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可以利益自己的父母祖先,因為血脈相連
傳喜法師
「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為什麼祖先不超度,子孫們修行會有業障呢?
因為血脈、家族的基因、家庭的訊息是割不斷的,只要有祖先在惡道未得出離,這個家族便有一根牽連在惡道的繩子,呈現的結果多是子孫們往往要麼不學佛,要麼學佛不開智慧,執著我相。
我們的父母、祖先累劫累世造作了很多罪業,為罪業所縛,作為祖先的子孫我們有沒有替老祖先懺悔過?有沒有像地藏菩薩一樣地發大弘願?
如果還沒有發過大弘願,那你的生命還沒有產生正面的價值,你的老祖先怎麼能得到你的利益而滅罪除愆、解脫超升呢?
血脈度眾生
為什麼地藏菩薩以孝道度眾生?只有做他們的子女,靠血脈聯繫,祂才能度眾生。
歷代祖先、歷生父母指望著我們,因為我們跟他們血脈相連,也因此如果子孫在人間造業,墮落惡道受苦的祖先們也要受連累,所以我們不僅自己來聽經聞法,還要做傳播佛法功德利益的轉播台。
《地藏經》中講到,七分功德,亡者得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如果我們自身業障重,十分功德到了我們這,也衰減到只剩一分了,那老祖先能得到的就更少了,我們業障越重,老祖先得到的利益越少。
所以,我們要精進懺悔業障,戒惡修善,廣修功德,這樣不僅能光耀門庭,光宗耀祖,還能將墮落惡道的祖先超拔上來。
要清淨你家族的業力
作者:福安古觀音書院
世界的輪迴,你研究歷史就可以知道。萬事萬物是怎麼來的,也就怎麼去。包括一個朝代,乃至金錢,感情等。像宋朝時,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其實是逼迫了後周的八歲小皇帝和他的母親。歷史上稱為陳橋兵變。宋朝滅亡時,也是宋朝最後一個皇帝,也是八歲,被元朝逼迫而死。
明朝時,朱元璋出家,他的朝代中,就有好幾個子孫出家的。包括後來的建文帝,也是偽裝成和尚出逃。這裡頭也是有因果。清朝時滅亡於慈禧太后。據說清朝時,清太祖滅了一個弱小的民族,這個族的酋長就發誓,只要有族裡有個女的,將來還會報這個仇。這就是清朝兩百年後的慈禧。她把清朝推向了滅亡。
這裡頭要講因果,朝代都是這個因果,更何況個人家族。今天就講業力。一般人看業力就看到前輩子的業力,沒有神通,看不清前輩子。但我建議大家去看家族的業力。你看家族的業力就知道了自己的業力。
比如從錢財上來講,一個家族的錢財,如果來於不當,這裡頭的業力,子孫就要承擔。如果家族中行善積德的成分比較多,家族就比較富貴。比如有個人家族,靠殺生起家,侵犯了生命,家族人就容易體弱多病。如果家族中,有先輩曾經以感情傷害過他人,或者靠權利來侵占他人財產,這財產中就帶著一股怨氣,子孫就要承受這個怨氣。
講一個比較踏實的。有個人,她跟一個已婚的,與她父親一樣大的人結婚,生了孩子。後來去看她家族,才知道。她父親年輕時,曾經跟一個女的生了兩個孩子,但拋棄了母子。後來他又結婚。所以她對她父親就有一股怨氣。導致她會找比跟他父親一樣大的人戀愛。這就是家族的業力。
人和人的怨氣,有時候不只是一輩子的,甚至許多輩子,乃至許多代的先人之中,他們行為處事方式中,留下許多不如意的地方。這些都是業力。古人講的,一代當官九代冤。當官時,有些舉動難免會造成傷害,這個怨結就結下來。或者人在得勢時,往往會容易傷害到失勢的人。等勢力一過,就反過來了。以前做財主的,欺負長工。六七十年代,地主通通被打倒。反過來是長工來欺負地主了。這裡頭冤冤相報無法了。
從古到今,一個家族的發展,實在有太多的辛酸苦辣。歷朝歷代都有含冤而死的,怨恨的。就單單一個家族中,造下的殺業,或者感情上傷害的眾生,或者通過不好的手段,就很多了。只要家族中有這些問題,現在學佛了,就要開始好好懺悔。
