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慧律法師:陷阱是什麼,就是「相」!

無論行住坐臥都很瞭解,你所接觸的東西,你有沒有執著?你所接觸的東西,你有沒有分別?二十四小時,你都瞭解你的起心動念,這樣是不是落入執著?這樣是不是落入分別?聖人就是六根接觸六塵,二十四個小時都知道他的「起心動念。」糟糕!我現在落入「煩惱」的巢窟裡面了,趕快跳出來;我現在已經落入「著相」的巢窟裡面了,趕快跳出來;我已經落入「執著」了,趕快跳出來。聰明的人看到陷阱就往邊邊上繞,愚痴的人就往陷阱一直跳,陷阱是什麼,就是相!

不可廢事相說:諸法本來就空,我本來就佛了!好了!你坐在那邊試試看,看你能不能成佛啊?你開什麼玩笑?你就是要聽經聞法、拜佛、念佛,就是要參啊,這個就是要進入這種狀況啊!是沒有錯啊,本來是佛,不修,不修不得啊!哪那麼簡單?開什麼玩笑!

所以,很多女眾來問師父,我都告訴她:放下,放下!她就會感嘆說:師父!放下很難啊!要放下很難,叫眾生佈施錢,還有辦法,叫眾生捨掉這個煩惱的執著,可難了,他一定會借理由:我的兒女還沒有長大;我的債務纏身;我的責任未了!他一定會假借任何一個理由,來告訴自己:我煩惱的原因是什麼。不知道那個煩惱當體就是空,那個假借理由就是不是理由,就是你不肯放下而已,就這麼一回事。


聖嚴法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心中無事,不受干擾

默,是不要將一切現象,當成與你有關係,所以任何現象不會干擾到你,這就是「放捨諸相」。「休息萬事」與「絕學『無為』閑道人」中的無為一樣;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行住坐臥,都還是有的,但不是什麼事都不必做了,而是心中沒有什麼事可以讓自己牽掛的,所以默照,是承認一切都有,如果忽略現象的有,那就沒有照了。

所以說禪法是心法,主要的意思是心中不會受到任何事情干擾。一般人總是思前想後,不斷回憶著過去,總覺得許多機會沒有好好把握,或念著曾經做過的事、發過的財、出過的鋒頭;這一生不是在悔恨,就是在陶醉之中度過。要不然就是憂慮擔心著未來會發生什麼狀況,或者事情未到,就提前高興著美夢成真。

夢,在想像之中總是太過美好了,很多人都是生活在夢裡,對未來想像得太天真。譬如許多人在結婚之前,都會把婚姻想像得美滿快樂;而我小時候上山出家之前,就把山上想像成仙境一樣;然而,這種對於未來的憧憬,多半是有問題的。

當我閉關修行六年出關之時,高雄鄉下的一個小鎮,有個蓮社要請我去演講,一路上有位居士陪著我。那是個滿熱鬧的小鎮,街上許多人看到來了這麼一位不認識的和尚,都會多看兩眼,這位居士於是高興的對我說:「法師,一定是老早宣傳過,說有位出關的法師要來弘法。你是剛剛修行出山的人,一定有很多人晚上準備聽你演講。」我還信以為真。可是到晚上我要演講時,只來了三、四十位聽眾,這個夢很快就破滅了。從那一次以後,我就了解到,凡是事情尚未發生之前,不要想像得那麼的美好、那麼的順利。

二十多年前我在台灣主持禪七,那個道場很小,只能容納二、三十位禪眾。有一次禪七結束後,大家報告心得,有好幾位禪眾一邊感恩一邊哭著說,師父是他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恩人,從此要生生世世跟著師父修行,發願生生世世不退轉。我心想:「有可能嗎?現在是聲淚俱下的感恩,沒有多久就會將我忘了,當我死的時候最多說一聲:『喔,這個老和尚死啦!』」您們不信嗎?真的是這樣!

