅度,讓人進入到半睡半醒的狀態,之後通過心理暗示及潛意識溝通等方法,從而喚醒前世或今生兒時的回憶。如上幼稚園第一天時,老師和自己說了什麼,父母是如何叮囑自己的,穿了什麼樣的衣服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平時無法記起的事情,通過催眠的幫助,就可以開發潛在的記憶。

其實,佛教有一個更好的降低意識活動、開發內在潛能的方法,那就是禪定。在禪定的寧靜狀態中,可以改變身體結構,回憶前世,開發天眼等內在功能。所謂天眼,也即可以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遠處的人或物,或極其細微的物質。

顯宗的證悟也是這個途徑,首先修寂止的修法,通過禪定讓意識、雜念慢慢減少,然後在這個狀態當中去證悟空性。因為只有在心非常平靜的時候,才能證悟空性。

密宗修氣脈明點也是這個原理,因為氣脈明點的修法可以達到死亡的效果。修禪定是通過非常溫和的手段,逐漸讓心平靜下來。而氣脈明點的修法,則是用強制性的手段斷除雜念。無論如何,目的和效果都是一樣——斷除雜念、顯現光明。

深度睡眠、死亡、修氣脈明點、修禪定修到四禪的時候,都能達到讓心平靜的效果。

六、生起次第與生命週期

密宗有一個生起次第的本尊修法,就是根據生命的過程來修的,因為很多人沒有灌頂,此處只能簡單地介紹一下。

首先觀想觀世音菩薩的種子咒——藏文(唵嘛呢叭咪吽舍)中的“ ”(舍)字,然後觀想“ ”(舍)字變成觀世音菩薩手裏的蓮花、佛珠或法器。之後法器化光,變成觀世音菩薩……(中間步驟略去)觀想完畢之後,觀世音菩薩又化光融入自心或空中,最後消失無蹤。

修生起次第的時候,必須要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沒有觀想本尊的時候,先要修一段時間空性,進入法界光明當中;第二個階段,是在空性當中對天下所有的眾生修慈悲心之後,進入正式的觀想本尊念咒等等;第三個階段,最後本尊又融入空性之中。

這些修法都先要修空性,因為人死亡的時候,首先會進入無念的狀態當中,沒有任何感覺,就像深度睡眠一樣。空性的禪定,就可以清淨無念的狀態。

從無念當中醒過來的時候,會進入中陰身。修慈悲心,便可以清淨中陰身。

中陰身之後,就會投生。投生的時候,除了少數生命可以在生下來的瞬間,立即形成完整的身體以外,絕大多數的動物,都不是一次成型的濕生或卵生的,而是由母體懷胎若干時間,逐步形成身體的。為了清淨這個階段,所以要逐步觀想種子咒,觀想法器,有些時候還要觀想一個明點,最後才觀想觀世音菩薩的身體。

觀想整體的觀世音菩薩的像,就可以清淨從出生到死亡之間的所有階段,把不清淨的東西抹掉。就像用橡皮擦掉紙上寫錯、畫錯的痕跡一樣。如來藏光明,仿佛是白紙;而輪回,則像寫錯與畫錯的圖文。

最後觀想觀世音菩薩化光在空中消失,可以清淨死亡時候各種感知逐漸消失的過程。

為了清淨死後昏迷的狀態,所有生起次第的修法,最後都會觀想融入法界。

雖然顯密最後達到的境界沒有高低之分,但因為密法針對每一個生命階段,都有相應的修法,所以密宗成就比較快。而一般來說,顯宗沒有特別針對死亡的修法。無論顯宗的大乘還是小乘,都是從無常、痛苦、無我等不清淨的四念處開始,還沒有如來藏的清淨觀想。這種方法需要修很長時間,直到八地菩薩的時候,才能自然而然地顯現清靜的現象,所以顯宗的成就非常緩慢。

密法針對死亡的修法很多,但學修之前需要修完五加行,還需要有灌頂。如果想進一步深入學修,就要一步一步地走上去。


生命沒有所謂的“一了百了”

生命有輪迴,因果真實不虛

生命沒有所謂的“一了百了”,肉體的死亡並不意味著生命的消失。

這個世間,縱使佛教不存在,“因果”還是存在的。“因果”不是佛教創造出來的,佛只是告訴了宇宙的規律和真相。

我們每個人都像一個破了洞的瓦罐,罐裡的水越漏越少,我們的生命也越來越少。所以佛說“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但我們也要看到,不管是在罐裡還是罐外,這個水都是存在的。

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父母給的軀殼,總有一天會衰竭、破敗。當肉身終結時,我們的生命還是在的。我們能聽到醫生與家屬的對話、聽到家屬在門外的哭泣,很多有瀕臨死亡經驗的人都有類似的描述。

