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行很痛苦,不修行更痛苦!用短暫的痛苦,來解決長遠的痛苦

淨界法師:佛法的精進不是盲目的沖刺

什麼叫精進呢?《廣論》當中提出了兩個定義。就是當我們在斷惡、修善、度眾生的這個三大修學過程當中,你要保持兩個狀態:第一個,其心勇悍,你的心是勇猛強悍,沒有怯弱、退怯之心,這第一個;第二個,你是無有顛倒,你是跟整個大乘的“空、假、中”三觀智慧相應,你不是盲目的沖刺。

我想我們在進入菩薩道的法門修學的時候,你會知道佛教的法門的修學,它都是跟心地法門有關系。其實我們剛剛講心力跟法力,它不是絕然,心力中有法力,法力中有心力,因為它法力是帶動心力的,所以幾乎我們從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看到現在,所有的法門都是約心安立。

比方說精進,什麼叫精進?說诶,我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你不一定精進喔。精進是你在做功課的時候,你有兩個條件要具足,第一個,其心勇悍,你就有強大的意樂、歡喜、好樂,你對每一句佛號,充滿了調伏力、引導力,我要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你的心態是調整得非常的圓滿,其心勇悍。

第二個,無有顛倒,你要知道隨時調整自己,跟智慧相應。如果你這個佛號念得很勉強,念得很苦苦惱惱,不叫精進,那是在做功課,談不上說精進。

所以這個精進的條件是兩個條件,第一個,其心勇悍,第二個,無有顛倒,這個安立做精進。就算你一天只念一千聲佛號,但是你的心,是其心勇悍的,是無有顛倒的,這個就叫做精進了。

好,我們看看它的加行,看第一個加行,就是怎麼樣培養我們其心勇悍,怎麼樣培養我們無有顛倒的這兩種心態呢,看《廣論》怎麼說,請合掌。

《廣論》雲:若謂捨手等,是我所怖畏,是未察輕重,愚故自恐怖。無量俱祇劫,曾多受割截,刺燒及解裂,然未證菩提。我今修菩提,此苦有分齊,為除腹內病,如受割身苦,諸醫以小苦,能治令病愈,故為除眾苦,小苦應堪忍。菩薩行者於中善自思惟,得於諸斷惡修善之行,破除怯退之心,生起精進勇猛之力。

好,我們來看宗大師,對這個精進生起的心怎麼說。他說:如果一個人行菩薩道,他發了菩提心,假設以布施來說,那布施的最圓滿的階段,不是布施外財,連內財的手足身體都要布施。有些菩薩說,那這樣子我非常害怕,這很痛苦的,那你這樣的想呢,你是沒有真正觀察到整個生命的一個輕重的因緣,所以你產生痛苦恐懼。

怎麼說呢,因為在我們無量俱祇劫的生命當中,其實,我們墮落到三惡道的過程當中,曾經受到三種嚴重的傷害。第一個割截,我們在墮三惡道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曾經被刀子切成一塊一塊的;第二個刺燒,我們曾經被人家用那種尖銳的鐵器刺在我們的身體,然後用種種的火燃燒;第三個解裂,解裂就是兩個很硬的石頭,產生強烈的壓迫,讓我們身體產生破裂。我們過去生在三惡道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曾經受到割截、刺燒、解裂這種重大的傷害,但是這種傷害的痛苦,對我們來說呢,“然未證菩提”,這種痛苦毫無意義,一點對生命的增上都沒有幫助,所以這個三惡道的痛苦是白受了。

那麼反過來,“我今修菩提”,我們在修菩提當中,當然我們在修習聖道的時候,我們要靜靜地拜八十八佛,不能拜要他拜,在念佛的時候也是一樣,那麼我們要去忍受這種天氣的炎熱、流汗,乃至於身體的這種酸痛的痛苦。但是你要知道,這個痛苦跟以前的痛苦不一樣喔,第一個,“此苦有分齊”,這種痛苦它是在你的忍受范圍,不像以前受的割截、刺燒、解裂的痛苦是超越你的忍受范圍,至少修行的痛苦,是在你的忍受范圍之內。

講一個譬喻,比方說我們身體長一個毒瘤,我們必須把這個毒瘤給切除,在切除過程當中,當然會有一些細微的痛苦,所以佛陀這個大醫王,以短暫的痛苦來治療我們的病。所以這個痛苦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是在忍受的范圍;第二個,它能夠治病,修行的痛苦是非常有意義的,它吃苦是了苦。

我們以前受的痛苦是白受了,你從那邊痛苦受完以後,你沒有產生一點的增上的力量,你從痛苦當中,一點都沒有得到任何啟示,沒有。但是修行的痛苦會消除罪障,會啟發我們增上的出離心,所以,“故為除眾苦,小苦應堪忍”。

所以菩薩行者呢,從這個地方思維,所謂的痛苦有兩種,一種是無意義的痛苦,第二個是有意義的痛苦。我們應該要接受有意義的痛苦,而放棄無意義的痛苦,消除這種修行的退怯之心,生起精進勇猛之力。宗大師這段的開示,是講什麼意思,我們解釋一下。

