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才是人間的正道
現在人間,既有我們充分的智慧,也有慈悲,當然需要身體力行,那就是彌勒菩薩。
作者: 釋證嚴
人間苦難偏多,菩薩要修行,要靠着你我,去見苦知福,去造福人間。
疫情當前,是什麼造成世間如此的情況?我一直都很擔心「五濁惡世」。現在的人間濁氣很重,是因為現在人心污染了,人心的貪欲、貪名,又貪利,製造了很多人世間的苦難。
苦從何處來?
前陣子,一個難民孩子趴在海灘的照片,讓我印象很深刻。這個孩子已經往生了,這麼小的孩子,是什麼因緣讓他承受這樣的悲淒苦難?不是小因緣,是大因緣、大動亂、大苦難。敘利亞這個國家,面臨這樣的大動亂,不得不逃,冒險逃難, 有的人慶幸可以渡過苦海。波浪那麼大啊,那樣小的船隻,要載着多少人?
逃難的人,其實是為逃命,不是不怕死,能逃得過就是命活下來,逃不過就是這樣;不逃就是一定在那樣的動亂,受苦、受難。他們那樣的受苦、受難,還不一定能活下去。拚了命,經過了驚濤駭浪,冒着生命危險,有幸的可以登岸,不幸的也許在海中, 就已經翻覆掉了,就如這個孩子。
人間苦難偏多,所以佛陀對着人間說苦。我千篇一律地說也都是離不開苦。除了苦以外,還能說什麼呢?苦,才是人間的正道。因為知苦,才會知道如何求法。苦從何處來?集業。我們天天的開口動舌、舉手動足、起心動念,一點點的不小心, 我們總是在造業。
這種的慾念、無明、貪瞋癡,都是凡夫的病。世間的病,是從人心開始的。不是說身體的病,是心理的病,有了心病,就造惡、造業。
知識總帶着無明恐懼
那個孩子為什麼會趴在海灘上?全家想逃難戰亂,卻不幸地家破人亡,這就是苦。從這個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知道這就是現在的人間。這個孩子是來自哪一個國家?為何要逃難?這就是苦,我們都知道的真正的苦。大家的知識都很豐富,也懂很多,可惜的是我們時常把知識限縮在狹窄的範圍裏,自我局限了我們的見識。
其實知識,可以知過去,還可以認識現在,更能預知未來。但是,能知過去,認識現在,還會預知未來,有何用?光是知識,總是那樣的帶着無明恐懼,所以自私、無明、貪婪,只關心自己,這都是一般凡夫無明的心。你們面前的這一個人也是凡夫,只是我時常把眼光放遠一點,要去回憶過去,還要天天認識現在,現在的人間環境,人間的生態,預測未來。這不是神通的知未來。
所以我會擔心,過去的很難追溯,過去就已經過去了,但是很憂心今天的未來。每一天,睜開眼睛,一來感恩昨天晚上平安過去,再來擔心今天,未來的時間,到底這個時候,這一天的未來,又是怎麼樣的?一天24小時,是8萬6400秒。從我們睜開眼睛開始,那剎那就是現在,那一剎那的未來,到底我能平安嗎?我不知!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的智慧,就是要用在這裏。過去很長很長的時間, 追也追不回來。不過可以讓我們用記憶去想,時間過去了有一點遺憾,生命漏過,空白的一天,一無所成。
我的昨天,到底我做到什麼?我的今天、昨天,我什麼都沒做到。今天我有做什麼嗎?也沒有,也是一天將要過去,這叫空白時間。時日已過,昨天已過,今天將過,總是已過的過去,將過的時間,無形無跡地,讓我們不知覺地過去。時間過得那樣快,所以我們能不好好地警惕着,這樣的世間嗎?
