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飲酒是輕罪,賣酒是重罪!

在菩薩戒,跟酒有關的有兩個:

一個是你自己飲酒;

第二個是你把酒賣給別人。

菩薩戒中飲酒是輕罪,因為你傷到你自己而已;你今天開一個商店,把酒賣給別人,在菩薩戒是重戒。

你如果數數現行,深生好樂,失戒體。因為你把這個無明藥賣給別人,明明知道它是酒,你為了利益還是賣給別人。

所以諸位!賣酒是重罪,喝酒是輕罪,因為它的傷害程度不同。

你喝酒,你傷到自己;你賣酒,你傷到太多人。所以這個地方有不同的說法。


淨界法師:賣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沒有錯,錯在你內心的攀緣心什麼叫“酒”呢?只要它有酒精成分,不管它是水果酒也好,它是酒糟也好,只要它已經產生了酒精的成分,都不能夠去賣。為什麼呢?因為酒是生起罪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緣。

酒,在律上叫“無明藥”。什麼叫“無明藥”呢?就是會使令一個人心智猖狂。這個人本來很正常,喝了酒以後,不敢講的話都敢講,不敢做的事情就敢做。

也就是說,我們一個人正常的克制力,在酒喝下去以後全部被破壞。酒讓一個人心智猖狂。所以,喝酒雖然本身不是殺盜淫妄的罪,它本身不是什麼罪,但是它會引生其它的罪。因為它破壞你的克制力,所以叫作起罪因緣——它是生起罪業的一個因緣。它本身不是罪,但是會帶動罪業。

這個地方是所斷的三種情況。這是第二個,講到菩薩所應修的,應該修習“施慧行”,佈施智慧之行。所以“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 。身為一個菩薩,他深深地知道所有的罪惡來自於愚痴,所以菩薩要想盡一切辦法讓眾生能夠聽聞佛法,開啓心中的光明智慧。應該這樣做。

而身為菩薩,你不但不去開啓眾生的智慧,你還把酒賣給對方,讓他產生顛倒之心,讓他失去理智,這個菩薩被貪愛的煩惱所遮蔽,失掉了菩薩的戒體,也失掉了菩薩所有的功德。

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一個人有煩惱,但是這個煩惱大部分的時間是一個種子的階位,叫作睡眠。它睡覺,你不要刺激它。就是說,他有貪瞋痴的煩惱,菩薩不應該去刺激眾生的煩惱。你為他說佛法、讓他產生光明的智慧都來不及,你還把酒賣給他!他酒喝下去,把他所有在沈睡的煩惱統統叫醒,他所有的犯罪都跟你有關係。

所以,賣酒犯重的原因就是,你用酒來刺激對方的煩惱,所以犯重。


圖登多杰:佛陀禁止飲酒,是因為多數人喝了酒就會失去念住

一位年輕人與阿姜放討論戒律,講到了第五戒,戒醉品:

“佛陀禁止飲酒,是因為多數人喝了酒就會失去念住,對吧?但是,如果喝酒時帶著念住,就可以喝,不是嗎,師父?”

“如果真有念住,”

他答道,“一開始你就不會喝。”

——法師阿姜放《覺知之心》


密主金剛手的金剛密傳:煙酒是摧毀佛法基業的唯一惡魔

弘揚此文,功德與誦十萬百字明相同。

《金色律藏》中雲:“末法濁世之毒物,出現十八種煙草,凡接觸者轉地獄,後世不生悅意境。”

《具光律藏》雲:“濁世末時之煙草,口鼻享用諸罪人,今生貧窮如餓鬼,來世將於百劫間,住於嚎叫地獄中。”

鄔金蓮師曾經說:“依此臭味不淨煙,雖然終生修本尊,不會成就一本尊。

諸守舍神離彼去,諸護法神遠離之,境神地神亦逃離,洞神家神財神離。冒犯兇惡之天神,病痛死亡災難起,每一年中漸衰敗,人畜眷屬現惡兆。”

伏藏大師桑吉朗巴說:“享用大量惡臭具毒煙,永不厭足反增大貪愛,口水鼻涕不止失光彩,死後百次轉生地獄中。”

伏藏大師繞那朗巴曾經說過:“凡觸口氣感受煙味者,等同挖出六百萬人心。”

持明者夠多巴說:“濁世末期惡臭煙,僅聞味墮無間獄,是故今斷極重要。”

持明者降魔金剛是這樣說的:“青葉煙草口中吸,沙子灌入耳朵裡,僧俗男女聚集鬼,破誓言者遍山谷。被魔所欺之相征,貪欲之心屢屢生;滅盡福德之相征,彼作庸俗之行為;諸不吉祥之相征,眼淚不由自主流。”

持明者龍薩釀波說過:“享用惡物煙之時,以食殺害親密友。”

瑪姬拉卓空行母曾說:“正當末世具諍時,五毒具全之惡物,由經漢土而出現,流布蒙古之領域,煙草傳入此藏地,是故於此贍部洲,雨水不調霜雹起。修行之人若吸煙,百劫本尊不成就,後世永遠漂惡趣,三寶大悲不能救。”

全知多哦巴尊者說:“毒葉之味遍何方,持教大德現壽障,天龍發怒旱災起,後世直下墮地獄。”

大班智達羅桑秋堅曾經說:“骯髒煙味霜雹起,出現種種不幸事,果報未盡聞煙味,有情投生於地獄,餓鬼旁生等惡趣,以及八無暇之處,智者誰不警惕此?”

阿底峽尊者曾說過:“誰人倘若依煙草,五毒煩惱盛似火,今生受謗及譏毀,死後恒時轉惡趣,縱投生人成瘋子。”

持明無畏洲說:“諸位上師若吸煙,凡結緣者墮惡趣;諸位長官若吸煙,所有屬下墮惡趣。”

宗喀巴大師曾經說:“以邪願魔之惡物,不必說是直接用,甚至藥中配煙草,七日服用則病人,醫生二人七劫中,地獄之中不解脫。”

阿哦仁波切是這樣說的:“倘若指甲上放少許煙而吸,罪業以誦一億觀音心咒亦不能懺淨,煙乃一切過患之根源,凡有關聯之人均被引入惡趣。”

新龍喇嘛降魔蓮花尊者說:“吸煙的人,身體之脈以及梵穴被煙阻擋,神識無法往生,肺等內臟及顱內積煙垢,蒼鷲都不吃他的屍體,凡與之結緣者均轉生惡趣。”

阿哦丹真達吉說:“口中吸一支煙草,及吸少量之鼻煙,較殺十八人和馬,罪過勝過九倍也。”

嘉揚夏巴(文殊歡笑)尊者曾經說過:“依此臭惡之煙草,引惡業眾墮惡趣,除地獄外無去處,貪愛黑毒極其重。煙汁不離彼身體,煙鍋煙角及煙袋,置於枕旁而死去,口鼻之中出煙汁,見屍之人斷貪煙。屍體毒肉鳥不食,住於惡趣不解脫。”

此外,持明者降魔金剛又說:“僅聞煙味者,世世所積資,善根刹那毀,後人當戒煙。”

伏藏大師繞那朗巴說:“於壇城前若吸煙,智慧本尊不降臨,一切冤魂諸魔障,如同爛肉蒼蠅聚。”

鄔金蓮師也強調說:“法王應供上師等,利眾傳承繼承者,此煙草物吸體內,中斷清淨之傳承,投生亦是魔化身。”

降魔金剛尊者再次說:“僅僅嗅聞煙味者,雖是八地大菩薩,亦轉黑繩獄一次。”

夏嘎巴尊者說:“誰人若吸惡物煙,中脈之內遍黑暗,經血脈孔永阻塞,縱然圓滿佛降臨,死時無法令往生。”

薩迦班智達曾說:“依靠教證知此理,貪執經血毒煙味,設法傳播自他者,乃是惡魔之兒子,凡結緣者墮地獄。”

夏嘎湊哲揚珠尊者又說:“有吸煙草心思者,不僅直接僅夢中,亦不生念當發願,若生護法飲心血。”

此等教證雖有無量,但此處恐繁不說。

在當今時代,一些自詡的伏藏大師最為注重的只有煙酒,日日夜夜以此消磨時光,你們如果真正是境心融入一體的瑜伽士,能夠使所殺的眾生復活、能起死回生、能將酒變成甘露、將毒變成藥,是這樣的大成就自在者,當然是值得高興的,如此你自己作什麼都可以。

然而,當前,有些人向別人推廣煙酒,還認為以此可利益眾生,他們如果不是耳中灌了沸水、眼中燒著銅液,必定能見聞到前面剛剛提過的經續論典中所說的煙酒過患。假設已經看了一百遍,仍然無有絲毫的恐懼心理,那麼這些冒牌的成就者在亡人的頭邊超度、順便為各地的僧俗作加持,很大方地給他們灌色酒,遞煙和鼻煙。倘若那人說:“我已經在某某上師前發誓戒煙戒酒了,現在不應當吸煙飲酒。

”可是那位上師卻滿不在乎地說:“沒關係,沒關係,我作加持就可以了。”於是他邊抽煙邊吹氣作加持,那些具有信心的弟子們就迫不急待地抽起煙、喝起酒來。

如果你們這些人真有這樣不退的信心,那麼將他的大便吃得飽飽的,將他的小便喝得足足的,也許他的這些聖物真的成了享解脫,即便不能解脫,也不會成為佛教的怨敵。相反,如若吸煙飲酒,那你們這些上師與弟子才真正是佛教的怨敵。為什麼呢?因為世親論師曾經說:“何人生起一善心,即是如來之證法;何人言說一偈頌,即是如來之教法。”

高僧大德有識之士們宣說煙酒的過患是教法,對此生起誠信後戒煙戒酒即是證法,這是真正的教法與證法,說它不是教法與證法你有什麼能成立的理由呢?如果沒有理由,那你說吸煙飲酒無有過患就是在摧毀教法,你讓他人吸煙飲酒就是在摧毀證法,因此說你是同時摧毀教法、證法的佛教怨敵,這一點以教證、理證、正量都能成立,正如《淨續》中所說:“能害佛教法,勤謗上師者,智者當誅之。”十大應誅怨敵需要斬盡殺絕,這就不必說了,而且對於嚴重造罪業的這些人,獲得自在的密宗成就持明者以及護法神為什麼不降伏,理應當機立斷降伏他們。

另有些人說:此煙只是松潘地方的一種草藥,所以吸煙沒有過失。請這些人聽清楚,煙的來歷是這樣的:很久以前,魔王波旬無論如何也死不了,他三個女兒中的大女兒說:“我殺害一千個眾生。”當時波旬也不能死去。二女兒又說:“我殺死一億個眾生。”他仍然還無法死去。最後小女兒說:“我將胎血灑在地裡,百般發邪願:願以經血為因生出毒葉,男女俗人尤其是入佛門的僧人吸煙,以此過失七世中三代人天眷屬不得解脫,千劫中必定不能從漆黑煙館中解脫出來,毒葉產出的煙草遍及之處的所有天龍地神八部都被制伏,彼人耗盡所有的壽命、福德,眷屬百姓受用衰減,彼人短命多病、畏懼怨敵,出現各種不幸,後世淪落於十八層地獄中。”她這樣發惡願後,魔王波旬才死去。這是大持明者降魔金剛伏藏品中所說的。

如果有人說:由魔女經血而生長出的煙草通過加持便可以享用。按照你們的說法,那屠殺牛羊通過加持也必定可以宰殺了,同樣十不善業與五無間罪等通過加持也可以造了,如此活著的時間根本不需要斷惡行善,僅僅依靠吸煙飲酒便可息滅病魔並且後世得以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你的觀點。這般荒誕不經的邪法甚至在順世外道中也沒有。順世外道除了認為前後世以及業因果不存在以外,絕不會有將吸煙飲酒視為善業、將戒煙戒酒視為罪業這種善惡顛倒的見解。此見解過患比外道還嚴重百倍。這種人不僅不承認本師佛陀的教言以及所有的經續論典,而且還肆無忌憚地公開反駁宣講吸煙飲酒過患的觀點,這真正是毀滅佛法的第二大惡魔又出現在濁世中了。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安住在十方刹土中的佛菩薩進行商議後如果不予以調伏,則必將殃及世間。

若又有些人口口聲聲地說:所有的煙酒是魔所加持的惡物,這一點雖然是事實,但是吸煙飲酒的人並非是魔,因此也沒有這樣嚴重的過失吧!

從前在瑪拉雅山上,吉祥密主金剛手在為五種姓眷屬傳授密法時說:未來,此密法在藏地雪域興盛時,天尊相與魔相同時存在。所以對此若未加詳細觀察,會有無法挽回的危險,因此進行觀察十分重要。

如果出現魔相,那麼連法音也不能傳出。上師未觀察弟子是魔業,弟子未觀察上師也是魔業。一般來說,本尊相極難觀察,相比之下,魔相稍微容易些。例如,一位上師即便是殺害了一千個眾生,以假冒的佛法欺騙眾生,而且接受、享用女人,也無法斷定他是否為魔的化現。弟子也是同樣,哪怕是屠夫、娼妓、漁民、獵人等所作所為完全違教背道的人,也不能確定他是否為魔的化現。所以說本尊相是難以觀察的。因為即便是在這些人當中,也有許多是佛菩薩化現隨機調化眾生的。尤其作為末法濁世的人更難以觀察。

魔相:惡物煙草是冤魔九兄弟的經血而形成的。吸煙之人,即使依靠心境一味的境界而如大鵬鳥一樣飛於空中,如魚兒般游在水中,通徹無礙穿行山岩,具有了知現有一切的神通,也確定無疑是魔的化現。尤其是人們指望能將亡靈超度的上師們,如果吸煙飲酒,那簡直就是故意將亡靈引入地獄的嚮導。因此觀察這一點極為關鍵。不用說在講聞密法以及眾會合修時吸煙飲酒,甚至在僅有棗核許煙酒的地方觀修本尊、念誦咒語以及修行等持,也會像水擠不出酥油一樣,連發梢百分之一許的成果也不會得到。

我們應當認識到,未來此物(煙酒)將是摧毀佛法基業的唯一惡魔。”密主金剛手的金剛密傳中是這樣說的。因此,所有吸煙飲酒以及傳播煙酒的人都是九頭惡魔的化身。這一點絲毫不必懷疑。魔的化身無論出現在何處,那裡的男女老幼定要捂上口耳,立即逃離,甚至都不要瞧他一眼。

如果又有些人說:雖然在顯宗裡的確不允許吸煙飲酒,可是密宗的伏藏大師很多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利益眾生的。

