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大家生生世世不犯謗三寶的過患,若有違犯亦能懺罪清淨!

阿彌陀佛!

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禪心慧語:菩薩摩訶薩,欲得世世具諸相好端嚴如佛,一切有情見者歡喜,發起無上正等覺心,速能成辦諸佛功德,應學般若波羅蜜多。〔錄自《大般若經》〕(2010-2-12)


淨界法師:破了戒的僧寶你沒有資格去說,除非破見!

你知道這個菩薩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錯,就私下去找他,跟他勸諫說:「某某人啊,我是為你好,你最好這件事不要做了。」你是用鼓勵的心態,而不是以一種陷沒心或治罰心來宣說,那麼在律上說你可以有三次的勸諫。

第一次的勸諫他沒有反應;你找適當的機會再勸諫一次,他又沒有反應;再講第三次他都沒有反應。這個時候菩薩就不應該再講下去了,默然離開就可以了,因為你已經仁至義盡了。你經過三次的勸諫來點醒他,他都沒有醒過來,你該做的都做了,這個時候開緣。

那麼這條戒的意思我們講一下,它整個制戒的道理在哪裡?佛法二寶賴僧弘傳,三寶的住世是靠一個有明瞭性的僧寶來住持。因為佛陀滅度了,在這個世間上只剩下佛像。佛像也不能講話,法寶是放在圖書館,它自己也不能講話,所以佛寶跟法寶在世間上的流傳是靠菩薩僧寶的發心,才使令這個光明能夠代代地流傳到世間上去。所以,三寶的住世是靠一個有明瞭性的人,這個人是僧寶,來住持佛寶跟法寶。這個人的重要性就很大了。

我們一般人的概念是,人跟法是分不開的。有些人說依法不依人,其實這句話我們一般人做不到,人跟法是分不開的。我不知道諸位的想法是什麼?如果你的師父出現重大過失,他教導你法的時候,你還會去修,有可能嗎?不太可能,因為人跟法很難分開。所以,你誹謗他的人,就連帶著對他所弘傳的法也產生了障礙。那這個時候受傷的是誰?當然是跟他學的弟子嘛。你怎麼破壞我學習的因緣?

所以在律上說,一個菩薩僧寶即使他犯了錯,「譬如死尸,猶能度人」。這個人死掉了,他死掉是他的因果,但是我們抱著死尸還是可以到彼岸。「譬如死尸,猶能度人」,就是說,這個菩薩有過失,我不能宣說,因為他講的法還是正法,很多弟子跟他學習還是可以栽培善根,還是產生增上。這個死尸還是發揮了把這個人從此岸度到彼岸的效果,雖然他自己犧牲掉了。所以,即便他的身口意有過失,菩薩為了護持正法的緣故,不應該來宣說。

但是有一個例外。這個人不但破戒,還破見,那這個菩薩要擊鼓而攻之了。因為他不是私下行為有問題而已,他宣說的法是錯誤的,開始在誤導眾生,「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他說世間上沒有因果,他說沒有極樂世界的存在,大乘佛法非佛說。這個時候,他所釋放出來的已經不是對眾生產生引導的力量,那跟這條戒就不一樣了。

所以我們必須釐清破戒跟破見的差別。破戒,他是一個死尸,還是可以幫助人前進,只要他的法是正確的,我們沒有講話的餘地。不要說你,我也一樣,我們都沒有講話的餘地。因為你講出來對大家都沒有好處:第一個他不可能改變,第二個你講出來傷害你的菩提心,第三個對整個大乘佛法的弘傳產生負面的效果。三方面都損失,講的人損失,被講的人損失,學法的人也損失,三方面都損失,沒有一個人得到好處,只有外道最高興。

但是他破見那就不一樣了,那我們就不能包容了,就不能保持默然了。所以這條戒大家要把破戒跟破見釐清。當然你有權力說,這個法師我就不親近他了,我也不護持他了,可以。你可以默然離開,可以的。你有選擇權。

這是佛陀對菩薩的一個戒法,所謂的說四眾過戒。他整個制戒的道理在這裡。


聖嚴法師:在家居士可以批評出家人的過失嗎?

我們首先應當承認,中國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來,根本是談不上律制的。所以僧人少有如律而行的,俗人(在家佛子)也就更不懂得律制了。

僧人多不崇律,生活儀節不能沒有失措之處;俗人不知律規,見到僧人的不順眼者,往往加以指謫。甚至形成僧人不談僧制僧規,僧制僧規的討論,竟然落到了俗人的文字與言談之中。說起來,實在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

當然,俗人之會討論僧制,指謫僧儀,責任應由我們僧人來負,俗人是無辜的。因為俗人皆是僧人弟子,弟子批評其師,豈非師教之失敗?俗人不知道以其俗人的身份來論究僧制,是不合佛制的行為,所以他們出乎愛護教譽的熱忱,來批評僧人的生活,是無可責斥的。不過,我想在此指出,俗人批評僧事,仍是絕對的罪過,即使此一罪過,應由僧人分擔。(《優婆塞戒經》卷三〈攝取品〉中說:寧受惡戒,一日中斷無量命根,終不養畜弊惡弟子,不能調伏。)

在我國的律典中,沒有一部是允許俗人來批評僧事的,特別是大乘菩薩戒,不要說是批評僧事,即使僧俗四眾弟子中的任何一人犯了過失,也不應無拘束地廣肆批評,否則便犯了《梵網經》重戒第六條「說四眾過戒」。

在泰國,雖然鼓勵俗人研究比丘戒,但是俗人絕對不敢論涉僧制,我想泰國佛教之允許俗人看僧律,用意當在使得俗人更能了解佛制的比丘生活,而對僧人更能發出無上的崇敬之心。當俗人知道了律制之後,自也不敢甘冒犯過的罪愆,而來抨擊僧人的律儀了。

根據律制,佛弟子的事,應由僧團的會議來共同解決,比丘犯了戒,輕則向一位清淨比丘悔過,中則向二個以上清淨比丘悔過,次重則在二十位清淨比丘中出罪,最重則失戒體,逐出僧團之外。菩薩戒犯輕罪則對一比丘悔過,中罪則對三比丘悔過,重罪則失戒體,應當在佛菩薩像前懺悔,得到了好相──見光見華,見佛菩薩來手摩其頂之後,方可允許重受。五戒弟子犯了戒,也是分為三等:上罪不可悔,中罪可悔,下罪可悔。

佛弟子犯戒,絕對不許大肆聲張,逢人便說。但是仍有處理的途徑,犯戒者如能自行發露,在清淨比丘前至誠懺悔,當然是最好。如果犯戒者自己已將犯戒的事情忘了,或者雖未忘記,仍不坦白髮露,那時可由有德資深的比丘,在集會之中,當眾為之舉罪,逼他發露懺悔,以求僧團的清淨。如果雖遭舉罪之事證俱在,而猶不肯認罪者,可由僧團會議,公推一位清淨的有德比丘,去向施主宣布他的罪過,以期斷絕他的信施,使他就範懺悔。可見,雖然比丘與比丘之間,也不得隨意宣說他人的過失,何況俗人能夠議論僧事?

但是,俗人對於犯戒的僧人,並非沒有說話的機會,唯其須是最最親善的人,以私人的關係,密下為之勸告,終不得發諸議論而筆諸文字。

還有一個規矩,那就是舉罪與懺罪的問題。佛弟子共分僧俗大小的七眾,僧人可舉俗人之罪,並可受俗人的悔過,俗人則不得舉僧人之罪,亦不得受僧人的悔過;大眾 (比丘與比丘尼)可舉小眾(式叉摩尼與沙彌沙彌尼)之罪,並可受小眾的悔過,小眾不得舉大眾之罪,亦不得受大眾的悔過;比丘可舉其下六眾之罪,並得受其悔過,其下六眾不得舉比丘之罪,亦不得受比丘悔過。

即在比丘之中,戒臘在五夏之前,不得為師,也不得離師──以其尚未通曉戒律的輕重與持犯,因此,比丘雖已超過五夏的戒臘,乃至已屆百歲高齡,如其不學無知,不明戒律的輕重持犯,仍然不得舉人之罪。准此而言,俗人而來議論僧事,而來討論批評僧人的威儀作法,自為佛制之所嚴禁的事了。

這不是佛陀制戒包庇僧人,實在是未屆其位而不識其境的緣故。佛弟子的七眾之中以比丘的位置最高,戒律之中,也以比丘及比丘尼律最繁,即使身為比丘,潛心於律制的研究,也非十年八年的工夫所能窮究透徹,何況是一介俗人,單憑主觀眼光的好壞,而來批評僧事呢?正像一個國家的法律,只有律師懂得較多,但至於解釋憲法,又非由大法官來專任不可了。如果下一個譬喻,俗人之論僧事者,則似小學的蒙童而去評閱博士的論文,試問:那能評閱出什麼名堂來呢?

我不怪今時的俗人議論僧事,所謂「不知者不罪」,因為那是出於他們由於「不知」而產生的錯誤。同時這一錯誤的產生,多半還是出於愛護佛教的熱忱。

但我希望我的這篇文字,能起一點說明的作用,能使俗人最低限度不再不知高下地批評僧事。誠然,最要緊的,還要靠我們身為僧人的人,大家都能尊重律制、學習律制,並且盡可能地遵行律制。否則,以謗止謗,固然不對;實則不善而又欲人無謗者,也是不公道的。即使在俗的佛子們,為了持戒而不謗僧,卻也無法禁止非佛弟子乃至外道徒眾的藉機破壞!

如今,我國的佛教,尤其在台灣,根本少有遵行僧團制度的約束與制衡,要想事事如律,自也無法辦到。但是我們如能多懂一點律制的知識,至少也可有些警策的效用,至少在我們犯了過失之後(戒是條條都有犯的可能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未得定共戒、道共戒之前的凡夫,犯戒是難免的,特別是威儀戒),也會生起慚愧之心,無法求得清淨僧中悔過,自在佛前懇切懺悔,小罪也可懺除的。


索達吉堪布:毀謗出家人的過失極為慘重!

《賢愚經》記載,有一年少沙彌,僅僅只是輕笑一位老比丘讀經聲如狗吠,老比丘告訴他自己是已經證悟的聖者,讓他立即忏悔,年少比丘立即猛烈忏悔,但依然導致五百世投胎為狗。類似的案例在各種經典中記載很多,包括釋迦牟尼佛自己也曾在過去世對一比丘懷惡心而墮阿鼻地獄無數劫。而無中生有地毀謗僧人特別是毀謗已經證悟的聖僧,其果報會極其極其極其慘重!佛弟子毀謗自己依止過的上師,更是絕對會墮落到金剛地獄。可惜,許多人不明白這些,逞一時口舌之快而至萬劫不復,可悲可歎!

誹謗是很嚴重的罪行。其罪行深淺根據其誹謗的方式、方法、誹謗的對象、誹謗的依據程度、所產生的影響大小、久近等而有不同。 

誹謗主要分為三種:

一、無中生有,編造謊言進行誣蔑,這叫無根誹謗,就是沒有事實依據的誹謗;

二、有一定事實依據,但是誹謗能產生惡劣的後果,給被誹謗的對象造成各種損害,或者令見聞的人產生邪見等,這叫作“有根誹謗(有事實依據的)”;

三、由於懷疑具有某種事實從而誹謗。如惡行比丘見到捨利弗和目犍連尊者自瓦窯出,因疑而對兩尊者做出惡意誹謗。

普通口耳之間的誹謗,和作文、寫書、制作流通廣泛的信息等相比所產生的罪業要小。後者的罪業要大大超過口耳誹謗。

誹謗的對象,如果是普通一般的眾生,就要小於誹謗父母、師長、三寶等。

普通眾生中,誹謗惡人的罪業要輕過誹謗善人的罪業;誹謗普通人的罪業要輕過誹謗佛弟子的罪業;誹謗居士的罪業要輕過誹謗僧人的罪業;誹謗普通僧人的罪業要輕過誹謗證果聲聞;誹謗聲聞的罪業要輕過誹謗獨覺、誹謗獨覺的罪業要輕過誹謗菩薩。誹謗小菩薩的罪業要輕過誹謗大菩薩。誹謗佛陀罪業最重。

誹謗者能生地獄,三塗遍歷,余業報應,能在在受人誹謗,不得清靜。謹慎謹莫造業,罪業極難消除。

法王如意寶開示曰:辯論時千萬不可用傲慢、不敬的語氣誹謗高僧大德。索達吉堪布講到:“在我們佛學院或印度高級佛學院,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辯論,這種現象十分正常。但在辯論的時候,上師如意寶曾再三提醒,千萬千萬不要說“某某大德講錯了”、“某某高僧很愚癡”,以這樣的口氣來誹謗智者。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居士說,無垢光尊者如何如何不懂阿賴耶,我聽到之後非常不高興,於是跟那個居士聯系、交談,他後來說自己可能不是那個本意。像無垢光尊者等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大家應該恭敬有加,在辯論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有絲毫的誹謗或者不恭敬。因為在他們面前,我們只是區區小人,非常不值得一提,他們的智慧完全通達萬法真理,而我們相當於幼兒園的稚童,憑我們的智慧對這些祖師進行辯駁,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當然,不管是大乘、小乘哪個宗派,辯論是還有必要,月稱論師雲:“論中觀察非好诤,為解脫故顯真理,若有解釋真實義,他宗破壞亦無咎。”龍猛菩薩在中觀論典中揭示的觀察法性之理,並不是喜歡爭論,而是為令有緣者獲得解脫,從而闡明一些真理。因為很多真理隱藏在我們心裡或者法本中,不通過辯論就無法了知,如果能解釋明了最究竟的實相,縱然遮破別人的觀點,我們也不會有過失。在這種情況下,辯論是合理的,除此以外,語無倫次地誹謗高僧大德、經典論典,其結果將會非常可怕。

輪回就是這樣可怕,釋迦牟尼佛也在過去世曾因為對一比丘懷嗔恨而墮到過地獄。在《諸法無行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往昔作法師時,由於對正行比丘心懷惡心而墮阿鼻大地獄九百千億劫受諸苦惱。從地獄出,七十四萬世常被誹謗。若干百千劫乃至不聞佛之名字。後出家學道而無志樂。於六十三萬世,常反道入俗。後於淨明佛所出家入道,殷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千萬億歲中乃至不得柔順法忍,無量千萬世諸根闇鈍。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啊!”  

五百餓鬼之因緣(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

世尊渡過弶伽河之後,來了五百個餓鬼,全身饑瘦黝黑,如同燒焦的柱子,頭發蓬亂,腹部大如太山,咽喉細似針尖,全身沒有一處不在燃燒。他們合掌恭敬地對世尊說:“大德,我們前世因為造了何種惡業,以致今生淪落到這種地步,連漿水之名都不曾聽聞,更不必說獲得飲食了!”

世尊遙望大河,告訴大目犍連:“你去讓餓鬼們飽飲一頓。”目犍連按佛吩咐,准備讓餓鬼們飽飲一頓,但是餓鬼的咽喉細如針尖,漿水無法進入餓鬼的咽喉。佛陀便以神力打開餓鬼的咽喉,大目犍連再為他們施水。由於餓鬼們一直被饑渴所逼惱,欲望極大,結果腹部都脹裂了。他們對佛發了清淨心,所以命終之後生於天上,乃至證得果位。

比丘們又有疑惑,便請問世尊:“這些餓鬼往昔因為造了何種業而轉生此處?又因何業而得以轉生天界、現見真谛?”佛說:“他們都是過去自己造業,今天自己受報。你們谛聽,那是往昔迦攝波如來的時代,佛和聲聞眾四處乞告。後來,迦攝波如來的教化事業日益廣大,乞告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某時,有五百位居士因為有事而在一戶人家裡集會。當時,許多乞告比丘來到這戶人家乞討,這五百人就心懷嗔恚,發粗惡語說:“這些迦攝波的沙門弟子,常常乞求,行如餓鬼。”

佛對比丘們說:“你們認為如何?往昔五百居士,就是現在的五百餓鬼。他們過去譏說迦攝波如來的聲聞眾像餓鬼,以此業力,五百世中都是感受餓鬼的果報,直到現在仍受餓鬼身。但由於他們命終之前對我發起了清淨心,所以轉生天上。又因為他們曾在迦攝波如來的教法中修習梵行,所以今生得見真谛而證果。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常說黑白雜業及其果報。”

這則公案中的業因果,從因上來看,只是惡罵如來的聲聞眾為“餓鬼”,果報卻是五百世中感受餓鬼之苦。如果以五千年計算餓鬼壽命,五百世是二百五十萬年,短暫一分鐘的惡口,竟導致二百五十萬年飽受饑餓的漫長劇苦。這種內在因果的增長程度,的確以無憂樹枝的增長也無法描述。


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時常會聽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會人士,喜歡評論出家人的對錯是非,不守規矩不持戒律等等,其實出家比丘、比丘尼都不可以說僧過惡,何況在家人呢?因為說僧過惡,就是談論是非,造作口業,惡口妄語,同時也是毀謗三寶,毀謗三寶者,罪過比破殺、盜、淫、妄、酒五戒的罪還要重!什麼叫毀謗三寶、說僧過惡呢?我們信佛的人,切記不要犯這種的罪過——就是專門說三寶的過錯,說佛教不好,說佛法不好,說僧人不好。

佛陀在世的時候,就不允許任何人造口業、毀謗出家僧眾,若說僧尼過惡,其人即違犯無量重罪。這是佛說的,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難道你還不信嗎?