再反觀過來,歷史會重演的。包括你今天怎麼對你的父母,或者公婆。等到了晚年,孩子就怎麼對你。這就是歷史重演的可怕。古人講,不能欺負良善,這是最不吉祥的。不能以勢欺人,包括權利,財富等欺人,這都是不吉祥的。若以權勢欺人,則子孫容易被權勢欺負。若佔他人便宜,子孫往往容易吃虧。
佛教是最和平的宗教,就是完全靠德行來影響他人。比如達摩來中國時,被惡人下毒,他就把毒給吃下去,然後吐出來後,石頭都炸開了。別人要毒他,就讓他毒。不結仇。佛教中只有忍辱,沒有戰爭,這樣就沒有怨恨。否則冤冤相報何時了。
任何事情的成功,只要帶著怨氣,這都是失敗的。但人間沒有怨氣又何其難。所以佛門中就有超度,不僅老百姓注重這些,連國家也很注重。古代都有設天師府,就是道教的化解戰爭等冤氣的地方。還有唐朝全國各地有戰場的地方都設開元寺,這也是化解冤結的地方。我們過去造的種種惡,實在太多了。所以佛門說,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殃。
【 一人修行,一家得福,要認真落實修行!】
第四『現存益壽』,「現存」是誰?你的家親眷屬,不是你自己,自己就更不必說,現在還活著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沾光了。
你一個人修行一家得福,你先人都得福,不但你一家得福,你居住的所在這些鄰居、街坊,你修行的成就愈大,得福的範圍就愈大,能令一個地區得福,一個國家得福,全世界得福?你肯不肯真幹?
要想這個地區、社會、國家、世界得福,一定要忘我,決定沒有自私的念頭,念念為社會、念念為人民、為一切眾生,這種修行世界得福,所以現存就擴充到整個世界,先亡也是整個世界。
我們道場裡面超度供的大牌位,不是哪一家,全世界,這一些死難的眾生,我們是供全世界的;現在還活在世界上的這些人,希望他們都能夠活得平安、活得幸福。我們將修學的功德一切迴向,迴向眾生、迴向法界。
—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
超度父母祖先,除了靠你,沒有別人了!
親恩難報
父母之恩,是「撮髮難報」。
你能數數你的頭髮究竟有多少根嗎?
動物中還有,「羔羊跪乳,烏鴉反哺」。
羔羊吃奶時,前腿是跪在它母親的面前吃的;小烏鴉在中國,我們稱它為孝鳥。
因為老烏鴉把小烏鴉孵出來後就飛不動了,這時小烏鴉就會去撿食物回來餵給母親吃。
我們可看,動物也有強烈的孝親報恩!
你能好好修行,就是行大孝
給父母買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那是盡本份那不算是多孝順的!
孝是人的根本,不孝親就是把根本給忘了。
《地藏經》中說,這是有罪的。
那孝順父母我們要如何去做呢?
《孝經》十一章說,
拿事奉父親的心去事奉母親,其愛心等同;
拿事奉父親的心去事奉君王,其尊敬等同。
事奉母親,是取其愛心;
事奉君王,是取其敬心;
對父母的心,我們應是愛敬兼有。
孝事父母時,要想到是善事於佛。
因為父母賜予我們生命、佛救度我們慧命,缺一不可。
可見,如果你驕慢、鬥爭、貪吝等有種種習氣,那仍是不孝的啊!
因此好好修行,就是對父母祖先極大的孝。
一個不孝的人,是不可能獲得佛佑的。
佛教把一切眾生都看作是過去世的父母,將孝與敬無盡地擴大了,這就是對孝的平等。
並不是我們只孝自己的父母,而是要把孝與敬擴大到三世一切的父母,以一種平等的心來行孝。
這才能達到佛說的極致之孝。
超度父母祖先,重點在願行
超度,就是一個「願」。
願那個亡魂離苦得樂,去到更好的地方。
我們只需要知道你心願的力量和執行力,就可知每次超度的力量如何。
願,要靠什麼實現呢?
意念、願力、與行動三者的結合!
你的意念決定了你的行動,如果你願力很大,那麼你的行動力一定也大。
我們的家人、我們在乎的人,或者說過去現在也在乎我們的人等等等...