見苦知福 造福人間
人間苦難多,但是需要的是菩薩在人間。佛陀來人間只有一個目標,我時常掛在口上說的,就是教菩薩法。來教我們要覺悟,在八大人覺經,8種的覺悟,所以我們時時要會覺悟,不要只是貪慾,貪在慾念,自私顧自己。佛陀跟我們說,首先,你要了解道理,第一個覺悟就是要少欲知足,我們要很知足。
佛陀說:「菩薩所緣, 緣苦眾生。」要成佛一定要行過菩薩道。修行能成佛,就是要眾生緣俱足。要眾生緣俱足,我們一定要行菩薩道。與人接引,為人解苦難,這都是成佛之道。人間苦難偏多,菩薩要修行,要靠着你我,去見苦知福,去造福人間。
最近常常說:「佛陀說行菩薩道,菩薩道是佛陀的理想,但是因緣還沒有俱足。過去的菩薩,就如觀音、彌勒、文殊等有名的菩薩,那個時候,真的是在人間嗎?」其實佛陀的理想,人性本善,有如觀世音菩薩的聞聲救苦,有如文殊的智慧。將要成佛之前,總是要行菩薩道的。彌勒與觀世音菩薩,過去已成佛的文殊菩薩, 也是古佛再來,是來助釋迦牟尼佛的道場,就是表達人人具有的智慧。觀世音菩薩是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在顯跡在人間裏,發揮出了聞聲救苦,啟動了人世間恭敬的觀世音菩薩,就是實行菩薩的教育,這都是佛陀應機逗教。
現在人間,既有我們充分的智慧,也有慈悲,當然需要身體力行,那就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不斷累積福業,等待因緣成熟,在娑婆世界成佛。所以文殊是過去佛,而觀世音菩薩卻顯在現在的人間。一句話說,「戶戶彌陀佛,人人觀世音」。每一家戶都是彌陀佛,大家念着彌陀佛,西方三聖,人人本來都具有觀世音菩薩精神,就是要把智慧與愛,現在人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總是要人不斷地去了解人間的法則、自然法則。時間是這樣分秒不知覺的流逝過去,所以說要把握時間,舉步也不容易,說話也要很出力, 把握這個時間就用得到,不把握就沒有這樣的時間。(節錄自2021年3月22日上人開示:周一志業溫馨分享 )
原刊於《醒悟無常──證嚴上人的42堂心靈修習課》
學佛悟記—苦難,是修行人最好的道場
苦難,是修行人最好的道場
苦難,難而苦也,當人的所求所做有了不順、麻煩棘手,就是遇到了困難,身陷這些麻煩困難之中, 心裡覺得苦悶辛勞,這便是難而生苦也。也就是說,這個難是外在客觀的,而這苦卻是人的主觀感受,同樣的“難”,對有些人而言是“苦也苦也!”,但對另一些敢於直面挑戰的大丈夫而言卻可能輕松簡單,不值一提。
所以,首先我要說,先別抱怨苦不苦,好好的想一想,這些“難”難則難矣,但真的有你想得那麼苦嗎?人都是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比如打破了一個雞蛋,完全可以把這件“災難”放大成損失了一座養雞場,乃至失去了安身之所倚,跳樓也值得。而這種想法在邏輯上完全是正確的,因為一個雞蛋確實有億萬分之一或者億億分之一的可能發展成一座養雞場,甚而成為你的安身立命之所依。所以,“打破一個雞蛋,跳樓也值得”是應該的,我就是這麼認為的。
你也許立即會說我胡說八道,笑我太笨太傻。但是聰明的,你知道麼,曾幾何時,你也有過這樣“太笨太傻”的嗎?
求學時,考試失敗成績不佳,你身陷困難之中,對自己說人生怎麼這麼不順,甚至有棄學的想法;工作時,事業不順,同事干擾小人當道,你身陷重重困境之中,抱怨高尚的人為何總是處處碰壁,甚至有撂挑子辭職不干的沖動;談戀愛時,你心中所求的那一位,總是對你若即若離,到最後也是有緣無份,你慨歎人生自古空余恨,多情總被無情惱……
但是這些在當時對你百般折磨、看著好像怎麼也過不去的“難”,如今再看,成什麼樣了呢:一次考試失敗、兩次考試失敗…多次考試失敗,但你不還是完成了學業,現在還找到了工作;這個項目棘手,那個工程繁瑣,但你不還是過來了,現在掙著工資有飯吃有房住;佳偶難尋,但好事多磨,一次次失戀分手後,怎麼樣,到最後你終於找到了你的另一半……
哭嗎,不苦啊!苦不苦還不是你自己的心態決定的嗎!佛法講“一切無常”,眼睛開闊了,心也就開闊了。
“你可真會說風涼話!你換我來試試!”你也許立即會這麼說我。沒錯,一生之中,總有些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在我們最意想不到的時候不期而至,給我們當頭一棒,讓我們接受不了。
工作突然下崗,親人辭世而去,自己身患重症……這些這些,換做誰,誰有能接受得了呢!人生啊,怎麼又有這麼多“難”呢!