昔日在印度,出現了大持明成就者薩繞哈等八十位大成就者、四位瑜伽母,在此雪域出現了鄔金法王蓮師和他的意子君臣二十五尊、意瓦地方的八十位大成就者、成百的伏藏大師以及成千的伏藏師等宛若空中群星般不可思議獲得自在的大成就者,但他們所有人的傳記中,對煙酒作加持並向他人傳播的歷史隻字未提。如此上面剛剛提過的寧瑪派,阿底峽尊者師徒等為主的嘎當派,瑪爾巴米拉日巴師徒等為主的噶舉派、薩欽根嘎釀波師徒為主的薩迦派、根欽多哦巴師徒等為主的覺囊派、帕單巴師徒為主的息法派、布敦匝劄師徒為主的哦派、宗喀巴大師師徒為主的格魯派,在藏地曾出現猶如連綿不斷金山般的上述八大宗派的教主,我閱遍了他們所有的傳記,通過對煙酒作加持以及向他人傳播利益眾生的事蹟隻言片語也沒有。

魔王波旬及其眷屬顯然已入到你的心裡,凡是與你結緣的人都將被引入地獄,這是魔的授記,你除了是為魔王波旬賣命的時間已到之外還有什麼?夏嘎奏哲讓珠尊者曾經這樣說過:“放逸無度享用惡物(吸煙飲酒)的你們死後轉生地獄,並與你同飲一個山谷之水的所有人也由於沾染冒瀆晦氣而被連累到地獄中,這是金剛持等宣說的。

如果明知這些道理仍然不恪守誓言與戒律,恣意吸煙飲酒,那麼你是不是認為金剛持的語言虛妄不實,或者認為雖然真實卻無必要,或者你的境界已遠遠超過了金剛持,或者已經鬼使神差,成了無心的人?無論如何也僅此而已。如果你想去地獄,就隨你的便吧,但求你不要將同飲一個山谷水的所有人帶入地獄,把他們留下來。求求你不要毀滅整個地區。意思是說,不僅與吸煙飲酒者其它邪法的關聯,甚至凡是與其飲一山谷水的人都將被連累到地獄中。這樣的魔化身無論出現在何處,就連風吹到的地方都應當逃離,更不用說與他相互交談、同居一處了。

這樣的人無論到哪裡,他走後,人們都應當在此撒一把灰。對於加持並傳播煙酒的魔知識,但願生生世世也不要見到,不要聽到。如果反復這樣發願,則能圓滿數劫的資糧。”

如雲:“俱胝佛子菩薩未曾說,且從經續論中未曾聞,經血煙草傳播于眾生,破壞佛教基業誠可悲!九兄弟魔惡願所成物,煙草若亦可能作加持,三界罪人為何不去往,大師您前請求作加持?傳播煙草利眾魔之相,三世佛陀已經作授記,魔王波旬化身此再現,凡結緣者被引入地獄。”

那麼,諸位人士,如前所說,僅僅聞到煙味,甚至八地菩薩也要轉黑繩地獄一次,我們這些凡夫人如果不象捨棄麻風患者的肉般棄離煙草,那麼今生必定會遭遇各種不幸,後世也無有脫離十八層地獄之時,這是金剛持無欺之語,對此應當深信不疑。那些吸煙飲酒的人應當即刻發誓斷除,戒煙戒酒功德無量。

雖然前面有念誦一億觀音心咒也不能懺悔吸煙飲酒罪業的說法,但若以追悔之心戒煙戒酒,也可以清淨往昔的所有罪業。

因此,思維這一功德而戒煙酒至為重要。剛一戒除煙酒,就能遣除修法的違緣,護法神也會鼎力相助,現世中一切心願順利實現,後世最起碼也會獲得行持正法的人身,依之獲得圓滿佛果。

乃至真實佛法住世間,

一切欲求皈依三寶者,

對於散佈毒物魔知識,

刹那亦莫見到與聽聞。

佛陀菩薩仙人出有壞,

千數成就者譴之煙酒,

僅聞其味地方亦莫生,

何況直截了當而享用?

此文是于桑耶青普光明祥雲樂園中班瑪樂夏嘉措或察通花哦嘉村如波多吉撰寫,願於累劫中不斷利益有情。

應當想方設法弘揚此文字,功德與誦十萬百字明相同。

2002年7月18日

碰到惡因緣的時候,多念誦大勢至菩薩或金剛手菩薩或其咒語,斷除惡緣


大安法師:為家人買肉和菸酒會影響往生嗎?

問:我想吃長素和受持五戒,但是身邊家人朋友要我幫忙買眾生肉、馬票和菸酒等不如法的事。如果不做會傷和氣,如果做了又覺得內疚不安,不像佛弟子。這種情形請問應該怎樣恆順眾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如上不如法的行為,如果有懺悔和念佛號是否可以帶業往生西方淨土?如果不可以往生西方應該怎麼做?

大安法師答:首先,你吃素和持戒是針對自己的行為,持戒是針對自己的,不是要求他人的。你只要自己有這個善念和善行那就值得讚歎了。如果你是家庭主婦,家里人還是要吃肉,那你不去買的話,估計確實會傷和氣,家庭說不准就陡然起風波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倒是要圓融一下。但是你要買三淨肉,不要買活的在家裡宰。

你也不要去內疚,覺得家人現在就是這個水平,你給他買和做的時候你就默默地發願,希望我家里人趕快也能吃素,祈求佛菩薩加持,讓他知道這個肉不好吃。你更不要上綱上線,說你做了這些事情就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沒有這個事。阿彌陀佛還會這麼苛刻嗎?你看《觀經》下品中生,就是一個犯了根本戒的眾生,如果他有懺悔心,阿彌陀佛都慈悲不捨,更何況你還只是順應你家里人買點三淨肉,佛不會怪罪你的,不會由於這個讓你不往生,那就太麻煩了,不可能這樣。所以你的假設是不存在的。

南無阿彌陀佛!


飲酒戒

若佛子。故飲酒。而酒生過失無量。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亦不得教一切人飲。及一切眾生飲酒。況自飲酒。一切酒不得飲。若故自飲。教人飲者。犯輕垢罪。

飲酒,在菩薩戒里,犯輕垢罪。在五戒裡頭,是根本戒、重罪。菩薩戒,以賣酒結重罪。賣酒是害人,飲酒是害己,所以此戒是四十八輕的第二條。

故飲者,是明知故犯,而非誤飲。一切眾生,是包括異類。其餘在第五重戒----酤酒戒中已經說明。

具緣:此唯遮業,王法不制故。四緣成罪。(一)是酒:謂飲之醉人,喝了能夠醉人。(二)酒想。(三)有飲心。(四)入口,咽咽結罪。好比說,拿著一盅酒,你喝的時候,咽一次,咽二次,咽三次,一杯酒咽三次。這一咽就是一個輕罪,一咽就是一個輕罪,咽咽得罪。若教他人飲,咽咽二俱結罪;喝的那人有罪,你也有罪。

開緣:(一)若有病,而非酒不療。例如傷寒等病,需服用虎骨酒等,不犯。(二)如末利夫人事。佛在世時,波斯匿王有一個太太,叫做末利夫人。末利夫人受八關齋戒。有一次,波斯匿王要把廚房的廚子殺了。末利夫人知道這事不好,就打扮得很漂亮,擦上香粉,頭上戴花朵,預備了很好吃的菜和很好喝的酒,帶著幾個宮女,就去見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一歡喜,就陪著她喝酒,吃菜。這時,末利夫人就假傳聖旨,下個命令,叫人不要殺廚子,這就沒殺廚子,算是救了廚子了。第二天,末利夫人就去佛那兒懺悔了。因為她受八關齋戒,身上擦香粉,這是犯塗香油的罪;頭上戴花朵,犯了戴花鬘的罪;喝酒又犯了酒戒,所以就上佛那兒去求懺悔。但是她完全是為救廚師的關係,所以佛說,不但不犯,而且還有功德。

自飲或教人飲,死後招極惡果報,有五五百果;不是一個五百世,有五個五百世。第一,五百世在鹹糟地獄。第二,五百世在沸屎地獄。第三,五百世在曲蛆蟲地獄。第四,五百世在蠅蚋地獄。第五,五百世在痴熱無知蟲地獄。戒文中雲五百世無手者,單舉出最後五百世之果報。飲酒其果報嚴厲,乃因為酒能亂性,遮障智慧,妨礙道業,乃至一切善根盡失,不成道果。


淨界法師:不喝酒,得福報有多大?你想象不到!

節選自《大方廣華嚴十惡品經》: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解說,不飲酒、不食肉者,得幾所福?

佛告迦葉:

假使有人,象馬牛羊、琉璃珍寶瓔珞、國城妻子,持用佈施,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復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兩金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持用佈施,猶亦不如有人能斷酒肉,百千萬分不如其一。

不吃肉能積累福報眾所周知,那麼喝酒本身沒有罪,為什麼佛不讓人飲酒呢?先來看一個故事吧!

周利盤陀伽降服毒龍

佛在世的時候,周利盤陀伽,他的心思很散亂。他出家以後,他的師父告訴他一個偈頌,百日不能成誦,一百天都背不起來。一個四句偈,百天都背不起來。

後來佛陀告訴他修數息觀,把心給專注了,從呼吸當中思惟無常無我,成就阿羅漢道。

有一天,他到支提國游化,這個國家在河邊住了一隻毒龍,這個毒龍非常凶猛,旁邊的人只要一靠近他,所有的動物就被他吃掉。

鳥從他上空飛過去,他用毒液一噴毒,就把對方給毒死。

大家就不敢靠近他。但是那條河又是一個很重要的交通要道,大家就很苦惱。

周利盤陀伽知道以後,他就到那個地方去。毒龍一聞到人的衣服味道,就知道有人來。看到一位比丘在那裡打坐,就用火噴周利盤陀伽。

周利盤陀伽,他入火功三昧,他身上也是出火,保護自己。這只毒龍用神通力從虛空降下很多的毒蛇,毒蠍、毒蛇從空而降。

周利盤陀伽就把毒蛇、毒蠍,變成蓮花掉下來。所以這個神通看得出來,外道的神通比不上聖人。

聖人的神通,他裡面有無漏的戒定慧。所以說神通高的人,能夠把神通低的人的東西加以變化。你變成什麼,我可以把你的東西再加以變化。神通低的人不可以,你不可以改變對方。

最後這條毒龍就沒有力量,神通使完以後,身體就很虛弱。

周利盤陀伽就變一隻小蟲,小毛毛蟲,從他的眼睛跑進去,從鼻子跑出來,從鼻子跑進去,從耳朵跑出來。這個是很痛苦,它就說,我皈依你,我皈依你。

周利盤陀伽就說,你不要皈依我,你皈依佛陀。

皈依佛陀有什麼好處呢?

周利盤陀伽就為他說四聖諦,苦集滅道,四聖諦法,因緣所生法。告訴毒龍說,你今生會變毒龍,是你過去的瞋心,你今天再不改正你的壞習慣,以後會墮落得更厲害,永遠不能夠解脫。

毒龍聽了以後,惡心就消滅了,就不再傷人。不再傷人以後,道路就通暢,大家就很高興。

周利盤陀伽威儀全失

有一位女居士為了感恩周利盤陀伽,就準備很多的飯菜,準備了一個黑酒。周利盤陀伽吃飯的時候,口渴就把黑酒一口就喝光。

喝光的時候,回到寺廟,走到一半就醉倒在地上,衣鉢掉了滿地,醉倒在地上。

佛陀跟阿難尊者經過的時候,佛陀就明知故問說:「這個人是誰呢?」

阿難尊者說:「這個人是周利盤陀伽。」

「這個人是不是前幾天降服毒龍的那個周利盤陀伽?」

佛陀說,是的。

佛陀就昭告所有的比丘,說:「你看周利盤陀伽,他清醒的時候能夠降服毒龍,喝了酒以後,連一隻哈蟆都不能降服。」

佛陀因此而制戒。

酒本身雖然不是過失,但是你飲用以後,會使令你心智猖狂,會使令你失去理智,你就很容易造殺盜淫妄的罪。所以佛陀制酒戒,來保護前面的四條戒,是這種情況的。

(以上節錄自淨界法師《佛法修學概要》)


龍樹菩薩:飲酒的過失有卅五項 (《大正藏》卷十三,一五八頁中、下段)

佛曾經告訴一位名叫難提迦的居士,關於喝酒會有卅五項過失:

一、在現世會失去財物。原因是:酒醉後,心裡不會想到節約,只知無限度花費下去。

二、打開諸多病門,病從口入。

三、構成爭吵不休的原因。

四、赤身裸體也不難為情。

五、身敗名裂,惡名昭彰,不能令人尊敬。

六、智慧蕩然無存,完全被蒙蔽了。

七、該得到的東西得不到,已經得到的東西會散失。

八、應該隱藏的話,也會全部吐露出來。

九、荒廢各種事業,不能成功。

十、酒醉為憂愁之本。原因是,喝醉時有許多損失,酒醒後,會有慚愧與憂愁。

十一、體力會逐漸衰退。

十二、身體會逐漸破損。

十三、不知敬愛父親。

十四、不知敬愛母親。

十五、不敬仰出家修行者。

十六、不恭敬婆羅門。

十七、不恭敬父母、伯、叔、姑與尊長。因為酒醉時,迷糊不清醒,分辨不出誰是誰。

十八、不敬佛。

十九、不敬法。

二十、不敬僧寶。

二一、與惡人為伍。

二二、會疏遠賢能與善良之輩。

二三、結交破戒之徒。

二四、失去慚愧心。

二五、守不住六情(眼、耳、鼻、舌、身和意等六項感官)。

二六、隨心所欲,肆無忌憚。

二七、被人憎恨,難被人所樂見。

二八、被尊貴的親人與許多善知識丟棄一邊。

二九、做不善之法。

三十、捨棄善法。

三一、得不到那些能明辨是非和有智慧者的信用。原因是,喝酒無異一種放肆不羈。

三二、會遠離涅槃。 

三三、會結下瘋狂與愚蠢的因緣。

三四、命終之後,會墮下惡道與地獄裡。

三五、如果投胎轉世,即使可以做人,一生下來也必然會變成瘋狂愚笨。

錄自 《大智度論的故事》


虛雲老和尚:不飲酒戒

飲酒宜制者,酒雖非葷而能迷心失性。《大智度論》明有三十六過。《梵網經》云:「過酒器與人,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及教人飲。」昔有比丘能降毒龍,唯好飲酒。一日,醉臥途中,嘔吐酸臭難近,唯有蝦蟆舔其唇吻。適遇佛至其側,佛歎云:「汝有神力能降毒龍,今日醉臥,反為蝦蟆所降,汝之神力何在?」故佛制止飲酒,酒戒從此始,以酒能亂性招殃。又如昔有在家五戒弟子,因破酒戒而殺盜淫妄齊破,可不哀哉?故酒能為起罪因緣,痛戒沾唇,況儘量而飲乎?舉世若能持此戒,則乘醉惹禍,自無其人矣。


世尊關於飲酒的開示

在一場法會上,只陀太子聽世尊開示奉行十善業的因緣果報無有窮盡之後,于是長跪在佛前,請教世尊:“世尊!以前您讓我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今天我打算還要受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惡口、不綺語、不嗔、不兩舌、不邪見這十善業。世尊,這五戒十善之中,唯不飲酒這一戒很難守啊。生怕破了這一戒得大罪。”

世尊問到:“你飲酒的時候,可曾做過什麼惡事?是因為什麼事情才飲酒的呢?”

