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善業方面說,某一善行能長期堅持不斷,力量就大。

比如,每天修六次皈依,一生堅持不斷;或者持咒、念佛、讀誦大乘經典,一天都不間斷,功德就很大。所以,每天的功課不要間斷。

這個「不間斷」是很重要的修行教授。

比如︰普賢十大願王每一願最後都說「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教導行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以密宗而言,民國諾那祖師曾講過︰一個修行人有兩件事情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不能忘︰一個是本尊咒,一個是你的種子字,其中至少有一個不能忘。

因此,不論修什麼法,在決定了行門之後,重要的是堅持不斷。

恭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因果的奧秘》


修行切忌中斷,如何遣除修行的中斷障、違緣障礙?

佛說
佛陀曾說世上有兩種人最可悲:
一種是真理之路還沒有起步;
一種是在真理的路上中斷了,放棄了。

修行中斷很危險

修行不可中斷,這個中斷障、違緣障是很危險、很恐怖的。多少人學佛,有的就是跟佛擦肩而過,他也結到佛緣了,走走又走開了,沒辦法深入經藏。師父是解讀經典的人,用生命帶你們進入經典。你主觀地深入經藏,是看不到經藏的底的,但是師父帶你進入經藏的大海,狗刨式、蛙泳、仰泳,隨便哪種方式教你。

我們要知道,修行如一人與萬人戰,要嚴陣以待。縱使我們來到寺院身處順境了,但還是要警惕自己的心,到這樣的環境裡來我們的惡業會翻出來,有進步,也會有退步,有時侯甚至會迷失掉方向。因為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你看不到業力只看到“我”,不知道這個“我”就是業力生出來的。

如果一個有善業力的人,比如說他已經有天堂的力了,就好像天人有一個光環一樣,他的語言、思想、行為都不會損傷自己的福德。往往沒有福德的人,語言、心念、行為,惡業多一點他根本不在乎;但一個積德修福的人卻越來越謹慎,一絲之惡他都會警戒不做,一絲之善趕快撿起來,大海不拒細流。

持之以恆是成佛之路

在寺院,表面上好像每一天都很平凡。但是,在這裡你能夠如理如法,早課、晚課、諷經、繞塔、供水、點燈、聽鍾、拜鍾,這些都具有非常不可思議的功德。動機純潔,發心廣大,雖然是平凡的,但其中就孕育著偉大。這樣能夠持之以恆,業障消除,福慧增長,就是轉凡成聖。這其實就是修行,就是成佛之路。

就怕我們自己意志不能堅定,修、修、修,業障現出來就被業障打敗了。我們這個業障就像海浪一樣,一浪趕著一浪,自己去體會,這是不容易的,要用幾年功夫才有可能轉染為淨,染汙消除才能體現出正面福德。所謂業障能夠消除,也是被福德力所抵消的,這個時候福德力顯現出來的瑞相就是消業障。

消業障是很痛苦的,有的人甚至會覺得奇怪,我學佛怎麼會不順了。有的人來寺院,因為剛來,分別心還不大,那時候很虔誠,很快身口意就會很清淨,會得利益,這就叫初發心。初發心有時候是很純的,當初發心很快進入一種好狀態,有時候就會保不住,所謂的業障會現出來。業障一現,他馬上就會起疑惑、顛倒,然後就退心了,所以我們要防護住。

學佛了,無論怎麼樣都要往好處想,要動好念頭,這樣福德才會持續地增長。否則你這輩子好不容易來了,業障一現前,分別念一重,惡念一出來就中斷修行了。這一生不能成就,你還指望哪一生?所以降伏自己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們要再三地提醒自己,要克服自己的毛病是不容易的。

如何克服半途而廢

很多學佛人,因為一個偶爾的機會對佛有興趣了,但如果沒有善知識給他輔導,沒有善友相伴,自己有可能會半途而廢。為什麼呢?本身我們跟佛之間還有太多的不同的地方。佛是功德具足的,但我們有時候看不到佛的功德,恰恰我們業障很重,很實在地障礙著自己。

如果能克服自己的這個黑暗,我們在學佛的過程當中,佛的力量加持,讓我們衝過自己人生的這個坎,那我們下面會比較順。因為每個人都不是乾乾淨淨的,學佛之前無量劫來已經造作了極大的罪業,你怎麼樣克服罪業,讓這些罪業不要來障礙,這是很難的。所以為什麼要有善知識的引導,要有良友的扶持,就是這樣的。

否則的話,你說我們都有佛性,佛經典都翻譯出來了,現在印刷書這麼方便,我們獲得經書並不難,那看書就可以了。但其實除了這個之外,你還有很多有形無形的障礙,需要比你更有能力的過來人拉你一把,提攜你一把,需要那些好的善友形成一股好的力量,克服你自我的一些障礙,這是很重要的。

修行就像吃大餅

修行就像有的人吃大餅:吃了一個、兩個,吃了第三個,肚子還餓,等吃到第六個,飽了。他忽然拍拍腦門:“早知道我就吃第六個好了。”這是個錯誤結論。假如今天拜了3個小時,你覺得“我好像沒什麼感覺,好像沒有懺悔掉多少業障”,但你繼續這樣拜,繼續懺悔下去是有用的,總會有感覺的。