在今天這凡世間誰能救?就是你!沒有別人了。
想要給他超度的你,只要你願力大肯付出。
你一定要知道,你強大的願力是會感染到他的。
你能破除他對三途的迷惑,而促使他產生巨大的能量遂著你的願力走。
寺院裡的牌位、高僧大德的助念等等,那是我們的助緣那是一定要有的,但我們不能純粹依賴而自身不作任何努力。
因此,最最重要的是,幫他們發心超度的你:
一定要有強烈的意願、念力、願力,你的內心要有這種能量去度他們出離!
要把報恩心,獻給父母祖先
祖師們都說:
孝,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生活上的奉養,讓父母有依靠;
態度上的恭敬,讓父母覺安慰;
意志上的承順,讓父母無罣礙;
健康上的保重,讓父母免憂慮;
德行上的策勵,讓父母有光彩。
父兮生我,母兮育我,昊天罔極,撮發難報。
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生我養我育我,
這種恩比昊天還高,沒有比這個恩再重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好好行孝。
整個農歷七月,都要盡自己的力量去做。
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
尤其要學目犍連尊者,為救母出三途而大力供養十方自恣僧。
因為他們的德行極大,有威神力能使我們現在的父母、七世的父母以及六道親眷得出三途。
超度不是走捷徑。是看到人生老病死和無常之苦後的悟,從而生願,這個願首先是捨,秉承捨之能量,而得。
捨若做不到,自然無所得。
因此,我們要借一切外緣來行孝報恩。
接下來的日子,供僧、放生、念佛誦經持咒等等若干善法,
我們都要不遺餘力地去做,也就是說你一定要為他們的苦樂而盡力。
要為他們而行種種的善,要將一切的功德回向給天下一切的父親母親,願他們離苦願他們得樂。
你的心莊嚴,一切受益的人必得莊嚴。
非常地隨喜贊嘆每一位。
聖嚴法師:家庭是不是和樂,血緣並非是保證的關鍵
即使一個家庭像聯合國一樣,有各種不同成員也無妨。
能夠成為家人也是緣分,只要父母心態正確,子女就能有好的家庭關係。
隨著社會變化,我們應該以更寬大的心胸來面對、承受,營造新的家族觀念。
更何況,即使有血緣關係的家庭,也會發生子女勾心鬥角,爭財產、爭事業的問題。
可見家庭是不是和樂,血緣並非是保證的關鍵。
隨著社會變化,我們應該以更寬大的心胸來面對、承受,營造新的家族觀念。
告訴你身體內含著什麼樣的信息?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對於這個生命,身體,我們的認識很淺薄。可是當你要修行時,就必須對生命,對身體有了解,這對你理解佛陀的教法有所幫助。現在人很相信唯物,但對地藏經的地獄境界,乃至法華經中講的佛境界就無法了解。其實佛經是生命的東西,不是大腦思維的。它是你生命中真實的存在。
人所以尊貴,因為有這個身。人身難得,所以佛陀讚歎,"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個佛,也包括人身。用世界所有的寶跟你換這個人身,你肯嗎?肯定不肯。所以,所有的寶都不如人身寶。但你對人身又理解了幾分?
我們的人身猶如摩尼寶珠,用它可以成佛。其實,人身是過去生中,所有信息的總和。這個信息包括兩點,第一,宇宙中自然的信息,第二,你過去生的,乃至你現在生中祖先等帶來信息。
宇宙中自然信息,中醫講的比較多,就是天人合一。古代道醫認為,人的五臟六腑接受的信息,達到宇宙的大星宿,金木水火土,太陽月亮,這些大星球,乃至天上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些星宿團,給人輸入能量。小到地球的山河大地的環境的場能給人輸入能量。也就是說,你的身體是個強大的宇宙物質吸收器。
不僅如此,人又是一個綻放道的放射器。什麼意思呢,你的五臟會產生種種正能量,把宇宙的正能量,古人講叫道的光芒,或者佛的光芒綻放出來。所以,古代有成佛,成仙,成聖賢,都是人去成的。可見人身是非常偉大的。
第二點,你的身體中帶著過去生,以及現在生祖先的信息。這類問題就要靠佛法來解答了。一般我們以為自己和祖先是孤立的個體存在,卻不知道,你身體內就含著祖先的基因。所以當你的臨近的祖先,三代以下的祖先,如果含著不好的磁場,比如恨死,乃至非難,還是其他不良的信息,這都會對你產生影響。