只陀太子回答說:“世尊。我與國中大臣和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為了溝通感情,增加彼此的了解。因為受持不飲酒這一戒,所以不敢放肆,都適可而止。所以,不曾作過什麼壞事。”

佛說道:“很好。很好。只陀,如今你已經很懂得智慧善巧方便處理世事。如果世人都能像你這樣,雖飲酒一輩子又有什麼過錯呢?這樣行事的人,應當生成很大福報,是沒有過錯的。但凡世人行善,有有漏和無漏之分。有漏善者。常受人天快樂果報。無漏善者。渡生死苦海,得究竟涅槃快樂果報。若人飲酒,不造惡業,歡喜心故,不起煩惱。善心因緣,受善果報。你受持持五戒,有什麼過錯呢?在飲酒的時候還能顧忌戒律。會更增加你的福報。你先前受持五戒,今天又增加受持十善業。功德勝過十善業得到的福報啊。”

當時波斯匿國王很是疑惑,說到:“世尊!您剛才所說的當心情好時,不造惡業,是有漏之善。我不認同這個觀點。為什麼呢?當人在心情好的時候,適當喝些酒,心情會更加舒暢,也就不會有什麼煩惱。因為心情好的緣故,也就不會造什麼惡業。不造惡業,身口意三業也就自然清靜。三業清靜,就是無漏之業。世尊!有一次我率眾出門打獵玩耍,忘記把廚師帶上。到了深山老林之中,肚子也就漸漸饑餓。因為廚師不在身邊的緣故,只好餓著肚子回到宮中,便急忙安排吃飯。因為我不在宮中的緣故,廚師也就沒有安排膳食。沒有現成的,廚師急忙為我做飯。我當時饑餓難耐,哪裏等得及?也沒有考慮那麼多,就下令把廚師綁縛刑場殺頭。手下見我十分憤怒,根本就不敢違抗指令,只好派人快速稟告王后。王后當時趕緊安排大魚大肉、好酒好菜,穿上華麗的衣服,灑上最名貴的香水,帶上一大幫漂亮的宮女來到我的身邊。我當時看見漂亮的王后和宮女還有大魚大肉好酒好菜,憤怒之心也就漸漸熄滅。王后因為受持五戒,不再飲酒,今日陪我喝酒吃菜,玩得不亦樂乎。王后見我怒氣已經消除,就立即派身邊太監知會把廚師暫時關押在牢房。到了第二天早上一覺睡醒,想起廚師被殺的事心中悶悶不樂,心情十分低落。王后告訴我說廚師被暫時關押沒有被殺,憂愁一掃而光。”

“世尊!王后受持五戒,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這六天受持齋戒。每一天裏都嚴格奉行五戒。在這一天裏,王后就連破不飲酒、不妄語這兩戒,在八關齋戒中,就連破六戒。世尊。王后所犯戒律,其罪是重還是輕呢?”

世尊回答說:“如此犯戒,得大功德,沒有絲毫罪過。為什麼呢?為利益眾生的原因。正如我剛才所說:世人修善,無外乎兩種。一種是有漏之善,一種是無漏之善。末利夫人所犯戒者,為有漏之善。不犯戒者,名無漏善。末利夫人為了善業的緣故而破戒,是有漏之善。凡是由心所起的善業,都是無漏之業。 ”

波斯匿國王說:“正如世尊所說,末利夫人飲酒破戒,不起惡心,而有功德,沒有任何罪過。一切人民,也應當是這樣。世尊。前一段時間,我手下的大臣和王公貴族因一件小事發生爭執,後來搞到要兵戎相見的地步。因為雙方地位顯赫,又都是親戚。當年我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們都不把我放在眼裏,十分傲慢,經常與我難堪。我告知父王,父王也不願意去管這件事。如今我貴為國王,這件事我一直耿耿於懷,一直在尋找機會收拾他們,想把他們誅滅,奈何實力又不夠他們強大。如今他們鬧成這樣,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于是悶悶不樂,寢食難安。面容日漸憔悴。母后看到我這樣,便派人弄到一壇好酒讓我解憂。我祖上一直都是祭祀那羅延天神的,對婆羅門很是尊重。我如果喝了酒,恐怕被那羅延天天神責罰,為婆羅門所責怪,所以不敢飲酒。我母后于是把宮中一干人等全部趕出宮殿,只留我兩母子在場。母后說到:‘大凡為天神的,心腸都是慈悲的,會拯救一切苦難。婆羅門也應當如此。如今你鬱鬱寡歡,心情十分不好。長期以往,你會死掉的。那些婆羅門又沒有天眼,如何知道你在飲酒?’權衡再三,我還是遵從母后的意願把酒喝了。喝得醉醺醺的,也就忘記了所有的煩惱。召集宮中美女日夜尋歡作樂。後來,我也用了這個辦法消除了兩個王公大臣的怨恨,使他們和睦相處。從此以後,君臣上下,齊心協力把國家治理得欣欣向榮,國泰民安。”

“世尊,那些人發生爭執,不是因飲酒而起。然而因為飲酒的原故,他們個個都能夠放下心中的仇恨,天下也因此而太平。這難道不是酒的功勞嗎?”

“世尊。我們觀察世間一切人民,不管是貧窮的,還是富貴的,哪怕是奴僕婢女蠻夷野外之人,每逢節日,紅白喜事,都聚在一起飲酒作樂,歡歌笑語,縱情歌舞。在沒有飲酒的時候,他們都道貌岸然,規規矩矩,因為飲酒的原故,心情很是歡樂,也不起任何惡念。不起惡念,則應當是善心。因為善心,就應當有善的果報。”

“世尊。獼猴飲酒,尚能起舞。更何況世人呢?依照世尊的教導:施善善報,施惡惡報。世間人因為之前廣行布施的緣故,導致目前有大富貴。如果眼見貧窮人家不予救濟,會導致餓鬼的報應。縱觀世人,男人長相莊嚴的,就勢必會被女人喜歡。女人長相好看的,也勢必被男人鐘情。如果有大勢力的人強力干涉他們的婚姻,導致他們的相思之苦發揮到極點。這個罪過,有算什麼呢?末利夫人前生因為好布施的緣故,今生得到長相十分端莊的果報。那世尊為什麼要制定五戒呢?在每月的六齋日裏,又不準穿好看的衣服,又不準欣賞歌舞表演,又不準灑香水和塗抹化妝品,又不準跟丈夫住在一起。這麼多的規矩戒律,又有什麼意義呢?這也何嘗不是一種苦惱呢?”

佛告訴波斯匿國王:“大王的責難是沒有任何道理的。事實上也不是這樣的。末利夫人在年少時。如果沒有我讓她持戒修智慧的話,她哪會有今日的德行呢?如果沒有這個德行,她又哪有智慧幫得了你呢?這救度之功德,又應當歸誰呢?末利夫人因為聽從我的教導,才會有今日智慧啊。”

“大王,比如世人家中有一個兒子,要想他長大以後有所成就,就必須送到學校給予各式各樣的教育。而學校為了教好學生,就必須制定各式各樣的規矩以資遵守。如有違反,就應當有相應的處罰來規束孩子。孩子因為怕處罰的緣故,就會專心就學,一絲不苟。長大以後,才會學識淵博,作一番有利於社會的大事業來。末利夫人奉齋持戒。道理也是一樣的啊。”

“大王。在座的富樓那因為妒嫉心強的緣故,割斷世間所有恩愛,辭別父母,舍妻離子,到深山老林學習。到山林中,以草為被子衣服,吃盡世間所有苦頭。還立下誓言:不通達世間所有經書記論,決不回家。如此過了二十年,世間所有經典皆全部通達。那富樓那頭頂火把,銅盤蓋肚,旁若無人行走在大街之上,還口出狂言:我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有一天還來到我的面前大言不慚地告訴我說:‘瞿曇沙門,你知道什麼?’我當時就說了一段偈子給他聽:

若多少有聞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執燭  照彼不自明

那富樓那聽到我的話霍然心悟,扔掉火把和銅盤,五體投地,深表懺悔。很快證得阿羅漢果位。大王應當知道,大凡要想所有成就的人,必須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然後才能通達無所掛礙。大王應當知道,末利夫人。雖為女身。高才智博。非同凡人。皆由少來。慎身口意。一心專念。修習智慧。智慧力故。名為解脫。復以智慧。解悟天下。”

波斯匿王服服帖帖,深達意趣,信守奉行!


索達吉堪布:喝酒有什麼過患?喝酒的過患

在座的出家人和居士,飲酒的人恐怕不一定有,因為我們學院有規定,佛教的戒律中也有規定。但外面很多的非佛教徒,由於沒有看過佛陀的經典、高僧大德和伏藏品中的教言,也沒有依止過善知識,以種種因緣所致,覺得飲酒是一種正常現象,甚至個別佛教徒也這樣認為,所以我今天給大家講一下飲酒的過患。

無論從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世間的角度講,飲酒的過患都是無窮無盡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後,以前喝過酒的人,應該好好忏悔;以前沒有喝過的人,看見親人朋友對酒感興趣,也應勸他們不要飲用毒藥般的酒;以後若有人想飲酒,聽到這些過患後,要把這種惡心改掉,盡量趣入光明正道。這就是我的一個希望,也是今天講課的主要發心。

現在看了外面很多人的行為,我的心裡只有一種悲哀。本來三界眾生由無明愚癡所惑,一直沉醉在色聲香味的美酒中,沒有醒過來,現在又加上一層酒,把自己弄成醉醺醺的,那什麼時候才能清醒啊!我有時候看見一些領導、同學或者熟悉的人,在餐桌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真的對他們生起很強烈的悲心。但是也沒辦法,現在這個社會就是這樣,隨著物質的高度發展,人們都喜歡在短暫的刺激中尋找快樂,所以飲酒造惡業的人越來越多,幾乎每個人都推崇“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有人說造酒的始祖是杜康,其實酒並不是中國人發明的,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就在經中講了飲酒的種種過患,可見,那時候就已經有酒了。而且按中國歷史來推算,第一個造酒的人也不是杜康,而是夏朝的儀狄。《戰國策》中記載,儀狄受天帝之女的命令,發明了釀酒。他把酒獻給大禹,大禹飲後覺得味道甘美,但卻下令禁止造酒,他憂慮地說:“後世必有以酒亡國者!”此話不幸而言中,他的孫子太康,便因酒而亡國。夏朝的最後一個君主桀也好酒,據說他曾蓄酒為池,大得可以劃船,釀酒剩下的酒糟堆成山,十裡之外都能看到,夏桀因縱酒暴虐,民怨鼎沸,終被商湯擊敗而亡國。殷商的纣王,也是以糟為山、以酒為池,劃船在酒池裡豪飲,飲到爛醉時,便舉行男女三千人的裸體狂歡,終於弄得國破家亡。所以,“周革殷命”以後,周公便發布禁酒令:如有群飲,於法當斬。

在歷史的長河中,因酒亡國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酒的面前,許多君王更是丑態百出,甚至因之而喪命。譬如藏地的赤熱巴巾國王,他特別好酒,就是因為喝醉了酒,而被下面的奸臣暗害,之後藏地幸福十三代依此告終;東晉孝武帝醉酒後,也被自己的妃子悶死;北齊文宣帝喝醉酒後,殺了愛妃,命人把她的大腿骨做成琵琶;隋炀帝楊廣“妓航酒船”,臨死也沒忘一個酒字……上至帝王將相如此,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因飲酒而導致的悲劇,更是不計其數。

有些人認為,飲酒完全是弘揚“酒文化”,應該值得大力提倡。於是逢年過節,電視上、報紙上的廣告30%都是關於酒,勸人喝酒的理由也聽起來很舒服,說什麼適量飲酒有利於健康,還可以增加食欲,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等。但真正從世間、出世間兩方面來分析,飲酒根本沒有任何利益,希望聽受這堂課的人斷除飲酒的惡習。當然,你們飲酒又不是花我的錢,我個人來講,不應該有什麼意見,但我比較了解飲酒的過患,故從內心中希望你們能遠離酒。

很多人都覺得飲酒非常好,包括我接觸的有些領導、朋友、佛教徒,他們也都這樣認為,說如果戒了酒,人生就失去了樂趣,一切靈感蕩然無存。聽說以前白居易就嗜酒如命,800多詩詞均是酒醉而成,陶淵明、蘇東坡等詩人也常贊歎美酒,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杜甫也說:“醉裡從為客,詩成覺有神。”

很多人都認為酒能帶來靈感,喝了酒以後下筆如有神,寫詩作詞可以一揮而就。曾有一個部門的秘書長,他不喝酒的話,什麼文章都寫不出來,領導給他喝一瓶酒,他很快就能把材料弄出來,但第二天醒過來,根本不知道昨天是怎麼寫的。所以他把這一切都歸功於酒的加持,於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現在的人認為,酒不僅能產生靈感,還有助於增添氣氛、溝通感情,餐桌上少了酒的話,大家就沒有共同語言。所以請客的時候,飲食、飲料、蔬菜不是很重要,關鍵要看喝的酒怎麼樣,是五糧液、茅台還是國窖1573?