等哪天吃到第六個大餅,你就飽了,這第六個大餅是從前面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累積來的。所以修行別後悔,不要說:“你們都有感覺,我為什麼沒感覺?”你若沒感覺,那就繼續“吃大餅”吧。

我們從理智上認識到皈依三寶的方向是對的,那不管怎麼樣都要堅持,只要方向對肯定是會有收效的。因為無量劫以來身口意造作了無邊無際的業,我們現在學佛了,一開始感應會很大,但有時候進步可能不會很顯著。只要持之以恆,我們就會越來越靠近佛陀,就會越來越生起真實的智慧。

很多學佛人,不論是在家居士還是出家人,他學著學著,就會停留在他的境界裡自我滿足,不思進取。所以一個人要能夠每天歸零,那每天都享受著一種新境界,享受到新的你又不住不漏,你會得增長,這就不中斷。中斷障是很危險、很恐怖的,一旦你有了這種障礙,將一事無成。

爬任何一座山,你缺乏毅力放棄的時候,山比你高;你的毅力、智慧、堅持,能夠一覽眾山小的時候,你就比山還高。

——摘自傳喜法師開示


黃念祖老居士:定課不妨少,但要雷打不動!

要有一個根本的定課,也要隨時隨地散念

在留學期間也要有定課,不要把它壓沒有了,要堅持,要雷打不動。定課不妨少,但是不許中斷。

你現在法本中,是蓮師觀音三個本尊。可以專選一尊,作為自己的本尊,比較簡要。拿這一個做為重點,你才能夠有一個隨時隨地能念的咒。

定課可以少一點,比方十分鐘,但是還有其他很多的時間可以利用。例如排隊、坐車、採購、聽無聊的發言,等等這些事,佔去你多少時間,這些時間本來很煩人,可是利用來唸佛唸咒多好。這是廢時利用,我最提倡廢時利用。廢時利用的天地非常廣闊而且減少煩惱,你不著急了,什麼事你也就安穩了。別人佔去我的時間,很著急,很不耐煩,現在反正我唸著佛呢!我這兒有正用。所以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常常都能提起這一句,這是根本的修持。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本尊,你就唸佛號,願意唸咒就唸咒,這是散念,同樣是根本修持。有的時候碰到為難的事,碰到緊張的事,這個時候你越要念。緊張的事情來了,一著急,腦子會有些亂,在這種情形之下,先搶它幾句咒,你再考慮,它就不一樣。考試、答問題,都可以這麼去做,往往有特殊的效果,這句一定要熟。

所以在留學期間,要有一個根本的定課,可以再少一點,五分鐘也可以,五分鐘總是有的。另外,隨時隨地散念這一句本尊咒。諾那祖師說,心印與本尊咒,至少有一個,你能不忘。若每天只有十來分鐘在用功,這是達不到的。所以就要隨時隨地在散念。你炒菜,照樣唸咒,利用廢時,很好。在爐邊炒菜,又熱又有煙,本來很苦惱,轉為用功,變廢為寶就安樂了。

唸佛、唸咒是眾生唯一的出路,不然就在六道中轉。開始時就這樣一句一句,唸完一句接一句,這叫事持。《彌陀要解》裡有兩句話:「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

你先事上念,然後就自自然然變成理念了,那就是實相唸佛了,所以即凡心成佛心。從事持開始,誰都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這有什麼難,這個念要使它成為習慣。

事持不能小看,就這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知不覺,只有地上菩薩才能達到的深妙境界,你也就自然達到了。這是諸佛大智慧,大慈悲的結果,才能給我們找出這樣的妙法。這個方法人人能做,一句接一句,不知不覺就從事持達到理持。於是你這個凡心成了佛心,可見最圓最頓的法,就在事持之中。


夢參老和尚:修行中的中斷障礙

不管是念佛法門也好,乃至讀誦大乘也好,禅定也好,隨便修行哪一法,你得產生力用,有力用你才能降伏魔障。往外修是利生,往內修是你自己。

例如生起一些煩惱,就用你的觀想力,用你的修習力,把那個煩惱降伏下去。但是,你有這個力量嗎?沒有。有些很簡單的事,因為障礙力出現了,什麼叫障礙力呢?你修行很好的時候,六親眷屬把你牽引著,使你退道。不是罷道還俗,而是在你的修行當中使你中斷。怎麼樣叫中斷呢?例如你在這裡聽《華嚴經》,你的家庭、六親眷屬出了業障,你要中斷,這叫中斷障礙,中斷魔。那就看你的修行有沒有力量,有力量你能克服,不會中斷。不會中斷就是你修行的力量能夠相續。

無論修行哪一個法門,最大的障礙就是中斷魔。為什麼中斷叫魔呢?不能相續,修行力量中斷了。再來又得從頭做起了,不是那個力度了,修行也如是。過了這個機會,再想重復,恐怕很難了。

念佛念的將有暖氣了,剛產生力用了,被世間的名聞利養給扯住,中斷了。回來再重頭來,就差得多了,這叫中斷障礙。

所以修習的力量是很微妙的,殊勝行就怕中斷。中斷了,要使它再相續,那跟前頭的力度不同,你那信心也不一樣了。


 

