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把錢都佈施了,生活怎麼辦?
 

問:師父說過「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我不把金錢看得重,我賺的錢除了家用也會佈施及參加法會,所以也沒有積蓄。但我有兩個小孩要養,如果這樣繼續下去都沒有存錢,這樣對嗎?還是我應該不要佈施,存錢以後給小孩教育金及急需之用。

 

答:這個問題我們講得很多,可見得你沒有用心聽經,你才發生這些問題。佛教我們佈施,不是教我們勉強,佛不勉強一個人,只是勸導,但是你自己一定要量力而為。 你有家庭,你有負擔,你一定要考慮家庭最低生活的需要,有多餘的這才可以修佈施幫助別人,這是正確的。如果你完全不考慮自己家庭生活,你全都佈施掉了,你就會遭遇困難,那不是佛教你的,那是你自己的迷信,你自己把佛的意思錯解了,佛不是這樣教你的。伊斯蘭教重視佈施,但是經典裡面規定是收入的十分之一,這十分之一,不是叫你完全佈施。那我們能夠懂得這個道理,就是量力而為,歡歡喜喜、誠誠懇懇去做。

有些佈施不需要花錢,所以佛法裡面佈施有兩種,外財佈施,內財佈施。內財佈施是什麼?做義工,你們這裡需要幫忙,我到這裡來幫忙做一天,這是用我的體力,用我的能力,用我的智慧來佈施,比財佈施功德還大,財佈施是外財,這是內財佈施,這就要懂。人人都可以修。我們如果有假日的話,譬如說道場裡面需要幫忙,我們來幫一天、幫兩天,甚至於幫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叫佈施。所以佈施大家都不要想到錢上去了,你想的範圍太窄小了,很大很大的範圍。

那我們懂得這些佛經的道理,人家有困難,我們講解給他聽,這叫法佈施,你幫助他解決問題。那法佈施的功德又超過財佈施,佛在經上講了多少?大千世界七寶佈施,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四句偈可以叫一個人覺悟,開悟;大千七寶佈施供養別人,人家不開悟,這就是一切佈施裡頭法佈施為最,你懂這個道理。所以好好的學,好好的做,做出來給人看也是佈施。不要說話,我做出樣子給你看,讓你看到能感動,這就佈施了。所以佈施的範圍很廣,我們要懂得,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修圓滿的佈施,成就圓滿的功德。不一定說有錢的人可以做,沒有錢的人不能做,沒這個道理,佛法是平等法,功德也是平等的。

 

在家主婦怎麼修佈施?

1 你是一個家庭主婦,你每天早晨起來,做你的家事,把你家裡的人都照顧得很周到,使他們生活得很舒適,你在那裡修的是「佈施波羅蜜」。

2 佈施什麼?佈施體力,這叫內財佈施;身體以外的,那叫外財。你每天掃地、每天煮飯、每天洗衣服,這都是佈施,這是財佈施,叫內財佈施。

3 你還天天想改進,用頭腦去想,如何能夠改進生活,使家裡人過得更舒服一點,那就是法佈施。飲食起居,你統統都照顧到,使他們的身心能得到安穩,那就是無畏佈施。

4 你是一個家庭主婦,你是在行菩薩道,明白這個意思,你天天做同樣的事情,甚至於工作比從前做得還要辛苦、還要辛勞、做得還多,但是,你愈做愈快樂!

 

貧人如何修佈施?

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老師年歲大閱歷深。我跟章嘉大師的時候,我二十六歲,章嘉大師六十五歲,大我三十九,祖父輩的,他們這些人看的人多,閱歷很深,一看我他就明了。這個人怎麼樣?聰明很清秀,沒福報又短命,一看就看出來了。所以他就幫助我,教我修佈施,佈施能改變我們物質環境。財富從哪裡來的?前世修財佈施,你命裡頭才有財庫,命裡頭有財庫不管幹什麼都賺錢,那財庫大、多;命裡面的智慧是法佈施,命裡頭的健康長壽是無畏佈施,統統都有因,從果就看到因,從因就看到果。