因此,有一個部門的領導,在單位倉庫裡堆滿一箱一箱的名貴酒,他們領導的轎車後面也有好多箱酒,每一瓶基本上都三四百塊錢以上。現在人請客,單純吃東西的話,最多是一兩千塊,但如果再加上飲酒,起碼要三四千塊錢以上。

人們互相交流的過程中,都認為酒是不可缺少的感情“催化劑”。前段時間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吃飯,當時就有很多人求我,可不可以喝一點酒?如果沒有酒,話實在說不出來。現在人真的很奇怪,正常的時候不會說話,已經失態了才覺得好溝通、好交流。對好酒貪杯者而言,“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珍寶和妙樂不足為貴,最珍貴的是什麼?就是永遠陶醉在美酒中不要醒來,永遠都是走路東倒西歪的、說話語無倫次的、心裡迷迷糊糊的,這才是最快樂、最成功的。這些以飲酒取樂的人,就像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所說,實際上是將瘋狂當作安樂,非常可憐!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社會上有種不好的現象:某些所謂的活佛、瑜伽士,對煙酒作加持後,讓多年守清淨戒律的居士和出家人享用,這完全是毀壞佛教的行為。原來我翻譯過《煙酒殺生過患》,它的作者就嚴厲批評過這種現象,他說:“如果罪惡的酒可以加持,那你應該也有能力加持大便讓他吃,加持小便讓他喝。”盡管語言比較尖銳,但事實上的確如此。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蓮花生大士、薩Ra哈巴、桑瓦益西等大成就者可以將美酒變成甘露,給眾生治病作加持,但現在末法時代的人,是否有這種能力也不好說。如果你貪執酒味而飲酒,然後自己喝醉了,說明你沒有真正的境界,如此一來,下場就會如蓮花生大士在《勝樂戒源續》中所說:“咒師若成酒瘋子,轉生嚎叫地獄中。”《正法念處經》也講了嚎叫地獄的十六個近邊地獄,全部都與飲酒有關。

我最近在翻譯華智仁波切的《飲酒之過患》,出來了以後,非常希望大家從頭到尾好好看一下。我在翻譯的時候,看到飲酒有那麼大過失非常害怕,現在很多人都不懂這個因果,所以我們以後若看到有人飲酒,一定要盡量制止。如果你是佛教徒,最好今後能滴酒不沾,佛陀在《毗奈耶經》中說:“草尖許的酒也不能飲用,否則你不是我的弟子,我不是你的本師。”所以凡是受了居士戒的人,今後不要以工作、家庭等各種借口來飲酒。我們對佛教潛心研究了這麼多年,哪些有可怕過失、哪些沒有過失,這一點完全能明白,因此作為一個佛教徒,務必要把這個惡習斷掉。

飲酒不僅對來世不利,今生中大多數疾病,如食道癌、口腔癌、肝癌等,也是由它而引起的。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酒中含有60種有害物質,中國每年死於酒精中毒的人數超過11萬。所以即使你不信因果,為了自己的身體著想,也應該把酒戒掉。若經常喜歡飲酒,能使自己的心智迷亂,一個人原來再文質彬彬,飲酒以後也會判若兩人。我以前認識一個不錯的領導,他喝醉後在上級面前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把對自己有害的事情統統抖摟出來,我們旁觀者覺得很可笑,但也沒有辦法。還有一個公司的老板,在酒吧裡喝得酩酊大醉,打電話讓下屬去接他。下屬送他回家的途中,他在車裡一邊吐一邊哭,直罵自己不是人。他平時非常有尊嚴,但當天喝醉後一反常態,下屬故意把他的話錄了下來,後來不知道敢不敢給他聽。

古往今來,芸芸眾生借助於酒,演出了林林總總的醉生夢死。大家都高唱著“無酒不成席”,卻忽略了酒是“穿腸毒藥”。任何人都對自己很關心,想依靠酒而獲得快樂,卻不知酒所帶來的不是快樂,而是難堪與痛苦。龍猛菩薩說:“飲酒世間蔑,誤事亦耗財,癡迷行非事,是故恆戒酒。”飲酒會致使心識迷亂,行持非法之事,而且還浪費財物,從而招致眾人的蔑視。飲酒的過患真的非常多,故大家務必要杜絕。

當然,出家人和居士已發誓永遠不飲酒,這個我不擔心,我擔心的是城市裡的有些人,他們請客招待都離不開酒,沒有酒就變成“啞巴”了,這些人真該多了解飲酒的果報。飲酒的果報相當可怕,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講了35種過失,並告誡大家:“有人施酒及自飲酒,得狂愚報。”(給別人布施酒或自己買酒喝,果報有兩種:一是生生世世變成瘋狂者,二是生生世世變成愚笨者。)《善惡報應經》中講了36種過失,《華嚴經》、《念處經》中也講了很多過失。大家有時間的話,應當翻閱一下這些經典。

《涅槃經》中還說:“酒為不善諸惡根本,若能除斷,則遠眾罪。”酒是一切不善的根本,若能戒掉它,便可遠離一切罪業,但如果沒有戒酒,那其他的戒律也無法守好。以前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有位守五戒的修行人住在寂靜山林中,一天來了一個女人,手拿一瓶酒,牽著一只羊,對他說:“你或者與我做不淨行,或者殺了這只羊,或者喝下這瓶酒,三者必擇其一。”修行人聽罷不由尋思:“不能與她做不淨行,也不能殺生,因這兩樣過失太大。而飲酒可能過失稍小,不妨選擇飲酒了事。”

於是他喝下女人手中的酒。誰料到飲酒後心智陷於迷亂,他不僅殺了羊,還與女人做了不淨行,最終三樣過失都被一一犯下。所以,守居士戒的關鍵就是不准飲酒,一旦你喝了酒,很容易犯殺生、偷盜、說妄語等罪業。

有些人可能認為:“不要緊!我的酒量非常不錯,適當喝一點不會醉,我喝一杯就可以。”但你喝了一杯以後,還會喝兩杯、三杯、四杯……最後在凳子上已經倒下去了。有些聚會本來很成功,大家都非常開心,但若有一兩人醉後發酒瘋,整個場面就亂得一塌糊塗。很多人飲酒的場面特別可憐,哭的哭、鬧的鬧、吐的吐,他們卻覺得很快樂,實際上這非常顛倒。《正法念處經》中說,飲酒者、勸酒者、造酒者,這三種人都會轉生嚎叫地獄,感受無量的難忍痛苦。

當然,你不信因果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但我奉勸你還是“寧可信其有”比較好。我為什麼要給大家翻譯這方面的教言?就是希望有些人對此會考慮,對自己會負責,而不是看到懸崖就閉著眼往下跳。其實世間上有這麼多飲料,這麼好吃的水果、飲食,既然很多人飲酒後中毒而死,斷送了自己的性命,你為什麼偏要喝毒藥一樣的東西呢?

如果有人說飲酒是一種會供加持,這也是不合理的。榮索班智達為主的高僧大德都講過:“盡管會供時有飲酒的傳統,可若貪執酒味而享用,那跟普通人的飲酒沒有什麼差別。”所以,大家不要以密宗為幌子而毀壞自相續。

不管大乘經典還是小乘經典,釋迦牟尼佛都宣講了飲酒的危害,《阿含經》之《善生經》中闡述了六種過失:一、失財。二、生病,我認識一個領導,他的生活是這樣安排的:第一天不停地飲酒,黃昏時已醉得不省人事;第二天下午大概兩三點鐘醒來,我們去找他辦事,他睜開眼瞄一下,接著又睡過去了,再重要的事情也沒辦法處理;第三天他一天都不想吃飯,一直生病,痛得很厲害;第四天沒有什麼精神,迷迷糊糊的;第五天休息一天;第六天又開始飲酒(眾笑)。這樣有沒有意義呢?你們自己也看得出來。三、斗诤,飲酒後經常會吵架、打架,即便是一家人,有時候也大打出手。四、惡名流布,飲酒者的口碑十分不好,不可能有人對他很贊歎。

以前葉利欽總統去訪問美國,離開的前一天,美國總統克林頓宴請他時,葉利欽喝了很多葡萄酒。按計劃,他回莫斯科的途中將於與另一國家的總理進行會談,但當飛機抵達時,他的頭腦還沒有清醒。陪同官員見事不妙,經過一番討論,決定讓副總理代表他去。當副總理下機後,葉利欽掉下了眼淚,對陪同官員羞愧地說:“你們這麼做,讓我在全世界面前丟盡了臉!”五、恚怒暴生,喝了酒以後,嗔恨心會非常猛烈。六、智慧日損,智慧也是日益損減。

以前我有一個同學,智慧、人格各方面很不錯,但後來他因工作需要經常應酬,(這是他自己說的,我不知道什麼工作非要喝酒不可,)現在笨得要命,反應非常遲鈍,說話也吞吞吐吐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飲酒的各種過失,如果你的親朋好友飲酒,那應該盡量去勸阻,不然對他們的今生來世都不利。

飲酒不僅有上述過失,現在的人請客吃飯,常在餐桌上你吹我吹、說來說去,沒有意義的話題扯很長時間,本來一個小時就能吃完的飯,他們四五個小時也解決不了,特別浪費時間。尤其是作為佛教徒,今天喝了酒的話,明天什麼善法都做不了,對看書、念經一定會厭惡。以前我在放牦牛時,隔壁住了一個老人,他平時很有善根、很有善心,對佛法也很虔誠,可是他最大的毛病就喜歡喝酒,一旦沒有酒了,即使翻山越嶺也要去買。後來他的肺肝很不好,醫生讓他不要喝酒,但因為惡習難改,他始終戒不掉,最終因此而死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一定要學會取捨,盡量斷除這樣的行為。

今天,我給大家象征性地講了一下飲酒過患。其實華智仁波切在《飲酒之過患》中,引用了許許多多的教證說明這個問題,只要是相信因果的人,看後絕對不敢再喝酒。當然,如果你不信因果,縱然是釋迦牟尼佛來到你面前宣說真理,你也不一定恭敬接受,這就是一種因緣,如《現觀莊嚴論》偈頌所講的一樣。

大家有幸得到了人身,又值遇了佛法如意寶,最好不要因貪酒而毀壞今生來世,喜歡飲酒的人一定要懸崖勒馬,在上師三寶前發誓永遠斷除。我看到有些人,過去對酒的貪心非常重,但依止善知識對正法生起信心後,當下發誓寧可毀壞身心也不喝一滴酒,如今已過了十幾年,他確實沒有碰過酒。可見,三寶的加持力不可思議,只要有堅定的決心,做什麼都不會有太大困難。

總之,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我奉勸你們不要飲酒,(現在女人飲酒的現象很嚴重,在我們藏地,女人飲酒是很可怕的事。)倘若有人以唐詩中的詞句來反駁,其實也沒有用。因為那些詩詞的作者雖是名人,但從他們的行為來看,現在肯定在嚎叫地獄裡受苦。古代的大詩人也好,現代的明星歌星也罷,他們的名聲只是靠一種因緣獲得的,沒有一個人能躲得過因果。堪布阿瓊也說:“上至佛陀下至凡夫,誰都不能超越因果規律。”

當然,要注意的是,大家今後若有一點修證、有一點名聲時,千萬不要拿酒來弘揚佛法,否則,你干脆不要弘揚了。當然,如果你有蓮花生大士那樣超勝的成就和神通,我也不敢阻攔你,但若沒有的話,最好不要宣傳這些惡行。以前我也反對過有些高僧,他們在漢地時,該弘揚的佛法和菩提心不弘揚,不該弘揚的抽煙、飲酒、打麻將卻大力提倡。其實這用不著出家人去弘揚,專門弘揚它的廣告公司多著呢!因此,任何人都不要以佛法為借口,毀壞很多人的善根,假如你實在沒能力度化眾生,那也不要故意去毀壞眾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妙蓮老和尚開示不飲酒戒

飲酒亂性戒難持

五戒中,殺、盜、淫、妄四重戒是根本戒。至於禁不飲酒雖是遮戒,但因為喝了酒,三杯一下肚,不醉不罷休,前四種根本戒就容易犯。為了四重戒持得清淨,必須不喝酒頭腦清爽,才不敢犯戒,所以酒也列為五戒之一。向下注意大綱,時間所迫,不能解釋戒文了。

說到戒酒是有個因緣:有位優婆塞在家裡喝酒,喝得醉薰薰的。隔鄰有隻雞跑過來,他順手就把雞打死了,準備下酒吃,打死了雞就犯了殺戒。雞被打時哀叫,隔鄰婦人來詢問,他說沒有看到雞,這又打了妄語。收藏人家的雞就犯盜戒。喝了酒亂性,昏昏的,又強暴了婦女。一喝了酒呀!殺、盜、淫、妄全犯了!因為有這 樣的壞處,所以佛就制不飲酒戒。

有好多不懂事的人說:「酒又不是葷、又不是殺生害命,是米做的,為什麼要戒?我們只要不喝醉就好了嘛!」這話講得好輕鬆,只會講好聽話,那個喝醉酒的人願意喝醉?第一杯酒是人勸你的,第二杯酒是自己想喝,第三杯酒是酒要喝酒了,不醉不止。那個喝酒的人敢說絕對不醉?每個酒醉的人都喊說自己沒醉,一醉就亂性。為了保持前面四條戒的清淨,不要有一點點損傷,所以必定要戒除亂性鬧事的酒!

世間人為了保持頭腦靈敏,酒絕對要戒除。酒一喝醉那是怎樣呢?俗云:「若要想戒酒,醒眼看醉人」,你看那喝醉酒的人,什麼話都亂說、什麼壞事情也敢做。在歷史上,好多偉人就因為喝了酒而敗壞重大事情;所以想避免闖禍,儘量不要喝酒。尤其喝了酒就不要開車,否則自己喪命又妨礙人。何況現在大家都知道, 喝酒對身體非常不好;它是一種毒品,有刺激性,五臟六腑一受了酒長期侵襲,容易得病。

或者你會問,酒不是可以治病嗎?不錯,酒有時也可以治病,像治風寒、去風濕等。佛教雖嚴禁喝酒,但在某種病「非酒不能治療」的情形之下,也有開緣的時候,可以用酒。那是在吃藥喔!酒和藥一起煮過,不會醉人的。不能藉口治病就隨便用酒。

不管是不是佛教徒,酒喝不得,煙也不要抽喔!抽煙活活的害人嘛!不抽煙的人聞到那個二手煙就倒楣,何必將自己不良的習慣來害人呢?也不可以跑到寺院裡還抽煙。為使身體好,煙酒要戒,這樣學佛道才無障礙,否則搞出病來,做了短命鬼,那怎樣修佛法?

煙既然有這樣的害處,佛陀的戒律上為什麼沒有禁止?要知道,戒律是三千年前制定的,那時候還沒有煙啊!這一點要明白。其實不僅煙酒要戒,只要是使人亂性、智慧昏迷的飲食,或是有刺激性、會傷害身體的食物都要戒。像海洛因,在中國叫鴉片,一吃了這東西就成了廢人,連人品也喪掉了。又像安非他命等毒品,這都屬於酒戒之內,都不能吃。更不可從事買賣煙酒行業,這些非「正業」,在家信徒絕對不可作!非道非善業之財決定不取不賺!