我們一般人,修行很難,難在哪裡呢?因為它不是一百公尺的短跑,你不是說只是修行三五年,你一輩子都要修行。所以這個長時間的馬拉松賽跑,很多人前面幾年拼得很厲害,到最後慢慢懈怠下來,因為那個長時間的用功,非常不容易。

所以一般到了老參的時候,做功課就開始悠悠泛泛,初學者還不錯,老參悠悠泛泛。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思維了,為什麼要求你不斷進步呢?因為你現在就是說,我們面臨的是一種輪回的痛苦,就是說,你今天不提起精神,做重大的加持,你來生會繼續輪回下去,那麼輪回下去,你遭受的痛苦更厲害。

如果你覺得拜佛、念佛、持咒,提前起床很痛苦,你不去做,但是你今生不處理生死問題,你來生遇到更大的痛苦,更大的痛苦你開始修行,你還得乖乖地走這條路,你還是要提前起床,每天強迫自己拜八十八佛念佛持咒,做種種的功課。換句話說這種痛苦,是必經的過程,你早走,你這個問題越早點處理對你越好。你說不著急我來生再做,今生沒有往生,下次再來一次,你每一次的生命,你要受到輪回的痛苦,而這個痛苦是白受了。

所以你既然要走,你就早一點處理,是這個意思。就是說,修行很痛苦,是的,但是你不修行更痛苦,就是這個意思。你現在可以選擇,我們必須用短暫的痛苦,來解決長遠的痛苦,因為你沒有退路,你不是說你閃過了眼前的痛苦,你就可以快樂。因為你這個眼前的痛苦,是必經的過程,你不去走,你就要經過輪回的痛苦,然後你下一次覺悟的時候,你還是要走這條路,遲早要走。


淨界法師:修行人第一件事就是,務實的面對自己的盲點!

修行人第一件事情,很務實的面對自己,你的盲點在哪裡?

你沒有盲點,你現在不會坐在這個地方,絕對不會!你早就到淨土去了。昨天講到出離心,通過思惟生死的過患,思惟死歿無常,暇滿難得,我們慢慢的告訴自己,三界的果報雖然有短暫的快樂,但是你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我們付出一次一次的輪回,而每一次的受生都是帶著很多很多的痛苦。我們每一次在三界得一個果報體,從小到大經歷了多少痛苦?就是為了嘗一嘗那種短暫的快樂,如此而已,這就是盲點——盲目的追求,完全跟著感覺走。所以我們前面的出離心是消除盲點。

第二個建立我們的菩提心,菩提心跟空正見這是最重要的。菩提心跟空正見是大乘最重要的善根,你這兩個根沒有建立起來,你就很難成佛了。你所修的加行都叫做善業,一個慈善家跟一個宗教師最大的差別,就是慈善家只造善業,不修善根;修行者是先有善根才有善業,先有根才有枝木。如果你都不修善根你不是修行者,你叫做慈善家。慈善家不用對治盲點反正你繼續輪回。

如果你有志於了生死,有至於求生淨土,你必須要很務實的面對你的盲點,因為盲點有兩種過失:第一個它有主導性,主導你一次一次的輪回。第二個更為可怕,它有相續性,你不對治它,它不斷的增長廣大,勢力越來越大,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菩提心就是說,我們一方面通過出離心的修學消除盲點,不要說消除,起碼你要把盲點降到最低。我們現在一般人是善根跟盲點都具足,最低的標準起碼你善根的勢力要超過盲點。因為唯識學上說強者先牽,如果你的盲點的勢力超過善根,那你今生修行就失敗了,你修再大的善業統統失敗。

所以我們希望自己給自己一個標準,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善根——菩提心、空正見的勢力要強過你心中對三界的貪愛,對自身的一種執著,勢力要超過,善根超過盲點,你臨終就正念分明瞭。


精進程度取決於對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轉法輪的時候,悉達多教導了我們四諦:苦諦(什麼是苦),集諦(是哪些原因導致了苦),滅諦(無苦的狀態),以及道諦(去除苦的各種方法)。在這裡,悉達多把苦諦放在第一位,這樣做不是沒有深意。如果你不了解苦或不知道自己正在受苦,你就不會有出離的慾望。不過通常我們對道諦較感興趣,我們認為苦諦是很容易理解的東西。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如果你缺乏精進,那麼你有必要重新了解苦諦。因為缺乏精進表示你並不完全了解苦。

如果你走進一個沒有燈的房間,你看不到屋裡潛藏的危險-地板上的一條蛇,那麼你就不會有逃走的想法。苦諦就是打開燈,讓我們看到地板上的那條蛇,這樣我們才會產生逃走的想法。如果你想逃走,那你就有了出離心。如果你不知道地板上有條蛇的話,你可能會直接倒在床上,然後進入夢鄉。這樣你早晚會被蛇咬到,可能在夜裡,也可能在第二天起床的時候踩到蛇而被攻擊。我們總是試圖過和蛇和平共處的生活,既不走出房間,又能安穩睡覺。更離譜的是,多數時候我們都不認為那是條蛇,我們認為那只是根繩子。對我們毫無殺傷力。

