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姜查尊者:修行要看見本心!

關於這顆心,事實上,它實在沒有錯。它本質上是清淨的,且原本就是平靜的;若不平靜,那是因為它跟著情緒走。

真心與這些無關,它只是自然的一面,因受情緒欺騙,而變得平靜或擾動。未受訓練的心是愚痴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讓它陷入快樂、痛苦、愉悅或憂傷之中。

不過心的真實本質並沒有那些東西,歡喜或悲傷不是心,它只是欺騙我們的情緒,未經訓練的心迷失後,就跟隨著情緒而忘了自己。

於是,我們便以為是自己在沮喪、感覺自在或其他等等。但是,其實這顆心原本是不動與平靜的,真正的平靜!

只要風靜止,葉子就會安住不動;風來了,葉子隨之舞動,它舞動是源自於風。

心的舞動則是源於感官印象,心跟隨著它們,否則就不會舞動。若完全覺知感官印象的真實本質,我們就能不為所動了。

修行就是要看見本心,我們必須訓練心去覺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迷失其中,讓它能平靜下來。我們艱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為了這個單純的目標。


阿姜查尊者:持續保持這樣的覺醒

修定時,集中注意力於呼吸,想象你獨自坐著,沒有任何事物會干擾到你。擴大這樣的想法,直到心完全放下外在的世界,只剩下呼吸的進與出。心一定要遠離外在世界,不要想到旁邊還有什麼人,不要讓心有擾動的機會,最好將它們完全拋開,空無一人——只有你獨自坐著。擴大這樣的想法,直到一切人與事的記憶與思想完全褪盡,對外界絲毫不感興趣,只專注於入出息念。正常地呼吸,讓入息與出息自然進行,不要強制它變長或變短,變強或變弱。保持呼吸平順,看著它進出身體。

心放下外在事物後,你將不再受到外面噪音的影響,不會被外界干擾。無論是形色、聲音或其他外在事物,都不會成為影響你的因素,因為心不再注意它們,它只專注於呼吸。

如果心受到擾動而無法集中,試著深呼吸。先把肺吸滿空氣,然後完全吐出,幾次之後,再回到原來的禪修上。調整一段時間後,正常的話,心會重新恢復平靜,不過,它一定會再度跑開。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把心再拉回來,深深地吸氣,然後把肺部的空氣完全吐盡,再吸氣,重新回到入出息念上,再度專注於吸氣與吐氣。

技巧純熟之前,一定要先下一番工夫。最後,心一定能摒除外緣,安定下來。當外緣進不了你的心,無法妨礙它時,你就能看見心。心是覺察的對象之一,其他還包括呼吸與法,它們都將呈現在覺察的範圍內,集中在你的鼻尖,正念則專注於入出息上。如此修行,你將漸入佳境,不只心安定下來,原本粗糙的呼吸也變勻細。身與心都能放下外緣,感到輕安。

此後,覺察由外在世界,轉而向內心集中。心集中後,保持覺察於集中的點上,你將清楚地看見呼吸的進與出。正念將更敏銳,也將更清楚覺察內心的對象與活動。當你的心就能遠離一切擾動的形式。它會集中在一點上,這就是禪定。當你的焦點集中時——此處是集中於入出息念——你就能因為正念的力量,而獲得洞見與覺醒。你持續清楚地看著呼吸,正念會增強,心在各方面也會變得更敏銳。外在世界逐漸脫離你的覺察,心也不再對外界做出反應。

你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一切感官機能都集中在一起。你感到自在,心已經解脫外在的束縛。覺察一直跟著呼吸進出,愈來愈深細,最後幾乎覺察不到呼吸。你可以說,是對呼吸的知覺不見了,或者也可以說,是呼吸本身不見了。換言之,呼吸已經細到難以察覺。事實上,呼吸仍然還在,只是太細了,就像消失了一般。為什麼?因為心也變得太細了,只剩下純然的覺知,一種非常特殊的覺醒狀態。雖然呼吸不見了,心仍然清楚地覺知它不見了。持續保持這樣的覺醒。


阿姜查尊者:貪愛是一種深淵,憎惡也是一種深淵!

得到時感到高興,失去時則感到沮喪,這就是佛陀所說應該避開的兩端。告訴你的心,讓它避開。

因此修法者,聽到教導後,應該仔細觀察這些愛憎的情緒,當它們生起時,要努力降伏內心。仔細觀察並避免落入極端的反應中,這有助於心的提升。

不要讓自己陷入深淵,貪愛是一種深淵,憎惡也是一種深淵。佛陀瞭解這些事,他透過修行,看見它們是無常、是苦與無我的。

貪愛生起時,將它放在一邊,憎惡生起時,也將它放在一邊。如果你無法將它們放下,就應該訓練心如此做。這些事本身無法讓心平靜。

這就是法,這就是佛陀的教法。你必須向這裡觀察,必須向這裡尋找平靜,因為這就是涅槃之道。「你若追逐那些事?你將因此而落入惡道。」這樣告訴你的心。

不要陷入執著,或為這些事巧立名目,你若下過田,你就知道怎麼鞭策牛,讓它聽從你的話,到達你想去的地方。因此,為什麼不鞭策自己,抓穩心的方向呢?