以上已將五戒大綱說明,請切實奉行以趣佛果菩提。


聖嚴法師開示:酒與煙

酒在五戒中有,八戒中有,乃至比丘菩薩戒,無一不戒酒。但是酒的本身,並非罪惡,故飲酒皆屬遮戒;由於酒能使人犯戒,所以凡為佛子,均應戒酒。

據治安機關的統計,犯罪的媒介,不出女人、錢財與酒。飲酒雖不是犯罪,酒卻最能使人犯罪,三杯一下肚,酒精刺激神經,興奮、膽大、衝動、盲目、沒有了理智,可以強姦、殺人、放火、搶劫、毆鬥、相罵……。

所以酒在大小乘經律論中,無不列為禁戒之一。

《四分律》比丘戒單墮第五十一條中說:「若比丘,飲酒者波逸提。」又說:「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又說:「不犯者,以酒為藥,以酒塗瘡。」

什麼叫作酒?《四分律》中說:「酒者,木酒(果汁酒)、粳米酒、餘米酒、大麥酒,餘有酒法作酒者是。」又說:「酒色、酒香、酒味,不應飲;或有酒,非酒色、酒香、酒味,不應飲。」

《十誦律》中說:「飲酢酒、甜酒、若麯、若糟,一切能醉人者,咽咽波逸提。若但作酒色,無酒香、酒味,不能醉人,飲者無犯。」

《律攝》卷一三中說:「若酒被煎煮,飲不醉人,若口有病,醫令含酒,若酒塗身,此皆不犯。……又無犯者,酒變成醋,飲不醉人,澄清見面,水解為淨,以羅濾之,同非時漿。」

大乘《梵網經》輕垢戒第二條的規定:「若佛子,故飲酒,而酒生過失無量,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不得教一切人飲,及一切眾生飲酒。」

蓮池大師《戒疏發隱》中說:「過失無量者,非但三十五失、三十六失,律中又明十過,更餘經傳所明過失,不可勝舉。」

《四分律》中,所舉的飲酒十過是:「一者顏色惡;二者少力;三者眼視不明;四者現瞋恚相;五者壞田業資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鬪訟;八者無名稱,惡名流布;九者智慧減少;十者身壞命終,墮三惡道。」

三十五失見於《大智度論》,三十六失見於《四分律》。

說到飲酒的異熟果報,那更可怕!據說共有五個五百世果報,也就是說,因為飲酒,即有二千五百世,受到罪報:第一五百世在鹹糟地獄,第二五百世在沸屎地獄,第三五百世生在曲蛆蟲中,第四五百世生在蠅蚋之中,第五五百世生在癡熱無知蟲中。所以佛在《四分律》中告訴阿難尊者:「自今以去,以我為師者,乃至不得以草木頭,內著酒中而入口。」在《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上中也說:「夫酒為毒藥,酒為毒水,酒為毒氣,眾失之源,眾惡之本。」正因酒的害處太大,自己飲酒,等於服毒自殺,販賣酒類,也就等於普遍的謀殺他人了。菩薩以度生為本,更不能夠害人,所以《梵網經菩薩戒本》重戒第五條,便是酤(販賣)酒戒:「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緣、酤酒法、酤酒業,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一切眾生顛倒之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在家菩薩,亦不得販賣酒類,否則也是重罪,《優婆塞戒經》卷三中規定:「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

酒是飲不得的,也販賣不得的,當然更是釀造不得的。但在大乘菩薩,為了度眾生,可以方便開飲,比如末利夫人為救廚師一命,勸請波斯匿王飲酒,不但無罪,反生功德。不過除了治病(非酒不治的病),除了為度眾生,不得滴酒沾唇。如果只為貪飲杯中物,而來諉說是治病,那便招罪;如果只為放蕩求刺激,並無眾生可度者,自也不得飲酒。

至於「煙」之為物,不算大忌,故在南傳小乘比丘,不唯不戒,並且可以公開吸煙的。在《四分律》卷四三中也有如此的記載:「爾時有比丘患風,醫教用煙,佛言聽用煙。」

可見用煙,是佛許可的,不過需要「患風」,需要「醫教用煙」。唯其吸煙的禁戒性,不若吃蒜的嚴重,更沒有飲酒那樣列為墮罪了。

為了風俗的觀念,我們的社會每以煙酒同列,吸煙者雖不被視為罪惡,但總覺得不吸煙者更值得尊敬,所以佛弟子們,最好還是不要吸煙,尤其是出家弟子,看來總是不太雅觀。

根據醫學的證明,酒中有酒精,會使人中毒,煙中的尼古丁,也能使人的生理受到不良的影響,據英國皇家的九位名醫,經過兩年的研究,證明吸煙是得肺癌的共同病因。我們何必花錢去買毒品來害自己呢?

---本文摘自《律制生活》


印光大師開示:俗話說「煙酒不分家」,五戒中有不飲酒那煙該戒嗎?

在我國喝酒和吸煙的人不少,俗話說「煙酒不分家」。很多吸煙的人,同時也每天喝酒。但是五戒中有「不飲酒」,五戒是做人的基本,嚴持五戒來生還可做人。佛教是講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報應的出現,都是自己造作的。就是佛菩薩也不能改變眾生的因果,佛菩薩告訴了眾生改變命運的辦法,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不飲酒屬於佛教五戒之一,在佛教的修行受持中屬於禁止行列,大家或許都知道。但是飲酒似乎並不會引起嚴重的違反社會道義的行為,甚至中國歷來都有酒文化,對於佛門為什麼禁止飲酒,很多人概念上很模糊,不像五戒的「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一樣,一說出來就是人神共憤,幾乎會全票通過支持禁止的。

《印光大師文鈔》裏說:不飲酒者,酒能迷亂人心,壞智慧種,飲之令人顛倒昏狂,妄作無恥之事,凡修行者,絕不許飲。要知一切妄念邪行,皆由飲酒發生。故須並重戒酒。印光大師說,酒能讓人神智迷亂,敗壞智慧的種子,喝酒之後,往往讓人顛倒昏狂,去做各種清醒時不會做的無恥之事。修行人不允許喝酒。要知道,一切的妄念邪行,往往都是由飲酒發起的。

經常喝酒的人,不但會酒後誤事,而且喝多了可能會「酒後亂性」。雖說「無酒不成席」,同時,酒也是「穿腸毒藥」,過量飲酒帶來的危害也不少,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因喝酒造成了意外。酒精對人的損害,最重要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它使神經系統從興奮到高度的抑制,嚴重地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過量的飲酒還會損害肝臟。慢性酒精中毒,則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對身體有多方面的損害。可導致多發性神經炎、心肌病變、腦病變、造血功能障礙、胰腺炎、胃炎和潰瘍病等,還可使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升高。還有人注意到,長期大量飲酒,能危害生殖細胞,導致後代的智力低下。常飲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發病率明顯增加。酗酒首先影響安全,即使飲用少量的酒精也會損害協調、判斷力,從而導致家庭內或工作場所的事故及意外傷害的發生。酗酒導致口腔癌、食管癌、喉癌、肝硬化及肝癌,從而導致許多人死亡。酗酒可引起抑鬱症、精神錯亂、糖尿病等。

長期飲酒會引起酒精依賴症,長期大量飲酒會上癮,叫做酒精依賴綜合徵,病人表現為對酒的渴望,並引發強迫飲酒性行為,停止飲酒會感到心中難受、坐立不安,或出現肢體震顫、噁心、嘔吐、出汗等戒斷症狀,恢復飲酒則這類症狀迅速消失。酒精導致的心理損害:酒精依賴可導致人格改變,焦慮和抑鬱狀態,導致自殺等情況發生。酒精導致社會損害:交通事故、家庭暴力、人身攻擊等,所以佛教五戒中的「不飲酒」還是有道理的,佛說飲酒放縱會下地獄。

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現在走在街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抽煙的人穿梭於人群中,其中不乏未成年人。對心腦血管的影響:吸煙是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統計資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壓病患者中75%有吸煙史。煙霧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認的有害物,吸煙會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引起膽固醇的升高,從而導致周圍血管及冠狀動脈收縮,造成心肌缺氧。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吸煙者更易發生心律不齊,發生猝死的危險性增高。

對呼吸道的影響:吸煙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慢性氣道阻塞的主要誘因之一,吸煙者患慢性氣管炎較不吸煙者高2~4倍,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動時呼吸困難,即使年輕的無症狀的吸煙者也會出現輕度的肺功能減退。致癌作用:與吸煙具有最直接關係的癌症非肺癌莫屬了,有研究表明,如果每日吸煙35支以上,則患肺癌的概率要比不吸煙者高45倍。吸煙可降低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從而削弱機體對腫瘤細胞生長的監視、殺傷和清除功能,這就進一步解釋了為何吸煙是多種癌症發生的高危因素。尤其是被動吸煙的人,二手煙的危害也很大。

五戒中沒有戒煙一說,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沒說戒煙,只說戒酒呢?因為那時候人還不會抽煙,在佛住世時,沒有人懂得抽煙。這些戒律大多都是,佛陀在世時期,為了防止弟子們作惡,而立下的規矩,我們都知道,佛陀在世時,還未流行吸煙這個習慣,所以在佛教戒律中,只提到不能喝酒,卻未禁止不能吸煙,那到底吸煙算不算犯戒呢?但不能說佛沒說過的,就可以做,那樣的話,佛沒說過的太多了,那你是不是都可以做了?佛的戒律,是給我們講的規矩、原則,不可能把生活中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講到,所以我們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真正領悟戒律的精神。

但是古大德把戒煙歸入不飲酒這一戒里了,人抽煙的味道最不好,不單外面的味道不好,就是身體裏面的味道也不好,尤其是菩薩、善神護法,一發覺你有煙味,就不保護你了。吸煙容易招致邪神惡鬼,因為那些邪神惡鬼喜歡你身上的煙味,每當你吸煙的時候他們就興致勃勃的在身邊周旋,盡情地品嘗著煙香味,就是因為你吸煙,你本人也將永遠被那些邪神惡鬼糾纏,你時運會變得極差,導致你容易破財,婚姻,事業多方面的不順。那些邪神惡鬼還能干擾你的思維,讓你控制不住的胡亂說話,以至招災惹禍,說話容易得罪人,那些邪神惡鬼還能干擾你的思想,讓你變著法子去破財!

同時傳喜法師也做了開示,五戒中的第五條不飲酒,這個很重要,特別有包括不抽煙。你說我抽煙也不是做壞事。其實現在醫學已經告訴你,那個煙盒上已經寫著「吸煙有害健康」。這個身體是爸爸媽媽給你的,是屬於你家庭的,抽煙損害自己的身體,你說這不是壞事啊?這是很大的壞事哦!我們過去說:「身之髮膚,受之父母,」如果你損壞它的話,就為不孝。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抽香煙的人死了之後,會下火焰地獄。火焰地獄專門給抽煙的人預備的,誰抽煙就有機會去。若是戒了煙,就和火焰地獄斷往還;若不戒,將來就有份的。人不知道這個厲害,就亂來;你知道了就不會做了,抽煙這個問題比喝酒還厲害。藏傳佛教認為,吸煙者一切冤魂諸魔障均將現前,得不到護法神之擁護,其為煙氣所熏,中脈黑暗,血脈阻塞,即使圓滿佛降臨,也不得往生。神識從頂門出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或者是天道,抽煙會閉塞頂輪的脈結,臨終時神識無法從頂門走。

印光大師本著淨土宗帶業往生的立場,認為只要信願具念佛,即可往生。「淨土一門,專重佛力。以佛力故,雖罪業深重,若具信願,皆得往生。」站在淨土宗的立場而言,帶業往生無可厚非,但這並非是印光大師對吸煙者的包容,吸煙之危害,印光大師已多次陳述,責其為下流行為,若實在戒除不了者,只要信願真切,老實念佛,仗佛誓力,還是可以往生的。所以吸煙有害健康,還讓護法神遠離,所以還是早戒煙為好。所以,俗話說「煙酒不分家」,五戒中有不飲酒那煙該戒嗎,印光大師開示。煙能戒掉是最好的,都說吸煙的是大煙鬼,因為身上充滿了煙味,所以佛菩薩和護法神都不喜。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móāmǐtuófó)或阿彌陀佛。


淺論「戒飲酒」 

佛乘世界 馮馮居士

迷失在未來 / 謄錄

佛教原始五戒之中,有一項是戒飲酒。戒飲酒的理由,顯然是認為酒能亂性,飲酒使人昏沈,又認為酒是色之媒,酗酒更是擾亂社會的事,常常闖出巨禍。

這些道理倒也簡單明瞭,比較其他四戒容易為人接受,爭議較少。不過,任何問題都不免有意見,各有各人的看法。

酒是由發酵造成的,酒精會使人中毒,輕者使人昏沈、思睡、懶惰,重者使人嘔吐、醉迷、大發酒瘋、胡言亂語、大哭大笑、失去理智,甚至於傷人、殺人。酒醉而自殺的倒不多見,歷史上只有自稱是“酒中仙”的大詩人李白是酒醉向水中撈月因而淹死,也不能遽論為自殺。

在中國傳說中,酒是儀狄所發明釀造的,她把醇美的美酒供養父親,其父喝醉酒後說:“此物不可留傳,恐怕將來必有因酒而造禍者。”

希臘神話則說酒是酒神巴丘斯發明的,奧林匹克仙山上,群仙喝了葡萄釀造的美酒,載歌載舞,快樂非常,後來全體酩酊大醉,日神阿波羅醉得不能駕禦他的太陽馬車巡遊太空,以致天空頓時黑暗,世上就出了災難!

兩則小故事都說明了酒之為害重大,中外皆然。酒到底是誰發明的?我認為是古人先從自然發酵的葡萄之類產生的酒而發展了人造的酒,中外都有此情形,不能武斷是誰先發明造酒,但是誰先發明也不重要。總之,就會使人沈醉神智不清卻是不爭的事實。

晉朝時代著名的清談學士們,以酒聚會,撫琴飲酒吟詩,持蟄賞菊,視為風雅樂事。倒沒聽說他們有什麼醉酒鬧事,可能他們只是淺飲而非牛飲?可能於史不載。

當時的著名文人之一劉伶,以善飲出名,常常酩酊不醒,其妻屢屢警誡不許他們再飲酒,並且把酒都藏了起來,趁著老婆不 在家,劉伶把美酒找出來,痛快地大喝一頓,十分快樂,扶醉揮筆大書:“天生劉伶,以酒為名,婦人之言,慎不可聽!”此店軼事,見於《世說新語》,成為千古 以來酒鬼、酒仙稱羨的美稱。

飲酒在中外社交場合都是時尚,歐美人士崇尚以香檳酒招待貴賓,假如是一瓶一八一二年的陳年香檳,或者更古老的幾百年老酒,價值不菲,賓主兩歡,視為珍品。其實,香檳酒得名於法國鄉間,香檳是“鄉間”(CHAMPAGNE)的譯音而已。味道酸酸溜溜的,跟土醋差不多,沒啥苗頭。可是香檳瓶塞一拔開,砰然一響,泡沫沖出,大家歡呼,如獲至寶。無他,只是被香檳名貴的身價所惑而已。老實說,我寧願喝果汁。

拿破崙時代釀造的白蘭地酒,也是法國鄉間葡萄釀造的,所含的酒精份量高達八十度以上(一個度PROOF是百分之五) ,八十度就是含酒精百分之四十,遠比香檳為強,但是還不及俄國的伏特加(VODKA) 酒兇,聽說伏特加酒含酒精高達百分之六、七十。難怪俄人酒徒多,而且醉酒兇性特別瘋狂。俄人嗜飲伏特加卡,又愛吃魚子醬,兩者被西方社交場合視為極為名貴 的食品,其實兩物都是毒物,喝伏特加酒等於喝純酒精,傷害腦神經,又引起酒精中毒,後患無窮。魚子醬昂貴達數百美元一盎司,看來黑髒髒的一團,倒像鴉片煙 膏,據說美味獨步天下。有人嚐過,說鹹得要命,CAVIAR魚子也未見得比烏魚子好吃,營養分析來說,魚子醬含有極高蛋白質與飽和脂肪,加上那麼多鹽,吃了不中風也會血壓上升幾十度,再加上伏特加酒,豈不是更冒險?

