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
要有隨時隨地面對無常變幻的心態,
並將此作為一種常態,
你就不會總是感到痛苦。
——嘎瑪仁波切
一個人,最怕沒有安頓!
淨界法師
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這種人絕對不是只有一種行力而已,應該有智慧的層次在自我調整。這種人心裡素質都非常好,他對經論的學習,他心中有很多法寶,自動隨時在調整自己的心態,當他沈悶的時候,他就頌《法華經》來啓發他的心;當他攀緣的時候,他頌《楞嚴經》、《金剛經》來調伏自己的攀緣,他用空假二觀善調其心,所以他永遠保持中道。
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
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
這個人就是他的理想抱負已經成就了。
如是發心,名之為真!
一個人心態調整以後,他的行為可能不一定馬上跟得上,他可能還有一些習慣性的行為,但至少這個人他有自我調整能力,自我反省能力很強,他做了錯事,他在很短的時間會自我調整,他裡面有一個系統,就是自我反省的系統會啓動,他跟我們一般人不一樣。我們一般人造了罪業,造了就造了唄,他不是啊,他造了以後他很快就會檢查出來,然後自我調整,他會找到適當的藥讓下一次的過失就降低了。
也就是說他的心中已經有一種自我調整的系統出現了,不簡單,他已經安住菩提心,而且他也善調其心了,這種人,生命對他來說非常有益,這種人要活得長壽才好,因為他每一天都在進步,每一天對他意義都重大,這種人,我們一般來說修行上路了,上高速公路了!我們還在市區打轉,找不到路。那麼就是說,安住跟不安住,人要先求安住再求調伏,因為你安住菩提心以後,你就會自我調整了,當你還沒有真正找到菩提心的時候,你的心就起伏很大。
一個人最怕沒有安頓,因為他有時起惡念,有時起善念,這個人沒有根,我說這個人只有善念沒有善根,因為你不知道他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它好的時候有發心,不好的時候就什麼都不做,這個人用情緒化在修行的了。
用情緒化不好,因為你沒有根,你的生命充滿了變數,充滿了變數啊!你還沒有上高速公路,沒有上路!
佛法的修學是由內而外,先端正其心
淨界法師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發心、修行、證果。發心就是成佛的親因緣,就是種子,就是你對未來的規劃如何。我們淨土宗兩個規劃:第一個求生淨土;第二個圓成佛道。短期目標求生淨土,長期目標圓成佛道。這就種下一個成佛的種子。那麼由這個種子,慢慢地經過我們的調伏跟引導,懺悔業障,積集資糧,環境的滋潤,最後有一個真實的果實出現。所以我們慢慢會發覺佛法跟外道有所不同。
你們看,佛弟子做慈善事業,外道也做慈善事業,為什麼結果不同?諸位要知道,因為佛法是先調整內心。佛法所有的修學是由內而外,先端正其心,做心理建設,然後才有資格去修善法。你內心有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安住空性發菩提心,調伏愛取,導歸淨土。
你的心態是先做好心理建設再去修善,這樣修的善叫作波羅蜜,到彼岸。外道或者慈善家沒有做心理建設就去修善,這純粹叫作善法,帶業的善法。因為他在修善的時候夾雜著煩惱,所以得果報的時候帶業,這兩個果報不一樣。一個是清淨的福報,一個是帶有業力的福報。
也就是說,先做好心理準備很重要,理觀這一塊很重要。你看我們前面的理觀講得很慢,因為這個心理建設太重要了!不能有任何差錯!到了事修,你懈怠一點,走得慢一點亂不了,至少你這個跑道是對了,修行上路了。你上了高速公路,三不五時跑去休息站休息一下,喝杯咖啡也沒關係,因為起碼你已經上路了,我們放心了嘛。修行最怕你沒有上路,還在原地打轉,就很糟糕了!你認不清路頭,這樣弄到最後,學佛跟學外道沒什麼差別。
佛法是先有覺悟才有行動的。有心理建設,才叫作稱性起修,才有後面的行動。是先有道前基礎,然後再往後蓋房子的。所以修的善法,才有資格叫波羅蜜。憑什麼我們佛弟子修的佈施叫作波羅蜜,外道叫作善業?憑什麼?因為我們內心有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我們有佛陀清淨的傳承教授,怎麼樣去操作內心的世界,我們有正確的方法,外道缺乏這一塊。當然我們也隨喜他的善法。
什麼是外道?區分佛教和外道的五種方法
你沒有聽錯:勉強也會有好的果報
文:慈誠羅珠堪布
如果現在不開始做,今生就這樣荒廢,等到下一世,誰都沒有把握再能得到人身,沒有把握再能聽大乘的佛法,沒有把握再遇到大乘的善知識。現在已經有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抓住不放,一定要去做。不能僅僅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而更要強調實際的、內心的修法,這不論對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很重要。