我們談的是到達一個沒有業因的地方,在那裡業因已經耗盡。如果有貪愛或憎惡,意味著有因存在,有因就會有果。有生,就會有滅,這就是自然。

當貪愛與執著存在時,就會有憎惡與反感。如果有天堂可達,未來就有地獄可入,反之亦然,生與有的領域就是這樣。

因此佛陀希望我們仔細觀察,這不只適應於少數人而已,它們放諸四海皆准。因此你應該去哪裡修定?你修定的物件是什麼?當你看見時,就應該迅速放下。

就在當下精進,以善巧方便調伏你的心,使它柔軟,就像鐵匠把鐵熔化後,再把它塑造成各種有用的器具一樣。

就像這樣,我們以戒律、禪定與智慧調伏我們的心,使它柔軟與降伏,獲得平靜。


阿姜查尊者:人們只有一個問題 -- 執著的問題。

人們只有一個問題 -- 執著的問題。就因這件事,人們互相殘殺。一切問題,無論是個人、家庭或社會的問題都根源於此。其中沒有贏家,他們互相殘殺,但到頭來沒人得到任何東西。得失、毀譽、稱譏、苦樂 —— 這些都是世間法,它們吞噬了世間眾生,是麻煩製造者,若不省察它們的真實本質,就會痛苦。

人們甚至為了財產、地位或權力而殺人,為什麼?因為他們將這些事看得太重要了,他們被任命為某個職位,如村長,就樂昏了頭,在被任命後,變得醉心於權力。若老朋友前來拜訪,他會說:「 別常來這裡,現在的情況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佛陀教導我們要瞭解財產、地位、贊美與快樂的本質,當他們出現時,接受它們,但要順其自然,別被它們衝昏頭。若你無法真正瞭解這些事,就會受到權力、子女與親屬等的愚弄!若你清楚瞭解這些事,就會知道它們都是無常的「 行 」。若執著它們,它們就會變成煩惱。

人們剛出生時,只有「 名 」與「 色 」而已,之後我們才為他加上「 王先生 」或「 林小姐 」等名稱,這是依據世俗法而為。此外,還會有「 上校 」或「 醫生 」等頭銜。

若我們並非真的瞭解這些事,便會認為它們是真實的,並執著它們;執著財產、地位、名稱與階級。若你有權力,就可頤指氣使:「 將這人抓去處決,將那人抓去關起來。」階級帶來權力,「 階級 」一詞正是執著之所在。

只要人們得到階級,就開始發號施令;對或錯,全憑心情行事,因此一再犯同樣的錯誤,偏離真實的道路愈來愈遠,瞭解「 法 」的人不會如此表現。若你擁有財產與地位,就讓它們只是財產與地位,別讓它們成為你或你的身分,只要善加利用來履行職責即可,然後就放下。你還是你,沒有改變。


阿姜查尊者:以「心眼」去看,身體裡的身體。

人們就是如此。它們的確可以看見身體,但看到的是錯誤的,他們並未以「佛」或「覺知者」去看,只是以平常的方式看見身體,只看見它的外表。只看見身體並不夠,若只是如此會有麻煩,你們必須看見身體裡的身體,如此事情才會變得比較清楚。

只看身體,你們會被它愚弄,被它的外表給迷惑,未看見無常、苦與無我,貪欲會生起,你會著迷於色、聲、香、味與觸。這種看見只是以世俗的肉眼看見,會讓你產生愛與恨,且有好惡的分別。

佛陀教導我們,必須以「心眼」去看,看見身體裡的身體。若你真的看進身體裡去……嗯!真的很惡心。今天的和昨天的東西都混在那裡,你分不清什麼是什麼。這樣看比用肉眼看清楚多了,瘋狂的肉眼只看它想看的東西,我們應以心眼、慧眼去觀。

這是能根除五蘊--色、受、想、行、識執著的修行,根除執著就是根除痛苦,痛苦就在這裡,在執著五蘊處生起。五蘊本身並非是苦,只有執著它們為自我--那才是苦。

若透過禪修,看清這些事物的實相,痛苦就會像螺絲釘或螺栓一樣松開。當螺栓松開後,它就會退出來。心的松脫也是如此,它會放下,從善惡、名利與痛苦的迷執中退出。

若我們不知這些事物的實相,那就如隨時在絞緊螺絲釘,它變得越來越緊,直到摧毀你,讓你痛苦不堪為止。當你覺知事物的實相時,就是在松開螺絲釘,以「法」的語言來說,我們稱此為生起「厭離」。你變得厭倦事物,並放下對它們的迷戀。若能如此松開,就能等到平靜。