如是比丘雖非法器,而剃除鬚髮披服袈裟,進止威儀同諸聖賢;因見彼故,無量有情種種善根,皆得生長。又能開示無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所以依佛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我尚不許轉輪聖王諸大臣等,說出家僧尼的過惡。

如是破戒惡行比丘,一切白衣皆應守護,恭敬供養;佛陀終不允許在家居士,輕視、呵斥、辱罵出家人。

僧尼雖破禁戒,行諸惡行,而為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作善知識,示導無量功德伏藏。就是說這個法師現僧相,就等於是佛相,是三寶相。他代表了正法,他就算沒有修行,就算破了禁戒,行種種的惡行,一切的天、龍、人、非人等都必須要恭敬禮拜、供養。因為他就是善知識,能夠示導無量功德伏藏。這個伏藏就是埋藏在地中的一個寶物,比喻眾生本具的佛性。譬如說貧女不知道自己家裡有伏藏,等到有智慧的人告訴她,你家裡本來就有很多的金銀財寶,你把它挖掘出來,你不就變成很富有的人嗎?這個貧女子聽有智慧的人的開導,就把它挖出來變成富家女了。

記住!外道永遠沒有辦法超越三界,無量億劫絕對沒有辦法離苦得樂。為什麼?知見錯誤!沒有依佛的知見修行,永遠在三界裡面打轉。最差、最差的比丘,他現了僧相,了解無常、緣起,乃至於大乘佛教,念佛、參禪、拜懺、打水陸,都種下無量的善根,種下未來得度的因緣。所以說最差的比丘、比丘尼,現僧相的沙彌、沙彌尼(除非他知見錯誤)都比世間的人,包括一切的外道都強得太多。就是造業下地獄了,經過一劫或多劫,他依然能夠轉生人道,聽聞佛法,然後經過修行,就可以得到解脫。因為他在今生種下了無量無邊的善根因緣。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瞻博迦華是一種很香的花,就算枯萎了、爛壞了,也絕對比其他的花香。世尊曾說頌曰:

瞻博迦華雖委悴,而尚勝彼諸余華。
破戒惡行諸比丘,猶勝一切外道眾。

出家僧人是三寶之一,堪稱是寶,既然是寶,他即使不完整,但他仍然是寶。譬如珠寶玉器,即使壞了,你能說它就不是寶了嗎?黃金壞了、碎了難道就不是黃金了嗎?又如瓦礫,即使再完整的瓦礫,它也稱不上是黃金珠寶,只能是一塊完整的瓦礫而已!破戒惡行的諸比丘,也依然是寶,絕對不是瓦礫!他的功德勝行也絕對勝過一切的外道。外道沒有緣起法,外道沒有空慧的思想,他怎麼解脫呢? !我在這裡說些,不是提倡比丘作惡犯戒,也不是包藏僧人的罪行,而是旨在提醒出家僧侶、在家菩薩要警防口業,不要因為別人錯誤了,自己也去錯誤,別人破戒了,自己也去破戒。須知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飯自己飽!他要造業他得果報,你要毀謗僧人,你就要下地獄!破戒作惡那是他的事,謗僧受報那就是你的事。在家信眾說比丘過惡,犯大重罪,必受惡報;身為出家僧眾,說比丘過惡,也是同樣犯大重罪。因此,佛陀為了避免緇素造口業,特別教戒僧眾,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說比丘過惡。

如人惡心出佛身血、毀壞塔壞寺等,其罪雖是極為深重,但是尚不及說僧眾過惡的無間重罪。所以《戒經》說:“寧可毀塔壞寺,不說他比丘粗惡罪。”古人也說: “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六也說:“為大護佛法故,如向白衣(在家信眾)說比丘罪惡,則前人於佛法中無信敬心;寧破塔壞像(此罪極重),也不向未受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惡,則破法身。”說僧尼是非、過惡的人,其罪超過毀壞“佛塔”和“佛像”的重罪!為什麼這樣呢?因“世間如無僧人,便無佛法”,有話說:“佛法弘揚本在僧”嘛,所以講僧人的過失會使信眾遠離三寶。

毀謗三寶、說僧過惡者,死墮阿鼻地獄,受大苦報,無解脫之期。 《謗佛經》雲:佛陀告訴不畏行菩薩說:“……爾時彼長者子,說彼比丘毀破淨戒,彼(長者子)惡業報,九十千年墮大地獄;於五百世,雖生人中,受黃門身,生夷人中,生邪見家;於六百世,生盲無舌……。

外道俗人是沒有資格舉發、談論僧人的過惡。佛告尊者優波離言:我終不許外道、俗人舉苾芻(比丘)罪,舉就是舉發。我絕對不允許外道、世俗人舉比丘的罪。世俗人沒有智慧,只是憑藉自己的觀念,所以他怎麼夠資格來舉比丘的夠資格來舉比丘的罪呢?他看的只是外相,沒有看到真正的內涵。

我們凡夫的見解,有的時候會錯誤的,聖人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謂初地的菩薩,就不知二地菩薩的境界;十地菩薩,就不知道等覺菩薩的境界;初果阿羅漢,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羅漢的境界。許多僧人看上去瘋瘋顛顛,但實際上是外濁內清,是菩薩示現,是教化眾生的。說到這裡,我想起兩個典型的例子:在中國樑武帝時,有一位誌公禪師,他天天要吃兩隻鴿子。廚子想這鴿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隻鴿子的翅膀吃。誌公禪師吃完了這兩隻鴿子,就說:“你為什麼偷我的鴿子吃?”他說:“沒有啊!”“沒有?你看一看!”誌公禪師把口一張,從口裡吐出兩隻鴿子,一隻就飛了,另外一隻沒有翅膀。 “如果你沒有吃,這只翅膀怎麼會沒有呢?”一樣吃鴿子,誌公禪師可以把切碎煮熟的鴿子吃到肚子裡頭,又可以變成活的吐出來;而這個廚子就沒有這種本事,吃了就是吃了。誌公禪師這種境界就是吃而未吃。

又有濟公禪師,那時候他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這和尚怎麼樣呢?一天到晚吃狗肉,喝燒酒。每天都喝得醉得不得了,人一看就知是個醉和尚。實際上他醉了,可是他卻到處去教化眾生。有一次造佛像,這佛像要鋪金,他告訴方丈和尚:“這佛像我來鋪,你不要叫其他人去鋪金。”方丈和尚說好。可是等著他也不鋪,後來當家和尚就說:“你要鋪這佛像的金,這麼久了,你也不鋪。”他說:“好,我就來鋪。”這天晚間他又喝醉了酒,等到他看人都睡覺了,就跑到那佛像前,從口裡就吐金,往佛像鋪。

正在吐著,像各部份都鋪得差不多,只有頭頂上還有個地方沒有舖時,當家和尚聽見他在裡邊,口裡往佛像吐痰的聲音,就進來了,說:“你怎麼這個樣子,你口裡黏痰怎麼往佛像吐呢?”他就說:“我不吐了。”就走了。走了,第二天一看,佛像的金都鋪好了,就剩頭上還有一點沒有鋪好,所以又找另外鋪金的匠人來鋪,但是所舖的金,就沒有他吐的金子那麼好,所以羅漢的境界不可思議的。

有些禪師是酒肉穿腸過,用世俗人的眼光來看,就是說這些禪師是不稱職的和尚,也是破戒的比丘。豈不知道他們是菩薩轉世,他是示現給眾生看的,他可以吃進去死的,吐出來活的,有誰知道他吃肉也是在度終生呢?有些僧人也可能是菩薩,也許是羅漢示現,但憑我們的凡夫肉眼,豈能分辨識破他的本來面目呢?所以不可妄加評論,隨意毀謗。在此也提醒大家,如果自己不是羅漢,不是菩薩,千萬不要向他們學習,因為我們是業障凡夫,他們是應機施教,應何因緣得度,而現何身。他們喝酒吃肉都是在度眾生,而我們喝酒吃肉,就是造業,所以不能拿我們來和他們比,萬萬不能!

佛陀尚不許諸苾芻僧不依於法,率而呵舉破戒苾芻,何況驅擯? ……率就是輕率的樣子,草草率率,毫無根據。舉就是糾正。驅就是逼迫或者是排除,擯叫做排斥。

佛也絕對不允許這些比丘僧團不如法,草草率率就糾正某某人比丘、某某法師,何況棄摒他? !

要舉比丘的罪要如法,要有見聞疑,還要如法的求證,還要必須在比丘的僧伽裡面。你看要舉比丘的罪要多麼繁瑣的手續。約束在時空的架構上,一定必須在比丘僧團內,其他人不夠資格的。

修學佛法,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為,修正自己的慾心、妄心、貪心和燥心,看不貫別人那就證明你的修養不夠,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管他如何不好,一但佛性顯現,就會徹底覺悟。在還沒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時候,不要生出一種毀謗三寶的心,不要說僧過惡。他明明就是有過,也不要講他,為什麼?你知道他有過,你自己往好的做,這就對了。不要好像照像機,盡給人家照像,自己是個什麼樣子,也沒有照一照。不要拿一面鏡子老在別人身上照來照去,應該學習和發揚別人的優點,不要看別人的缺點,印光大師說:“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只管自家,不管人家……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在家學佛,當修戒、定、慧三學,熄滅貪、嗔、痴三毒,守護身、口、意三業。不可對僧尼三寶妄加毀謗,要靜坐細思自己過!說僧過惡,犯大重罪,望有緣同修、護法檀越反省三思!阿彌陀佛!


誹謗一位上師等於誹謗一切佛

《三主要道講述》   洛桑成列·確吉堅贊仁波切

這裏也要指出依師法顛倒的過患。如理依止有如此殊勝的功德,不如理依止又有什麼樣的過患呢?這個過患是非常嚴重的,密乘十四根本戒的第一條,就是“對上師身口意不敬”,觸犯了這一條就會造下墮金剛地獄的惡業。密乘戒把它作為首要的一條,你就知道這是多麼的重要。

依止上師要想不產生過患,前提就是在依止之前,要慎重地進行觀察抉擇,抉擇對方是否值得依止。如果認為不值得依止,那就沒有必要去依止;如果值得依止,就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否則一旦建立了師徒關係,這時候如果再來懷疑,產生一些不清淨的念頭或言行,就會觸犯依師的戒律,這是非常嚴重的惡業罪障。我們通過推理也能知道:上師作為諸佛法性融為一體者,是我們最大的資糧田,供養一位上師的功德就等於供養一切佛,那麼,誹謗一位上師也就等於誹謗一切佛,對不對?這種惡業會使我們感召各種橫禍、疾病、災害等等。

在《黑閻曼德迦難義疏》中,甚至有這樣一句話:“設唯聞一頌,若不奉為師,百世生犬中,後生賤族姓。”就是說如果對方有說法的意願,自己也有聽法的動機,那麼即使僅僅聽受了佛法方面的一個偈頌,師徒關係也自動建立了。這時若不把對方奉為師長來恭敬對待的話,在以後的百世之內,就不要奢望能受生為人類了,而是會進入狗的家族。百世以後即使受生為人,也會成為賤族的種姓,即從事殺生、偷盜、邪淫等職業,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你會不斷造作惡業,難以獲得光明的前景。

如果是對上師起嗔心的話,即使是動怒一刹那,也會毀掉一劫所修的善行成就,還要在地獄等惡道遭受數劫的苦難。“怒火燒毀功德林”,即使對普通人起嗔心也能毀掉無數善根,那麼對功德之源的上師生嗔心,過患就更不用說了吧。《時輪根本續》中說:“對師動怒一刹那,一劫善行全被毀,數劫墮生地獄等,惡道遭受深重苦。”一彈指中有六十五“刹那”,假如對上師生嗔心達六十五“刹那”,就會在地獄中呆上六十五劫,這還是小乘中的說法,大乘的說法比這還要長。

誹謗上師的後果更為嚴重,據說誹謗上師的果報連佛都無法詳說,後世必定會生於無間地獄等惡趣。《金剛手灌頂續》中說這是最大的過患。雖然其他經典中記載有許多造作惡業而墮入地獄的事例,但這裏卻沒有說明誹謗上師者將投生什麼地獄。當時金剛手問佛陀:“如果有人輕毀自己的上師,他們會感召什麼樣的果報?”佛陀回答說:“金剛手,不要講這句話,天、人世間都會感到恐怖!但我可以簡略地告訴你,無間地獄那些最痛苦的地方,就是他將投生之處,並且會在裏面呆上無量劫的時間。”因為佛陀考慮到如果詳實回答,將會引起天人世間的恐怖,那些大菩薩們也會因悲心難忍而昏倒,於是只大概地說需長年滯留於無間地獄。因此,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輕毀上師。

不要說是自己輕毀上師,就是接近那些詆毀上師的人也不可以。乃至於在夢中夢見詆毀上師者,都會被視為不吉祥。如密續中說:“勿言毀師人,夢亦不願見。”“詆毀上師者,不但自己修持密法得不到成就,與其要好的朋友也不會得到成就。”因此,不但不能和詆毀上師的人交朋友,就是接近也會受其晦氣的影響。我們一再告誡大家,在接觸金剛道友時一定要慎重,要進行如理的抉擇取捨。哪怕是再要好的朋友,一旦發現他在這方面有問題,就要善言規勸,規勸不了就遠離。千萬不要認為彼此感情好而無所謂,用自己的慧命來換取所謂友情。

我們如果不注重師道,任修一切法都失去了意義。就像《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的,詆毀上師者不但未生的功德成就不生,已生的功德成就也將會消失。猶如樹根壞死的樹,樹枝樹葉也將要枯死一樣,一切功德成就的根本是信德,失去了信德,不但不會產生功德成就,就連原有的功德成就也將會消失。

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印度曾經有一個瑜伽士,他的上師只是—個平民,而他自己則出身高貴,是一個婆羅門貴族,並且修到很高的悉地成就,能在空中飛行無礙。有一次,他正在空中飛行的時候,看到上師在下面講法,按照禮節原來應該停下來禮敬上師,但他並沒有這樣做。他覺得自己的身份、成就都已經超越于上師,就帶著一顆傲慢的心,故意從上師的頭頂上方飛過,結果當下墜落到地上,失去了能自在飛行的悉地。

還有印度的阿閣黎佛智,他攝受了眾多眷屬,有一次正在說法時,看到上師帕倉巴以乞丐的形象來到面前,穿得破破爛爛的。他覺得在大眾面前禮敬這樣的上師,實在太丟臉了,就裝作沒有看見。直到下午集會結束後,才去拜見上師並頂禮。上師希望他對剛才的行為懺悔,以消除由此產生的業障。就問他:“剛才為什麼不頂禮?”他沒有體悟到上師的苦心,反而掩飾說:“當時我並沒有看見上師。”話音剛落,他的眼珠就掉落到了地上。後來說了實話並懺悔,眼睛才恢復正常。

印度的大成就者黑行大師,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一次,他和許多眷屬一起航海的時候,他想:“我的上師雖然是真正的成就者,但從世間的事業方面來說,還是我更勝一籌。”剛剛生起這個念頭,航船立即沉入海中。他馬上祈禱上師,上師親自降臨解除了海水的怖畏。然後告訴他:“因為你生起了很大的我慢,所以感召這樣的果報。你要知道,我只是沒有投入精力到世間法方面而已,否則的話,至少也會與你一樣,成為眷屬受用圓滿的人。”

這都是觸犯上師戒的過患,我們知道以後,感到實在是太可怕了。就如同那些法盲由於對法律不知道,什麼作奸犯科的事都敢做,但法律並不會因為他的無知而不予制裁。大家不要認為不懂戒律,就不會由於犯戒而有什麼果報,因而可以為所欲為。不要存有這種僥倖心理。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戒律,如“密乘根本戒”、“事師法五十頌”等,要如履薄冰那樣,時時刻刻用戒律來要求自己,要勝過愛護生命那樣愛護師道。