哭嗎,真苦啊!但我們學習佛法不就是因為認識到輪回中的這些無法承受之苦,才發菩提心,欲往西方,不受這無盡“難”之苦嗎!
佛法是我們的真命戀人,而這些大苦則恰恰是我們與佛法的介紹人,但愚鈍的我們,與戀人談上戀愛之後,卻少再理會得她(他),轉而對介紹人再也放不下了。
眾生皆苦,人生皆苦,苦是人生的根本特征,不苦的話,我們“離苦”離個什麼呢?你應該感謝自己的因果給自己認識苦難的機會,萌生了脫離苦海的決心,從而去尋找離苦離難的途徑——佛法。
苦難不但讓我們尋找、認識了佛法,而且還能讓我們在求佛學佛之路上更加精進。對於修行這件事來說,當真是怕樂不怕苦。人生愈苦就愈生離苦之心,學佛之心就愈精進,相反,如果一帆風順,那差不多就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了。輪回苦,所以要脫輪回,輪回要精彩愉悅的話,那你還捨得“脫”嗎?生命就像一場網游,佛告訴我們那不是真的,而是一場虛幻的夢,要你醒來回到現實中。如果你玩得不好的話,在游戲裡是個不入流人見人欺的小喽啰,你也許說放下就放下了,但你在那虛幻的世界中是個級別最高諸人敬仰的國王,你真的那麼容易放下嗎?
修佛修的就是慈悲心,我們要將慈悲心養成一種習慣,最後形成一種長期具有的本能。慈悲,不應是我們時常提醒自己該有的念想,而最好是我們不知不覺一呼一吸間都長存的心態。諸佛菩薩心懷終生,他們自己的心中已無“我”的概念,或者說“我即眾生,眾生即我”,一顆心雖全系在“我”,但眾生就是“我”。我等凡夫,還難有此覺悟。但你身陷苦難之中,心感苦難之苦,由己推人:“我自己這麼點挫折都這麼苦,六界之中一切有情得有多少眾生正遭受挫折,眾生得有多麼苦啊!阿彌陀佛,願眾生早脫苦海。”升起這樣一個念頭不算太難吧?人都是共苦易,同甘難,我們自己失意彷徨時,“先天下之憂而憂”與眾生共情,為眾生心生慈悲不算太難,但當你正流連於人生的走馬繁花、春風美景,你還真的願意停下享樂的心情,重回悲怆之中,為眾生念一句“阿彌陀佛”,發自肺腑地歎一聲“眾生皆苦”,“後天下之樂而樂”嗎?由己苦念蒼生苦易,由已樂想蒼生苦太難太難!
不說別的,就說那些因人生失意而尋佛法找到人生真理的同修們,現在反問自己一句:“假若我遇到佛法時不是失意苦悶,而是彩票中獎、購車買房、感情順利、事業如意,我還會理睬那‘消極悲觀’的佛法嗎?”答案恐怕是“不會”吧!苦乃人生常態,樂乃人生偶然,如果我們因為迷戀於這“偶然”而被蒙蔽雙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與終極真理擦肩而過,不也太可惜了嗎?
所以,感謝苦難督促我們修行,抓住這修行的機會,培養我們的大悲心:你頭疼時,念及一下“全天下頭疼之人得有多少啊,阿彌陀佛,願眾生早脫苦海”;你失戀了,想一下“全天下感情不順之人又有多少啊,阿彌陀佛,願眾生早得智慧”;……凡夫生病住進醫院,尚能與同病房的病友惺惺相惜,建立起某種超越別人的感情,更何況我等佛門弟子,失意苦悶的時候想一想芸芸眾生同樣的失意苦悶,為自己念佛持咒的時候真心地也為眾生念佛持咒,這,不算太難吧!養成習慣之後,由條件反謝變成非條件反射,由只在苦難時由己苦才想到眾生苦變成時時刻刻念及眾生,下一步無我無眾生之別,“我即眾生,眾生即我”,這,不就是我們想要修行到的境界嗎!
