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俗子平時做做大禮拜,做做功課,就覺得怎麼這麼累,這麼辛苦。
那你如何確定自己的虔誠心是不是真的足夠?
嘴上說說很簡單,「我很虔誠,我對佛菩薩有極大的信心。」
讓你去大禮拜的時候,你的定力夠不夠,意志力夠不夠,你對佛菩薩的虔誠心夠不夠,就能看出一二了。
修行,是肯定自己的方法,不是肯定諸佛菩薩。
——嘎瑪仁波切
假如有人勸你信佛念經,假如有人給你經書,請你不要拒絕,請你相信那可能就是佛菩薩來救你的方法。
假如你已經拿到過經書,請不要一直束之高閣,沒有行動,或許等到你幡然醒悟時,已經吃盡了苦頭……
因為誰都無法提前預知無常和明天哪個先到,你可能還體會不到沒有佛菩薩保佑的日子有多麼無助。感恩有緣人,哪怕念幾遍大悲咒也行,一個月吃幾天素也好啊……
一個人為什麼要念經?經是佛的法身舍利。
因為念經就是念心,你的心一動,菩薩的心就會動。你一念經,菩薩的心跟著你一起動,所以你才能有求必應。
經中有個比喻:醫生給病人開了一個非常好的藥方,這些藥一味比一味名貴,一味比一味有效,可是病人卻不肯吃藥,只把藥方藏在口袋裡。這既不是醫生不好,也不是藥不好,而是病人不吃藥,所以治不好病。同樣,我們遇到了如此殊勝、能讓你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佛陀果位的善知識,聽聞了顯密合一的無上如來正法,而且自己也具備了修行圓滿教法的條件,如果自己不去修行,這既不是善知識的過失,也不是所講的法無效、無加持,而是不珍惜佛法,不去修持的緣故。這樣的話,如何得到聖果呢?因此,要學佛法,得到證悟,不僅僅是善知識的問題,更主要的還是自己。
若早晚課一作好,就覺得輕鬆了,那表示是用應付的心態在作。
不管是作早晚課時,或是平時念佛,心都要平靜放輕鬆,自在的念,才不會覺得累。作早晚課也不要缺課,若停作一次,就會前功盡棄。
大恩上師開示【無常迅猛,每日修法勿擱置】
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當時我一個奶媽去世,那時候才知道世上有一個叫“死亡”這樣一個詞。當時我就問父親:「什麼叫作死亡?是不是睡得很深?多去喊一下能不能醒來?」因為小孩子不懂什麼叫死亡。但是父親告訴我什麼叫作死亡,那天真知道什麼叫死亡了,說得更白一些,就已經從這個人間消失。
當時五、六歲的時候,我們家背後有一座山,我就爬到上面,心裡想著最大的痛苦就是當父母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該怎麼辦?不會想到自己會死的。但是最怕的是,父母要是從我身邊消失,那這個可不僅僅是天塌下來,那時候的痛苦我怎麼去面對?記得我哭了一下午,當回到家以後,那就這樣,反正慢慢慢慢,什麼事情都順著時間就會變淡。
後面又到了亞青,當第一次聽到母親去世的那個消息時,五、六歲的時候那個記憶,好像就剛剛發生,也就是我剛剛才五、六歲,現前我突然變成不到二十歲,我母親就去世了。就是一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這兩者之間時間太短的感覺,剛剛在想前面的事,後面母親從我身邊消失的消息我已經得到了,就這麼快!所以我們今天在講這樣的道理,離我們真正面臨這樣的事情之間一定是很短的,想不到的時候就到這個時間。所以平常還是對自己好一點,世上沒有對自己不好的人,所以尤其在這方面真的要對自己好一點。
平常有些對自己不太好,不要緊的,我今年少買了一件衣服,少一點就少一點。有時候是需要炫美的,但也不是年年月月日日都在炫美,有時候在他人面前穿的衣服稍許舊一點,不要緊。今天我吃得稍微不好一點,都不要緊的。但是要記住,世上有一天有個很大的痛苦,這個時候你不能再慫了,或者是那時候就膽怯了,那就完了,那永久就是一個痛苦。所以為了防止產生這樣的過失,平常的修行還是不要擱置一旁,好好修行著走。
這也是你們今天過來看我,我也在這邊能所及的、我自己所瞭解到的,給你們講解一些最現實的話語,這可不是在講故事,無論你相信它不相信它,無論瞭解它不瞭解它,一樣在你面前生效,所以哪怕現前即便怎麼欺騙自己,有一天你一定會痛苦的,那為什麼一定要遭受這一份苦呢?所以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給後一代弟子唯一創造的條件,就是讓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要有痛苦。
其外很多很多做法,那樣的事情我做不了、這樣的事情做不了,我們就力所能及地往調伏內心方面去發展。今天上不了寺院,可以的;燒不了香,可以的;點不了蠟燭芯、我參加不了法會,可以的;受不了灌頂,可以。但是當前你個人修行的法不要擱置一旁,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這個一定不要擱置一旁,因為要多想想這件事情。可能是我平常自己也感覺這件事情對我個人觸動很大的,對修行很有幫助,因此我就把這些跟大家聊聊,你們看看有沒有意義?要是覺得:「天哪!講了一大堆,不就是一個死嗎?那有什麼可怕的?」那要是真有那麼膽大的人,那他就是一個聖者,因為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這個條件。
(以上是弟子根據大恩根本上師 普巴扎西仁波切開示錄音整理。若有錯謬,即在大恩上師及道友們面前發露懺悔!嗡班匝薩埵吽!)
達真堪布:為什麼堅持做早晚課也沒有得到加持?
我們早課、晚課的儀軌都非常殊勝,但是很多人做早晚課堅持一兩年以後,就開始沒有興趣了,都當成是一種任務。今天任務沒有完成,還得勉強做,不是心甘情願地做,不是法喜充滿地做。
其實做早晚課是一種最大的享受!這是一種禪定啊,應該是有禪悅的。你真把自己的心靜下來了,讓心安住於那種境界,那是無比的快樂,無比的喜悅。那種法喜充滿是無法表達,無法形容的。
但是我們從開始做課到結束,連剎那的喜悅都沒有。“哎呀,快點結束……”心裡著急,然後越念越快。心根本沒有進入狀態。雖然表面上在做課,在打坐,在修行,實際上心裡卻在胡思亂想。
我們做功課的時候,應該和佛菩薩感應道交。但是我們沒有得到加持,只有麻木、疲憊的感覺。為什麼呢?修學不到位,不明理,加行學得不好,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的智慧都沒有修出來,身心也沒有調整好。
做課時,身心是要調整的,心胸是要打開的。沒有出離心,沒有菩提心,沒有般若空性智慧,這個心胸怎麼打開啊?打不開,鎖得嚴嚴的,裡面裝的都是我執我愛,自私自利,貪嗔痴慢疑,裝得滿滿的,陽光怎麼能照進來,上師三寶的加持怎麼能進來啊?上師三寶的加持像陽光一樣,普照整個法界。你想讓陽光照進來,你想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想和佛菩薩感應道交,先要把屋裡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清理出去,然後把門窗打開。身心放鬆下來了,才能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才能得到佛光的普照。
慈誠羅珠堪布:不能以為只有念經才是做功課!
不能以為只有念經才是做功課,功課不一定都是這樣。最關鍵的功課,是內心去思維、去感受,這才叫修行。
有些修禪宗的人總有這樣的概念:修行就是什麼都不要想,除此以外,他什麼都不認。
修淨土的有一種習氣,認為修行只是念佛,拼命地念,這才是做功課,其他的也都不認,這些都不對。
念佛當然好,但是若沒有這些基礎——出離心和菩提心,僅是嘴巴念,也不是沒有功德,卻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
參禪當然好,但是若基礎的出離心、菩提心都沒有,只是什麼也不想,這又有什麼用呢?
很多動物都要冬眠,在漫長的冬眠時間里,也沒有粗大的念頭,卻還是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這些基礎修法,無論是淨土宗也好,禪宗也好,密宗也好,都需要的。
淨界法師:誦經,能釋放怨氣!
十方諸佛如來以他的智慧眼來看怨恨之家,好像違害鬼,暗中害人之鬼。菩薩見到心中有所埋怨,就像去飲劇毒的酒一樣,表面上是酒,其實裡面是有毒藥的,就是鳩酒。「嗔」是比較明顯,你看有些人他遇到不如意事,他發發脾氣過了就算了;但是「怨」不同,怨是累積,累積很多、很多的嗔,然後就變成怨,怨恨的怨。
雷久南博士講過一個觀念很有道理,他說你一個人得癌症,就是心中有所不滿、有所怨恨,你對人事有所怨恨,但是你又不講出來,累積在心中,就是一種負面的能量,到最後產生細胞的病變,最後就產生癌症。他意思是說,你應該把負面的能量釋放出來。
有一個老和尚他說:我們早晚課就是有這個意思,你在早晚課你要唱誦,你贊佛菩薩的功德,你唱誦的過程當中,你那一念光明的心生起,你心中很多在打坐、在止觀當中,一天當中很多不如意的事,在唱誦的過程當中,它自然就會釋放出來。一個人經常不講話不是好事,妙境長老他說,他自己修止觀的經驗,他說:一個人修止觀為什麼容易出事?你沒有早晚課大眾那種唱誦,你一個人在那邊修,有時候很順,有時候不順,不順的過程當中你又沒辦法化解,就累積負面的能量。
所以,你不要看祖師的早晚課,他贊嘆三寶,要唱誦出來,這時候你那些怨氣,唱完了,「欸」!心情很快樂!它這地方「陰毒人」就是在暗中的毒害之人,只要你讓他心中有光明,把它發洩出來,當然就好了。
蕅益大師他有他的看法,他說:「怨恨」,你要能夠做三種轉想:一、隨緣消舊業想,其實很多不平等的待遇,它背後是有它的業力,我們自己有這個業力。二、當善知識想,你把它當作歷練,歷事練心,完全都平等,你就很難進步。三、代眾生受苦(想)。就像懺公師父說的:「把它當做學吃虧!」我明明沒有做錯,我明明很努力,但這個待遇對我很不公平,你不要起怨恨,你把它當做學吃虧,來增加你的德行,是不錯!這是化解怨恨的三種方法,當然每天早晚課的唱誦,妙境長老說的這個方法也很不錯。
夢參老和尚:功課必須定量定時,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我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決心,給自己定出功課來,定了一定要做到底。念佛不要泛泛的念,你一天或者念一個小時,完了這一個小時我念好多聲阿彌陀佛,定時定量。如果不定時不定量,你漸漸就退墮了。同時自己得督導自己,不論什麼災難現前,不讓它打破了你定時定量這個願。這是你願心,那你才能得到實際利益。如果你不這樣子,泛泛的,就是我一天念佛。究竟念好多?
念阿彌陀佛。這是念佛法門。佛在八萬四千法門之中,這是最方便的。其實佛說那些法都叫方便,都不是真實的,是從方便達到真實。但是這八萬四千的方便當中,念佛是最方便,你行住坐臥都可以,這叫專注一境,把你心繫念到念佛上頭。這念佛的難處是在什麼呢?難得一心,你能念到一心。
念阿彌陀佛,你必須得定量定時。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時,你自己進取心漸漸就沒有。好比你一天定一萬聲,不論多忙,不論做什麼事情,在客堂也好,在大寮做飯也好,不論你做哪一門供養大眾僧的功德,你自己本修,就是你念一千聲佛,一定要念完,那是你今天定的課程。
如果你這樣做了,一天如是,一個月如是,一年如是,你念個三、五年你就明白了。明白了你自己的心,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號,就是所觀想阿彌陀佛,漸漸能夠融為一體了。這樣才能說進修,到你臨命終時你才有把握。
彌陀經也告訴我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得達到一心不亂。大家想想看,你生個病,或是長個瘡,你都痛苦得不得了,那個心就亂得不得了。到你臨死的時候,八苦交煎,你還能定得住嗎?沒有定,沒有慧,你那阿彌陀佛能念得好嗎?
現在很多人求善知識,我說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大善知識,去求吧!你生到那去,不就善知識了嘛!在蓮池海會裡頭都是善知識,沒有一位不是善知識的,那就能幫助你善心不退。
你在娑婆世界要想修行到成佛,那是非常的難,非常困難。因為你隨時轉來轉去、轉來轉去,一轉又迷了、一轉又迷了。至於生到極樂世界,他一生補處,一生就能達到成佛,所以說他的是勝方便。
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沒有感應呢
問:「師父,我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感應呢?」
良因法師答:第一個原因是沒有定課,或者是定課不夠。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只做了半個小時的功課,其他二十三個半小時,都在打妄想,還怎麼能期望三寶加持呢?有人問我:「師父,我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感應呢?"我們應該想想,一天做了多少功課?相對的,打了多少妄想呢?沒有真正的付出,就不要抱怨沒有成果。
第二個原因是沒有虔誠恭敬的心。在做功課時,只想著:「佛菩薩啊!您該加持我」,如果不加持就抱怨。想想古德的虔誠恭敬心與精進力,我們用功時相應多少?只有更加努力,而不是抱怨或者退失信心了。雖說具足這樣條件,是世中罕有的,但是希望大家能瞭解這個道理,做為未來實踐的標準。
「縱或行者,多著名利」,有的人每天也做了很多功課,但是動機不對,就像蕅益大師所說:「本發心,原非為菩提大道,曠劫遠猷,故一受戒,兢兢鉢杖表相。一聽講,孜孜消文為事。一參禪,念念機鋒是務。至應期禁足、閉關等,皆百年活計。」這些特殊的加行與用功,實際就只是為了名利,希望得到別人的恭敬、贊嘆和供養,這都是三惡道的業。
或者「諂狂自高」,諂,諂媚,在人前很用功,人後一攤泥。誑,欺騙,表現很精進的樣子,欺騙世人。自高,總覺著自己很了不起,而起驕慢心。
「復是軟賊、羅剎妻也。」,因為動機不對,我們卻很容易的以為,這樣就是在用功了,就在趨向解脫了,實際卻是遇到軟賊,我們的煩惱換另一種方式來哄騙你,讓我們真以為自己在用功,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羅剎妻」,羅剎的妻子迷惑丈夫後,接著會將丈夫吃掉。這些煩惱迷惑我們,最後將吞蝕我們的功德,於此不可不知!
淨界法師:功課可以做的少,但是不能完全不做
如果你平常都沒有在做功課你就不吉祥了。因為你沒辦法抗拒外在那些放逸的信息,你一定被世界同化,被眾生放逸的心同化,如果你都不做功課的話。
但是你功課也不要做那種暴風雨式,有時候做很多,有時候做很少,最好點點滴滴。什麼叫滴水長流?你有時間就拜八十八佛,沒有時間拜五十三佛,就算還沒有時間拜三十五佛,真的沒有時間拜十拜——十大願王。但是可貴的是長久做下去,你今天拜十拜,明天也拜十拜,後天也拜十拜。你拜個十年二十年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修行不在於暴風雨,但是在於持久,點點滴滴,滴水長流則能穿石!
不要小看你每一天短暫的半個小時,你好好做,做個十年下去就不可思議了。最可怕是一個人不進步,完全沒有做功課。完全不做功課那你就很可怕了。臨命終的時候你就會手忙腳亂了,功課可以做的少,但是你不能完全沒有做,因為你菩提心得不到養分的滋潤,它慢慢就枯萎了,所以這個地方的事修很重要。
良因法師: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沒有感應呢
問:「師父,我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感應呢?"
良因法師答:第一個原因是沒有定課,或者是定課不夠。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只做了半個小時的功課,其他二十三個半小時,都在打妄想,還怎麼能期望三寶加持呢?有人問我:「師父,我做這麼多功課,為什麼佛菩薩沒有感應呢?"我們應該想想,一天做了多少功課?相對的,打了多少妄想呢?沒有真正的付出,就不要抱怨沒有成果。
第二個原因是沒有虔誠恭敬的心。在做功課時,只想著:「佛菩薩啊!您該加持我」,如果不加持就抱怨。想想古德的虔誠恭敬心與精進力,我們用功時相應多少?只有更加努力,而不是抱怨或者退失信心了。雖說具足這樣條件,是世中罕有的,但是希望大家能了解這個道理,做為未來實踐的標準。
「縱或行者,多著名利」,有的人每天也做了很多功課,但是動機不對,就像蕅益大師所說:"本發心,原非為菩提大道,曠劫遠猷,故一受戒,兢兢缽杖表相。一聽講,孜孜消文為事。一參禪,念念機鋒是務。至應期禁足、閉關等,皆百年活計。」這些特殊的加行與用功,實際就只是為了名利,希望得到別人的恭敬、讚歎和供養,這都是三惡道的業。
或者「諂狂自高」,諂,諂媚,在人前很用功,人後一攤泥。誑,欺騙,表現很精進的樣子,欺騙世人。自高,總覺著自己很了不起,而起憍慢心。
「復是軟賊、羅剎妻也。」,因為動機不對,我們卻很容易的以為,這樣就是在用功了,就在趨向解脫了,實際卻是遇到軟賊,我們的煩惱換另一種方式來哄騙你,讓我們真以為自己在用功,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羅剎妻」,羅剎的妻子迷惑丈夫後,接著會將丈夫吃掉。這些煩惱迷惑我們,最後將吞蝕我們的功德,於此不可不知!
淨界法師:做定課很重要,就是點點滴滴,這個是真功夫
這個拜懺,你最好有一個相續的時間。你不要說拜一天,休息四五天,不要這樣。你一旦做加行的時候,你就一次把它拜一百天,三個月,百日加行法。你拜一百天,你真實經常起慚愧,因為所有的修行都必須要相續。
懺公師父很強調一個修行方法,這非常好,叫作水滴式的修行。修行是點點滴滴的功夫,你看滴水長流則能穿石。為什麼屋簷下的水,這個小水滴能夠把石頭穿破?因為它長流。你一天拜十部八十八佛,拜了三天就不拜了,這沒什麼用的,這種暴風雨式的修行,說實在沒什麼用。你寧可一天拜一部,拜一百天要來得好,因為好就好在相續。
所有的種子要形成強大的力量,必須要「恆隨轉」,要相續。諸位!小水滴比暴風雨來得好,因為它相續。所以做定課很重要,就是點點滴滴,這個是真功夫。你如果一天拜十部,拜了三五天不拜了,這個沒什麼用,這個是逞匹夫之勇,因為你完全是用生滅心來修行,你沒有一種恆常的願力在支持你。
所以諸位!諸法因緣生,你成就一個功德,過程很重要。你是怎麼成就的?你是用急躁的心,很強烈有所得心成就的,沒有用!一定要有恆心,點點滴滴絕不放棄,遇到挫折絕不放棄。那種願力栽培出來的那種善根力,這個是最珍貴的。當然就是你的功課了。所以善根的栽培來自於長時間的醖釀,它不是三天兩天的。
修行非常嚴謹,別放縱自己
慧律法師
對治懈怠很簡單,第一,每天你要定功課。第二,盡量去團體,過團體的生活。比如說:我們有法華寺,由法華寺為主,常常去那個道場,請法師們慈悲,一個禮拜有多少天的佛教的活動,常常去做義工。
在家不行,在家孫子跟我們講:「姥姥帶我去玩」,心又軟了:「好啊,好啊」;在家裡接個電話,碰到了熟人,電話一接,講不完,講了幾個小時都講不完。眾生的習氣太重了。碰到自己喜歡的話題,碰到自己喜歡的人,三個小時、半天也聊不完,聊了以後,得到什麼?什麼也沒有啊!就是人我、是非:哪個法師長得比較莊嚴;哪個道場吃得比較好;哪個道場不如法;哪個道場很亂;這些居士怎麼樣。講來講去沒有一句營養。
所有眾生的毛病就是放縱自己,不懂得約束自己的身、口、意,然後在家裡始終認為念了兩三句佛叫做了生死,談何容易呢?對不對?把這個了生死看得太簡單了,放縱自己的習氣,以為是灑脫自在,這個就是錯認修行了,錯認修行。
修行是非常嚴謹的,它是必須要類似緊迫盯人的,要盯住你的身,不可以去造業;要盯住你的心,不可以打妄想的。是非常嚴謹的,也步步驚魂的,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步步驚魂的。也就是對治我們的身心的懈怠,它是需要下功夫的。你比如:再碰到一下病苦,就懶惰了;再碰到一下諸事不順的,錢被兒女搞光了,或者出了一個不孝子,心情就受到影響了;再來,人家講我們兩三句話,我慢特別的重,本來在道場也乾得很好,師父有時才講他兩句,哎呀!你這個香菇切得太大片了,或者是你的炒菜炒得不夠熟,才講兩句,就不甩人家了,然後就開始批評出家人怎麼樣怎麼樣不夠慈悲。
這都是眾生的毛病。他以為了生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意思就是用混的,用混的。早上念兩三句佛,怎麼樣?好像跟佛菩薩打卡,我上班了打個卡;晚上念了一部經,兩三句佛,誦了一部經典,我好像晚上也上班了,佛菩薩你有看到了啊。他認為這個叫做修行,這大錯特錯了!