我們前世三種佈施都不多,加緊去修,要真有佈施的心,這個非常重要。我沒有力我有這個心,有心之後怎麼樣?盡心盡力,你的佈施功德是圓滿的。人家是財主,有億萬家財,佈施一、二個億小事;我們貧窮什麼都沒有,只有這一塊、兩塊錢,你把這一塊、兩塊佈施掉了,是全部的傢俬。你這個施捨所得的福報超過那個富人, 他佈施兩個億不如你佈施兩塊錢。所以貧人能夠富起來,能夠成為大富,道理就在此地。明白這個道理,懂得應該怎麼做法,你就真去幹,乾的時候不要有:我為著 得果報,我才來修佈施。不要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你得的不多,有侷限;你沒有這個念頭,你所得的福報不可思議。因為你沒有這個念頭,你的心是真心,有這 個念頭心是妄心,妄心修得的少,真心修得的多,要懂這道理。

 

怎樣修佈施?

如果我們這一生滿業不好,滿業不好就是什麼?我們佈施修得不夠,所以物質生活比較困難。不怕,可以補救,我現在多修,這是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向他老人家說,「我沒有錢,每個月賺的那點錢,僅僅勉強生活,沒有多餘的,很簡單、很辛苦的生活。」大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有,可以。「一塊錢行不行?」一塊錢也還可以。他告訴我:「你就從一毛、一塊去佈施。」我很聽話,所以老師很喜歡我,聽話。一毛、一塊怎麼個佈施法?從前不上寺廟,學佛之後常常去寺廟,寺廟裡頭有印經的,大家湊錢,拿個單子來,不管你捐多少都沒有關係,一毛、兩毛也行,他也收,這就很方便,我們就常常修這個隨喜功德。放生、 慈善救濟都拿了個小薄子來捐款,我們就是少的一點點做。這樣做了大概三年,就有效了,就有效果,收入就多了,真的是愈施愈多。

我告訴諸位,我買第一套《大藏經》,那個時候我還在工作非常辛苦,三年的積蓄。每個月省到什麼程度?我記得我花錢最少的,一個月的時候花八塊錢,台灣錢,台灣錢跟美金兌比的時候,是一塊美金兌三十多塊台灣錢,你看我一個月花八塊錢,最多的沒有超過二十塊,不到一塊美金,三十多塊才一塊美金,那麼樣的艱難。錢省下來買《大藏經》,第一套《大藏經》太辛苦了!現在我送給全世界的,送《大藏經》,我的目標定在一萬套。送《四庫全書》我送了一百套,送《四庫薈要》, 我現在又訂了兩百套,以前送了六十多套,愈施愈多!佛在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財佈施財用不缺乏。法佈施,我們大部分這個財都是印經,印這些善書,經論善 書,這些書是法寶,世出世間的法寶。講經教學也是法佈施,要用精神、要用體力,這叫內財佈施。這個果報不但長聰明智慧,還健康長壽,身心自在,法喜充滿。

所以我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沒有老師的引導,哪有這樣幸福的一生!在這個時代幸福生活有名無實,我們得到了,誰給我們?老師指引、指點的,要不是老師我們怎麼知道?無畏佈施,這個我從學佛的時候就重視了,為什麼?年輕的時候打獵,殺害很多眾生,學佛之後才知道錯了。所以放生,幫助一些苦難眾生,我們都盡心盡力做。特別是生病的人,臨終關懷,做這些事情佈施醫藥,這個都是屬於無畏佈施。所以我不能生病,原因在哪裡?醫藥費佈施掉了,沒有醫藥費。你們都買了醫藥保險,準備什麼?準備生病,肯定要生病,要不然這醫藥費沒地方開銷。我不生病,就是把醫藥費已經佈施掉,沒有了,所以不能生病,一生病就往生。這是無畏佈施,不但長智慧,也是健康長壽。所以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你真正相信、真正肯幹,確實可以滿你的願,如願以償,真實不虛。