佛陀講述苦諦,目的是要告訴我們,那不是條繩子,那是條蛇,一條劇毒的眼鏡蛇。不要存任何僥倖心理。除非你是技術高明的馴蛇人,否則不要嘗試著和它共處。那會要了你的命。在佛教裡,燈象徵著智慧之光,如果你打開燈,你就會知道,那確實是條致命的毒蛇。但是在沒打開燈之前,由於光線幽暗的緣故,你可能會誤判,你會錯誤的認為那是條繩子。你不會害怕繩子。我們總是缺乏精進,那是因為我們並未認識到自己的身邊是條蛇。

想一下,如果你在看電視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沙發邊有條眼鏡蛇,它正在深情的凝視著你。你會怎麼樣?繼續欣賞電視還是和它深情對視直到它羞赧的低下頭?你一定會立即從沙發上彈起來跑出去,邊跑邊叫。這種立即跑出去的迫切心情,就是精進。如果你缺乏精進,那說明你並未發現那是條眼鏡蛇,你錯誤的認為那是根繩子,所以你無動於衷。

你每天只拿出非常少的時間去修行,你要把你愛看的電視看完,把你愛逛的論壇看一圈,當你覺得沒有什麼可看的東西了,你才會把剩餘時間賜給修行。這就如同一個屁股著火的人還在盯著電視機。一般來說,我們只願意承認那些明顯的苦,和心愛的人或物分離,喝湯的時候被燙了嘴,被人歧視,得了食道癌之類。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認可這種苦,因為這類苦明顯到你無法否認的程度。但對於另外一些苦則不是每個人都認可,包括那些宣稱自己是佛弟子的人們。

雖然他們並未反對佛陀所說的這種苦,但是你也很難從他們的行為中看出他們認可這種苦。如果他們真的認識到這種苦,那他們就會像發現蛇的人一樣,以最快的速度跑出去。目前這樣的事情並未發生,這足以說明至少在內心深處你並不認為一切皆苦。這類苦如同慢性毒藥,被放在你每天的咖啡裡,被你喝下。你認為有些事情並不是苦(至少不全是苦),愛情,陞遷,光線充足的好房子,好吃的食物,設計精美的書,眾人的崇拜。這說明你尚未意識到自己的腳邊是條可以致命的毒蛇,而不是根繩子。

那些被視為快樂的痛苦,事實上,只是一個美麗的陷阱,如果你吃了一個好吃的東西,你就會想吃第二個。但你能否吃到第二個,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苦很容易由此產生。如果你習慣了一件事,你會視它為快樂,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無法繼續做這件事,你會非常痛苦。據說有些人退休之後就急劇衰老,百病纏身。對苦的了解程度決定了你是否精進,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身邊有條眼鏡蛇,他沒有理由不想逃出去。如果他不想逃出去,那只有一個原因,他不知道那是條毒蛇。


雪歌仁波切:為什麼生不起精進心?

『雖有發心若於三種戒,無有串習則不成菩提,善見此理佛子諸律儀,猛烈精進修習祈加持』--功德之本頌

宗大師認為:若對於律儀沒有串習,就不能成就菩提。明白了這個道理,則對於「佛子諸律儀」,就能夠發起「猛烈精進」的修習。在這裡宗大師要教導我們:我們沒 有辦法精進修學,是被卡在哪裡呢?因為我們沒有信心。我們不會覺得,這樣的修學和成佛是有著因果的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對「如果我現在不這樣修學,將來是 不會成佛的。」不是那麼清楚肯定!

因明學中有「隨遍」和「遣遍」的用法,「若要成佛,必須要努力精進的修學」是隨遍;而「若是不好好努力 修學的話,那成佛也是不可能的。」是遣遍,這兩層因果是必然的。若是對這兩層因果的信心不堅固,就不覺得成佛的因很珍貴。若是對這因果很有信心,那就會覺 得:既然這個(成佛)果報是如此的寶貴,那麼對於這個能得的正因,也會有同樣的堅定信心,會覺得是非常珍貴。但若是對這樣的因果關係不太明白,只是字面上 的理解,雖然說得出是「這樣的因,造成這樣的果」,但是在內心中並沒有這樣想,或是在心中只有想一點點,並沒有深刻的體會,如此也沒有堅固的信心,只算是 在道理方面懂得了而已。這樣只是在聽聞的階段,並沒有達到思惟的階段。所以,聞慧和思慧都必須要再增長。若這聞慧的「對境」,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意義的理 解,那並不能算是對因果道理的「善見」!所以,若是真正的「善見」這因果道理的話,那一定是會對這個因如同「菩提果」一般的非常非常的寶貴,因而會努力希 求。