拜佛千萬不要漏掉一句
感恩淨空法師開示:
凡夫頭一個就是我身體,他不念別的,我身體健康重要,尤其中年以上,要怎樣保養身體,讓它不要生病。
不生病有個好辦法,身體是物質,物質是隨著念頭轉的,境隨心轉,心好就不容易生病。
什麼心最好?怎樣幫助眾生必成無上道,這個念頭好。常常有這個念頭,惡人我都幫助他,毀謗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找我麻煩的人、障礙我的人,我們統統都要幫助他,要用平等的心。為什麼?他也是本來是佛,迷得比我深。我很幸運,我原來也迷惑,我覺悟了,我回頭了;他還沒覺悟,他還沒回頭,我們要以善巧方便幫助他。
幫助他最普遍的就是迴向給他,我們講經、修行、念佛、拜佛,把這些功德迴向給他們,普遍迴向。
拜佛千萬不要漏掉一句,最後我們要代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禮佛三拜,求生淨土,希望遍法界一切眾生統統求生淨土,我們的心量開闊。
佛弟子做功課很重要
修行一定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就是要建立好的制度。比如定功課,每天堅持完成。早晚課、誦經持咒、磕大頭、學經論。
每天功課很重要,就像吃飯,餐餐吃,一頓不吃餓得慌,要有這種觀念。色身也需要營養,每天念經就好比吃飯。三日不念經,面目可憎。你的法界正能量從哪獲取?在經典里。也好比洗臉刷牙洗澡,念經能去除我們內心的污垢,色身的業障,就好比洗漱一樣,每天都洗就舒服。
還有早晚課,漢傳佛教早晚課,是漢地佛弟子的必備素質。一個皈依了多年的佛弟子,一到寺院連早晚課都跟不上,翻書都不知道翻哪裡,甚至大悲咒十小咒都不會念,那楞嚴咒就更別提了。這就是捨本逐末了,最基本的都還沒具備,如何去修高層的法。而高法、密法也就在早晚功課里,這個你就更不知道了。有些人一學佛就想著修大法,念大經大論,修密咒,還嫌師父傳的法少。一問他,連早晚課還不會背呢,豈不是讓師父笑話。祖師們說過,你一生把漢傳早晚課上好,你就能解脫。
想學早晚課,不僅要多讀多背,還要去學習唱誦。寺院維那師領殿,唱腔,要自己學會才算會。有些人回家就跟著錄音上早晚課,這都不算。一定要自己學會唱誦,自己把早晚課唱下來,那才是一種成就。
一個佛教徒不做功課,本身就是不合格。世間各行各業都有功課,你不做功課怎麼往上走啊?「信佛」是需要時拿來信信,而「學佛」是學佛的行為。「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嘛,你不去做功課,那功夫從何而來?功夫可不是假的,有的人說句話就砸個坑,能顯出能量來,而有的人說了半天別人也不聽,這就是功課的力量。功課沒做到,就產生不了能量。無論是誦經、持咒、早晚課,還是修其他法,只有長期堅持去做,才能出功夫,貴在堅持嘛!
這個要慢慢形成一種習慣,習氣,以後就成自然了。出家也是出家的習慣,所以禪宗叢林裡頭,就是每天重復的早晚課,打坐,就是形成習慣,那生生世世都不會忘記。下輩子還會記得來修行。
念經也是習慣,大家不要覺得,我有空就念經,沒空就不念,我還要賺錢。賺錢只是養色身而已,念經是養我們法身慧命。色身吃住得再好,也是一個臭皮囊,死後一把火燒了,就一點人情味都沒有了。如果沒有法身慧命,這個色身保養得再好也沒有用,空過百千劫。
一個人遇到佛法,就能修行。沒有遇到佛法,過個百來歲,也不過是空過光陰而已。所以要努力,人身難得,要抓住時間好好的念經做功課。
賺錢,差不多就可以了。念經,修法身慧命才是第一等的大事。錢死後帶不走。而經的力量,可以帶到下輩子。
嘎瑪仁波切:新皈依的弟子每天應該如何做功課
我們現在來談談作為現代的修行人一天的功課應該怎麼麼做。
如果是基督徒,他每天就可以看《聖經》;伊斯蘭教徒看《柯蘭經》;因為只有短短的一本,就一本書,比較簡單一點。我們佛教,因為佛的智慧太廣大了,講了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法門,光是大藏經就103本,再加上代代的高僧大德對這些的註解以及修行這些法的方法,所以變成佛教徒最迷茫的部分就是,經文太多了,我們不知道該怎麼修。《金剛經》,哎呀《金剛經》太好啦!《地藏經》出來了,《地藏經》也很好!《阿彌陀經》也好,《無量壽經》也很好!這還只是一百多本《大藏》經裡面幾本書而已,看哪本書都很好,因為佛陀講的,沒有任何一部經典是不好的。因為這樣我們就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有的佛教徒就念《地藏經》,有的念《金剛經》,有的念……
修行的方法太多了,非常好!並不是說不好。但是我們現在接觸藏傳佛教,特別是藏傳佛教裡面的寧瑪巴,有一個好處是什麼呢?它有一個次第,一個方法,實際上佛為什麼要講那麼多的經典呢?他是從國小一年級,一直講到博士學位為止,所以涵蓋了方方面面的智慧,而我們要去理解它,很難。必須是跟隨這些上師們,把歷代的這些高僧大德對佛的教育的理解濃縮的部分,我們學會它。我們時間很少。一個出家人,他一輩子可以研究佛法,所以他經、律、論三藏都必須得精通,一個是他自己要修,一個是他要把這個佛法傳播下去。我們作為在家居士,大部分時間我們要工作,我們沒有辦法像他們那樣每天都研究佛法。所以我們選擇一個自己能夠讀誦而且時間上面來講我們比較有彈性的修行方法就變得很重要。
那麼,怎麼辦呢?作為寧瑪巴,我們大部分都是以修大圓滿為主,大圓滿涵蓋了從基礎的小乘的法脈——苦、集、滅、道開始,一直到金剛乘裡面即身成佛的法門都在裡面,但是它不散,它一個系列地講完了。我們在聞思修佛法的時候,重點就以大圓滿為主,而這個大圓滿裡面,當然,巴珠仁波切把蓮花生大士的大圓滿法的精華,——蓮花生大士把佛法的精華傳播下來,然後巴珠仁波切又把歷代上師們的這些修行的經驗濃縮到《普賢上師言教》這本書,短短的這一本書裡面講得非常的詳細,從入門一直到最後即身成佛。也就是從一個凡夫俗子怎麼瞭解生命的歸宿,然後一直到我們去學習怎麼改變我們自己輪迴當中循環的業力,而透過消除自身的業力,虔誠地皈依佛門,然後發菩提心,累積福報,一直到最後自己去跟隨佛學,就是自己怎麼用觀想成佛的方式淨化自身的業力等等方法,都一系列地傳播下去,所以我們寧瑪巴一直以來這方面修行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而且這種傳播,我們叫作上師慈悲的訣竅傳授,它把佛陀廣大的理論濃縮起來,由代代的上師濃縮起來。選了裡面精華中的精華,扼要中的扼要,讓我們有一個一個階梯上山的路,成佛之道。
那麼課誦本是什麼呢?如果整個這樣一個好好的佛理,是一個很大的比如說像製造汽車的工廠,佛理都是在講這些汽車構造方法,這車是怎麼產出來的,它的性能是什麼,它的發動機是什麼,馬力是什麼,加什麼樣的油會產生什麼樣的動力……在解釋這一切。那麼由佛陀講的這些,我們總是要瞭解一下它的構造和來源,要不然我們真的不知道的話,你開車你不知道汽車的性能還有各方面這樣的,所以要有所瞭解。但是你在暫時不需要造車的話,你只要大概地瞭解比較關鍵的有關這個車的一些功能就可以了。而你要做的是什麼呢?學開車。那麼,學開車,這個就是唸經。為什麼要唸經呢,佛陀講過的這些所有所有,雖然你不一定要造車,但是你起碼要每天知道怎麼運用它。
所以就像,車子已經造在那兒了,簡單的構造你明白了,你得每天開車。這開車的動作就一些很簡單的——剎車、油門、換檔,然後點火就可以了,但是你得必須每天都開,不開的話,哪一天你不開你就生疏了。那麼跟這個一樣,經典也是,每天重複地在念,每天重複地在念,你就想了,那我每天在念這部經我又不懂這個意思,那我到底念了有沒有效果?甚至很多人就想,哎呀,那只是一個形式啦,不重要!我經常遇到這種人,說那只是一個形式,拜佛心中有佛就行了,(唸經)是個形式,不重要。曾經有個非常有名的學者也跟我這樣講,剛好那天我坐他的車,他已經一個月沒開車了,發動完以後,不知道怎麼給我開門了。他忘記了按哪一個,那個門自動扣下去,他不知道按哪裡幫我把門給打開,所以他一直開不了門。我說,(唸經)就像如此啊,就跟這一樣。你雖然很會開車,但是你一個月不開以後,這麼簡單的幾個小零件,一按下去,那個窗可以彈出去的,你就不知道在哪兒了,你生疏了。這不代表你一定要瞭解所有車的性能跟構造,但是你起碼的那個重複是為了讓你不生疏。你只要每天練習同樣的動作,你會越來越順手,越來越順手。技術也越來越好。久而久之,你對車子的車況也越來越瞭解。
佛經也是如此,我們一再地誦,哪怕我們不瞭解它裡面講什麼,沒有關係,隨著我們誦啊誦啊誦,佛的加持力,本來也不像車子那麼簡單,所以佛的加持力隨著我們長期地誦經,我們慢慢地會悟到裡面的東西。但是,它的訣竅就是重複。哪怕再枯燥,也得重複下來,這就像開車就沒幾個動作,講給別人聽,別人會說這有什麼好說的,只不過就那幾個動作,可是,很多人很會開車,很多人就是不會開車。這樣訓練下來,長期訓練會有效一樣,佛經就是一再一再練習一再一再地念,這就是我們講的功課。為什麼很多東西,這些字也就這些而已,想的東西也就這個,那為什麼每天要重複?哪怕持咒也好。但關鍵的東西它就是在重複,只要我們在重複當中變成很熟練,熟練當中變得能夠很妥善地運用它了,就像你很會開車了以後,你開車的時候還可以教導別人怎麼開車一樣。慢慢慢我們唸經誦經當中,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所以它就是讓我們一個虔誠的信心不退轉、熟練、越來越向前進的方法,那麼做功課對我們來講就變得非常重要。
做功課最大的好處,就是每天可以提醒我們自己,第一個你是個佛教徒;第二個,就要會想到,你是個佛教徒,作為一個大乘佛教徒,特別是學密的人,你應該現在保持對六道眾生的那種馬上讓他(她、它)們脫離輪迴的那種大慈大悲的、極速希望他們成佛的那種念頭,所以呢,每天的功課對我們的修行人很重要。因為修行它的訣竅在哪呢?很多人修行以為就像吃那個速齋一樣,速食,快速的那種速,修某一個法,會不會像火箭一樣馬上會悟道——那要看你有沒有那個燃料了,所以法當然很殊勝,但是你有沒有那個福報。會不會讓你頓悟並不在於法上面,而在於你自己。佛法的方法都有,只是你有沒有這個福報的問題。如果我們還不確定自己有沒有這個福報有沒有這個燃料的話,你還是乖乖地地做,修行。
起碼,我們知道,一天裡面的業力,是可以每天隨著我們的修行而淨化掉的。就好像人的一天裡面,身體到外面髒了,回來洗個澡,為的是什麼呢?明天我們乾淨。每天雖然我們都會髒,但是我們每天都願意洗,這樣的話我們身上的污垢就不會越來越厚,而洗過以後,我們如果為了怕明天再會髒,然後不洗澡——我講這句話是很多人(說過的),我學佛了我會造業的,所以我不敢皈依不敢學佛。那意思就是說什麼呢?我洗完澡我明天還會髒,我怕髒所以我不洗澡,這個話講到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就覺得很可笑,但是呢,對很多人來講,他就覺得這樣講很有理。我們也願意相信這樣的話,其實不是這回事。我們洗澡是洗身體,學佛法也可以洗身體,洗語言,最重要的還可以洗我們的心靈,洗心!所以每天,就像洗澡或者是一日三餐一定不能沒有一樣,我們的功課還是要每天來做。
那怎麼做呢?當然還是可長可短。長的,比如像出家法師,從早上三、四點,五、六點起床,到晚上的十點十一點,他都可以念,都可以做,因為他有足夠的時間。那麼對於在家人,沒有足夠的時間怎麼辦?那還是需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比如我們每個人晚上睡覺,然後每個人進入一個沉睡的狀態,再起來一次的時候,實際上就是隔夜死,好像死過一次一樣,昨天的一切,對你現在來講只是做了一場夢而已,有些事情還記得,快樂的事情,那當然是美夢,尤其是些痛苦的東西,你要還記得,那就是噩夢。不管它是好夢也好,壞夢也好已經都過去了,今天應該是一個嶄新的一天,所以,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如果你會,你就練習怎麼做呢?每天早上醒來你不要馬上的就想別的事兒,你可以躺在那兒,你想一想,所有的諸佛菩薩,或者像蓮花生大士,敲打著法器,唱著佛樂,唸著經文,讓你醒過來啦,你要這樣去想:「讓我醒過來了。」有什麼好處呢?因為我們平常都沉睡在無明的狀態裡面,我們用佛菩薩的加持,用這種觀想,用佛菩薩的加持,把我們叫醒,長久下來,可以讓我們從輪迴的無明當中,叫醒我們。就像蓮花生大士在《聞即解脫經》裡面第一句就講到了,他用一種很慈悲很呼喚的聲音說:「具有因緣的兒子啊,你已經沉睡很久了!因為無明你已經睡很久了,不要為無明而沉睡,你應該醒過來啦。」
我們現在輪迴當中,因為業力的原因,雖然每個人都認為很清醒的,實際上就像還在夢遊一樣——因為無明而在夢遊一樣。所以需要有人把我們叫醒,叫醒是離開輪迴這個苦難的地方,讓我們投胎到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可以觀想,每天早上,蓮花生大士帶著他的眷屬,從我們的心裡面離開,然後在我們頂上呼喚我們,在我們對面的虛空當中呼喚我們,把我們叫醒。剛開始當然要強迫自己用想像的方法去想,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什麼呢?我們叫生理時鐘也行,到那個點,他就把你叫醒。我們可以練習它。如果沒有這個訓練的話,醒來不要馬上起來,就(祈禱)諸佛菩薩,讓我們在法樂裡面醒過來。有什麼好處呢?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或者自己的思想一天的一開始就融入到紅塵的雜亂的妄念裡面去,先讓他有乾淨的地方產生出來,先起個乾淨的頭。這個時候你就想一想,我還活著!很多人,(眼睛)閉上就閉上了,沒醒來。我們要慶幸自己還活著,六道輪迴裡面投胎做人已經很不容易,加上我們現在是有信仰的人,學佛的人,遇到那麼難得的佛法的時候,再次醒來是很難得的。像以前我們有段時間,訓練生命無常的時候,到後來會怕得不敢睡覺,不敢睡覺的原因是怕一睡下去醒不來了。沒醒來到別的地方,能夠去極樂世界那還好,沒去呢?到地獄就怕,所以就不敢睡覺的。有的時候就很長一段時間,好聽一點叫不倒單,不好聽一點叫怕睡覺,坐著,累了就打個盹,然後醒來就繼續看經文背佛經,持誦經文。這就是讓我們一大早有一個純潔的心理,歡喜一下自己還活著,這有什麼好處呢?會很珍惜你的生命吶!