寫了這麼久,肚子都餓了,哦,對了:“阿彌陀佛,願天下饑苦困渴的眾生早脫苦海,南無阿彌陀佛!”
學佛悟記
接觸佛法已經半年多了,原來的感悟所得都是隨隨便便,有感即發發完則已,好比黑熊摘玉米,摘一穗丟一穗,所以現在開始,要求自己把學佛的每次感悟記下,更好策省自己,先把一些整理起來,請各位同修指點。
1.發願不是與菩薩的交易
我接觸佛法時正在考研,便發願吃素,求觀音菩薩加持,佑我金榜得中,我一直很真誠地吃素,也還算努力地學習,對自己很有信心,對菩薩也很有信心。誰知前兩日成績下來了,我的很不理想。我當時就懵了,後來立即遷怒於菩薩:您老人家也太不體諒人了,您知道我頂著多大的壓力吃素,您知道我是多麼想拿著自己的成績對那些就我吃素評長論短的親戚朋友們說:“看,佛法多靈!”不瞞諸位,我是真的怨上菩薩了。
現在想想,我最該問自己一句:你真的配得那麼高的分數嗎?其實我的心裡也知道,這個問題最真實的答案是:不配!因果是菩薩也脫身不了的自然規律,我的分數都是我自己的果,菩薩又怎麼能夠改變呢!曾經我信心滿滿,就是因為自己吃素,自以為有莫大的功德,又有菩薩加持,便會無往而不利,這種心態下的我,與捐金身燒香拜佛的貪官何異!
發願不是與菩薩的交易:你做什麼好事,然後菩薩賜你什麼什麼私利。那樣的菩薩就與私企老闆一樣,又怎麼會受到萬世萬人的敬仰?發願是請菩薩做見證,並以發的願為信念,助你完成善行善願。發願的目的是為了有更大的念力完成善行,也就是說這些善行的完成是最終目的,而不是得好報的手段。行善行會得好報嗎?會的,但好報是發願行善行的副產品,而不是目標。
真心行善,你無所求也自然而然心想事成;自私自利,你所求再小心地再誠也難以實現。
菩薩的終極目標是幫眾生實現得解脫、脫輪迴的大圓滿,若是他幫你實現個人的名利而使你更迷戀這世間的花花景象,等你最終醒悟的那一天,你那才是真的怨他呢!
所以,那些求財求名求利的人啊,即使你的願成了,也是你自己的果報,跟菩薩一點關係也沒有,請莫再往菩薩名上記那些“功效”了,迷了世人的雙眼,助長了你自己的貪愚。
2.抱怨命運不公的,才是遭到命運最公正待遇的人
說說我現在的境況吧:1)考研可能連國家線都上不了,沒學上,這條路被堵死;2)本人學醫,可專業課實在不精,進醫院進不去,這條路渺茫;3)進藥企做銷售賣藥去吧,大學五年毫無建樹,簡歷上一點亮點都沒有,網投了將近一百封簡歷,一個回音都沒有,這條路難啊!4)考公務員,不多說了,此非人力可求也。
前兩天接到考研成績,我差點被擊倒,現在算一算,真正的打擊還在後面呢,即將到來的景像是我點燃的一盞盞許願燈依次被風吹滅,到最後我是走投無路啊!
但這又怪誰呢?還不都是自己造的業嗎!如果我複習時少一些僥倖,多複習一下專業課,分數上去一點,哪會像今天這麼狼狽?如果我大學期間少放縱一些,實習期間多學些本領,哪會像現在這樣找醫院底氣不足?如果我少玩少上網一點,利用假期多參加些活動,簡歷哪會像現在這樣平淡蒼白?如果我儘早準備精心複習,公務員或許還會有點希望。
所以,這些都是自己種的因結的果啊!