修持密法確實能快速獲得成就,特別是無上續部的密法。經典中講,如法接受灌頂後即使不修,只要能守持清淨戒律,十六世中也必定成佛,善根深厚者甚至能在七世內成佛。但是你一定要注意:成就的前提是守護戒律。如果不嚴持清淨戒律,不但得不到任何成就,反而會生前遭受惡報,死後墮入長劫無超脫的金剛地獄。正如鄔金蓮師的告誡:修密法者猶如竹筒中的蛇一樣,只有上和下兩條路,要麼速疾成就,要麼速墮金剛地獄。這完全取決於你是否守持戒律。

大家一定要經常思考這個問題,一定要如法地依止上師。這在密乘根本戒中作為首要的一條,我們就應當知道,這不是形式方面的問題,而是修行必須要遵守的戒律。如果不遵守戒律,是不會獲得什麼成就的,我們要有一種自律精神。

當然,大家畢竟還沒有成就,要想一點都不犯戒,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犯了戒就要立即懺悔,不要讓惡業增長成熟,給自己帶來生命中的災難。如何懺悔呢?《事師法五十頌》中說:“發生恭敬尊重心,供養咕嚕金剛師,則除苦惱病亂害,消後無複苦惱難。”就是要以恭敬尊重的態度,供奉一些適當的供品,向上師誠心懺悔,祈求寬恕,那麼違犯上師戒的罪業就會消除,病痛災難等不祥之事也就不會發生。如果上師已經去世,或條件所限而無法親自向他懺悔,也可以按照仲敦巴教導的那樣,向身邊的上師進行懺悔。因為從法性來講,一切上師的法性都是一體的,這樣做也可以消業。


淨土法門:侮辱出家人就是侮辱佛菩薩

妙音居士     

『或身勉為善而口有過言』。譬如說,我們這些年輕的出家人發心都非常好,我前天就遇到一個,特地來看我,跟我談什麼問題?這個年輕的出家人對於戒律非常的重視,很好,說現在報紙上有討論出家人需不需要結婚,他也大做起文章,來問我這個文章要怎麼做?我就告訴他,這個文章不要做。他說不要做行嗎?我說不要做行。為什麼?做就落成口過,你要不做、不理會,這個事情幾天就平息下來,就沒有了,你一做的時候,把人的心理觀念又提起來了,你想想看是做好還是不做好?做是是非,不如把心定下來。我說你如果要想做,你就開另外一條路做。我就告訴他,我這兩次,末後兩次大專講座裡面的講題我也是針對這個,但是我對他們所提的絕口不提。我們都談佛教要改革,我們個人提出個人改革的方法,不要批評人家的得失,不批評人家的過錯,他說他的辦法,我們說我們的辦法,辦法說出來,大家去選擇。這就跟世間競選一樣,你只把你自己的政見、你自己的好處說出來,不要批評別人,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不要有口過。這個口過,往往我們所修的功德,不知不覺都從口過上漏得干干淨淨。佛經裡面、儒家、道家都叫我們守口如瓶,多言一定有過失,祖師教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何必要說別人過失?

你想想印光大師的教誡,這是一代祖師,好像是大醒法師去拜訪他老人家,就說到那個時候出家人已經不像樣子了,你老人家為什麼不說說他?印光大師回答得很好,如果我說了他就能改,我就是下地獄我也甘心,我要說他;我說了他不能改,他墮地獄,我說這個過失,說過失不是好事情,我也造了口業,他往地獄走,我捨不得,我跟他一道往地獄去,那我又何苦?你看看祖師的知見,跟我們不一樣,人家心是靜的、是定的,而我們見到人家的過失心裡面就不平,意氣用事。殊不知,見到別人過失,你心裡不平,你就是大過失,你自己先亂了,你已經被那個境界所轉了,你還修什麼道?你無道可修了。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你自己要如如不動,然後你才有智慧,你才曉得應該怎麼樣處理,才能夠到盡善盡美。

我們看看雲谷禅師,了不起!我們這個小冊子後面附的有雲谷禅師傳記,諸位回家去好好去看。雲谷禅師見到有人毀謗三寶,他不會像我們一樣的意氣用事。傳記裡面有一段說,講有一些在家的居士同修們,愛護三寶,護法心切,看到有出家人不守戒律,不守清規,往往就生毀謗、嫌譏。法師聽了之後,立刻就去營救,懇求那個當事者,告訴他們,你們真正要護法,出家人就是犯了戒,破了清規,你也要用善心對待他,所謂說是不看僧面看佛面,要體仰佛心,謗僧就是謗佛,侮辱出家人就是侮辱佛菩薩,這個話說得多懇切。所以縱然遇到了破戒犯法的出家人,你要真正是愛護三寶,你也不應該生毀謗。你要勸告他,沒有第三者在的時候,你把他找到旁邊去勸告他;有第三者在,你只能夠表現恭敬,絕不能毀謗,這才堪作大德。

而我們今天怎樣?好像不毀謗別人、不貶低別人,我們自己身分抬不高,不曉得謗僧的過失跟謗佛是同等的大家再看看毀謗三寶,你不相信,不相信不是說沒有罪,你要相信,你心裡應該警惕,阿鼻地獄的罪業!不信就沒有了?不信照樣有,不是說不信就不墮地獄了,不信就不墮地獄,我們大可不要相信,不信也要墮地獄。所以印光法師絕不干這個事情,這樣的文章怎麼可以寫?說出來,聽的人有限;寫出文章,多少人看,這個罪業是無量無邊。

所以要記住,我們身修善,口要當心過失,要記住守口如瓶,不說別人過失,你的功德才能夠保得住。常說別人過失,功德都漏失掉了,保不住。

恭摘自《了凡四訓》(第十二集)1978 台灣華藏大專講座 檔名:19-003-0012

感恩上淨下空老法師的諄諄教導,恭祝恩師六時吉祥、法體安康、久住世間,教化有情!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大安法師:居士說出家師父的過失有什麼果報

問:在家居士說出家師父的過失有什麼果報?請師父詳細指點,以免初學弟子犯錯。

大安法師答: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寶。尤其是在佛滅度後,佛寶法寶完全依靠僧寶來傳遞,離開僧寶一切免談。有些人叫二寶弟子,他就皈依佛,皈依法,不皈依僧。這個時代皈依二寶,最後你是一寶都沒有,那你自己就成了一個活寶。所以對出家師父的恭敬心都沒有,你就得不到修行佛法的作用。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僧團,無論他怎麼樣,他穿上了這套袈裟,這是三世諸佛的解脫的幢相。他能出家就是善根深厚,就光這一點都值得我們恭敬。更何況他持戒,他持戒每天的福德長流啊。

一個持戒的比丘,他的福德就是一天消一萬兩金子,也都吃得消,他有這種福德。所以供養三寶首先是自己得到利益。當年唐太宗跟玄奘三藏法師談話的時候,唐太宗他也覺得,他也問,我對你這些高僧大德我能恭敬,然而你這個僧團也有些不怎麼修行的比丘,這個好像不值得恭敬,說怎麼辦?玄奘大師說,不能這樣,就好像你要祈禱真龍下雨,你得先向泥龍祈禱,有向泥龍祈禱,真龍才才能給你下雨。你向佛要求福,首先要先向凡夫僧來求,佛菩薩才會讓你得福。是這樣的關係,所以唐太宗一聽,他心裡豁然開朗,哎呀,以後我就見到個沙彌,都要恭恭敬敬。一個皇帝都有這個心態。那麼只要對修道人恭敬,這個人就有福德。

出家師父,你要看好樣子。末法時代,你想用聖人的標準來衡量出家師父也是不可能的。你看我們也都天天生慚愧心,煩惱很重,沒有福德,沒有智慧。但是他既然出家了,我們就得恭敬他,不看僧面看佛面。那說出家師父的過失這個果報是很重的。佛說在末法的時候出家,末法的時候,現在慢慢進入末法。這最後末法時候,出家人確實越來越苦惱了,煩惱越來越重了,甚至他煩惱到什麼程度,破戒。左手擁妻,右手抱子,去托缽。但是這樣的破戒比丘你都不能打罵他,打罵他如同出佛身血。出佛身血是到什麼地方?是到阿鼻地獄去呀,是這樣的果報。所以我們不要輕易地去輕慢出家人。尤其是我們為了保持佛教的形象,出家僧團是住持佛法的主力軍。

如果您老是講出家人的壞話,使得社會人士對整個僧團一點信心都沒有,一點信心都沒有,佛法當然就容易衰落。我們還有一個話,世間人說家丑不可外揚,即便有這個丑,你也不能去隨便說。那麼大家有受菩薩戒的,菩薩戒在十重戒裡專門有一條戒,不說四眾過戒。說四眾過你是犯波羅夷呀,那個斷頭罪呀。是如果你對出家師父確實覺得他犯了不如法的,你可以私下裡跟他談,那是以慈悲心好心勸勉他,能夠規過勸諫這是可以的,那是私下。你不能當著大眾的面,大肆宣揚他怎麼怎麼樣。所以這個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在佛教中,出家為僧,除了個人的修證解脫、播種解脫種子,宏揚佛法的作用,與佛法並列為三寶。

出家人的功德和地位是很尊貴的。

戒律規定:出家人不可以禮拜國王、父母、六親,也不可以敬事鬼神,其真正原因是因為出家的功德之大超出想像,故在家人禮敬供養出家人能修福積德,反之則會折損在家人的福壽。


為什麼謗佛誹法會下地獄?是誰讓你下的地獄?——澄清世人對佛教的誤解 (轉載)

誹謗佛法為什麼會下地獄、落惡道?

個中原因就是因果規律。什麼是佛教的因果報應?我敢說一般人對佛教因果的理解95%以上都有誤。

因果報應可不是“有一得一”那麼簡單僵化。因果規律的特點是——一粒芝麻大小的種子落到土裡,長出來個參天大樹;一個火星,燎起整個草原!一個小窟窿,讓這個大壩潰堤水淹千里!善惡造作所帶來的果報和這些自然界的現象一樣,類似於“蝴蝶效應”。

比如,你去誹謗佛陀、佛法,會讓聽信你的眾生輕蔑佛法,進而不信因果、不信輪回、不信善惡報應,而去恣意造作殺、盜、淫等十惡業(看看現在唯物主義無神論的社會效應吧)。那些受你煽動影響的人會因惡業而墮落三塗惡道。而在這些人因此而起的惡業造作中,你必然不可逃避的受牽連,因為你是最初的發起者、教唆者、始作俑者,和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叫“因緣”。你已深陷這張因果大網裡無法自拔了!這就跟“連坐”一樣,不得不承受因此而產生的一切悲慘的果報,只不過這個“連坐”不是人為操縱的,是因果規律造成的。

想想看,因你一個人而引發的輿論,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的流傳開去......這種放大效應不可估量。所有因聽信你的邪說而去造作惡業,進而墮落惡道的人,其所承受的苦難果報,你都不得不承擔一份!如果說那些因你而做惡的人承受的數量是“1”,那你承受的數量很可能就是那些人的總合:“1+1+1+1。。。。”這只是個簡單的比喻,現實情況其實複雜多變的多得多。所以,越是在公共場合誹謗佛法、越是邪說傳播廣泛、越是影響面廣大、越是受眾多,後果就越嚴重,你想想自己所承受的惡果要多重。

佛經和其他因果實錄裡經常有這樣的例子——有人往往因說錯一句錯墮落地獄了,受到千萬年的地獄痛苦。似乎很荒誕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用因果規律解釋就明白了!事實有時候就是這樣——在一定的場合、一定的時機所說的一句話,能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按照因果法則——因此而牽連出來的所有的負面後果,此人都不得不承受,就這麼簡單!禪宗公案記載了一件典型事例——德高望重的禪師說一句“佛不入因果”的錯答,讓自己落了五百世野狐狸的畜牲果報。這麼一解釋,是否知道個中緣由了?這樣的例子記載很多。

管住自己的嘴巴,收回作惡的尾巴。

佛經裡苦口婆心的

很多人不理解佛教中說的“誹謗佛法會下地獄”的說法,認為和其他一神教一樣是“神的懲罰”,其實完全不是。關於“誹謗佛法會下地獄”涉及到最基本的佛學常識,如果不知道這個就亂評佛教,就跟瞎子指著太陽硬說是黑洞一樣,會被人嘲笑無知的。

末學以自己對佛法的理解來解釋一下吧

你罵佛,佛不高興了??

佛菩薩會在意你的毀罵嗎?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太小看佛菩薩的深廣智慧和悲願了。佛陀可是完全斷除貪欲、嗔恚、愚癡這些無明的聖者。你還沒張嘴,他早就看穿你的起心動念了!來龍去脈清清楚楚通通透透的瞭解到了。你罵他,他聽到的不是你的毀罵聲,而是看到了你毀罵的起因——無盡的煩惱燃燒,和你毀罵的後果——無盡的苦報輪償。看到你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的苦,佛菩薩都要悲痛的流淚了!還能計較你罵他的行為嗎?他可不像凡夫那樣目光短淺、心量狹窄的:)

就因為佛菩薩知道眾生造惡的原因,更知道作惡的後果,所以看到那些因謗佛法的眾生最焦急!救他們出地獄還來不及呢!怎會去因你罵他而讓你下地獄?罵佛誹法損不了佛菩薩一絲一毫,損的是毀罵者自己的福德,折的是自己的命運。這叫——“仰天而唾,唾不汙天,還汙己身;逆風坋人,塵不汙彼,還坋於身。”

上天堂下地獄誰決定?佛菩薩讓你下地獄?

誰也沒本事逼人去地獄,佛菩薩支配不了!上天堂下地獄的選擇權在自己,全憑今生的身、口、意的善惡行。那些下地獄的,是被自己所作的惡業牽引下去的,自作孽不可活啊!說得更深入一點——不管是天界、人道、畜牲道、鬼道、地獄等六道輪回,都是眾生心識業力的感召變現。眾生的惡業造就了適合自己的地獄!這叫“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眾生輪回的去向,是自己的善惡果報決定的,換句話說是由因果規律決定的。佛陀菩薩左右不了因果,更操縱不了眾生的命運!佛菩薩自己也是順應因果規律,老實修福修慧,才修證佛果的。宇宙萬物都逃脫不了因果規律的支配。

反復勸眾生善護口業,尤其苦苦勸世人不要謗佛法,為的是佛陀自己嗎?為的是眾生自己的苦樂命運呀。

佛陀太清楚造口業的後果了——人的嘴巴就是個禍根!那些兩舌挑撥離間的、惡口毀罵的、妄語欺詐說謊的,上下嘴皮子開閉幾下,就去經受千萬年甚至累劫的惡道輪回果報了。你會說“這根本不公平!”。那我問你,自己造成的一切後果自己要承擔,這不是正是因果律公平甚至公平到冷酷的體現嗎?

前面說過,因果規律像滾雪球,有放大效應。今生造的因,不僅關乎今生來世的果報,還影響到以後累生累世的趣向!

因果規律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如影隨形!“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只要造下了因(種下了種子),就算存檔消不去了——>之後有朝一日緣份成熟(具備了陽光、水分、土壤、肥料等等等等條件)——>果報即會成熟(發芽生長結果了)!

就因為上面所說的因果律的那些特點,佛陀告戒我們:“眾惡莫作,眾善奉行!”、平時謹慎守好五戒,努力修行十善業!咱中國古話不是也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嗎?——不要放過任何作小善的機會,也千萬千萬別去做任何小惡。因為“善惡有報,纖豪受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今生不報,來生報!”因果律是自然法則,任憑誰都別想反抗,一反抗一定會被狠狠懲罰,所以只能老實的順應客觀規律辦事,才不至於頭破血流。

命運不是定數,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要自己改!

有人說既然已經造了惡業了,是不是今生就歇菜玩兒完了,只能躺地上等著進地獄了呢?你想,如果命是註定的,那佛陀還傳什麼佛法呀?大家都排隊等進地獄就完了。可事實相反——佛陀讓我們積極的修習佛法,積善積德,力求讓今後的命運來個180度大轉彎!!為什麼?因為善惡果報不是板上訂釘的!命運不是死水是活水,水的流向掌握在自己手裡!

佛陀說過,我們無始以來漫長時間積累下來的業力如果可以物質化,那宇宙虛空都盛不下的。給你一個銀河系那麼多的地獄,都容不下你過去累生累世造的“罪惡滔天”的殺盜淫的惡業。那為啥我們還像小強一樣的好好活著?——因為善惡果報是因緣際會的產物,因緣未到,果報不來。

果報是相續不斷的陸續到來的,不是一下子都來找你的,而是一個因緣成熟—>瓜熟蒂落—>結一個果子。所以,雖然過去種下了惡因,只要果報沒來,就還有翻盤兒的機會,前提是要時間足夠充裕。所以趕緊真誠懺悔、努力彌補、努力行善吧!為自己的未來積善積德,不斷地積累善因—>讓善緣伴隨著你—>不斷的成熟善果;不做惡事—>惡緣無法纏繞你—>讓惡因沒有機會結出惡果。

以此這樣持之以恆,我們今生、來生以及以後累生的命運就會無形中往好的方向改變了,不定今生過後就升天道了。還是那句話——你的身、口、意的善惡造作,決定著你未來命運的走向,歸根結底——你的心決定著你的前途命運。

甯信有莫信無!走“中庸”之道方為聰明人,不是嗎?