淨空法師:付保險費,自受用就生病

1 我在美國的時候,他們給我買了醫藥保險,我說那個捐給別人做醫藥費用,我決定不要。我要什麼醫藥保險?不用,不需要。

2 諸位要懂得,這個身體要真正健康、長壽、快樂,是要修清淨心。用什麼方法修清淨心?念阿彌陀佛。

3 在美國,每個人都有醫藥保險,這很好,這等於是捐助醫藥,幫助那些生病的人。但是,如果你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買保險,你是心理上準備生病;我不是這個觀念,我是把這個捐助作醫藥費,幫助那些生病的人。

4 同樣付這個保險費,心理上一轉,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自受用就生病,自受用嘛!他受用就不生病。

5 我這個付出是佈施供養,幫助這些病苦之人,我歡歡喜喜地付出,我在修佈施供養。修佈施供養,自己得的果報就是不生病。

6 你付保險費,是為了準備將來自己生病的時候,保險公司給你付醫藥費,你有這一念,你就不能不生病。

7 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切法從哪裡來的?心想生的。常常想著我將來要生病,準備一筆醫藥費放在那裡,你就非病不可。

8 同樣一樁事情,那個念頭一變,念念為眾生,這就是覺。覺,這是菩薩行;不覺的人念念為自己,那是凡夫行,那個苦——付出去時痛苦,將來用更苦。


法界最可靠的保險

徐足之

我曾把在香港辦理的繳費11年的保險退了,為的是得到四萬塊錢的補償和不再繼續繳款,因為做一件要緊的佛事需要錢。我當時的想法是,在我自己經歷了2005年的病魔劫難之後,我覺得最好的保險是做個彌陀觀音弟子,念觀音菩薩得到生存保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生命保險。我這麼想著,心裡還是沒有底,這沒有底,不是自己沒有信心,而是外界是否認同。湊巧,剛讀到一篇文章,找到「同道」了,就是很多的出家人都早已像我那樣買「法界」的最可靠的保險。

一位叫「慧覺法師」的出家僧說,好多的從事保險業的友人勸他買商業保險,因為從來沒有勸成功而被「保險界當成一件怪事」。可法師並非怪人,他說他已經買了三種最可靠的保險:第一是買了最可靠的「意外保險」,一心稱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他堅信觀音菩薩尋聲救苦,有求必應,什麼保險都比不上。第二是買了長壽保險,第三是買了養老保險,「那就是求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法師在身處逆境的時候,常用「三個不怕」幫助自己看破放下,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這三個不怕就是:不怕討飯,不怕身敗名裂,不怕死。

慧覺法師可謂深得佛知佛見,是真信佛法的人。信佛不分出家在家,有了真信,並力行證悟,得到自在解脫,出家人能做到,在家居士也應該也可以做到的。


人一生最好的保險――佛法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尊者

有一些修行人,心中並沒有完全相信佛法,害怕老年生活會很辛苦,因此努力積聚財富,四處討好他人。如此到處尋求保險心安的作法,代表這個人對於佛法還不真正相信。如果相信佛法,沒有比佛法更好的保險了。如果如法地修持佛法,也不用擔心年老時的痛苦。

很多佛弟子或號稱修行人其實並沒有真的相信佛法,而是擔心老年怎麼辦,就努力積聚,到處討好他人,想為老年求一個不致孤苦無依的保險;一個修行人如果這麼做,代表對佛法沒有真的相信,佛法就是最好的保險,如果當下真的好好修行,就不會擔心未來老年時的痛苦。

一般來說,人們都相信自己能夠活得很久,因此做著詳盡的老年計劃,以這樣的努力來看,理應對於很快一定會發生的後世輪迴之苦,會做好準備,買保險,或者規劃好利益來世的計劃,似乎以為只有年老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後世的痛苦只會發生在敵人的身上。對於這一點,一個修行人也都沒有好好思維過。

由於沒有好好思維佛法,自他承受著不必要的痛苦,繼續這樣的思維而沈淪下去的話,我想是沒有人可以受得了的。如果你擔心此生的老年,那為什麼不擔心,在老年之後,死亡和來生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難道以為那些只會發生在別人或敵人身上?現在不好好修持,死亡和來生的苦報可是轉眼就到的。