阿姜查尊者:走在佛法的路上,你不能以「身」去完成,你必須以「心」去走。

鎖在牢獄裡的只是這個身體,不要讓心靈也被鎖住了。

我們僅祇是這具身體的訪客,就如在這裡的聽堂一樣,它並不真的是我們的,我們只不過是暫時的房客。

沒有人任何人能替你做,光聽別人說也無法斷除你的疑惑。唯一能斷除疑惑之道,就是你親自做一次地完全放下。

佛法是在修行中生起的。教導只是指出領悟的方法,若要領悟佛法,必須將那教導帶進我們的內心。

任何嘗試要強迫自己平靜下來,都只是執著和欲望的表現,反而會阻礙你注意力安定下來。

當你做每一件事情時,你必須心裡很明白,很清楚。當你看清楚時,就不需要去忍或勉強你自己了。你感到受障礙與有負擔,是因為你不了解這點!

禪修的目的不僅於經常平靜自己,讓自己脫離憂惱而已,而是要洞見和絕滅使我們一開始就無法平靜的原因。

修行只是關於心和心的感覺而已,而不是一樣我們必須去追逐或奮力爭取的東西。你所要做的,只是試著保持覺醒。

這些感覺生起的地方,就是我們能夠開悟,智慧能夠生起的地方。

學習去辨認「欲望」和「需要」的不同。

混亂升起的地方,就是寧靜可以升起的地方;那裡有混亂,我們透過智慧,那裡就有寧靜。

平靜是引發智慧的基礎,而智慧則是平靜的成果。

覺知者如實地徹見,而不因變遷的現象而快樂、悲傷。

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內心的平靜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如實了解事物的真相,並放下對一切外緣的執著,以一顆不執著的心作為你的依歸。

我們必須如實地看事物感覺只是感覺,念頭也只是念頭。這就是結束所有我們問題的方法。

你必須看見在快樂中的不圓滿之天性。

「無常」這真理是世界上最單純的事, 卻也是最深遠的。

你必須把持住心,反覆地觀這個苦和不愉快,只是一個不穩定的東西;終究它是無常、苦、無我的。

欲望一直存在著,這只是心的一種狀態。有智慧的人也有欲望,但卻沒有執著。

沒有人能教你這個真理,只有當「心」親自瞭解時,它才能滅絕和捨棄執著。

別執著良善,別執著邪惡;這些都是世間的性質。我們修行以超越世間,從而將這些事情帶往終點。

如果我們做事只是為了求得回報,它將只會引起痛苦。修行不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為了放下!

即使連定(平靜)都不該去執著。

坐禪不是要「得」到任何東西,而是要「除」去所有一切。


阿姜查尊者:你必須像這樣地緊追念頭不捨,直到你瞭解!

曾經,在我修行了大約五年之後,有段時間,我開始感覺到與他人共住是一種妨礙。

我慣於坐在我的茅蓬里試著去打坐,人們卻不停地走近來閒談而打擾了我。我逃了出去自個兒住,我想我不能和這些煩擾我的人一起修行。

我受夠了,因此我跑去住在一個小小的、在森林里荒蕪了的寺院,離一個小村落很近。我獨自居住在那兒,不跟任何人說話——因為沒有其他的人可以談話。

我在那裡,大概十五天之後,念頭升了起來:「嗯,如果有位沙彌或白衣與我同住在這兒會是不錯的,他可幫我一些小雜務。」我知道念頭會前來。果然,它就來了。

「嘿!你是個古怪的人,你說你受夠了你的朋友,受夠了你的同修比丘和沙彌,這又是什麼呢?」「不,」念頭說:「我想要一位好沙彌。」

「看吧!好人都在哪裡呢?你能找到任何一位嗎?你要上哪兒去找一個好人呢?整個寺院裡只有不好的人。你必然是那唯一的好人,所以會如此這般的逃開吧!」

你必須像這樣地緊追念頭不捨,追隨著你念頭行經的途徑,直到你瞭解。

「這是重要的一點,哪裡是找到一位好人的地方呢?沒有任何一個好人,你必須在你自己內心裡面找到這個好人。」

現今,我仍然如此地教導我的弟子,你不會在別的地方找到良善,你必須在你自己的內心找。

如果你自己是好的,那麼無論你去哪裡,都會是好的;不管別人批評或贊揚你,你仍然會是好的。

 

何謂修行?

修行很重要的是學習讓自己更勇敢、更有勇氣

真正的修行有三個基本條件

老修行脾氣大!確定這不是在說你嗎?

菩提心比念佛還重要!往生淨土要不要發菩提心?

把握自己在家修行的特點,絕不能是在家人做出家事!

你還是認為別人在傷害你,你完蛋了!

平靜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你的學佛動機是什麼?不要讓師父哄著學佛!

幫你看清「我執」的真面目到底是什麼?

修學凈土宗要不要聞思?

照顧心念就是修行

隨喜功德,功德與行善者等同

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修心八頌》略釋

為什麼要修行,修行有何好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