我們都是糊裡糊塗地醒來,然後糊裡糊塗地開始一天的(生活),就不會珍惜自己的生命,對我們活著的每一秒鐘,不會珍惜。實際上人的生命本來就很短暫,幾萬天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每天能夠好好珍惜你的生命的話,每天過的很有意義,哪怕你只活了幾十年,也很有意義,總比人家糊裡糊塗活一百年強多了!所以每天感恩自己還活著,活著,就是讓自己在活著的時間裡,讓它變得更有意義。怎麼有意義呢?當然,我們身為佛教徒,起來第一件事先把自己搞乾淨了,洗臉,刷牙……把自己搞的乾乾淨淨。搞乾淨以後,我們去見佛祖,我們用自己最虔誠的心,把自己搞乾淨以後,帶著一片乾淨的外相,用一顆最乾淨純潔的心靈到佛祖面前,先磕三個頭。為什麼要磕頭呢?皈依唄!因為我們是佛教徒,第一件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就像是一個人,從這個地方要去另外一個地方的時候,從一開始準備要出門到目的地之前,都不能忘記他要去哪裡。所以說從我們現在開始一直到成佛——哪一天我們自己成了佛,我們就不用念皈依文了。要不然我們每天都得念,你們要念,我要念,我的師父(大堪布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錄者注),藏佛佛教一代高僧,一代大成就者,到涅槃之前,每天念的最多也是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所以千萬不要藐視佛法。走路的時候你如果忘記你還要去那個地方的話,要麼你就停在那兒了,要麼就迷路了。皈依是你要歸於他,得到他的保佑,一直到你成為他之前,他都是你的目標。
佛法是你永久的道路啊!沒有佛法你怎麼成佛,你不能不皈依佛法,你不能沒有上師,像我們現在這樣是要師父帶著我們,當我們自己成就一點的時候,需要菩薩帶著我們,當我們變成菩薩的時候,要佛帶我們。這就是上師們,哪怕他是菩薩也好,佛也好,他就是上師。這就是我們永遠要皈依他的原因。佛更不能沒有了,他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嘛!這種皈依一直需要我們堅持的,所以這個就是每天地提醒自己,我們是一個佛教徒,所以我們到佛堂來,磕三個頭,用最虔誠的心,如果你家裡有佛堂,我相信我們大部分弟子家裡有佛堂,沒有佛堂你就在你覺得方便的地方,在地上,哪怕實在不行在床上也可以,只要沒有別的空間的話,都可以。磕完三個頭,剛才沐浴,刷牙,臉洗乾淨了,現在呢?心也要最純潔的心,然後合掌想想,希望我今天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所有六道輪迴的眾生們而做,希望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讓眾生們短暫的能夠得到人天一切福報,永久希望他們都能夠成佛,為此,我希望今天要行菩薩道,做一切善事,要這樣去想。用心去發一個大願,希望我們今天做的一切事情,都為了眾生成佛而做。
磕完頭,在佛祖前面先這樣去想,想完了以後,就該供佛了。佛不需要吃人間煙火,所以佛不需要我們上香,不需要我們供花,但是我們需要累積福報,一直到我們成佛之前,我們需要足夠的資糧。什麼資糧呢?起碼你要生為人,你才有機會聽佛法,要不然,其他六道眾生,能夠聽聞佛法的機會少之又少。修行的基礎更不夠。要出家,其他眾生出家就很難。所以命要夠長,身體要夠健康,心裡要夠純淨,這些可是很重要的。第二個,別人也要能夠提供這樣一個環境給你,這種思想給你,這就是什麼呢?我們講的十八暇滿的人身都要兼備啊!這些福報並不是人家莫名其妙說送給你就可以有的,而是要我們自己去累積的。
累積福報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往上供諸佛菩薩,一個是下施六道眾生。對我們來講心目當中最偉大的就是諸佛菩薩,上供是第一重要。怎麼供呢?比如在內地,就放三杯水,說是戒、定、慧。但我們在藏傳佛教沒有這樣的供養,戒、定、慧不是拿來供養的,是要自己修的。要供養的是什麼呢?我們自己所喜歡的一切,我們就可以供佛。所以這個,藏傳佛教用七供杯來像徵。七個杯子是標準的,很多地方是擺八供杯,八供是正常的,但是一般都是七個杯子。為什麼叫七個杯子呢?音樂是獨立的,所以,水、水、花、香、燈、油、食品,加上音樂就變成八個。但是杯子一般來講傳統的古代就只有七個杯子,第一個杯子是一杯飲料;第二杯水是沐浴用的,叫作洗足水;第三個是花;再下來就是香;再過來就是燈;再過來就是油,油是香水;然後是食品;音樂。你想,為什麼要這樣擺設?在佛陀涅槃前,有人曾經請問過佛陀,您在世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意供養您,當您不在了,我們想供養您,那應該用什麼方式呢?佛陀說,如現在,就是跟現在一樣了。現在就是迎請貴賓怎麼做你們就怎麼做。這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但意義就深了。
你看,第一杯水是飲料,飲料跟後面的食品,飲食,這兩者是解決我們人類生存的最大來源,供養誰呢?舌頭。香要用誰聞呢?鼻子。音樂要給誰呢?耳朵。花是我們眼睛可以看得到顏色裡面也是最美的我們最喜歡的。燈,是照亮黑暗的,心裡面黑暗的時候是要佛法照亮的,所以心的對境,法的象徵是燈光。所以簡單來講,你就發現,還有一個洗腳的,跟身上擦的香水,是觸摸的意思。顏色,花朵;音樂,聲音;香,味道;香水跟洗腳的水是觸覺;光明的燈照亮心裡面的智慧,佛法;色、聲、香、味、觸、法,五妙欲加上佛法,我們人世間所有的一切最美好的就在這裡面了。最美好的顏色,最好聽的音樂,喜歡聞的香味,喜歡吃的飲食,然後身體的觸覺,所以,簡單的七個杯子裡面就已經把人世間所有的一切都供養了,再加上一個聲音——音樂,如果你有什麼,以前我喜歡用那種小小的國外賣的那種小提琴,或者是模型的那種小小的鋼琴啊,琵琶啦——放這些東西,但是,古代沒有這些樂器,大部分就放個法螺。螺在佛教裡面是很吉祥的象徵,因為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還沒有講經說法,七七四十九天,梵天王跟帝釋天從天而降,一個供養一個千幅法輪,一個供養右鏇法螺,請佛講經說法,從那以後,螺象徵了佛教傳播,最美妙的聲音。所以一般都用一個小海螺,來作為音樂的象徵。水、水、花、香、燈、油、食品,第一個叫飲料水,第二個叫洗足水,然後花、香、燈,然後就是油,油,如果沒有別的就放一杯水,裡面放幾片紅花之類的,或者是滴一滴香水,都可以。食品,你放水果。如果這樣擺設的話你下面要麼就是像那個燈啦、花啦、香啦,這下面的杯子只是個容器而已了,它不是任何其他的意思,只不過是盛著它的一個容器而已。我們把這個容器裡面放米,習慣性的都是放米,但是在內地靠海邊這些地方氣候潮濕,米容易腐爛,然後容易長蟲,很多人就喜歡用碎的寶石或者是一些水晶來代替,也沒什麼不可以,它只是穩定容器而已。所以一般來講,只有三杯是水,四杯大概就是像水晶、寶石,藏區的話用米。第一是水,第二是水,因為第一杯是飲料,第二杯是洗足水。花、香、燈,都是有實體的東西,花,如果杯子下面是放米或者放寶石的話,上面買個像水晶那樣的花也可以,不用天天換,也方便。當然,如果你有這個能力,你天天插新鮮的花也可以。香,一般是請個香塔,沒有的話,把普通的香插在那裡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點。插著就行了,它是象徵性的。燈也一樣,放在那兒,不點也可以,點當然更好。食品用水果。在西藏就習慣用糌粑做那個長長的我們叫食子,供在上面。音樂,我剛才講了,你要放杯子,要個容器,你就在杯子裡面也放個法螺,你要是喜歡放個小提琴或者小鋼琴什麼都可以,只要它像徵美好的音樂就行。當然法螺是比較如法的,大家用這個比較多一點。把這些乾乾淨淨地供上去,然後再燒根香。
燒香是我們的一個習慣,它是什麼呢?剛才是你把自己洗乾淨了,現在對著佛把心靈洗乾淨了,該供奉的供奉完了,那你這個環境也要灑淨灑淨,灑淨環境你就點一支香,香不用多,一支就可以。如果你喜歡多一點味道好一點的話,點三支也可以,不要一大把點著,一支就是最好的。因為它能夠在這個環境裡面有這個味道就可以了。一般來講,拿一支就夠了,因為方便你點。點完以後,差不多下面留個三分之一的樣子(這裡是以拈香的手指為界進行劃分的,上師在開示時以右手拈香,左手平伸與眼平——錄者注),上面留個三分之二,然後左手伸出來(掌平端),佛龕差不多跟你平行的,為了表示對諸佛菩薩的尊敬,我們佛教有禮佛足的習慣,古時候,(用手)碰佛祖的腳(然後把手)放在自己頭上,因為佛跟你平行的時候,你不可能每次都把佛祖的腳放在你頭上吧,象徵性地摸他的腳放在你頭上,從那個習慣下來,佛教徒有這樣(上師伸出左手向上端起)這個手是把他抬高的意思。把他抬的比我們更高,差不多眼睛直視的那個角度,意思就是說,所有諸佛菩薩在比較高的地方。左手這樣抬著,右手拿著香。我們要敬的佛並不只是壇城那樣簡單,那是象徵性的,十方法界都有諸佛菩薩,那我們就開始(上師開始示範:拈香的右手在左手上面,先向右上方弧形抬起,向右下方作半圓行移動,從右下方至胸前回到起點,向左上方作半圓行移動,從左下方至胸前為一次,三次為清淨,恰是平躺著的阿拉伯數字「8」的形狀),你不一定只在佛前面做這個動作,旁邊如果還有唐卡什麼的,你還可以走動。哪邊有就往哪邊,在佛菩薩存在的周邊,我們就把地方用香薰乾淨。如果沒有別的,你只有一個壇城,只要三次就好。
要插香時,最後這個「8」字打好,直線插下去就好。如果是臥香的話,直接把手倒過來(上師所拈的香從垂直,向佛像的右側倒過去,放平),放上去。香頭朝著佛陀的右邊,佛教裡面右邊為大,所以燒是從右往左燒,香燃著的那頭對著佛的右手,放下就可以了。這樣,一個供佛的儀式到這兒大概就圓滿了。
接下來就看我們有沒有時間了。如果我們有時間,這個時候就開始做早課,自己可以拿個鋪墊,然後坐下來。雙手合掌。佛教裡面經典很多,我們把幾個重要的部分作為課誦本,《微妙心集》是我們自己起的名字,叫作日常課誦儀規。第一堂課我們看到它是《八聖吉祥祈禱文》,這個《八聖吉祥祈禱文》你可念,可不念。這是佛教裡面淨化地方,希望帶來平安的經文,所以很多時候,你搬新家,請我們來給你祈福,我們第一課還是會念這個。你今天有個新的事業要做,你希望平順一點也你也可以念這個。你希望你的家人今天平安幸福你也可以從這個地方開始念。但是這個可以選擇,如果這段時間你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你也可以不用念。我們真正的課誦本是從第9頁開始,《皈依發心》。我們剛才在磕三個頭的時候,已經念了一下皈依文,現在我們開始坐下來念皈依文,從「佛陀妙法僧伽眾,直至菩提我皈依,願我所修諸功德,為利眾生而成佛」開念,念這個還是讓我們對三寶的虔誠心(增上),唸完這個,念《四無量心》,正統的依照課誦本念的話是這樣唸下去。當然這個時候也可以做做「九節佛風」(見《大圓滿前行》),原因是什麼呢?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心不要被沉澱下來的煩惱污染,九節佛風是個最好的方法。九節佛風怎麼做呢?(本段上師教授九節佛風,想學的師兄可以由上師直接傳授,這裡不再贅述。特別注意,九節佛風,不可以自學,必須有上師指導)。
另外一個就是語加持。畢竟很多人要修大圓滿,我們必須要把兩個課本拿來講,為什麼呢?有些人要實修的,願意修完五十萬加行的,我們必須每天就得念這個《大圓滿前行》的課誦本,那個裡面除了剛才這個(指九節佛風),還有語加持。(上師拿出《大圓滿前行》課誦本)你看這裡有,嗡阿哄,觀想舌根「壤」字,變成三股金剛杵,舌頭上面這麼多,實際上讓你們去觀想是太難了,難度太大了。人的舌頭,依照佛教的講法,就像月亮從中間用刀割下去一樣,所以舌頭的兩邊,是有感覺的,正中間的那條線是沒有感覺的。在舌頭這個月亮的正中間,有個「壤」字火焰,「壤」字燃燒什麼呢?他變成三股金剛杵,主要是燃燒我們的罪業,舌頭的業力,一個人每天講話裡面,我們會造很多的業力,所以它燒舌頭的業力。燒這個業力用什麼來燒呢?我們叫字母咒或緣起咒,字母咒是:「嗡嗡阿阿伊伊烏烏日日利利唉唉喔喔昂阿」,這是元音,然後:「嘎卡嘎嘎額扎擦紮紮娘札叉渣渣那大他達達那巴帕把把嘛亞ra拉哇夏卡薩哈洽」。以上兩個要各念七遍,「嗡也大瑪黑杜札巴哇黑頓迭堪達他嘎埵,哈牙哇德爹肯札右尼若大唉旺巴地馬哈下瑪那耶梭哈」這個是語緣起咒,這三個主要是淨化我們的舌頭,當然了,觀想這個舌頭很複雜,如果真要觀想的話,我們舌頭的正中央有個壤字,這個壤字燃燒起來像三股火苗,然後在它周邊裡面形成三圈咒輪,就是我剛剛念的,第一個,「嗡嗡阿阿伊伊烏烏日日利利唉唉喔喔昂阿」是紅色的,這樣一圈;然後「嘎卡嘎嘎額扎擦紮紮娘札叉渣渣那大他達達那巴帕把把嘛亞ra拉哇夏卡薩哈洽」剛才的是元音,這個是字母,字母是白色的;「嗡也大瑪黑杜札巴哇黑頓迭堪達他嘎埵哈牙哇德爹肯札右尼若大唉旺巴地馬哈下瑪那耶梭哈」是藍色的。邊念邊觀想,燃燒,(這些咒輪)放光,燃燒是你的業力,罪業,放光,放出無邊無際的飛天,拿著很多供品去替你供養十方諸佛菩薩,十方諸佛菩薩收到你的供養以後歡喜,加持像法器一樣,像彩虹一樣,從十方飄過來,融入你的舌頭上面,這樣你的舌頭的業力也淨化了,(而且還)得到了諸佛菩薩語金剛的加持。一般我們是這樣念的,這些課誦本(指《大圓滿前行》課誦本)裡面都有了。(上師念課誦本,並口傳語加持咒),實際上我們可以把它放在剛才供完佛以後,坐在墊子上面我們可以先念這個,這樣可以得到語加持。
供完佛了,坐墊上面坐下來了,如果你能背下來,你可以先把這個背起來,先加持一下自己的語言,加持完了,我們要念皈依了,「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雙手合掌祝福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念「喇嘛千,喇嘛千,喇嘛千」——「上師知,上師知,上師知」這三次呼喚,第一次是向佛法僧三寶呼喚上師知,上師知道什麼呢?希望您能加持我產生出離心,從輪迴當中出離的心;第二個我們祈禱上師您知道,希望上師知道什麼呢?第二個祈禱向上師、本尊、空行祈禱,希望您加持我,擁有菩提心,我的菩提心增長;第三次我們又叫上師知的時候,希望法身、報身、化身佛加持我,產生清淨的信仰。對世間一切,好壞對錯,讓我產生煩惱的一切,我視同清淨,這個在修行當中很重要,把不乾淨想成乾淨是很重要的,能夠產生清淨心。這三次祈禱是這樣子的。
供完佛,坐墊放下來,先做九節佛風,九節佛風做完之後念語加持,語加持唸完以後念「上師知!上師知!上師知!」,三次祈禱完了以後,想做功課的話,你直接從第九頁開始,念皈依文,念發心,然後念《三蘊經懺悔文》(即「三十五佛懺悔文」),一直唸到90頁蓮師心咒為止。這裡面有佛陀所講的《三十五佛懺悔文》,這個顯密不分的,《三十五佛懺悔文》大家一起都修的,有了《釋迦牟尼佛贊》,這是作為一個佛教徒,最簡單你都要知道佛祖一輩子經歷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我們要對他那麼虔誠,我們要對他的讚嘆。佛這樣偉大勝殊的法,是誰傳到我們這兒來的?蓮花生大士,所以蓮花生大士對我們消除業障,跟我們修行進步,他是所有上師的象徵,這樣的話在早上的早課,如果你時間不是很夠,你就把它唸到90頁就可以了。特別是在發心的時候,你一定要去想,今天不管我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唸到90頁你就短暫地做一下功德回向,179頁,「所修功德成遍知,調伏罪業眾敵怨,生老病死波濤海,願諸有情得解脫。」這一段我們就把它背下來,任何時候我們要休息了,要停下來,你只要把這四句唸一唸就可以了。
然後如果你要工作,你就去工作,要干什麼事沒關係,現在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變成了在行菩薩道了,哪怕是你給人家掃個地也是行菩薩道了,哪怕你是給家人煮一頓飯你也是行菩薩道了,哪怕你上班幫人家打個字也是行菩薩道了,因為你講了,今天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做。當然了,如果你罵人,不是為了對方好,你罵他(她)的話那就不是行菩薩道了。殺生,當然不是行菩薩道了。除了你做了這些真正的罪業以外,你為了他(她)好你罵人,你也行菩薩道了。你為了救一群人殺了一條毒蛇實際上你也在行菩薩道了。所以只要方式方法對了,一天下來我們都在積德,做諸功德。
如果你比較有時間的話,唸完之後你就可以做選擇了。做完九節佛風,唸完咒語之後,今天時間夠你就修大圓滿,從共同加行開始修到不共加行,你想做大禮拜,唸到「真實三寶善逝三根本」那個地方,你就把課本放下,好好地觀想一下你做你的大禮拜。完了以後你再往下念,把它唸完就好了,如果你覺得你沒時間的話。你今天想做曼達拉,你就唸到做曼達拉的地方,然後你就做你的曼達拉,完了你就往下念一遍就可以了。金剛薩垛也是,唸到那個地方(就可以做)。其他多餘的時間,像蓮師心咒啊,六字大明咒啊,這些咒語,你隨時隨刻都可以念。你要上班,開車路上總是有很多時間吧,你就念六字大明咒或者念蓮師心咒。上班時間,忙的時候你忙你的,不忙的時候你就可以觀想佛菩薩,你持你的咒,一方面對你的身心都有幫助。你的心一直在淨化一直在淨化。不因為你持了咒你念了經你的大腦會變遲鈍,而變得會越來越有智慧。就像你看很多老人家,你看養老院(指上師創辦的養老院,錄者注)裡一百多個老人家,那些藏族老人,有時候左手拿著佛珠,右手拿著轉經筒,每天在唸唸,轉經筒放下來,轉大轉經筒轉,累了就坐在那兒跟佛菩薩祈禱。祈禱完了聊天,聊完天又開始轉經祈禱,整個他的大腦,祈禱佛菩薩加持,永遠沒有停掉,所以七老八十,九十了,沒有一個老人痴呆症。那些漢族老人家又不信佛,放在老人院裡面,每天都盯著電視看,看久了他就傻了,他每天都在那兒發呆,唯一的事情就是看電視,看電視久了血液循環又不好,很容易變癱瘓掉,很容易就變成老人痴呆,(得了)老人痴呆以後,他連回家的路都找不到。現在我們就鼓勵他們你不信沒有關係,你跟著那些藏族人,轉那個轉經筒,一百多個轉經筒,你就當鍛鍊身體去轉,轉多了一聽他們那些(藏族)老人家都在唱「嗡瑪尼班咪哄、嗡瑪尼班咪哄」,他們聽多了以後,不知不覺他們也跟著「嗡瑪尼班咪哄、嗡瑪尼班咪哄」(眾笑)。這一下好了,很多人精神開始有了。覺得有參與感了,覺得好像我們不同的民族,沒有信仰的,好像也沒有被孤立,一下子兩面融入進去了。那些藏族老人一看,本來沒有信仰的人信佛了以後,把他當寶貝一樣看了,寶貝得不得了,這一下他們更融洽。老人痴呆就慢慢慢慢降下來了。你可以看到,特別明顯。
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那種長期的修煉。這樣的話,我們的大腦也不會一下衝動上去,一下子下來。你看很多人精神失常也好,或者想去跳樓啊精神崩潰的,(那是因為)沒有平衡啊!不像我們佛教徒,累了疲倦了,我們還可以找佛菩薩求一下加持,像滾燙的開水,我們用冷水稍微澆一澆,讓它稍微平靜一下,我們的大腦也是一樣,裡面太亂了,整個所有的網路都已經相互交差了,都亂掉的時候,讓佛菩薩清理清理,這樣的話我們事業也會做得很好。到目前我的經驗就是這樣,虔誠的弟子,最後事業都做得非常好,就怕半信半疑,這樣就沒有太大的加持力。所以一定要信心嘛。
這樣一天下來,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在空檔的時間裡面你就持咒,因為持咒是佛菩薩給我們最方便的「法門」。它不像經典,你要拿本經典上車上面唸經,當然我看到了有很多人坐大巴一上車就把經典拿來就這樣念(上師做念的姿勢),結果所有的人都異樣地看著你,異樣地看我們是不怕的,只是說,有的時候有很多不方便之處。特別是像上班的時候,人家都在那兒上班,忙得不得了,你還拿本經書在那兒看,人家覺得你不用心。哪怕你沒事做,拿張報紙沒有人會說你,但是你拿本經文人家就開始說你。所以我們還是在空餘的時間就持咒,這是很方便的,人家也看不見,我們自己觀想、持咒,在這個時候修行是一樣的。
中午休息時間,如果你有時間,也可以重複地唸一唸比如你認為我要唸唸《金剛經》啊,唸唸《心經》啊,唸唸《地藏經》啊,可以啊,在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加進來。就像每天三頓飯一樣,我們中午吃完飯總要有些課本唸誦一下嘛。沒有其他的,你就唸唸蓮師的經文也可以。
晚上,最主要就是普賢行願品,是佛陀所傳的所有的經典裡面最精華的大願,裡面從禮敬諸佛,普皆供養,懺悔罪業以及請佛住世,請莫涅槃啊,請轉法輪啊,功德回向啊,所有的七支分啊,都有。所有所有的修行,一定需要這部分。你看包括我們放生,我們也要念這部分。晚課我們就簡單地說,就把《普賢行願品》當作我們的晚課,晚上從91頁開始,一直到唸完為止。
唸完,在功德回向之前,如果你真的是在睡覺前的話,你就默默地在那兒想一想。我今天一天到底幹了些什麼,我好事做了多少,壞事做了多少,我知道的有多少,不知道的有多少,也許很多時候是我們記得的,也許很多時候是我們不記得了。不記得的好事沒關係,如果有記得做錯了的事情,行業做錯了,言語做錯了,心靈做錯了,我們用心去懺悔。希望明天以後我再不要犯這些錯誤,我們就很虔誠地來觀想金剛薩垛,然後懺悔我們的業力,來洗心。這個,你在做功課時可以做,睡覺前幾分鐘也可以。你好好用心地懺悔一下。誦一下百字明,三遍,七遍,二十一遍最理想。三遍有什麼好處呢?所有的罪業被你懺悔之後,不會再發芽了。七遍以後他開始淨化了,二十一遍全部洗乾淨了。洗得乾乾淨淨的,一點都不會生了,因為很虔誠地這樣懺悔。所以能夠做到的,二十一遍是最好的。實在做不到,那就三遍,念滿這三遍以後,睡覺前,還是要記得一下,自己是佛教徒,因為懺悔完了,懺悔完了要幹嘛呢?功德要回向,剩下的都是好事兒了。
做的好事一方面供養給諸佛菩薩,希望佛菩薩繼續加持我有這個能力,然後我們再把所有一切的功德回向給六道眾生。希望六道眾生因為我們所回向的功德能夠脫離輪迴成佛,如果我們有一些自己往生的親人,我們可以想,以某某人為主的所有六道一切眾生,希望他們能脫離輪迴,用心地去想,而不是輕描淡寫地說說而已,可以去想一想,地獄、畜生道、惡鬼道,幾秒鐘時間各各想一下,他們現在正在遭受的痛苦,希望我的功德回向給他們以後,他們能夠脫離輪迴。然後,如果很多時候你還想不太出來,你就像《普賢行願品》裡所講的,以前文殊菩薩是怎麼做的,普賢菩薩是怎麼做的,希望我把我的功德也學他們一併回向給眾生,這個也是個方法。所有回向完了以後,舉起雙手合掌,好好祈禱一下,幹嘛祈禱呢?記得我們還是佛教徒,所以到佛前面告個假啦,再磕三個頭,好好地做一下皈依,希望我明天醒來還是像今天這樣,繼續聞思下去,走修行的路。然後在那裡幫自己好好發個願,比如,希望我的虔誠心越來越堅定、不退轉,希望我的菩提心越來越增長,希望所有眾生心中能夠產生菩提心,希望我在修行的道路上面沒有障礙。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能夠真實地像諸佛一樣利益眾生。好好地發一個願。那個時候你還有什麼世間的願,什麼明天我把這個公事做好啦,把家庭照顧好啦,這個都可以發願。功德都回向完了,一點都不貪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好好發願。而且這個時候發願都會成功的。
好,這一下,身心全部乾淨了,一天當中不乾淨的內在的心也洗了,外在的身體也洗乾淨了,回去可以美美地睡覺。睡覺前也不要糊裡糊塗地享受,希望諸佛菩薩上師們融入我的心裡,進入我的心裡面加持我,以這樣的方式入睡,這樣一天我們就能夠以一個很清淨的狀態進入睡眠當中,明天早上起來我們想,諸佛菩薩呼喚我們,當我們醒來的時候,諸佛菩薩所有諸佛菩薩上師們從我的身體裡面離開通過我的梵天穴,坐在我的頭頂上。白天我們要去上班,開個車子,就想,所有諸佛菩薩跟上師們坐在我們頭頂上加持我們,那我們開車出去也安全了。走路的時候就想繞著他們嘛,順便也做功德了,吃飯的時候就想,他們跑到我的喉嚨裡面來了,我吃的時候就供養給他們了。上供諸佛菩薩也做了,下施六道眾生也做了(這時上師用左手做手勢,指向胃部)。其實就是一種善巧,所以修行不一定要有場地啊什麼,有,當然很好。沒有場地,沒有這個機會,你就用觀想的方式,隨時隨刻都可以做上供,都可以做下施,這個又簡單又方便,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這樣的話,一個簡單的功課,又不複雜,又在輕鬆的情形之下我們就可以累積到很多的福報。當然,中間你還有多餘的時間,你就多聽聽佛法啦,多看看佛經啊,這些都可以,中間我們就可以自己繼續加進去。簡單來講我們的功課就是這樣。
(早晚)定功課意義:修行的秘密藏在這“三個字”裡
來源:寧瑪德格嘉絨寺
有人問宗薩仁波切:我每天規定了修行的功課和時間,但一旦沒有完成就會愧疚自責,這是不是陷入了另一種執著?