出家人需要有保險嗎


買保險不如多行善

不論是買人身保險還是買財產保險,其目的是當自己遇到了困難時,保險公司能幫一把。二十多年前,我看到了一份簡易人身保險的宣傳單,上面說的相當的好,我就給全家人都辦了一份簡易人身保險,已經買了兩個月的,第三個月我到保險公司的營業室去交錢時,遇到了一位熟人,她手上拿了一包紅塔山香煙,給我發了一支,我們便聊了起來,我問她你在這兒做什麼?你又不吸煙,怎麼還拿上一包好煙?她說她的男人開的貨車出了車禍,男人在醫院治療,要請保險公司的人去現場察看做理賠,我當時就說,你已經遇到了災難,是一件很痛心的事,還要硬撐著滿臉帶笑求人家,按理說,你已經投了保,保險公司的人知道了以後應該給你寬心和安慰,給你發煙送茶管飯才對,她說這沒有辦法,我只能這樣,聽罷她說的話,我立馬轉身就離開了營業室。

筆者認為,買保險你可以盡管去買,但有許多事例證實買保險真的不如多行善。

我在某刊物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相當的感人:陝西有一女學生姓梁,上初中時在《童話報》上結識了山西的一位胡大哥,以文會友,二人從沒有見過面,後來,小梁家裡發生了變故,生活陷入了困境,胡大哥知道後,不停地寫信鼓勵小梁,並無數次的給小梁寄錢資助直到小梁從大學畢業。小梁畢業後,在西安某醫院當了一名護士,領到第一個月工資後,便和男朋友一起去山西看望胡大哥,感謝恩人。誰知見面後才知道胡大哥是靠輪椅行動的一位殘疾人,而且家境貧困,小梁當即感動得熱淚盈眶,有點後悔讓一位殘疾人幫了她十多年。經過交談,小梁了解到了胡大哥的病情。回到醫院後,小梁把胡大哥的病情給本院的骨科專家述說了一遍,骨科專家說這個病能治好,只是得20多萬元的費用,這對小梁和胡大哥來說,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小梁又找院長說明了事情的經過,得到了院領導的同情和支持,減免了一部分費用,小梁又利用節假日在鐘樓進行募捐,在多家新聞媒體報道之後,經費很快就解決了,經過幾次治療,山西胡大哥終於能站立起來走路了。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天道酬善。

另在一篇文章上看到了一個十分感人的事例。

某城市,有一飯館的老板為人心善,凡去他的飯館要飯吃的乞丐,他從不把客人吃剩下的飯菜給乞丐吃,而是給端上熱菜熱飯,一視同仁,數年如一日。有一天夜晚,飯館不小心突然失火了,乞丐們拼命的沖進飯館向外面搬東西,老板幾乎沒有受到多少損失,救火結束後,乞丐們跑得無影無蹤,為的是不讓主人感謝他們。

再說一個土醫生的故事。

在我老家鄰近的一個村裡,有一位會治跌打損傷的土醫生,姓江。江醫生沒有學歷,沒有職稱,沒有固定收入,長年累月給人看病,特長骨科,醫術高明,名望也大。江醫生為人心善,說話和氣,幾十年如一日,只要有病人求他,不論是刮風下雨,不論是冰天雪地,不論是白天還是半夜三更,都是隨請隨到,那個時候,多數老百姓都是很窮的,能給他管一頓飯就很不錯了,他是什麼都不計較,我十幾歲時幫別人去請過他,一說情況就立即跟我走。江醫生八十多歲才去世,喪事處理期間,前去吊唁的人數不清,家屬已無力給前去吊唁者發煙.倒茶,更別說管飯了。聽朋友說,江醫生下葬那天,前去送葬的人已是人山人海了,如果放在我們這小縣城的話,這次收禮能收二百多萬。

朋友們可能在電視上看到過,有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常年做慈善活動,事跡感人至深,但也出了好多次車禍,她本人卻是安然無恙,她本人也說這是行善的好報。

人的生命是無價的。有的人因同情他人,幫他人買了一頓飯,幫他人說了幾句公道話,在災難來臨時卻保住了生命,這樣的事例筆者也是能說出一二的。投保最多也只能得到政策范圍內的資金,而行善之後所得到的回報是無法量化的,沒有良心的人必定是個別的,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有恩必報,也都會以湧泉相報的。

著名作家劉墉說:“這世界就像水,總是平的,你今天送出一些水,明天又送出一些水,雖然是注進別人的水面,那水還是要回流的,回流之時,常是你缺水的難關。”命由已作,福由心生。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投保好,行善更重要!