白蘭地酒有它的另一美名,它可以當作醫藥上的強心劑來救急,最為世人熟悉的故事就是瑞士雪山救護隊的聖伯納大狗,項 下攜帶白蘭地酒小桶到雪山險地去救援遇險的人。聖伯納大狗是非常友善的大狗,小狗時代胖嘟嘟份外可愛,長大了像一隻小馬那麼巨大,一身長毛,不怕奇寒,又 聽話,所以被派上山去尋找迷失於雪地的遇難者,屢建奇功。卡通片有一段,兩頭聖伯納大狗上山去救人,沒救到,兩位狗兄卻自己喝了所攜的白蘭地,酩酊大醉, 四腳朝天,非旦沒救到人,反而讓人以擔架抬回家。這當然是笑話了,不過也可以從前得知,白蘭地也會醉人!

小說與電影故事中的人物,常常有酒醉鬧事的描寫,真實社會中,酒醉鬧事更多,打架、傷人、殺人、無時無之。作家們常 常愛描寫,喝醉了的男子亂了性,就去強姦女子,這是小說家的奇想而已。在醫學上來說,酒醉的人,若是酒醉很深,腦神經與中樞神經、自律神經都已被酒精麻醉 了,根本失去了作用,變成了性無能或陽痿,有心無力,不可能強姦任何人,描寫酒醉強姦,真是外行人說故事!現代醫學發現,醉貓們大多數是陽痿性無能的患 者,至少在西方社會是如此,爛醉如泥已經等於死人差不多,除了嘔吐、頭疼、頭疼、暈眩、昏混、還能做什麼?連走路都失衡跌跌撞撞啦!

西方社會多的是長期慢性酒精中毒的病人,因為他們生平愛喝酒,天天喝酒,身體長期被酒精麻醉與毒害,往往無藥可愈, 常在痛苦之中掙扎,震抖不停、劇烈頭疼、耳鳴、目眩、衰弱、全身關節疼痛、內出血、營養不良、肝癌、肝硬化心臟痛、氣喘……集所有惡疾於一身,沒救!等死 而已!看街頭那些醉貓,在行人道上躺著等死,東歪西倒,也還離不開酒瓶!

酒離不開毒品,為了籌錢買酒或買毒藥,醉貓們不惜賣身,做男妓、做女娼,只為了再買一瓶烈酒再入醉鄉,或者為再打一 針嗎啡,重入恍惚無憂之境。紐約、三藩市、溫哥華、洛杉磯、倫敦、法蘭克福、巴黎,到處街頭都不乏此種可憐蟲!都是從飲酒開始的,別以為少許喝一點點,沒 關係,須知,開頭是喝一點點,愈來愈喝多,後來就成為酒精的奴隸,成為醉貓或醉鬼啦!慎防於始,是很重要的。

西方社會街頭那些醉貓、酒鬼,沒錢買好酒,就去買“剃鬚水”(男子剃鬚水以後所用的香水,含有大約百分之三的酒 精),當作美酒來喝,不然就去買華人的廚酒。更有因酒癮太重,這些代用品不足以過癮,就索性去買消毒酒精,一般消毒外用的酒精含量是百分之十八至二十,多 半是從木材釀造的,也有些是用木氅子釀造的(此物有劇毒),也有以木薯釀造的(此物含有氰酸鉀)。酒癮難受,有些醉貓乾脆去買酒精高達百分之九十六的“純 酒精”來喝,或者工業酒精也喝下去,終於造成嚴重的致命後果,他們不是不自知錯誤,只因酒癮已太深,無法自制,明知故犯,這就是他們未能慎防於始的瘤毒!

在社交場合,若不能拒絕第一杯酒,就從此一路被別人強迫敬酒喝下去!中國人社會的敬酒,最要不得,非叫人家喝不可, 非叫人家乾杯不可,你乾一杯,他又再來強迫你再乾一杯!你不乾杯,就是不給他面子!他們就是愛面子,實際上是存心惡毒,非把你灌醉不可!他們尤其喜歡灌醉 新郎與新娘子。中國人的敬酒,其實是一種虐待狂,應該取締。老外的敬酒,是口裡說敬誰,自己喝酒,沒有強迫對方乾杯的,這可比中國人文明得多;但是現在卻 也學會了中國式敬酒,強迫別人乾杯啦,中國文化西傳呀!

佛教戒飲酒,都做得到麼?大部分都能,但也有少數人不能。古來也有些禪教是秘密供酒給比丘的,卻不稱為酒,只稱為 “般若湯”,不信?您請看《東坡志林》的記述:“僧謂:酒味般若湯,魚為水梭花,雞為鑽籬菜。”蘇東坡信佛,卻是個愛吃肉的居士,他著名的吃筍肉詩,是這 樣打油的;“居不可無竹,食不可無肉,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若要不俗又不瘦,乃可以筍燜肥豬肉!”。蘇東坡與金山寺名僧佛印禪師的交往,是詩酒之交, 不忌葷腥。東坡寫了一首偈,其中有句:“八風吹不動”!自以為修到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禪師批曰:“放屁!放屁!”東坡見字大怒,渡江與師問罪,禪師 大笑:“你還說八風吹不動呢,如今一屁就打過江了!”此段軼話,古今笑談,可見修行之難,忍辱最難!《東坡筆記》說:“僧謂:酒為般若湯,魚為水梭花,雞 為鑽籬菜”,未知所指是否他的老友佛印和尚?至少可以推斷東坡是與法師一起同飲般若湯吧?應該不算是亂猜辱誣!

佛教比丘具足戒之中,第九十單墮之第五十一條,就是戒飲酒。四分律第十六篇說:“佛告阿難:自今以後,以我為師者,不得以草木頭內著酒中而入口。”

《梵網經》下卷說:“若佛弟子,故飲酒而生酒過失無量,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乎,何況自飲?”

《大愛道比丘尼經》曰:“酒為毒藥,酒為毒水,酒為毒氣,眾失之源,眾惡之本!”

《菩薩戒》中第四十八輕戒就是戒飲酒。

戒律是戒律,也有例外可以融通,這是拿酒當做菜來喝,不同於蘇東坡與佛印的享用“般若湯”。故事是由《分別功德論》記載的:

“祗園有比丘,病經六年,優婆離往問所須,答“唯思酒”。優婆離曰:“待我問佛”。至園問佛:“有比丘思以酒為藥,可否?”

佛言:“我所制法,除病苦者!”優婆離復往,素酒使飲,病等平復,重為說法,使得羅漢果。”

以上一般記載,是指出佛陀說;“我的立戒,有病者可以例外用酒。”可見佛陀戒飲酒之餘,也准許用酒當藥給患病弟子飲用,所設戒,也有可以方便之時,並非毫無通融。

由此可以推斷,戒飲酒可能不包括藥酒在內,有些藥材,必須與酒配合方可收良效,白蘭地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救活凍僵 待斃的人;茅臺酒、高粱酒都助血氣,又治風濕關節炎;甜酒補血;紅酒助眠;啤酒助胖(會變啤酒桶肚子);當歸酒助婦女;木瓜酒助骨骼。任何酒類,無論是果 子酒、五穀酒,都有其藥用功效,少量無害有益,但若多飲,則會有害而無異。佛陀不會不知微量飲酒有助健康,我推論佛陀所言禁酒,並非指微量的藥用酒類,而 是戒絕過量的飲酒或嗜酒,當然祂更不可能禁止使用廚酒,現代烹調免不了都多少用一些廚酒,所含酒精量在百分之一以下,醉不了人的。我推論:佛陀戒飲酒,原 義可能是“戒過量飲酒,戒酗酒!”

這是我對於戒飲酒的推論,並不代表我反對戒酒,酒喝多喝久了,總非好事。法國人是最愛喝酒的民族之一,幾乎人人都喝 好酒,家家有酒庫,法國人患肝癌而死亡的比率,也佔世界首位,有些酒徒的肝癌漲大到像一隻西瓜那麼大,死得很痛苦。當初喝酒乾杯之時風流快活,何嘗想到會 患肝癌的痛苦?酒麼?仍是戒飲為妙!在很不得已的應酬場合,也限於略微沾唇吧!

原載《佛乘世界》第8期:1997年12月10日


達真堪布:為了工作可以喝酒嗎?

酒本身不是罪惡,但是喝多了能亂性,會使人失去理智,容易犯其他的錯誤和戒律,所以佛對飲酒要求很嚴。

佛說過:誰喝了哪怕一滴酒,他就不是我的弟子,我也不是他的導師。因為喝酒容易導致犯其他的戒。曾經有這樣一個公案:古印度有一位男居士,誤飲了酒之後醉了,這是犯了酒戒。繼而看見了鄰居家的雞,就偷偷抓來殺掉吃了,這是犯了盜戒與殺戒。鄰居的婦女來尋雞,問他有沒有看到雞,他說沒看到,這是犯了妄語戒。他喝醉後失去了理智,看見了漂亮的鄰家婦女,就奸污了她,這是犯了淫戒。因為飲酒導致五戒都犯了。

有人內心會有疑惑:「我為了工作要喝酒怎麼辦?我要應酬該怎麼辦?」如果真有這種情況,若是不陪領導喝酒,第二天就會被開除,再找工作就難了;或者不陪領導喝酒,得罪了領導,過後會給你小鞋穿;再者,如果不陪客戶喝酒,就會失去訂單或者生意……這樣的情況下飲酒也是可以的。因為這並非為了飲酒而飲酒,而是為了工作、為了應酬。

有一次,佛講殺生的罪過,身邊的弟子嚇得連澡堂都不敢打掃,因為會殺生。後來髒得不像樣子,實在沒辦法了,去問佛陀該怎麼辦。佛說,這不是為了殺生而打掃,而是為了清潔,是可以的。

同樣的道理,為了工作、為了應酬、為了他人、為了眾生是可以的,不要有顧慮。但是不能放逸,若是自己貪圖酒的味道,然後找藉口喝酒,這是不可以的。


淨空法師:為什麼修行人不能喝酒?但也有許多開緣!

酒在佛法裡面是列入重戒,雖然不是最重的,最重的戒,我們看比丘戒、比丘尼戒四重戒殺盜淫妄,可是除了四重戒之後最重的那就是酒,所以五戒末後有酒戒。世尊為什麼把這個看得這麼重?實在講佛家的戒律,殺盜淫妄是性罪,本身就有罪,不管你受不受戒,你犯了本身就有罪。

可是酒,如果你不受這條戒,沒有罪,所以酒是屬於遮罪,跟前面四條不一樣。世尊把這個看得這麼重,就是凡是犯四重罪的,大概是先犯酒戒,酒能亂性。好飲酒的人,酒醉了,智慧不能作主,才會幹殺盜淫妄。因此,佛家戒酒就是防範你不要去犯殺盜淫妄這種重罪,是這麼一個原因,我們要懂得。所以清淨比丘,滴酒不沾。

可是在戒律裡面,酒的開緣也最大、最廣。所以世尊教人修學,合情、合理、合法,不是不通人情的。許多藥裡面,需要用酒來調藥的,這個不犯,這是藥酒。在菜餚裡面,配菜做為佐料的,這個不犯,這是料酒。總而言之,你要想想,它不會讓你醉的,不會讓你迷惑的。還有身體虛弱,血液循環不好,尤其是老年人,七十歲以上的、年歲大的,出家人都包括在內,身體不好,血液循環不好,世尊有開緣,你可以喝一杯酒,幫助你血液循環。所以七十歲以上,可以穿皮毛衣服。如果七十歲以上,身體很好,很強壯,那就不需要了。

所以這一切都要斟酌自己的情況來做決定,不是說到七十歲就可以了,那就錯誤了。像許哲一百零一歲都不可以,為什麼?她身體好!她不可以。甚至於也有五、六十歲的人,身體很不好,他也可以用。所以這是活的,不是死的,每一條戒律都有開遮持犯,一定要懂。

(擷自淨老太上感應篇講經1999,第174集)


酒戒的開遮持犯有哪些

淨界法師 

前面的四條戒,我們叫作性罪,就是殺盜淫妄,它的本質就是罪,你犯了以後,就會產生罪業,就會創造今生來生痛苦的果報,就是性罪,它的體性就是罪。

飲酒,它只是遮罪。酒本身不是罪,喝酒,酒本身不釀成罪,但是它會帶動罪業。它本身不是罪,但是會引生其他的罪,所以佛陀遮止,是這個意思。

辛一、解釋名義

我們看第一個,解釋名義。什麼叫作酒。請合掌。

凡具酒色、酒香、酒味,飲之能醉人者,名之為酒。

這是古代的解釋了,就是有酒的顏色,有酒的香氣,有酒的味道,三種定義。但是簡單來說,現在的科學發達,就是說只要有酒精成分的,不管是米做的酒、水果酒,不管是什麼酒,只要驗出來有足夠的酒精成分,能夠醉人的就是酒。

酒的一個特點,我們佛法叫作無明藥,會讓一個人心智猖狂,一個正常人不敢說的話,不敢做的事,喝了酒以後,他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做,這就是佛陀為什麼要遮止,因為會使你失去理智。酒本身不是罪業,但是會帶動其他的罪業,因為它會讓你失去理智,所以佛陀要遮止,是這個意思。

辛二、具緣成犯

喝酒的過患

它的犯罪因緣有三個。我們把它念一遍。

一、是酒

二、無重病因緣

三、飲咽

第一個,它本身有足夠的酒精成分,有醉人的情況;第二個,你沒有重病的因緣(待會兒再說明什麼叫重病因緣,在開緣的時候再說明);第三個,你飲咽,犯的成立要吞下去才犯。如果你在吃的過程不知道它是酒,你含在口中覺得有問題,趕緊吐出來,不犯,一定要吞下去才犯。這個是具緣三種。

辛三、犯戒輕重

有中品跟下品。只要是有酒色、酒香、酒味,就是它有酒精成分,不管它是稻米、水果、醋所釀成的酒,你喝下去,能夠讓一個人產生昏醉,就是犯到飲酒戒當體的中品可悔罪。如果它有酒色、酒香、酒味,但是它的酒精成分很低,你喝再多也不會醉人,但是它的確有酒精成分,下品,比較輕。因為它至少不會讓你心智猖狂。那麼你只是含在嘴巴沒有吞下去,也是下品可悔罪。