仁波切答:你寧可繼續保有這份罪惡感。我們有太多其他毫無意義的罪惡感。對無法修習佛法所產生的罪惡感,就這個階段來說是一種加持。
平時我們在每天的修行中有定課(或早晚課),很多人從開始做課到結束,連剎那的喜悅都沒有,好像是一種懲罰般:“哎呀,快點結束……”心裡著急,然後越念越快。心根本沒有進入狀態。雖然表面上在做課,在打坐,在修行,實際上心裡卻在胡思亂想。或者有些人乾脆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或者如慧律法師說的:他們功課通常都是散持。問老菩薩:'一天念多少?'她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有空就念。'那麼,沒空呢?——沒空就看電視。
世間人就是這樣,因此修行無法成就。一定要定功課,看一天要念多少佛號或經咒、磕頭,一旦定好,就絕對徹底執行,要堅持,要雷打不動。定課不妨少,但是不許中斷。所以,你的定課能不能堅持下來,能堅持多少年。決定了最終的結果,鄔金蓮師說:"雜有綺語誦一年,不如禁語誦一月。
這些功課完成後做事時可隨時隨地在散念積累資糧。你炒菜,照樣念咒,利用廢時,很好。在爐邊炒菜,又熱又有煙,本來很苦惱,轉為用功,變廢為寶就安樂了。
1 早晚課的簡單含義
每天要反省,每天要想自己的過失。我們的早晚功課,早晚功課不是為佛菩薩做的,是為自己做的,就是修懺悔法門。
早課提醒自己。所以我們對照選讀的經文,提醒自己。我今天的想法,我的思想、我的行為,希望能否與佛法相應,每天早晨做早課提醒自己。
晚課是反省,與佛教誨相應的,好,我今天做到了,明天要保持,不能失掉。沒有做到的,要生慚愧心,一定要發改過的心,明天我一定要做到。這樣子做早晚課,早晚課就有功德。幫助你懺悔,幫助你發現過失,幫助你改正過失,那叫修行。
早晚課是形式,真正早晚課在日常生活中,面對老人上好孝心的課,面對做事情上好正知正見的課,上好願力的課,面對逆境上好深信因果的課,上好離相修善的課,應該把早晚課擴大到二、六時中,二、六時中無時無刻不是在覺悟,白天做事情的時候,都在念念為眾生而做,加上正知正見的念頭,對眾生慈悲,平等待人,無私奉獻;晚上躺在蓮花上,願眾生都躺在蓮花上念佛,睡覺也在覺悟中。只要這樣做了,才是真正意義的早晚課。
兩位大德對於早晚定課有很好的開示,推薦有緣:
2 夢參老和尚:不論你修哪一門功夫,一定要做到不間斷
修行的秘密藏在這【三個字】裡!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聖號,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斷,這個就難了。念一千聖號很容易,那你一個小時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夠不斷念三年,得靠你堅持力量了,經常一打閒岔就把你岔過去了,你有時候就斷了。不要說一千聲,十聲都有時候還斷,忘了,這叫業障。咱們經常說業障業障,當你發一個願,修行的功力做做給忘了,誰讓你忘的?不是你自己想忘,業障。這有默念的金剛念法,不出聲,能夠做到三年,一千天大概是三年吧!你發願一天誦一部地藏經,三年不斷,十年不斷,二十年不斷,那利益更大了。
一般的說,我們出家人,乃至於四眾弟子,這個願力我們是能做得到的,你一天吃完飯幹什麼?一定要了生死,這個就了生死的。第一個信力不夠,沒有這個信心,第二個願力不夠,做做就斷了。假使你發願一個功力,哪管先念一部心經,一千日不斷,一天不斷;或者你一天念十聲阿彌陀佛,十聲不多吧?一千天,一天沒斷過,每天必須念十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恐怕有的人念不了十聲吧?但是他中間斷。這在西藏講密宗時候,中斷魔障最厲害。你念個咒,或者修一個法門,那魔鬼就使你斷,不讓你相續。一斷就完了,斷了得重新再起。斷了之後,你再起,得從你再起那天算,重新另算,以前的都沒有了。修道的時候,最難的不中斷。
我經常跟我們道友說功課不要定太多,太多你做不到,也容易中斷。說我一天念一千聲,就念一千聲阿彌陀佛,時間很短。一千聲好長時間?但是我天天不斷,可就長了,日久才見功力,愈久功力愈大。說一劫兩劫,為什麼修那麼長?他斷了,修修斷了,斷了得重新再開始。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希望我們的道友,不論你修哪一門功夫,一定要做到。做到什麼呢?不間斷。
3 明海法師:那做早晚功課詳細到底什麼好處和意義呢?
先講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做早晚課?
這裡面有些原因是可以非常明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有一些原因不好用語言表達,它要經過實際的體驗來領會。早晚課是出家人在寺院裡修行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我覺得,對出家人的生活來說,早晚課是必要的,必須的。在家學佛的人也可以有自已的早晚課,而且早晚課的時間、內容、方式都可以靈活掌握。
出家人的早晚課一般要在寺院裡面集體做,集體做早晚課在一個團體的生活當中有多種作用。
第一個作用就是可以使人精進。
寺院裡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上早課,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我們這裡是四點半,有一些寺院是三點半,夏天可能不覺得怎樣,冬天就非常冷。所以出家人要早起,不能睡懶覺,這對每一位師父都是一個約束。這種約束是通過早課的製度,通過集體課誦的形式形成的,不需要特別地有人去督促。
有一句俗語,“早起的鳥有蟲吃”。那麼早起的人呢?早起的人在心理上有優越感。有時候我們早上起來念完經,吃完飯,天還是黑的,一般很多人還在睡覺呢。春夏天,雖說天亮得早,人們不一定起得早,但我們還是早起,這時能聽見春天的鳥鳴,看到滿天的繁星,能夠感受到大自然,感受到宇宙生命的運行,心理上有一種健康的優越感。這不是傲慢,而是於身心有益的優越感。早晚課能督促我們早起,使我們不懶惰,在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信心,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有時候早起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冬天很冷。你會想再睡一會,再躺一躺,覺得很累。我們的老和尚曾經說過,一聽到打板的時候就應該“騰”一下起來,這才是正確的。你在床上多躺幾秒鐘,幾分鐘,在人生的路上可能就因為這幾秒鐘、幾分鐘,把事情耽誤了。所以在早上起床就體現出精進,體現出生活的態度。抓緊時間,珍惜每一分鐘,在團體中養成自律的、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早晚課的直接作用。
第二點作用是使我們能夠自利利他。
在出家人的生活中,通過做早課晚課,一方面誦經自修,另外一方面也是利他,就是為世界、為眾生祈禱、祈福。現在我們一般不太容易理解,說為別人祈禱,有用嗎?有那種力量存在嗎?在一個比較完整的社-會中,總有一些人以宗教的形式在祈禱,比如佛教誦經,念誦咒語。它在無形之中能夠改善人們生活的氛圍,營造另外一種生態。祈禱所念誦的經文和咒語,有其特定的內涵,通過出家人集體的禱告,確實能夠產生超越我們想像的力量。這一點,也有人試圖用科學的方法去證明。其實既使沒有科學的方法來證明,它也是事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我們知道近代物理學認為一個物質的結構具有波粒二像性。一個事物的存在,普通人多半會注意到它的粒子性。因為粒子的特性是可觸的、可見的,比如說一個個的固體。另外一個特性是它的波動性。一切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而分子又由原子構成,原子由電子,質子構成。這些微粒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我們觀察這個茶几,看起來它是沒有動,可是它內部的電子質子沒有停過,一直都在運動。它們的運動就在環境中形成一種波。這就是說每一事物包括人在內,在這個世界中的存在,除了所佔的空間,從微觀粒子這一層面來講,它每時每刻還在向周圍傳達一種波動,一種震動。我們早晚課誦念經就是通過一種聲音,還有每個人的心力,向世界傳播一種波動。這種波動是一種和諧的力量,能給世界帶來吉祥和安寧。
語言的力量也很強大,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三個完全一樣的碗或杯子,裝進條件完全一樣的剛蒸熟的米飯。你每天對第一碗米飯說,“我喜歡你,我謝謝你”;對第二碗米飯說,“我討厭你,笨蛋!”;然後呢,對第三碗米飯不理它,也不罵它,也不讚美它。過了一段時間,人們發現,這三碗米飯出現了不同的情況:被讚美的那碗米飯發酵了,就像釀酒一樣,微微地帶點酸味,帶點香味。每天被罵的那碗發霉了。那個不被理睬,漠然視之的米飯是什麼情況呢?你們想的可能是在發酵和發霉之間,可是事實上,它比發霉更糟糕,它發臭了!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第一,說明人的語言本身有力量。既使你說“我感謝你”不是真心的,沒關係,你就說我感謝你,它同樣能產生正面的力量。語言的這種力量是人類在長時間的集體文化中約定俗成的。在這種習俗的符號裡面,我們看見感謝兩個字就很高興,看見笨蛋就不高興。第二點說明人的心是有力量的。它有一個物質力量,可以改變事物;第三點說明對一個東西最糟糕的態度是不理它。大家想一想,我們從小到大,父母或者老師有時候跟我們說好聽的,有時候也罵我們笨蛋。那麼,老師或是父母以愛心罵我們的時候還是不錯的,最糟糕的是根本就不理我們。一個人如果長期生活在缺乏關心和愛護的環境中,他的生命就會慢慢地枯萎了,生命的活力和快樂也會漸漸地流失。現代的社-會中,憂鬱症,心理疾病越來越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競爭的壓力很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漠了。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更主動地去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傳遞出一種樂觀積極的生命訊息,傳遞出一種和諧慰藉的生命波動。
早晚課的誦經祈禱,當然不是罵,它是讚美,是祈福。這種力量是真實存在的。雖然出家人表面上沒有實際做什麼勞動,但是他早晚的課誦,能給世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安寧,帶來吉祥。這是早晚課的第二個作用。
第三個方面就是能夠和其他生命溝通交流。
在早晚課誦時,我們念誦佛菩薩的名號,念誦經文咒語。前面我講到,語言是一種信息,它一方面是表意的,另外一方面也通過文化的認同和集體的約定俗成,傳達一種力量。佛教的一句佛號、菩薩聖號、咒語,所蘊含的力量,比“我喜歡你”,“我感謝你”,要大得多。因為在佛教的世界觀裡,它的時間比現在人類科學能認知把握的歷史要長。我再打一個比喻給大家講一講,比如說你要去大學里辦一件事,如果手上拿著校長親自寫的條子“請各部門,關照某某同學”,那麼你肯定很順利。但是你離開這所大學,到別的地方,比如說到柏林寺吧。還拿著這張條子,來報到、安排住宿,就行不通了。在柏林寺你要找負責的師父幫你安排。那麼我們念佛念菩薩的名號呢,它可不是在一個學校的範圍,在一個寺院的範圍,在一個國度的範圍起作用。它是在整個宇宙,在整個生命存在的範圍跟所有的生命宣告,說觀音菩薩是我師父。觀世音菩薩也好,阿彌陀佛也好,他們是在一個遠遠超出於寺院、學校和國度,在一個無限廣闊的生命世界中,普遍受到大家的尊崇,受到大家認同的一種力量。所以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是皈依,就相當於是向所有的生命宣告阿彌陀佛是我師父,觀世音菩薩是我師父,我是他們的徒弟。這個世界裡不太和諧的、調皮搗蛋的那些生命,馬上恭敬你了,哎,你有什麼事?我們能幫你辦什麼?所以說,念佛號,念菩薩名號,有很大的作用。當然注意啊,這是打比方說的,我的解釋是比較通俗的,而且只是從一個層面,當然遠遠不止我說的這個層面,還有其他的層面。
我們在早晚課還要念經,念咒語。咒語是印度梵文,裡面也有很多佛號,菩薩名號,還有很多內容是我們不能理解的。假如說是佛號,菩薩名號,就相當於說佛菩薩是我師父,但那些不是佛菩薩名號的部分相當於是什麼呢?有一些就像宇宙裡的一種秘密口令。我們一念,啊,所有的門都向我們敞開了。當然所有的門,最重要的是我們心裡的門,都打開了,這是念咒的作用。
第四個是促進健康的作用。
做早晚課,站著念誦,是按照一定的方法規矩來進行的。如果方法得當,有利於保持身體的活力和健康。具體的方法下面會詳細講解。
為什麼要做早晚課講完了,現在講怎麼樣做好早晚課。
對各位來說,現在在柏林寺做早晚課,有很多不適應。特別是這些咒語,字也看不懂,也聽不懂。首先,你們不要著急去弄懂這些咒語的意思。如果它真有一個簡單的意思,它的力量也許就沒有那麼大了。正是因為它的含義不好用語言直接地詮釋,所以古代人沒有翻譯過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上殿的時候,你們站在那兒听就好了。不要著急,放鬆地站著,只把注意力放在耳根上,聽這個聲音。特別是在萬佛樓,那麼多人共同發出的聲音,讓你的身心跟它一起去共鳴,感受在那個環境下產生的那種氛圍,那種震動。短時間內掌握不了功課的營員可以這樣體會一下。
在殿堂裡面,我們站立的姿勢(示範):腳是八字形的,前面兩腳尖相距是八寸,後面兩腳跟是兩寸。身體不太好的人,腳可以稍微站開一點。然後注意你的重心一定要落到腳上。重心落到腳上,全身會放鬆。合掌要適度,兩手不要使勁壓著,但是也不要鬆懈,不要垂下來,也不要頂到嘴上去。眼睛的余光能看到無名指。最重要的是要放鬆肩部,我們一合掌,肩或背容易緊張。
放鬆不是鬆鬆垮垮,它有一個感覺,好像身體中間有一個柱子,感覺整個身體的重量都放在下面去了。這種狀態和打坐的狀態是一樣的,不要鬆懈但是也不要收緊,身體保持自然的姿勢。如果你不放鬆,可以注意腳,腳很重要。腳稍微站開一點,太近了就不容易放鬆。還有一個要點,就是腳趾要有微微抓地的感覺。就像烏龜在地上行動的時候,爪子微微地抓著地。膝蓋不要挺直,微微地放鬆之後,讓它自然直,知到膝蓋是鬆的。我們的重心往下放,最大的障礙就是膝蓋,往下放到膝蓋這裡,你覺得放不下去了。膝蓋放鬆了,重心就放下去了。這個時候你可以閉上眼睛,也可以收攝眼光於鼻端,感覺身體中間像有一個柱子,整個人是掛在柱子上的。其他的部位全都是放鬆的,只是掛在中間一個虛擬的柱子上,整個氣都在那個柱子的中央。上早晚殿的時候,保持這個站姿不要動,除非是儀軌要求動的。因為越動越累,越換姿勢越辛苦。如果你覺得累,就讓它累,讓它自已轉化,自已調整。
在念經的時候,要用逆腹式的呼吸法發聲。什麼叫逆腹式的呼吸法呢?念經要注意換氣,當你念到中間要吸氣的時候,就收縮腹部,使胸部充滿氣。然後你再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腹部又鼓起來了。當念誦發聲的時候,你的聲音是往外走的。那麼體內的氣是往上還是往下呢?是往下沉的。發聲有一個要點,它的力點是在腹部。什麼叫力點哪?比如說我推東西時,力點在我的腳下。那麼當你發聲的時候,你的力點就在腹部,不是在胸部,也不是在喉部,所以喉和胸是放鬆的,使勁的是肚子。這個經念久了,不應是嗓子痛,或者是胸悶,應該是肚子痛。當然肚子痛不是裡面痛,而是肌肉痛,因為它老要收縮換氣。這需要時間訓練,包括說話也是如此。念經的逆腹式呼吸,是符合美聲唱法或是播音的發聲技巧的。聲帶、喉部、胸部都要放鬆,換氣的時候,腹部收緊,出聲的時候,吸的氣往下沉。力點在小腹部。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呢,你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把意念放在腹部就行了。這樣念經才不會累,而且不會因為念得時間長,傷氣傷身體。
再來講講心態。我們念經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種心態,最重要的心態就是古人說的“隨文入觀”——隨著經文觀想。這需要對經文有一定的理解。比如說做早課的時候,念到“三途八難俱離苦,四恩三有盡沾恩。”你可以觀想,三途八難所有苦惱的眾生都很快樂地離開了苦難,所有於我有恩的人都得到了佛法的利益。念到“國界安寧兵革消”時,觀想整個世界沒有戰爭了,軍隊都放假了,武器都銷毀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隨著經文的意義觀想。另外,也可以不隨著經義來觀想,閉上眼睛或是微閉眼睛,想像念經的嘴像一個探照燈似的放光,照射到四面八方。光是一種波動,一種美好的信息。還有一種方法,你一面放鬆地念經,一面觀想胸部放光,照到四面八方去。照耀的範圍可以十分廣大,在一個無邊無際的宇宙裡面,都閃耀著你所發出去的這種光。
整個天地之間,只有你一個人。念經的聲音在整個宇宙之間迴盪,在虛空中迴盪。每一個音聲的振動,都穿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傳達給所有眾生。當然你們也可以給某一個具體的人祈禱,假如這個人在美國,念經的時候就可以觀想我念經所發出的光明,一直照到美國去了,照耀著他,給他帶來安寧。還有,我們早晚課念經的時候,要能夠返聽。返聽的意思是說,一邊唸經,一邊返聽自已念。只是專心返聽自已的音聲,其他的一切都放下,不管它。用心的方法和技巧根據個人的體會,可以不一樣。這是上早晚課的方法。
念佛要養成有定課的習慣
益西彭措堪布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漸養成有定課的習慣。但一開始也不要多,因為現在人的心普遍虎頭蛇尾,前面念的特別多,後面就根本不念了。但修淨業不能這樣,要細水長流,堅持一生。
為什麼要定時呢?因為我們的心力平時非常分散,如果不用一種規矩去控制它,就很難形成力量。
如果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里念一會兒佛,時間長了就會成為習慣,容易堅持一生。當然比較繁忙、事務很多的人不要定太多,不然沒辦法保證每天按時完成。但再忙的人,至少也要早晨起來念十五分鐘佛,這應該能做到。
要注意的是,必須每天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做,要讓它雷打不動。因為這樣就容易「上癮」。有了這個癮以後,貫徹一生就不困難。到臨終那一天,也自然會這麼念,這就非常有效。
就好比抽煙的人,如果每天都在那個時候抽一隻煙,逐漸就上癮了。之後癮勁一上來,就不得不抽。透過這個世間惡法的比喻,要領會的是,需要以一種力量來控制自己的心,要點就是定時。時間上一旦固定,到時候心自己就會反應,反應的次數多了,不這樣做就不舒服,這就叫習慣。
再打個比方,比如一個人喜歡看《新聞聯播》。這個節目是每晚七點到七點半定時播放的,所以一到這個時候,他沒去看就全身不自在,一定要看才行,否則心裡會一直覺得少了什麼。以這種習慣,他就能堅持幾十年看新聞。這也沒有別的竅門,唯一就是定時、定量、定相同的內容。
又像有些人晨跑,定好了每天五點半跑。如果他很有意志力,最開始能堅持下來,那確實習慣了以後,幾十年都是這樣。就是因為已經養成了習慣,一到那時候,不起來跑都不行。
當然,最開始要有意識地克服自己,而達到一定次數後,就形成了習慣,那時就自然上道了。像這樣,內在的生物鐘一旦設定好,到時候它就會提醒你,你就自然要去念,不念都不行。
想一想,這是不是非常好的方法?能做到這一點的話,是不是可以保證臨終那一天,再怎麼樣都會念佛?不過,現在人都普遍繁忙,所以不要定太多,定多了做不到,寧可先少定一點。
當然,如果自己沒有什麼事情,平時比較悠閒,就可以定多一些。定好以後,每天完成的時候就不要很急、很慌張,要一個一個地念完,一句一句地念好,而且爭取超額完成。這樣日久天長就很有力量。
總之,一定要有定時的念佛。這是我要強調的一個非常大的要點。也是在實踐上貫徹「一向專念」的要點。持名念佛法門非常簡易,你能按這樣來做,心裡就常常有佛,逐漸地佛就佔了你心中主要的位置。每天都能堅持這麼修,臨終的時候就很有希望。
我們看過去往生的人,很多人並不是有多高的功夫,但他有信願,而且他有一個淨土的定課,一生堅持不斷。這樣的人,心都很穩固,不是跑東跑西,換來換去,心不會像牆頭蘆葦一樣隨風飄。否則心不穩固的話,要成就也很困難。
聖嚴法師:在家學佛者如何定早晚課
課誦的原則,以定時做定課為主。內容應該包括供養、禮拜、禪坐、持名、讀誦、發願、回向等。
所謂供養,是在佛前擺設香、花、燈、果、淨水和食物。如果條件許可,應當每日換新,保持鮮度;否則亦不當有腐爛、污染、凋謝等的現象發生,以維持佛前的整齊、清潔和莊嚴為原則。
所謂定時做定課,是指在每天的同樣時段,做同樣的功課。最好是選擇頭腦清楚、身心舒暢的時段做課誦。通常是以清晨起床,盥洗之後,早餐之前;或晚餐之後,休息一段時間,就寢之前,為最好的兩個時段。兩個時段加起來,每天至少需要一至兩小時;但也不需要超過四小時,否則課誦時間太多,會影響平常的家庭生活及工作。如果情況特殊,也可以選定上午或下午的任何一個時段,來做定時的課誦。
課誦叫做恆課,又叫日課,就是每天必須有的修持活動,不能間斷。它的作用相同於每晨起床後要漱口、洗臉、飲食、灑掃庭院、大小便利一樣,是保持身心平衡,也是修身養性、警策精進的生活方式。修行的目的不在於形式,形式卻能夠幫助我們達到身心安定、健康、幸福的目的。除了自我的修練和反省,也有諸佛菩薩和護法龍天的加被與護持。
課誦的專案可多可少,只要每天相同即可。內容可依時間的長短及個人的喜好而有所選擇;但是供水、獻香、禮拜則不能缺少。個人課誦,不一定要用榆磬等法器,亦不一定要會梵唄。若不致打擾他人,可用小榆。在獻供及頂禮三拜之後,早上誦「大悲咒」三遍至七遍,「心經」一遍,三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然後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四十八或一百零八遍,再念普賢菩薩十大願或四弘誓願,最後是三皈依,唱回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然後頂禮三拜,課誦完畢。
晚課應該是在下午或是晚餐之後,同樣供養、禮拜,然後誦《阿彌陀經》或「懺悔文」一遍,也可以只誦「大悲咒」七遍,念「心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念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聖號四十八或一百零八遍,接著四弘誓願,普賢警眾偈,三皈依,回向偈:「願以此功德,回向諸眾生,解脫三界苦,皆發菩提心。」頂禮三拜,晚課即結束。
因為課誦的人,進度有快有慢,有的會唱,有的不會唱,除非環境許可使用法器唱誦,否則不用法器,唸誦即可。經咒的遍數也以快慢不等而酌量增減,以配合時間為宜。
如果時間允許,可酌量延長至四十五分鐘或一小時。在早課之前,晚課之後,亦可增加靜坐時間二十五到三十分鐘。最好能夠向正統的佛教靜坐老師學習安全的靜坐方法;否則也得把姿勢坐正,身心放鬆,默唸佛菩薩聖號,一心專注,不急不緩。如果不習慣靜坐,也可採用禮拜的方式,以定時或定數禮拜佛菩薩。以無所求之心禮誦和靜坐,是最正確和安全的;否則容易引起幻象、幻景、幻覺,而引發身心的障礙。真正的修行是沒有條件的,當然,它是有目的的;而修行的本身就是目的。
如果僅願把課誦時間加長,而無意靜坐或增加禮拜的次數,則可以在早課的供養、禮拜之後,加誦「楞嚴咒」及十小咒;晚課的供養、禮拜之後,加誦《普門品》或者增加「大悲咒」的持誦遍數至二十一或四十八都可以。
如果居家無事,也可以在白天任何一個固定的時間,禮拜經典。拜經的方法,也是先做供養,然後一字一拜,每拜一字應念兩句拜經詞,例如:拜《法華經》時,每拜一拜,當念「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如拜《華嚴經》,則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華嚴海會佛菩薩」。如拜《金剛經》,則念「南無般若波羅蜜多金剛經,南無般若波羅蜜多會上佛菩薩」。如拜《彌陀經》,則念「南無佛說阿彌陀經,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如拜《普門品》,可有兩種唸法:第一因為它是《法華經》的一品,因此比照拜《法華經》的念法;第二則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如拜《地藏經》及《藥師經》,即可以此類推。
拜的時候,通常是用黃紙條或檀香,用大字的經本,逐字逐字地移動,拜到一定的經文與段落,或者是用筆記下所拜完的經文,或者用紙條夾在那一段、那一個字之處,預備下一次繼續禮拜。但是每次拜完之後,經本必須蓋上,不得散置或敞開。拜完一部經,還可繼續拜同一部經,乃至發願拜上幾十部、幾百部、幾千部,或是終身禮拜同一部經,拜得越多越好。
課誦之前;或者是發願課誦、拜經之前,可以有目的而為,或是為了祈求現實或來世的利益,乃至為了成就什麼功德;做完課誦之後,也可以發願祈求你所希望達成的願望。但在課誦時,應當專心一意於課誦,不得有任何祈求的念頭。最好的態度是,但為眾生離苦得樂,不為自己有所祈求,那就是菩薩道的修行態度。其實不為己求而修行,才是最大的功德。
為什麼要做定課?因為堅持定課是得利益的保障!
