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重大的抉擇,你不能犯錯!

釋淨界

一個人不能了解自己,你沒辦法改變自己!

我們簡單作一個總結。

我們每一個人都相信有來生,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主要的是面對現在,你在觀照的時候,你不可能觀照過去、未來,現在是現量的境界。

但是你在觀察內心的時候,其實你要注意二個問題:

第一個,你從什麼地方來?就是你要回顧你的過去,你要知道你現在的內心狀態──我這部分煩惱比較重、這部分善根比較強,你就會知道你過去哪個業造得特別多。

雖然過去是不能改變,你說:過去不能改變,未來是充滿無量可能性,我們應該多重視未來吧?

我們要知道,你回顧過去,可以產生反省。

所以我們第一個要注意──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很重要。

一個人不能了解自己,你沒辦法改變自己,你連自己都不了解你的相貌,你怎麼改變自己!

你怎麼知道要把修行的重點放在什麼地方呢?

我要告訴大家,每一個人修行的重點是不一樣的,因為佛法的藥是要治病,你的病跟他的病不一樣,你為什麼跟他吃同樣的藥呢?所以你要先了解自己,你從什麼地方來,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更重要──你將往哪裡而去?作好你的生命規劃。

所有的菩薩,沒有一個菩薩說一天過一天,到那個時候再說,沒有一個菩薩這樣!一定是先發願再修行,沒有一個菩薩是運氣好剛好成就這個功德,沒有這個菩薩。

我不知諸位的來生是不是規劃好了,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你早一點成就你的目標,你就知道你修行的方向,否則你就像空中的羽毛,隨風飄蕩,今天這個、明天那個,到最後一事無成。

所以我們看看極樂國土,它能夠讓你在生命當中,積集廣大的福德資糧、積集廣大的智慧資糧,這個是不可思議!供養他方十萬億佛,你看!經常的能夠聽聞法義,自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我們的生命有很多的選擇。一切法因緣生,當然,我們不可能聰明到每一個因緣都做正確的判斷,不可能,一個人會有一些錯誤的判斷。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一點,有些重要的因素你不能犯錯。有些小小的因緣,錯了,沒什麼大不了,錯就錯了,因為我智慧不夠嘛。但是,有些重大的抉擇,你犯錯以後,你到來生,我告訴你,你連後悔都沒有用!

有些東西你犯錯,我懺悔改過,可以吧?可以!「懺悔則清淨,懺悔則安樂。」有些的錯誤,你錯了以後,你就算後悔都沒有用,因緣過去就不再回來。所以,我們在今生生命還在、還有選擇權利的時候,最好靜下來想一想:你將往哪裡而去?我們既然還有無量的生命,我們就要面對。而且,我們暫時不能到涅槃去,所以我們的選擇其實不多,就兩種: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到底你該何去何從,我覺得你現在就要決定了。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從過去而來。佛教說因緣觀--諸法因緣生。其實這一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個過去生跟今生的互動:這一段的因緣,過去做過什麼事,留下了很多的痕跡,只要你走過的路,都會留下痕跡;你造了業就會留下功能。過去跟現在這一部分不能改變,佛教修行不是修這一部分。你今生會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情,你的色身會健康或病痛,這個不能怪現在的你,要怪過去的你,所以說,過去跟現在這一段因緣叫做認命,這個因緣不能改變。

第二個因緣是現在跟未來:這個最重要!因為這個是有無量的可能性。未來你可以到人天、你可以到極樂世界,你也可能墮三惡道。所以今生跟未來這一塊,是非常重要。修行--我們所要修的是什麼?當然是放在未來嘛!你過去有什麼好修的呢?過去是不能改變的。下等人是活在過去,老是想過去,你過去怎麼樣…你今天就怎麼樣…那你的人生被看透了。

修行人的相貌是:我現在雖然不夠好,但是我未來會往好的方向走。這個人是有潛力的!因為他找到了修行的方法,他掌握整個修行的目標,這個人至少他修行上路了!有些人在世間打轉還找不到高速公路。說:你連怎麼修行都還不知道!你要改變的不是要改變外面,是改變你的妄想。

所以當你瞭解整個《楞嚴經》的道理,雖然我們不能馬上做到,但起碼我們的生命,已經慢慢在進步當中,我們未來生命,我保證:我今天會比昨天好,明天會比今天好。你的生命就有意義了。每一天的生命都是在增上,妄想慢慢減少,真如的光明慢慢開顯,慢慢趨向於【大佛頂】,那就很有意義!