這一點我們簡單地作一個補充。

在菩薩戒,跟酒有關的有兩個:一個是你自己飲酒;第二個是你把酒賣給別人。菩薩戒中飲酒是輕罪,因為你傷到你自己而已;你今天開一個商店,把酒賣給別人,在菩薩戒是重戒。你如果數數現行,深生好樂,失戒體。因為你把這個無明藥賣給別人,明明知道它是酒,你為了利益還是賣給別人。所以諸位!賣酒是重罪,喝酒是輕罪,因為它的傷害程度不同。你喝酒,你傷到自己;你賣酒,你傷到太多人。所以這個地方有不同的說法。

辛四、開緣情況

開緣情況有四個。請合掌。

喝酒的過患

第一種情況,就是你到外面吃飯,店家把食物放了酒,你不知道,但是你第一口吃的時候誤飲了,第一口不犯。但是你知道它是酒,你第二口再吃就犯了,因為你已經知道了。所以第一口不犯,誤飲不犯。

第二種,「以酒煮物,已失酒性。」這個酒經過長時間的煮,它的酒精已經蒸發了,已經沒有酒精成分了,這個不犯。

第三種,「病時餘藥治不瘥,以酒為藥」。這個說明一下,以酒為藥引,有兩個條件要具足:第一個,重病的因緣。這個病不治,已經影響你的修行,甚至於影響你的生命,或影響你的法身慧命,就是你這個病太重,你不治不可以了,這第一個,重病因緣。第二個,無可取代。你問過所有的醫生,沒有東西可以取代它。這種情況暫時開緣可以,但是你不能為了補身去吃那個藥酒,那就不對了。它是重病因緣,它的開緣是重病因緣。

第四種,「以酒塗瘡」。這是用來治療傷口消毒,你沒有喝到嘴裡,只是皮膚的消毒,不犯。

這飲酒戒我們講一講它的公案,大家參考一下,佛陀為什麼制這個酒戒,它的緣起。

佛陀在世時,有一天帶著弟子到了支提國,一個印度的小國家。支提國有個小村莊,它旁邊有個湖泊,湖泊有一條毒龍,經常利用晚上的時候出來噴毒液,哪一個人被它噴到以後,馬上就死掉了。

這條道路是必經之道,你不走還真不行,所以大家很困擾,就到了僧團,僧團就派了娑伽陀尊者去降伏這條毒龍。

娑伽陀尊者是什麼時候去的呢?他晚上去。拿著一個缽,到那個湖泊的旁邊打坐。這條毒龍一聞到人的味道想,這個人那麼大膽,竟敢在我的湖泊裡面打坐!那條龍不是噴毒液,它噴火要去燒娑伽陀。娑伽陀是一個大阿羅漢,三明六通八解脫入火光三昧,他生出光明保護住自己,然後再把火彈回去,結果那條龍就被調伏了。調伏以後,就皈依了三寶,不敢害人了。

村民就很高興,很感恩,很多人一起請娑伽陀來家裡應供。飯菜弄得很豐盛,旁邊擺了一杯黑酒。娑伽陀在高興之餘,順手把黑酒一飲而盡,喝完就醉了,醉倒在回精舍的路中間,衣服、缽就散滿地上了。

佛陀帶著弟子經過時,就明知故問,說:「這個人是誰?」弟子說:「是娑伽陀。」「喔,是剛剛降伏毒龍那個嗎?」他說:「對。」佛陀說:「娑伽陀沒有喝酒時,可以降伏毒龍。喝了酒以後,連地上的蛤蟆都沒辦法降伏。」

所以佛陀就召集比丘說:「聖人飲酒尚且如此,何況凡夫!」佛陀就訶責飲酒的過失,製定了飲酒戒。一個三明六通八解脫的阿羅漢,喝了酒,當然他不會造業了。但是他的心識,那個明瞭性,也是失掉了,也是昏睡了,何況是凡夫呢!

《楞嚴經》裡面,跟飲食有關的有三個東西:第一個,酒;第二個,肉。肉你吃下去,增長瞋心。你經常吃肉,你要小心,《楞嚴經》上說會變成大羅剎。酒肉穿腸過,羅剎心中坐。真的,心跟飲食是互動的,我們心無形無相,但是它受熏。

第三個是五辛蔥蒜,生吃增恚,熟食發淫。蔥蒜生吃,增長瞋心;把它煮熟了吃,增長淫心。所以飲食當中,你要修道,這三個不能吃:酒、肉、蔥蒜。它對你的善根,是潛移默化地改變。


妙祥法師:關於酒戒的開緣

在《法苑珠林》卷九十三,問:“無病飲,得罪。有病開飲否?”就是說無病飲肯定是結罪的,作為居士來講,作為僧人來講,肯定是結罪的。答曰:“依《四分律》,實病余藥治不瘥,以酒為藥者不犯。”講的什麼意思呢?除了酒不能治的病外——非酒莫治,這個佛戒律是開許的,這個不犯。除此之外,任何情況都不允許。

過去有人講過,為了身體好,喝杯酒沒問題。還有的說,有一個僧人每次吃飯都放一杯酒喝,意思是無相,意思是可以祛寒。這都是犯戒,這並不是無相。真正的無相者是誰呢?是佛、菩薩、羅漢。你看看,佛、菩薩、羅漢哪個喝酒啊?是不是?已經是大成就者了,那樣的無相他都不會喝酒的。

在佛經裡有一個故事。有一個羅漢,曾經降伏一條龍,他因為誤飲酒,遭蛤蟆所戲。因為居士一種善心,看他把龍降住了,給他做菜啊,還是做的什麼東西,裡面含有酒,他不知道就吃了,吃了以後醉了,吐的滿地都是,就有一些蛤蟆跑過來吃他吐的東西。後來佛走過來看到,就告訴大家:你看看,這麼一個大阿羅漢,而且那麼大的本領,把龍都能降伏,但是由於喝酒以後,遭一個蛤蟆所戲,讓蛤蟆給欺負了。就是喝酒了,連神通都沒了。佛告訴弟子,絕對不能喝酒,沒有什麼開緣的地方。所謂的開緣就是有病,還得非酒莫治才可以,除此之外沒有開緣的地方。

有一本書上說有一個和尚吃飯時喝酒,還放在大家面前喝酒。這絕對是犯戒的行為。有病喝酒還得避人,不能和大家共住,你得上別的地方去住。當你不喝了以後,最起碼得七天以後,洗漱干淨,包括衣服、身體都得洗漱干淨,還得忏悔,才能和大家共住呢。戒律絕對不允許喝酒,所以說把戒律當成兒戲,這絕對不正確。

“實病余藥治不瘥,以酒為藥者不犯。”問曰:“開服幾許?”答曰:“依《文殊師利問經》雲,若合藥醫師所說,多藥相和,少酒多藥得用。”是什麼意思呢?你這個酒啊,不能借著自己身體有病去喝,比如有的人就說:“我有點風濕,這個得用酒治。”實際上除了酒,別的方法也能治,所以這是不允許的。如果非酒莫治,但也不能放不點兒藥,大部分都是酒,借這個藥名去喝酒,這也不允許。所以《文殊師利問經》裡講了,“多藥相和”,就是多種藥和在一起,“少酒多藥”,必須得有比例,藥多酒少,這才可以用的。如果超出這個范圍,是不可以用的。

《捨利弗問經》雲:“迦蘭陀竹園精捨有一比丘疾病,經年危笃將死。”就是快要死了。“優波離問言,”優波離就是僧團中最持戒的一個。“汝須何藥,我為汝覓,天上人間乃至十方,是所應用,我皆為取。”這個優波離尊者是持戒第一,他問“你需要什麼藥?不管天上的、人間的,我都能給你拿來。”因為他是大阿羅漢,他有這個本領。

這個比丘就說:“我所須藥是違毗尼。”什麼叫毗尼呢?就是律,戒律。違毗尼就是戒律所不允許的。你看看,這個比丘自己都不敢輕易開緣說“我去用酒”,自己都不能去說,還得是優波離尊者去問他,他才說。他說我所需要的是犯戒的藥,“故,我不覓”,所以我沒有去找,他說:“以至於此,寧盡身命,”就是說我認可生命盡了,死了,也“無容犯律。”就是不允許犯戒律。“戒”和“律”是兩個意思,但又是同一個詞(指經常所說的戒律)。“律”就是有些善法是必須做的;“戒”是不如法的事不許做。所以說無容犯律。

優波離尊者又問了:“汝藥是何?”你那藥是什麼藥啊?他說:“須酒五升。”優波離說:“若為病開,如來所許。”優波離因為是持戒第一,所以他根據律就找出原因來了,他說佛說了為病所開,你的病非酒莫治了。他已經認可死了,他的病達到快要死的地步了,認可死他都不犯戒。

我們想一想,過去的阿羅漢不是白得的,不像我們想象的,稀裡糊塗就可以得。他都有寧死不犯戒的心,不給自己找任何開緣。所以優波離尊者就說了為病開緣,如來所許。如來就是佛的意思,在這裡指的是釋迦牟尼佛,因為往前還有無數佛,都叫如來。

後來“為乞得酒,服已消瘥”,後來給他乞來酒了,服了以後病確實好了。病一好,這個比丘“心懷慚愧,猶謂犯律。”他雖然病好了,但認為自己還是犯了戒律。上哪兒呢?“往至佛所”,到佛那個地方去了,干嗎去了?忏悔去了,“殷勤悔過。”你想一想,這個比丘為了治病,沒有藥,他認可死都不肯犯戒。一個持戒第一的尊者為他開許了,把病治好了,他仍心懷慚愧,還到佛那兒忏悔去了。殷勤悔過,不是說到佛那兒說一說,對不起啊,我喝酒了,不是那個意思。而是頭禮佛足,誠心地忏悔。

“佛為說法,聞已歡喜得羅漢道。”最後證得大阿羅漢。佛為說法,給他講了這是不犯的,因為他沒有這個心,沒有貪酒,是為了治病才允許開緣。過去的羅漢拿戒像生命一樣看待,這叫羅漢,這叫智者。剛才我講了,有的人說喝點酒沒有問題,為了身體健康;有的說做菜啊,我稍擱點料酒可以。有的還把酒擺在桌上了,說是身體不好,為了祛風寒,擺在桌上叫大家看,他無相喝酒。這都是大惡人,絕不是善知識,是惡人,這些行為都是犯戒行為。


大安法師:為治病可以食用藥酒嗎?

問:五戒中有不飲酒戒。為治病可以食用藥酒嗎?用糯米做的米酒屬於這個類嗎?如果不屬於,出家僧可以食用嗎?

大安法師答:五戒的不飲酒戒要堅決受持,這是原則。但是它有開緣,如果你有病了,是把酒作為藥的一個組成部分,為治病故,是醫生開的藥方,你是可以去用的。在僧團裡面,他要做一個告白。如果是居士,你也不一定要那麼嚴格,就是醫生開的藥方有酒是可以開緣的。但是這開緣不能被你鑽個空子了,然後就覺得我為了保養身體,每天喝點葡萄酒,喝點糯米酒,反正不醉那也可以,那是不可以的。從原則性來說,具有酒味,酒香,酒氣的飲料,你用草沾一滴放到口裡都是不許可的,持戒的原則要到這樣的細微的程度。

糯米做的米酒它是屬於酒,有酒色,酒氣,酒香,酒味,能醉人的,屬於這一類。受了不飲酒戒的居士,尤其是出家人都不能食用。


天因法師:煮菜時放一點料酒吃了犯酒戒嗎?

問:請問第五條戒,酤酒戒當中提到藥酒不犯,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吃了以後是否犯戒?又冬天煮的素的燒酒雞可以吃嗎?是否犯戒?

天因法師答:酤酒戒裡面講藥酒不犯是針對賣的人來開緣的。生活當中用米酒入菜,這是沒有學佛前可能有這種習慣性。在酒戒當中,就是酒煮和合物,失去酒性的時候是不犯,但是我們要知道,要酒性沒有失去那就是犯。開是開你煮的酒精揮發掉了、蒸發掉了,要是說喝了還會醉,那這一方面還是犯的。另外一方面來說,從修行的角度來講,我們不養成這樣的習慣性是最好。

所以在酒戒當中的開緣,要「遍以餘藥治之不差」,治療之後這個病不能好,一定非得要用酒做藥引。酒做藥引是我們中國的中醫裡面含有調和,做藥引,不是喝酒能治病,不要誤會了。所以《論》裡面講不能空服,不能單是喝酒治病,治什麼病?治貪病,愈治癒糟糕。它是當引藥,跟中藥產生化學作用,當引藥的。但是裡面一定要遍以餘藥治之不差,要遍用其他的藥治療,不能夠治好,才可以用。用的時候就是在律上的規定,你在用這個酒當引藥的過程當中不能入於大眾的。

蒜在這方面的治病也一樣,就是不能入於大眾,不能用大眾僧的臥具,不能用大眾僧的洗手間。你看,開裡面還有遮,遮止不可以入眾,不可以坐大眾僧的臥具,等等的。等不吃之後,沒有吃之後,還要過七天,所有味道退除了,還要淨身,穿新的衣服,這樣才可以入眾。可見世尊對這方面雖然有開許,但是因為這些東西都不好的,不好的味道,所以都不能入眾,也不能用大眾僧的洗手間。不是說一般隨意就可以用,因為它有過患,是因為病的因緣而開的。所以我們盡量沒有什麼也不要用酒入菜,養成那個習慣性不好,只是貪一個味,那不好。所以要是沒有失酒性,它是要結犯的。

我們在講菩薩戒的時候會講到,這五辛,單食五辛、雜食,跟其他的飲食攪在一起吃也不行,那裡面會講到。酒的情況同樣的,冬天你就買一些中藥來燉補,十全大補很補,但是不用加酒就很補了。不要說吃什麼燒酒雞,素的燒酒雞,豆乾做得像雞一樣,離不開吃這個雞,頭腦裡面還有這個妄想,所以我們盡量也不要,素雞、素鴨、素魚,那個形狀都不是很好,就落印象,第六意識的薰習。雖然是那個,但是吃素雞、素鴨、素魚,你要煮就把它攪和掉,反正那是豆乾、豆包。這是第一個問題。

問:對應不飲酒戒來說,酵素是否可以飲用?

天因法師答:酵素,在酒戒裡面有三方面的,酒色、酒香、酒味,酒色、香、味這三方面。酒味就是酒精的成分,最主要是酒精的成分,喝了會醉的。發酵的東西那就要看程度,有的發酵起來真的喝下去頭暈暈的,臉都紅了,那個有酒精的成分,不可以喝的;要是沒有,不會,那是可以。所以基本上來說,酵素就是要看它酒味,就是酒精的成分,來斷定可不可以飲用。現前有這個養生的,提倡養生,做所謂的松露(松樹的葉子去浸泡的),它可以通血氣,這些要發酵過的,發酵的東西,或者是梅子,梅子去浸泡,發酵過的,酒精的成分有了,都不可以喝,喝了會醉人的。在律文裡面講,喝了會醉人的都不可以喝。另外一種,它的體是酒,喝了不會醉,但體就是酒,像雞尾酒,它很淡的,你喝不會醉,但是它就有酒精成分,也不可以的,不可以喝。

問:請問煮菜時放一點料酒吃了犯酒戒嗎?