為什麼要做定課?因為,希望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能以這樣的密度,長久地、持續地、不間斷地與經咒保持一種接觸。
為什麼要做定課?因為堅持是得利益的保障!
就像在海拔很高的高原挖井一樣,雖然很難挖到水的,但如果選擇確定了位置,堅定、持續不斷地挖下去,也一定會挖出水來,這是用最笨的功夫也可以見效果。如果有人今天讀這樣的內容,明天讀另外的內容,後天不樂意讀就不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他的水很難挖出來。有的同修更可憐,看到念這個經、咒利益大,就跑去誦,隨後看到更殊勝的,又跑去念那個。想得利益,這事沒有錯;得利益的手段是去念,也沒錯,只是沒有堅持,不懂堅持才是得利益的保障。如果沒有堅持,就算是臨門一腳也沒有機會體現。這不是佛法的錯,而是我們的底子有問題。
我們能在平時靜下心來,真正地把自己投入到功課中,保持、保持再保持,堅持、堅持再堅持,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你,你會感覺到佛法的微妙,和對自己從心而外的改變和加持。有的人念佛,五分鐘就亂得稀裡嘩啦的,念十分鐘的佛號,好像是念了半輩子一樣,這個心都翻江倒海了。不把自己的心定住,學佛怎麼可能見得到利益?這些利益,無一例外都是由你的跟隨、行做而決定的,一個簡單又簡單的方法,你做還是沒做?
就像《地藏經》中百返生於三十三天的利益,你得到了沒有?如果我們真的念《地藏經》了,這個念是真貼進去、真投入進去、真感受其中、真在其中發願跟隨,發心供養,以至誠心來恭敬地藏菩薩了,這利益你必須得到。
為什麼學佛的人很多,得離苦的人很少?
為什麼學佛的人很多,臨終時能往生善道的很少?少在哪裡?
少就少在這個心上,在心上不努力,就算為了一己的利益,驅馳身心,使得勞累、疲乏、辛苦異常,也只能對佛法的大利益,望其項背。
當定課的形式在我們面前出現,還不懂忏悔和感恩嗎?還不明白,正是因為我們太懶惰了,才需要定課的嗎?難道你念經念佛是給佛菩薩念的?他們喜歡聽這些?不就是因為我們太懶惰了,佛菩薩慈悲我們,給我們的一個方便手段罷了!很多同修太放任自己了,如果在你真的明白通達了,這個放任你可以做的;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狀態,放任,只會導致你去地獄的可能性十分巨大。
對無量無邊的眾生來說,佛法出現於世,是非常慈悲和幸運的事情,也是非常可怕、非常倒霉的事情。為什麼?如果沒有佛法出現於世,眾生誹謗正法的罪業沒有條件去犯,在所有罪業中這條最重。阿鼻地獄是最深重的地獄,由誹謗、毀壞正法而得入。很殘酷的事情就擺在面前了,佛法在這裡了,你怎麼辦?如果輕法慢教,對佛法不那麼在乎,那麼這個罪過依然非常深重,這就是佛法出現於世間的喜和悲。
你是歡喜奉行,還是恐懼萬分呢?如果你歡喜,懂得佛法的珍貴,能跟隨修持,這真的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如果對此恐懼,就要及時停下,想一想這條路你打算怎麼走下去。我很不慈悲,把這樣的事情告訴給大家。如果你真想學佛,不管你學得怎麼樣,這就是一條沒有回頭路的大道,只有咬牙走過去,你才會風雨過後見彩虹。如果看到這裡面隨便造作的罪業是如此的深重,不敢前行了,那麼就及時退出,別在世間大肆宣揚你是學佛的。
能學佛,這是很久以來廣修善行而得的機緣,這個機緣成熟了,代表我過去行做的努力都沒有白費。而如果這一生機緣成熟了,只是因為自己的怠惰散漫,因為自己的有口無心,因為自己的種種習氣,葬送了這難得的機緣,再次成熟會是什麼時候?可能已經是遙遙無期了!佛教講隨緣啊,真的要隨緣啊!度眾生更是要隨緣!他的緣分具足了,隨便一點點的小事都是前進的基礎;他的機緣不成熟,再大的推動,都是推向地獄的黑手。
對眾生來說,我們努力做,但是他們能不能信受,這要看他們自己的業緣,我們不強求,也不攀緣你一定要怎麼樣。正是因為我們的心裡還不平、還不謙和,要借助定課來幫我們,真正地投入其中,真正地享受其中,真正地感受其中。讓這個心在佛法裡慢慢地沾染妙香,就像被香熏染的衣服一樣,雖然自己不會發出香味來,卻因為被香普熏,長久沁在其中,而得妙香的受用,這個受用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已經非常非常難得和殊勝了。
想得到如此的利益,不肯去做功課是不可能得到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懶散也是不可能得到的。定好自己的功課,別那麼多,讓自己累死累活在其中,這就是佛法的罪過了。學佛沒有功德反而有了罪過,為什麼呢?因為不學還沒有那麼辛苦,學完辛苦了,讓周遭的人看到害怕了,這佛真不能學啊,太累、太難、太辛苦。這個讓人不能學佛的罪過是誰造作的?就是學得很辛苦的人造作的。咱們學佛輕松一點,愉快一些,享受其中,而不要苦哈哈地把自己定死在其中,這是不可以的。
各位可以想一想,自己學得是否愉快呢?為什麼不愉快呢? 如果對經文不能廣泛涉獵,很容易形成見解上的偏頗;如果對某個經文缺乏深入理解,就不會嚼出裡面的味道來。
因此,制定定課要遵循一個原則:定在適合自己條件的數量,適合自己根基的內容,適合自己的方法。隨後有一個進程,就是先深入,再擴展。
在家居士定課,單一點為好
大安法師
問:《無量壽經》最後有說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數,請問這些人數是當時已往生的人數或包括現在及未來往生的人數?每日定課是否可以聽經代替念經,即每日只念佛作為功課也可以嗎?若定課要念經請問哪一部經最適合末法眾生?
大安法師答:《無量壽經》最後有彌勒菩薩來啟問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多少不退菩薩往生極樂世界,有多少小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釋迦牟尼佛回答娑婆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轉的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這些小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就不可計數,大概我們屬於小菩薩的範圍,不可計數的範圍,還沒有資格到六十七億那個範圍裡面去,那是屬於菩薩摩訶薩,法身大士。
所以並沒有說天人往生的人數,天人往生的人數是不可計數,沒有具體的數目。同時釋迦牟尼佛講不僅娑婆世界有這個往生人數,乃至於講了十一個剎土往生的人數。這些如果說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應該包含三世在裡面,就是釋迦牟尼佛這一期的應化的這個過程當中不退菩薩往生的數量。
那麼定課,定課你應該要——念經和念佛,它是一個整體。那一般在家居士定課,比較單一一點為好,比如你就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經》後面會有三遍往生咒,念完三遍往生咒,再念一個《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讚佛偈》念完了就開始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或者一千、或者一萬,看你的時間的早晚來定,念完佛你再歸位念三聲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再念一個迴向文「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然後再有一個三皈依,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當願眾生那個,這作為你一個定課的內容。
然後你早課這樣,晚課也一樣。所以你在定課當中你最好還是念經,你不要去聽,無論是念佛、念經,都應該要自念自聽,啟用我們的聞性——耳根聞性,「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娑婆世界的眾生的耳根最利。
那麼我們念《阿彌陀經》,你就把它念出來、聽進去,自念自聽,比你不念聽外面的聲音,這個兩者相比你自念自聽的效果更好。所以你定課要念經,還是——如果時間短你就念《阿彌陀經》,如果時間長你就念《佛說無量壽經》,都很好。這個都是用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真如之境界來熏習我們這個污染的業識的心,要念的越多越好。
學佛的人一定要做早晚功課!
節錄自 宣化上人《華嚴經賢首品淺釋》
我有個問題,這是一個不重要的問題,但是我若說出來就是特別重要;我沒有說是不重要,說出來就是重要。這是什麼意思?各位都知道,我們早晨做早課,晚間就做晚課,然後講經。有的人就覺得做功課是不重要,所以我說我這個問題是不重要的問題。怎麼又重要呢?這個做功課和聽講經是同樣地重要。不是單單聽講經不做功課,也不是單單做功課不聽經,講經和做功課同樣地重要。
如果你能把早晚功課都背得出了,自己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早晚功課,那可以的;如果你不能背得出,你必須要來做功課。做功課一定要鄭重其事的,你天天做功課,自然而然這早晚功課就都能熟了,可以背得出了。背得出,你無論到任何的地方,都應該做早晚功課,人多要做早晚功課,人少也要做早晚的功課。
因為你修行,修行什麼呢?有人說:「我修心。」你修心?你管住你的心了嗎?你那個心真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了嗎?你心要是常常能入定,能「童子身中入正定,壯年身中從定出;壯年身中入正定,老年身中從定出」,你若能這樣,那可以的,你也不需要聽經,也不需要做功課了。
出家人應該做功課,做居士的也應該做功課,不應該把時間都空過了,或者貪睡眠,或者貪吃好東西,或者貪穿好衣服。你這回把這種的貪心都改過來,改成要貪著做功課,貪著聽經。聽經要有個貪心,這一句聽明白了,又想聽那一句,直到聽明白了為止。所以必須要天天來做功課,這就是修道。
不要像那些什麼也不懂的人,對佛教一點什麼都不明白呢!就說:「做早晚功課,這又有什麼用?這只不過唱唱歌,尤其這一套敲打、唱念,這是佛教的戲子嘛!參禪打坐才是佛教的弟子,才是佛的弟子。」他把贊佛、拜佛,都給說得是沒有用的,這樣的人簡直愚痴到極點。
你早晚功課不做,做什麼?睡覺!睡覺比做早晚功課重要。所以無論是一個人也要做早晚功課,人多也要做早晚功課,早晚功課非常重要的!除非你是做工的人,說:「我要是早上起得太早,或者晚上睡得太晚,就沒有精神,不能做工。」這樣可以的,可以方便一下。如果不是這樣,無論出家人、在家人都應該做早晚功課的。所以我說這個問題也是重要,也是不重要,看你怎麼樣想。愚痴的人就認為它不重要;有智慧的人就認為它是重要的。因為愚痴的人,不知道它重要,有智慧的人明了它是重要的。
宣化上人關於早晚課的答問錄
上人:無論是出家人,在家人,這個早晚的功課都應該做的。你們做居士的,不能到廟上來做早晚課,也可以在自己家裡也把它念一念。因為你誦經持咒,這就是清凈你的身心。你念經,念《彌陀經》你就想西方極樂世界了。你不打其他妄想了,這就是清凈你的身心了。你持咒,這個咒語都是梵音,你念得也不懂,就你一個不懂,也沒有什麼妄想了;沒有什麼妄想,這就是身心清凈。
所以,這個早晚功課,無論哪一位信佛的人,都應該天天做這個功課,天天不間斷;不是一定到廟上來做,就是在自己家裡都應該做的。自己規定一個課程,譬如我早上要念500聲佛。每一天我必需早晨要念500聲佛,晚間念500聲,或者200聲,就一個人,也應該做的;不是說到廟上來做早晚課才做,在自己家裡就不做。
尤其以前邪知邪見的人說,到廟上做早晚課只是儀式。不單不懂這個佛法,連這個世間法也不懂。世間人,你做一個什麼事情,你還得要常常去做,才有一種成就。譬如讀書,你要天天讀,你才能有成就。你修行也是這樣子。
上人:這是他自己的問題,既說不做早晚課可以,則不做所有的事也可以,那麼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也可以。是否他已到無修無證的程度上了?有這種程度才可以這樣說,若未到無修無證的程度上,不能這樣說。
再忙也要做功課
定課,是每個佛教徒的必修課,每天固定誦經、持咒或打坐,不僅能清淨三業、安住身心,安定而持續的力量也能轉化生命,讓個人內修自省的工夫,在日常生活中發酵延續,成為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文/許翠谷
書法家杜忠誥曾譬喻自己是「硯台上的農夫」,每天臨帖練字不中斷;「台灣之光」王建民也曾受訪表示,每天練投是他的例行功課……,各行各業都有基本功課要練,學佛也有每天要做的功課嗎?它在佛教徒的日常生活中又有著什麼意義?
「熟轉生,生轉熟」的基本功
「學佛,當然要做定課!做定課就是一個提醒,提醒自己作為三寶弟子應有的儀態、心態和生活方式。」長期於佛學院指導朝暮課誦的果慨法師指出,一般人常以為進禪堂、參加法會才是修行,但如果平常沒有一堂定課,進了禪堂,方法也會使不上力。佛陀時代雖沒有朝暮課誦,但佛陀和弟子卻是「二六時中,精勤修業」;換句話說,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在修行上。佛教傳入中國後,也以五堂功課作為修行的基礎,而永明延壽禪師更以念佛、打坐、講經等108件佛事作為每天的定課,提點恆課攝心的重要。
尤其現代人的生活紛擾忙碌,經常在生活和工作的漩渦中打轉,久而久之,不但看不清楚自己的心念,遇到外境與自己的想法衝突時,絕大多數都會隨著宿世業習而動,像風一吹,煩惱的種子跟著不斷變現,言談舉止自然也會走了樣。這時候定課就是維持身心穩定很重要的一個力量。
要讓功課與生活打成一片最好的方法,就是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藉由每天誦經、拜佛、持咒或打坐的方式,制心一處,讓身心有所依止安頓,唯有身心沉澱了,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而不被現象所矇蔽。
「不過理雖頓悟,事要漸修。」法鼓山僧團都監果廣法師進一步延伸,雖然佛法幫助我們明白生命的真實相,但是光有觀念並無法得到解脫,必須透過實踐修證才能有所轉化,法師譬喻,「定課就像一面鏡子,每天幫助我們反觀自心,一旦發現自己言行顛倒了,便再轉過來。」如此反覆不斷的修正過程,便是幫助我們從一向熟悉的貪、瞋、痴等煩惱,過渡轉化到我們所陌生的清淨智慧的覺醒生活,而定課就是轉化身心的入門磚。
一堂恆常不斷的功課
「修行不是一天、兩天,也不只是這一生的事,而是生生世世,所以定一個屬於自己的功課是很必要的。」回想三十多年前剛接觸佛法時,當時仍是在家居士的果廣法師,滿心歡喜找到生命的方向與意義,一開始信心昂然的他還設下了定課目標,期許三、五年內能透過禪坐定課清淨自己的身語意,「到後來我就不設限了,因為清淨身心,不是一年、兩年的事,而是每天要做的事。」
即使是大修行人像聖嚴法師,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是念珠不離身,隨時隨地都在佛號聲中,聖嚴法師也經常鼓勵大眾:「定課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要持續不斷,這才是做定課的根本。」
自稱「經常被習性打敗」的劇場導演蔡旻霓分享,六年多前的一場大病,讓她一度提起精進修行的心,不但每天誦經,還受菩薩戒、體驗短期出家等等,「但是當病情一好轉,我就懈怠了,做功課變得斷斷續續、可有可無……」直到最近連續參加多場告別式、參與臨終關懷,她才恍然學佛十年卻連基礎工夫都做不到,於是重新回到方法,老實修行之外,蔡旻霓現在也隨身攜帶經典,提醒自己再忙也要做功課。
但是每天做功課的目的,並不是要累計誦了哪些經、念了多少聲佛號,而是讓自己不斷提起善念和穩定的心。因為我們的心散亂慣了,當做功課的心念一起,身體所有的細胞都會自動處於做功課的狀態,變得安定而攝受。對此,佛畫家林季鋒感同身受;他說偶爾要定下心來誦經並不容易,但每次只要一拿起經本,自然而然會融入做功課的氛圍,林季鋒謙稱是佛菩薩的加持,實則是恆課在日用中生起安心的力量。
本文摘自人生雜誌電子報第326期
凈空法師:早晚課的用意、目的何在?
為什麼天天讀經,要做早晚課?早課的用意提醒自己,今天一天守好自己,讓這些不善的習氣不要出來,早課用意在此地;晚課是反省,今天一天過去了,我犯了哪些毛病,起了哪些不善念頭,希望明天過失能減少,善念能增長。這就是進步,這個早晚課沒有白做。一定要知道,早晚課是為自己做的,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這東西是佛菩薩講的,他才不要聽!為我們自己做的,不是為佛菩薩,也不是為別人,為自己做的,這才有功德。
「佛說善法」,你看經典上所講的,字字句句全是善法。本經前面三十六品、三十五品講得很詳細,就是細說五戒十善,我們可以依佛的教誨,來做認真反省的工作。每天讀誦,每天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有過失趕快改,沒有過失,勉勵自己不犯這些過失。一定要做到的,十善業道、六和敬,再提升,六波羅蜜要做。有這個底子,這真正叫菩薩,再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決定得生。
菩提心是什麼?蕅益大師說得好,真信、真願就是圓滿的菩提心。我真正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心、這個念頭就是無上菩提心。有這樣的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決定往生。
往生不難,縱然造了五逆十惡、毀謗大乘,沒有關係,我認錯;以前無知,我不懂事,做了這麼多錯事,現在我明白了,我懺悔,後不再造。我修十善,我修六和、六波羅蜜,求生凈土,親近彌陀,臨命終時,佛一定來接引,我們功德就圓滿了。
【我最後三拜的拜法】
我現在早晚拜佛,我最後的三拜是「我弟子凈空代過去現前父母、師長、冤親債主,及一切所緣眾生,禮佛三拜,求生凈土」。這是我學佛以來,最後三拜是這樣拜法的。
現在又加了三拜,「我弟子凈空代全球一切國家領導人禮佛三拜,求每個國家國泰民安,世界和平」。他們不拜,我代他拜,全世界每個國家,我們結這個法緣。我們不是說對某一個國家,這個世界上一個國家動亂,會影響全世界,我們希望每個國家都國泰民安,世界才會有和平。
做得到、做不到是另外一樁事情,我們有這個心。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意念能量不可思議。我們有這個意念,我們每天早晚都迴向,我們所修的點點滴滴一切功德都為此迴向,求生凈土,沒有第二個念頭。
凈土大經科注第三回 第536集 檔名:02-037-0536▲
【凈宗早晚課安排】
(早課)
1、念佛號,至少念半小時,有時間的應該多念,半小時還少了。
2、把《阿彌陀經》念一遍到三遍,這個花不了多少時間。
3、念《無量壽經》第六章,就是四十八願,這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早課就這麼多就夠了。
(晚課)
1、念佛號半小時到一小時,
2、念《阿彌陀經》一到三遍,
3、念《無量壽經》的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
如果你的時間不夠,念經可以減少,但是念佛不要減少。當然我們行住坐卧都要念佛,但是專念是很重要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專念,把念佛擺到修凈土法門的首要地位。
如果你安排了很多內容,念十幾種經咒,念了那麼多年了。比如天天念《地藏經》一下把這它放下,擔心地藏菩薩會怪罪你。實際上,這是凡夫的想法,你能專一念佛,地藏菩薩高興得很,怎麼會怪罪你呢?