無有串習則不成菩提  這裡宗大師用的是「遣遍」的表達方式。例如:「有煙,知道有火」(隨遍的表達);「沒有火,就知道沒有煙」(遣遍的表達)。這就是我們在因明學中所講的, 「隨遍」和「遣遍」。又如「所作性一定是無常」,這是「隨遍」,從正面的角度直接肯定的說明。「不是無常,一定不是所作性」,這是「遣遍」,這是從負面的 角度,運用否定的方式來說明。這兩種表達,有的時候「遣遍」的作用力比「隨遍」的作用還更強烈。怎麼說呢?簡單的舉例來說,我傷害他,欺負他,看不起他, 當我有這樣的惡劣行為,我就永遠不會成佛。當一有這樣的惡劣行為,就會馬上連接到「永遠不會成佛」的果報,對於有這麼嚴重的惡果,我們會被嚇到,所以我們 就不敢欺負他,不敢看不起他了。套用以上這樣的因果關係時,我們會被嚇到!所以,運用這樣的負面關係來說明因果道理,稱為「遣遍」。若是面對麻煩的人的時 候,我沒有忍辱慈悲的修行,那就等於是我把那最珍貴的佛寶給捨棄了!這就是「遣遍」的道理--沒有這樣的因,當然就不可能會有後面那樣的果報產生。所以, 『無有串習則不成菩提』,就是用「遣遍」的表達方式:若是我沒有好好的修菩薩行,則未來不能成就菩提果位。所以,運用「遣遍」的方式,可以激勵一下,「不 努力就不會有成果,那怎麼辦呢?」,這樣想一下,好像比較容易產生力量呢!所以,在這裡說『無有串習則不成菩提』,這句話的內涵包括了所有的菩薩行,所有 的修行。

『無有串習』,剛才講的,當我面對著這個麻煩人的時候,若是沒有好好的修習,那未來就不可能會成就菩提果位。因此對這遣遍的因果 道理,一定要好好的「善見」。這樣思惟對我們會有什麼幫助呢?「沒有這樣的因,就沒有這樣的果報」,若是清楚認識了這樣的道理,那就會對後面那個珍貴的善 果,不敢輕易的捨棄。同樣的,對於這善果的因,也是不敢捨棄不去作的。所以,當我們沒有好好修行的時候,就好像是正在對這善果的因作了捨棄。那我們應該要 怎麼想呢?「若是我捨棄了這個正因,那就一定是沒有了後面那珍貴的果報」,這樣想的話就會不敢輕易的捨棄這個正因了!我們沒有辦法精進的修行,就是因為常 常捨棄了善因啊!例如說,「現在太晚了,功課就算了,不做了」我們就是這樣子,常常的捨棄修行。我們對人也是一樣,遇到了一些麻煩的人,不會用「自他相 換」或是菩提心的教授,沒有辦法好好的對待他,因而常常是捨棄他,說「算了!」。所以在這時候,一定要再想一想,「我敢不敢背負這樣做的果報呢?」只要一 想到會有未來那麼嚴重的果報時,就不敢輕易的捨棄了。所以,在這裡宗大師將整體的重要關鍵抓出來提醒大家注意,『無有串習則不成菩提』,要『善見此理』。 那要「善見」的「此理」是些什麼道理呢?就是前面所說的那個道理!    

問題︰仁波切您剛才講的要善用「遣遍」的這種思惟,可是我聽起來覺得,這樣不像是精進,反而像是勉強呢?因為不敢說我不要那個佛果,所以只好這樣做,不敢把那正因給放棄了。我不敢說我不要成佛,所以我不敢對這個人發脾氣。這樣聽起來好像很勉強,不太像是精進啊?

回答︰這是因為我們對於這樣的因果道理,沒有什麼深刻的體會,所以在做取捨時,就變成為好像是很勉強。心裡其實還沒有完全接受這個道理,內心其實並不是那麼歡喜,所以是強迫自己這樣做。當對這個因果道理產生了深刻的體會,才有可能完全接受它。

剛開始時一定會有這種的情況,「我不敢不成佛」,「我不敢捨棄他」,有一些些勉強。後來經過了訓練,一定會慢慢的再進步。在進步一些些之後,我們一定會發覺 到,這些障礙其實都是自己的問題呢,並不是別人的錯,而我是可以自己先作改變的啊!在這樣的察覺之後,就會和以前有些不一樣了,也會在內心中,對這些道理 有一點點接受了。剛開始時,是沒有那麼接受相信的,好像和「我要成佛」這個目標是互相衝突的樣子。但是不接受這個目標也不行啊,所以在開始時,是有一些強 迫著自己去做的。到後來有一點點進步了,就會知道這些都是自己的問題,那時候對因果道理就能夠接受一點點了。

另外,佛法可以從無量無邊的 角度來談,並不是只有這樣的一個道理而已啊。例如,從自己的業因果報也好,或是從生命無常的角度來看待,這一些(讓我們煩惱的)事真的只是小小的一件事 啊!何況這些事情也是無常的。既然今生是非常短暫的,那又何必在意這一件小事呢!另外,也可以從修行忍辱的許多道理去想一想,嗔恨心的過患,將來會對我有 那哪些傷害果報;若是修持忍辱,那又會有哪些幫助,有哪些好的果報。這些在《入行論》的第六品中有很多解釋,我們以為他人是在傷害我,但其實這樣的情況正 好是在幫助我修行呢,給我一個修持忍辱和菩提心的機會,也是在幫助我能夠消除掉宿世業障,和幫助我認識到生命輪迴中的苦。如果在這世上沒有遇到一些壞事, 我們不可能會修行,更不會有進步啊!對於這樣的道理,都是我們平常就要多多訓練的思惟。所以,是可以從很多的角度,來進行這樣的思擇修。

節錄自「090312功德之本頌思擇修教授-07」


精進是一種迫切,而不是一種勉強

達真堪布:哪些人還需要修四外加行?