所謂死亡,只是生命變換了一種生存狀態,不再呈現肉身的狀態。

就像演員和舞臺,舞臺沒有了,在舞臺上唱戲的演員還是在的。我們隨著業力換了不同的生命狀態,在不同狀態下的生命是同樣存在的。

生命有輪迴,因果真實不虛。我們這一世揹負著前世的業力,下一世會揹負這一世的業力。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會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就不會天天空耗時光。

摘錄自傳喜法師開示


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

有個年輕人,近來很煩,常躲在酒吧裡喝悶酒。一位調酒師小心地問他:「先生有什麼困難?說說看,也許我能幫上忙。」那個年輕人喝盡了最後一口酒,冷冷地看了調酒師一眼:「我的問題太多了,沒有人能為我解決,而且簡單解釋不了。」

調酒師微笑著說:「我在這裡工作已10年了,15歲就出來打天下,我也有過你這種感覺,後來一位高人指點過我,明天,我帶你去一個地方,他曾帶我去過那兒……」第二天下午,他們如約出發了。

那地方原來是座陵園。調酒師指著一墳墓說:「躺在這裡是沒有問題的,不管你的問題有多少,只要能活下去,就有解決問題的希望。」而所謂的「高人」,就是他所在酒吧的老闆,「高人」曾自殺過,在與死神握手時,他覺悟了,死都不怕還怕活嗎?他有一句名言:每一棵樹的枝葉都是它的問題,但也是一棵樹的全部。

年輕人很客氣地回應說:「這些道理他也懂,但就是無法擺脫煩惱。」調酒師說:「其實說明人不會只想著如何解決問題。有時產生新問題是處理舊問題的最好辦法,比如當有人問你一個你不願回答的問題時,你可微笑著問:你為什麼想知道這個呢?」這時,年輕人笑了。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這如同打毛衣,很美,最後竟變成為一件傑作。這便是活著的真實,打不完的結,這也是樂趣。


星雲大師:人死以後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嗎?

問:根據統計,目前不少國家都有自殺人數逐年攀升的隱憂,尤其在台灣更經常發生父母強帶兒女一同自殺的案件。請問大師,佛教對自殺行為與道德問題有何看法?決定自殺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態,就是想以死來擺脫一切。人死以後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嗎?

星雲大師答:中國人說:「好死不如歹活」,但是有些人覺得自己活得沒有意思,所以想要自我了斷。他認為這麼做又不會傷害到別人,和他人有什麼關係,哪有什麼道德不道德的問題呢?

其實,在佛教看來,自殺仍然是殺生,是不道德的行為,佛法不允許人自殺。因為一個人的生命,並不是屬於個人所有,這具血肉之軀,最初是由父母結合而生養,並且從社會接受種種所需以茁壯、成長。生命的完成是社會大眾的眾緣所成就,當然也應該回報於社會大眾,因此每一個人都有義務使自己活得更幸福、更有意義,但是沒有權力毀滅任何的生命。

希臘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柏拉圖(Plato)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他們都反對自殺。前二者是從信仰的角度出發,認為人的生命屬於諸神,沒有神的諭令,人不可以自殺;而亞里斯多德則是出於社會倫理學的考慮,在他看來,自殺是加諸於社會的一種不義行為,而且常常反映出當事人在道德上的缺乏自制。

此外,中世紀的宗教思想家奧古斯丁(Augustine)認為,人對於自己的生命,只有使用管理權,沒有絕對的生死支配權。另一位宗教家多瑪斯(St. Thomas Aquinas)認為,一切自己殺害自己的行為,都是不容於道德的自我謀殺。

自殺到底合不合乎道德?直到二十世紀的西方國家,基本上他們對於自殺或嘗試自殺,都認為是不能寬容的不道德行為,因此有些國家對於自殺未遂者還會判以刑罰,例如英國直到一九六一年都是如此。

不過,自殺雖說是不道德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例如許多聖賢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為國家、為人類的利益而自我犧牲,你能說這不算是偉大的道德嗎?如果把一個人害死是不道德的事,那麼法官判人死罪,這究竟合不合乎道德呢?法官判處罪犯死刑,目的也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秩序、公理與正義,你能說這是不道德的行為嗎?再如兩國交戰,一旦戰爭就要殺人,佛教不容許殺生;殺敵是犯戒,那麼戰爭殺敵,合乎道德嗎?

其實,如果用嗔恨心去殺人,當然是不道德;如果用慈悲心去殺人而救人,卻是大乘菩薩的道德。就像醫生,為了醫學實驗,解剖人體,有時候把這個人的器官移植到他人身體,像這樣基於慈悲的救人之行,是合乎道德呢?還是不道德呢?