夢參老和尚:修行的秘密藏在這三個字裡!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聖號,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斷,這個就難了。念一千聖號很容易,那你一個小時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夠不斷念三年,得靠你堅持力量了,經常一打閒岔就把你岔過去了,你有時候就斷了。不要說一千聲,十聲都有時候還斷,忘了,這叫業障。咱們經常說業障業障,當你發一個願,修行的功力做做給忘了,誰讓你忘的?不是你自己想忘,業障。這有默念的金剛念法,不出聲,能夠做到三年,一千天大概是三年吧!你發願一天誦一部地藏經,三年不斷,十年不斷,二十年不斷,那利益更大了。

一般的說,我們出家人,乃至於四眾弟子,這個願力我們是能做得到的,特別是我們出家二眾,你一天吃完飯幹什麼?一定要了生死,這個就了生死的。第一個信力不夠,沒有這個信心,第二個願力不夠,做做就斷了。假使你發願一個功力,哪管先念一部心經,一千日不斷,一天不斷;或者你一天念十聲阿彌陀佛,十聲不多吧?一千天,一天沒斷過,每天必須念十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恐怕有的人念不了十聲吧?但是他中間斷。這在西藏講密宗時候,中斷魔障最厲害。你念個咒,或者修一個法門,那魔鬼就使你斷,不讓你相續。一斷就完了,斷了得重新再起。斷了之後,你再起,得從你再起那天算,重新另算,以前的都沒有了。修道的時候,最難的是不中斷。

我經常跟我們道友說功課不要定太多,太多你做不到,也容易中斷。說我一天念一千聲,就念一千聲阿彌陀佛,時間很短。一千聲好長時間?但是我天天不斷,可就長了,日久才見功力,愈久功力愈大。說一劫兩劫,為什麼修那麼長?他斷了,修修斷了,斷了得重新再開始。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希望我們的道友,不論你修哪一門功夫,一定要做到。做到什麼呢? ——不間斷。


宣化上人:無論哪一位信佛的人,早晚功課都應該天天做

無論哪一位信佛的人,早晚功課都應該天天做

我有個問題,這是一個不重要的問題,但是我若說出來就是特別重要;我沒有說是不重要,說出來就是重要。這是什麼意思?

各位都知道,我們早晨做早課,晚間就做晚課,然後講經。有的人就覺得做功課是不重要,所以我說我這個問題是不重要的問題。怎麼又重要呢?

這個做功課和聽講經是同樣的重要。不是單單聽講經不做功課,也不是單單做功課不聽經,講經和做功課同樣的重要。

如果你能把早晚功課都背得出了,自己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早晚功課,那可以的;如果你不能背得出,你必須要來做功課。

做功課一定要鄭重其事的,你天天做功課,自然而然這早晚功課就都能熟了,可以背得出了。背得出,你無論到任何的地方,都應該做早晚功課,人多要做早晚功課,人少也要做早晚的功課。

因為你修行,修行什麼呢?有人說:「我修心。」你修心?你管住你的心了嗎?你那個心真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了嗎?你心要是常常能入定,能「童子身中入正定,壯年身中從定出;壯年身中入正定,老年身中從定出」,你若能這樣,那可以的,你也不需要聽經,也不需要做功課了。

出家人應該做功課,做居士的也應該做功課,不應該把時間都空過了,或者貪睡眠,或者貪吃好東西,或者貪穿好衣服。

你這回把這種的貪心都改過來,改成要貪著做功課,貪著聽經。聽經要有個貪心,這一句聽明白了,又想聽那一句,直到聽明白了為止。所以必須要天天來做功課,這就是修道。

不要像那些什麼也不懂的人,對佛教一點什麼都不明白呢!就說:「做早晚功課,這又有什麼用?這只不過唱唱歌,尤其中國這一套敲打、唱念,這是佛教的戲子嘛!參禪打坐才是佛教的弟子,才是佛的弟子。」他把贊佛、拜佛,都給說得是沒有用的,這樣的人簡直愚痴到極點。

你早晚功課不做,做什麼?睡覺!睡覺比做早晚功課重要。所以無論是一個人也要做早晚功課,人多也要做早晚功課,早晚功課非常重要的!

除非你是做工的人,說:「我要是早上起得太早,或者晚上睡得太晚,就沒有精神,不能做工。」這樣可以的,可以方便一下。如果不是這樣,無論出家人、在家人都應該做早晚功課的。

所以我說這個問題也是重要,也是不重要,看你怎麼樣想。愚痴的人就認為它不重要;有智慧的人就認為它是重要的。因為愚痴的人,不知道它重要,有智慧的人明了它是重要的。

【編注】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定課多少不重要,但堅持很重要

淨界法師

當我們能夠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後,不能夠得少為足,要繼續地往前走,就應該要修「精進」。「精進」能夠破除我們的「懈怠」,「懈怠」就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對所有的「惡法」也不想斷除、對所有的功德也不想追求,這是一種消極的心態,這樣消極心態就很容易產生這種「惡不善法」。

一個人的心態,是先「懈怠」,「懈怠」久了接著就是放逸,放逸以後就造罪業了,三種情況。一個人會破戒,就在這三個階段:懈怠、放逸、造罪。所以我們剛開始從源頭上,就是要保持「精進」。