天因法師答:跟前面所回答一樣,失酒性就不犯,要沒有失酒性就會犯。再一點就是說,我們有那樣的習慣,家裡面有放酒,有放酒,其他的人來,有時候難免會有疑心,單是當料酒嗎,或者本身自己也喝一點?所以家裡面不要有酒,不要有這些東西,不要讓人有所懷疑,這是最好的。就著那個習氣這方面我們就不用,因為加這些只是貪那個味,吃清淡一點吃習慣了,粗茶淡飯也很好。

問:第十,送禮中的巧克力裡面有甜酒,或者吃到含甜酒酒心的巧克力是否犯戒?

天因法師答:這巧克力,洋人有時候變花樣,裡面用酒,裝酒,這些基本上是不能吃的。你吃到了,第一個來講你吃到了發現有酒,吐掉,吐掉漱漱口。誤吃的情形,酒戒當中誤飲的情形不算犯。但你吃了,你知道有酒再吞下去,那就會犯了。前面吃,知道了吐掉,吞下去的部分就不算犯,因為前面沒有心,所以它不會構成犯戒。後面知道了就有心,知道是酒,所以有心。酒,酒想,咽咽,吞一口、吞一口都一個罪的;不是喝了一大罐才一個罪,吞一口吞一口都一個罪。所以就是以我們知道之後再吞嚥才算結犯;不知,誤飲的當下那個不算犯,但是要吐掉,馬上處理掉。

在律裡面眼睛有病,或用酥油灌鼻子。基本上佛在世的時候酥油很好用的,酥油是上等的東西、貴重的東西。耆婆就像我們中國的華佗一樣,他為人家開刀,他不用麻醉的。有一個人頭裡面有蟲,犯頭痛,醫生給他把脈只有七天的壽命。七天的壽命怎麼辦?後來就去找耆婆。找耆婆,耆婆怎麼給他開刀?就說你這個頭裡面是有蟲,所以你的壽命七天,把蟲拿掉就好了。那怎麼辦?要開刀,就拿酒給他喝,喝了之後就醉了,醉了他就開刀,用斧頭把頭剖開,然後把那些眾生把它取出來,就給他親戚看,你看就是這些蟲。把腦袋瓜又合起來,然後用酥油把它抹起來,幾天就好了,癒合的時候沒有疤痕。耆婆非常厲害的。

佛在世的時候因為福報大,聖人在世福報大,所以有耆婆。耆婆最初是不給在家人治病的,他的發心就是給出家人治病而已,在家人是不可以治病的。後來在家人因為有病找不到好醫生,就偷偷的去出家,出家是為了治病,治了病之後就還俗。耆婆就很苦惱,就到佛的地方去,就告訴佛,就遮止,不是真正發心出家不可以剃的。所以耆婆也有他的個性。他是頻婆沙羅王無畏王子的兒子。

問:第十三,第五酤酒戒中講到,「藥酒雖亦希利,不能亂人」,(雖亦希利,不是希倒,希利,不能亂人,不犯。我們剛剛講的,對賣給人來開緣的)。在此請教,家裡自製的洋蔥泡紅酒,對治療老花眼是非常有效的方子,請問受過五戒、在家菩薩戒的居士可以飲用這個酒來預防或者治療老花眼嗎?

天因法師答:預防是完全不可以用。治療的話那就要普遍用其他的藥,不能治療的時候才可以用,非得要用這種藥治療不可的才可以用,不然也不可以用的。藥酒的情況也一樣,保養的都不可以用。治病的話,其他的藥能夠替代的,都用其他的藥來治療,要真的沒有了,其他的藥不能治療,唯獨藥酒,才可以開緣的。

這些戒條都要嚴格的守持。我們對於法因為不能生起尊重的心,所以我們那個虛妄分別心它不能放下的,所以我就用了,那你這樣的習氣,那種煩惱始終不能斷。你要說你嚴格的守持,漸漸的那些煩惱習氣就漸漸斷了,最初勉強,到後面就很自然。持戒本來是這樣,對治習氣煩惱,最初是勉強的,有一些勉強,但做到最後就自然了。

因為什麼?因為所有的都是由薰習而來的。凡夫的本來面目不是這樣,本來面目是清淨大光明的境界,我們現在這些都是假相,都是薰習來的,由業力所幻現的,「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都是由我們的心所薰習出來的,沒有哪一樣是真實的。所以你學習佛法最初勉強,到後面就是自然的。觀一切法空最初不會觀,怎麼觀?觀不起來。但是你久久的薰習,你就會觀察了。念佛最初念得不熟,但念久了就純熟了,同樣的道理。所以這些都是要嚴格去守持它,沒有吃會死,那這樣你就開緣,要是沒有的話,那就盡量好好守持它。

問:別人送酒給你該怎麼處理?

天因法師答:把它收下來然後倒掉。在家居士有問,以前收藏了很多的古董酒,一小瓶一小瓶的,學佛之後怎麼辦?很貴,XO的,很貴,怎麼辦?倒掉。倒掉還要用水把它做稀釋,不然底下的蟲會醉的,你要做稀釋。倒掉,沒有什麼可惜的,那些錢不值得我們持戒的功德。在戒法裡面講,說你用財物的佈施,不及持戒的功德,因為持戒的功德是遍法界的。我們一條戒,你看受戒的時候,你緣境發菩提心,所緣的境界,十法界有情無情的境界,這一條殺戒,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所有眾生之類,乃至地獄道的眾生你都不殺。你持一條戒,功德就遍十法界,所以持戒的功德大。財物的佈施是有局限的,而且財物的佈施會起煩惱,會生起煩惱。怎麼講?得到你的生歡喜心,沒有得到的起煩惱心。但是持戒佈施就完全,所以持戒的功德它是非常大。

基本上你要守持戒法,你的福報增上。你在家居士,你守持戒法,你福報大,你所求,所有的這些事情漸漸的愈來愈好,家境會愈來愈好。出家的話,我們不煩惱道糧,你要認真的守持戒法,韋馱菩薩很忙,他要為你打點,缺少什麼東西,趕快叫某一個人送來,忽然之間就有人來了,就護持,持戒的功德是這樣。韋馱菩薩他是在佛前發願的,你有三分的修行,韋馱菩薩有七分的護持。

所以認真的學習佛法,把戒持好,守護神會守護著你。你只要是一種如法的願,你想要的,你認真的做,這些護法,護持的、護戒的神,就護法善神,佛菩薩都護念,基本上來講,你這些因緣漸漸會具足。你要來嫌東嫌西的,一下子起煩惱心了,基本上來講,那個起煩惱心,做也做不好,你戒體羸弱,護法神就幫不上忙。所以我們當一個佛弟子,簡單說要名符其實。你受戒,得到這樣一個名稱,佛弟子,你不能騙佛,拿到了皈依證,接著下去就不持戒了,也不學習了,那不可以。佛給你的皈依證,這是代表你是佛弟子,你就要名符其實,就好好的學習戒法,把戒守好,那功德很大,你所有的善緣會慢慢的具足起來。

我們生活在宇宙當中就是一個緣起,生活基本上就是一個緣起,我們業力的形成也因為我們的心有心有境,就是緣起,心在改變的時候,基本上業力就在改變;沒有心,業不能成就的。所以阿羅漢,聖人,他把煩惱斷了,這些業力也整個叫滅業,它叫滅業,剩餘的就是餘報,往後的那些果報沒有了,沒有煩惱的滋潤,阿賴耶識的種子不起現行。《大毗婆沙論》裡面講,你要得果報的時候,要有煩惱的滋潤,煩惱沒有的時候有種子,不能滋潤,沒有那個緣,那種子不起來。所以所有的緣起根本在心,心在動的時候,往哪個方向動?往善的、往修行,那就善緣聚集,佛菩薩、護法都護念你。我們要不持戒,我們造一些惡業,基本上來講,往不好的緣起走。你雖然求什麼求什麼,但是你沒有因,你沒有去做,不能招感外在的助緣。內因外緣,內因是最主要的,沒有因,緣幫不上忙的,所以我們要把自己做好。

當一個佛弟子,佛給我們的方法是最殊勝的方法,轉凡成聖,成就佛道,那是最好的。基本上來講,你要好好應用。所有的法,就《金剛經》所講的,說過河的船,過河的船,道諦,要經過道諦到達滅諦涅槃,道諦叫做有為無漏法,它隨順涅槃的,它是有為法。所以我們在學習佛法裡面,一定要掌握這些修行的綱要,你基本上了解了,你才能夠真正的、努力的在佛法裡面投入,舍身命都可以。為什麼?當下死了就到佛的地方去。

菩薩戒裡面所講,「二者命終時,正見心歡喜」。基本上來講,你守持戒法,你的正見凜然,對諸法實相、對緣起的道理你能夠通達無礙,你能夠真正的如實的去做,舍命的當下,你能夠了知我所持佛的戒法,絕對不會離開佛,不會到三惡道去的,將來還是見到佛的。所以他正見心歡喜,他內心歡喜。這些就告訴我們,你學佛了,你真正要了解的修行大綱,你都要通達、要了解的,下手處非常的明瞭。你這樣去念佛那不一樣,非常殊勝,叫你不念佛也不可能。真正的道理了解,叫你不念佛,叫你不學習佛法都不可能的,你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都不可能的。道理了解的時候,那個信叫信根,才真的紮下去。

所以蕅益大師這個信,信願行,信開出六信,自他、因果、事理,從這六方面就是通達整個佛法的綱要,就所謂的緣起跟理性兩方面。了解了,叫我們不相信那不可能的,那信心才紮根了,那是完全不動,不可能會動搖的。所以我們有那麼樣的福德因緣學習佛法,而我們也接觸了戒律,也接觸了念佛法門,正好持戒念佛,老和尚的心意就是如此,不然辦這個律學班做什麼?律學班就是要補充我們不足的地方,把這個地方抓到了,基本上念佛就成就了。所有惡業統統沒有了,所謂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最好的助緣,接著正行就念佛,好好的求生極樂世界,信願念佛,今生決定成就。永明延壽大師講「萬修萬人去」,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為什麼現在人不去?去得很少?戒法,戒法不守是不行,惡業障礙。基本上我們把它做好了,沒有惡業障礙,那這一推就上去了,是這樣子。

問:我現在的工作需要幫老人倒杯酒予他們佐餐,請問這樣犯戒嗎?

天因法師答:犯戒,不因為工作而認為這是我的工作不犯。《在家備覽》裡面也講到,你在國家裡面執行法律的人,譬如說槍決,舉行槍決,做槍決那一個,打槍的那一個人,他做這種的事情,他也是犯殺業。不因為說,這是國家法律要處決他,他做好像沒有過失,一樣有過失的。以古時候來講,屠夫、劊子手,在刑場當中執行的劊子手,那個都是犯殺業。以這個比喻我們這個酒戒一樣的,你的工作是拿酒倒酒給老人佐餐,就是犯過酒器,與人飲酒,那是犯的。所以這些道理我們要了解它。

問:第二,輕戒第二條,飲酒戒當中提到,若自身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這是否是性罪的果報?釋尊為了警示眾生而非犯戒罪的果報?

天因法師答:這飲酒戒當中,它是屬於遮罪,酒戒是遮戒,它不是性戒。遮戒當中,我們講它的因果裡面,酒就是愚癡,會招感愚癡的果報。不是說世尊為了警示眾生,所有的過失都是因果律,因果律不是佛創造出來的。不是佛創造,說給你判一個下品罪,是因為你不聽話,所以佛要處罰你,不是這個。這是裡面的因果本來就是如此的。所以我們不能想說是佛為了處罰我們,這不是這樣。在三大部裡面講,有人就這麼說,說這個罪,《涅槃經》裡面也講到,這個罪是佛為了要所謂的警惕我們,給予我們制的罪,不是這樣的。你在佛菩薩面前發了心,你要斷惡修善度眾生,要斷一切惡,你犯戒就是乖違自己的發心,它裡面自然而然就有過失。

所以我們的僧團裡面有僧制、有佛制,僧制裡面大家討論的、共許的,如法的、共許的,你乖違你就有罪,那裡面就有結罪了。所以這方面來說的話,因為乖違心願,你的發心,它是有過失的。譬如妄語,違心想說,乖違你內心所想而講出來都是妄語。你看前面這是書架,但是你跟人家講,這是書架,但是你的心所想的想錯了,認為不是書架,然後人家問這是什麼?你講書架,這句話跟真實的書架是相同的,但是你的心不是想書架,就乖違你的心,所以那就是妄語。妄語,是不管你講的是真實不真實,是乖違你內心所想的都是屬於妄語。你心想甲,但是你講乙,那就是乖違心想,就是妄語了。所以妄語的定義是這樣的,違心想說。這個地方講,酒戒它是遮戒,它的果報是因果的定律,因果的定律是如此的。你要奉持戒法,乖違了,當中你就會生起過失,自己發了願要持守這個戒法。那裡面無手的果報,它還是從因果當中來講的,不是世尊所制。

問:如果自己不飲,也不勸人飲,但須幫忙端酒、遞酒杯、拿酒瓶,是否得罪,果報相同?

天因法師答:是相同的。

問:怎麼避免?

天因法師答:不要拿,遠離這種境緣就是了,就是這樣子。

 

達到什麼境界才可以食肉飲酒行婬偷盜-- 「酒肉穿腸過」辨訛

喝酒吃肉吃大蒜能否往生西方?吃肉念經或念佛,有如『含血噴經書』?

造酒、賣酒、飲酒的果報!嚎叫地獄與飲酒有關

煙毒之害!很快耗盡福報,墮落惡道!

你現在從事的工作屬於正命還是邪命?

皈依戒與居士五戒

五戒與菩薩戒差別何在?

何謂「三淨肉」跟「五淨肉」? 絕對不能用絲織的棉被!

修大乘者絕不能吃“三淨肉”--吃肉的過失

有關"在家菩薩戒"問答

同修勸受菩薩戒,因生生世世都隨身帶,五戒就不行,對此不解?

一個人受菩薩戒跟沒有受菩薩戒,有什麼差別?菩薩戒重罪失戒的判定!

犯五逆十惡罪佛能救,盜十方常住財物佛不能救

什麼叫邪淫?邪淫的種類和過患?

何謂佛教的五辛?吃五辛的五種過失

千年之疑,香菜到底是不是五辛?

為了眾生而妄語是開戒,為了自己妄語是破戒

碰到惡因緣的時候,多念誦大勢至菩薩或金剛手菩薩或其咒語,斷除惡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