但是你知道我多麼冥頑不靈,還怎麼想的嗎:那誰誰誰,才看幾天書,就考那麼多分,我為什麼這麼慘?那誰誰誰,掛了多少科啊,結果不還是有醫院收嗎?那誰誰誰,還不如我呢,上學時就知道打網游,不也找了份藥代的工作,月薪那麼高!那誰誰誰,裸考考公務員,不也考上了嗎!老天不公、不公、不公啊!
其實,切不說那些“誰誰誰”們也許根本不是我想的看的那樣,人家背後的努力我根本沒注意,就是人家的成功真的緣於僥倖,難道我就可以拿他的偶然當成自己該有的必然嗎?命運是一張大網,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那條漏掉的魚。自己被抓了,漏掉一條兩條的,便說命運不公。沒錯,命運每一次下網都會有漏網之魚,倒霉的我們每次都被抓了,但我們的果報恰恰不是命運公正的表現嗎!難道真的有誰每次都被漏掉嗎?你今天看他被漏掉心生怨怒,說上天不公,怎麼不見他明天終被網回來?
因果不虛,個人業個人造,個人果個人服,真的。
3.生命已廢墟,慷慨面因果
昨日種種,畢竟不能真的翻過去,因為昨日的一切都與明日相關。對於我來說,當下走投無路的境地恰恰是自己多年造業的果報。抱怨沒有用,自暴自棄更是萬劫不復,對於深信因果的佛門弟子來說,即使明天是自己的死期也該慨當以慷,從容面對。因為一切一切怨不得別人,因為這段因果了卻了,才有新的生活。有句名言,不知是誰說的了:“一個人可以失敗很多次,但只要他還沒有怨恨別人,他就不是一個失敗者。”佛法中也有這樣一個故事:
清代某君,奉觀音極誠。一年刀兵劫起,他祈禱觀音垂救。於夢中觀音現身說:“你全家十七口,其餘十六口可免難,唯你在劫難逃。”此君醒來誠恐,更加虔誠祈禱,是夜觀音夢中指點因果:“你前生殺王麻子二十六刀,今日必須償還,你當讓家人到側堂躲避,以免牽連。”此君醒悟,深信不疑。不久果有一亂兵闖入他家中,他從容以對:“你即是王麻子,我前生欠你二十六刀,今天全部還你。”不卑不怨,不怒不驚……
4.一磚一瓦片,廢墟變花園
怎樣面對未來是一件事,未來該怎麼做是另一件事。
了凡先生早已告訴我們,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許我沒有了凡先生減賦稅利萬民的職權,我甚至沒有錢去放生布施。但命運,會因自己的每一個善念而增色,因自己的每一個小善舉而改觀。我不能減百姓賦稅,但我可以隨喜政府的利民之策;我不能放生布施,但我可以吃素護法;我不能救濟孤寡,但我可以尊敬長輩;我不能救眾生脫苦海,但我可以念佛持咒迴向給一切有情……莫以善小而不為,這些小善跟我命運的廢墟相比,也許只是一磚一瓦片大小,但我知道,長久下去,這一塊磚一片瓦的積累也會建成美麗的花園。
每一個小惡都會有它成熟的一天,就像我上大學時貪縱遊戲,對別人專心功課不屑,認為那些行為真是迂腐笨拙,畢業、就業、考研不還好遠呢。結果今天這些惡果不就成熟了嗎?所以同樣的,每一個善因也都會有它的善果,也許今天的小善舉只是一顆不起眼的小種子,但可別瞧它不起,等到因緣成熟時,它可會讓你大吃一驚哩!行善莫問前程,做惡莫存僥倖,善惡必有報,只是未到時,此言不虛啊!!