解釋這麼多了,以目前本人的能力,能報的“料”只能這麼多了,本人就是個佛法一年級小學生,解釋的不如佛經圓滿、精准、深入,那簡直是一定一定的。

如果你不服,仍然要繼續開口大罵,那麼再想想流傳千古的老祖宗的話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如果還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再讀讀西方家喻戶曉的莎士比亞名言——“不要侮蔑你所不瞭解的真理,否則你將會以生命的代價重重地補償你的過失!”

這些話可都是前人經歷無數慘痛教訓總結出的智慧結晶,是現成的經驗。別告訴我你不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即使你不信因果,可以仔細掂量下,萬一真有因果報應存在,謗佛謗法的果報你能承受得了?(前面已經解釋過原因了)你要對自己今生、來生的命運負責是吧?別告訴我你能挺過去,丘少雲不是那麼好當的。現在把食指放進油鍋試試?不是我嚇唬,地獄啥滋味?下油鍋的n次方的!佛經上的描述的地獄很詳細,如果你覺得難以置信,建議可以翻翻古今上記載的很多起死回生的案例(現在的是瀕死狀態研究)那裡有不少案例敘述了“死過”的人看到的地獄的情形。

如果你還是不信,總該信這句話——“小心駛得萬年船”,遵循“中道”才是智慧人,你不會想做個只求冒險不計後果的傻大膽兒吧?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不去隨便批判妄下論斷,才是穩妥智慧的做法。(轉載)


淨空法師:出家人縱然是破戒,你要去毀謗他,罪業在阿鼻地獄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回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這些地方是完全講到三寶門中的事情。剛才說過了,對三寶的結罪往往比一般結罪要重很多,因為三寶是人天眼目,是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所以贊歎、護持,功德不可思議。連這些天魔都擁護,鬼神都尊敬,那還有什麼話說?因此,毀謗三寶,佛菩薩大慈大悲絕對不會怪你,誰來找你麻煩?護法神要找你麻煩,因為他是凡夫。四大天王、忉利天,甚至於到色界、無色界天,他都是凡夫,六道凡夫,他看不順眼,他要來找你麻煩。佛菩薩大慈大悲,你得罪他、毀謗他,他不會怪你。所以找你麻煩的是護法神,他不會饒你的。這是『毀謗三寶』,『盲聾瘖啞』。像這些地方,真正遇到實際的狀況說法,你自己,剛才講了,一定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說他的過失,還要顧他的面子,還要顧他的自尊心,這很麻煩。你要是不顧人情,你說了,不但不能產生效果,得的是個反效果,他更怨恨,更不能接受,所以一定要有智慧、要有善巧、要有方便。這經上講的完全是事實,事實你了解,他不了解,他如果了解他就不會做了,他迷惑顛倒。所以要有智慧、善巧。

『輕法慢教』,「教」是教化,側重在教學;「法」在此地特別是指的經典,這是個狹義的,經典。教的意思比較廣泛,我們講經是教,剛才講了,你遇到一個人,譬如毀謗三寶的,你用善巧方法勸他能回過頭來,他覺悟了,那也是教。所以教的范圍廣大,都不可以輕慢。因為教化用意純善,誘導眾生改邪歸正,這是大善,決定不可以輕慢。『破用常住』,「破」是破壞,「用」也是恣情的濫用,「常住」就是三寶物,寺院裡面東西。我們住在那裡當然可以用,但是不能破壞,用的時候也要有分寸,要愛惜、要尊重。這些地方多半是指惡意的。

『若遇污梵誣僧者』,這個「污」就是毀謗,沒有的事情要給它加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來毀謗他。譬如說這個出家人犯戒,你看到他犯戒了嗎?你沒有看到。沒有看到,那為什麼說他?「大概是犯戒」,這個不可以,這是誣蔑別人,這個過失很重,諸如此類的。「梵」是修清淨行的,「僧」是出家人。對於出家人縱然是破戒,是犯戒了,不是一個好的出家人,你要去毀謗他,說他這個不是、那個不是,那再問問你,你為什麼不出家?你看他什麼都不是,那你出家,這多好!你又不肯。你既然不肯,你就不要說他。為什麼?他再不好,他還有一個好處,什麼好處?出家人僧寶的樣子還在。如果不出家,佛法僧這僧的樣子都沒有了。再不好,他還有個樣子在,他那個樣子就能夠叫很多眾生種善根。你們要不相信,你們跟我在一塊,你特別注意一下,我們上街走一走,看到我的人都種了善根。有的人跟我作禮,還有的人跟我合個掌,那些外國人,他就種了善根。看到我的時候,特別的善意,跟我打個招呼。我今天中午在一品軒吃飯,旁邊就是一個外國人在那邊,我們離開起來的時候,他特別跟我打個招呼,他為什麼不跟你們打個招呼?所以這個樣子就叫人種善根。說話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是一看到你,一落在眼根裡,也是永為道種,它這個三寶的種子落在阿賴耶識裡去了。

地藏經  (第十七集)  1985/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4-009-0017


佛在經上講,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這個意思就說明,你要知道什麼時候你成佛了,不要問別人,什麼時候你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你就成佛了。你要問為什麼?境隨心轉,你自己是個圓滿的佛心,佛見的這個境界是佛境界,佛心見佛境界,《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就是這麼個道理。同樣這個原則,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換句話說,善心看一切眾生都是善人,惡心看一切眾生沒有一個是好人。我們可以從境界裡面反過頭來看自己的心,因為一個人看自己很不容易,看別人的毛病容易,看自己看不到。如果你懂得這個道理,像照鏡子一樣,我看不到面孔,我照照鏡子就看到了;我看不到自己心行的善惡,我看外面的境界,我看每一個人都是善人,每一個人都是好人,再回過頭來,自己的善心才逐漸培養成就了。植眾德本,你這個培植有了成果,你看一切眾生都是善人,看一切眾生都是善知識。這樣的平等心、清淨心,對待這些出家人,你能得大利益。三寶是真實的福田,無上福田,恭敬得福,得無量福報,我們為什麼不修福而去造罪業?出家人他有善惡,他的事情,與我們不相干。我們看到他這個形相,我們就種福了,恭敬就種福。他是個很不好的出家人、破戒的出家人,我們對他恭敬也得福,而且得的福更大,為什麼會更大?因為你的心清淨,你的心平等,你沒有分別,你沒有執著,你看這個福多大。佛在經上講的話很有道理。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  (第四集)  1998/7  香港佛教青年協會  檔名:02-036-0004


世間之寶不是真的寶,只能解決你眼前物質生活困難,不能幫助你解決生死大事,不能夠給你解決生生世世的磨難。所以佛給我們講的寶,比世間的七寶殊勝太多了。這個寶是什麼?佛常講的三寶,三寶是覺正淨,在形相裡面用佛法僧來代表。我們見到佛像就要想到自性覺,見到經書就要想到自性正,見到出家人就要想到自性淨,不必理會形相三寶的好丑。

有些佛像鑄造得非常精美,世間人把它看作高度的藝術品。有些佛像造得很粗劣,甚至於小朋友,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他畫個佛像,畫得很簡單、很陋,當然不甚莊嚴。只要看到畫的是佛的形像,我們就要把它當真佛來供養,真佛來看待,這才叫寶。聞名見像,我們尊重的是自性覺,它提醒我們覺而不迷,這個功德就無量無邊,所以不論它形像的美丑,不論這些。法寶亦復如是,我們看到的經書,也不論它印刷、紙張、裝潢,我們不去考究這些,不要去分別這些。只要它是佛經,真正的經書,字刻得再不好看,印刷紙張很粗劣,裝訂很簡陋,我們同樣把它當作珍寶來供養、來讀誦,這就對了。不可以說經書裝潢印刷非常精美,我就特別喜愛它,粗劣的就隨便丟棄、隨便放置,恭敬心就喪失了。祖師給我們制訂的課誦忏儀裡面,常常有「一心恭敬,一切恭敬」,如果你有分別、有執著就不恭敬了。對於出家人,無論他持戒、破戒,縱然是破戒,他的功德都決定不是世間人所能夠相比的。你要問為什麼?他這個形相能叫一切眾生生起自性淨,他提醒你這個。真正修道人心地是清淨平等的,他是看這個形相,這個形相提醒他自性清淨,提醒他六和合。沒有這個形相,往往把這些事情忘掉、疏忽掉了。

為什麼要供養三寶?供養三寶的目的,無非就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目的在此地,我們一定要明了。即使是一個破戒的出家人,你要是去毀謗他,罪業都在阿鼻地獄。這個道理很深很廣,大乘經裡面講得太多太多。持戒、破戒是他的事情,我以佛心看世間,世間沒有一個眾生不是諸佛如來,這是一個懂得修行道理的人。就像《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所說的,五十三參太明顯了,《華嚴經》前面,我們現在讀的亦復如是。這些哪裡是神眾?諸佛如來示現的。一百七十多個團體,說明諸佛如來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什麼樣的身分他都示現。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十五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35


《 切莫毀謗出家人,龍天護法定不輕饒 》

出家人是佛陀的親近追隨者,是如來偉大家業的繼承者,是一切世間的無上福田,因此決定了他們具有廣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貴,世間一切眾生皆應恭敬。

出家人無論男女老幼、智愚賢劣、持犯淨穢,因為是佛陀的種姓,顯現三世諸佛的清淨解脫幢相,身披無上解脫福田衣,手持應量器,因此佛在人天大眾之中再再告誡,必須恭敬出家人。

出家人縱然破戒毀禁,邪命惡行,違法背律,放逸懈怠,佛也從未開許一切世間之人包括轉輪聖王可以打罵毀謗他們。若打罵毀謗則違背三世諸佛的教言,與三世諸佛如同敵對,無疑造下無量罪業,後世三惡趣之報在所難逃。若具菩薩戒者打罵毀謗逼令破戒、具戒出家人還俗,則破菩薩根本重戒。

經中記載,縱然是惡心猛厲的羅剎夜叉、狂醉大象,見到披戴赤色少分袈裟者不僅不損惱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時代,一些惡劣、愚痴、傲慢的國王、宰官、居士、長者等連羅剎畜牲也不如,損惱摧殘出家人。

如此造下彌天大罪,一切信受三寶、護衛國土的天龍藥叉等,對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會肢體殘廢斷缺,長時間中結舌不語,感受諸多難以忍受的痛苦,命終之後決定墮於無間大地獄之中。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云:「當觀如是過去羅剎,雖受無暇餓鬼趣身,吸人精氣,飲血啖肉,惡心熾盛,無有慈悲,而見無戒剃除須發、以片袈裟掛於其頸者,即便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贊頌,無損害心。然未來世,有剎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心懷毒惡無有慈愍,造罪過於藥叉羅剎,愚疑傲慢斷滅善根。

於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須發被服袈裟諸弟子所,不生恭敬,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撻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大罪,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之所遠離,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以大乘佛法而言,連對草木瓦礫等無情都不能起嗔心,何況輕毀修離欲善法的出家人?破戒比丘以其初發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勝百千萬億的在家人。猶如金制的容器雖然破漏,但卻遠勝完好的木制容器一樣。

佛金口親宣,他的出家弟子縱然毀禁破戒也仍然超勝一切世間外道。出家人縱然破戒,由於身著如來袈裟,又與清淨梵行者同住,且經常聞思三學聖教,所以很容易發起慚愧而懺悔罪業改往修來。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於地,但會馬上起來,在家人卻並非如此。

《贊僧功德經》云:「縱使慾火熾燒心,玷污屍羅清淨戒,不久速能自懺除,還入如來聖眾位。如人暫迷失其道,有目還能尋本路,比丘雖犯世尊禁,雖然暫犯還能滅。如人平地蹶腳時,有足還能而速起,比丘雖暫缺屍羅,雖犯不久還能補。」

經中還說出家縱然墮地獄也如拍球入水,剛下即起,而在家人卻如石沈水,極難升起。

因此奉勸有緣者,千萬不可毀謗如來教下的僧寶眾,如對自己的惡心惡行不加以遏制,當來業報成熟時可能連如來都會毀謗。由此謗僧、毀僧、惱害僧人的身口意惡業,當於萬萬劫中沈淪於三惡道而難有出期。

如果由於往昔無知而曾惱害、毀謗過僧人,現在應當生大恐怖,克誠披露,求哀懺悔,發願盡未來際永不復造。

《贊僧功德經》云:「是故殷勤勸諸人,勿毀如來僧寶眾,今生習惡因緣故,當來業成亦毀佛,緣茲身口意業支,永斷世間人天種,當墮三塗惡道中,億劫沈淪無休息。」又雲:「常能防護己業過,不談如來僧寶眾。」

時至末法的當今,出家眾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剎那功德有體相的話,盡大地也無法容納。沒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當今的影像佛法也難以維持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具三皈五戒、菩薩戒等的在家修行人。

因此作為白衣還是要平等地恭敬護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動輒譏毀污謗。當然在依止時可擇其善者而隨學。如果見到出家人犯戒行惡破威儀,即刻應當觀清淨心,切勿譏謗、傳布惡行。對於在家人,出家人猶如長輩,所以他們縱然有過錯也應觀為清淨,委屈將護,婉轉善巧地規勸護持,縱然無力幫助他,也絕對不能揭露宣揚其過錯。

《贊僧功德經》云:「縱見沙門犯戒時,當寬其意勿嫌毀,如入芳叢採妙花,不應摘選枯枝葉,廣大清淨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縱有犯威儀,白衣不應生毀謗,譬如田中新苗稼,於中亦有稗莠草,應可一種敬良田,不應選擇生分別。是以世尊制諸人,不聽毀謗沙門眾,唯當尊重生敬心,同此受勝諸天報。」


善知識的教確實是平等的,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的。上上根人,這是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上上根人是緣成熟了,幫助他證果;上根人他證不了果,幫助他開悟;中下根性的人,幫助他修行;沒有善根的人,幫他種善根,這就是普度眾生!這就叫利他究竟。所以你不要看不起出家人,甚至於破戒的出家人你都要尊重他。他將來破戒造惡,他墮三途是他的事情,可是他有一個功德是我們一般人做不到的,是什麼功德?他穿著出家衣服,在外面走這麼一圈,多少人看到了,「這是佛教,這是和尚」,這個念頭種在他阿賴耶識裡頭,就是將來修行學佛作菩薩、作佛的種子,他給一切眾生做種子,下種!這是別人做不到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四九0卷)  2005/12/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490


學佛五臺山:僧犯千條罪,不讓一俗知

出家人是佛陀的親近追隨者,是如來偉大家業的繼承者,是一切世間的無上福田,因此決定了他們具有廣大的功德,地位至尊至貴,世間一切眾生皆應恭敬。出家人無論男女老幼、智愚賢劣、持犯淨穢,因為是佛陀的種姓,顯現三世諸佛的清淨解脫幢相,身披無上解脫福田衣,手持應量器,因此佛在人天大眾之中再再告誡,必須恭敬出家人。出家人縱然破戒毀禁,邪命惡行,違法背律,放逸懈怠,佛也從未開許一切世間之人包括轉輪聖王可以打罵毀謗他們。若打罵毀謗則違背三世諸佛的教言,與三世諸佛如同敵對,無疑造下無量罪業,後世三惡趣之報在所難逃。若具菩薩戒者打罵毀謗逼令破戒、具戒出家人還俗,則破菩薩根本重戒。

經中記載,縱然是惡心猛厲的羅剎夜叉、狂醉大象,見到披戴赤色少分袈裟者不僅不損惱而且恭敬尊重。然而到了末法時代,一些惡劣、愚痴、傲慢的國王、宰官、居士、長者等連羅剎畜牲也不如,損惱摧殘出家人。如此造下彌天大罪,一切信受三寶、護衛國土的天龍藥叉等,對此罪人心生嗔忿,不久罪人便會肢體殘廢斷缺,長時間中結舌不語,感受諸多難以忍受的痛苦,命終之後決定墮於無間大地獄之中。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云:「當觀如是過去羅剎,雖受無暇餓鬼趣身,吸人精氣,飲血啖肉,噁心熾盛,無有慈悲,而見無戒剃除鬚髮、以片袈裟掛於其頸者,即便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讚頌,無損害心。然未來世,有剎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心懷毒惡無有慈愍,造罪過於藥叉羅剎,愚疑傲慢斷滅善根。於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鬚髮被服袈裟諸弟子所,不生恭敬,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撻其身,或閉牢獄乃至斷命。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大罪,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之所遠離,決定當生無間地獄。」

