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僧寶,二寶居士能獨立存在嗎?

三寶,即佛寶、法寶、僧寶。"二寶居士"就是指信佛、信法、不信僧,不恭敬不依止僧寶的居士。有正見的佛子都知道,"二寶居士"要不得。但是"二寶居士"究竟有什麼具體表現,卻不是所有的佛子都知道的。

一種表現就是某些在家信眾認為修學佛法不需要依止僧團,只需依止佛寶、法寶即可,其表現形式是誇大自己的知識水準、修行境界,對於出家人缺乏恭敬心,貢高我慢,狂妄自大。

另一種表現,就難以識別了。因為,某些在家信眾表面上對自己的師父很恭敬,各種供養很努力,為什麼說他們也是"二寶居士"?因為他們只是對自己的師父、有名的高僧很恭敬而已,並沒有對十方的僧團普行恭敬。他們只是師父的腦殘粉,只是高僧的追星族;而不是修學佛法的行人。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眼中只有個人崇拜的偶像。所以,他們仍然是三皈依不完整的"二寶居士"

夢參老和尚:其實,二寶弟子沒信佛,也沒信法

你對三寶一定得恭敬,對僧人我不說,對佛、法兩寶,要恭恭敬敬。現在有二寶弟子,信佛信法不信僧。這樣一來,你也沒信佛也沒信法,為什麼呢?佛說的三寶,少了一寶,誰來傳法啊?若是沒有那些老和尚傳下來,法早沒有了。

有些老和尚用他的生命來認法,用生命來換取法的存在,你為什麼不尊敬他?這樣子想修解脫道,很難。想修解脫道,只一個皈依佛、皈依法,你就解脫了嗎?

大安法師:離開僧寶,一切免談!

在家信眾修行中首先要恭敬僧寶。尤其在佛滅度之後,佛寶、法寶還完全依靠僧寶來傳遞,離開僧寶一切免談。

現在有所謂的"二寶弟子",就是皈依佛、皈依法,但不皈依僧。到最後一寶都沒有,成為"活寶"。對出家師父沒有恭敬心,就難以得到修行佛法的利益。

袈裟是三世諸佛解脫的幢相,能出家就說明善根深厚,光這一點都值得我們恭敬。更何況他還受持出家戒,每天福德流長!一個持戒比丘就是每天受用萬兩金子的供養也消的起。

聖嚴法師:僧寶的地位,最重最要!

我們既已明白了皈依三寶的概念之後,就應該來皈依三寶了。至於皈依三寶的儀節,在佛陀的當世,因為受歸者的根器厚,所以也用不著什麼儀節。

比如釋迦世尊的第一個皈依弟子,耶輸伽的父親,在佛前如此說:「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願世尊聽為優婆塞。」這樣一說,便算受了三皈依。照實際而言,佛在未度五比丘之前,世上還沒有比丘僧寶,佛為兩個商人及龍王授皈依,即唱三歸,要他們皈依未來僧。

可知三寶是一體,皈依佛、皈依法、而不皈依僧,便不成其為皈依。佛滅之後,由僧寶來住持三寶。在三寶之中,雖以佛為最尊最貴,法為最高最勝,卻以僧的地位最重最要。

佛陀入滅之後,佛教的道場,要由僧寶來住持,佛教的經典,要由僧寶來保存,佛教的文化,要由僧寶來傳播,佛教的信徒,要由僧寶來接引。因此,佛陀在世時,佛教以佛為軸心,佛陀入滅後,佛教則以僧寶為重心。僧人之中,固然有龍蛇混雜,我人歸依,不妨擇善而從,但於恭敬供養之心,則應一律平等。佛經中說,雖是破戒比丘,仍足為人天之師,所以不得分別高低,更不得妄加批評。

蕅益大師:這樣一生修學,只名附佛外道

皈依僧者,則一切僧皆我師也。

〈中略〉

故已受皈依者,於一切僧眾,若賢若愚,皆當尊禮為師,自稱弟子;未可憍慢,妄自分別。且歸依三寶之境若不遍者,不得三皈之體,既不得體,窮其一生修學,只名附佛外道,雖種將來成佛之因,若於三寶中一念分別憍慢,則苦報無窮矣!


學誠法師

很多在家居士來寺院作了幾天義工以後,內心對佛法的體會比在家時要深很多,不少人問及在家修學不能很快進步的原因在哪裡?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認識清楚在家修學容易犯的錯誤,然後糾正他,就可以很快進步。

(一)著於文字 喜見他過

為瞭解決自心的苦樂問題,所以要學習佛法,但是學佛多年,不見的快樂有增長,痛苦有減少,不是經論有問題,而是我們依世間的學習方式學習經論,誤以為懂了文字就懂了佛法,沒有辦法依經論反省生命,對治煩惱,文字懂的越多反而成了看別人過失的工具,這一點,在家居士尤易陷入而不知。

(二)我慢高山 法鏡外照

聽聞佛法要具六想,第一就是「病者想」而我們常常不這麼想,我們通常會以世間的地位、學歷、名譽等等,作為不承認自己有病的依憑,佛法是從恭敬中求的,如果有一絲毫的慢心,都會成為受用佛法的障礙,實際上我們在無明當中,絕對是個大病人,聞思佛法必須反觀自心,法鏡內照才能治病,反之,不照自己而照別人,在外境上分別計較,是不可能淨化及提升心靈的。

(三)二寶居士 輕賤僧寶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學佛人,只皈依佛法二寶,人稱「二寶居士」,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多是看不到自心的煩惱賊在作祟,以至膨脹我執、法執,以自己片面、單一的角度看僧眾的行為,不能理解,乃至譭謗,這種過失是非常嚴重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為還沒成佛,所以每個人都在學習,學習就是因為有不圓滿的地方,俗眾在學習,僧眾也在學習。

(四)貪著自宗 嗔他法派

入了佛門,皈依了三寶,還是容易犯一些過失。有些人學了一個法門就非常執著,常在人、寺廟、宗派上分別,居士之間不能互相尊重接納,結果因為對人看不慣,進而對其所學的法門一概否定,甚至譭謗,造下譭謗正法的惡業,謗法業障,大如須彌,修行怎麼可能進步。

(五)學不善巧 反成障礙

還有一類居士,皈依了三寶,讀了一些經論,覺得佛法最好,就一頭紮進學習佛法中去,極力勸導家人、親戚、朋友都來學佛,要求全家跟他一起吃素,實際上每個人善根,福德因緣不同,人家不一定聽你的,結果漸漸和家人相處不來,乃至格格不入。在單位工作,人際關係變得很差,別人看你學了佛法卻成這樣,也就排斥否定佛法,對佛教產生很多誤解,自己學佛也越來越痛苦,得不到解決。

在家居士要想走出學佛的誤區,關鍵就是讓佛法融入自心,以正知見指導自己的行為,把佛法轉化為自己潛意識中的力量,自然而然任運都和正見相應,如何做到呢?這個過程譬如登山,若一路上都是拉你下山的人,都是告訴你上山多危險的話,你可能在信心薄弱時就隨同他們下山去了,還是得不到受益,所以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助伴,走上菩提大道才會既穩又快。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在師友的幫助下,首先認清自己學錯的形相,不自輕,不退怯,以「契而不捨,志在必得」之心,突破學佛路上的重重難關,不斷改正錯誤,證得種種功德勝利,究竟成佛。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