古代人知道要處理好祖先關係,所以每年都要祭祀,尤其是佛教進來後,超度就顯得很重要。都是消除往生者生命中帶來的不良信息對子孫產生的影響。現在許多人兒孫不聽話,乃至家庭一直不順,也可以從這裡去找源頭。
為什麼會有影響,因為你還在三界之中,受到物質的影響。往生者仍然以物質體而存在。所以你會發現,中國不管是道教還是佛教,都很重超度。不僅民間重視,帝王也很重視。像唐朝時,在每個發生過戰爭的地方都建寺,來超度。就是平衡宇宙中的物質。
有些人很排斥佛教,好像鬼鬼神神,然後經懺,超度總是非常興盛。佛教的經懺能淨化宇宙的惡質。但現在人都看成迷信,甚至佛法傳播的越來越人間,就變成只有人了。這其實是很危險的。佛法本來是要度九法界眾生,而不是只度人的。從這一點看,要非常感恩地藏菩薩,感恩九華山。
因為你生命中有祖先的信息,好信息就會加持你,如果你祖先中有修行的,出家的,他就會加持你。壞信息的話,那你就好好做功德了。你也不要抱怨祖先,也是你有這個業力而已。你看起來像在淨化祖先,其實是淨化你自己。
現在能遇到地藏經,很不容易。人心功德淺薄,殺生業過重,所以總是災難不斷。不僅外在環境不安,自己身心也跟著痛苦,疾病多,你要修行,談何容易。所以遇到一般人,你能勸他念地藏經,他能相信,這人一定是大善根。
這時就有個問題,如果你的業不清淨,就會影響到你的子孫。古人講,要子孫綿長,你積累的德要厚一些。
宏圓法師:聞健自修,七分功德分分己獲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既然人死了之後,親屬所修的功德亡者才能得一分,如果亡者要是信佛,你幫助他提起聖號,幫助他提起覺悟,他跟著你念,那這個厲害,如果他不信的話,我們這裡是說他得一分。我們好多的居士的父母們學佛,但是因為臨終沒有很好的開示,沒有如理如法的去做,最後我們來給他修這個聖事,來做佛事來彌補,這樣會喚起他,他生前有這個種子,會喚起他這個學佛的心。他跟著法師念,跟著大眾念,那個功德是非常大的了,真的是分分己獲了。如果生前他就不是太信的話,我們為他修,他只能得一分,活著的人得六分。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了,何不還趁著現在精神飽滿、身體健康的時候自己修呢??為什麼非得要受了苦了你們才去做,那要多被動?自己修就是分分己獲,七分功德全部都可以全收,修得圓滿。
據《佛祖統紀》中記載,鄂渚王媼,這是湖北武昌的一個姓王的老婦人,鄂渚王媼她活著的時候,常買一些紙錢焚燒,希望死了以後到陰間好用,這叫做寄庫錢,就像我們往銀行里存錢,她是往陰庫里存錢。王龍舒居士在《龍舒淨土文》中就提到了這麽一個做法,他說余,就是我的意思,“遍覽藏經,即無陰府寄庫之說,奉勸世人,以寄庫所費,請僧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則必得往生,若不為此,而為陰府寄庫,則是志在陰府,死必入陰府矣。”
什麼意思呢?這裡有兩層,第一、說的沒有這個寄陰庫之說,既然你知道寄陰庫了,那何必還不求生淨土呢?既然想讓自己不受罪了,能夠自在了,何必不念佛求生淨土呢?第二層意思就是說,如果你的一心是想到陰曹地府去取這個錢、去享這個福,那你死以後必定到這個陰曹地府去。相由心生嘛,你有什麼樣的念頭,你就會感招什麼樣的果報,就是這個意思。
這位老婦人燒紙的方式雖然不可取,但是這種高瞻遠矚,真是高瞻遠矚,比我們要強的多,還是值得你們學習的。與其等著死了,兒女們為自己懸幡、然燈、誦經、念佛,為什麼不現在趁著年輕、身體力壯的時候,去供養三寶,誦經念佛,為自己去修這個出世的功德、真正的利益?這樣就是七分功德完全的分分己獲,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也經常給大家說,趕緊上念佛堂去存錢去,趕緊多給自己存點。因為你念的多,你的種子就越來越成熟,你走的時候障礙就越來越少,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既然知道了死了以後不往生非常可怕的,那我們何不還不趕緊給自己去存資糧去?光知道往銀行里存錢,就不知道往自己的種子庫里存真正的善根福德,所以我們世間人都是在相上。
摘自宏圓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義