對了,把“二十六刀”的事例講完吧。那亂兵聽後大吃一驚,問怎知他名。此君將夢中觀音點化一一道述。王麻子聽後嘆道:“前生你殺我,今生我殺你,那你來世又要報我,冤冤相報何時了?”說畢,就以刀背砍了那人二十六刀,此怨遂結。
同修們,也許你此刻正在享受自己的善果,那我隨喜你的樂境,願你繼續善行;而也許你和我一樣,正迎來人生惡果的大爆發,那我希望你多看一下我這篇小記,有些感悟,那我就非常高興了。
(第一次發東西,雖羅哩羅嗦,卻都是肺腑之言。以後學佛的感悟也會發上來,大家若能指出我的毛病,助我得智慧,那也是功德一件,希望諸位師兄百忙之中不吝賜教,再三拜謝!)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會用苦難來修行
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泰戈爾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會用苦難來修行,經多少難就會有多成功
人生本是一場修行,真正的高手是把人生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當下當成一種修行。
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跟我們有關係的,不會無緣無故的出現或發生,或痛苦或開心,或好人或壞人都是我們修行的參照與對境……
痛苦,是讓人覺悟的方式,痛苦也伴隨著人生。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徵。
每一個人一輩子吃的苦是恆定的,它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化到另一個階段。你越逃避,確不得不在未來犧牲更大。
其實,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難修行,你經受了多少苦難才能配的上多大的成功。
所以,當我們感到痛苦的時候,一定要明白這就是人生,比如求而不得,失去再也找不回、被誤解、被排擠、孤獨等等。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會用苦難來修行,經多少難就會有多成功
凡是使你痛苦的東西,最後一定能成全你, 如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晨練、學習……可能當下會讓我們感到痛苦,但最終會讓我們獲利成長。
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就是玩命,你對自己殘酷一點,世界就會對你好一點;你對自己好一點,世界就會對你殘酷一點。
人生,先苦就後甜,先甜就後苦。美食可以讓你的舌頭感覺到很“爽”,但是貪吃可能會帶來傷害、失去健康;毒品也會給人帶人極端的快樂,同時也是最要命的東西。
當你在訓練的時候很累,早起的時候很痛苦,努力的時候很煎熬,但恰恰是這些痛苦會讓你取得成功。
有時候,遠離自己的舒適區,主動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辛,也是感悟人生的最佳方式。
隨著科技的發展享樂主義的盛行,人們越來越不願意面對痛苦了,因為享福太容易了,吃飯有外賣,購物有淘寶、真正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呀。
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送到家門口,科技以無限滿足人的享受和欲望,現在社會想嘗試一下生活的艱辛好像不太容易了。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會用苦難來修行,經多少難就會有多成功
人們都嚮往: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逢年過節拿資金,別人加班我加薪……
上帝真的很公平,很多人總以為避開了很多困難,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恰恰卻走上了一條大彎路。
恰恰是這樣的時代,那些願意主動嘗試生活痛苦的人,往往是看透了這個世界的高人。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一位教授到北大時曾提到:“芝加哥大學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難的事,因為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做那些困難的事。”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會用苦難來修行,經多少難就會有多成功
我們現在所享受的每一份幸福,都是你過去修行出來的,是我們所積攢的福報。
一個人不能平白無故的享福,否則就是在損自己的福報,假設你覺得太享受了或取得了一點小成績,都要想辦法用痛苦去抵消那種快感吧!
簡單的飯菜、樸實的衣著,常擠擠公交或步行,或面對別人的辱罵不還口,練練自己的忍辱心。
有時候困難在增長你的見識,提高你的能力,磨練你的心智,正如一個將軍所說的“那些未能將我置之死地的事,會使我變的更有力。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會用苦難來修行,經多少難就會有多成功
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來度我們的。
如果放棄生活而去修行,其實是錯的,清淨的地方不會讓你有什麼修行結果,最好的道場是紅塵俗世!