當然,一心念佛,專念一句佛號,一般人做不到,原因很多,最關鍵的原因就是不明白這一句佛號起什麼作用,有好大的力量。歸根到底也就是理論上不了解,不明白,因而,產生了種種的懷疑。總認為這一句佛號太簡單了,太少了,小娃娃都會念,太不保險了,這完全是凡夫知見。
晚課是反省,已經做到的,要勉勵自己,明天要做得更好,沒有做到的,一定想法子做到,如教修行,這是早晚課,這早晚課才有真實的功德。
【最簡單的凈宗早晚課】
一、最簡單的早晚兩個課程
(一)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稱一拜或只合掌)
(二)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前拜稱)
(三)南無阿彌陀佛。(不必禮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聲。千聲。萬聲。以個人功夫忙閑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四)南無觀世音菩薩。(一稱一拜)
(五)南無大勢至菩薩。(一稱一拜。觀音勢至。為彌陀左右脅士。統稱西方三聖。念完了佛。理當要拜的。)
(六)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一稱一拜。極樂世界有很多的菩薩。將來皆是我的師友。也應當要拜的。)
(七)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是迴向文。也就是說明我念佛的願力。願是必要發的。)
(八)禮拜而退
(附註)以上功課,每天早晚兩次行之。洗手漱口,在佛像前焚香頂禮。如無佛像,或所住之處,不甚方便,不焚香頂禮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功德也是一樣。再者,凡括弧以內之小字不念。
二、念十口氣的方法
盡一口氣,念『南無阿彌陀佛』三五聲,或六七聲,共念十口氣,仍念迴向文一遍,一拜而退。
(附註)這是為了很忙的人,想的一個法子,費時不過五分鐘。最要緊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萬不可間斷,有佛像對著佛像去作,沒佛像就面向西方去作。
以上兩個念佛式子,皆是為忙人訂的。若有閑功夫,可在第一個式子第二項以後,念阿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三遍,贊佛偈一遍,(課誦本內全有記載)那是更好。這是最簡單、最合實際、決定成功的佛法。
三、念佛法要
念佛的時候,要把心中一切的事,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亂想。單把六字洪名,從心裡生起來,從口裡念出來,再從耳里聽進去,印入心中。必須想清楚、念清楚、聽清楚,這樣才能得到感應。---李炳南老居士講述(號雪廬,遵稱雪公)
學佛後,非做定課不可嗎?
是的,修學佛法,對於佛法的理解與實踐,必須透過恆常不斷的練習,以戒為起步,以定為重心,以慧為目的,成一螺旋形的狀態,向解脫之道前進。戒、定、慧三學的定,就是心的收攝,不使放逸,也不使懈怠,這個力量來自恆常不輟的「定課」。因此,學佛以後,最好為自己定一個每日恆課,並持之以恆地修持。
定課就是把佛所教導的觀念、方法,化為每天的功課,天天提示自己、警惕自己,要每天皈依三寶(佛、法、僧),要力行三學(戒、定、慧),要勤修六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並發願把佛法的利益迴向、分享給一切有情眾生。做定課就像每天提醒自己洗滌身心,淨化自心,可以累積我們修正自己的能量,從觀念認知的調整,到身口意行為的修正,相互增上,培養能量、累積資糧,達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行持與目的。
舉例來說,許多佛教徒喜歡看佛書,從知識層面來理解佛法觀念,但遇到生命困頓,貪心、瞋心和嫉妒心生起時,往往無法用佛法來轉化、消融,這是因為平常沒有下工夫修定的緣故,所以心不容易受指揮。聖嚴法師曾說,「定」的真義,「是在安定、平穩、和樂的身心狀態下,從事於持戒的修行生活。」修定的工夫,則包括靜坐、拜佛、唸佛與誦經等。如果能持之以恆每日做定課,日子一久,心自然會平穩,情緒也不會輕易受環境影響而波動了。
李炳南老居士開示:念佛人當把定課當飯吃,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你每天如果沒有一定的功課,就是掛名的佛教徒。
淨土行者,每天務必要有一定的功課,每天念佛或一千或三千,或一萬或十萬,皆不拘束,以決定不缺為準。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曾說:「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改變。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
所以應把修行定課當吃飯,才是好辦法。
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
一、朝暮二課若忙到萬分,晝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課不可不做,若做即要萬緣放下,一心繫念。
二、抱定弘誓,自行化他,逢人談話,即勸其學佛,若不如此,即是失去悲心。
三、凡有助於正法宏揚,或利益眾生等事,皆隨分去做,須遵不疲不厭之經訓。
四、見人有善,不嫉妒要隨喜。見人有惡,不攻擊要勸導,或守默。見人錯事,不指責要協助。
五、不借佛法求名聞利養,不在社團中播弄是非,不破和合眾。
六、無根謠言,意外毀謗,一切非理,皆要隱忍,寧捨身命,不退菩提行願。
慧律法語:早晚定課自我教育
九十二年四月之一
和誦經求福相關連的一件事,是在家學佛應當如何做早晚課誦的問題。每個人走入佛門,一定有一個基本的動機,依我個人的觀察:許多人會信佛,是因為對現狀感到困惑,覺得需要解決這些疑問,才尋求宗教的慰藉。處在現今的社會,大家都很忙,即使是佛教徒也得面臨各式各樣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的內容,會對佛弟子的身心現狀,造成影響甚至引發相當程度的壓力。所以,必須藉修行讓我們現實人生活動之中,過得安然自在,而做早晚課的目的,正是達成上述目標的一種方法。
早晚課的內容,應該要有達到自我教育的功能。透過對經典的學習,理解經典裡面的思想,將它落實到實際的人生活動,使我們學得如何清新自在過這個人生。早晚定課應該定位在上述的基點,離開這個前提,可能變成不切實際。
不同的經典有各自的中心思想及教育旨趣,每個人應該在經典裡面,發現它在教導人們以什麼樣的態度、立場來面對人生。所以,早晚課的原則,就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教育。例如:某人在現階段的問題是他的精神非常不安,那麼他的定課可能不是誦經,而是靜下心來反省。誦經、讀經只是觸發他反省的一種媒介而已,如果喪失掉自我反省的功能,早晚課誦只不過像放錄音帶一樣,沒有實質的意義。
至於定課的模式,我倒認為要針對自己的毛病來決定。好比脾氣暴躁的人,如果讀誦《華嚴經》「十迴向品」、「普賢行願品」,可能比較會有自我教育的功能。或者有些人積極從事社會服務,可是他的理智不夠強,對世間的觀察不夠敏銳,這時《般若經》的空義思想,正可補其不足。另外我個人認為,在作早晚課誦後,不妨撥出一些時間反省、參究自己有那些缺點需要改進。只要能每天知道自己什麼地方錯了,基本上每天都會不斷的進步,相信如此即能達到作早晚課的目的。
修學佛法落實生活
說到這裡,我想附帶一提一般佛教徒作定課常犯的毛病。
一、匆匆了事:因為每天都很忙,自己所訂的功課,彷彿是固定的儀式,一定要匆匆把它做完,做完好像就對佛菩薩可以交代。可是這麼一來,根本無法發揮自我教育的功能,因此效用很低。
二、本末倒置:有的一下子誦好幾部經典,早晚課做下來,花上一、二小時,這種方式或許家庭主婦比較適合,問題是否做完冗長的定課就是功德無量?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為往往只是簡單誦過,並沒有吸收經典裡面的精神,將之運用於人格的反省。照這種方式做功課,儘管修個二、三十年,只怕教育功能依然效果不彰。
整體而言,佛教徒易犯的毛病,是把修行只定在早晚課,而不瞭解真正的修行,是在每天二十四小時實際的待人接物之中。所謂早晚課,也不過是一種透過經典的提示,用來自我省察的固定時間而已。
做完早晚課必須檢討其成效,每隔一段日子,要自問修養有否進步,生命是否得到成長,這是最直截了當的檢驗方法。做定課的成效並不表現在一種特殊的生活模式,如靜坐由半小時增加為一小時,而是展露於日常生活中。總之,修行的動機是基於人生的需要,做定課的目的為圓滿的自我教育,一切有關做定課的問題,都必須依這個主旨來抉擇。
做事修行,貴在堅持
無論做善業還是造惡業,短時做與恆時做,其大小、輕重程度不能相提並論。
比如我們天天做早晚課,有些人剛開始有一些信心,也有一些感受,時間久了就不堅持了,變成了偶爾性的……這是錯誤的。
應該天天不間斷地做早晚課,這樣就把所有的力量都連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相續;把善根、福德連成了一片,變成一個總體。這樣對治煩惱、去除惡業的力量非常強大,積累的功德和福德也不一樣。
我們有時候事情多,要做完整的早晚課有一定困難,這時可以做簡單的;可以跟大家一起做,也可以單獨做。不間斷地做,相續也不間斷,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人覺得我不用上早晚課,我利用早晚課的時間修其他的法,時間也沒有浪費。
雖然沒有浪費時間,也做了別的善事,但是相續斷了,力量就沒有那麼強大了。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可以做簡單的,若是不方便念誦偈頌、儀軌,在心裡觀想、憶念一下也是有意義的,也算沒有間斷相續。
若是不講清楚這些,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只是以早晚課為例子,其他諸如打坐、觀修、靜修也是一樣,哪怕沒有太多的時間,做幾分鐘也可以。念咒應該是天天念,也許有時候沒有時間,當天的數量無法完成,但是可以念幾遍、幾十遍、幾百遍,讓相續連續下去。
有的人雖然偶爾做了很多善根,也做了很大功德,但無法與長期堅持做的功德相比。每次只做一個小時或幾分鐘,看似善根不大,但是連續下來或變成了相續,力量就非常不可思議。任何一個善法、功德,都無法與之相比。
每日的課誦對居士修學尤為重要
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破除無始以來的貪瞋癡等一切諸漏,逐漸證悟佛性,但前提是通過戒定慧的不斷增長,才能在修行過程中不斷進步。培養與增長戒定慧的方式之一,即是通過每日的課誦,這點對於在家居士修學佛法尤為重要。
首先要明確,課誦的意義旨在培養和堅固佛弟子對三寶的信心,養成修學佛法的習慣,這樣每日不斷的加強,才能培養強烈的宗教情感,從而不斷瓦解一切惡業和生起無量善法。
在家居士學佛不同於出家師父,從修學佛法的時間與精力上來說,就有一定的差異,畢竟在家居士還要工作、照顧子女等一些瑣事,不能把時間和精力完全投入到佛法修行中,這樣就需要量力而行地製訂學修計劃,否則便會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學修,最後適得其反。
一般來講,課誦可以分為兩部分,其一為每日必誦,即固定功課;其二為選擇課誦。前者的性質就像是《佛教念誦集》裡的內容,每天都必須安排時間誦持;後者的課誦內容則可根據自身的時間安排或多或少,來選擇自己有能力讀懂的佛經典籍及古德開示來聞思,或者安排時間進行禪修等。
在家佛弟子的課誦選擇,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忌貪多,否則便達不到課誦應有的效果。試想,若把功課選擇得非常之多,就無暇去正常工作、學習、處理世俗生活中的種種事情了,最後會導致極端的苦惱,在這樣的狀態下如何去正確思惟法義呢?
課誦的內容不在於多還是少,最重要的是能從中獲得多少受用,能多大程度地改變我們的行為。佛陀教導我們要依教奉行,這也是最殊勝的供養——法供養。課誦的目的不是機械的念誦,而是聽聞之後能落實到修行實踐之中,這樣才能達到誦持的目的,否則佛法對生命的改善及解脫的功用就大打折扣了。
佛陀的教法都是同等的殊勝,但是眾生根器不同,只有先選擇適合自己當下根器的來學修,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佛法對我們解脫的效用。
我的慈母以前沒有佛教信仰,但是在我的長期引導下也對佛法生起了信心。母親每日工作非常繁忙,沒有大量時間去課誦與閱讀佛經及開示,後來我就讓母親在每天上班前抽出十五分鐘來念誦,內容選取為《佛教念誦集》中的部分內容,如佛菩薩聖號、三皈依偈頌、四無量心等,並且讓慈母每日早晨都堅持念誦,久而久之,現在家母已形成了一種善的串習,可以很主動地就能按時課誦,能看得出她聞思佛法之後的喜悅是很明顯的。
對於在家學佛的居士來講,製定課誦之後最可貴的就是堅持與受用,只要能長期始終如一的認真課誦,那麼善的力量就會不斷增強,惡的力量就會一點點被破除,離解脫就更進一步。
早晚課誦的功德利益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兩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門弟子們誦經打坐念佛起初並沒有固定的早晚課誦本。自晉朝至唐宋,雖有早晚課誦,但不統一,漢傳佛教各宗派各門派之間並不一致。到了明朝,蓮池、藕益大師為方便佛門弟子修行,開始製定早晚課誦。到了清朝初年經玉琳國師固定下來。早晚課誦的內容都經過歷代高僧大德認真推敲斟酌過,對於修行非常重要。
大凡修行遇到的障礙會來自幾個方面:第一是魔障,第二是無始劫以來的冤親債主,其中包括無始劫以來故殺誤殺的生靈,第三是無始劫以來的六親眷屬,父母師長,遠親近鄰。這些都會形成對修行的干擾。這些早晚課誦的內容便能解決這些問題。譬如《楞嚴咒》是破魔的,出自於《大佛頂首楞嚴經》,每日持誦能降伏魔軍,破除一切魔障。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簡稱《大悲咒》,出自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此咒系觀世音菩薩受之於千光王靜住如來佛,當時觀世音菩薩始住初地,一聞此咒,立超第八地,乃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願以千手千眼應皆具足」。《大悲咒》內除 「娑囉娑囉」一名系表五濁惡世外,其餘八十三句均代表觀世音菩薩顯示八十三種法相度化眾生。是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心與大菩提心,為普度眾生成佛成聖的重要口訣。凡能真誠誦念者,必會產生感應,得到諸多法益,不但能治一切身病與心病,且能由此超脫生死輪迴。
持誦如意寶輪王陀羅尼能得到諸佛菩薩的佑護加持,此咒是觀世音菩薩所說,出自於《如意輪陀羅尼經》,一心讀此咒,能得到佛的智慧、妙法,明白佛法的道理,把煩惱轉成菩提等種種利益。一心念咒,有求必應,臨終時能親見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率眾來迎,當即往生極樂世界。經云。觀自在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有大陀羅尼明咒。所謂無障礙觀自在。蓮華如意寶輪王。第一希有能於一切所求之事。隨心饒益皆得成就。
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發心希求此生現報者。當一心受持此咒。欲受持時。不問日月星辰吉凶並別修齋戒。亦不假洗浴及以淨衣。但止攝心口誦不懈。百千種事所願皆成。更無明咒能得與此如意咒王。勢力齊者。乃至日日誦一百八遍。即見觀自在等。
消災吉祥神咒,是釋迦牟尼佛在淨居天上說的,出自於《消災吉祥經》。多讀此咒可以消除災難,帶來吉祥。經中說「若誦此咒一百八遍,災難即除,吉祥隨至」。
按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此咒出於佛說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一卷,不空譯。佛說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一卷,唐代失譯。二經同本異譯。此中說之。經曰:「念此陀羅尼一百八遍或一千遍。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依法修飾壇場。至心受持讀誦。一切災難皆悉消滅不能為害。……此陀羅尼。一切如來同共宣說。若有苾芻苾芻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讀誦此陀羅尼者。能成就八萬種吉祥事。能除滅八萬種不吉祥事。……
功德寶山神咒,源自《大集經》,持誦此咒有非常大的功德,能得到諸佛菩薩的加被。
准提神咒,出自《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佛言:此咒能滅十惡五逆一切罪障,成就一切白法功德。持此咒者,不問在家出家、飲酒食肉、有妻子,不揀淨穢,但至心持誦,能使短命眾生增壽無量。迦摩羅疾尚得除差,何況餘病!若不消滅,無有是處。若誦滿四十九日,准提菩薩令二聖者常隨其人,所有善噁心之所念,皆於耳邊一一具報。若有無福、無相、求官不遂、貧苦所逼者,常誦此咒,能令現世得輪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稱遂(禪宗《傳燈錄》中引古人云:俱胝只念三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是也)。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無不稱遂,似如意珠,一切隨心。
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咒,出自《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誠心持誦此咒能使眾生消除短命夭折,增壽吉祥,速證菩提,早日成佛。
藥師灌頂真言,出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常常念誦此咒,可以健康長壽,消除疾病,去除痛苦,臨終時可以往生淨土琉璃世界,或者由八大菩薩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
如言:「曼殊師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志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此言於此真言若自誦,若教人誦,皆得消災獲福者也。
「藥師灌頂真言」治理眾生,使得消災免難、去病卻苦。修持讀頌能拔一切業障、護持身心安康、得無量福慧。
由於藥師如來的弘深誓願,無盡功德,一方面促使眾生早成佛道,另一方面也能滿足眾生現世的安樂和福報。清朝的玉琳國師一讀《藥師經》,便額手失聲,願人人入如來的願海。國師的《藥師經》題語說:「予見世人順境淪溺者不一,富貴可畏甚於貧賤。今此如來,使人所求如願,遂從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則欲於王臣長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攝,不乘如來願航,何從濟乎?」
又說:「若於現前富貴功名,未能志清,男女飲食之欲,未知深厭,則於往生法門,未易生信。即信矣,身修淨土,而心戀娑婆,果何益乎?則求其不離欲鉤,而成佛智,處於順境,不致淪胥者,固無如修持藥師願海者之殊勝難思也。若能信行,久久不懈,知不獨富貴功名,轉女成男,難危迪吉,如如意珠,隨願成就。即得於一切成就處,直至菩提,永不退轉,何幸如之!人間亦有揚州鶴,但泛如來功德船。」
觀音靈感真言,據傳為元代人所譯。誠心讀誦此咒,能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佑護,驅妖闢邪,解除災難。
七佛滅罪真言,出自《大方等陀羅尼經》,世尊因文殊師利法王子的請求,而說過去七佛曾誦過的咒。一個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不僅後世受極大苦報,現世也不得平安,為了消滅罪障,最宜持誦七佛滅罪真言。
往生淨土神咒,又稱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簡稱往生咒。此咒出自《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經》。持誦此咒,能消滅五逆十惡謗法等重罪,並常有阿彌陀佛,在其頭頂以護行人,現世享安樂,臨終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
大吉祥天女咒,出自於《金光明經》。這是善天女說的咒語。善天女也叫大吉祥天女。念誦此咒語,可以使修行者財富豐饒,使修行者道心不分散,早日修成金光明三昧,破「煩惱障」、「業障」和「報障」,速證菩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經文字數不多,僅僅二百六十個字,卻是佛教經典三藏十二部的總持,經常讀誦《心經》,能使行者去煩惱,開智慧。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出自於《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是指示佛門弟子修行要遵循的方法和道路。
三皈依對佛門弟子非常重要,提醒我們是三寶弟子,不可懈怠,不可遺忘。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領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韋陀讚,通過讚頌護法韋陀尊天菩薩的功德,以感得韋陀菩薩的佑護。
早課內容經過祖師大德們一兩百年探索推敲,成為佛門弟子的定課,每一個經咒都至關重要,修行者誦經持咒時都要洗面漱口,沐手焚香,聚精會神,虔誠持誦,久而久之,自然會與諸佛菩薩相應,得到諸佛菩薩的佑護與加被,消災免難,福慧增長,健康長壽,吉祥如意。
印光法師:在家人念佛功課怎麼做?