以大乘佛法而言,連對草木瓦礫等無情都不能起嗔心,何況輕毀修離欲善法的出家人?破戒比丘以其初發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勝百千萬億的在家人。猶如金制的容器雖然破漏,但卻遠勝完好的木製容器一樣。

佛金口親宣,他的出家弟子縱然毀禁破戒也仍然超勝一切世間外道。出家人縱然破戒,由於身著如來袈裟,又與清淨梵行者同住,且經常聞思三學聖教,所以很容易發起慚愧而懺悔罪業改往修來。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於地,但會馬上起來,在家人卻並非如此。

《贊僧功德經》云:「縱使慾火熾燒心,玷污尸羅清淨戒,不久速能自懺除,還入如來聖眾位。如人暫迷失其道,有目還能尋本路,比丘雖犯世尊禁,雖然暫犯還能滅。如人平地蹶腳時,有足還能而速起,比丘雖暫缺尸羅,雖犯不久還能補。」

經中還說出家縱然墮地獄也如拍球入水,剛下即起,而在家人卻如石沉水,極難升起。

因此奉勸有緣者,千萬不可毀謗如來教下的僧寶眾,如對自己的惡心惡行不加以遏制,當來業報成熟時可能連如來都會毀謗。由此謗僧、毀僧、惱害僧人的身口意惡業,當於萬萬劫中沉淪於三惡道而難有出期。

如果由於往昔無知而曾惱害、毀謗過僧人,現在應當生大恐怖,克誠披露,求哀懺悔,發願盡未來際永不復造。

《贊僧功德經》云:「是故殷勤勸諸人,勿毀如來僧寶眾,今生習惡因緣故,當來業成亦毀佛,緣茲身口意業支,永斷世間人天種,當墮三塗惡道中,億劫沉淪無休息。」又云:「常能防護己業過,不談如來僧寶眾。」

時至末法的當今,出家眾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剎那功德有體相的話,盡大地也無法容納。沒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當今的影像佛法也難以維持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具三皈五戒、菩薩戒等的在家修行人。

因此作為白衣還是要平等地恭敬護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動輒譏毀污謗。當然在依止時可擇其善者而隨學。如果見到出家人犯戒行惡破威儀,即刻應當觀清淨心,切勿譏謗、傳布惡行。對於在家人,出家人猶如長輩,所以他們縱然有過錯也應觀為清淨,委屈將護,婉轉善巧地規勸護持,縱然無力幫助他,也絕對不能揭露宣揚其過錯。

《贊僧功德經》云:「縱見沙門犯戒時,當寬其意勿嫌毀,如入芳叢采妙花,不應摘選枯枝葉,廣大清淨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縱有犯威儀,白衣不應生毀謗,譬如田中新苗稼,於中亦有稗莠草,應可一種敬良田,不應選擇生分別。是以世尊制諸人,不聽毀謗沙門眾,唯當尊重生敬心,同此受勝諸天報。」

所以輕慢毀謗出家人的人,會招來龍天護法的懲罰!


夢參老和尚:在家人千萬不要評論僧眾過

這些大德們、大和尚們,他個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別是白衣,你不要評論。出家人跟出家人可以說? 一個人也不能說,要請大眾把他擯除,乃至於制定他,看他屬於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該什麼罪、該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

但是僧眾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當成佛弟子,當成僧寶,把一切比丘都當成聖僧,你心裡就是聖僧了,你的功德一點兒也不泯滅的,不因為他破戒而影響到你,佛教講的很清楚。

因此,大家千萬莫說三寶過。如果你輕視僧人,謗毀了,打罵了,斷肢節,你應當受什麼報,後面會說。

「於歸我法諸出家人,常樂伺求所有瑕隙」。他不做別的,就追求伺求,看著出家人的過,他得到一點兒,「才得少相,未審真虛」,他沒有審查是真的是假的,他就「即便輕毀訶罵謫罰」,這就錯了,這是大惡。這種人還不聽人勸說,「其心剛強」,難調難伏。「狠戾迷亂」,凶狠凶狠,心是很迷亂的。

所以他的目的就是「常喜觸惱諸出家人」。看這和尚出家人煩惱,他高興,他的目的就是常想找出家人的過,使你煩惱,使你修行不成。這就是魔鬼,魔王波旬的子女來到這兒惱亂出家人,完了他還要出家,穿了出家衣服,他就是不做佛事,他更進一步的破壞。

所以學三乘法的時候,或者學顯教的時候,我們為了種福,不要謗毀其它的乘。不論哪一個法師講經,你都讚嘆隨喜,莫要生謗毀。你不必評論他講的好、講的壞,你要是跟他有緣,高興聽你就聽,不高興聽你可以不聽,那沒有什麼錯。

你要是謗毀,無緣無故給自己找些煩惱,找些罪受。沒罪你要找些罪受,又何必呢?不論對人、對法,你心裡總有一個佛法僧三寶。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大得很,你念法的時候,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十方諸佛所說的法都在裡頭,沒有揀擇的。

這類人很多,當善蟲子當不成了,就到了裡頭,吃裡扒外。到了佛教來破壞佛教、毀滅佛教,永遠不想自己的錯誤,總是譏毀別人、毀謗他人、找人家的缺點。

聽到讚歎了大乘的功德,他也知道這是好事,人家一聽到讚歎大乘功德,他也發心要想去求大乘,想去求。但是他心裡頭所好的,殺、盜、淫、妄。他從來沒有寂靜過,沒有停止做惡過,靜不下來,散亂得很。

為什麼?業使他迷亂了。業障! 業障! 這叫真正的業障。你看那些人,業障很重,可不能勸他,你要是勸他,他就跟你發脾氣,使你觸惱。

所以釋迦牟尼佛跟閻羅王說,這個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難伏,習氣深重得很。做重大的惡事,從來沒寂靜過,欺騙誑惑別人,盡作假相。

 

這是佛門流傳以久的老話了,歷代大德高僧全是這樣說,就現在的南老,廣欽,以故的宣化,印光,等等大德也如是說。看看他們說什麼吧!

還有一次,有些皈依的弟子去聽演講,認為講演的法師有影射批評老和尚的意思,就打抱不平上山報告老和尚,不料老和尚當下非但毫無愠意,反而要上來報告的弟子去忏悔‘誤會講演法師’的過失,並替那位法師解釋其言辭的佛法含意,告誡弟子假如今天人家指名道姓罵我們,尚要誠懇感謝,何況人家沒指名!老人家還嚴肅曉以‘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的大義,他贊那位法師‘能在花花世界度眾生,實是菩薩’,並自謙說:‘我還不敢去呢!’——廣欽老和尚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口口聲聲說自己守戒,或以戒律標榜自己,嚴格講起來,處處犯戒,因為菩薩戒第一條就是不能‘自贊毀他’。自己認為是以戒為標榜,以禅宗為標榜,或以淨土為標榜,其他都不好,早已犯了根本戒,根本屍羅已經犯了。

佛教有一句通俗的話,‘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出家人必須彼此贊歎,彼此恭維,彼此講好話,佛法才會興盛。結果今天的佛教卻是‘唯有僧毀僧’,問題相當嚴重。再不然,還沒有聽過‘我’的教理,就看不起他,尤其是標榜某一宗、某一派的人,這種過錯犯得最嚴重。以我的眼光看,我是個凡夫,以可憐眼看天下可憐人,世界處處都可憐,看到學佛的人都在可憐的破戒中,很嚴重,很可悲。

佛又說,有些學佛(要受教義的,沒有受教義不算數)的人雖然沒有破戒,但是卻破壞了團體的規矩。譬如各個寺廟因環境不同,有其特定的規約、原則,有些自認了不起的人,不願遵守這些原則,就叫破軌則。破壞共修團體生活軌則,所犯的罪業更大,所以我們這裡寧可罵你,把你趕出去,不希望你再造這個業。那是慈悲啊!共修道場所訂的規則就是戒律。有些人不但不守屍羅,還要破壞規矩,佛法的真正教育就是叫人作個規規矩矩的人。你到一個團體,到一個環境,不能守規矩,可見你做人不守規矩,吊兒浪當的不在軌道上走,那還有什麼用?在人中已經不算一個份子了。

佛進一步又說,‘有於屍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一層比一層嚴格,不是一層一層罪輕,軌則比屍羅嚴重,正見又比軌則嚴重。有些人學佛不犯戒,也沒有破壞規矩,但他心裡的眼睛已經瞎了,沒有正見,對於什麼是真正的佛法?什麼是真正的修持?看不清楚,那是因為缺乏智慧,沒有頭腦。沒有正見即是佛法的瞎子,縱然在修持也是盲修瞎煉。我經常看到許多人佛法講的頭頭是道,自己認為比任何人都聰明、都高明,講出來的話好聽得很,實際上,一點都不是佛法,行的全是魔道,甚至是地獄道,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正見。所以正知正見是學佛最為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的關鍵。


夢參老和尚:二寶居士

有的人自認為我聰明,我有智慧,大藏經我自己看,我可以開悟。這是絕對錯誤的。

釋迦牟尼佛當初也得跟師父,一個師父一個師父學,跟好多的佛,學了很多,所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文殊、普賢、觀音、地藏都是要經過學的。猶如在暗室中有寶,不能見暗室裡的寶,你什麼都認識不到!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如果沒人解釋,連字都認不得呢?

「南無」人念成南無,所以很多人說你們和尚念南邊沒有佛,得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找。那不對!「南無」念「那谟」,般若念班若,佛法得靠人說,自己悟會悟到一邊去。不但沒功德,罪惡很大,特別是「律藏」。你把「律藏」一看懂,那五戒沒得守了,你眼晴盡看別人去了!「律藏」佛是不准在家人看的,沒受戒也不許說。當了沙彌不能看比丘戒。......沒有智慧你怎麼辨別呢?擲擲占察輪就知道了。

假著外頭的緣、佛、法、僧三寶。佛就是一切像,銅塑的、木雕的、紙畫的都可以;法是佛所說的一切經典;不過,這些佛、這些法有賴僧來傳,皈依僧就是僧人帶領你去接觸。

你對三寶一定得恭敬,對僧人我不說,對佛、法兩寶,要恭恭敬敬。現在有二寶弟子,信佛信法不信僧。這樣一來,你也沒信佛也沒信法,為什麼呢?佛說的三寶,短了一寶,誰來傳法啊?若是沒有那些老和尚傳下來,法早沒有了。有些老和尚用他的生命來認法,用生命來換取法的存在,你為什麼不尊敬他?這樣子想修解脫道,很難。想修解脫道,只請一個皈依佛、皈依法,你就解脫了嗎?

《地藏十輪經》說:

“當觀如是過去羅剎,雖受無暇餓鬼趣身,吸人精氣,飲血啖肉,惡心熾盛,無有慈悲,而見無戒剃除須發,以片袈裟掛於其頸者,即便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贊頌,無損害心。(羅剎雖然曾受生過無暇的餓鬼身,吸人的精氣,以血肉為食,惡心熾盛,沒有慈愍,但是他們見到沒有戒律、剃除須發、以一片袈裟掛在頸上的人,就會右繞、尊重頂禮、恭敬贊頌,而沒有損害之心。)

“然未來世,有剎帝利、旃荼羅王、宰官、居士、長者、沙門、婆羅門等旃荼羅人,心懷毒惡,無有慈愍,造罪過於藥叉羅剎,愚疑傲慢,斷滅善根。於皈我法而出家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剃除須發、披服袈裟諸弟子所,不生恭敬,惱亂呵罵,或以鞭杖楚撻其身,若閉牢獄,乃至斷命。(但是末法時代的宰官、居士等人,心中懷有毒惡,沒有慈悲,造罪比藥叉、羅剎鬼還要深重,他們愚癡、懷疑、傲慢、斷滅善根,對皈依我的教法而出家之僧人,或者是法器、或是非法器,剃除須發、身穿袈裟的出家弟子,他們不產生恭敬,反而惱亂、呵斥、辱罵,或者以鞭杖等抽打,或者將僧人關閉在牢獄當中,乃至使他們斷絕命根。)

“此於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犯諸大罪,斷滅善根,焚燒相續,一切智者之所遠離,決定當生無間地獄。(這樣毀辱僧眾,是對三世諸佛犯極大罪業,斷滅自己的善根,焚燒自相續,為一切智者所遠離,決定將會轉生無間地獄。)”

輕毀出家比丘會成熟極重惡報

佛曾經說:任何眾生如果對身披袈裟的比丘產生惡心,因為是對三世諸佛、緣覺阿羅漢、三世聖者產生惡心的緣故,將會成熟無量惡業果報。經中說:“縱有持戒破戒,若長若幼,皆須深敬,不得輕慢,若違斯旨,必獲重罪。”(縱然有持戒而破戒的出家人,不論他是年長還是年幼,都必須對他恭敬,不能輕慢,否則必定會造下嚴重的罪業。)

佛經講“不說僧過”的依據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三)“如是苾芻雖非法器,而剃須發披服袈裟,進止威儀同諸賢聖;因見彼故,無量有情種種善根,皆得生長。又能開示無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我尚不許轉輪聖王,及余國王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閉牢獄,或復呵罵。

注:苾芻,就是比丘,就是出家的僧人。

《戒經》——《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說:“為大護佛法故,若向白衣(在家信眾)說比丘罪惡,則前人(信眾)於佛法中無信敬心。寧破塔壞像(此極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罪,則破法身。”說比丘過惡(是非)的人,其罪業超過毀破佛塔和佛像的重罪。

《謗佛經》中佛陀告訴不畏行菩薩說:“(前略)爾時彼長者子,說彼比丘毀破淨戒,彼(長者子)惡業報,九十千年墮大地獄;於五百世,雖生人中,受黃門身,生夷人中,生邪見家;於六百世,生盲無舌(後略)。若見法師實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應說,何況耳聞而得說耶?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眾生眼目罪聚,若以嗔心看法師者,所有惡業過彼罪聚。若斷一切諸眾生命所有罪聚,若有於法師,生於惡心,迳回面頃,所得罪聚,彼前罪聚於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中,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謗法師,即是謗佛。”毀謗法師(無論其事真假),罪同謗佛;其毀謗者,必墮無間地獄,受大苦報,無解脫之期。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三,佛告阿難,爾時三藏比丘,以一惡言诃罵上座,五百世中常作狗身。

(地藏十輪經》卷三):“我終不許外道、俗人,舉苾刍罪……若不依法,率爾呵舉破戒苾刍,或復驅擯,便獲大罪。”(地藏十輪經》卷三)

說明:苾刍,即比丘。比丘就是僧人和尚。舉苾刍罪,就是說僧人過錯。呵舉,也是說僧人罪過的意思。

《梵網經》說“講僧尼過是罪過”

若佛子。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贊毀他亦教人自贊毀他。毀他因毀他緣毀他法毀他業。而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自向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謗三寶教人謗三寶。謗因謗緣謗法謗業。而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鉾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梵網經菩薩戒

十條重戒

一,佛子,菩薩慈悲為懷,方便救護一切眾生,凡有命者不得故殺。若圖快意,起心殺害,准備用具,付諸行動,令他命斷;若教他殺,慫恿贊歎,提供方便,見做隨喜,乃至咒殺;此等心行,結獲重罪。

二,佛子,菩薩應生佛性,公正仁義,助一切人生福生樂。他人財物,乃至鬼神、劫賊之物,一針一草,不得故盜。若起盜心,暗中算計,動手竊取,物離原處;若教人盜,或他盜取,提供方便,乃至咒盜;此等心行,結獲重罪。

三,佛子,菩薩清心寡欲,教化救度一切眾生,自修梵行與人淨法。鬼神天人,一切女性,乃至畜生,不得故淫;且亦禁止非道行淫;若起淫心,顧視戀念,挑逗觸摸,導致淫行;若教他人,行淫縱欲;此等心行,結獲重罪。

四,佛子,菩薩正語正見,亦令眾生正語正見。若起诓心,假現威德,謊稱證果,令他相信;若教人诓,方便妄語,不見言見,見言不見,口言體示,令他生起邪語邪見,乃至邪業;此等心行,結獲重罪。

五,佛子,菩薩教令眾生明達聰慧。因酒亂性為罪助緣,故諸酒類不得經銷。若起酤意,安置設施,接洽購入,轉售與人;若教人販,提供方便,致令眾生心神顛倒;此等心行,結獲重罪。

六,佛子,菩薩護持出家、在家菩薩、比丘僧尼;若聞外道邪見惡人,言佛法中非法非律,應生慈心實施教化,令其產生大乘善信。若自言說、教人宣說四眾過失,生起此念,組織言詞,發出聲音,令他領解;此等心行,結獲重罪。

七,佛子,菩薩應代眾生受他毀辱,好事與人,惡事歸己。菩薩不得自贊毀他,自揚己德,隱他善事,令他受毀。倘起此心,形成言辭,聲出於口,使人領解;若或教人自贊毀他;此等心行,結獲重罪。

八,佛子,菩薩慷慨施捨,見來乞求諸貧窮人,隨其所需一切給與。若起悭心,吝物吝法,身口不施,形成悭業;若教人悭,見求物者,乃至不施一針一線,對求法者,乃至不說一偈一句,反而更加污辱謾罵;此等心行,結獲重罪。

九,佛子,菩薩慈愛寬恕,勸諸眾生無诤向善。若起嗔心,惱怒憤恨,溢於言表,發洩於人;若教人嗔,於諸眾生,乃至非眾,辱罵毆打,施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謝,嗔猶不解;此等心行,結獲重罪。

十,佛子,菩薩竭力護持三寶。若聞惡人一言謗佛,猶如百矛刺穿身心,豈能忍心自加毀辱。若起謗心,編造言辭,口宣筆著,蠱惑他人;若教人謗,助他誹謗;此等心行,結獲重罪。

善學佛子,菩薩重罪應當明瞭,於中不應犯微塵許,豈能具足犯十條戒。若有犯者,不得現身發菩提心,亦失國王、轉輪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發趨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菩薩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墮三惡道,兩劫三劫,不聞父母、三寶名字,故不應犯。汝等一切菩薩大眾,已學、今學、未當學,如是十戒,應當明瞭,敬心奉持。八萬儀品當廣明解。

惠能六祖教誡:“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又“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已過,與道即相當”。‘自若無道心,暗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修學佛法,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為,修正自己的欲心、妄心、貪心和燥心,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管他如何不好,一但佛性顯現,就會徹底覺悟。印光大師說:“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只管自家,不管人家……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在家學佛,當修戒、定、慧三學,熄滅貪、嗔、癡三毒,守護身、口、意三業。說僧過惡,犯大重罪,望有緣同修、護法檀越三思!