道德不道德的標準,應該從人心為出發點,於人有益的舉止是道德,於人有害無益的行為是不道德。也就是說,基於慈悲所做的事,便是究竟的道德;相反的,出發點不是為了慈悲,雖然是好事,仍然是不究竟的道德。就如倫理學家赫寧(Bernard Haring)說,一個國家的間諜如果為了維護重大機密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不算自殺,因為這種行為不是出於自私的動機,而是為了保衛國家的秘密,是為了國家安全;這種為了某種高尚理想而結束小我生命的行為,不是「自殺」,而是「犧牲奉獻」。

依照赫寧(Bernard Haring)的觀點,只有出於自私的動機或不道德的殺害自己,才叫「自殺」。例如有的人因為情場失意、事業不順、經濟窘困、久病不愈,或因一時承受不了重大打擊而以自殺來逃避責任,卻把問題留給人間、留給他人來承受,這就是不道德的行為。

尤其更應譴責的是,現在有些人不但自己自殺,還要別人與他同歸於盡,例如剛才問到,父母帶著兒女一起死,或者情侶共同自盡殉情,或者與仇家玉石俱焚,可以說都是喪心病狂的行為,令人難以同情。

不久前,台灣彰化有一對中年夫婦,因為經濟發生困難,一時想不開,因此夫妻兩人先行吞下安眠藥,然後帶著小孩燒炭,準備一起自殺。所幸後來因為小孩子大聲哭叫,才被鄰居發現而把他們從鬼門關給救了回來。

另外還有一個得到憂鬱癥的離婚婦人,她帶著孩子從三樓往下跳,小孩子當場死亡,婦人自己沒死,但多重性骨折,結果造成全身癱瘓,也把自己的未來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自殺甚或帶著別人一起死,這種行為叫愚癡、邪見,也是不道德的。人不可以把自己的痛苦建築在別人身上,也不可以把自己的痛苦感染給週遭的人。我們看歷史上很多有德的君子,縱使自己內心充滿了痛苦,在人前也總是強顏歡笑,他要把歡喜帶給別人,而不會把痛苦傳染給別人。所以我們現在的社會,應該加強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宗教教育。

尤其人要有正當的宗教信仰,信仰不當,沒有正知正見,對世間的真相、真理認識不清,就容易胡作非為。像有些父母就是因為知見錯誤,認為帶著孩子一起死是不忍心留他獨自在世間受苦,這是為了愛他,是一種解脫。實際上這樣的行為是不合乎道德、倫理,是一種罪惡,是無法見容於人的自私之行。

一般說來,自殺的人大都只有想到自己,他把所有關注的焦點都放在自己的身上,他想到的只有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煩惱、自己的解脫。但是如果他的心中有愛,如果他能想到孩子、想到父母、想到親人、想到朋友,或許他的生命就得以延展,而不會活得如此的沒辦法。

在日本有一處「青木原樹海」,因為經常有人到此自殺,富士吉田警察署因此特別在入口處立了一塊告示牌,勸告想要自殺的人:「我們的生命是從父母那兒得來很珍貴的東西,請您靜下心來,再一次的為了您的父母親、兄弟和孩子們想一想。不要獨自一個人苦惱,請您來與我商量一下。」

人的生命要自然的生,也要自然的滅,強求的苟活與自暴自棄的放棄都不對。所以自殺前,請再給自己幾分鐘的思考,想想,人活著才能解決問題,死了怎能解決呢?只要你有心振作,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何必用自殺來逃避呢?所以為了要泯除自殺,我們要增加道德的觀念與勇氣,心中要有與眾人同體共生的想法,要想到問題的解決總有第一、第二、第三方案,何必把自殺想成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呢?

總之,世間的一切萬物,從有情到無情,都有它的生命與生機,我們都應該保護尊重。所謂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類?所以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結束,或是因此又牽連、傷害到別人的生命,這都是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加以規範、防止。

「人死一了百了」,這種對生命的錯誤見解,普遍存在於一般人的心裡,因此常見有人在遇到無法排解的困難或挫折時,就消極地想要自殺,希望以死來擺脫一切。

其實,人到世間投胎為人,都是帶業而來;現世所受的順逆、好壞境遇,都是自己前世、今生行為造作的結果,應該直下承擔,才能隨緣消業。如果遇到困難、苦厄,就以自殺來逃避,不但不能消業,而且更造惡業;如此舊業未消,又造新業,人生如何能解脫?如何能一了百了呢?

所以,自殺並不能解決問題!自殺只有增加問題,甚至只會增加痛苦。比方說,我自殺了,即刻就會帶給我的家人、朋友、親戚、同學,乃至認識我的人無比的痛苦,有時還會把一些未了的責任加諸給他們,增加他們的負擔。再說,國家栽培我、大眾成就我,正當能為社會服務的時候,卻因故自殺死了,這就是社會成本的浪費。因此,一個人的自殺,不但造成社會的損失,並且拖累了許多人,辜負許多關心我、愛護我的人,真是情何以堪。

再者,自殺也會留下很多的後遺癥。例如,一個家庭裡如果有一個前輩是因自殺而死亡,雖然隔了幾代以後,後代的子孫都會覺得不榮譽,不但在他們的心裡留下拂不去的陰影,有時還會起而倣傚。所以我覺得社會上有時候發生兇殺案,被人殺死還可說是不得已的,自殺是不可原諒的行為。因為遭受外力而死是沒有辦法抗拒的事,可是自殺則是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愚癡,是因為一時想不開所造成;由於自己的愚癡想不開,造成了家庭、社會的損失,所以基本上自殺是不值得同情而令人感到遺憾的事。