早起洗漱已,至佛前焚香一炷,或三炷,念香贊一遍,香雲蓋菩薩三稱。
一心頂禮常住十方三寶,(三稱三拜,或一稱一拜。)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頂禮阿彌陀佛,一心頂禮觀世音菩薩,一心頂禮大勢至菩薩,一心頂禮准提菩薩,一心頂禮摩利攴天菩薩,一心頂禮清凈大海眾菩薩。(各三拜,或一拜畢,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即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如加准提摩利等亦可。
即接念贊佛偈。偈念完,即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念南無阿彌陀佛,或數百聲,或一千聲,宜旋繞念,或繞念一半,坐念一半。佛號將完,即歸位。佛號完,即跪念觀音,勢至,准提,清凈大海眾各三稱。
念畢即念發願文。文畢即念三皈依。畢即禮佛而退。或可早念大悲准提,往生,白衣,摩利攴天,六字等咒,各一遍,念完。念心經,如課誦中之次序儀式。晚念彌陀經,大懺悔,念佛等如前。早晚香贊不念亦可。叢林中朔望做功課,則先念香贊,余日均不念香贊。
此法乃居士中多有好張羅者所立也。叢林做功課,大家到齊,禮佛三拜,即念(早念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念楞嚴咒。晚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念彌陀經。)在家人雖可隨意自立章程,然不可有幾起幾落之紊亂無章也。夢授經,雖有利益,不必念,以經咒甚多,何須念此。
心經功德極大,何不念。凡修持總以簡略為宜,若所念太多,反不如專念一種為得也。惟現在人民,無日不在水深火熱中,宜加念觀世音菩薩若干。
或另作一時,或於當課念佛後,接念觀音若干聲。然後各菩薩或三稱,或各十稱皆可。
至於教初發心人,益以簡略為妙。須知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發願,求生西方,了脫生死。不可只發求世間富樂,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間災難,亦可消滅。非念佛不能消滅災難也。觀世音菩薩,接引眾生,往生西方。念觀世音,亦須先求消除災難。正求往生西方。(三編卷一復寧德晉居士書九)
讀誦佛經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應該怎麼樣讀誦佛經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見以為,讀誦佛經,需要注意的大致有三點,那就是時、處、法。
一、什麼是時呢?
時,又包含幾種意思:
1、讀誦佛經所選擇的時間段
一般我們建議在清晨讀誦佛經,因為一日之計在於晨,如果能夠在早晨讀誦經典,那接下來一整天都可以用經典加持自己,其中的利益自不待言。
還有同學說實在無法早起,那能不能在中午或者晚上讀誦呢?如果無法早起,那在其他的時間讀誦也是可以的。在晚上睡前念誦,讓自己的心靜下來,讓佛經可以更好地進入自己的內心,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有同學問起晚上能不能念《地藏經》,這是因為他們聽說有些人在晚上念誦《地藏經》會遇到與其有緣的眾生出現而受到驚嚇所以才會這麼問的。
其實不必擔心,這種情況少之又少,可以說是特例。如果萬一遇到,心中保持鎮定,用慈悲心誦經,最後一併迴向給於自己有緣的眾生就好。
當然,如果實在是害怕的話,那就選擇白天念經好了,畢竟,念經是為了讓自己安心,而不是讓自己鬧心,不是嗎?
值得注意的是:讀誦經典有個大的前提,那就是念經時不要打擾到其他人,不要讓別人生起煩惱就好。否則對別人、對自己都會造成傷害。
2、讀誦佛經時間的長短
讀誦佛經的時間長短,一般沒有特別的要求,視自己的精進程度而定。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所以也沒有過多的硬性規定。
如果非要加個限制,那就是:如果可以的話,居士至少要每天抽出十五分鐘來念誦經典,這樣才能形成相續,讓經義在自己的心中慢慢地沉澱,潛移默化地增加自己的智慧。
當然,在自己能力允許的範圍內,能夠讀誦越長的時間越好,多多益善。
3、受持一部經典所花的時間
一般來說,我們都建議將一部和自己有緣的經典作為自己受持的經典,如《金剛經》、《藥師經》、《普門品》、《楞嚴經》等等常見的大乘經典。然後將讀誦該經典作為自己的每日功課雷打不動,如此日久功深,必定功不唐捐。
如果非要加個期限,那就是盡形壽,也就是一輩子。
另外,因為修學的需要,也可以在短期內受持一部經典。比如說,如果最近數年在學習《法華經》,那就可以定《法華經》為這數年內受持的經典。
以某人為例,就曾受持《金剛經》兩年、《法華經》三年、《圓覺經》兩年、《華嚴經》三年,而且在受持這些經典之外,還長期受持一部經典,作為終生的功課。
二、什麼是處呢?
顧名思義,處,就是處所,地方。也包含以下意思:
1、讀誦佛經的處所
讀誦佛經的處所,除了佛殿之外,一般就是靜室,也就是無人打擾的清凈屋子。總之,能夠找到一個無人打擾、可以安心念經的地方就行。可以是書房、辦公室、公園等等地方。
要不,在念誦佛經的時候,突然受到驚嚇,又或者被人打擾,那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共修的處所
參加過共修的同學就會知道,如果大家在一個場合裡面共同修行,功德輾轉增上,是非常殊勝的。
如果有機會,同學們還是可以嘗試多到寺院裡面參與大眾共修的。
一則大眾共修,可以互相敦促,彼此精進;二則大眾共修,佛菩薩加持更勝。
三、什麼是法呢?
這裡講的法,主要是說讀誦佛經的方法,也是訣竅。大致有以下意思:
1、讀誦佛經的方式
讀誦佛經時,視環境的情況,可以選擇出聲念或者默念。一般來說出聲念,可以避免昏沉,而且印象更為深刻。默念則適用於不方便出聲,怕影響到別人的場合。又或者是想要深研經義的時候,可以選擇默念。
2、讀誦佛經時的發心
當一滴水放在什麼地方不會干涸?佛陀告訴我們,是放到大海中。
那我們讀誦經典應該如何發心才可以將功德利益最大化呢?
那就是發起廣大的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一起得到佛法的利益,那念誦的功德,就會大到不可思議、遠遠超出你的想像之外。
3、讀誦佛經的具體方法
當我們念誦佛經的時候,觀想佛陀就在我們的眼前,而我們的歷劫師父師長和冤親債主在我們身旁,和我們一起念誦經文,領受經義。
在念誦的時候,我們的心隨著經文的內容而代入到經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之中,彷彿我們正在佛陀的座下聞法一般。
這就是念誦佛經的秘笈之一。
最後,以《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的經文和大家共勉。願大家早證菩提,吉祥如意!阿彌陀佛!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亦復如是,有信樂心。若不聞法則生苦惱,若得聞時,信解受持,常樂讀誦,甚大歡喜。當知此人,即是見佛,亦即親近供養諸佛。」
大安法師:早晚課是否可以用聽經代替念經?
問:每日定課是否可以聽經代替念經,即每日只念佛作為功課也可以嗎?若定課要念經請問哪一部經最適合末法眾生?
大安法師:定課你應該要——念經和念佛,它是一個整體。那一般在家居士定課,比較單一一點為好。
比如你就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經》後面會有三遍往生咒,念完三遍往生咒,再念一個《贊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贊佛偈》念完了就開始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或者一千、或者一萬,看你的時間的早晚來定,念完佛你再歸位念三聲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再念一個迴向文「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然後再有一個三皈依,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當願眾生那個,這作為你一個定課的內容。
然後你早課這樣,晚課也一樣。所以你在定課當中你最好還是念經,你不要去聽,無論是念佛、念經,都應該要自念自聽,啟用我們的聞性——耳根聞性,「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娑婆世界的眾生的耳根最利。
那麼我們念《阿彌陀經》,你就把它念出來、聽進去,自念自聽,比你不念聽外面的聲音,這個兩者相比你自念自聽的效果更好。
所以你定課要念經,還是——如果時間短你就念《阿彌陀經》,如果時間長你就念《佛說無量壽經》,都很好。這個都是用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真如之境界來熏習我們這個污染的業識的心,要念的越多越好。
定課重點在堅持
淨界法師
當我們能夠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後,不能夠得少為足,要繼續地往前走,就應該要修「精進」。「精進」能夠破除我們的「懈怠」,「懈怠」就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對所有的「惡法」也不想斷除、對所有的功德也不想追求,這是一種消極的心態,這樣消極心態就很容易產生這種「惡不善法」。
一個人的心態,是先「懈怠」,「懈怠」久了接著就是放逸,放逸以後就造罪業了,三種情況。一個人會破戒,就在這三個階段:懈怠、放逸、造罪。所以我們剛開始從源頭上,就是要保持「精進」。
「精進」有什麼好處呢?能夠出生無量的善法,「令其增長,故名精進」。就是你要能夠讓自己不斷的出現功德,這個就是「精進」。大家不要聽到「精進」,以為好像很嚴重。
大乘佛法的精進,不強調那種暴飲暴食。
這暴飲暴食精進,是不值得提倡的,應該「滴水長流,則能穿石」。我個人是提倡:一個人的精進就是──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這個就是精進。我親近過很多老和尚,像達公長老,他八十幾歲還在講經;海公也是,他也每天不斷地在進步。
其實進步的本身,重點是那種前進的動力。為什麼要保持前進的動力呢?古德講一句話:「死水不藏龍」,禪宗經常講這句話。「龍」是一種功德的表徵,但是龍絕對不會生長在死水,一定在活水當中,這個龍才能夠生存。
所以精進的本身,重點還是那個心態。我們如何讓自己每天保持進步一點點呢?精進的修學有二個所緣境:第一個,對惡法。對惡法有二種態度:
第一種已生的惡法令斷除。這個惡法已經出現了,我們不須要逃避,每一個人都是有缺點,好好地面對,讓這個惡法,今天減少一點、明天減少一點、後天減少一點,你活在希望當中。
第二種,未生的惡法令不生。這個是要靠持戒了。什麼事情要防範於未然,修行不能夠太大膽,要稍微膽小一點,要稍微防範一點,這是對惡法的態度。那對善法呢?未生的善法令增長。我們沒有善法,別人有善法,我們隨喜功德,跟善法先結一個善緣,以後你就有機會。
已生的善法令增長,你已經有的善法,不要得少為足,不斷地往前進。總而言之,在你的生命當中,你要創造一個活水,不管你活到幾歲,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是很重要的。
你一天有多少時間就做多少功課
懺公師父提出一個概念說:修行哪,是點點滴滴的功夫。我蠻認同老人家的看法,老人家一生的修行,他提出一種「水滴式」的修行,不要用「暴風雨」的修行。有些人修行,平常不做功課,一開始用功的時候,一天拜三千拜,然後拜了一個月,又不拜了,這樣不好,暴風雨,不好。
修行,你看那個水滴——「滴水長流,則能穿石」,好,你時間不夠,沒關係,你有多少時間,做多少定課。你就算拜三十五佛,差不多二十五分鐘,三十五佛大概二十五分鐘,如果你拜八十八佛,大概四十五分鐘,就算你拜三十五佛好了,你今天拜、明天拜、後天拜,拜一年、拜三年、拜十年,就不可思議了!為什麼?因為它相續。
定課,不要多,但是重點在堅持,就是我每天做、每天做,他就走出一條道路出來了。我現在要聽到有人說一天拜三千拜,我聽了很害怕!因為這個人不會拜太久。但是如果一個人告訴我他拜一百拜,我會很恭敬他,這個人可以拜很久——正常!
其實我們不是很羨慕說你拜很多,你那種暴風雨的,不會持久。真正的修行者是「水滴式」的修行——三十年、五十年下死功夫,那個稱得上真的有成就了。那個一曝十寒的,暴風雨來一陣子,過了以後就停很久,那個沒有用啊!沒有用啊!
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這六個定課,什麼叫定課?就是每天固定的功課,你要把它納入你生命的一部分,就跟吃飯一樣,時間到就去吃飯,時間到就去拜佛。
但是,你要納入定課,有一個條件:你的功課要合理,合情合理。你一天有多少時間就做多少功課,就對了!合理了!
你訂的功課太嚴、太多,不合理,你做一做就不做了,因為有壓力了,修行者也不能沒有壓力了,但是也不能壓力太厲害了。修行人,差不多——四分的壓力,六分的自然;或者三分壓力,七分自然。
如果你每次功課,壓力都很大,你功課定太多了。大概三分的壓力,四分的……但是你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你不能夠說一天有兩個小時的空檔,結果你拜三拜,那就沒有壓力了,那沒有壓力你沒有進步了,對不對?
你要訂得合情合理,就是說這個功課剛好做起來很自然,但是又帶有一點小小的壓力,這個最好;完全沒有壓力,也不好,完全沒有壓力,你就沒有進步了。
所以這個地方的定課,是你每天要做的,什麼叫定課?我們做一個解釋:就是我拜佛時間到了,我現在不想拜,我不能跟著我的感覺走,我要依止我的願望。我們講過跟著願望走,我不想拜,但是我不管它,我袈裟一披,我照樣去,香一點,照樣拜,拜幾拜,那個感覺就沒了。你要慢慢地克服感覺,就是說我們的願力,我們心中所有的東西,它的力量都是你給它的。
為什麼妄想對我們產生那麼大的牽動呢?因為我們每次隨順它,力量是你給它的。你現在設定一個本願,你既然設定一個本願,你也應該給它一個很大的力量,就是不斷地隨順你的本願。你不是發了願以後,什麼都不管,那你這個願是白髮了,是吧?發虛願哪!
你既然設定一個目標,心中許下一個誓願,你就必須賦予這個願望,產生強大的力量——它說了算,它在你生命當中是最重要的,這個願力到臨終才能產生主導性。
念佛功課的基本次序是什麼?
印光法師
在家人功課可按叢林做功課次序,也可隨意自立章程,然不可有幾起幾落之紊亂無章也。又自己修持,但取誠敬,跪、立、坐、繞,各隨其便。若欲如法,誦《彌陀經》宜跪,立誦亦可。
早起洗漱已,至佛前焚香一炷,或三炷,念《香贊》一遍,香雲蓋菩薩三稱。一心頂禮常住十方三寶,(三稱三拜,或一稱一拜。)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頂禮阿彌陀佛,一心頂禮觀世音菩薩,一心頂禮大勢至菩薩,一心頂禮准提菩薩,一心頂禮摩利攴天菩薩,一心頂禮清凈大海眾菩薩。(各三拜,或一拜)畢,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即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如加准提、摩利等亦可。即接念《贊佛偈》。偈念完,即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隨即念南無阿彌陀佛,或數百聲,或一千聲,宜旋繞念,或繞念半,坐念一半。佛號將完,即歸位。佛號完,即跪念觀音、勢至、准提、清凈大海眾各三稱。念畢即念《發願文》。文畢即念三皈依。畢即視佛而退。
或可早念大悲、准提、往生、白衣、摩利攴天、六字等咒,各一遍。念完,念《心經》,如課誦中之次序儀式。晚念《彌陀經》,《大懺悔》,念佛等如前。早晚《香贊》不念亦可。叢林中朔望做功課,則先念《香贊》,余日均不念《香贊》。此法乃居士中多有好張羅者所立也。叢林做功課,大家到齊,視佛三拜,即念(早念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念《楞嚴咒》。晚念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念《彌陀經》。)在家人雖可隨意自立章程,然不可有幾起幾落之紊亂無章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四第374頁復寧德晉居士書九)
念佛宜量自己之房屋,地步寬窄。如其能繞(繞行),固宜先繞。或於屋外繞,亦可。繞時亦可舒暢氣息。(繞佛乃表示隨順佛意。)不徒表示隨順而已。自己修持,但取誠敬,跪、立、坐、繞,各隨其便。若欲如法,誦《彌陀經》宜跪,立誦亦可。至念佛時,則先繞。繞念一半,則坐念。坐念將畢,則跪念十聲。再念觀音、勢至、清凈大海眾各十聲,或各三聲。庶身心調適,不過勞,不過逸,氣暢身適,有益無損。(《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053頁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怎樣學佛方能"自覺"
每天一定要定功課的原因我們做功課通常都是散持...很多人就是這樣,因此修行無法成就。
因此一定要給自己定功課,看一天要念多少佛號,持誦哪一部經,一旦定好,就絕對徹底執行,不改變,以此勉勵自己,不可邊看電視邊念佛。
佛法就是真理,即佛陀在菩提樹下所發現證悟到的,佛陀發現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因此在四十九年說法之中,不斷教育弟子們如何自覺。
「覺」就是一種自我反省的工夫,隨著你反省的深度,就越能體會到佛法的真實。
內在凈化到某種程度,本性的作用一發揮出來,般若智慧獲得開採,那就是能轉凡成聖,與諸佛「同一鼻孔出氣」。
當然,自覺也要有條件,根器夠的人,一句話即見本性,根器不夠的人,那就要好好地親近善知識,親近三寶,多聽開示(光碟、書籍、還有網路新媒體學佛)。
修行要養成有定課的習慣
益西彭措堪布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漸養成有定課的習慣。但一開始也不要多,因為現在人的心普遍虎頭蛇尾,前面念的特別多,後面就根本不念了。但修淨業不能這樣,要細水長流,堅持一生。
為什麼要定時呢?因為我們的心力平時非常分散,如果不用一種規矩去控制它,就很難形成力量。
如果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里念一會兒佛,時間長了就會成為習慣,容易堅持一生。當然比較繁忙、事務很多的人不要定太多,不然沒辦法保證每天按時完成。但再忙的人,至少也要早晨起來念十五分鐘佛,這應該能做到。
要注意的是,必須每天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做,要讓它雷打不動。因為這樣就容易「上癮」。有了這個癮以後,貫徹一生就不困難。到臨終那一天,也自然會這麼念,這就非常有效。
就好比抽煙的人,如果每天都在那個時候抽一隻煙,逐漸就上癮了。之後癮勁一上來,就不得不抽。透過這個世間惡法的比喻,要領會的是,需要以一種力量來控制自己的心,要點就是定時。時間上一旦固定,到時候心自己就會反應,反應的次數多了,不這樣做就不舒服,這就叫習慣。
再打個比方,比如一個人喜歡看《新聞聯播》。這個節目是每晚七點到七點半定時播放的,所以一到這個時候,他沒去看就全身不自在,一定要看才行,否則心裡會一直覺得少了什麼。以這種習慣,他就能堅持幾十年看新聞。這也沒有別的竅門,唯一就是定時、定量、定相同的內容。
又像有些人晨跑,定好了每天五點半跑。如果他很有意志力,最開始能堅持下來,那確實習慣了以後,幾十年都是這樣。就是因為已經養成了習慣,一到那時候,不起來跑都不行。
當然,最開始要有意識地克服自己,而達到一定次數後,就形成了習慣,那時就自然上道了。像這樣,內在的生物鐘一旦設定好,到時候它就會提醒你,你就自然要去念,不念都不行。
想一想,這是不是非常好的方法?能做到這一點的話,是不是可以保證臨終那一天,再怎麼樣都會念佛?不過,現在人都普遍繁忙,所以不要定太多,定多了做不到,寧可先少定一點。
當然,如果自己沒有什麼事情,平時比較悠閒,就可以定多一些。定好以後,每天完成的時候就不要很急、很慌張,要一個一個地念完,一句一句地念好,而且爭取超額完成。這樣日久天長就很有力量。
總之,一定要有定時的念佛。這是我要強調的一個非常大的要點。也是在實踐上貫徹「一向專念」的要點。持名念佛法門非常簡易,你能按這樣來做,心裡就常常有佛,逐漸地佛就佔了你心中主要的位置。每天都能堅持這麼修,臨終的時候就很有希望。
我們看過去往生的人,很多人並不是有多高的功夫,但他有信願,而且他有一個淨土的定課,一生堅持不斷。這樣的人,心都很穩固,不是跑東跑西,換來換去,心不會像牆頭蘆葦一樣隨風飄。否則心不穩固的話,要成就也很困難。
值得收藏!這麼多修行方法,你選哪一個?
編者按:提到修行,最先進入佛弟子腦海里的是什麼?你知道有哪些適合修行的方法嗎?修行,正如其名,「不修不行,修了才行」。修的是什麼?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一個人為什麼要修行呢?
修行主要訓練的是讓自己意志堅定,如同製造瓷盤瓦罐,皆需經過火焙日晒,時間愈久,則愈堅固。
同樣的,如果我們平時能夠自行做功課:或上香,或禮佛,或誦經,或閱藏,或靜坐,不論忙閑,能夠持之以恆,時間一久,定能改變氣質,凈化心靈,提升道德,增加力量,且能受到社會的尊重,人天愛戴。
以下依時間、環境、功課類別不同,說明修行方法如下:
■ 一、以時間不同,修行方法可分:
一分鐘的修行:
家中有佛堂或經過寺院時,一問訊或端正合掌。
在佛前上香。
在佛前獻花。
在佛前供一杯水。
稱念三聲佛號。
稱誦四句偈。
以上這些都只需要一分鐘即可,如果持之以恆,必有功德。
二分鐘的修行:
無論是在掃地、煮飯、洗衣服、洗車、誦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
稱念「普賢十大願」一遍。
佛前禮佛三拜。
五分鐘的修行:
早晚睡前或起床時,在床上、地板上、椅子上,靜心攝念五分鐘。
佛前、沙發上、床上,以十口氣稱念佛號。
誦念《八大人覺經》一卷。
十分鐘的修行:
《普門品》一卷。
《彌陀經》一卷。
大悲咒、十小咒。
十五分鐘的修行:
《金剛經》一卷。
禮佛十二拜(慢慢的拜,不可太快)。
打坐、觀心。
三十分鐘的修行:
用打坐方式靜坐半小時。
用念佛方式念佛半小時。
用禮佛方式二十四拜,拜半小時。
誦《法華經》或《華嚴經》一卷,半小時。
一小時的修行:
誦《彌陀經》(或《普門品》)、念佛號、繞佛、迴向。
誦持《金剛經》三卷或五卷隨意。
誦「大悲咒」十二遍、二十四遍、三十二遍或一百零八遍。
觀音菩薩(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 二、以環境不同,修行方法可分:
如在車上或人多場合,持佛號以默念為宜。
如在家庭,早晚課誦司法器時,不可打擾到左右鄰居,就算是家中無人,也要以小聲為宜。
如在佛殿禮佛,除非住持方丈和尚,否則不可在中間禮拜,要在東西兩單。
在樹下、水邊、山頂,可隨意靜坐,不一定要安放佛像,也不一定要禮拜。
禮拜場所宜在佛堂、佛殿、佛塔。
■ 三、以功課類別,修行方法可分:
如系自修,或禪、或凈、或密皆可隨喜,但不可執著。
如果作早晚課,可以誦經、持咒、禮拜。
持咒念佛,不分時段地點,稱心隨意,皆可修行。
禪者喜好參禪,凈者偏向念佛,皆可自由,但不可互相比較、計較,自贊毀他。
不分宗派,三藏十二部經典皆可誦念。
注意事項
凡在家信眾,方便自課,以不打擾別人為重要。
在家自課不一定要唱贊誦偈,以念誦、默念皆可。
在家信眾共修,法器以引磐、木魚即可。
修行從一分鐘到一小時,時間不計,完全依自己方便,但每日要持之以恆最為重要。
如在讀誦經文時,有人敲門、電話鈴響,可用紙張、線香為記,經本暫合,等事情辦完,再來複誦。
家中若無佛堂,以上修行除禮拜外,皆可隨喜。
也可以用鏡框將佛像裱框,禮拜時取出,平時收藏於高處或隱密處即可。
佛堂可安置於客廳,單身之人,可以方便置於房間高處,或以箱子作為活動佛堂(用時打開,不用時合起)。
不一定要點燭、油燈,早晚修持,香花一朵、線香一支、凈水一杯即可。
受過五戒、菩薩戒者,在家課誦可隨意著海青縵衣。
內容來源:佛光山《佛教教規禮儀》
把握早上念經太重要了!!
