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的三不問--念佛三不問,往生不繞彎!
善導大師有三不問。我們念佛人經常問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樣那樣的事情。善導大師講:不問時節久近,不問罪福多少,不問時處諸緣,這叫三不問。
善導大師的三不問--念佛三不問,往生不繞彎!
善導大師有三不問。我們念佛人經常問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樣那樣的事情。善導大師講:不問時節久近,不問罪福多少,不問時處諸緣,這叫三不問。
介紹一個沒有傳承也可修的簡易破瓦法,確保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其它淨土)是幾乎所有佛弟子夢寐以求的結局,淨土宗弟子更是日日時時念念不忘,其實,對於密宗而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許多善巧的法門,除了臨終時通過具德上師修破瓦法,在《確保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種簡單修法》中亦介紹了3種。
淨界法師:同一句佛號,在不同的心態所表現出來的功德是不同的!萬德洪名為何對每個人的加持力不一樣
淨土宗,它在整個大乘八宗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種佛力加被的法門,要按照密宗的說法,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身為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它一個修行的特點,簡單的說就是要你能夠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以在淨土宗當中,不管你是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歎、意業的觀想,你的所觀境都是彌陀的功德,因為這個法門的重點是要你跟彌陀感應道交。
人到晚年的時候,重點已經不是離苦得樂,或者趨吉避凶。晚年的時候,重點是你要規劃你的來生了。一個人到了晚年,你再注意今生,那你這個人就不對了。
因為到晚年,你的太陽已經是夕陽西下了,你今生再怎麼經營也就這如此,再怎麽離苦得樂也就這樣子了。到了晚年應該專注,怎麼趕快把你來生的的目標給創造出來。就是你的心要跨越今生,去考慮想到來生去了。所以你的年紀,也會影響到你修行的法門。
淨界法師:不能只欣求極樂,還要能厭離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養信願,所以它是三資糧。信願本來就是一種觀慧。願力是一種智慧,信仰也是一種智慧。對不對?持名當然是一個止,就是無分別住。但是你要培養堅固的信願,這是一種觀慧所攝,是專注力跟觀照力。其實每個佛號都必須有專注力也有觀照力,兩個都要有。你要調伏要引導佛號,對不對?你不能只是一路念。修行人剛開始只管念佛就好了,因為你問題不大,你遇到的都是表層妄想。
淨界法師:淨土宗最怕你對佛陀無所求,那就完了!
我們看《淨土聖賢錄》,有一個公案也是這個道理。說宋朝有一個叫做吳瓊的居士。這個居士一開始是出家的,出家以後在僧團的生活並不適應,就還俗了。還俗以後就娶妻生子。這總要找個工作,他就從事殺生的事業,到了屠宰場,就做這種切肉的工作。經過幾年殺生的共業以後,他的眼睛旁邊就長了像雞蛋一樣的一個腫瘤。這個吳瓊居士雖然還俗,但他對因果這個道理還是理解的。我們說過,有些善根是不會退的,業果的善根、空性的善根是不容易退的,但中道的實相是容易退。所以他就覺得他這個業障現前了,而且這只是花報而已,果報恐怕是三惡道。所以他就離開了家庭,到山上自己做一個茅蓬,整天拜懺、念佛。
淨空法師開示:消業障-懺悔的力量不可思議
化解業障的方法不當,怨業會越結越深
我們常講冤家宜解不宜結。尤其是對纏繞在身上的怨業,你需要的是化解,不是通過其他的手段來降伏,要解開,不要越結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