當年那些年輕人目前還留下來跟著我修行的,已經很少了。不過發好願還是應該要發,即使是不能持久。

二、止於一念不是無心

但是,一些空洞的夢想,對心理是負擔,對時間則是浪費。所以要「放捨諸相,休息萬事」,讓我們在用方法時只有「當下,當下……」,有了任何經驗就是「放下,放下……」,同時不斷地繼續用方法。如果經驗到統一心時,知道是統一心,因為正處在統一心的狀態中無法放下,等境界過了之後,要告訴自己:「這個境界不是我要的!」有統一心的經驗很好,但是不要去追求統一心,因為越追求越得不到,而且統一心不一定有用,最多隻能入定。

因此,不論是默照禪或話頭禪,並不鼓勵注意或進入統一心。中國禪宗參話頭時,隨時隨地都有話頭,話頭就像一把鎖匙,只是個工具。有話頭可用,絕對不會發生內外統一或絕對統一的狀況。絕對統一已經是念念的統一──前念、後念,念念止於一念,是念的統一,這就是進入深定;身心統一及內外統一還沒有到達念念統一的程度。我們不希望進入念念統一的定境,但也不要把統一心當成壞事,可是絕對不要把統一心當成追求的目的。

念念統一是定,能夠有入定的經驗是不壞的,當念念止於一念時,沒有前後交替念頭的過程,時間的感覺就不存在,坐一天和坐一秒鍾是相同,這是真的進入了定境。能夠有此境界固然很好,但這只是統一心,是一種修行的經驗,不是無心,並未得解脫,也不是智慧。

修行的過程中有三種心理狀態:1.散心。剛開始時的心是散亂的、雜亂的,從散亂心用方法,這個方法使得心能夠傾向集中。2.集中心。在修行過程中,必定先經過散亂心的掙扎,然後變成集中。3.統一心。從集中心漸漸妄念越來越少,到完全沒有妄念、雜念,只有方法,此時就出現統一心。統一心有三個層次或現象,那就是身心統一、內外統一、前念與後念統一。但是,我們所期待的是無心,並不是這三個統一心,這都是過程。無心,不是追求可得,一追求就是妄想心,而是要放下、放下……,「放捨諸相,休息萬事」。

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兩句話是《金剛經》所說,也可以說是佛法的根本原則。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將它當成是虛妄的,只要不去執著它,就會產生智慧。

《六祖壇經》講的無相,是說一切相都是虛妄相,不是真實相。現象雖然有,但那只是幻境、幻象,是因緣有而自性空,只因為因緣的湊合而有了現象;如果另外的因緣產生,現在的現象就會改變,形成另一種現象,所以稱它為虛妄相。既然清楚的知道不是真實相,就不會被其困擾,而產生痛苦的煩惱心,此時智慧就出現了。「法住法位」是指當下現在的這一刻,每一法都有其特性與狀況,如果有新的因緣參於進去,原有的狀況就會改變;就好像化學變化,只要一個成分不同,所產生出來的便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記得我小時候在上海時,有位居士是個很虔誠的佛教徒,也會講經說法,有一次他家裡失火,房子被燒掉。房子被燒之後,全家人都很懊惱、痛苦,另外一位聽過他講經的居士安慰他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房子本來就是虛妄的,燒掉就燒掉了吧,不必太難過了。」房子被燒的居士說:「對,房子是虛妄的,我這個人也是虛妄的,但是虛妄的我,還是需要有虛妄的房子來住啊!」於是大家幫忙捐助了一些錢,讓他們暫時有地方可住。後來有一次他發表學佛心得說:「看到別人有事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旦事臨到自己,所有相都是真實的,房子燒掉是真的,馬上就是一個現實,不知道要住在哪裡。」當時我的師父就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金剛經》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從佛的立場來看,所有的人與自己都是虛妄的;可是從眾生的立場來看,看到別人是虛妄,但卻不承認自己也是虛妄的。不過,我們要學佛,雖然自己發生問題是真實的,但是要將它當成虛妄的來觀想,能夠如此,痛苦與煩惱就會減少。必須要有勇氣面對所發生的問題,因為你還要繼續活下去。」

修行,就是要練習著用佛的角度來體驗生活,因為我們還沒有開悟,沒有智慧,沒有辦法像佛一樣。特別是在家居士們,有家、有孩子,也有很多的責任,房子被燒是個非常現實的大問題。而我們出家人大概好些,這個廟燒了就到另一個廟去,不過在西方社會也不是這麼簡單,其它的廟並不一定會隨便接受。所以只有學佛,練習著了解自己,化解心中的苦惱及牽掛,能夠「放捨諸相,休息萬事」,漸漸就能體會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還是要很細心的照顧、運用這些虛妄相,自利利人是要從有相開始,體驗無相、體會無相,然後才能實證無相。