陝西一家四口人,父母學佛,子女出家,全家人在一起修行功德無量
有句話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家修行實乃勇猛大丈夫所爲,順治皇帝曾說:黃金白玉非爲貴,唯有袈裟最難披。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出家無疑就是逃避現實的一種現象,不過在佛家看來,出家是一種極大的福報。據《出家功德經》講述:若是有人發心出家,或者幫助他人出家,所獲福報功德,不能說盡。
在陝西省鳳翔縣靈泉寺有一位叫「德明」的青年法師,他便是這裡的住持,自從他加入了靈泉寺,整個寺院的制度得到完善,前來拜佛聽法的信衆也逐漸的增多起來。說起德明法師一家,那還真是讓人佩服不已,福德深厚,因爲法師全家一共有四口人,父母學佛,他與妹妹都先後剃度出家,如此殊勝的因緣倒是十分罕見。
德明法師出生在陝西的一個農村家庭,自幼隨爺爺生活,他也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對他十分寵愛,所以他的童年時光過得無憂無慮,幾乎不用幹家務與農活。據德明法師回憶,他小時候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喜歡觀察某些事物的變化,心裡也逐漸的形成了許許多多的疑問。他時常會向爺爺討教一些古怪的問題,比如人死後去了哪裡?爺爺告訴他說:人死如燈滅。爺爺簡單的回覆使他更加不解,反而對生命探索的好奇心越來越強烈。
德明法師的父母是虔誠的佛教徒,在父母的影響下16歲開始接觸佛教,時常進出寺院燒香拜佛,莊嚴的佛菩薩聖像使他生起恭敬心。作爲獨生子,父母當然是希望他好好讀書,與常人一樣成家立業,同時還吩咐他不要老是去執著那些古怪的問題,以免對學習與生活造成影響。德明法師幼年時是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刻苦用功,高中畢業後他還考上了大學,不過在豐富的知識庫里依然覺得自己很困惑,煩惱越來越多。
面對繁雜的世俗生活,德明法師感到十分困惑,空虛的心靈讓現實焦慮不安,於是他開始在宗教中尋找關於人生實相的答案,期間他也翻過道教、基督教、佛教方面的書籍,不料一部《金剛經》引起了他的注意,從而深入佛教經典,最後才發現自己要找的東西原來都在佛教中。大學畢業後,德明法師瞞著家人於仁澤法師座下剃度出家,當父母知道此事後十分傷心,電話那頭的母親眼淚直流的對他說:你學佛是好事,可是我就你那麼一個兒子,你出家了還怎麼傳宗接代?面對母親的苦苦勸說,德明法師並不動搖,只是安慰母親無須傷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出家後的德明法師在修行上很下功夫,常隨恩師左右,五年後受具足戒律,曾參訪多位大德專研佛學。由於悟性極高,慧解經義深受諸師器重,允許他入世弘揚佛法,不久於陝西省鳳翔縣靈泉寺擔任住持。德明法師的俗家妹妹原本是一名教師,受哥哥的點化也遁入了佛門,也就是後來的慧淼法師。據德明法師的父母回憶:當時看到兒子是光頭,女兒也是光頭,子女全部出家成爲村里人的笑話,心中一時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不過後來也就慢慢的適應了。德明法師與慧淼法師說:自己的確很對不起父母,坦言這也許就是一種緣分的註定。
德明法師最後說:很多人認爲出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逃避,這分明就是對出家人的一個誤解,其實出家人,用世俗的話去講,是有更多的「情」、更多的「愛」,對待父母比常人也許會更孝順。德明法師接著說:出家,只是修正自心的一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你修好之後,要去利益自己的親人,要去利益更多和你有緣的人。爲了報答父母的恩德,德明法師也把父母接到了靈泉寺中一起修行,期間也可以照顧父母。他還說希望父母都能夠在修行上有自己的成果,生活上開開心心,從佛學的智慧中找到生命的安詳與解脫。