索達吉堪布:永遠快樂的保險你買了嗎?

現在,不少人為了安度晚年,都要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那你死後永遠快樂的“保險”,不知道買了沒有?

無論是什麼聚合,最後都會面臨分離,這就是無常的規律。

如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人,聚在一起只是暫時的因緣,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各分東西。誠如古人所言:“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人生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

我讀過一本叫《哈佛心理課》的書,裡面講了一位在哈佛大學商學院任教九年的傑教授,他後來離開學校時,學生們依依不捨,神情悲傷。於是,教授就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IBM公司的總裁湯瑪士.華生,原本患有嚴重的心臓病。一次他舊病復發,醫生要求他必須馬上住治療。華生一聽到這個消息,當下毫不猶豫地拒絕道:‘我怎麼會有時間呢?IBM可不是一家小公司!每天有多少事情等我去裁決,沒有我的話……’‘我們出去走走吧!’醫生沒有和他多說,親自開車邀他出去逛逛。

不久,他們就來到近郊的一處墓地,只見醫生指著一個個墳墓說:‘你我總有一天要永遠地躺在這兒。沒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還是有人接著做。少了誰,地球都照樣轉。你死後,公司仍然還會照常運作,不會就此關門大吉。’

華生沉默不語。第二天,這位在美國商場上炙手可熱的總裁,就向董事會遞了辭呈,並住院接受治療,出院後又過著雲游四海的生活。

而IBM也沒因此而倒下,至今依然是舉世聞名的大公司。“傑教授講了這個故事後,所有的學生也都釋然了。可見,無常一旦降臨到頭上,誰離了誰都可以活,此時沒必要悲悲戚戚,坦然接受、勇敢面對才是正途。

其實,無常時刻與我們形影不離,每個人一定要有心理准備。甚至哪怕自己再不願死亡,死亡也遲早會來臨。到了那時,就算是最珍愛的身體,也要萬般不捨的留在人間,唯有自己一人隨業力而前往後世。對於這一點,只不過有些學唯物論的人持一種逃避的態度,不願意接受也不願意這樣想而已。

他們總覺得學佛是在逃避,實際上,不承認後世,對下輩子沒有任何打算,才真正是一種逃避。你這一世只有短暫幾十年,死了以後多少萬年、多少世的快樂和痛苦,都取決於這一生的業力。如此重要的事情,你能輕易忽略嗎?

佛教最重要的就是要關心後世。然而,現在的大多數人對此沒有任何概念,包括一些學佛的人,也把佛教看成是獲得今生快樂的捷徑、給心理帶來安樂的手段,至於最關鍵的解脫大事或者生生世世的快樂和痛苦,自己從來也沒有考慮過。有時候看這個世間,就像月稱論師在《中觀四百論大疏》中所說,整個國家的人都發瘋了,國王最初是清醒的,但眾人看到他與眾不同,紛紛指責他是瘋子。結果國王也不得不喝下毒水,跟他們一樣變成了瘋子。

對有智慧的人來說,學佛其實並不消極,也不落後。不管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前世後世都的的確確存在。既然它是肯定存在的,我們又豈能沒有一個長遠打算?現在,不少人為了安度晚年,都要買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那你死後永遠快樂的“保險”,不知道買了沒有?

當然,沒有這種信仰的人,不想這些也情有可原。可有些人自稱已皈依佛門多年,甚至是大乘佛教徒,對此都根本不考慮的話,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如今很多人一提到“死“就退避三舍,給他一講後世有輪回、地獄,他馬上就捂著耳朵:”不要講!不要講!我害怕,還是快樂點好,我不願意聽這些。“此舉無疑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但也由此可見,佛教信仰若想深入到每個人的見解中,確實還存在一段距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