達真堪布開示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在這裡談談最基礎的一些修法。對一個初學者來說,這些加行特別重要,這是基礎。如果沒有基礎的話,不管是淨宗、禅宗還是密宗,都不好學。最基本的道理都懂了,最基礎的修法也有了,然後修淨宗、禅宗、密宗裡屬於正行的法,都能很容易學會、成就。如果基礎沒有打好,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最基礎的修法都沒有,直接去修正行,不可能有任何成就,這是白白地浪費了自己寶貴的人身。所以現在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加行上,尤其是四外加行。

現在很多人也學也修加行,但是直接修內加行,不修外加行。有的人根本不修加行,直接念佛求往生,直接打坐修禅,直接念咒修本尊,修密宗裡屬於正行的修法,這是不可能的。我們為什麼總強調這些?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去過很多地方,也接觸過很多人,都是這種情況,始終沒有學好、沒有修好,而且很多人都修偏了、學傻了。這是什麼原因?必須要懂的基礎的道理你沒有弄明白,最基礎的修法沒有修好,所以沒有成就,沒有變化。

很多人念佛念了很多年,學佛修行很多年,但是沒有任何的變化,沒有任何的進步,煩惱依舊,習氣依舊,個性還是那麼強,煩惱還是那麼多,痛苦還是那麼重,什麼原因?是不是學佛不管用?不是!是你沒有如理如法地學修,學,不系統;修,沒有次第。

很多人修得也很精進,天天看書,也念佛,也打坐,但是沒有成就,沒麼變化。什麼原因?學沒有系統,修沒有次第,東跑西顛。今天覺得這個好,然後來修這個;明天覺得那個好,然後去修那個,什麼也沒有學會,什麼也沒有修成。

佛法跟一般的學問不一樣,佛法是從恭敬心、信心中得來的,你要有恭敬心、信心才能成就。恭敬心和信心是從哪裡來的?要修行,消業積福。業障越小、福報越大,對佛法的信心、對上師三寶的信心越大。信心越大,加持越大;信心越大,成就越大。沒有信心就沒有加持,有信心才有加持。我們所說的“根基”也是信心,對上師三寶沒有信心的人,就是沒有根基的人。有的人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很足,有的半信半疑,根基中等的、上等的、下等的,這都是從信心來區分的。信心大,根基大;信心下等,根基下等;沒有信心的人,叫沒有根基的人。

對上師三寶有一個具足的信心,是很不容易的事,如果有了就行了,就可以成就了。什麼叫信心?你要知道上師三寶的功德,學佛修行的利益,才能生起歡喜心,才能生起信心。你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明白,能生起信心麼?糊裡糊塗的心,這不是信心,這是一種迷信!佛法裡講的信心完全是覺悟,不是迷信。現在很多人都學佛修行,這都是一種迷信。沒有信心,沒有根基,怎麼學也學不會,怎麼修也修不成。

加行必須修好。你反復地聽光盤,反復地看書,有什麼問題立即問,然後去觀修,一天最少觀修一個小時,在日常的工作、生活當中也要想這些,這樣才能提高,才會有進步。就這麼修,從人身難得開始。

什麼叫暇滿的人身?暇滿的人身有如何難得?怎麼才能得到暇滿人身?如何去珍惜人身?什麼叫珍惜人身?心裡就思惟這些。現在很多人不願意想這些,尤其是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你思惟這些了,觀修這些了,對你的人生、對你的生活、對你的工作都一定有幫助,你的內心會安靜、輕松、自在一些。

有的人逃避心特別強,一講輪回過患,地獄、餓鬼、傍生有如何如何痛苦,都不愛聽,不敢想,這都是逃避心啊!執著,患得患失!你把輪回看透了、弄明白了,才不會害怕。我們現在害怕這個,害怕那個,不敢面對這個事,不敢面對那個事,總是想逃避,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弄明白輪回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弄明白了,不會這樣害怕的,內心一定會得到一種快樂與安定。我們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對,我們敢面對、敢承擔的時候,我們才沒有畏懼,才沒有恐怖。沒有畏懼感、恐怖感,才沒有煩惱和痛苦,沒有患得患失就沒有痛苦了。

