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欽哲仁波切:當你感到疲厭時:記得將你的心與上師的心相融

將你的心與上師的心相融

我強烈鼓勵你一再地將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相融。 當你觀想蓮師並持誦「蓮師心咒」時,每念誦一百遍時,就將蓮師融入於你的心中。 這種過程你做得愈多愈好,所以每持誦十遍或二十遍心咒就融入一次,然後觀照那種「無別一體」。 不用說,這種經歷一定會對你的生命有所改變。

觀照心念的要點是讓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相融,這個修持可以在各種日常情況下進行。 例如,當你在電扶梯上,或在趕火車,或在百貨店裡,或在電影院中,盡量將你們的心相融在一起,直到你離開為止。 這一點都不佔用時間,結束後也很容易回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不論你是在購物、看電影或看足球賽。

所以,每天花幾分鍾將自己的心與上師的心相融,然後花點時間觀照那種「無別一體」。 如果你如此修持,它會帶來一種加持,那就是在不久之後,生命中沒有任何事情你會覺得有什麼天大的了不起了。 但別指望馬上見效,你要有耐心,安心地修法。

你有諸多需要被調伏的習氣、執著與散亂,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到成效。 若是如此,請勿抱怨! 抱怨就有如你才把生雞蛋放在桌上,就埋怨它尚未被煮熟;你得把雞蛋放在鍋裡、於爐上加熱,它才會煮熟。 如果你連雞蛋都還未放進鍋裡,就毫無理由來抱怨它是生的;如果你會抱怨,就表示你還不理解「因」、「緣」、「果」的關係。

大多數的現代人都落入這種陷阱,縱然在科技探索上有非凡的成就,例如將人類送上月球,或者發現地球是圓的(直到今天,還有些西藏人認為地球是平的),他們卻仍然缺乏這個基本的理解。

如果你需要花十年的時間修行才能有所改變,那怎麼辦? 比起你無數億萬個過去世(那些時候你甚至連雞蛋都還未從盒子裡拿出來),十年又何足掛齒! 你已經進步了,因為你終於知道哪裡有雞蛋,也知道要先把它從盒子拿出來放進鍋裡,才能煮熟。 這一點本身已是個巨大的進步。 即使只知道這麼多,你一定也得積聚了相當多的福德才有可能。

當你感到厭倦時  

不論修持何種法,我們都會感到厭倦。 如今,我們容易厭倦的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 有多少人能滿足單一的電視頻道?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心渙散而在找尋新目標時,就應轉換焦點。

例如,你可以想像處處都是蓮師,遍滿每一寸的虛空。 當你持誦「蓮師心咒」時,六道光球瞬間轉化為六尊蓮師。 再一眨眼,出現一個藍色的幡旗,然後雙一尊蓮師,隨後,突然你周遭的每個人都轉化為蓮師,然後人的保溫瓶、鋼筆、鉛筆、手錶、書本、手帕、桌布、紙巾也都成為蓮師。

外面的樹木、山巒、湖泊、鐵路、車輛,也全在一瞬間都轉化為蓮師的身相,甚至怡人的微風,也成為他的化現。

你也可以試著觀想蓮師位於你的頭頂,或坐在你的面前或心中。 (如同前述,在每種狀況下,都能有不同的觀想。

◆當你持咒時,觀想一股不間斷的甘露之流從蓮師流下,融入於你。

◆在夜晚,觀想上師坐在你心中的一朵蓮花上。

◆當你進食時,觀想上師於你喉間。

◆當你面臨障礙,例如與家人爭執或感到失落沮喪時,觀想上師在你肩上,忿怒地露出獠牙。

◆《龍欽心髓前行》修行者可以觀想火花或蝎子從蓮師的金剛杵中射出,蝎子奪取併吞食每個障礙,直到徹底清除為止。

◆瀕臨死亡時,觀想你的上師以紅色阿彌陀佛身相顯現,一遍遍地把自己遷入阿彌陀佛的心中。

◆想像你一天之中所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都與蓮師無二無別。

這是非常深奧的修行,初學者一開始或許會感到有些困難,所以不妨先從祈願的層面去做。 基本上而言,所有的一切(佛、法、僧、本尊、空行母、護法)都是你上師的化現。 所以,舉例而言,假設你在修某尊護法,你就獻上供養,並視其為蓮師以護法的身相化現。 如此一來,你對護法的供養也成為對上師的供養。

而且,你不必將自己的供養局限在一般人所謂的「好的」或「吸引人的」東西上,你可以供養一切,包括疾病、壞消息與損失等,並記得一切都應視為上師與其加持的化現。

不要承諾過多的修行

就如前述,在些未法時期,聽聞佛法是極為稀有而珍貴,我當然會鼓勵你盡可能地多去接受各種教法。 但是,如果你渴望接受灌頂,我會強烈建議在你去之前,先了解自己將會做什麼承諾,然後自問是否真的有時間每天完成連篇的儀軌修行?