「精進」有什麼好處呢?能夠出生無量的善法,「令其增長,故名精進」。就是你要能夠讓自己不斷的出現功德,這個就是「精進」。大家不要聽到「精進」,以為好像很嚴重。

大乘佛法的精進,不強調那種暴飲暴食。

這暴飲暴食精進,是不值得提倡的,應該「滴水長流,則能穿石」。我個人是提倡:一個人的精進就是──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這個就是精進。我親近過很多老和尚,像達公長老,他八十幾歲還在講經;海公也是,他也每天不斷地在進步。

其實進步的本身,重點是那種前進的動力。為什麼要保持前進的動力呢?古德講一句話:「死水不藏龍」,禪宗經常講這句話。「龍」是一種功德的表徵,但是龍絕對不會生長在死水,一定在活水當中,這個龍才能夠生存。

所以精進的本身,重點還是那個心態。我們如何讓自己每天保持進步一點點呢?精進的修學有二個所緣境:第一個,對惡法。對惡法有二種態度:

第一種已生的惡法令斷除。這個惡法已經出現了,我們不須要逃避,每一個人都是有缺點,好好地面對,讓這個惡法,今天減少一點、明天減少一點、後天減少一點,你活在希望當中。

第二種,未生的惡法令不生。這個是要靠持戒了。什麼事情要防範於未然,修行不能夠太大膽,要稍微膽小一點,要稍微防範一點,這是對惡法的態度。那對善法呢?未生的善法令增長。我們沒有善法,別人有善法,我們隨喜功德,跟善法先結一個善緣,以後你就有機會。

已生的善法令增長,你已經有的善法,不要得少為足,不斷地往前進。總而言之,在你的生命當中,你要創造一個活水,不管你活到幾歲,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是很重要的。

你一天有多少時間就做多少功課。

懺公師父提出一個概念說:修行哪,是點點滴滴的功夫。我蠻認同老人家的看法,老人家一生的修行,他提出一種「水滴式」的修行,不要用」暴風雨「的修行。有些人修行,平常不做功課,一開始用功的時候,一天拜三千拜,然後拜了一個月,又不拜了,這樣不好,暴風雨,不好。

修行,你看那個水滴——「滴水長流,則能穿石」,好,你時間不夠,沒關係,你有多少時間,做多少定課。你就算拜三十五佛,差不多二十五分鐘,三十五佛大概二十五分鐘,如果你拜八十八佛,大概四十五分鐘,就算你拜三十五佛好了,你今天拜、明天拜、後天拜,拜一年、拜三年、拜十年,就不可思議了!為什麼?因為它相續。

定課,不要多,但是重點在堅持,就是我每天做、每天做,他就走出一條道路出來了。我現在要聽到有人說一天拜三千拜,我聽了很害怕!因為這個人不會拜太久。但是如果一個人告訴我他拜一百拜,我會很恭敬他,這個人可以拜很久——正常!

其實我們不是很羨慕說你拜很多,你那種暴風雨的,不會持久。真正的修行者是「水滴式」的修行——三十年、五十年下死功夫,那個稱得上真的有成就了。那個一曝十寒的,暴風雨來一陣子,過了以後就停很久,那個沒有用啊!沒有用啊!

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這六個定課,什麼叫定課?就是每天固定的功課,你要把它納入你生命的一部分,就跟吃飯一樣,時間到就去吃飯,時間到就去拜佛。

但是,你要納入定課,有一個條件:你的功課要合理,合情合理。你一天有多少時間就做多少功課,就對了!合理了!

你訂的功課太嚴、太多,不合理,你做一做就不做了,因為有壓力了,修行者也不能沒有壓力了,但是也不能壓力太厲害了。修行人,差不多——四分的壓力,六分的自然;或者三分壓力,七分自然。

如果你每次功課,壓力都很大,你功課定太多了。大概三分的壓力,四分的……但是你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你不能夠說一天有兩個小時的空檔,結果你拜三拜,那就沒有壓力了,那沒有壓力你沒有進步了,對不對?

你要訂得合情合理,就是說這個功課剛好做起來很自然,但是又帶有一點小小的壓力,這個最好;完全沒有壓力,也不好,完全沒有壓力,你就沒有進步了。

所以這個地方的定課,是你每天要做的,什麼叫定課?我們做一個解釋:就是我拜佛時間到了,我現在不想拜,我不能跟著我的感覺走,我要依止我的願望。我們講過跟著願望走,我不想拜,但是我不管它,我袈裟一披,我照樣去,香一點,照樣拜,拜幾拜,那個感覺就沒了。你要慢慢地克服感覺,就是說我們的願力,我們心中所有的東西,它的力量都是你給它的。

為什麼妄想對我們產生那麼大的牽動呢?因為我們每次隨順它,力量是你給它的。你現在設定一個本願,你既然設定一個本願,你也應該給它一個很大的力量,就是不斷地隨順你的本願。你不是發了願以後,什麼都不管,那你這個願是白髮了,是吧?發虛願哪!