一日之計在於晨,大家要記得這句話。一定要把握好早上。早上你能早起,能念經,至少天一亮就起來,總之不要超過七八點之前,你能念經,念半個小時就好,這樣子持續幾年,一定有收穫。
為什麼要早上,學佛要把握最好的時間和空間。早上是最好的,你看佛教早課,都是天沒亮開始念經,天亮了,也念完了。念完後,就要做事了。出坡幹活,種田種地。中午休息,晚上打坐。修行完全按照大自然規律來的。
早上的一個小時,抵得上白天三四個小時的效率。但我看很多人睡懶覺,這個最不好了。再比如睡眠,晚上十一點前入睡。或者中午十二點到一點的睡眠,這個很關鍵。我看現在很多上班族的時間安排不科學。八點半上班,十二點下班,吃飯一下就到了一點了。沒有好好利用十二點到一點的一陰生的時間來睡覺休息。
所以不管睡眠,還是做事,都要有最好的效率。我們小時候讀書,早讀,都是天一亮就起來早讀,讀語文課本。以前農村,空氣好,山裡頭安靜。然後還要跑到高的地方去讀,生髮陽氣。這樣子讀書效率才高。不要晚上很晚睡,早上起不來讀書。那樣子效率很低。
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養成早讀的習慣,早起早讀,一個人的鬥志就有。這個很重要。
古人說,早起賺半天。為什麼,因為早上做事效率高啊。一個小時抵得上白天兩個小時。中午做事效率最低。下午三點到五六點。早上七點到九點做事效率,比較高。所以大家要跟生物鐘來修行。
曾國藩說一個家族有沒有希望,就看他幾點起來。這個很重要。一個人能早起,肯定生活有目標,有動力。沒有目標,沒有動力,你早起,也不知道做什麼。這種人是很苦的。許多高僧,包括夢參老和尚,本煥長老,一百多歲時都保持早起念經的習慣。
我們要養成這習慣,一定會有出息!!
夢參老和尚:功課做不完明天再補?不行!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我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決心,給自己定出功課來;定了一定要做到底。
念佛不要泛泛地念,你一天或者念一個小時,完了這一個小時我念好多聲阿彌陀佛,定時定量。如果不定時不定量,你漸漸就退墮了。
同時自己得督導自己,不論什麼災難現前,不讓它打破了你定時定量這個願。這是你願心,那你才能得到實際利益。如果你不這樣子,泛泛的,就是我一天念佛、念佛。究竟念好多?
如果你自己定的功課,自己定的功課,不是早晚殿。到你臨要休息的時候,你突然間想起了我課還沒做完,怎麼辦?
我聽著很多道友向我講:唉呀!明天再補吧!反正現在也晚了。這個絕對不行。明天哪!明天補了;明天又拖到後天再補吧!補補,沒有了!
我遇著很多很多,我自己也如是。事情太多了,接觸人乾啥的,把你功課沒做完,自己定的功課沒做完。怎麼辦?人家都脫了衣服要睡覺了。起來呀!起來重新洗臉漱口,念經,念完了再睡。
你治你自己這麼治一兩回,他不忘了。如果你今天沒做,我明天再補吧!明天想想沒什麼事,我明天再補。明天呀!明天補不上了。後天,後天......沒有了,漸漸就斷了。
好多道友修行,自己定的功課就這麼斷了。能夠堅持三年五年,能夠堅持十年二十年,到最後才跟你算總帳,你才知道它有力量了。有什麼力量?你心開意解。
這個不是學來的,這個我是深有體會的。我都不如你們,我小學都沒畢業,我在家什麼知識都沒有,我出家才學到的。到你真正的理解到了;咱們不說悟了,就是理解到了,他不會再退墮的。
訂定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
問曰,念佛之門,多承開導,群疑盡釋,正信現前矣。但上文所謂抖擻身心,撥棄世事。今世網中人,間有境緣順便,身意安閑者,則可依此而行。其有世事不容撥棄者,又當何以教之?
答曰,世網中人,若是痛念無常,用心真切者。不論苦樂逆順,靜鬧閑忙。一任公私干辦,迎賓待客。萬緣交擾,八面應酬。與他念佛,兩不相妨。不見古人道,朝也阿彌陀。暮也阿彌陀。假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又云,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其有世緣稍重,力量稍輕者。
亦須忙裡偷閑,鬧中取靜。每日或念三萬聲,一萬聲,三千聲,一千聲。定為日課,不容一日放過。又有冗忙之極,頃刻無閑者,每日晨朝,必須十念。積久功成,亦不虛棄。念佛之外,或念經禮佛,懺悔發願。種種結緣,種種作福,隨力布施,修諸善功以助之。凡一毫之善,皆須迴向西方。如此用功,非惟決定往生,亦且增高品位矣。
上面的開示,摘自元代天如禪師《淨土或問》。大意是說:
世網中的人,若是能夠痛念無常,用心真切者,他雖在苦樂逆順、靜鬧閑忙、公私事務紛繁、迎賓待客、八面應酬交攝中,和他念佛還是兩不相妨。
假使有的人念佛功夫較淺,力量稍弱,而世緣又較重,也必須忙裡偷閑,鬧中取靜,每日或念三萬聲、一萬聲、三千聲、一千聲,定為日課,不可一日放過。
再如有人繁忙到了極點,沒有片刻空閑,但在每日早晨必須十念,積累日久,也有一定的功德。
念佛以外,或誦經禮拜、或懺悔發願,種種結緣作福,隨力布施,修眾多善的功德,作為助行。
所有極微小的善都要迴向西方。如果能這樣無間斷地用功,不但決定往生,而且必然增高品位。
此段論文淺顯易懂,針對日趨忙碌的現代人,此處只將「定為日課,不可一日放過」一句話展開。有人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我信願堅固就好了,何必設立定課?」以下分二方面闡述這個問題:
一、《八大人覺經》中一句經文:「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心是惡源」中的「心」指凡夫的妄心,是我們造業的根本;「形為罪藪」中的「藪」,本指積水的低窪處,比喻我們的身體是集中一切罪惡的地方。殺、盜、婬、妄、酒,都是為了放縱身體各個感官的慾望。因此身體被稱為罪藪,也就是造業的集中地。
引用淨界法師的講解:「我們的修行並非從零開始,每個人從降生之日起,我們的生命就不是一張白紙,而是畫著無始生死輪迴的圖案。等到我們有緣聽聞佛法,想修行時,便開始對抗我們的業障、報障、煩惱障,可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二、印光大師的棒喝:「訂定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
趙茂林先生在《追述學佛因緣並以紀念印公恩師》一文中講述自己拜見印光大師的場面:「逕往報國寺拜請明道師,叩關看見師父。仰之彌高的風采依然,行禮後,開口先問我,這一兩年來信願堅定嗎?念佛的功課訂定嗎?我嚇得張口結舌,囁嚅地說:‘因為經理大江南飯店、天瞻玻璃廠等事務繁忙,念佛功課還未訂,可是信願已深切的堅定不移了。’恩師正色地說:‘訂定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不定念佛功課,信願未夠堅定。還得要痛切的用功念佛!’真是未開口三十棒,這一頓棒喝,使我提高了警覺不少。」
可見,「信願堅固」的評判不是由凡夫所謂「我信願堅固就好了」來作標準的。《佛說四十二章經》一句經文「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以凡夫帶著感情色彩的生滅心來判斷「信願堅固」與否,顯然靠不住。當一個人意氣紛發時的豪言壯語,是否經得起長時間的堅持,老病死的考驗,臨終四大分解的苦痛?既然凡夫的自我認定不可靠,以什麼來判定呢?
「訂定念佛功課,信願才算堅定」,由一個人日常的身口意造作中,善、惡、淨業所佔的比重,通過日積月累形成定業,來看生命的大致趨向。佛在世時,一位馬車伕每天精進修持,卻擔心自己如果在駕車時死亡,因沒有憶念三寶的功德,而墮入惡道。佛安慰他說:「如果一棵大樹天天向西方生長,突然有一天遭遇被砍,它會倒向哪裡?」馬車伕說:「一定向西而倒!」佛說:「你每天的精進修持,亦復如是!」。
總結以上兩方面分析,可見「每天訂定念佛功課」決定了我們生命的趨勢,我們凡夫的生命只有兩種趨勢,不是向輪迴中傾斜,便是向極樂世界舒展!
原來這樣做早課功德是最大的
達真堪布
無論做善業還是造惡業,短時做與恆時做,其大小、輕重程度都無法相提並論。
如我們天天做早晚課,有些人剛開始有一些信心,也有一些感受,時間久了,就不堅持了,變成了偶爾做……這是錯誤的。應該天天不斷地做早晚課,這樣積累的功德和福德不一樣,這樣就把所有的力量都連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相續;把善根、福德連成了一片,變成一個總體。這樣對治煩惱,去除惡業的力量非常強大。
以前,我們在上師如意寶面前發過願,每天都要不間斷的做早晚課——早上做上師瑜伽,晚上做除障法。若是能連續不斷的做早晚課,修相應的法,即使平時很懈怠,偶爾會出現嚴重的違緣、障礙,會遇到強大的對境,心魔一起來,會出現很糟糕、混亂、散亂的心態,也很失敗。但只要相續中的善根不斷,道心不退轉,一切都會過去,會很快恢復狀態。所以,持續不斷地做早晚課很有必要。
我們有時候事情多,要做完整的早晚課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可以做簡單的;可以跟大家一起做,也可以單獨做;若實在是不方便念誦偈頌、儀軌,在心裡觀想、憶念一下也是有意義的,也算沒有間斷相續。其他如打座、觀修、靜修也一樣,哪怕沒有太多的時間,坐幾分鐘也可以;應該是天天念咒,但時間不夠,當天的數量無法完成,若是能念幾遍、幾十遍、幾百遍也可以,讓相續連續下去。這樣不間斷地做,相續也不間斷,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些人覺得:我不用上早晚課,我利用早晚課的時間修其他的法,時間也沒有浪費。雖然沒有浪費時間,也做了別的善事,但是相續斷了,力量就沒有那麼強大了。
有的人雖然偶爾做了很多善根,也做了很大功德,但無法與長期做,不間斷做的功德相比。做一次與做一百次肯定不一樣,這個差別不僅僅是次數的多少,主要是連續不斷地做,變成了一個相續,這個力量是很猛烈的。
所以,某種功德、善法不間斷地做,天天行持,意義重大。雖然行為、動機一樣,時間卻不一樣,導致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問:選擇什麼經來做早晚課?
大安法師答:在家居士選擇早晚課,隨自己的機緣,原則是愈簡單愈好,不要搞得那麼複雜,而且要專修。如果你要做早晚課,你就是念一卷《佛說阿彌陀經》,三遍往生咒、贊佛偈,你就開始念佛,隨著你的時間長短,念完佛做一個迴向,就可以。早課這樣,晚課也一樣,這就非常簡潔,簡潔才能得受用。
念《地藏經》也有功德,但你作為念佛人,你念佛照樣有功德。萬德洪名包含著一切佛菩薩的名號功德,都在阿彌陀佛名號當中,無欠無餘,一法具足一切法。你要有這種大乘圓頓的知見,你就專門來念佛就好了。
把早晚課誦的內容合在一起,在早晨念可以嗎?
寬見法師
善士問:
請問師父,弟子下班很晚,沒有時間做晚課,把早晚課誦的內容合在一起,全部放在早晨這個時間可以嗎?
寬見法師答:
一般在寺院裡早課有早課的內容,晚課有晚課的內容。如果說我們確實是時間上安排不過來,把早晚課的內容放在一起當然也是可以的。
早晚課的內容是來幫助我們調整我們的心的,因為佛法是心法。早晚課的關鍵在於「治心」,調整我們的心,使我們的心保持正念。早晚課誦的內容是通過儀軌,幫助規範我們的心。調整我們的心,要有一顆恭敬的心、虔誠的心、皈依的心、五戒十善的心、出離心、菩提心、懺悔心、慚愧心、深信因果的心等等。
如果你實在沒時間做晚課,把晚課的內容放在早課做,那也是可以的。但是注意攝心,雖然在晚上也一樣要調適自己的心,這是個關鍵。讓心能夠保持清淨的相續,能夠接續在一起的話,對我們心的調適會有幫助。
淨空法師開示
問:外出參加法會、佛七,日常功課不能完成,請問可以嗎?
答:可以的。你到念佛堂來念佛,這就是你的定課。我們出去參學,無論到哪個道場,一定要隨順道場;不隨順,你就把道場破壞了。譬如,這是念佛道場,你到這裡來打坐參禪,這是破壞別人的道場。你是修禪,到念佛堂來就照樣念佛,這是正確的,隨喜功德,無量無邊。
佛法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彼此互相讚歎,決不能互相破壞。念佛人到禪宗道場,也一定在禪堂裡打坐參禪,絕不破壞別人的道場。他請我們去講開示,我們一定要讚歎宗門,讚歎道場,讚歎他們的法師,讚歎同學,使他們的信心增長。而不能說:「現在末法時期,參禪不能成就,還是念佛好。」別人已經參禪幾十年,你豈能破壞別人的道場?所以,進入別人的道場,一定要懂得隨緣,這是佛門的規矩。21-090-0051
在家中自己作早晚課,該誦何經咒?
在家弟子有個家庭事業,確實經理諸事,忙碌交煎;但善根深厚,還有心作早晚課,實為難能可貴,亦是末法中稀有難得之善男女。讀誦經典作功課確實需要,因為白天經理事業,毫無空暇可參究佛法大意,理應早晚定時定量作功課,以淨三業。
如何為自己立早晚課?又為何應誦經修行呢?眾生易散漫、易懈怠、易原諒自己,自我找藉口不精進修行,修行者在凡夫地本應勉強自我精進修道,理由有十二:一、易生懈怠;二、心性不定;三、人身難得;四、佛法難聞;五、人生苦短;六、生命無常;七、人生苦海;八、人道易覺悟;九、一暴百千劫;十、延續累世善根;十一、輪迴路險;十二、終極佛道。
該誦何經咒呢?只要是了義經、圓滿法、出世法、涅槃法、菩提法、淨土法,一一皆可誦持;不了義、不圓滿之典籍可省略,因為誦持不了義法,依舊不能出世解脫,無法證無生,那麼佛道又如何能圓成?卻反遭致虛度光陰,浪費青春,修行反浪得虛名,是故,選擇經典受持讀誦,乃至取擇當早晚課誦,經典就不得不審慎取擇。
約淨土法門而言,當取淨土三經為依歸。約參禪悟道者而言,當取《金剛經》、《六祖壇經》、《楞嚴經》、《楞伽經》……等諸經為依歸,選擇經典訂早晚課,應與自己所修之法門有相關,方易相應契機,終究同證菩提為上。
不管每天情緒起伏如何,都不要間斷定課
雖然不容易,但是這是值得訓練自己~不管每天情緒起伏如何,都不要間斷定課,不要把最後「跟佛菩薩接心的機會」給拋棄掉。
縱然起大煩惱,就算今天很悲傷,也要流著眼淚拜佛、也要帶著悲傷聽法。就算每天處在起大煩惱的相續低落心情中,也要帶著煩惱拜佛、帶著煩惱把功課做完。
一碼歸一碼,起煩惱歸起煩惱,每天該做的功課,時間一到就是硬是走去佛前拜下去、時間到就是打開書本、聽法。
這種「起著煩惱」 & 「不放棄用功」兩者同步進行的滋味,只有親自經歷過的人才知道...而這樣的好處在於:
1.能將在起煩惱時可能起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2.替自己繼續栽培正向的種子。
縱然現正處於「跌倒階段」,但是再怎樣也要替自己栽培「下一次重新站起來」的緣份。這也意味著:當能夠在煩惱時,仍「不放棄用功」,其實就是 = 「不放棄自己」。
同樣的道理,反過來說,也警惕我們自己在起大煩惱時:
1.千萬不要衝動造惡業、傷害自己、傷害別人。
2.千萬不要完全放棄修持、不要放棄三寶、放棄自己。
等到未來自己重新從谷底慢慢爬起來時,就會深深感謝~當時自己沒有放棄修持、沒有中止朝正確的方向走去。
過去一點一滴累積的一切,最終都不會白費,也慶幸自己~起煩惱的時光,幸好沒有空過。
而且也由親身學到的經驗與教訓中,能夠對未來遇到有同樣苦惱的人,更加感同身受、也能隨緣幫助對方從傷痛煩惱中走出來。
為什麼堅持做早晚課也沒有得到加持
我們早課、晚課的儀軌都非常殊勝,但是很多人做早晚課堅持一兩年以後,就開始沒有興趣了,都當成是一種任務。今天任務沒有完成,還得勉強做,不是心甘情願地做,不是法喜充滿地做。
其實做早晚課是一種最大的享受!這是一種禪定啊,應該是有禪悅的。你真把自己的心靜下來了,讓心安住于那種境界,那是無比的快樂,無比的喜悅。那種法喜充滿是無法表達,無法形容的。
但是我們從開始做課到結束,連剎那的喜悅都沒有。“哎呀,快點結束……”心里著急,然後越念越快。心根本沒有進入狀態。雖然表面上在做課,在打坐,在修行,實際上心里卻在胡思亂想。
我們做功課的時候,應該和佛菩薩感應道交。但是我們沒有得到加持,只有麻木、疲憊的感覺。為什麼呢?修學不到位,不明理,加行學得不好,出離心、菩提心、証悟空性的智慧都沒有修出來,身心也沒有調整好。
做課時,身心是要調整的,心胸是要打開的。沒有出離心,沒有菩提心,沒有般若空性智慧,這個心胸怎麼打開啊?打不開,鎖得嚴嚴的,里面裝的都是我執我愛,自私自利,貪嗔癡慢疑,裝得滿滿的,陽光怎麼能照進來,上師三寶的加持怎麼能進來啊?上師三寶的加持像陽光一樣,普照整個法界。你想讓陽光照進來,你想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想和佛菩薩感應道交,先要把屋里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清理出去,然後把門窗打開。身心放松下來了,才能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才能得到佛光的普照。
為什麼誦經會改變人的命運?
沒有出離心的攝持,所修的法再高也沒有意義!
你是專修、雜修還是圓修?除了念佛,需不需要持咒或其他經典呢?
修行切忌中斷,如何遣除修行的中斷障、違緣障礙?
關注靈性!每天念經,是保持靈性不失!
你是活在願力還是活在業力,差別太大了!
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念佛必須得定量定時!初學念佛不可散念,必須計數
在家居士修淨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原來吃素若不發願是沒有功德的
凡說自己沒有時間學佛的人,大多數都是在騙人!
真正的修行者是「水滴式」的修行,「暴風雨式」的很難持久!
請問危急時,應念觀世音菩薩還是阿彌陀佛?
你不要以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念佛無法往生的真相!
專念阿彌陀佛,從前那些佛菩薩都不念了,他們會不會怪我、不保佑我?
不重視教理,最嚴重是淨土宗這一塊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契機很重要!
靜坐念佛五點記數法
把握自己在家修行的特點,絕不能是在家人做出家事!
何謂修行?
沒有平時的正念,絕無臨終的正念
淨土宗的人,絕對不能讓罪業侵損到你的善根!邪婬為什麼會障道
行住坐臥都可念佛!最好不要坐著念經,跪著念經能消除業障!
千萬不要躺著看經、念咒!因果可畏!
保持一點缺,讓你的惡業有個出口的地方
修行讓身轉化的秘訣,要持續二十一天
修行人燒香供佛是很有必要的
回向非常重要!如何迴向才能讓功德享用不盡?
佛弟子的早晚課,應該怎麼安排?
念佛人不用聽經聞法,這是極大的錯誤!
突然不想念經甚至懷疑佛菩薩,可能將發生可怕之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