阿彌陀佛!


宣化上人:毀謗佛法僧三寶,死後會墮地獄

怎麼叫毀謗三寶呢?我們信佛的人,切記不要犯這種的罪過──就是專門說三寶的過錯,說佛教不好,說佛法不好,說僧人不好。菩薩戒有一條戒說:「不說四衆過戒。」四衆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過菩薩戒的人,對於比丘有什麼罪過,不要講;比丘尼做什麼錯事,也不要講;優婆塞有什麼過錯,也不要講;優婆夷有什麼過錯,也不要講,這叫不說四衆過。你不說可是不說,就是有其他人說四衆過,也不要去插嘴,也不要去跟著講,就像是沒聽見似的。爲什麼?你如果又去跟著說,也就犯了毀謗三寶的罪,也就犯了說四衆過的罪,所以最好是把嘴閉上,緘口不言。

再者,我們凡夫的見解,有的時候會錯誤的,聖人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謂初地的菩薩,就不知二地菩薩的境界;十地菩薩,就不知道等覺菩薩的境界;初果阿羅漢,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羅漢的境界。在還沒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時候,不要生出一種毀謗三寶的心,不要說四衆過。他明明就是有過,也不要講他,爲什麼?你知道他有過,你自己往好的做,這就對了。不要好像照像機,盡給人家照像,自己是個什麼樣子,也沒有照一照。

講到這兒,我想到中國梁武帝時,有一位志公禪師,他天天要吃兩隻鴿子。廚子想這鴿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隻鴿子的翅膀吃。志公禪師吃完了這兩隻鴿子,就說:「你爲什麼偷我的鴿子吃?」他說:「沒有啊!」「沒有?你看一看!」志公禪師把口一張,從口裡吐出兩隻鴿子,一隻就飛了,另外一隻沒有翅膀。「如果你沒有吃,這隻翅膀怎麼會沒有呢?」一樣吃鴿子,志公禪師可以把切碎煮熟的鴿子吃到肚子裡頭,又可以變成活的吐出來;而這個廚子就沒有這種本事,吃了就是吃了。志公禪師這種境界就是吃而未吃。

又有濟公禪師,那時候他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這和尚怎麼樣呢?一天到晚吃狗肉,喝燒酒。每天都喝得醉得不得了,人一看就知是個醉和尚。實際上他醉了,可是他卻到處去教化衆生。有一次造佛像,這佛像要鋪金,他告訴方丈和尚:「這佛像我來鋪,你不要叫其他人去鋪金。」方丈和尚說好。可是等著他也不鋪,後來當家和尚就說:「你要鋪這佛像的金,這麼久了,你也不鋪。」他說:「好,我就來鋪。」這天晚間他又喝醉了酒,等到他看人都睡覺了,就跑到那佛像前,從口裡就吐金,往佛像鋪。

正在吐著,佛像各部份都鋪得差不多,只有頭頂上還有個地方沒有鋪時,當家和尚聽見他在裡邊,口裡往佛像吐痰的聲音,就進來了,說:「你怎麼這個樣子,你口裡粘痰怎麼往佛像吐呢?」他就說:「我不吐了。」就走了。走了,第二天一看,佛像的金都鋪好了,就剩頭上還有一點沒有鋪好,所以又找另外鋪金的匠人來鋪,但是所鋪的金,就沒有他吐的金子那麼好,所以羅漢的境界不可思議的。

所以我們信佛的人,對四衆的過,不要講。你要是講到普通人,還沒有什麼關係。講到證果的聖人,那就會有罪過了;有罪過會怎麼樣呢?這是會墮地獄的。

爲什麼有人要毀謗三寶呢?因爲他沒有信心。什麼原因他沒有信心呢?這種情形,有的時候是他和同一班惡的朋友,就是不明白佛法的惡人;這不明白佛法的惡人,就會毀謗三寶──那麼這個人因爲和惡人做朋友,隨著也養成這種習氣,就破壞三寶,毀謗三寶。

又如果這個人諂曲、愚癡,也會毀謗三寶的。什麼叫諂曲呢?諂曲是一種流虛,現在一般叫「拍馬」,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歡喜,就盡對你說好話,這叫「諂曲」。他的心不直,是彎曲的。爲什麼這個人要諂曲呢?因爲他雖然愚癡,卻以爲他是聰明的,懷著一種聰明慢。聰明慢就是增上慢,也就是像《法華經》裡的五千退席。增上慢的人懷著一種聰明慢,是有點聰明,但是看不起人,看誰都不如他自己。因爲他懷著一種聰明的我慢,所以就毀謗正法,不相信正法,把衆生的法眼都給挑去了。

什麼叫挑去呢?衆生本來是有擇法眼的,但他用刀把眼睛挖出,令他們沒有擇法眼了。因爲他令衆生沒有擇法眼,這個人將來他是應該肢體廢缺,或者沒有手,或者沒有腳(沒有腳就是癱子、瘸子,不會走路),結舌不言,雖然有舌頭,但是不會說話,是啞巴。爲什麼他是啞巴呢?這一點要注意!啞巴的人都是毀謗三寶來的。毀謗三寶的人墮落地獄,在地獄裡,經過二億年那麼長的時間受罪,然後才去投生,投生去做什麼呢?做馬、牛、羊、雞、犬等畜生,做二億年那麼長的時間,然後再做人。做人時,他就六根不全,或者沒有眼睛,是盲人;或者沒有耳朵,是聾子,聽不見聲音;或者啞巴,有舌頭不會講話,這也等於沒有舌頭一樣。

所以我們不要打妄語,不要講人的是非。不管別人對我們怎麼樣,都不要講人家的對或不對;你講人的是非,將來就入拔舌地獄。在這個地獄,罪人的舌頭被拔出來,受好像用犁耙在舌頭上耕地那樣的痛苦。

總而言之,六根不具足,相貌也醜陋,這都是在過去生中毀謗三寶,所以受這種苦,而且是苦毒無量,死了還要墮無間地獄,這是毀謗三寶的果報。

 

他人財富圓滿時,自心無端感刺痛,

恆時譏毀眾人故,依怙神眾無力護。

這是講嫉妒心。

“他人財富圓滿時,自心無端感刺痛,”:他人有一些財富、名聲,當自己聽到、看到或想到這些,心裡就像被刀割火燒一般痛,心裡不愉快,心裡不舒服,這就是嫉妒,這說明你已經嫉妒他人了。

不明理、愚癡的人就是這樣,沒有生歡喜心,就愛嫉妒。

若是一個真正明理的人,一個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不會嫉妒的。

因為你嫉妒了,心裡就不愉快了,何必呢!這就叫自尋煩惱。對方這個人、這件事的發展,跟你是否高興或贊歎沒有太大關系。

即使你再不愉快,若是他的福報到了、因緣到了,也會圓滿;即使你不贊歎他,他一樣會得到。

同時,你自己心裡不愉快,內心煩惱,這是自尋煩惱,自找痛苦。

反之,如果你能隨喜,多好啊!

佛為什麼說如果能隨喜,就能得到同樣的功德利益?

那些有福報、有功德的人,福報來了,他心裡肯定歡喜;

你雖然沒有這個福報,沒有這個功德,但是你內心也可以跟他一樣歡喜、開心,這就跟對方一樣了嘛!

這是智慧啊!你隨喜了別人的功德,同時就降伏了傲慢心,也破除了我執,這個功德不得了。

隨喜不是誰都能做到的。若是真正能做到隨喜,功德利益太大了。

自己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圓滿同樣的功德,可以得到同樣的利益。我們為什麼不隨喜呢?為什麼要嫉妒呢?

若是一個智者,就應該隨喜,不應該嫉妒。

你隨喜不嫉妒,這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自己。

你這樣做,受益者是誰?是自己。

這些功德與利益,誰得到了?自己得到了。

“恆時譏毀眾人故”:生起了嫉妒心之後,就開始想盡一切辦法造謠誹謗。

對方沒有過錯,你卻說有過錯,其實這是你自己的過錯。

對方沒有的缺點,你說有缺點,其實這是你自己的缺點。

對方沒有缺點就是沒有缺點,你說他有缺點,難道他就有缺點了?

如果他沒有缺點,你說一百遍也沒有用,他依然不會有缺點,這是你自己的缺點。

你造謠誹謗,跟十個人說,十個人跟一百個人說,一百個人跟一千個人說,一千個人跟一萬個人說……

根源是你,你讓這麼多人生煩惱,破壞這麼多人的相續,這是你自己的罪過。

不用說根本沒有這些事,即使是真正有的事,若是沒有什麼必要,也不應該宣揚。

如果有必要,你可以說,但是也不能隨便說。比如,你若是發現了金剛道友有一些不如法、破壞戒律的行為,應該跟上師說,不應該跟其他人說。這是有必要的。雖然有必要說,但是也不能隨便說,應該跟上師說。若是跟上師說也不方便,就跟負責戒律的人說。

負責戒律的人也不能隨便宣揚這種事,否則也會造業的。

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搞這些是非,一般的情況下要裝聾作啞。裝聾子,沒聽到;作啞巴,不會說。這是最好的。

所以,有必要的情況下,一定要說;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裝聾作啞。若是這樣,你不會造業。

尤其現在有些人誹謗一些大德高僧,說大德高僧的一些行為,這些行為有些是有的,有些是沒有的。但不管有或沒有,都不應該說。為什麼?

一位大德高僧有很多信徒,你讓這些信徒產生了邪見,退失道心了,這是多大的罪過啊!你怎麼能衡量一位大德高僧的行為呢?

你怎麼能輕易判斷一位大德高僧的境界呢?

連他心通都沒有,你怎麼知道他有過錯?

你怎麼知道他的做法是真正發自內心的?

在沒有能力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判斷,也不要搞這些是非,否則會造下彌天大罪。

喬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裡講,誹謗一個菩薩、大德高僧的罪過,相當於殺害三界一切眾生的罪過。你殺害三界一切眾生,這個罪過是非常大的,但你誹謗一個菩薩、一個大德高僧的罪過,比剛才那個罪過還嚴重、還大。

喬美仁波切這樣說是有依據的,不是隨便說的。他依據的是佛經。佛親口這樣講的,所以喬美仁波切也是這樣強調的。若是佛沒有這樣說,他怎麼敢這樣講啊?不可能。所以這個罪過是非常嚴重的。

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隨便說是非,不要隨便判斷一個人。否則,會造很嚴重的罪業,將來要墮落惡趣,那個時候苦不堪言。

 

你知道他們倆誰的罪過更嚴重嗎?

尤其在同一個行業裡,因為互相競爭,比一般人更容易生嫉妒心。比如兩個成績好的法師之間、兩個發心提水的人之間、兩個賣豆腐的人之間,都經常引生各種嫉妒。而如果一個是賣金子的、一個是賣煤炭的,他們之間就不一定有這種煩惱。

不過,總對別人心懷嫉妒的人,非但不能損害他人,反而自己會積累嚴重罪業。

《君規教言論》中也說:“嫉妒心強福淺者,恆時只會謗他人,依此於他無損害,卻將毀壞自聲譽。”

從前,有兩位格西互相敵對。一次,一位格西聽說另一位有了女人,就興高采烈地對侍者說:“煮上好茶,我聽到一個特別特別好的消息!”(以前的藏地,生活條件比較差,遇到開心的事情,人們通常會燒些濃茶來慶祝,就像現在的人請客吃飯一樣。)

侍者聽到上師的話,趕緊煮好茶,端過去問:“您聽到了什麼好消息?”

他說:“我們那個對手有了女人,破戒了。”

藏地著名大德根邦扎嘉,聽到這件事後,板著臉說:“真不知他們二人到底誰的罪過更嚴重?”

一個人是破了別解脫的根本戒,必定會墮入惡趣;而另一個,雖然自己沒破戒,卻隨喜別人破戒,所以不知道哪一個的罪過大。

《諸法集要經》雲:“若見造非法,生劣心隨喜,由彼無智故,受苦復過是。”

意思是,見別人造了非法的罪業,對此產生惡劣的隨喜心,由於愚昧無知的緣故,自己所受的果報遠遠超過他。

依這個教證來看,應該是後者的過失更大。

所以,別人在做惡事時,千萬不能去隨喜。

我以前也再再講過,美國發生“9·11”事件時,聽說中國的個別年輕人歡呼一天,覺得實在是大快人心,這樣的話,你隨喜贊歎本·拉登殺了近三千人的罪業,自己的過失不比他少,甚至比他還嚴重。

 

《法句譬喻經》中講了一個很好的故事:

佛陀在捨衛城時,有個信奉外道的長者,財富多得難以計數。

他兒子在20歲時娶妻,婚後二人相敬如賓、恩愛非常。

新婚未滿七日,一天妻子想去後花園賞景,他們便相偕前往。

妻子見一棵大樹上的花很美,被它深深吸引。丈夫為討妻子歡心,就爬到樹上摘花,結果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當場重傷而亡。

聽到這一噩耗,全家人痛不欲生,個個悲傷痛哭。

到了出殡的日子,長者見自己白發人送黑發者,內心尤為悲苦。

佛陀知道他們得度的因緣已成熟,就出現在他們面前。

長者全家見佛陀親臨,感動不已,立即恭敬頂禮佛陀,對佛陀訴說心中的哀痛。

佛陀講述了萬法無常、輪回皆苦的道理,勸他們不要特別傷心。

長者聽聞妙法,當下放下憂傷。他問佛陀:“我兒子過去曾造了什麼惡業,以至於年紀輕輕就喪命了?”

佛陀說:“過去,有一個少年手持弓箭,和三個朋友到樹林游玩。少年看見樹上停著麻雀,便想將它射下。在旁的三個朋友不但不勸阻,反而一直鼓勵:“如果你能一箭射中,那實在是了不起!”少年聽了,就舉起弓箭射去,麻雀中箭墮地而亡,一旁的三人興奮得拍手大笑。此後,他們四人經歷了無數劫的生死流轉,共同為他們殺鳥的罪業而受報。

那三個見殺隨喜的人,一位因過去修福,現在天上享福;

一位投生至海中,成為龍王;另一位就是你。

這名射箭的少年,先投生至天上,是天人的兒子;

命終後投胎到人道,成為你的兒子;

如今從樹上摔死,立即化生為龍王的兒子,剛出生就被大鵬吃掉了。

所以,此時此刻,天上、人間、海中有三位父親,都在為兒子的死而痛哭。

這個兒子,就是用箭射殺麻雀的少年,因為造下殺業,所以他世世短命。

而在一旁隨喜殺業的三人,則同嘗失去兒子的苦果。

可見,因果絲毫不爽,不可不慎!”