你既然設定一個目標,心中許下一個誓願,你就必須賦予這個願望,產生強大的力量——它說了算,它在你生命當中是最重要的,這個願力到臨終才能產生主導性。


宣化上人關於早晚課的答問錄

問:在家人不住在廟上,沒法參加早晚功課……

宣化上人:無論是出家人、在家人,這個早晚的功課都應該做的。你們做居士的,不能到廟上來做早晚課,也可以在自己家裡也把它念一念。因為你誦經持咒,這就是清淨你的身心。你念經,念《彌陀經》你就想西方極樂世界了。你不打其它妄想了,這就是清淨你的身心了。你持咒,這個咒語都是梵音,你念得也不懂,就你一個不懂,也沒有什麼妄想了。沒有什麼妄想,這就是身心清淨。

所以,這個早晚功課,無論哪一位信佛的人,都應該天天做這個功課,天天不間斷,不是一定到廟上來做,就是在自己家裡都應該做的。自己規定一個課程,譬如我早上要念500聲佛。每一天我必須早晨要念500聲佛,晚間念500聲,或者200聲。就一個人,也應該做的;不是說到廟上來做早晚課才做,在自己家裡就不做。

尤其以前邪知邪見的人說,到廟上做早晚課只是儀式。不單不懂這個佛法,連這個世間法也不懂。世間人,你做一個什麼事情,你還得要常常去做,才有一種成就。譬如讀書,你要天天讀,你才能有成就。你修行也是這樣子。

 

問:有某一位法師說,學佛的人不需要做早晚課,對嗎?

宣化上人:這是他自己的問題,既說不做早晚課可以,則不做所有的事也可以,那麼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也可以。是否他已到無修無證的程度上了?有這種程度才可以這樣說,若未到無修無證的程度上,不能這樣說。

【編注】恭錄自《金剛棒喝──宣公上人答問錄》


修行中斷的原因何在

智敏法師

一是環境關係中斷,假使這個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者這個地方環境要你出去做生意了,沒有辦法修了。

二是自己習氣,不歡喜了。很多人在這個道場裡邊,出了家了,該什麼事也沒有了,該好好地修嘛!卻是要跑,為什麼?習氣嘛!不跑難過嘛。他到那個時候,非要跑一下不可,跑回來還是好的,有的跑了就不見了,不曉得哪裡去了,再聽見就是還俗了――糟糕了!

因為習氣而中斷,這要怪自己了。環境是客觀的,還可以原諒,但是這個環境之所以使你中斷,還不是因為你過去造的業嘛!總的說起來都是自己的原因,唯一辦法――懺悔。

既然有這些中斷的環境出現了,是你過去的惡業所造成的,你現在趕快把惡業懺掉,那麼就可以消除,過去罪障造成的環境也會改好嘛。你要跟環境鬥,這是很笨的,就像狗咬石頭。獅子聰明,你用石頭去打獅子,它不咬石頭,它要咬人,因為他知道石頭是你丟的,他來咬你;狗是笨蛋,你拿石頭打它,它拚命咬石頭,因為他認為把它打痛的是石頭,他就恨那個石頭,不知道這個石頭是人丟的。恨石頭幹啥呢?

我們恨環境也是一樣的,這個環境是你自己造成的,你該恨你過去的惡業,懺悔就對了嘛!如果懺悔好了,消掉了,環境也就轉了。有的人他家裡環境對他修行有阻礙的,也是要用這個辦法好好地懺悔,把過去之所以使你修行要中斷的環境的惡業懺掉,好好依四力門懺,宗大師說決定有效。我們有宗大師打的保票,我們該相信。

自己習氣呢就不好說了。海公上師根據當時的一些出家人發了一些感嘆的話,「人每嫌事多攪擾」,很多人都說自己事情太多了,忙都忙不過來,要學修的時間都沒有,趕快跑出去,認為閑一點就可以多學一點,趁年青好學一點,老了就學不成了,來不及就跑掉了。

「實則無事也要中斷,從前天下叢林飯似山,坐禪堂得了好處,多半要跑」,稍微得些好處就要跑了,這是為什麼呢?不是環境了,這是自己習氣了,無緣無故的你自己煩惱起來了要跑麼。我記得昂旺堪布說過,你無緣無故地煩惱起來了要跑,有的人是瞋,有的人是貪,有的人麼,既不瞋又不貪,他就是住不住了要跑,這是什麼?是癡。反正離不開貪瞋癡。

「發心修行中斷一定難免」,那麼中斷難免,這是有原因的了,一個是過去肯定是造過一些業,比如謗法了,阻礙人家修行了,現在你自己受報了,等流果嘛;還有一個就是魔的障礙,你要修行,要出三界,要逃脫魔的掌握了,他就要把你拉回來,使你中斷。

「中斷要能復繼」,修行裡邊是不會一帆風順的,違緣是有的,有的時候會中斷,但是中斷不要一斷永斷,要繼續下去。

那麼要繼續下去的話,就是要求加持,你自己有多少能力呢?自己的能力有限,不求加持那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不知去向。那麼,你要求「不要一去不回」麼,就要求加持,使這個中斷不出現,即使出現,馬上就恢復了。


Q:早晚課中途被打斷怎麼辦?