人們都不懂,都不願意想這些,都害怕,不敢想,將來愛怎麼就怎麼,現在好就行。現在能好麼?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一樣,都想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都想自由自在地生活,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和目的。你怎麼實現這個願望,怎麼達到這個目的呢?通過學佛、通過修行,我們的內心平靜了,才可以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我們的心自在了,才可以過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之前是不可能的。你內心不安靜,總是患得患失,煩惱痛苦,能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嗎?內心不自在的話,你想過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是無法實現,不可能!唯一的方法就是學佛修行,如理如法地學,如理如法地修,一切一切都會好。身體能好,家庭能好,工作能順利,一切一切能吉祥圓滿。

修行就是修心,修一個平靜的心。我們的心態不好,不安靜的時候,外在的東西,營養、衛生,搞得再好,對身體也有傷害。所以我的心態平靜了,內心有安靜,心情好了,身體自然而然就好。我們學佛修行,就是要學習關心照顧對方,我們要饒益眾生,更要饒益自己的家人、親戚朋友。我們真正能夠真心地對待他們,沒有要求、不要回報地付出、關心、照顧的話,對方不可能不感動,這樣家庭自然而然就和了,工作也能順利。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內心裡沒有那麼多邪知邪見,也沒有那麼多妄想執著。

沒有妄想,不是什麼也不能想,而是不該想的都不能想。好好地觀察一下自己的心,我們想的大部分都是不該想的、沒有用的,我們所想事情總是想不到位,做什麼事都不順利。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了,一切都會順利,一切都會吉祥圓滿。不用特地為健康長壽、升官發財,求不到!如理如法地學佛、修行,自己該做的事情要做,該盡的義務要盡,認認真真地去做,這樣自然而然就會好,不用特意求,不用特意修,世間的福報自然而然就會有。

怎麼學,怎麼修?從基礎開示,從人身難得開始,我們現在已經鋪上路了。內加行、外加行都是通向大圓滿的路,我們一步一步地走,就會達到大圓滿的境界,那個時候就都有了,都自在了。真想解脫的話,就是修四外加行,從人身難得開始,反復地看,反復地思惟。四外加行修不好的話,無法生起出離心;沒有出離心的話,無法生起菩提心;沒有菩提心的話,無法生起智慧。沒有智慧,斷不了煩惱,有煩惱就會造業,造業了就一定要感受惡報。所以一定要扎扎實實地修四外加行,從人身難得開始。

我們搞百日共修的時候,每一個部分修了七天,每天最少觀修兩個小時,最好是四個小時,這是最起碼的了。還要反復看、反復聽,反復思惟,反復修,慢慢你內心就會有一種感受和智慧,修到那個時候才行。那個時候你不可能不精進,不會這麼懈怠、懶惰、放棄的。

什麼是精進?精進不是一種刻意,不是一種勉強,而是內心裡的一種歡喜,特別願意念,特別想修,每時每刻都不會忘掉。以前我們打過一個比喻,饑餓的牦牛吃草的時候,特別用心,前一口還沒有吃完的時候就盯著下一口,那麼用心、那麼認真、那麼珍惜。我們現在上課、做課、學佛修行都是一種勉強,一種刻意。真正的精進不是這樣的,而是對佛法有興趣,特別迫切,特別喜歡,內心有一種渴望能學能修能得到。這個叫精進,不是你勉強地做一些事情,不是不願意做還勉強地做。這不叫精進。

念佛也是,心裡不平衡,然後也念;做課也是,不是那麼願意做,但是不做還不行。這不是精進!很多人都根本沒有希求正法的心,有的人也有一些,但是不強烈,對佛法沒有太大的興趣。原因是什麼?加行沒有修好。都會說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生死輪回、三世因果,這是會說而已,但是這些道理沒有明白,他就不會珍惜,不會那麼精進。真明白了,不會再虛度光陰,不可能浪費時間,每時每刻都會珍惜,都會抓緊的。輪回過患的道理弄明白了,你不可能對世間這麼貪戀。因果不虛的道理真的明白了,你不可能輕易地造業,都是因緣果報,你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怨別人、恨別人。

你心裡有沒有怨恨?如果有的話,就說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沒有弄明白。怨就要怨自己,恨就要恨自己,自己給自己造成的麼!自尋煩惱,自找痛苦。這些道理都沒有弄明白,所以心裡總是有怨恨,學佛修行的事也是一拖再拖,過日子也是馬馬虎虎地混,沒有懂得人身的價值。

有的人問,我還需要修四外加行麼?問你自己。我已經給你們講清楚了,在你的相續中有沒有出離心?如果沒有的話,你還需要修四外加行。如果真有了出離心,你可以不修。但是真有了也不可能不修。什麼是出離心?對輪回、對世間沒有絲毫的貪戀就行了,你就有出離心了。如果你對世間還有貪戀,就說明了你的出離心還沒到位,還需要繼續學修。

從人身難得開始,多聽聽光盤,多看看書,反復聽,反復看,反復思惟,慢慢就能修成,一定要這樣。不要虛偽啊!四外加行沒有修好,就要修四外加行,其他的不著急。四外加行修得越好,做早晚課的效果就會越好。過幾天,我可以把法本裡的傳承都傳給你們。我們百日共修裡也傳過,你們聽光盤接受傳承也行,上網跟管理人員聯系,讓他們給你播放也行。想得到傳承,主要是發心,你發心去聽,去接受傳承,通過光盤、網絡,也能得到。今晚就講到這。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眾有情!