佛陀又為大眾說了一偈:“識神造三界,善不善五處,陰行而默至,所往如響應。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種隨本像,自然報如影。”

這一家人聽後,個個法喜充滿,當下證得須陀洹果。

可見,見別人殺生,對他隨喜的話,殺生者需用生命來償還,隨喜者則要為他飽受痛苦,業力真的不可思議。

希望大家對這個公案好好想一想。

今後見別人造惡業、破戒、殺生,千萬不能去隨喜,否則,自己將來也難逃苦果。


【破戒之人 稱念藥師佛名號得清淨心感應記】

從前有一位比丘,前往西域遊方;後來因為想要請教出家人持戒的起源,所以又來到了天竺,剛好遇到一位阿羅漢。

這位比丘就問阿羅漢:「請問聖僧持戒嚴謹嗎?」

阿羅漢回答說:「我是小乘的聖者,不知道什麼是比丘戒、比丘尼戒、出家菩薩戒?你暫時住在我的精舍,我再上到兜率天,請教彌勒菩薩。」

這位阿羅漢說完話,立即開始入定,來到了兜率天內院,並請問彌勒菩薩:「比丘、比丘尼受戒之後,如何持戒得到靈驗、感應呢?」

彌勒菩薩取出金色的花朵說:「若是身處邊地的僧尼,拿著金色花朵放在阿羅漢的手掌中,即無法放進去。

如果發心持戒的願力堅定,就可以將金色的花朵放在阿羅漢的手中,阿羅漢會現出一尺高的身影,就以這項事蹟來檢驗是否有得到感應。」

這位天竺的阿羅漢又問彌勒菩薩說:「如果出家人受戒後破戒了,該如何彌補所犯的過錯?」

彌勒菩薩回答他說:「在小乘佛法中,犯性戒已無懺悔的餘地。但是,在大乘佛法中這件事並不難補救,在娑婆世界的東方經過十恆河等佛土,有佛國名叫淨琉璃,其佛名為藥師佛,藥師佛本願之一就是:修持戒律的人,如果破戒,只要稱念藥師佛號,懺悔罪業必得清淨心。」

比丘聽完了這位尊者向彌勒菩薩請教的事情之後,便將破戒之人只要專心稱念藥師佛號便可以消除罪業的事,告訴許多人,大家聽了之後深信不疑,於是便也開始實踐這個法門。

節錄—中華印經協會【三寶感應要略錄】


了幻法師:誹謗弘揚正法之僧有何果報

問:請問師父,如果有人惡意誹謗弘揚正法之僧,這有何果報?

了幻法師答:此果報之慘,當在無間地獄!若白衣以惡心惱亂打罵破戒比丘,其果報如同出萬億佛身血。出一佛之血,死後當入阿鼻大地獄中。更何況是出萬億佛身血哉?此果報之慘,唯佛知之。此非不慧之杜造,乃出如來所宣之《大集經》中。

《大集經》言:「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即從座起而白佛言,大德婆伽婆,唯願說之。大德修伽陀,唯願說之。若有為佛剃除鬚髮被服袈裟,不受禁戒受已毀犯。其剎利王,與作惱亂罵辱打縛者,得幾許罪?佛言,大梵,我今為汝且略說之。若有人於萬億佛所出其身血,於意云何,是人得罪寧為多不?大梵王言,若人但出一佛身血,得無間罪,尚多無量不可算數,墮於阿鼻大地獄中。何況具出萬億諸佛身血者也。終無有能廣說彼人罪業果報,唯除如來。佛言,大梵,若有惱亂罵辱打縛,為我剃髮著袈裟片不受禁戒受而犯者。得罪多彼。何以故?如是為我出家剃髮著袈裟片離不受戒或受毀犯,是人猶能為諸天人示涅槃道,是人便已於三寶中心得敬信,勝於一切九十五道,其人必速能入涅槃,勝於一切在家俗人,唯除在家得忍辱者,是故天人應當供養。何況具能受持禁戒三業相應。諸仁者,其有一切剎利國王及以群臣諸斷事者,如其見有於我法中而出家者,作大罪業大殺生、大偷盜、大非梵行、大妄語及餘不善,如是等類,但當如法擯出國土城邑村落,不聽在寺,亦復不得同僧事業,利養之物悉不共同,不得鞭打。若鞭打者,理所不應。又亦不應口業罵辱,一切不應加其身罪。若故違法而謫罰者。是人便於解脫退落受於下類,遠離一切人天善道,必定歸趣阿鼻地獄。何況鞭打為佛出家,具持戒者。」今弘揚正法之師,汝等無知反加誹謗,令法師心生痛苦,此罪之大,當過出萬億佛身血之罪。當無量劫永處無間地獄之中,欲止一分一秒之痛苦,尚恐不能得也。

此事,佛於《大寶積經》之《發勝志樂會》中亦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羅奈城仙人住處施鹿苑中,與大比丘眾滿足千人,復有五百諸菩薩眾。是時,眾中多有菩薩,業障深重,諸根闇鈍,善法微少,好於憒鬧,談說世事,耽樂睡眠,多諸戲論,廣營眾務,種種貪著為所不應,忘失正念修習邪慧,下劣精勤行迷惑行。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在於會中,見諸菩薩具足如是不善諸行,作是念言:「此諸菩薩於無上菩提圓滿道分,皆已退轉。我今當令是諸菩薩,覺悟開曉,生歡喜心。」作是念已,即於晡時從禪定起,往到其所共相慰問,復以種種柔軟言詞,為說法要令其歡喜,因告之曰:「諸仁者,云何汝等於無上菩提圓滿道分而得增長不退轉耶?」

是諸菩薩同聲白言:「尊者,我等今於無上菩提圓滿道分,無復增長,唯有退轉。何以故?我心常為疑惑所覆,於無上菩提不能解了。云何我等當作佛耶?不作佛耶?於墮落法亦不能了,云何我等當墮落耶?不墮落耶?以是因緣善法欲生,常為疑惑之所纏覆。」

爾時,彌勒菩薩而告之曰:「諸仁者,可共往詣如來應供正徧知所。而彼如來,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具足成就無障礙智解脫知見,以方便力善知一切眾生所行,當為汝等隨其根性種種說法。」是時,五百眾中有六十菩薩,與彌勒菩薩往詣佛所,五體投地,頂禮佛足,悲感流淚不能自起。彌勒菩薩修敬已畢,退坐一面。

爾時,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等應起,勿復悲號生大熱惱。汝於往昔造作惡業,於諸眾生以暢悅心,瞋罵毀辱,障惱損害,隨自分別,不能了知業報差別。是故汝等,今為業障之所纏覆,於諸善法不能修行。」

時,諸菩薩聞是語已,從地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哉!世尊,願為我等說此業障,我等知罪當自調伏,我從今日更不敢作。」

爾時,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曾往昔,於俱留孫如來法中出家為道,自恃多聞修持淨戒,常懷憍慢傲逸之心;又行頭陀少欲知足,於是功德復生執著。爾時,有二說法比丘,多諸親友名聞利養,汝於是人以慳嫉心,妄言誹謗行淫慾事。是時法師親友眷屬,由汝離間說其重過,皆令疑惑不生信受。彼諸眾生於是法師,無隨順心斷諸善根。是故汝等由斯惡業,已於六十百千歲中生阿鼻地獄;餘業未盡,復於四十百千歲中,生等活地獄;餘業未盡,復於二十百千歲中,生黑繩地獄;餘業未盡,復於六十百千歲中,生燒熱地獄。從彼歿已還得為人,五百世中生盲無目,以殘業故,在在所生,常多蒙鈍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見,誹謗輕賤戲弄欺嫌,常生邊地貧窮下劣,喪失財寶資生艱難,不為眾人尊重敬愛。從此歿已,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還於邊地下劣家生,匱乏饑凍為人誹謗,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設欲修行多諸留難,雖暫發起智慧光明,以業障故尋復還沒。汝等從彼五百歲後,是諸業障爾乃消滅,於後得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時彼佛當為汝等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諸菩薩等聞佛所說,舉身毛豎,深生憂悔,便自抆淚,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發露悔其過咎。我等常於菩薩乘人,輕慢嫉恚及餘業障,今於佛前如罪懺悔。我等今日於世尊前發弘誓願: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見有違犯舉露其過,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戲弄譏嫌恐懼輕賤,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見在家、出家菩薩乘人,以五欲樂遊戲歡娛,見受用時,終不於彼伺求其過,常生信敬起教師想。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慳親友家及諸利養,惱彼身心令其逼迫,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以一粗言令其不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晝夜六時不勤禮事,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為欲護持此弘誓故不惜身命。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聲聞及辟支佛,以輕慢心,謂於彼等不勝於我,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不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羅及於狗犬,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自讚嘆於他毀呰,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不怖畏斗諍之處,去百由旬如疾風吹,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持戒多聞頭陀,少欲知足一切功德,身自炫曜,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業慚愧發露。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爾時,世尊讚諸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說如是覺悟之法,善發如是廣大誓願!能以如是決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業障皆悉消滅,無量善根亦當增長。」

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彌勒,若有菩薩為欲清淨諸業障者,當發如是廣大誓願。」」

如上佛之經文,倘若看過,又何敢誹謗弘揚正法之師。出家之僧,誹謗弘揚正法之師,尚得如是之報。況在家之居士乎?每見自以為是之所謂的高人,自認為佛法已精通,開口便指名道姓,言某某僧所說之法為邪見,便欲一網打盡,凡彼所說之法皆指為邪見,甚有彼所寫之字亦指為是邪。彼所寫者,乃是佛之經文及祖師法語,又何可指為邪也!甚有惡意進行人身之攻擊,將出家僧之身體,整成豬等畜生的身體,實是太過矣!倘要辯法義,但就法上論之即可,何可惡意進行人身之攻擊哉?此事大不吉祥!學佛之人,不可不慎。

或有癡人言,我等但有信願,求生極樂。縱然造彌天大罪,亦能得佛慈悲接引,何能為業障之所障也。觀其之言,實是高明。然究實而論,則是下劣之極,如世之妓女言彼是處女一般。靈峰祖師言:「蓋無願無行不名真信,無行無信不名真願,無信無願不名真行。」倘若無行,又何來信願哉?彼無知兼放逸懈怠者,必為此見所誤。而謂彌陀慈悲,我等廣造諸罪,皆無妨往生也。實成撥無因果之邪見魔人。彼人尚自以為是,認為自之見解高超之極,不想只此一言,令無量眾生斷送法身慧命矣。

善導大師於《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中言:「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惡邪見闡提人也。」

於《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中又言到:「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縱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救頭燃者,總名雜毒之善。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淨土者,此必不可也。」

另善導大師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疏解「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此一句時,明言指示「又言具此功德者。或一人具上二。或一人具下二。或一人三種盡具。或有人三種無分者,名作著人皮畜生,非名人也。」

更不見佛於經中言:「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設欲修行多諸留難,雖暫發起智慧光明,以業障故尋復還沒。」

此等之理,本是明瞭之極,以此等人業障深故,故而多此邪見,而欲再回無間地獄也!(然此等之理,亦當明之,以救彼等邪人,本幻幾日後,當據永明大師及《淨土十要》及《釋淨土群疑論》及印祖等書,明闡此理,以破邪見)

然既造此等大罪,如何是好?

當發極大之誠心,於師前或佛前痛哭流涕,深重懺悔,自此以後,寧捨身命,也決不敢再誹謗弘揚正法之師。菩薩懺悔此等罪過,尚言「悲感流淚不能自起」。更何況末法凡夫乎?倘不以為然,他日業報現前,後悔也晚矣!


《說僧尼是非過惡犯無量重罪》

慧律法師 

時常會聽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會人士,喜歡評論出家人的對錯是非,不守規矩不持戒律等等,其實出家比丘、比丘尼都不可以說僧過惡,何況在家人呢?因為說僧過惡,就是談論是非,造作口業,惡口妄語,同時也是譭謗三寶,譭謗三寶者,罪過比破殺、盜、婬、妄、酒五戒的罪還要重!什麼叫譭謗三寶、說僧過惡呢?我們信佛的人,切記不要犯這種的罪過——就是專門說三寶的過錯,說佛教不好,說佛法不好,說僧人不好。

佛陀在世的時候,就不允許任何人造口業、譭謗出家僧眾,若說僧尼過惡,其人即違犯無量重罪。這是佛說的,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難道你還不信嗎?

如是比丘雖非法器,而剃除鬚髮披服袈裟,進止威儀同諸聖賢;因見彼故,無量有情種種善根,皆得生長。又能開示無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所以依佛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我尚不許轉輪聖王諸大臣等,說出家僧尼的過惡。

如是破戒惡行比丘,一切白衣皆應守護,恭敬供養;佛陀終不允許在家居士,輕視、呵斥、辱罵出家人。

僧尼雖破禁戒,行諸惡行,而為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作善知識,示導無量功德伏藏。就是說這個法師現僧相,就等於是佛相,是三寶相。他代表了正法,他就算沒有修行,就算破了禁戒,行種種的惡行,一切的天、龍、人、非人等都必須要恭敬禮拜、供養。因為他就是善知識,能夠示導無量功德伏藏。這個伏藏就是埋藏在地中的一個寶物,比喻眾生本具的佛性。譬如說貧女不知道自己家裡有伏藏,等到有智慧的人告訴她,你家裡本來就有很多的金銀財寶,你把它挖掘出來,你不就變成很富有的人嗎?這個貧女子聽有智慧的人的開導,就把它挖出來變成富家女了。

記住!外道永遠沒有辦法超越三界,無量億劫絕對沒有辦法離苦得樂。為什麼?知見錯誤!沒有依佛的知見修行,永遠在三界裡面打轉。最差、最差的比丘,他現了僧相,了解無常、緣起,乃至於大乘佛教,念佛、參禪、拜懺、打水陸,都種下無量的善根,種下未來得度的因緣。所以說最差的比丘、比丘尼,現僧相的沙彌、沙彌尼(除非他知見錯誤)都比世間的人,包括一切的外道都強得太多。就是造業下地獄了,經過一劫或多劫,他依然能夠轉生人道,聽聞佛法,然後經過修行,就可以得到解脫。因為他在今生種下了無量無邊的善根因緣。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瞻博迦華是一種很香的花,就算枯萎了、爛壞了,也絕對比其他的花香。世尊曾說頌曰:

瞻博迦華雖委悴,而尚勝彼諸餘華。

破戒惡行諸比丘,猶勝一切外道眾。

出家僧人是三寶之一,堪稱是寶,既然是寶,他即使不完整,但他仍然是寶。譬如珠寶玉器,即使壞了,你能說它就不是寶了嗎?黃金壞了、碎了難道就不是黃金了嗎?又如瓦礫,即使再完整的瓦礫,它也稱不上是黃金珠寶,只能是一塊完整的瓦礫而已!破戒惡行的諸比丘,也依然是寶,絕對不是瓦礫!他的功德勝行也絕對勝過一切的外道。外道沒有緣起法,外道沒有空慧的思想,他怎麼解脫呢?!我在這裡說些,不是提倡比丘作惡犯戒,也不是包藏僧人的罪行,而是旨在提醒出家僧侶、在家菩薩要警防口業,不要因為別人錯誤了,自己也去錯誤,別人破戒了,自己也去破戒。須知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飯自己飽!他要造業他得果報,你要譭謗僧人,你就要下地獄!破戒作惡那是他的事,謗僧受報那就是你的事。在家信眾說比丘過惡,犯大重罪,必受惡報;身為出家僧眾,說比丘過惡,也是同樣犯大重罪。因此,佛陀為了避免緇素造口業,特別教戒僧眾,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說比丘過惡。

如人惡心出佛身血、毀壞塔壞寺等,其罪雖是極為深重,但是尚不及說僧眾過惡的無間重罪。所以《戒經》說:「寧可毀塔壞寺,不說他比丘粗惡罪。」古人也說:「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也說:「為大護佛法故,如向白衣(在家信眾)說比丘罪惡,則前人於佛法中無信敬心;寧破塔壞像(此罪極重),也不向未受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惡,則破法身。」說僧尼是非、過惡的人,其罪超過毀壞「佛塔」和「佛像」的重罪!為什麼這樣呢?因「世間如無僧人,便無佛法」,有話說:「佛法弘揚本在僧」嘛,所以講僧人的過失會使信眾遠離三寶。

譭謗三寶、說僧過惡者,死墮阿鼻地獄,受大苦報,無解脫之期。《謗佛經》云:佛陀告訴不畏行菩薩說:「……爾時彼長者子,說彼比丘毀破淨戒,彼(長者子)惡業報,九十千年墮大地獄;於五百世,雖生人中,受黃門身,生夷人中,生邪見家;於六百世,生盲無舌……。」