所以說:修行人,你要開始忘掉過去--我們不管過去怎麼樣,不管你過去曾經經歷過怎麼樣的生命,你內心當中,留下一個什麼樣的痕跡、什麼樣邪惡的功能,這個都概括承受,不要去怨天尤人,從現在開始改變。為什麼?因為它是虛妄的、不真實的,所以你可以改變;它不是本來有的,你本來是清淨的,它是後來有的,它是從因緣生,當然也可以從因緣滅。


淨界法師:為什麼要把善念跟善根區分出來

●我們為什麼要把善念跟善根區分出來?其實佛法並不是很強調很贊嘆一時的善念。你剛好遇到什麼事情,起了突飛猛進一時的善心,去佈施一個什麼事情,這倒不是重點。長時間的行為很重要,因為長時間就變成有根了,它就有不斷地生長功能了。

佛法是認為善根比一時的善念更重要。善根跟智慧有關係了。所以你為什麼要明白道理?你今天通通不懂因果,說這個人不懂因果,他也會佈施,這種沒有智慧的佈施,他不可能相續的,他只是一時的慈悲心。

諸位!所有的行為,在佛法的行為,必須是透過內心的覺悟,從內發動出來的業力,才叫做善根!只要當外境刺激你,你一時的悲憫心、惻隱心啓動你的,通通叫善念。所以你要業力的轉變,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要建立一個善根!就像佛陀說的:一個有善根的人,他產生一個強烈的慚愧心,就像大海,不受死屍。他這個罪業在他的心中,沒辦法落根,叫做「雖作惡業,速疾能悔;若墮惡趣,終不久留」

為什麼有些人他業障現前的時候,這個業障,它不能在他的生命當中相續太久?因為在他內心當中,已經沒有讓罪業活動的條件了,他善根成熟了,這個就是我們要的東西。所以拜懺一定要有智慧的理觀在裡面,否則你這個拜懺是一個善念。雖然我們有很多的罪業,但是你必須要想辦法讓你的心態、讓罪業沒有活動的條件,就是我的心,沒辦法讓罪業在內心當中施展開來,你必須要做到這一點!不是你沒有罪業,而是這個罪業沒辦法在你的心中生長,它沒有這個條件,那這就不是一時的善念了,那就包括了你的觀照力跟誓願力!你有一個對人生因緣果報正確的認知,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理想抱負。

●說實在的,你受了菩薩戒,對你的往生很有幫助。一個人不受戒,是很吃虧的,因為你沒有產生一種善根。沒有戒體的善根,你面對業力,那你是疲於奔忙,今天把這個業打下去,明天那個業又生起來,修道多辛苦!所以你今天如果好好地體驗菩提道的這個善根,你產生一種增上慚愧的時候,你今生不容易造罪業;第二個,過去的業也不可能在你的生命產生活動。這個是佛陀的慈悲。所以諸位!受戒對往生的正念是有幫助的,因為它形成了你內心的善根,因為它給你一個明確的願力跟智慧。我們從這個種子的生長過程,可以看得出來。


淨界法師:你必須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離

你看,我們舉一個例子好了。

你看孔夫子,他有一天帶著他的弟子游行在陳蔡之間,陳國跟蔡國之間一個叫作匡地的地方。結果被一個軍隊圍住了,孔夫子跟陽貨長得很像,所以大家把他當成陽貨。

這個時候軍隊已經把孔夫子跟他的弟子團團圍住,非常危險。但是孔夫子就坐在地上,弦歌不斷,他照樣彈他的琴,他心不隨境轉。這個子路很緊張,就跑去跟他的老師說:夫子啊!這是什麼時候,您老人家還在彈琴啊?孔夫子說:你坐下,來來來,你坐下,吾與汝道,我跟你講個道理。

孔夫子說:我一生啊,避窮久矣,我一直在躲避貧窮,我剛開始就在躲避貧窮,但是我還是躲不了貧窮,我一生不得志;那麼我一生求通久矣,我追求通達也很久了,但是也沒有辦法去成就這個做官的機會、表現的機會。孔夫子他一生當中的官運不是很好,反而他的弟子們表現得比較好。但是孔夫子他真正的好處在哪裡呢?他能夠真實地看破,他說:我自知天命如此。上天要毀滅我的話,我緊張也沒用;上天要把我保存下來,我也不需要緊張。所以他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說他把人生真正地參透。當然參透的意思不是你否定,你該做什麼還做什麼,但是心態不同。我們常說,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夕陽不是昨天的夕陽。

所以我們應該用一個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工作,而這個出世的精神正是你一種智慧的觀照,一種空假中三觀的智慧。

我們不能夠站在生命的角度來看生命,這是很危險的。你要跳脫到佛性的角度來看生命,你要站在比較高的一個點。

你一天到晚活在你的身心世界,你會搞得你很痛苦的,因為它變化得很厲害,而它沒有錯。因為你過去造善業也變化得很厲害,它就是如實地把你的業力顯現出來嘛!它有什麼錯呢?人生沒有錯嘛!而是因為我們對它過分地執取,產生我執法執,所以我們跟著它動,這是不對的。它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你要有這種心理准備。

所以我們叫無住,站在無住的角度來生心,你必須要先脫離你的五蘊身心,站在一個無眼耳鼻舌身意,站在一個無色聲香味觸法的角度來念佛,你這個念佛才可以成功。

這個就是在《楞嚴經》當中,它講出了虛妄的相狀,也講出了真實的心性,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個結論:真實的心性在哪裡?就在你的虛妄的心中。

所以我們的內心同時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充滿了風雨、充滿了波浪的地方;一個是風平浪靜、沒有風雨的地方,看你要站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同時存在啊!