如果生活已經夠忙碌了,你最好想清楚是否真的要收集灌頂? 不論儀軌看上去是多麼簡短,但這些修持都會累積起來的。 當然,如果你的時間充裕,而且接受灌頂以及集結承諾讓你感覺良好,尤其是對自己無法適切地兌現承諾心無愧疚的話,那麼,悉聽尊便。

修行者在初入心靈之道時,通常都會顯得異常熱誠,竭盡全力去修持每個所能接觸到的教法。 然而同樣的,厭倦感注定會悄然而至,而且常在你進入最後階段的時刻出現。 如果此時你改修另一個法,雖然,或許在幾天或幾週內新的修法會令你深受鼓舞,但就心靈的進展而言,你將墜回原點。 諷刺的是,不久之後,你就會像厭倦舊法般地雙開始厭倦新的修法。

你可以盡量去求見更多的上師,聽聞更多的法教,尤其若是你渴望遵循更高階的法道的話,你也應與修持同樣傳承的道友們相交往,但要盡量避免分心散亂,特別是對於那些乍看之下,比你所修持的似乎更吸引人的法門。

修行者成熟的徵兆

策列·那措·讓卓曾說,隨著修行者對見地的理解愈成熟,他對相當微細的因緣就會愈加挑剔;隨著體驗與了悟的增長,他對裝瘋弄狂就會愈缺乏勇氣;他愈調伏自心,對別人就愈加具有清凈顯相。 從他的觀點來看,不僅是上師,而是包括金剛道友在內所有的人,都是「善」的,這是他的心已調伏的徵兆。

你或許會認為,自己的心愈調伏,就愈有可能看見他人的狂亂,然而事實恰好相反,成熟的修行者對他人的顯相,通常會比初學者更加清凈。 修行者獲得愈多的證悟功德,他就愈加謙卑;他與上師在一起的時間愈長,便會愈加具有虔敬心;他愈聽聞、思惟佛法,就會愈快減少驕慢與自負。

一個大修行者最殊勝的徵兆,並非生出光環,或有非凡的吉祥夢兆,或感受連綿的大樂,或能預知我們痛苦的未來。 最殊勝的徵兆,是他對物質上的獲益、名聲、他的的敬仰或做為眾人的焦點,毫不感到興趣。

(摘錄自宗薩仁波切《不是為了快樂》)


索達吉堪布:「如果我祈禱蓮花生大士,其它佛菩薩是否會不高興?」

三世諸佛在法界中本為一體,你觀想一尊佛的時候,應觀想其他佛也一併融入。這樣去觀修一位聖尊,也就觀修了所有的聖尊。

常有人問:“如果我祈禱蓮花生大士,其它佛菩薩是否會不高興?我常拜的觀音菩薩會不會不歡喜?”

其實不會這樣,三世諸佛在法界中本為一體,你觀想一尊佛的時候,應觀想其他佛也一併融入。

同樣,觀修蓮師也不例外,以前竹欽仁波切也說過:“觀修蓮師時,若能觀修一切佛、一切上師與蓮師無別,必能獲得真實的加持。”

現在有些剛學佛的人,心裡矛盾特別多,他們好像對所有佛、所有上師都想修,覺得這個也殊勝、那個也慈悲,每一個都想“搞好關係”,不願意得罪。

但在實際修行時,始終認為佛菩薩統統要分開,不可能合為一體。

................

有人學了許多法門後,每天要依序修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剛薩埵、阿彌陀佛,忙得不可開交。

以前我就遇到一個人,他的兩個口袋各放一條念珠,左邊的用來修白玉派的法,右邊的用來念佐欽派的灌頂密咒。

對他而言,所有的佛菩薩是分開的,上師的本體也是分開的,甚至念珠也是分開的。

我還見過一個人,家裡設了兩個佛堂,顯宗的佛堂設在這邊,密宗佛堂設在那邊,就怕不同的佛菩薩彼此「碰面」了。

這種做法大錯特錯,完全屬於凡夫的實執分別,顯密的佛菩薩本為一體。

................

況且現在世間上,東方人與西方人都可以住在同一們房間,諸佛菩薩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在一起,絕對不會打架或起衝突,所以根本不需要設兩個佛堂。若在顯宗的佛堂裡供奉蓮師,也不會給你帶來任何障礙。

當然,這樣說,並不是讓你只修蓮師,不修其它法了。就不共的緣起力而言,文殊菩薩能增加智慧,觀音菩薩能增上大悲,你有能力的話,可以廣修一切法。

但千萬要記住:諸佛菩薩不要分開,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尊,然後觀想其他的佛菩薩全部融入,與之成為無二無別。

這樣去觀修一位對尊,也就觀修了所有聖尊,所以,修行一定要懂訣竅!

 

密乘之主:蓮花生大士(除魔消災,成辦所願,遣除學佛路上所有的障礙、違緣)

《蓮師心咒》如果對蓮師信心不足、虔敬缺乏,即使蓮師再偉大,也難以獲得他的加持

威力最強的護身密咒《忿怒蓮師金剛鎧甲咒》

忿怒蓮師鐵蝎咒輪

蓮師藥師佛是蓮華生大士所化現的

蓮花生大士千年前的驚世預言

末法時期,惡勢力很強大!好人有時會比較艱難!

最惡毒的魔怪,最古老的山神,二十八星宿神,龍女等,成為蓮師伏藏大護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