我們修行用方法是在練心,不是在練環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並不是說一切相都不存在,而是說一切相都有,但是當實證無相的時候,心不會受其影響而波動。之所以發生影響和波動,是因為考慮到自身的利益,覺得那些人、事、物、環境狀況種種對自己太重要了,和自己的利害、得失有關,所以認為是真實相。修行時,首先一定要肯定自己、承認自己本身是虛妄的,進而體會到自己的身體與心也都是虛妄的,然後才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否則只是閉著眼睛說:「虛妄的!外面的環境統統都是虛妄的!」結果別人給你一個耳光,所有的一切就變成真實;這並不是外面的狀況有什麼不同,而是自己內心的轉變。所以,體驗、承認堅固的自我執著是虛妄的,如此,也能進一步體驗到一切的環境都是虛妄的。

我有一位弟子,打坐很精進,對《般若經》、《楞嚴經》的內容也很熟悉。有一次他在夜間打坐,有個鬼來找他,他跟鬼說:「你不要找我,你找師父去。」第二天他還問我:「師父,昨天有沒有鬼來找你?」他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既然是虛妄相,真有鬼出現時就不管它,還去找師父做什麼呢?過了兩天,夜裡我去看他,他正在打坐,經過他面前時,他馬上打了個手印,然後睜眼一看:「喔!師父是你!」。這真是有趣了,鬼在面前,叫它找師父;師父在面前,還把師父當成是鬼。

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我執以及身體是虛妄相,所見所思是幻想幻覺,才能夠在面對外境時真正把它當虛妄來看。否則只是觀念上的理解,當自己遇上境界時就不虛妄了。

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觀念上的認知一定要有,然而僅僅有認知是不夠的,如果不練習著體驗「放捨諸相,休息萬事」,就好像別人家的房子燒了卻跟他說:「房子燒掉就燒掉,不要執著,那是虛妄的。」但是當自己的房子被燒,就痛苦不堪。如果能體驗到自己的身心是虛妄相,所以自我就是虛妄相,房子被燒是因緣法,接受事實,再做善後的處理,這就是智慧而不是煩惱。


虛雲老和尚: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

《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謂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說發菩提心,這個心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一大藏教人只說此心。

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覺時,嘆曰:

「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可見人人本來是佛、都有德相,而我們現在還是眾生者,只是有妄想執著罷了,所以《金剛經》叫我們要如是降伏其心。

佛所說法,只要人識得此心。《楞嚴經》說:「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達摩西來,只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當下瞭然無事。法海禪師參六祖,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智通禪師看《楞伽經》約千餘遍,不會三身四智,禮六祖求解其義,祖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馬祖曰:「即心即佛。」

三世諸佛,歷代祖師,都說此心;我們修行,也修此心;眾生造業,也由此心。此心不明,所以要修要造,造佛造眾生,一切唯心造,四聖六凡十法界,不出一心。四聖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眾生,四聖不受輪回,六凡流轉生死,無論是佛是眾生,皆心所造。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哪裡來個十法界呢!

十法界皆從一念生:一乘任運,萬德莊嚴,是諸佛法界;圓修六度,總攝萬行,是菩薩法界;見局因緣,證偏空理,是緣覺法界;功成四諦,歸小涅槃,是聲聞法界;廣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道法界;愛染不息,雜諸善緣,是人道法界;純執勝心,常懷嗔鬥,是修羅法界;愛見為根,慳貪為業,是畜生法界;欲貪不息,痴想橫生,是餓鬼法界;五逆十惡,謗法破戒,是地獄法界。

既然十法界不離一心,則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參禪、念佛、誦經、禮拜,早晚殿堂,一切細行都是修心。

此心放不下,打無明,好吃懶做等等,就向下墮;除習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向上升。自性本來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貪嗔痴習氣除掉,自見本性清淨、隨緣自在,猶如麥子一樣,把它磨成粉之後就千變萬化,可以做醬、做面、做包、做餃、做麻花、做油條,種種式式由你造作。若知是麥,就不被包、餃、油條等現象所轉,餑餑、饅頭,二名一實,不要到北方認不得饅頭,到南方認不得餑餑。

說來說去,還是把習氣掃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臥,動靜閒忙,不生心動念,就是降伏其心。認得心是麥面,一切處無非面麥,就離道不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