我們也許常有這樣的念頭:雖然實際上我不太願意發菩提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我不得不發心。因為如果不發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成為大乘法。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
如果這一世沒有真實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峽尊者所說,「這一世發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就可以度化南瞻部洲那麼大世界的眾生,他就可以變成這樣的一位大菩薩。」
你沒有聽錯:勉強也會有好的果報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發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勝的修法,因果從來都是不錯亂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會有這樣殊勝的果報。
怎樣區分造作與不造作呢?比如說:你非常渴的時候想喝水,這是不造作的;在你不想喝水的時候,其他人卻勉強你喝,你雖然喝了,但不是出於發自內心的願望而喝的,這就叫做造作。
如果現在不開始做,今生就這樣荒廢,等到下一世,誰都沒有把握再能得到人身,沒有把握再能聽大乘的佛法,沒有把握再遇到大乘的善知識。現在已經有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抓住不放,一定要去做。
不能僅僅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而更要強調實際的、內心的修法,這不論對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很重要。如果能這樣,即使我們沒有修高深大法,但修的至少應該是出世間的法、是大乘的法,這已經很不錯了。
一定要清楚:此生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我們總是說太忙了,沒有時間修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性的修法,這就是在認知上出了問題,我們的價值觀有問題。
因為在大家心中的天平上,金錢的分量還是比解脫的分量重,兩者權衡的結果,還是選擇了掙錢,所以沒有時間修行;如果在我們的心目中解脫的地位高於金錢的話,我們就不會說沒有時間修出離心、菩提心之類的話了。
在家人當然有很多事情要處理,肯定沒有出家人那麼清閒,但是,如果意志堅定的話,還是可以抽出時間。
我知道,你們當中的很多人還是比較努力的,只要肯努力就好,修行不一定那麼快就有什麼結果,我們也不需要急著要結果。
只要往修行這個方向努力,就肯定會有結果的。
以前,有位高僧的弟子在山裡閉關了九年,就是專修菩提心。在九年的過程當中,一直住在山裡,不跟外界接觸,專修菩提心。可想而知,他們有那麼好的根基、那麼好的環境、那麼好的善知識,還得修那麼長的時間才有菩提心的話,我們絕不可能一、兩年就修出什麼結果來,但是,只要能往這個方向走,已經有了起步的話,那也很不錯,最關鍵的就是有沒有開始修。
我們一定要清楚,此生是我們唯一的機會,這個機會一旦錯過了,以後什麼時候能夠再有這樣的機會,一萬年?十萬年?或者百萬年?誰都不知道。
「我去問了有神通的人,他跟我說什麼什麼」我們不否定神通,但輪回的問題不是有神通的人能夠徹底瞭解的,唯有佛才知道輪回是什麼樣、因果是什麼樣,這個人的前因是什麼樣、後果是什麼樣。
其他人就算知道,也只是一個局部,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去問誰,主要是自己去掌握。掌握什麼呢?唯一的就是菩提心。如果真正有一個不造作的菩提心的話,我敢保證,從此以後這個人絕不可能墮落,至少不可能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
這樣就只需要考慮怎麼樣去度化眾生,為了眾生我要做什麼事情,而不需要考慮我以後會怎麼樣,我會不會墮地獄、會不會投生為餓鬼等等。
很多人買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甚至連一部車子每年都要保險,但為什麼我們不為自己的來世保險呢?生病了如果沒有保險的話,也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說我們也不一定有機會老,即使老了,到時候也不一定會過得很苦,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們肯定會死,死了以後肯定有輪回,到時候我們肯定沒有什麼保險,這三個都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思維一下該不該修菩提心、空性,這是相當重要的。
我相信居士們都相當虔誠,大家對善知識、對佛法充滿了信心,信心非常充足,甚至有點偏高了,所以,如果肯修的話,有這樣的信心再加上一定的努力,就肯定可以修出來。
無論是出離心也好、菩提心也好、空性的見解也好,都是修出來的,絕不是從天而降,自然而然就冒出來的,所以修行非常重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