修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紅塵煉心。把俗世里遇到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是來幫你修行的。
當你遇困難或者不公正的時候,你要從容面對,坦然處之。用苦難磨礪自己,用問題鍛造自己,這就是”紅塵煉心“。
敢於面對人生的各種痛苦才是修行!才是人生的贏家!其實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
南無阿彌陀佛
錯解「人生是苦」的含義
弘一大師
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義的人,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人生毫無意思,因而引起消極悲觀,對於人生應該怎樣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這是一種被誤解得最普遍的,社會一般每拿這消極悲觀的名詞來批評佛教的,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於消極悲觀的錯誤,其實‘人生是苦'這句話,絕不是那樣的意思。
凡是一種境界,我們接觸的時候,生起一種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憂慮,如以這個意思來說苦,說人都是苦的,是不夠的,為什麼呢?因為人生也有很多快樂事情,聽到不悅耳的聲音固然討厭,可是聽了美妙的音調,不就是歡喜嗎!身體有病,家境困苦,親人別離,當言是痛苦,然而身體健康,經濟富裕,閤家團圓,不是很快樂嗎!無論什麼事,苦樂都是相對的,假如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說人生是苦,豈非偏見了。
那麼,佛說人生是苦,這苦是什麼意義呢?經上說:「無常故苦」一切都無常,都會變化,佛就以無常變化的意思說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體健康並不永久,會慢慢衰老病死,有錢的也不能永遠保有,有時候也會變窮,權位勢力也不會持久,最後還是會失掉。以變化無常的情形看來,雖有喜樂,但不永久,沒有徹底,當變化時,苦痛就來了。
所以佛說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沒有徹底的意思。學佛的人,如不了解真義,以為人生既不圓滿徹底,就引起消極悲觀的態度,這是不對的,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說人生是苦這句話,是要我們知道現在這人生是不徹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後可以造就一個永久圓滿的人生。
等於病人,必須先知道有病,才肯請醫生診治,病才會除去,身體就恢復健康一樣。為什麼人生不徹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會盡力把苦因消除,然後才可得到徹底圓滿的安樂。所以佛不單單說人生是苦,還說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樂。學佛的應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學,把這不徹底不圓滿的人生改變過來,成為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生。這個境界,佛法叫做常樂我淨。
常是永久,樂是安樂,我是自由自在,淨是純潔清淨。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永久的安樂,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純潔,佛教最大的目標,不單說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於將這苦的人生改變過來,(佛法名為「轉依」)造成為永久安樂自由自在純潔清淨的人生。指示我們苦的原因在那裡,怎樣向這目標努力去修持。常樂我淨的境地,即是絕對的最有希望的理想境界是我們人人都可達到的。這樣怎能說佛教是消極悲觀呢。
雖然,學佛的不一定能夠人人都得到這頂點的境界,但知道了這個道理,真是好處無邊。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時候,還知努力為善,等到富有起來,一切都忘記,只顧自己享福,糊糊塗塗走向錯路。學佛的,不只在困苦時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樂時也隨時留心,因為快樂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會墮落失敗的。人生是苦,可以警覺我們不至於專門研究享受而走向錯誤的路,這也是佛說人生是苦的一項重要意義。
釋除有關「人生是苦」和「一切皆空」的誤解:「空」不是甚麼都沒有⋯⋯
現代佛教網 文:印順導師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義,只懂得表面文章。隨便聽了幾個名詞 ,就這麼講那麼講,結果不合佛教本來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 世間」「一切皆空」等名詞,這些當然是佛說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論,但一 般人很少能正確了解它。現在分別來解說:
人生是苦
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義的人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人生毫無意思,因而引起消極悲觀,對於人生應該怎樣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這是一種被誤解得最普遍的,社會一般每拿這消極悲觀的名詞來批評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於消極悲觀的錯誤,其實「人生是苦」這句話絕不是那樣的意思。
凡是一種境界,我們接觸的時候,生起一種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憂慮,如以這個意思來說苦,說人都是苦的,是不夠的,為甚麼呢?
因為人生也有很多快樂事情,聽到不悅耳的聲音固然討厭,可是聽了美妙的音調不就是歡喜嗎!身體有病,家境困苦,親人別離,當然是痛苦;然而身體健康,經濟富裕,合家團圓,不是很快樂嗎!無論甚麼事,苦樂都是相對的,假如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說人生是苦,豈非偏見了?那麼,佛說人生是苦,這苦是甚麼意義呢?