尤其,自殺者當時的心情,必定是帶著一種心靈的創傷,是在痛苦、哀傷、無助、絕望、焦慮,甚至是憤怒、嗔恨、懊悔的情緒中死去,就憑當下這麼一念,死後必定墮入地獄、惡鬼、畜生,這就是《俱舍論》所講的「業道」。

所謂「業道」,亦即貪、嗔、癡三業,彼此之間由貪生嗔,由嗔生癡,由癡生貪;前者能夠成為後者之道,或者互相輾轉為道,如此成為六道輪迴之通路。也就是說,我人造作的業,自然會產生一種力量引生結果;業本身就像道路,隨著善業能通向善的地方,隨著惡業通向惡的地方。因此我們不要萌生自殺的念頭,就不會有自殺的行為與結果。

人在一生的數十年歲月當中,難免會遇到種種的問題,雖然讓人感到生活艱苦,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在思想上、心情上千生萬死,從中慢慢進步。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困難,就想一死了之,總以為死了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是不對的想法。人,只要有信心、有勇氣、有慈悲、有智慧,世間其實沒有解決不了的事,因此希望社區裡的一些有德之士,能夠經常舉辦各種聯誼、講習,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讓鄰居之間彼此互相關心、鼓勵,從心理上建立起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如此才能防範自殺悲劇的一再發生。


星雲法師:人生最大愚痴就是以為沒有來生!

有人說,人死如燈滅,一死百了,那有來生?

這是迷的斷滅見。

也有人說,人有來生,一顆顆種子,種到泥土裡,都會再開花結果,會有來生;人死以後,當然還會再來做人。

人死了以後沒有來生的斷見,和人死了以後一定會做人的常見,都不是人生的真理;人死不是如燈滅,人死也不一定是做人,隨著業報因緣,五趣流轉,六道輪迴,行善的人間、天上,行惡的地獄、惡鬼、畜生,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一粒種子,播到土裡,在陽光、空氣、水分等因緣具足下,就會生長、開花、結果,當然,怎可說人死就沒有了?

但是,從因到果,其中的緣分也是很重要;如果只講因,抹去了最重要的緣,這是最大的迷惑愚癡。

本來是高官厚爵,只因作姦犯科,鋃鐺入獄為因,牢獄的生活待遇,連豬狗都不如,從現世報看來,人的一生窮通壽夭,即使人生,也有天堂地獄,所行所為,都能影響禍福和幸與不幸,一切都能改變。何況來世時間有春、夏、秋、冬,世界有成、住、壞、空,心念有生、住、異、滅,人生有生、老、病、死。

宇宙和人生,甚至一切萬物都是循環不已的,好像鐘的指針,只要有動力,就會一圈又一圈的永遠在循環走動。

這相當於人生,生也不是開始,死也不是結束,而是輪迴不已。

億萬年來太陽每天日出日落循環不已,去了還會再來,這都是在說明人是有來生的。人有來生才有希望,但是也要有善緣,善緣善報,這就是悟者的世界。

人都想知道未來,其實: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欲知人有沒有來生?

因果循環,你可鑑古知今,你也可以現在推想未來,當下悟道,就可以知道三世一體、三千一念!

人有沒有來生?

業,維繫了生命的過去、現在、未來。

莫以為作惡,來生不報;莫以為行善,來生不償。

其實: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人類最大的愚癡,就是以為沒有來生。

因為人有隔陰之迷的關係,對未來沒有親眼看到,所以不相信有來世。

其實,空氣你也沒有看到,電波你也沒有看到,甚至愛心也沒有看到,但是,你能說沒有嗎?

基因可以改變人種質量,善惡因緣可以改變人生未來,人世間的迷悟,不可不慎!


達真堪布:春種秋收如因果,為什麼善惡不會馬上顯現?

因果有現世現報,有來世再報,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後再報。但是很多人不懂,認為必須要現世現報。今天造業了,明天沒什麼事,就覺得造業沒有果報。今天行善了,今晚沒有什麼變化,就懷疑行善沒有善報。覺得不太順利,跑到廟裡燒柱高香,祈禱了很長時間,很有把握地回去了。第二天卻沒有什麼變化,也許更不順利了,就開始懷疑了:「我給菩薩上了那麼高的香,祈禱了那麼長時間,我的事怎麼越來越不好了呢?」

佛讓我們不能殺生、不能偷盜、不能邪淫,有些人去做了,結果什麼事都沒有。「我今天殺生了,不是說殺生短命多病嗎,你看我沒有事嘛!我去詐騙了,不是說偷盜貧窮嗎,可是我什麼事也沒有,現在更有錢了,條件更好了。」你做惡事了,這個惡業不一定這麼快就成熟,但果報是不會浪費的。