你一念的妄動,當下就是風雨交加;你一念的回光返照,當下就是風和日麗。

所以真妄是不二的,就在你一念之間——一個是生起智慧的觀照,一個是心隨境轉,顛顛倒倒。

所以我們必須要站在一個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站在一個無色受想行識的角度來念佛。

這個地方是可以找到的,你必須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離,因為你不能受它干擾的,它就是一個生滅相。它是一個生滅相,因為它是業力所顯現的有為法。

好,那麼我們從空假中三觀就能夠知道跟身心世界保持一個不即不離,不能夠執著它,但是你也不能夠否定它,是這個心態。


淨界法師:捨掉一切執著,擁有無量功德!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會覺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羅蜜是我空、法空的智慧,但是三世諸佛因為我空、法空的關係,結果得到世間上最圓滿的功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道理你要去參透,因為你捨,捨掉了一切的執著,結果你擁有了無量的功德,這個道理是這樣的。這個道理不是誰發明的,是佛陀發現這個道理。

一個人你經常安住在「得」,你的生命體就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你要突破是不可能。你一定要捨掉眼前的因緣,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東西;你要捨掉現在,才能夠得到未來;你老是停留在現在,就失掉了未來,這個地方是一個重要的觀念。

我們講轉依,轉依就是一個生命的轉變、或者說是生命的增上。菩薩道的生命增上只有一個情況--就是「失捨」,捨掉你現在的色身,你才能夠得到更好的色身。比如說你現在身體的色身,你不是很滿意,很多病痛,但是我提醒大家:你一天到晚執著你的色身,你色身要改變很困難。那不完全只是業力,那個業力再加上我愛執的執著,那這個色身的相續力量就不得了了!

如果你希望你的色身早點改變,我告訴你二個方法:第一個放下你的色身;第二個重新發願,你的色身馬上改變,很快改變;然後積集資糧,用這個資糧力,還有空正見、清淨願力的攝受,你的色身很快改變。我們的生命體是因緣所生法,你掌握了轉變的因緣,這個生命的轉變就會出現。

在整個作用當中,五蘊的轉變,這個想法的轉變是很重要的。大乘佛法是不贊成什麼都不想,因為你無住而生心,你有所放下有所追求,這種追求的動力,是來自於你的願望。大乘佛法一定要有願望,沒有願望,你大乘佛法走不下去的。

你一定要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望支持,才能夠走大乘佛法。這個願力是從哪裡而來的呢?願力是從你的想法而來。比如說我們講「得」跟「失」,你認為生命這個「得」是很重要,擁有很多東西,是安樂的根本,你有這樣「得」的觀念,你發的願就不同,你的行為也會有不同。如果你經過很多聖賢的教誨,你知道一個菩薩要安住在「失」,不能安住在「得」,你以「失」為安住點,你發的願又有所不同。

我記得懺公師父在私底下對我們弘法的法師開示,他經常講一個觀念。他說一個菩薩行菩薩道,有三個條件很重要:第一個,你要有解門的功德,你要有智慧。你不能什麼都不想學,很愚痴,那沒辦法。第二個,你要有行門的功德。你每天要有自己的定課,來調伏自己的煩惱。第三個,就是性格,要有好的性格。懺公師父說,解門、行門、性格,這當中性格最為重要。他說一個人性格不好,天大的解門、天大的行門統統沒有用。什麼性格呢?就是我們一個菩薩要培養一種老實敦厚的性格。什麼叫老實敦厚?懺公師父解釋說,簡單地講就只有三個字:學吃虧!

我們一般人的想法喜歡佔便宜,就是,我付出的少,但是我希望得到的多。但是你在行菩薩道,這種想法對你來說那你就沒辦法行菩薩道。你應該是希望付出的多,但是相對回饋的少。這才是一種正常的菩薩心態。我們把這兩種心態、這個觀念講清楚了。其實很多事情道理參透了,你就容易做,勉強也沒有用。

 

你的目標是淨土還是娑婆!要從消業障式的念佛提升到往生式的念佛!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是沒用!

伏煩惱便能自在往生,用佛號怎麼伏住煩惱?

為什麼有的人念佛不能往生?夢,說明了你能不能去極樂世界?

你不要以為你念佛就可以往生!念佛無法往生的真相!

印光大師呵斥「念佛沒念好」--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臨終業障現前,遇到橫禍,神識昏迷無法念佛,是否還能往生?

如何判斷發心的正與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