經上說:「無常故苦。」一切都無常,都會變化,佛就以無常變化的意思說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體健康並不永久,會慢慢衰老病死;有錢的也不能永遠保有,有時候也會變窮;權位勢力也不會持久,最後還是會失掉。以變化無常的情形看來,雖有喜樂,但不永久,沒有徹底,當變化時,苦痛就來了。所以佛說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沒有徹底的意思。學佛的人如不了解真義,以為人生既不圓滿徹底,就引起消極悲觀的態度,這是不對的。
真正懂得佛教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說人生是苦這句話,是要我們知道現在這人生是不徹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後可以造就一個永久圓滿的人生。等於病人,必須先知道有病,才肯請醫生診治,病才會除去,身體就恢復健康一樣。為甚麼人生不徹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會盡力把苦因消除,然後才可得到徹底圓滿的安樂。
所以佛不單單說人生是苦,還說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樂。學佛的應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學,把這不徹底不圓滿的人生改變過來,成為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生。這個境界,佛法叫做常樂我淨。常是永久,樂是安樂,我是自由自在,淨是純潔清淨。
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永久的安樂、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純潔。佛教最大的目標,不單說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於將這苦的人生改變過來(佛法名為「轉依」),造成為永久安樂自由自在純潔清淨的人生。指示我們苦的原因在那裏,怎樣向這目標努力去修持。常樂我淨的境地,即是絕對的最有希望的理想境界,是我們人人都可達到的,這樣怎能說佛教是消極悲觀呢?
雖然,學佛的不一定能夠人人都得到這頂點的境界,但知道了這個道理真是好處無邊。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時候,還知努力為善,等到富有起來,一切都忘記,只顧自己享福,糊糊塗塗走向錯路。學佛的不只在困苦時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樂時也隨時留心,因為快樂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會墮落失敗。人生是苦,可以警覺我們不至於專門研究享受而走向錯誤的路,這也是佛說人生是苦的一項重要意義。
出世
佛說有世間出世間,可是很多人誤會了,以為世間就是我們住的那個世界,出世間就是到另外甚麼地方去,這是錯了。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這個世界。得道的阿羅漢、菩薩、佛都是出世間的聖人,但都是在這個世界救度我們,可見出世間的意思,並不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那麼,佛教所說的世間與出世間是甚麼意思呢?依中國向來所說,「世」有時間性的意思,如三十年為一世,西洋也有這個意思,叫一百年為一世紀。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時間性的,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在這一時間之內的叫「世間」。佛教也如此,可變化的叫世,在時間之中,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有到沒有,好到壞,都是一直變化,變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間;還有,世是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過去、現在、未來,不知道從甚麼地方來,要怎樣做人,死了要到哪裏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宇宙的本性,糊糊塗塗在這三世中,這就叫做「世間」。怎樣才叫出世呢?
出是超過或勝過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理,心裏清淨,沒有煩惱,體驗永恆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薩都是在這個世界,但他們都是以無比智慧通達真理、心裡清淨,不像普通人一樣。所以出世間這個名辭,是要我們修學的進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從凡夫做到聖人,並不是叫我們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不了解出世的意義的人,誤會佛教是逃避現實,因而引起不正當的批評。
一切皆空
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為這樣也空、那樣也空,甚麼都空,甚麼都沒有,橫豎是沒有,無意義,這才壞事不幹、好事也不做,糊糊塗塗地看破一點,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實佛教之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並不是甚麼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成的,佛教之中明顯的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修行成佛。
如果說甚麼都沒有,那我們何必要學佛呢?既然善惡、凡夫聖人樣樣都有,佛為甚麼說一切皆空?空是甚麼意義呢?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邪正善惡人生,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實在的東西,皆是依因緣的關係才有,因為是從因緣而產生,所以依因緣的轉化而轉化,沒有實體,所以叫空。
舉一個事實來說吧,譬如一個人對著一面鏡子,就會有一個影子在鏡裏,怎會有那個影子呢?有鏡,有人,還要藉太陽或燈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樣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種種條件產生的,這不是一件實在的物體。雖然不是實體,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並非沒有。一切皆空,就是依這個因緣所生的意義而說,所以佛說一切皆空。學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迷啟悟的學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諦圓融:一般人以為佛教說空,等於甚麼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這都是由於不了解佛教所引起的誤會,非徹底糾正過來不可。(摘自《佛法是救世之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