我們去農村看看,農民是如何種莊稼的?今天播種了,是不是明天就發芽,後天就可以收穫了?哪有這樣的事啊!春天播種了,要到秋天才會有收穫。這都有過程。

惡業也是這樣。為什麼有時候造惡業了,反而更順利、更有錢了?惡業種下去了,已經在阿賴耶中儲存了。但是,你目前非常好,這是因為你往昔修的善業提前成熟了。本來就沒有多少善業,這些善業一定會快速窮盡,窮盡以後就是一片黑暗,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除了自己的業力,沒有誰能懲罰自己。

佛在《百業經》中說:「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意思是無論是善業還是惡業,即然種下了,即使經過了百千劫,也不會消亡,不會浪費的。一旦因緣成熟了,都需要自己去承受。

龍欽巴大師在《功德藏》里講:「高空飛翔金翅鳥,雖暫不見身影前,雖遇其身不聚合,因緣聚合定現前。」金翅鳥在高空自由飛翔的時候,身影不是跟身體分開了,而是暫時顯現不出來;當它落到地上的時候,身影立即就顯現了。善業惡業也是如此。這些業果,暫時不一定能顯現出來,但它是不會離開自己的。因緣具足的時候,它一定會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由自己來承擔,不會浪費的。


夢參老和尚:在你最高興的時候,苦跟著就來了

人人都知道這個身體一定要死的,但沒有一個人想到「我明天會死吧?」不會這樣想的,沒有人這樣想的。本來誰也知道,壽命活不到一百年,頂多活到一百年,活一百年很少,一萬個人也不見得有一個。活到一百年又怎樣呢?一百年的時間很短,一百年到了,還是得死。

死了,不是空啊,還有業隨著你呢,看你是善業還是惡業。但是,本來是無常的,一切法都是無常的,因為顛倒了,就起惑,惑就是迷了,迷了就把無常執著為常。本來無我,要執著有個我,把因緣和合的東西當成實有的。

本來是苦,世界上我們所受的全是苦,包括樂受,在你最高興的時候,苦跟著就來了,本身含的就是苦。

我們在台灣的時候,住在一個弟子家裡頭。他因為喝酒,把脊骨都摔斷了。本來感覺到痛苦了,但是還得去應酬,結果那些親友拉著他非喝不可,就硬灌。喝酒本來是快樂事,大家喝酒,唱唱玩玩,本來是快樂事,但是卻成為苦境。

樂,就是苦的因,本身就是苦。這就是顛倒,把苦當成樂。有時候辦酒席,今天請過來,明天請過去,大家聚會好像是樂,結果得了很多的病,本身就是苦,病從口入了。這就是顛倒,本來是苦的當成樂,本來是無常的當成常。

顛倒呢? 現在說的是身。把咱們自己的本性,把我們的佛性,把實相——自性的理體迷了,真諦迷失了,迷真逐妄就叫顛倒。我們所追求的是虛妄的,但是我們一直去追求,永遠得不到滿足。財富得了很多,沒有滿足的時候,永遠在追求;已經得到的,又怕丟掉。這叫患得患失啊!

在洛杉磯,我那時候剛來,碰見一個也不怎麼信佛的人。在閑談間,他說自己中過一次樂透獎,得到了,高興吧!他跟我講,僅僅快樂了一年半。八方的親友因他發了大財,都跑來跟他借、求幫助;他自己曾經受苦很久,一下子有錢了,就大大浪費。僅僅用了一年半,就恢復原狀,繼續到餐館去打工。錢沒有了,但業已經造下了。

所以,一切事看起來是得了,後頭跟著就失掉,是不由人意志而轉移的。這就是顛倒。


印光大師:淫慾和邪見,是​人生世間的根本大難!

人生世間,險難甚多,淫慾邪見,是其大宗。汝家道頗豐,上無父兄,若不極力勉勵,難免不墜淫慾之萬丈深坑。一墜其中,則便不能出,非埋身於溫柔鄉,令家業破壞,子孫斷絕,先德喪盡,己靈埋沒而不止也。當觀女色,如毒蛇,如羅剎,雖己妻室,尚宜節慾保身,以求克繼先德,永昌厥後。至於邪淫,勿道良家婦女不可犯,即娼妓亦不可犯。以在彼雖有良賤不同,在我總一邪噁心行故也。

【譯文】

人生在世,險阻艱難很多,淫慾和邪見,是其中的根本大難。你的家庭比較富有,上面沒有父親兄長,如果不努力勉勵自己,難免不墜入淫慾的萬丈深坑。一旦墜入其中,就不能出離,不到埋身於溫柔鄉,令家業敗壞,子孫斷絕,先人德業喪失殆盡,自己性靈埋沒墮落而不能停止啊!應當觀察女色,如同毒蛇,如同羅剎,雖然是自己的妻室,尚且應該節制淫慾,保養身體,以求繼承先人德業,永遠昌盛後世子孫。至於邪淫,不要說良家婦女不可以侵犯,即使是娼妓也不可以侵犯。因為在對方來說,雖然有良女賤女的不同,在我自身,這總是一個邪噁心行的緣故啊!