在早晚課時段被緊急事件打斷,必須放下課誦趕緊去處理時,可以簡單行問訊禮或禮佛後離開;若是電話響起,或是不必立即處理的事,則可先將定課做完後,再回覆或處理。

要避免因事中斷早晚課,最好能先告知家人自己早晚課時間,請他們協助讓自己能全心做功課。在做功課時,手機最好能關機或轉靜音,也能避免影響自己分心。

邀請家人共修

如果早晚課時段一直被家人或小孩打擾,可能意味著這段時間不適合做功課,建議另選時段,例如比家人或孩子更早起,或調整早晚課的內容與時間長度,以免影響家庭生活。此外,也可以邀請家人或孩子一起加入早晚課共修,分享身心安定和諧的感受。

家庭和樂為先

對在家居士而言,個人自修的定課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應先扮演好家中的角色,善待家人,使家庭和樂。當家人由我們的身上,感受到佛法的慈悲與智慧,自然能尊重我們的信仰,甚至樂於護持修行,進而一起修學佛法,成為菩提家庭。

(文/摘錄《早晚課50問》


王路:定課和吃飯一樣重要

上篇說了勝解力,這篇說堅固力,主要說說定課。

有個朋友,年初時,奶奶生病,他每天到醫院念一遍《地藏經》,開始念全是困難,磕磕巴巴,要將近三個小時。後來熟練了,不到兩個小時就念完了,而且,還能明白裡面的意思了。再後來,他決定持誦某段偈語一萬遍,每天15遍,大概15分鐘,要兩年才能持完。他問,持偈到底有沒有用呢?

當然有用。無論誦偈、念佛、打坐,都有用。不過,雖然每種方法都有用,但不能老是換,既然決定持一萬遍,不要過幾天聽別人說什麼咒更好,就改持其他咒。想持也行,不要影響目前的定課,在定課完成的情況下,可以增持。而且,定課要定時定量,每天不間斷,最好安排在固定的時間。

他說,他沒有固定的時間,什麼時候閒了什麼時候念,一般是在睡覺前。有時候太累了,念著念著就睡著了,就先睡覺,第二天再把缺的補上。我說,補上也好,但總不如當天完成好。我的建議是,如果太困,把鬧鐘定二十分鐘,先睡二十分鐘,然後再持,十五分鐘不是太長時間,問題不大。

定課十分重要。沒有定課,不可能有堅固力。定課不僅對修學佛法的人重要,對其他人也很重要。一個人能堅持每天做固定的功課,或者是看書,或者是跑步,或者是背單詞,或者是寫毛筆字,長久下去,都很有好處。

定課之所以叫定課,就在於每天不間斷,如果兩三天一次,或者一周一次,就稍微差點勁兒,但也比沒有好。因此,定課的內容,需要審慎地選擇,儘量選每天都有條件完成的任務。

有人說,我想學寫作,每天堅持寫五百字作為定課,好不好?這個不好。為什麼呢?我寫作11年了,但讓我每天堅持寫五百字,我做不到。寫不出來呀。寫作是個創造性的事情,不是想寫就能寫出來的。雖然也有人把寫作變成一項幾乎沒有創造性的事,像寫玄幻小說,一天幾萬字,天天更新,都是套路。但它不是百分之百沒有新意,雖然有套路,細節還得自己編。定課儘量不要跟創造性太搭邊,那樣的話,一方面,狀態不好的情況下完不成,另一方面,創造性的事情會讓你趨於興奮,而定課應當是讓你趨於平靜的。

為什麼說念佛是一種比較好的定課呢?五百字你可能寫不出來,但念佛肯定能念出來。如果哪天生病了,躺在病床上打點滴,或者剛做了手術,如果定課是看書多少頁,這時候也有違緣,書舉不起來了,體力也不支持,但是念佛不影響,哪怕不出聲,可以心裡默念,所以念佛是易行道。

讀書作為定課,也可以,但讀書其實不是特別好的定課。如果你讀情節驚險刺激的小說,會很興奮,它影響你做別的事情。而且,一本書如果每天定量,最多一兩星期就讀完了。而定課是要長久堅持的,一百天以下的,說定課就有點誇張了。要是讀枯燥的書,又昏昏欲睡。所以讀書倒還不如背單詞。背單詞不會上癮,你可能會因為被單詞的成就感上癮,但記憶單詞本身不會上癮。定課不要選容易上癮的。一天吃一個雞腿作為定課,那是不算的。

如果是練書法,臨帖可以作為定課,但自由創作就差點勁兒,自由創作容易興奮。在臨帖中,臨楷書、篆書、隸書作為定課都好,臨草書就差點勁兒。

另外要注意的是,定課要定時定量不間斷。清朝有個書法家,下決心臨《張遷碑》一千遍,越寫越差。為什麼呢?他本來就是大書法家,一開始臨,很有精神,到後來,就懶得臨了,但又不想中途放棄,就想無論怎樣也把一千遍湊齊,所以越寫越差。

因此,定課不僅要定每天的任務量,還要定總體上要花的時間。如果你決定每天定課15分鐘,做兩年的話,不要到周末有空了,一下做105分鐘,往後一周都免了,這是不行的。平常實在有空,可以多做,但不要把多做的算進其他天的量,其他天的固定任務量還是不變的。

另外,因為熟練,定課會完成得越來越快,最早可能要花兩個小時,後來時間越來越短,到最後變成20分鐘就完成了,這也是不行的。在熟練後,假如一個半小時完成,這是可以的,如果時間再變短,就稍微給自己加點量,還到接近兩小時的水平,也不要加太長,不要加到三個小時,除非你每天都能做三個小時,量既然加上去,輕易不要退。

