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堪布仁波切:修行人墮落的現象非常多!

如果沒有善加觀察無垢光尊者講的十六種無暇,那麼在當今烏煙瘴氣的五濁惡世,眾生的見解、行為日趨低劣,表面上看很多人暇滿無不齊全,也持有出家人或居士的外相,然而,包括高高座上的大法王、精美傘蓋下的大上師、久居深山的苦行者、雲遊四海的舍事者等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在內,一旦落入了這些無暇的控制中,即使矯揉造作地修法,也終究不能邁入正道。 

這一段非常的重要!倘若沒有好好觀察,許多修行人會自欺欺人。他們自認為不一般——不是一般的居士,不是一般的出家人,而是高高在上的大上師、大法王、大活佛、大成就者,一生處於眾人的恭敬、讚揚、鮮花和掌聲中,被視為真正的善知識。

可是,假如自相續被十六種無暇所束縛:要麼愚昧無知,要麼五毒粗重,要麼失壞律儀、毀壞三昧耶戒……那不要說度化眾生,他自己都沒有步入正法之門。

現在漢地有些居士對我非常恭敬,但我時時觀察自己,很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所以,那些人很可憐,我也很可憐。類似的事情肯定還有許許多多,只不過自己沒發現而已。

例如,我們住在僧團中,戒律卻不清凈;坐在法座上,對僧眾的事情安排不好……在這種情況下,來世勢必只有一條路,就是墮入惡趣,也許是地獄,也許是餓鬼、旁生。

其實,修行人墮落的現象非常多。《五台山志》中就有一則真實的故事:在唐朝,五台山有位叫法愛的和尚,他做監寺二十年,私下以僧眾的財產買了一大片地,留給弟子明慧。法愛死後,生在明慧家做牛,力大能獨耕。

三十年後,牛老了,庄頭準備賣掉它。當晚明慧做夢,夢到去世的師父哭著說:「我用常住僧物為你置辦田地,現在墮落為牛,既老又瘦。願你剝我皮做鼓,再把我的名字寫於鼓上,凡有禮拜念誦,當擊這面鼓,我的苦才有解脫之日。不然,這塊地變成滄海,也未必能脫免。」

第二天,那頭牛自己撞死了。明慧非常害怕,馬上集聚僧眾,把事情具體向大眾說了。並按夢中囑咐,把牛皮剝下做鼓,再把師父名字寫在上面,而且變賣田地,將所得錢財供養僧眾。

後來,這面鼓被送到五台山文殊殿,叫「人皮鼓」。可以想像,法愛在生前肯定受人尊重,可死後為何墮落為牛呢?就是因為他沒有人身難得、業因果等觀念,以致肆無忌憚地做了很多惡事。

《高僧傳》中還有個故事說:拾得 曾在國清寺放牛。一天,寺院的僧眾在做布薩,拾得趕牛到堂前,站在門口拍手大笑,擾亂戒堂,被一位和尚杖逐出去。

拾得說:「我從今以後,再也不放牛了!」

有個和尚問:「你不放牛,要做什麼?一個人總不能只吃飯而不做事。」

拾得說:「是啊。這些牛,就是只吃飯而不做事的人轉世來的,它們前世都是本寺大德和執事。」

眾人都不相信。於是拾得當著他們的面,一一吆喝那些牛:「弘靖律師站出來!」一頭白牛作聲而至。又叫:「典座光超站出來!」一頭黑牛應聲而出……僧眾見此都驚駭不已。

拾得指著這些牛,說偈道:「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今遭此咎,怨恨於何人?」僧眾聽後膽戰心驚,方意識到因果確實不虛,從而改往修來。

也許有人懷疑:「修行人是否很容易墮落,而一般世間人則不會呢?」並非如此。其實一般世間人更危險,因為沒有修行機會,造的惡業更是可怕。

要知道,如果沒有生起人身難得之心,就會牽扯到後面的修行,乃至延誤生生世世的重大問題。所以,我們首先慢慢去觀察很重要,對前面講的十八種暇滿,應像小學生做作業那樣一一分析,看這個具不具足、那個具不具足……這就是所謂的修行。

有些人這樣修時,好像感覺不到什麼,這說明你沒有專心。假如你將每個道理與自相續逐一對應,必定會對佛法產生信心。所謂的修行,並不是閉著眼睛,非要看到有面有相的本尊,剛才講的就是真正的修行。

有些人對共同加行的修行能力特別差,前段時間修是修了,但沒有什麼感受,這說明你的修行只是表面形式,今後很容易變質、甚至退失。因此,大家絕不能匆匆忙忙、草草率率提前進入形象上的修法,必須要仔仔細細觀察,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三十四種(18+16=34)暇滿的自性。

我們這裡有些道友,出家時特別迫不及待,本來按規定要觀察四個月,但他過了兩三天後,就一直在催:「我可不可以現在出家啊?我實在是忍不住了,您能不能早一點給我剃了?」結果還不到兩三個月,他就剃了頭髮,然後特別高興:「謝謝您,好舒服啊!我現在沒頭髮了,可愛嗎?」

他覺得沒有頭髮就是出家的標誌,卻不知內心中真正生起定解,才是最關鍵的。有些地方還非常重視辦皈依證、取法名、做儀式,雖然這些外在形式也需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先好好觀察,看自己是否具足十八種暇滿,及無垢光尊者所講的遠離十六種無暇。

因此,希望大城市裡的人,通過這次學習要真正認識到,自己有些修行不過是形象而已,法並沒有融入於心。其實,法融入於心的感覺,與只追求表面形式完全不同,這一點從很多大德身上也看得出來。

他們一旦生起人身難得的理念,無論是說話、做事、言談舉止、日常威儀,對後世的修法相當重視,根本不會忙於世間瑣事,也不可能愛看電視、電影、動畫片,對他們而言,這些散亂的形象完全是騙人的,沒有什麼實在意義。

文章來源:《大圓滿前行》第二十四節課
作者:索達吉堪布仁波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