外道俗人是沒有資格舉發、談論僧人的過惡。佛告尊者優波離言:我終不許外道、俗人舉苾芻(比丘)罪,舉就是舉發。我絕對不允許外道、世俗人舉比丘的罪。世俗人沒有智慧,只是憑藉自己的觀念,所以他怎麼夠資格來舉比丘的夠資格來舉比丘的罪呢?他看的只是外相,沒有看到真正的內涵。

我們凡夫的見解,有的時候會錯誤的,聖人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謂初地的菩薩,就不知二地菩薩的境界;十地菩薩,就不知道等覺菩薩的境界;初果阿羅漢,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羅漢的境界。許多僧人看上去瘋瘋顛顛,但實際上是外濁內清,是菩薩示現,是教化眾生的。說到這裡,我想起兩個典型的例子:在中國梁武帝時,有一位志公禪師,他天天要吃兩隻鴿子。廚子想這鴿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隻鴿子的翅膀吃。志公禪師吃完了這兩隻鴿子,就說:「你為什麼偷我的鴿子吃?」他說:「沒有啊!」「沒有?你看一看!」志公禪師把口一張,從口裡吐出兩隻鴿子,一隻就飛了,另外一隻沒有翅膀。「如果你沒有吃,這只翅膀怎麼會沒有呢?」一樣吃鴿子,志公禪師可以把切碎煮熟的鴿子吃到肚子裡頭,又可以變成活的吐出來;而這個廚子就沒有這種本事,吃了就是吃了。志公禪師這種境界就是吃而未吃。

又有濟公禪師,那時候他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這和尚怎麼樣呢?一天到晚吃狗肉,喝燒酒。每天都喝得醉得不得了,人一看就知是個醉和尚。實際上他醉了,可是他卻到處去教化眾生。有一次造佛像,這佛像要鋪金,他告訴方丈和尚:「這佛像我來鋪,你不要叫其他人去鋪金。」方丈和尚說好。可是等著他也不鋪,後來當家和尚就說:「你要鋪這佛像的金,這麼久了,你也不鋪。」他說:「好,我就來鋪。」這天晚間他又喝醉了酒,等到他看人都睡覺了,就跑到那佛像前,從口裡就吐金,往佛像鋪。

正在吐著,像各部份都鋪得差不多,只有頭頂上還有個地方沒有鋪時,當家和尚聽見他在裡邊,口裡往佛像吐痰的聲音,就進來了,說:「你怎麼這個樣子,你口裡黏痰怎麼往佛像吐呢?」他就說:「我不吐了。」就走了。走了,第二天一看,佛像的金都鋪好了,就剩頭上還有一點沒有鋪好,所以又找另外鋪金的匠人來鋪,但是所鋪的金,就沒有他吐的金子那麼好,所以羅漢的境界不可思議的。

有些禪師是酒肉穿腸過,用世俗人的眼光來看,就是說這些禪師是不稱職的和尚,也是破戒的比丘。豈不知道他們是菩薩轉世,他是示現給眾生看的,他可以吃進去死的,吐出來活的,有誰知道他吃肉也是在度終生呢?有些僧人也可能是菩薩,也許是羅漢示現,但憑我們的凡夫肉眼,豈能分辨識破他的本來面目呢?所以不可妄加評論,隨意譭謗。在此也提醒大家,如果自己不是羅漢,不是菩薩,千萬不要向他們學習,因為我們是業障凡夫,他們是應機施教,應何因緣得度,而現何身。他們喝酒吃肉都是在度眾生,而我們喝酒吃肉,就是造業,所以不能拿我們來和他們比,萬萬不能!

佛陀尚不許諸苾芻僧不依於法,率而呵舉破戒苾芻,何況驅擯?

……率就是輕率的樣子,草草率率,毫無根據。舉就是糾正。驅就是逼迫或者是排除,擯叫做排斥。

佛也絕對不允許這些比丘僧團不如法,草草率率就糾正某某人比丘、某某法師,何況棄摒他?!

要舉比丘的罪要如法,要有見聞疑,還要如法的求證,還要必須在比丘的僧伽裡面。你看要舉比丘的罪要多麼繁瑣的手續。約束在時空的架構上,一定必須在比丘僧團內,其他人不夠資格的。

修學佛法,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為,修正自己的欲心、妄心、貪心和燥心,看不貫別人那就證明你的修養不夠,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管他如何不好,一但佛性顯現,就會徹底覺悟。在還沒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時候,不要生出一種譭謗三寶的心,不要說僧過惡。他明明就是有過,也不要講他,為什麼?你知道他有過,你自己往好的做,這就對了。不要好像照像機,盡給人家照像,自己是個什麼樣子,也沒有照一照。不要拿一面鏡子老在別人身上照來照去,應該學習和發揚別人的優點,不要看別人的缺點,印光大師說:「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只管自家,不管人家……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在家學佛,當修戒、定、慧三學,熄滅貪、嗔、癡三毒,守護身、口、意三業。不可對僧尼三寶妄加譭謗,要靜坐細思自己過!說僧過惡,犯大重罪,望有緣同修、護法檀越反省三思!阿彌陀佛!


己惡如山但於心中藏,他惡如芥竟毀謗宣揚!

學佛幾年來看多了,也聽多了發生在蓮友間形形色色的問題,發覺要修行修的好不是簡單的事。

但是個人覺的修行生活中應該是,當我們看到別人一些不是讓自己很能接受的行為時,先不要去批判是對或錯,應該迴光返照,省察自己,是不是常做和他一樣的行為。

也許從小我的父母的教導,就是當別人批評你時,自己要先檢討自己。自己不對就要改,自己沒有錯,也不必和別人去硬爭到對,讓時間去發現就好,所以養成先檢討自己的習慣。 

雖然自己不見的都沒有錯誤,但是儘量注意在修改。

學佛後對這些行為的看法和覺受更敏銳,因為有時對方就是用無言的行動和舉止的反射,向你說法,尤其當你面對的是藏傳佛教上師時。 

曾經幾次在不同的修法場合中,看到上師做著不是他的身分應有的動作,別的蓮友為此在竊竊嘰議評論,我突然發現上師的動作,正是反射某位蓮友的行為。

 

曾有一次,發生一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有位很有錢的師姐,很粗線條,動作又急燥,快口快語,只要一點不如她意的芝麻小事落在眼中,就得理不饒人,大事狠批,往往說的對方下不了台,還到他處說給其他蓮友知道,所以人緣不是很好,但是因為他有錢又慷慨,沒有人肯指出他的錯誤,以致積習成非,不知己錯在那裡,終於被她的丈夫在眾人面前狠狠的讓她出了大糗。

她常邀請藏傳上師到家修法,別人看來好像是滿發心的大功德主,但是她的家庭卻是她惱眾人,眾人惱她一人。 

幾年來邀請了無數顯密法師修法,都不能改善家庭氣氛。 

有一次她重金禮聘了一位法王,帶了幾位喇嘛到她家修法,因為聽說她家壇城佈置得很莊嚴,想去開開眼界,那是我首次到她家裡,果然她家請外傭收拾的一塵不染,可是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那天修完法,送走上師後,大夥兒都累的不想動了,齊聚在她家看她先生畫畫,她突然說:「看這個法王修持也不怎麼樣,一點柔軟慈悲心都沒有,修的法怎會有效!」

此語一出,當下現場氣氛如凝凍霜,頓時鴉雀無聲,平日我是最痛恨蓮友批評上師的,馬上接口問她:「妳是怎麼看出來的?」

她說:「法王和那群喇嘛走路腳步像地震,震的樓板都快塌掉,開關門也不會輕點,開開關關的劈靂啪啦響,吵死人了!」

這時只聽到她那平常聽說是沈默寡言,難得開金口的先生,突然大聲的說:「我忍耐妳四十多年了,我都沒有嫌過妳吵,別人只不過才半天,妳就講吵死了,我已被你吵死幾千萬次了!修!修什麼修?修面子?修風神的!心都不修好,修什麼修?請師父修法的心意都不誠,供養金原金退還!拿去!」

說完,把一疊重甸甸的紅包往師姐臉上一丟,花花綠綠的鈔票撒了一地,頭也不回逕自進去他的房間,還故意把門關的劈靂啪啦響,留下面紅耳赤錯愕的師姐,和滿臉豆花的蓮友們…………一個個悄悄的摸著鼻子走閃光了! 

 

很多人在看別人的行為時,看的很清楚,但是永遠看不清自己。

責備別人時,說的條條是道,條條有理,都是別人錯。

相對的對自己不合理的行為,覆藏唯恐不密。 

在【虔心悲切遙呼上師祈請文】中有一句:己惡如山但於心中藏,他惡如芥竟毀謗宣揚。 

正是此之謂也!


什麼是謗法、謗僧及誹謗的後果

毀謗佛法與善知識(特別是出家眾)是不應理且罪過深重之惡事。誠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所言:「或於我說與聲聞乘相應正法,誹謗輕毀,障蔽隱沒,不令流布;或於我說與獨覺乘相應正法,誹謗輕毀,障蔽隱沒,不令流布;或於我說與無上乘相應正法,誹謗輕毀,障蔽隱沒,不令流布;或於歸我諸出家人,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多行忿恨,呵罵毀辱,譏刺輕诮,種種誹謗,隱善揚惡,廣說乃至起輕慢心種種觸惱,如是諸人非聖法器。」這段開示中,佛陀清楚告訴後世佛弟子,不論是:

一、對聲聞乘、獨覺乘、無上乘(大乘)等等,任何一種法門心懷討厭忿恨,進一步誹謗侮辱,甚至阻擋其弘揚流布者。

二、對任何一位出家眾(不論好壞)忿恨、誹謗、譏諷、專門挑毛病、四處宣傳,而對出家眾心懷輕慢者。

佛陀統統不承認你是他的弟子。佛陀呵斥這種人是自實愚癡,懷聰明慢,說白話點就是自以為聰明的笨蛋。這種癡人的下場是什麼呢?佛陀如是言:「從此命終,墮三惡趣,受無量種增上猛利難忍苦毒,經於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難復人身。」所以最後佛陀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寧處無間大地獄中受諸重苦,不受如是鄙惡人身,憍慢貢高,隨順惡友,造作如是惡不善業;流轉生死,難可濟度;常處生死,受諸苦惱。」

既然已知謗法與謗善知識是不對,但什麼是對佛法「誹謗輕毀,障蔽隱沒,不令流布」呢?又什麼是對善知識(特別是出家眾)「多行忿恨,呵罵毀辱,譏刺輕诮,種種誹謗,隱善揚惡」?
佛陀在《大乘方廣總持經》內,有以下詳細說明:

一、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說者亦名謗法。說:這個法門是正確的,而那個法門是錯誤的。這就是謗法。

二、此法為菩薩說,此法為聲聞說。作是說者亦名謗法。說:這個法門是專門為菩薩說的;這個法門是專門為聲聞說的。這就是謗法。

三、此是菩薩學,此非菩薩學。作是說者亦名謗法。說:這個法門是菩薩應該學的;這個法門是菩薩不應該學的。這就是謗法。

四、過去佛已滅,未來佛未至,現在佛無住,唯我獲得陀羅尼法。作此說者亦名謗法。說:過去佛已經示現入滅,彌勒佛等未來佛還沒示現成佛,釋迦牟尼佛也不住世,只有我具足法、義、咒、

四種陀羅尼法。也就是說,只有我對佛的教法聞持不忘;只有我對法的義理總持不失;只有我可依定起咒,持咒神驗除眾生苦;只有我得實智,可以受持法的實相而不忘失等四種大妄語。這樣自贊自誇也是謗法。

五、言得陀羅尼者是不淨法,於真法師毀謗所修,復謗法師雖有解慧不如說行,復謗法師行違於道,復謗法師身不持戒,復謗法師心無智慧,復謗法師意無明解,復謗法師言無辯了。對真正的法、義、咒、忍四種陀羅尼法,說成是錯亂的境界,誹謗說他們的修行法門錯誤,不具證悟。誹謗法師,雖然好像有了解佛法的智慧,但日常行為舉止做不到。誹謗法師行為舉止違反佛道;誹謗法師不守戒律;誹謗法師心裡無智慧;誹謗法師不了解佛法;誹謗法師不能明白、清晰地講解佛法。

六、復於如來所說文字心無信受。復作是言:此修多羅是,此修多羅非;此偈經是,此偈經非;此法可信,此法不可信。見正說者,妄作異論;於聽正法者,為作留礙。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此是時,此非時。諸如此說皆名謗法。心裡面對於如來所說的正法,無法信奉受持(其實是自己福德微薄,智慧低劣所致),卻指指點點地講:「這部經典意義正確,而這部經典錯誤;這段偈頌意義正確,而此段偈頌錯誤;這法門可以相信,而這法門不可以相信。」見到正確的佛法,還狂妄地說它是外道邪說,障礙聽聞正法者。或者說:「這樣修行是對的,而這樣修行是錯誤的;這樣是成就,而這樣不是成就;現在是這個法門利益眾生的時候,而不是這個法門利益眾生的時候。」諸如此類的惡說,都叫做謗法。

佛陀所言,連他老人家都被此等愚者誹謗,則於他涅盤後的諸善知識,更何須再說呢?至於謗法者,為何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佛陀斬釘截鐵地答道:「魔眷屬故。」「如彼愚人貪求利養以活親屬,於如來法心無信念,而復破壞如來教法。」原來,謗法者前生都是魔子魔孫,這輩子為了出鋒頭、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名聞利養才來做這種傻事。無怪乎藏傳大師密勒日巴有感而發:「遠離世間八法即遠離魔事。」

謗法者身旁,一定有一批搖旗吶喊的跟班。凡稍有智識者都大惑不解:「謗法者已經很明顯屬於不智,為何還有人爲虎作倀、助纣為虐?」除了前兩項「魔眷屬故」、「如彼愚人貪求利養以活親屬,於如來法心無信念,而復破壞如來教法」外,佛陀說跟班們還多了一個東西:「彼人親戚以朋黨心,往婆羅門家及長者所,作如是說贊彼愚人:於法於義能知能解,明達根欲善為人說。」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原來那群跟班還喜歡以宗教社交圈的方式結黨營私、盲目崇拜標新立異者。以如是的妄行來掩飾,自己內心深處因無才無德而產生的強烈自卑感。

那群以佛法捍衛者自居的謗法者,或許會發出以下狂語:「佛法與真法師是不應該罵,但是那些假出家人,連說兩句都不可以嗎?」上文中「或於歸我諸出家人,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就說明,不管出家人是正是邪,都輪不到在家居士置喙。《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佛陀更用「我終不許外道俗人舉苾刍罪」一語,強烈遮止外道和在家居士揚舉出家眾的過錯。

接著,說明十種不如法的情況下,別說被呵舉的出家眾,被謗法癡人冤枉;即使被呵舉的出家眾真有罪過,呵舉者也會造下大惡業。佛陀開示如下:「佛告尊者優波離言……復有十種非法。呵舉破戒苾刍便獲大罪,諸有智者亦不應受。何等為十:一者、諸余外道呵舉苾刍;二者、不持禁戒在家白衣呵舉苾刍;三者、造無間罪呵舉苾刍;四者、誹謗正法呵舉苾刍;五者、毀呰賢聖呵舉苾刍;六者、癡狂心亂呵舉苾刍;七者、痛惱所纏呵舉苾刍;八者、四方僧淨人呵舉苾刍;九者、守園林人呵舉苾刍;十者、被罰苾刍呵舉苾刍。如是十種非法,呵舉破戒苾刍便獲大罪。設依實事而呵舉者亦不應受,況於非實,諸有受者亦得大罪。」見到這段經文,不知謗法者還有什麼話可說。

 

什麼叫隨喜?隨喜就能獲得他們的功德!

你到寺廟裡幹什麼來了?到寺院若生這麼一個心,所有功德全沒了

犯五逆十惡罪佛能救,盜十方常住財物佛不能救

毀謗三寶,這個罪非常之重!

何謂謗法?往生極樂世界的最大障礙就是謗法罪!

如何懺悔以前的過失?學佛以前犯了毀謗三寶的過失,怎麼辦?

毀謗密宗者的不歸路:不通懺悔,必須親身受報

何謂謗法?

簡要、快速了解什麼是謗法以及謗法的原因

福報淺薄的表現

這些行為都屬於出佛身血,千萬不要去做!

追隨護持「毀法大師」的果報。

不要去找善知識的毛病!你有本事,為啥不生在正法時代?

邪見是十惡業中最嚴重的!

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調人如調馬,怎樣因病與藥,觀機逗教

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

他就看你不順眼!眾生的業力,你沒法改!

惡言惡願,妖魔鬼怪會成全你;善言善願,佛菩薩護法會成全你!

破戒有救,破見沒救!

破戒跟著魔的差別!

出家還俗墮地獄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