四外加行的具體修法

加行的具體修法可以分個二階段:外加行的修法與內加行的修法,為什麼要分這樣的二個階段呢?如果我們首先沒有修外加行,就不能我們生起出離心,沒有出離心,就不能修好其他的修法,所以必須先修外加行,然後再修內加行,在外加行與內加行修完之後、就要修正行。正行的修法有很多種,不同教派有各自不同的正行修法。例如,寧瑪巴要修大圓滿,薩迦巴有道果的修法,有喜金剛的修法,也有時輪金剛的修法等等。

然而,五加行是所有教派共用的,無論是修寧瑪的正行,還是薩迦的正行,都必須要修五加行。寧瑪、薩迦,噶舉,格魯的這些加行修法,在名詞上雖然有點不一樣,而實際上其整體修法是一致的。所有的教派都強調要修皈依、發心、金剛薩埵等五加行,所有的密法都是這樣要求的,沒有一個例外。

我們修外加行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出離心,如果你們現在真正已經具備了出離心,則已經達到了目的;如果沒有出離心,就一定要修外加行,修了一遍以後,要看是否生起了出離心。若沒有,還得修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有了為止。總之,沒有出離心之前要反反復復修,真正有了出離心以後才能夠停止修外加行,無論修多少遍都是需要的。

外加行一共有四種修法,修行這四種法就可以培養出離心。第一個修法是人身難得,第二個修法是死亡無常,第三個修法因果不虛,第四個修法是輪回苦海。

我們通過人身難得與死亡無常這兩種修法,要斷除對我們現世生活種的貪欲心。通過它們,我們就知道人身是非常難得的,得到以後也不是常住不滅的,而是無常的,然後就開始真正地明白了人生的價值,真正知道了自己活著的意義。我們通過因果不虛與輪回苦海這兩種修法,來斷除對來世的欲望。也知道下世我們要轉生六道輪回裡,地獄、餓鬼、旁生、人、阿修羅及天,沒有第七條路。即使你轉生到三善趣,其中的痛苦雖然相對而言要小一些,但是輪回中沒有一個地方不是痛苦的,所以我們會對後世的人天福報毫無興趣;若這一世不修行,下一世不但要回來而且很可能投生於三惡道,那就更可怕了,我們會覺得再入輪回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世間人的所做所為一切就是為了人的一生短暫的,而佛教不是這樣,不但為了現世的快樂,也為了生生世世的快樂;不只為一個人的幸福,且為所有人的幸福。外加行也叫共同的外加行,為什麼呢?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四個修法和小乘的觀點是一樣的,不是大乘佛教不共的修法,而是大小乘所有佛教徒共同的觀點、共同的修法,所以叫做共同外加行。

在這樣外加行修完了以後再修內加行修,內加行的修法一共有五種,第一修皈依、發心、第二修磕長頭,第三修金剛薩埵,第四修曼扎,第五修上師相應法,整個內加行修完之後、就要修正行。正行的修法有很多種,不同教派有各自不同的正行修法。


心如滿月
乘宗法師

因為修行,會更發現自己內心的不清淨。

有個很生動的比喻:過去,鄉下地方都會收集牛糞,就像我十年前去印度念書,他們到現在還是這樣,把牛糞當肥料或是當柴燒。牛糞在燒之前,會弄得圓圓扁扁的,貼在牆壁上。我剛到印度去的時候,還挺好奇那是什麼東西啊?看起來還蠻古色古香的,後來才知道是牛的糞便。牛糞乾乾的時候,不會聞到有什麼味道,這就像是我們還沒有開始修行,還沒有認識我們內心的狀況,也不太完全知道自己有哪些煩惱。

但是,當你開始拿桶水清洗被牛糞弄得很臟的牆壁,你就會發現,有股臭味開始飄出來了,牆上的水看起來變得很臟、很惡心。從骯臟的角度來說,牆壁是越來越臟了,但是從清淨的角度來說,牆壁是越來越乾淨了。味道越來越臭,反而是越來越乾淨。

所以,修行的時候,不要把注意力只放在不清淨的過程,其實反而是越來越清淨了,因為你越來越發現自己的煩惱與不清淨。從清淨的角度來說,因為你發現不清淨,所以你越來越清淨,就像我們剛剛說的比喻一樣。

就像月亮一樣,即使暫時看起來不圓滿,但實際上,月亮本身一直都是圓滿的。


達真堪布:尋找不精進的原因

我處處強調加行的基礎,修行要懂得輪回,要深信因果。為什麼我們斷除惡業怎麼難呢?因為我們還是沒有明白這些最基本的道理,把假當成真,把暫時的一些刺激當成無比的快樂,然後去追求。若是你真正明白了這些暫時的東西都是假象,都是痛苦的因或痛苦的果,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你還會這樣做嗎?不可能的。