——如誠法師譯


印光大師:念佛受病,實是無量劫業力所現

【文鈔原文】

書中言念佛急進、中氣虛極,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當隨各人力量,隨便出聲默念、大聲小聲皆無不可。何得一向大聲念,致令傷氣受病耶?然汝此大病雖由傷氣而起,實無量劫來業力所現。以汝精進念佛之故,遂轉後報為現報、轉重報為輕報。即此一病,不知消幾何劫數三途惡道之罪。佛力難思,佛恩難報,當生大慶幸、生大慚愧、生大淨信。

——《印光法師文鈔》• 復劉智空居士書

【白話譯文】

你在來信中說,由於念佛急進,導致中氣極虛,這是你不善於用心所致。念佛這一件事,應隨各人力量,應隨各人方便,無論出聲或者默念,無論大聲或者小聲,全都沒有問題。何苦一直大聲念佛,致使自己傷氣而受病呢?然而你得這場大病,雖然是因念佛傷氣引起,其實則是無量劫來業力所現。因為你能精進念佛,於是將來世報轉化為現世報、將重報轉化為輕報。這一場病,不知能消你多少劫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罪業!佛力不可思議,佛恩難以報答,應該生出大慶幸心、生出大慚愧心、生出大淨信心。


印光大師:勸戒習氣

學道之人,以治習氣為修行第一步工夫。若能克除一分習氣,其工夫方始實得一分。否則有因無果,難得與佛相應也。汝既知性情暴戾,當時時作我事事不如人想。縱人負我德,亦常作我負人德想。覺自己對一切人,皆有愧怍,歉憾無已。則暴戾之氣,便無由生矣。凡暴戾之氣,皆從傲慢而起。既覺自己處處抱歉,自然氣餒心平,不自我慢貢高以陵人。(文鈔三編·復郝智熹居士書)

學道之要,在於對治習氣。每有學問愈深,習氣愈盛者,此乃以學道作學藝耳。故其所學愈多,畔道愈甚。此吾國儒釋俱衰之本源也。

(文鈔三編·復王尊蓮居士書)

凡事必須善慮,不可任意而為。即如布施一舉,頗為善事。而不知慚愧者,反成障礙,固當以拒而不納為事。縱有來者,但小小相與,彼自不來矣。亦不必動氣發粗,但以不理為最上之策。

(文鈔續編·復念佛居士書(即正編文鈔所載之永嘉某居士))


印光大師:我絕不肯以大話撐空架子,以自誤誤人

光平生率真守愚,絕不肯以大話撐空架子,以自誤誤人。文鈔中所說者,均屬人各能行,又能現生親得實益者。即人謂光無知無識,但以愚夫愚婦所行之事教人,亦無所惜。然亦有謂其合己機宜,由茲生信修持者,亦不乏人。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脫死,必須到業盡情空地位,方可。否則,夢也夢不著。唯淨土法門,若具真信切願,加以志誠懇切念佛,則便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已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別種法門,則斷難現生了脫。現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將來豈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是以宜及早注意於此法也。

淨土法門,一切世間事務,均無所礙。但須各盡其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而已。汝在家中,正好修行。常存除暴安良之心,對人民,作自己家人想。對兵士,作自己弟兄想,必期於弟兄護持家人。凡所到處,切誡兵士,存忠恕心,不可稍有擄掠奸淫之事。縱人不知,天地鬼神為記其功過。或於現生,或於後世,決定要受善惡之報,決定不會有因無果。

節選自《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復姚維一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印光大師開示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

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

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世人如何發現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

摘自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現在講一講印光老法師,他是陝西人,受戒之後就到普陀山去閉關,他這個閉關就是一天到晚看藏經。他看藏經是畢恭畢敬。端然正坐。到廁所去,要另外換衣服,另外換鞋子。用過廁所,洗淨之後,回來又把看經所穿的衣服再穿回來。即使廁所很乾淨,他都要這麼換。穿著看經的衣服不到廁所;廁所穿的衣服,不穿到看經的房裏來。一天到晚他都是這個樣子,恭恭敬敬的看經。他在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住了十八年,每一天都是看經的,沒有一天閑著的時候。那麼看經看了十八年以後,就到南京去講《彌陀經》。

講《彌陀經》你說怎麼樣?憑這麼一位大德高僧,在這兒講經,居然沒有人聽。只有一個人,天天來坐到板凳上等著,他以為這一個人聽經聽得很注意,很高興,他就問:「我講你聽得懂嗎?」他是陝西人口腔,所以問,這個人說:「哦!法師我不懂啊!」「你不懂!?你在這兒幹什麼?」他說:「我等著您講完經,我好收板凳,我是收板凳的,不是聽經的。」啊!這位老法師一聽,非常傷心,以後發願再也不在南京講經了。看!沒有人聽經,就一個人在這兒等著的,他以為是聽經呢?原來還是等著預備收凳子的。