如今,德明法師的父母說:子女們做的很對,兒子與女兒都很偉大,他們能夠以善良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人,我們也就心滿意足了。慧淼法師看到父母非常支持,內心十分欣慰,她對大家說:感謝父母都支持我和哥哥的選擇,也希望父母好好修行,不僅是生活在一起,彼此的心也要相印在一起。對於德明法師一家四口修行的事跡至今成爲佛門的一段美談,很多信衆都紛紛讚嘆德明法師全家佛緣深厚,能夠組建成佛教化家庭十分難得。同時,筆者也在這裡祝福德明法師一家幸福安康,早日圓滿無上正覺。
陝西農村一家四口人,父母學佛,子女全部出家,被稱福報之家
《三摩地王經》云:「何人數俱胝劫中,承侍恆河沙數佛,不如生起出離心,真正出家更殊勝」。
在世人眼中,認爲出家人都是迫於無奈、生活受挫、感情受傷等等,是爲了避世,才走上出家之路的,殊不知,這是對出家人的一種誤解。
佛教認爲,能夠剃度出家,是自身一種大福報的積累,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這麼簡單,正如順治皇帝所說的:「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屢世種菩提」。
可見自己的福報不夠,想要出家都很難,在陝西農村,有一家四口人,父母信佛,而自己的子女全部出家,在當時受到人們的關注,紛紛感嘆道,真是福報之家啊,這要積累多少的福報,才能有此福報啊。
德明法師一家四口,父母都是虔誠的佛教徒,而他和妹妹先後出家修行,後來德明法師還成爲了陝西省鳳翔縣靈泉寺的住持,縱觀佛教歷史,出現這樣的家庭可謂是少之又少,著實比較罕見。
出家之因
德明法師出生在陝西的一戶農村家庭,由於自己是獨子,可謂是得到親人的特別照顧,爲此他有一個美好而快樂的童年生活。
雖然得到家人的寵愛,但是他對各種事情都抱著好奇之心,還常常獨自去思考,有時還會思考人生的問題,對人生的來去產生了諸多的疑惑,無奈沒有人能夠爲他解惑。
就這樣,抱著這種好奇心,他開始一邊讀書,一邊尋找心中的答案,時常在網上尋找關於人生和生命的話題。
直到16歲時,一次機緣下,他接觸到了《釋迦摩尼佛傳》,從頭到尾看了一遍,仿佛經歷了佛陀從出生到涅槃的過程,爲此他整整哭了一夜,便決定,因緣成熟時,一定要出家。
走向出家、弘法之路
隨後又刻苦努力,進入了大學,但是呢?面對世間的一切,他的內心又充滿了困惑,感到自己的內心比較空虛,這時的他,開始尋找內心空虛的解脫之法,隨著對佛法的深入領悟,他的這些困惑,都在佛法中,得到了滿意的答案。
他認爲這就是他要尋求的,於是在大學畢業後,德明法師追尋心中所想,拜仁澤法師爲師,正式剃度出家。
德明法師出家後,一心修行,恪守佛教的清規戒律,時刻伴隨在師父身邊,聆聽其教誨,再加上他勇猛精進,深得師父的器重。
在有所頓悟後,更是發願要弘法而廣利羣生,後四處弘法、參學,並隨緣度化,應機而教,受到僧衆和人們的尊敬。
由於其精通佛法,後衆望所歸成爲了陝西靈泉寺住持、易明淨土講堂法師、曲阜佛學研究會會長。
而德明法師的妹妹原先不信佛,是智極書苑的一位教師,後來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疑惑,得到了德明法師(哥哥)的指點,自此開始深信佛法,後出家爲尼,成爲了慧淼法師。
對於自己兒女出家之事,當時父母也是反對的,畢竟是獨子,可是他們畢竟也是學佛人,也慢慢地支持子女,並說:「他們走的是正路,自己的兒子、女兒太偉大了」。
德明法師的開示
許多人,認爲出家人拋棄了家庭、親人等等,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德明法師曾說:「出家人用更多的時間去修正自己的煩惱,放下心中的執著,從而去幫助父母和別人的父母,而許多人常說孝順父母,可父母並未感受到子女的那份心意,出家就是修心,當自己修好了,才能利益自己的親人和一切有緣之人」。
出家人看似拋棄了親人,實則他們在用另一種形式來表現對家人的愛,比如:佛陀爲母親自講經說法,希望她能得到覺悟,近代的虛雲老和尚,爲報親恩,發願禮拜五台山等等。
德明法師雖然出家,但是他也在和父母一起修行,同時還可以照顧父母,讓父母能夠領悟佛法的智慧和慈悲,並讓這種慈悲和智慧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真正去懂得,從而在生活之中去應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