如果加超量的話,對身體和精神是一種損耗,它會影響你第二天功課的完成質量。這就涉及到精進要修集的第四種「休息力」。當你知道無論你多麼熟練,每天花在定課上的時間都是那麼多的話,你就不會求快了,不會像臨《張遷碑》的書法家越往後越草率了。這時候,你甚至會讓自己慢一點,完成的狀態和質量就越來越高了。

每天定課究竟多長時間好,取決於自己的生活工作狀態,如果工作清閒,每天三四個小時,那很好,如果忙,每天一小時、半小時,也可以。但不要太短。如果不到15分鐘,量有點少,生不起什麼印象,一忙起來,功課就忘掉了。

有人工作時而忙時而閒,那你要取一個折中的量,讓自己在閒的時候可以輕鬆完成,忙的時候要費很大功夫,但也不是完全完不成。

不要看哪天狀態非常好,完成了平時150%的功課,覺得非常有成就。狀態好的時候,功課完成得多麼出色,它的意義都不如在狀態差的時候堅持把功課做完更大。保持每天必做的意義,不是說要在狀態好的時候創造出來新的紀錄,而是要把自己訓練到狀態非常差,差到不行的時候,依然沒有影響功課的完成。這時候的長進才是真的長進。一個企業家,怎麼能睡得踏實呢,不是說,他現在能賺多多錢,而是說,他有一樣生意,天塌下來照樣賺錢。

在剛開始定課的時候,完成下來是非常吃力的。但是完成之後很有成就感。如果你一天有四個小時的定課,白天又很忙,各種工作、應酬,到晚上11點半終於完成了,你平常12點睡,雖然離睡覺只有半小時,這半個小時你是非常踏實,非常歡喜的。這種歡喜不是興奮、激動得睡不著,激動興奮在修行者看來是煩惱,這種歡喜是平靜、安心,覺得今天圓滿了,成就了。

漸漸熟練之後,你會完成得越來越順利,碰上周末沒事,可能到下午兩三點就完成了。這時候出門走走,覺得天高地闊,非常歡喜,非常自在。慢慢地,你就會對定課生起信心。生起信心後,哪天你發燒了,還是不想把定課落下,因為前面很多天都完成了,這一天落下了,你會覺得戒行有損,退墮了,因為這種動力,你還會堅持在有違緣的時候依然做功課。

這也是為什麼前面說寫作這種不適宜作為定課,在病床上寫作是很不方便的。而念佛、打坐就比較適合。打坐哪怕你狀態不好,妄想紛飛,只要腿盤上,時間坐到了,也可以說是一百分。念佛是最簡單的,打坐還要受天氣情況的限制,冬天在沒暖氣的地方打坐,容易受風寒,甚至保護不好可能得關節炎,住處噪雜的話也影響狀態。而念佛大不了是不出聲默念,所以它最簡單。正因為念佛太簡單,很多人懷疑:真有好處嗎?真有效果嗎?念念停停,停停念念,那就不太行。

如果你每天的定課時間夠長,比方說在三四個小時以上,堅固力會很快增長,勝解力也會隨之增強。不過,這裡說的很快,至少也是三個月之後,再短是不可能的。去健身房練肌肉,沒有三個月也出不來呀,更別說改變心理狀態了。

很多人的毛病是求快,求速成,希望看一本書、聽一場講座、看一部電影就顛覆自己的世界觀,或者因為某個機緣,認識某個牛人,一場談話受益匪淺,勝讀十年書,那只能說明你這十年沒怎麼讀書。要把心性的改變看作是長期的過程,往三年、十年、一輩子去看。菩薩戒的期限是盡未來際,不僅是一輩子了,而是無窮無盡的輩子。

對初發心的修學者來說,常常容易不根據自己的情況就下決心,比方說,馬上要換工作,給自己定三個小時功課,打算做一年,剛做半個月,換了工作,去了創業公司,凌晨12點之前沒下過班,功課自然就沒條件完成了,要硬撐著做功課,馬上就被送進醫院了。所以,最開始時,要著眼於自己能看得見的時間內去安排,雖然佛教說思惟死無定期,但不能因為死無定期就不安排定課。如果知道自己兩三個月內,不換工作,不出行,生活狀態大體不會有太大變化,那就先按兩三個月安排,別一下安排兩年,兩三個月完成了,再安排兩三個月,輾轉下去到兩三年,就比較穩妥。如果一開始定課有不合理的地方,在兩三個月的一期完成之後,下期可以相應調整。一旦定下,是不宜隨便變動的。

有人講,我這三個月的定課,本來完成得挺好,到了快結束的時候,領導派我出差,定課能不能暫時緩一緩?如果你的定課只能在家完成,比如每天掃一遍地,拖一遍地,那說明你在設置定課的時候,沒考慮到出差時不具備因緣,就是相應的失誤,可以設置相應的補救措施,比如,因為不能掃地,就念佛多少聲,匹配相應的時間。

但如果,在出差中,並沒有障礙完成定課的因緣,比如你的定課是抄經、打坐,那就不要以出差為理由中輟。出差當然很顛簸,很勞頓,但要這樣想:出差你吃不吃飯?睡不睡覺?只要還有吃飯、睡覺的時間,就應該有做定課的時間。定課是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的。