以後上海居士林就請他講《彌陀經》,他到上海去講經,很多人聽,這回不是沒有人聽了,因為南京那個地方佛法不太興,所以就是大德高僧,沒有人給他宣傳,不會有人知道,就不會有人來聽經。但是到上海,因為他有一些皈依弟子都在上海,這些皈依弟子知道師父來講經,就各處宣傳,你來聽啦!你來聽啦!這把佛教徒都叫來聽法了。其中有一學生,這學生不是個佛教徒,大約十八、九歲,二十歲的女學生,有一天晚間她作了個夢。作什麼夢呢?有人告訴她說:「你要到居士林去聽經啊!現在大勢至菩薩在那兒弘揚佛法,講《彌陀經》呢!」第二天早上看報紙,果然居士林有一位印光老法師在那兒講《彌陀經》。

哦!奇怪了?我怎麼作夢是大勢至菩薩在那兒講《彌陀經》?於是她就來聽經,同時也帶了很多學生來聽經。她告訴這些學生她夢見這位法師是大勢至菩薩。她也不知道大勢至菩薩是誰?然後就問信佛的人,什麼叫大勢至菩薩?這些個信佛的人問她是怎麼一回事?她就說她在夢中聽人家說大勢至菩薩在上海居士林講《彌陀經》,叫她來聽經。她對這些居士一講。這些個居士想:喔!這老法師大約是大勢至菩薩來的。於是就去告訴印光老法師,有一女學生在夢中聽人說你是大勢至菩薩在這兒講《彌陀經》呢!老法師說:「不要亂講,胡說八道的。」把這些人罵了一頓,沒有人敢再說了。以後這位女學生也就皈依印光老法師。

在這位女學生的夢中,也告訴她這大勢至菩薩再待三年,他就回去,見不著他了。果然過了三年,民國三十三年,這位大勢至菩薩──印光老法師就圓寂了。圓寂之後一般人才知道:哦!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所以,印光老法師他最歡喜寫《楞嚴經》上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有很多居士都有他特別寫這一章的字畫。因此近代印光老法師是開悟的大德高僧。不是說佛滅度五百年之後,就沒有阿羅漢了,那不但是阿羅漢,還超過阿羅漢呢!


(附錄)關於印光大師為大勢至菩薩化身的原始記載文獻 二則

一、楊信芳女士 

余十八歲時,肄業上海女子中學。有同學張孝娟女士,住西門路潤安裏,與餘交誼最深。其母張太太,雅愛餘,以親女視我,故我亦以“阿母”稱之。放學歸來,輒膳宿于張家,習以為常。民國廿五年國曆十一月廿三夜,余宿張家,與孝娟共榻。中宵睡去,遙見觀音大士立小島上,環島皆海,水天一色。大士身長丈許,瓔珞莊嚴,手持淨瓶,如世所繪。餘則在一葉扁舟中,舟駛近島,大士招手告餘曰:“大勢至菩薩現在上海教化眾生,汝何昏迷,不去聞法?”餘無以答。大士又曰:“印光和尚是大勢至化身,四年後化緣畢矣。”言訖而隱。忽駭浪滔天,舟幾覆,余大呼“救命”。孝娟推餘醒,曰:“信芳汝其魘耶?”餘告以夢,相與一笑。翌晨,以夢告張太太,並問:“有否菩薩名大勢至,有和尚名印光者乎?”張太太固信佛,驚曰:“大勢至乃西方極樂世界之菩薩。印光和尚之名,昔曾聞諸孝娟之父,雲是普陀山得道高僧。”餘問:“印光和尚今在上海耶?”張太太曰:“不知。”餘為之悶悶。次日讀《申報》,見登有《丙子護國息災法會通告》,乃知上海聞人請印光和尚來滬在覺園主持法會。奇哉此夢!三人驚詫不已。乃與張太太母女同赴覺園,聽印光大師說法,三人同皈依焉。余蒙賜法名“慧芬”,張太太“慧范”,孝娟“慧英”。愧餘孽障深重,未能精進,今則攜男抱女,終朝碌碌,淨業益荒蕪矣!昨得蘇友書,雲印光大師已坐化於靈岩山。嗟夫!大師逝矣。化緣四年,竟符昔夢。余與大師有一段香火因緣,不可無詞,垂淚走筆,語不成文,寄上海《覺有情半月刊》發表,藉志餘哀。南無大勢至菩薩! 二十九年十二月七日 楊信芳記 

(載《印光大師永思集》) 

 
二、弘量法師(即民國初年的才女張汝釗) 