明白了這些基本的道理以後再持戒,是一種輕松、自在的狀態。那時持戒不難,斷十種惡業、行十種善業也不難——因為這是在斷除痛苦,享受快樂。誰不願意啊?但現在我們一提要受戒、持戒,都覺得難。一聽戒律,這個不允許、那個也不允許,這個不應該、那個也不應該,都不願意聽,都覺得有壓力,做不到。我們現在持戒是一種束縛,不是一種享受,不但沒有斷除痛苦、得到快樂,甚至給自己帶來了更多的壓力、煩惱和不便。

做功課也是一樣。做功課應該是一種最大的享受,應該是在期盼中、渴求中:“什麼時候做功課啊?怎麼還不到時間啊?怎麼這麼快就做完了啊?”但是我們好多人不是這樣。每到快要上課的時候,心裡就不高興了。不上課不行,這是任務;上課也不是很願意,心裡也很難受。

你現在持戒是不是很困難?你現在修行、做功課是不是不太情願?如果是這樣,就說明你還是不明理,連最基本的道理都沒弄明白,沒有相信六道輪回,沒有相信三世因果。佛講的六道輪回和三世因果是佛法的根,是修行的基礎。不管是修淨土宗,修禅宗,還是修密宗,都需要這些基礎。我們現在為什麼念佛不得力?為什麼坐禅沒有成就?為什麼修密法沒有太大的收獲?就是因為沒有打好基礎,這些最基本的道理還沒有弄明白。如果弄明白了,斷惡行善、受持戒律、精進修行一點都不難。所以要先把基礎打好,把最基本的道理弄明白,然後再進一步地修也不晚,要一步一步地來。


不用功也就罷了,一用功才知道我們整天都是妄想雜念

——懺雲老和尚

在這種社會,人事紛紜,千奇百怪,就像颱風一樣,就像溪水湧流,要它能靜、能定,像秋水止靜一樣,靜靜靜靜的,又安靜、又清淨、很難很難!從早到晚,人事紛紜,種種錯亂的因緣,撥不開、推不脫,這樣子就必須要大眾聚會七天,念七天的佛。怕的是有應酬,不談兩句,覺得不好意思,我們就遵從佛祖的話,止語;又怕進來出來,各處奔波勞碌,就遵從佛祖的方法,要禁足。

我們這七天,大眾同修,立下規矩,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又止足、又禁語,我們這七天的功夫,就要打佛七。以這個佛七的功夫,我們要學會了,修練的長久了,成其自然,也就是閉關囉,你願意三年就閉關三年,一年也可以閉關,以至於自己將來用起功夫也可以閉關,一個人也可以,多人也可以。

那麼止語、禁足、打佛七、閉關,要緊叫這個生滅心,漸漸念佛,念到不生不滅,這就生死可了 。總是同修蓮友、同學大眾,在打佛七的時候 ,我們要痛念生死,印光大師說:寫個‘死’字,貼在前額頭、頭頂上,修道之人,常常提思這個字,到道業自然能圓成、成功。

所以,我們用功,要緊是痛念生死,求證一心。那麼用功的時候,妄想雜念,覺得更多,不用功便罷,一用功都是牽纏罣礙,這是免不了的,就像那個灰塵,沒有太陽照,我們看不出來,有太陽光一照,才知道好多些灰塵,就在屋裡頭的空間,上下地浮動,飄來飄去。我們不用功,整天就在生死心中、有為法中,一用功才知道,哦!這些心理,都是妄想雜念。

有妄想雜念,我們就念佛呀!一句佛號,萬德洪名,無量光明、無量壽命,佛陀的覺心如此,我們就念佛陀,念得生滅心漸漸地滅、生滅的心漸漸地滅,生滅既滅, 寂滅才能現前 。

還有,用功就像一人與萬人戰,這一念佛號,我念念念去,東南西北的,過去、現在、未來的念頭可多了,只要我作主人翁的,心裡不昧、不糊塗、不跟它轉,我漸漸念去,就能念到一心。還有,這裡頭要勇猛精進,專注這一念,就像勇將上陣,戴上盔 、披上甲 ,策著馬呀,一跳上去了,副將兵員在後面就跟著,這時候勇猛精進,一定說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這要勇猛。這一念心,是將軍的心,是了生脫死的主人翁,須要精進、勇猛,一直念去才好。

說是生死心在哪兒?生死心,就是我們心中的生滅心;了生脫死的心,就是不生不滅的心。我們一心念佛,念到生滅心沒有,不生不滅的心了,就一心念,就能了生脫死。這其中,我們勇猛精進念,十二祖徹悟大師,他老人家說: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的方便。心不叫它跑、攝住,專注在佛號上,我們念念念去,念到一心不亂,這是念佛的方便、最便利的方法,就在眼前,這一念心。

 

不能只欣求極樂,還要能厭離娑婆

 

真正的修行者是「水滴式」的修行,「暴風雨式」的很難持久!

 

學佛後,非做定課不可嗎?在家學佛者如何定早晚課

 

「苦修」不是痛苦地修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