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歷代祖師的共同特色。

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發見識。在第一科蕅益大師講到,我們要修學佛道呢有三個重要的內涵:第一個、你要能夠真為生死發菩提心,出離心、菩提心,第一個。第二個、要具足剛骨,你要有堅定的行力。第三個、要開發見識,你要能夠明白諸法實相。這個具足剛骨是偏重在行門,開發見識是解門,這兩個。這三個內涵蕅益大師把它詳細說明。

「無真實為生死心,饒你有志氣力量,只作世間豪傑,斷不能為出世聖賢。」那麼你在修學佛法當中你根本不想出離生死,你為什麼拜《八十八佛》、為什麼誦《楞嚴經》、誦《楞嚴咒》呢?你下輩子想做大國王。那麼雖然你有遠大的志氣力量,那你只是在世間得果報,不能做出世間的豪傑、聖賢,因為你內心當中根本不想了生脫死,沒有那個動力來趨向於聖道,那最後是在有漏世間得果報。

「無真實剛骨,饒你要出生死,決被情慾牽,熟境迷,利名移奪,魔患埋沒去。」說你內心當中真正知道三界是苦了,想要解脫三界的果報,說這個下輩子給我做大國王、轉輪聖王我都不要了,我一心一意地要追求佛的無漏涅槃、大般涅槃,這涅槃當中那種沒有煩惱、沒有罪障、沒有老病死的境界是最大的歸依處,你內心當中有一個這樣的認識。但是你缺乏剛骨,沒有那個堅定的行力,這個時候五欲的境界刺激你的時候,你就退轉了。

這個我們看《高僧傳》,歷代的祖師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要有剛骨。你看印光大師,有人問印光大師說,我們念佛的時候就是起煩惱,要怎麼辦呢?這起煩惱我又不想念佛,應該怎麼辦呢?印光大師說這個時候,不能念要他念、煩惱不能斷要他斷,就是行力,強迫自己那個堅定的行力。這個行力的栽培跟一個人的行門有關係,一個行門做得多的人,你經常拜佛、經常靜坐,加強你的專注力,這個人行力會強。你一天到晚散散亂亂,你的行力會薄弱,它有這樣的差別。所以這個剛骨跟禪定,當然這個禪定要有持戒做幫助,跟戒律有關係,你經常訓練自己去專注的時候,這個人念力強,剛骨。

「無真正見識,饒你怖生死,勇猛直前,必被邪師惡友引誘,輕安少得縈惑。」說你這個人也知道三界的生死是痛苦的,你有很大的行力,但是呢你不明白生命的真相,那麼你也不知道一個人他為什麼會墮落、一個人為什麼會成就,被這個邪知邪見的師友所引誘,被內心的輕安少得所迷惑。這個邪師惡友是外緣,外在的因緣,這個輕安少得是內因,內心的境界。


夢參老和尚:很多高僧是生著異相

人家說「聰明不過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說的。你不要看出家人沒做什麼事,他學什麼會什麼,非常聰明,世智辯聰一學就會。如果有點兒定力加持他,無論學什麼,他會得很快。

清代的玉琳國師在拈花寺,就是我受戒的寺廟,他在那廟裡當方丈。皇帝到廟裡來拜訪他,他留皇上在那兒吃齋。可是吃齋的齋房窗戶紙破了,風吹得呼呼地響,玉琳國師把碗裡的飯粒挾到桌上,這個小沙彌就過去把這個飯粒拿出來,弄張紙就把那個洞粘上了。

乾隆很嘆息:真不得了,「聰明不過衲子」。玉琳國師就讚歎皇帝:「伶俐不過帝王。」這雖然是個故事,你看小和尚,有好多我們想不到的事,他為你做得很好的。這叫外表的聰明。

另外,要有真智慧,有的和尚表現蠢笨得要死,相貌長得很醜陋,古時有很多和尚是異相,你看他很醜,就像晉朝的道安禪師。他小時候十幾歲就進廟,他師父看不起他,又醜、又矮、又麻,不但黑,臉上一臉麻子,個子又矮。大眾的師兄、廟裡的人都看不起他。他只跟著種地,做了很久。

有一天他跟他師父說:「師父,也該給我一本經念一念。」「你要念經?好。」師父順手拿一本很薄的經書給他。到田地裡還得幹活的,大概在幹活休息的時候,就停一下,拿著念一念。晚上回來跟他師父說:「師父,你給我換一本。」師父説:「你看了沒有?」他說:「我看了,我都看完了。」他師父也懶得跟他說,又拿一本厚的,比之前多了三倍,他又拿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回來了,又跟師父說:「你再跟我換一本。」他師父覺得很奇怪:「你為什麼一直換?」他就說:「我都讀了。」他師父就拿那個經本,在後邊問他,隨便問哪段經文,他都倒背如流,他師父才發現他的奇特之處。道安法師也是中國最早、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德。

所以,人不可以貌相,但是他確實有這種本事。他不但信心堅定,戒行也清淨,都是真實材料,但是自己很謙虛。凡是真正有德行的人,都很謙虛,他不認為自己很了不得,絕不會的。因為距離佛還遠得很,連佛都很謙虛。佛是以一切眾生為師,大家看到《普賢行願品》,若沒有眾生,一個佛也成不了,要報眾生的恩,所以要度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