農曆九月廿三日,觀宗寺根師來函,囑撰紀念印光大師文一篇,因閱律藏三大部尚剩十冊未竟,寄言敬辭。何期於廿四日中夜忽得一夢,見我先師印公老人在一廣博嚴麗之一大殿中,展開黃色坐具禮佛,身軀高大,光明赫燁。命我在其後拜佛訖,我即稽首問曰:“十載翹誠,今得一見,願興慈悲,開示愚蒙。” 
師曰:“汝好自弘法,毋得厭倦,臨命終時,我當來接。”我曰:“見師相好光明,得非大勢至菩薩耶?” 師曰:“是,不錯!” 
我不覺長跪合掌,說我上月所作之《大勢至菩薩偈》以贊之曰:“金瓶寶冠擁青螺,百億牟尼漾碧波。絕妙香塵嚴極樂,無邊光色淨娑婆;攝生方便歸安養,念佛圓通渡愛河。足步蓮花大勢至,現前接引見彌陀。” 

覺後追憶夢境,以及先師在世成就下劣(作者自謙)一段公案,若不貢獻同仁,則亦何以繼往開來,啟人信心?且老人慈悲,待我臨終時允來接引,則導我最初皈佛者,師居第一,而導我最後生西者,師又居第一。恩大難酬,敬書數則,聊表寸心,無可命名,故權標此文曰:“追慕原始要終之第一位大導師!

(節錄) ”追慕原始要終之第一位大導師

 

法師簡介: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生於1861年。幼時讀程朱儒書,對佛法持批判態度,後因病閱佛經,方知佛法廣博精深。21歲時前往終南山南五台蓮花洞,禮道純和尚出家,專修淨土。22歲依印海定公律師受具足戒。光緒十二年,閱大藏經,增修《淨土十要》等要籍。此後,往返北京、浙江諸寺之間,並閉關六載。1918年徐蔚如刊行大師文章二十餘篇《印光法師文鈔》,後數相繼印出《增廣文鈔》等著作。1930年,至蘇州報國寺,創立弘化社,流通淨土宗書籍。1940年任淨土道場蘇州靈岩山寺住持。同年十一月初三,預知時至,安詳圓寂,被認為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上。


世間的一切皆不可得

慧律法師慈悲開示

我們對這個死,時時刻刻都要放在頭上,放在腦海里。有些人怕看到死人,他沒有想過我們也會死。這個世間人很奇怪,譬如說,學校裡有一次帶了一群學生去參觀博物館,因為學生從來沒看過人的骷髏,結果進去一看到人的骷髏,那些孩子竟然被嚇哭了,很害怕。其實那個就是人的真相,我們人死後,就是只剩骨頭,如果是骷髏跟我們一起睡,我們會很害怕,但是如果是一個美女來跟我們一起睡,我們就會很高興。你會說:「女人漂亮啊!」你就不覺得害怕,事實上,有一天她死了之後,她也會變成骨頭,會壞、會爛啊!

所以說,只有釋迦牟尼佛見到世間的真相,只有釋迦牟尼佛講真話,世間人都是說虛偽的話:「祝你長命百歲囉!壽比南山囉、福如東海囉!」總是說這一些,對不對?世間人甚至到死了,都還是很執著,如果是請道士來辦,道士把鐵釘撒出去時,他就會這樣喊:「祝你代代發旺財。」連人死後辦喪事,都還是執著這種東西。聽到發財,人們就答:「有哦!有哦!」道士隨便亂念,你也不曉得。有一次有個道士,因為喪家紅包給太少,聽到說只打算包多少紅包給他,這個道士就很不高興了,於是就趁著把鐵釘撒出去的時候:「祝你代代發旺財。」底下還加一聲:「哼!····」臭罵了幾句,那一句比較小聲,底下的人也沒聽到,底下的人還是照喊:「有哦!有哦!」人家在臭罵他了,他還是喊:「有!有!」人就是不了解生死的可怕、輪迴的可怕,所以在假相中拚命的打轉,一直到死不能解脫。

 

為何佛菩薩轉世再來不露身份?

世間最大的功德,莫過於好好教育兒女

自殺的果報

佛教對自殺的看法:如果你活得累了,請不要輕生!

破解自殺的秘咒:防自殺咒。抑鬱症可經常持誦蓮師心咒

世間最大的罪惡就是愚痴!能讓人永難回頭!愚癡跟邪見有什麼差別?

要思維死無定期,棺材是裝死人的,不是裝老人的

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中陰界,恐怖到比死刑還無法想象

親人剛往生,做甚麼功德最管用?臨終實用手冊,如何助念?敬請收藏!

佛說人在臨終時會出現的六道現象!你在中陰身會遇到什麼?

佛說人在臨終時投胎到哪一道的現象!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底出

超度的功德和意義:對去世多年已投胎者仍利益很大

佛說人在臨終時投胎到哪一道的現象!死後中陰身轉生投胎的情形

蓮花生大士中陰救度的故事

由觀靈術在陰界看到的景象介紹

戒律不是約束,是保護

佛教界對靈魂的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