實際上,吃飯睡覺也是定課,只是我們常人沒把它叫做定課。一個人工作起來不要命,不吃飯不睡覺,能出成績嗎?肯定出不了,身體很快垮了。

佛經上說,有情依食而住。吃飯睡覺是食,讓人保持基本的生理狀態。所以說,「為成道業,應受此食」,一個人如果每天吃飯睡覺非常有規律,你就知道,外界對他的衝擊還都在可控的範圍內。我們都是在受到衝擊時才打破正常的吃飯、睡覺狀態的。失戀了,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創業失敗了,貸款還不上了,打破了正常的飲食作息狀態,這表示什麼呢?對於沒定課的人來說,表示他的定課——吃飯和睡覺,壞損了。如果一個人吃飯、睡覺都還是正常的節奏,身體、心理狀態出問題的可能性很小。

定課像吃飯睡覺一樣,是法身慧命的食物,是對修行者的基本保護。如果因為定課影響到身體狀態,代表什麼呢?代表定課定得不合理,超出了身體精神承受的能力,就像讓從來沒跑過步的小孩,第一天就跑20公里,是會出問題的。這也是為什麼定課儘量不要設置成跟創造性相關,定課的內容,一是要讓自己用心,但不是費心;二是要讓自己堅持;三是要讓自己安靜。定課越做越狂躁,那是有大問題的。

開頭提到的誦偈的朋友,問我誦偈有什麼好處。特殊的好處我說不了,那個偈我也不熟悉,但一般的好處,作為定課本身,就是很大的好處。定課是定的前方便。

「定課」的「定」,是規定的定,定時定量的定。後面那個定,是定力的定,禪定的定。一個人有定力,從哪來的呢?從定課來的。也許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定課,但他的生活一定是規律的,而且必然有在一定時期堅持啃硬骨頭的習慣。

定課相當於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這是不二法門,再也沒有別的路。沒有戒,不可能得到定,沒有自律,不可能有定力。

戒有「止戒」和「作戒」,止戒是不要做什麼,作戒是要做什麼;定課就相當於作戒。一天沒過完,定課完成了,這一天的止戒還不能說圓滿,但作戒已經圓滿了,這會生起很大的歡喜心。二禪天以上的天人,都是一個人一個世界,孤獨嗎?不孤獨,因為有定力。

經常有人說,過獨居生活,很難自律。為什麼難自律呢?因為沒有定課。一天都是24小時,你閒下來,沒有定課,時間不知該怎麼花,就會跑去做不該做的事情,「止戒」就破壞掉了。止戒破壞掉是因為沒有作戒,如果有了定課,雖然是一個人住,任務量很重,緊趕慢趕,到晚上八九點總算做完了,心裡大為輕鬆。但也該洗洗睡覺了。

所以,有定課的日子裡,吃飯睡覺就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做完定課,泡一盒方便麵:哎呀,這個真好吃呀,我生活真幸福。其實不是方便麵好吃,是定課任務繁重,從繁重的任務中暫時解脫出來,稍微休息一下,恢復一下精力,就像夏天在烈日中暴曬許久後走到樹蔭下的感受,那滋味比你去夜店喝酒K歌舒服太多了,而且它不是讓你躁動,是讓你平靜下來。你就更能體會到為什麼生活需要感恩,為什麼眾生都對自己有恩,能吃上一碗飯有多麼不容易。才能懂得什麼叫「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現在好多人,一到周末就跑去看房,關心房價瘋漲,關心國家出台的每一個政策,要是早生60年,碰到大躍進時代,你會關心怎樣才能捱過這一天,怎樣才能填飽肚子不餓死,如果能從地里挖個紅薯吃,要比現在買套房高興太多了。但在這個時代浸淫久了,整天接觸的都是這個時代的東西,就不可能把心量眼界放寬廣一點,就不可能有定力。

如果哪天定課沒做完,別人喊你打麻將,你想,我一去打麻將,定課就完不成了,不去了。等哪天狀態好,定課提前完成了,剩出一兩個小時,可以稍微打兩圈,不是為了好玩,是因為以前的關係在這兒,也是宿業,你突然一下不跟別人玩,別人會很疑惑,覺得你出什麼事了。等時間長了,別人發現你天天做定課,擼串啤酒就不喊你了,你的生活也越來越清凈,也可能會慢慢接觸一些每天讀書、抄經、念佛的新朋友。一個人壞戒、做不好的事情是從哪裡開始的呢?從接觸酒肉朋友吃喝嫖賭開始的。當你有了定課,慢慢地,要麼親近善知識,充滿法喜;要麼獨處,充滿清凈。作戒護持好了,止戒自然也護持好了。戒清凈成就了,正念就會生起、堅固,就離正定不遠了。

所以說,定課是定的基礎。有些人不做定課,一時心血來潮,想得到禪定,一天打坐十二個小時,沒有用的,精神不出問題就萬幸了。定課看起來是很漫長的道路,實際上是最直接、最便捷的,不可缺少的。精進的堅固力,就是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定課成就的。佛陀說,以戒為師。定課就是修行者的老師,無論是誰,只要想長進,都必須從定課中來。

 

學佛後,非做定課不可嗎?在家學佛者如何定早晚課

 

不要這樣!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念佛一個半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